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大班三字經教學隨筆(推薦19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19篇《大班三字經教學隨筆》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大班三字經教學隨筆》相關的範文

大班三字經教學隨筆(推薦19篇)

篇一:《三字經》教學隨筆

今天,我們學習了“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稻樑菽,麥黍稷。此六穀,人所食。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幾句,下面談一下自己的設計思路及本課的成功之處與不足之處。

課上,我先讓學習根據拼音自讀這部分內容,學生用五分鐘的時間自學、自讀課文。這樣做可以讓學生做到對所學內容初步感知,知道自己哪個地方不會讀。學生讀完後,我再指幾名學生讀,對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如聲調,老師進行指正。做到讓每一位學生讀準音,讀準聲調。

接下來,我開始解釋各別字的意思及每句的含義,讓學生了解這部分內容的意思及包含的大道理。在理解地基礎上讓學生讀熟並背誦。

然後,我們進行了各種形式的朗誦與背誦比賽,朗讀與背誦得好的一組或個人可以得到小紅花。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每位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來,在一節課結束後能熟練地背誦出來本堂課內容。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有個別學生沒有認真聽課,當輪到他讀時,不知道應該讀哪,影響了全班的紀律。今後,老師要在進行活動前對學生進行一次提醒,讓學生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後再進行。另外,對一部分在幼兒園學過的學生,因爲自己會背,所以上課時不認真,我發現這部分學生會背誦但他們不認識字,所以,教會這部分學生識字是今後努力的方向。

篇二:《三字經》教學隨筆

《三字經》是一部流傳甚廣、家喻戶曉的啓蒙讀物,是中國古代傳統蒙學教材中流傳時間最長、最具代表性的一種。它的內容文筆流暢,樸實無華,深入淺出,情真意切,用簡短的文字概括了中華五千年曆史的變遷,的確影響很大。

我校的校本教材《誦讀美文,學做真人》這本書中,選用了《三字經》中的部分內容。如何教好這些內容呢?在教學前,我反覆閱讀教材,知道這些內容中講了許多歷史故事,根據這一特點,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找到了一些跟內容有關的小故事,藉助這些故事幫助學生理解其含義及做人的道理。如在教學“昔孟母,擇鄰處……”時,講了孟母教子的故事;在教學“養不教,父之過……”時,講了一個民間故事,一個媽媽因寵愛孩子而不嚴格教育,從而導致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在教學“融四歲,能讓梨……”時,講了《孔融讓梨》的故事等等。

我講得繪聲繪色,學生也聽得津津有味,這樣孩子們從故事中理解了內容的大意,也學會了一些做人的道理。

另外,我在教學中特別注重學生的朗讀訓練,每一堂課我都採用多種方式去朗讀,如:齊讀、分組讀、開火車讀、師生對句讀等等,強化了學生的朗讀訓練,使學生從讀中感受到詩句美、韻律美。

篇三:《三字經》教學隨筆

本學期語文園地八里的讀讀背背是《三字經》。我們學校的校本教材《書香童年》一年級上冊就曾背誦過《三字經》選段。課前我積極準備,查閱了一些的資料,豐富自己的相關知識,以應對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各種疑問,併力爭課堂教學上有一定的突破;課後我進行了深入的反思。

首先,我從什麼是《三字經》引入,激發孩子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探究慾望,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其次,在課堂上注重學生品德教育,從“孟母三遷”的故事,啓發學生:每個父母爲了兒女能夠成才,爲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受再多的苦也心甘情願;作爲兒女,應該感謝父母爲我們提供這麼好的條件,更加發奮讀書。

第三,我藉助故事來幫助學生理解含義。在教“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時,我就講了兩個故事來幫助學生理解。一個是《三害周處》的故事來幫助學生理解“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故事大意是:古時候有個叫周處的人,因爲到處打人,鄉親們把他和南山的猛虎、北海的蛟龍並稱爲三害。後來,他明白了自己的錯誤,憑着自己的武功除掉了猛虎和蛟龍,成了一個好人。通過這個故事的敘述,學生理解了這兩句《三字經》的含義,讀起來也就更有味道了。

第四,在課堂上使用配樂朗讀不僅活躍了氣氛,更使同學們感受到了中國古典音樂和古典文化的節奏感和韻律美;在優美的音樂聲中輕鬆的背下所學內容,得到教育。

此外,查找資料是中年級學生應該培養的能力,以查找自己喜歡的關於學習的內容爲依託,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起,使學生的新知識有了擴展,還使學生對舊知識有了更深的理解,真正達到了溫故而知新的目的。

總之,本次課堂上,學生興趣很高,課堂氣氛活躍,他們能很快地掌握所學的內容,大部分學生都會初步背誦,教學目的達到,課堂效果良好,但還出現一些問題,因爲現在學生通過各種渠道瞭解了許多的知識,課堂上隨時會提出各種問題,出現各種情況,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具有廣博的知識,具有靈活的課堂教育機智,才能適應教育的發展。

篇四:《三字經》教學隨筆

此堂課中,我教學的內容是一年級《國學》經典誦讀教材中的《三字經》的“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彼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早思。 ”這一部分。課前我積極準備,查閱了一些的資料,豐富自己的相關知識,以應對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各種疑問,併力爭課堂教學上有一定的突破。

在教學中,首先,我從什麼是《三字經》引入,激發孩子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探究慾望,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其次,在課堂上注重學生品德教育,從“孟母三遷”的故事,啓發學生:每個父母爲了兒女能夠成才,爲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受再多的苦也心甘情願;作爲兒女,應該感謝父母爲我們提供這麼好的條件,更加發奮讀書。

第三,在課堂上使用配樂朗讀不僅活躍了氣氛,更使同學們感受到了中國古典音樂和古典文化的節奏感和韻律美;在優美的音樂聲中輕鬆地背下所學內容,得到教育。

總之,在課堂上,學生興趣很高,課堂氣氛活躍,他們能很快地掌握所學的內容,大部分學生都會初步背誦,教學目的達到,課堂效果良好,但還出現一些問題,因爲現在學生通過各種渠道瞭解了許多的知識,課堂上隨時會提出各種問題,出現各種情況,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具有廣博的'知識,具有靈活的課堂教育機智,才能適應教育的發展。

篇五:《三字經》教學反思

《三字經》武術操是我自編的校本教材系列武術操《武韻曙光》的基本部分。主要是練習武術的基本手型步法。武術是國小生十分喜歡的一種體育活動,在沒武術功底的國小初學階段,通過“做操”這種簡單易學的形式,使學生掌握武術的基本手型步法十分有效。

我認爲用國小生朗朗上口的《三字經、弟子規》兒歌配上武術基本動作,孩子們非常喜歡,易學易記,在淺吟低唱的同時就學會了動作,鍛鍊了身體。

爲活躍課堂教學氣氛,激發學習熱情,在準備活動部分,我設計了“尋找武術祕籍”的活動,進行熱身,改變了準備活動的單一枯燥,激發的孩子們的好奇心和興趣,爲下一步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在教學中,我摒棄了“老師講,學生聽,老師示範,學生模仿”的傳統模式,學生以分組結對的形式,相互激勵,合作學習,在互學互教互幫互聯中完成了學習任務。從而改變了單一的傳授式教學方法,提高了教學效率,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練習的能力。

在預習和複習的環節,我以導學單的.形式,安排預習和複習,採用不同的梯度要求,有針對性,學生基本都可以做到。

但是在個人、小組和全體展示,評價方面考慮的不周全,評價細則還有待於改價,以利於進一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以後在基本功和武德方面要加大培養和練習力度,使學生真正瞭解中華武術的含義.

小組合作方面,還要研究新的適應體育教學的學習模式,提高教學效率,全面發展學生。

教學掛圖的製作還要進一步提高水平,使之更好地服務於教學。

篇六:三字經教學反思

《三字經》是我們學校的校本課程。課前我積極準備,查閱了一些的資料,豐富自己的相關知識,以應對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各種疑問,併力爭課堂教學上有一定的突破;課後我進行了深入的反思。

首先,我從什麼是《三字經》引入,激發孩子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探究慾望,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其次,在課堂上注重學生品德教育,從“孟母三遷”的故事,啓發學生:每個父母爲了兒女能夠成才,爲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受再多的苦也心甘情願;作爲兒女,應該感謝父母爲我們提供這麼好的條件,更加發奮讀書。

第三,在課堂上使用配樂朗讀不僅活躍了氣氛,更使同學們感受到了中國古典音樂和古典文化的節奏感和韻律美;在優美的音樂聲中輕鬆的背下所學內容,得到教育。

此外,查找資料是中年級學生應該培養的能力,以查找自己喜歡的關於學習的內容爲依託,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起,使學生的新知識有了擴展,還使學生對舊知識有了更深的理解,真正達到了溫故而知新的目的。

總之,本次課堂上,學生興趣很高,課堂氣氛活躍,他們能很快地掌握所學的內容,大部分學生都會初步背誦,教學目的達到,課堂效果良好,但還出現一些問題,因爲現在學生通過各種渠道瞭解了許多的知識,課堂上隨時會提出各種問題,出現各種情況,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具有廣博的知識,具有靈活的課堂教育機智,才能適應教育的發展。

篇七:三字經教學反思

我校開展的《讓經典走進校園,讓書香浸潤人生》經典美文誦讀活動中,選用了《三字經》作爲校本教材,舉行了誦讀、書寫、講故事、彙報表演等生動有趣的活動。而如何教好《三字經》是首要任務。在教學前,我反覆閱讀教材,知道這些內容中講了許多歷史故事,通篇皆爲整齊押韻的三字或四字小節,結構整齊悅目,讀來簡潔凝練,抑揚頓挫,琅琅上口,根據這一特點,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製作內容有關的小故事課件,藉助這些故事幫助學生理解其含義及做人的道理。如在教學“融四歲,能讓梨??”時,講了《孔融讓梨》的故事;出示課件學生看得津津有味,這樣孩子們從故事中理解了內容的大意,也學會了一些做人的道理。另外,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根據教材語言特點,主要的教學支點就是“讀”,採用自讀、練讀、指讀、合作讀、表演讀、競賽等多種方法,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熟悉文本,並感悟文本。這一系列的過程,層層深入,步步提高要求,從誦讀中,教材的押韻美感、抑揚頓挫的節奏才能體現出來,或者說正是教材語言特有的聲律美感內在地決定了吟詠誦讀是其主要學習方式。因聽聲而記真切,因吟誦而見其美,美感的教育不是外在的,就在語言的聲音美本身!這可以看出每天讓孩子反覆吟誦這類讀本,美辭佳句盡入腹中,積累日豐,有助於培養學生凝練、典雅的文言語感和美感,潛移默化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識字量及運用知識的能力得到了促進和發展。

篇八:三字經教學反思

《三字經》大約一千多字,自南宋以來,已經有七百多年的歷史,可以稱得上家喻戶曉,膾炙人口,是學習中華傳統文化不可多得的兒童啓蒙讀物。古人曾經說過“熟讀《三字經》,便可知天下事,通聖人禮”,意思是說:熟讀《三字經》,就能瞭解許多事情,懂得做人的道理。本課的第一部分說的是爲人子者,如果終日不學,待到年邁體衰時,會因終身無爲而羞愧。第二部分說的是人如果慵懶度日,不思進取,就會連動物都不如。這兩部分都是勸誡世人要好學上進,將來纔能有所作爲。補充《黃香溫席》的故事,讓學生明白其中的道理。

本課生字比較簡單,可以利用比較形近字的方法或學生編字謎的方法幫助記憶。

爲---辦 玉---王

司---同 器---哭

犬---大 釀---醒

提升環節,引導學生結合實際,說一說課文中哪一句話給自己的啓發最大。《三字經》學生比較熟悉,這課內容進展很快,重點爲正確認真地書寫漢字。

篇九:三字經教學反思

《三字經》已經進入我市國中教育內容中,我校已經成爲國學教學試驗學校,成立了專門的教研小組。執教國學《三字經》時,我力爭通過此課探索適合國中教學特色的方式方法。

選擇這一內容,我在課前設置了三個教學目標:(1)逐句學習《三字經》(三),講解蘊意,瞭解字面意思;(2)唱誦《三字經》,體會語言節奏和韻律感;(3)理解體會《三字經》蘊含道理,感受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因爲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是中華民族智慧的載體,是傳承千年世代吟唱的絃歌,弘揚國學,強化學生對漢語言文字的領悟,實現傳統美德與時代精神的對接和契合,這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所在,也是每一箇中國人對中華民族、對人類歷史和進步所應承擔的責任。

在課堂前半段,我首先以故事的形式喜迎學生,讓學生們唱誦三字經。配上古典音樂背景、節奏明快的歌曲,學生們拍手吟唱,輕鬆活潑,避免了單調、死板和枯燥;接下來,進入內容學習,以對“先天八卦圖”的複習爲切入點,與學生一起分享古代典籍的故事,明晰其中蘊涵的道理,體會中華傳統文化。從效果來看,學生們對大部分的字都能誦讀,基本達到了設計效果;然後進入講解,我把文章分成三個段,逐一講解“三才”和“三綱”,講解“三才”時,注意和學生少量的互動,以“天地人”的不同構成解讀國學,講解“三綱”時,我加入了倫理綱常的內容,解讀“人際關係”,以“和”作結。最後,我以集體誦讀形式,鞏固學習內容, ,部分學生還不能有效地從文本轉移到自己的生活體驗中。

從我這堂課教學過程和效果來看,基本和原有教學設計一致。其中也出現預設和生成之間的不同步,比如,關於“先天八卦圖”的複習,

學生們理解上還有一定的困難,有的孩子不能理解,我沒能及時強化。因此,教師的教學設計在按程序牽引整堂課的時候,中間過程一定需要根據學生的“偶然”反應,做出靈活機智的調適,達到更好的效果;應該讓更多的學生更詳細的拓展表述,避免只存在於個別有豐富閱讀經驗或有反思能力的同學中。因此,本堂課很大程度上完成了誦讀、談感受等設計任務,但是體驗其中蘊涵的深刻道理潛在的任務,囿於技術、時間等原因,初步達到效果,但還需要再接下來的課堂中進一步領悟。

這堂課加深了我對國中課堂中國學內容教學原則、規律、技巧等的認識。我覺得國學的講解應該以“道德”教化爲目的,以“和諧”“尊重”爲內容。力求學生心領神會。同時,指導孩子的日常生活。學生們的課堂反饋、同行之間交流、給了我更多的思考空間和機會,相信在今後的教學中會有更大的提高。

車爾尼雪夫斯基說:“人生寶貴而短暫,經不起等待與蹉跎,任何時間,我們都沒理由閒下來,在空虛而無盡的憂傷中虛度歲月,而珍愛生命最好的方式是讓生命忙碌起來,這大概是我們對生命負責的態度。”我覺得這句話纔是我教授國學最深的感觸,我每天都在努力學習,真正感到中國國學的博大精深,還感受到國學對我自身的教化,所以我愛國學。覺得用自己的餘生及時總結經驗教訓,用美麗的心情來對待工作,“像不缺錢一樣去生活,像沒有受過傷害那樣去面”是我這節課的結束語,也是我對國學最深的感受。教授國學,我時時感受着幸福的給予和快樂的回報,感受到學生是美麗的,生活是美麗的,我們自己更是美麗的。

篇十:三字經教學工作總結

三字經教學工作總結

國學,不僅是中華人文知識之大成,更是中華文明的承載者和推動者。“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整個民族精神的象徵,“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是優秀中國人偉大心靈的體現。所以作爲語文教師,不僅僅要教授課本知識,同時還應尋根溯源,增厚學生的人文修養,不斷汲取國學精髓。

本學期選擇《三字經》作爲教材雖然全書只有1140字,但結構嚴謹,文字簡練,內容豐富,涵蓋面廣,而且全書均爲三字韻語,讀來琅琅上口,便於兒童記憶。

一、本學期完成的主要內容:

1、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三字經》。

2、提高了學生對古詩詞吟誦濃厚的興趣。

3、對課文意思有粗略的理解,能夠用自己的話說出課文中意思淺顯的'句子。

二、教學目標達成情況:

通過這學期的學習,學生對《三字經》以及裏面的小故事都有了比較深的瞭解,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進行背誦。

三、教學中比較得力的措施或方法:

(一)要求學生必須做到:

(1)四正:心正、身正、椅正、書正

要求上課專注、座椅平正、姿態挺正、課本擺正。在家裏也應如此,因爲精神散漫就容易意志不集中,學習效果降低。

(2)精神抖擻,讀誦要求吐字清楚、抑揚頓挫,聲調不可太高

(3)落實每天讀誦

要求每天朗誦固定遍數,例如十遍、二十遍、三十遍……一週下來就可累積百遍以上,自然就能背誦下來。背誦得越熟越好,可以終身牢記不忘。

四、課程實施中的問題或遺憾:

學生學習基礎參差不齊,能力不同,掌握得情況也不一樣,教學進度不好把握。

五、下學期課程實施設想:

1.認真負責,使小組活動開展得生動、活潑、豐富。

2、教育學生自覺遵守學習制度,準時參加課程。明確學習目的,培養勤奮好學,積極進取的精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篇十一:三字經教學工作總結

國學,不僅是中華人文知識之大成,更是中華文明的承載者和推動者。“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整個民族精神的象徵,“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是優秀中國人偉大心靈的體現。所以作爲語文教師,不僅僅要教授課本知識,同時還應尋根溯源,增厚學生的人文修養,不斷汲取國學精髓。

本學期選擇《三字經》作爲教材雖然全書只有1140字,但結構嚴謹,文字簡練,內容豐富,涵蓋面廣,而且全書均爲三字韻語,讀來琅琅上口,便於兒童記憶。

一、本學期完成的主要內容:

1、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三字經》。

2、提高了學生對古詩詞吟誦濃厚的興趣。

3、對課文意思有粗略的理解,能夠用自己的話說出課文中意思淺顯的句子。

二、教學目標達成情況:通過這學期的學習,學生對《三字經》以及裏面的小故事都有了比較深的瞭解,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進行背誦。

三、教學中比較得力的措施或方法:

(一)要求學生必須做到:

(1)四正:心正、身正、椅正、書正

要求上課專注、座椅平正、姿態挺正、課本擺正。在家裏也應如此,因爲精神散漫就容易意志不集中,學習效果降低。

(2)精神抖擻,讀誦要求吐字清楚、抑揚頓挫,聲調不可太高

(3)落實每天讀誦

要求每天朗誦固定遍數,例如十遍、二十遍、三十遍……一週下來就可累積百遍以上,自然就能背誦下來。背誦得越熟越好,可以終身牢記不忘。

四、課程實施中的問題或遺憾:

學生學習基礎參差不齊,能力不同,掌握得情況也不一樣,教學進度不好把握。

五、下學期課程實施設想:

1.認真負責,使小組活動開展得生動、活潑、豐富。

2、教育學生自覺遵守學習制度,準時參加課程。明確學習目的,培養勤奮好學,積極進取的精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0xx20xx第二學期)

國學不是書齋裏發黴的書本,不是博物館裏的古董,更不是竹簡上難懂的文字,她更象是孟子說的混混原泉,一朝掬飲,終身受用,我們要做的,是用心志去汲取這永不枯竭的甘泉。

本學期選擇《三字經》作爲教材雖然全書只有1140字,但結構嚴謹,文字簡練,內容豐富,涵蓋面廣,而且全書均爲三字韻語,讀來琅琅上口,便於兒童記憶。

課標對閱讀教學的解讀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於是我通過角色想象、情感體驗等形式,創設有利於學生主動體驗的環境,引導學生在朗讀、默讀、精讀中反覆誦讀,使他們用心去感受、關注、欣賞、評價文本,獲得大量的鮮活的閱讀信息,從而實現師生與文本間的對話。

大部分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夠結合課下注釋、字典以及課外資料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生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學習時初步養成了做批註的好習慣,會小組合作學習。通過《三字經》的學習,積累了大量的傳統文化,有利於學生們今後的學習與發展。經文誦讀恰恰把學生帶入了傳統的文化氛圍,學生在一遍遍、一篇篇的古典經文誦讀中感受了古文化的博大精深、深邃意遠,興趣漸生,之乎者也,古訓在前,在獲取知識的同時自然約束了自己的行爲,傾向於學習,心靈又得到洗禮和震撼,古人尚且學爲先,精忠報國,孝當頭。“香九齡,能溫習,孝於親,所當執”……現代人更應學之,在學生琅琅“讀經”中,感受到的是人性的再現,人文精神的頌揚!

濃郁的書香氣息,讓學生處處感受到詩文的陶冶。“與經典同行,與聖賢爲友”這是我校長期堅持發展的方向,這必會更有助於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弘揚,以“經典”爲教材,以“活動”爲紐帶,通過多種活動,引導學生們誦讀中華經典詩文,爲學生一生的發展奠基。

篇十二:三字經教學總結

本課是韻文識字,所選的韻文是一首三字經詩歌,分別介紹了六穀、六畜、七情、五色、五味的特點。全文語言生動活潑,充滿情趣,非常適合中年級學生閱讀。

在教授本課之前,雖然我做了充分的準備,有很多成功之處,但也存在着不足:

成功之處:

1、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抓住學生心理,用多彩的課文吸引學生,把課文內容與識字、學文相結合,讓學生輕輕鬆鬆地學知識。

2、充分準備了各種實物圖片,讓學生有了視覺上的感受,讓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植物動物等,更增強了他們學習本課的興趣。

3、將生字寶寶藏在插圖中小動物的後面,引起學生們的好奇心,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

4、注意傾聽學生的話,並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

5、注意到班級的每個學生,及時調動他們的情緒,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

6、指導書寫認真,詳細,並注意提醒學生們做好“三個一”。有助於使每個學生養成規範書寫的好習慣。

需改進之處:

1、識字不應該脫離課文,如果選擇隨文識字會更好。這樣既有助於學生們結合特定的情景理解並記住生字,又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進而孰能成誦。

2、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語感,注意引導學生說完整話,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也可爲以後的寫作做鋪墊。

3、新課標要求每節課中,學生寫字的時間不少於10分鐘,本節課的指導書寫部分如果再加指導“豕”字和“鹹”字會更合理一些,這樣,課時分配上也更合理,更平衡。

4、教學中如果加入開火車讀生字,考察學生識字情況這一環節會更好,能及時瞭解學生掌握生字的情況,並能及時給予指導,使學生能完全消化本堂課所學知識,不欠賬。

雖然只是短短40分鐘的課,但我會受益終生的。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我也收穫頗多。我相信在他人的指導和自己的努力下,我一定會很快成長起來,成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學生。

篇十三:三字經教學總結

鎮優質課我教學的是二年級校本課程《三字經》的“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部分。之所以選擇這幾句經文是因爲它對孩子而言有非常大的教育意義。可以使學生在學習新課的基礎上,受到教育,提高自身的學習意識。

教學以展示學生喜歡的《三字經》小故事開始。這是對前面學過知識的複習,也是對接下來要學習的新課的導入。在學習新課的過程中,我設計教學以讀爲主,指名讀,小組讀,男女生讀,同桌互相讀等多種新式,目的在於讓學生能夠在不斷閱讀中領悟經文所要傳達的一種刻苦學習的精神。

在學生理解出現歧義時出示了動畫視頻,既可以吸引學生,激起學生興趣,保持學生的學習狀態,又能夠通過更直觀的影響資料幫助學生理解經文的意思。

學生在多讀多思考的基礎上,自主發現孫敬,蘇秦,車胤,孫康四位古人所共有的精神,並能夠說出我們要向他們學習,基本實現了教學目標。

通過學生展示課前準備的勤學小故事,可以看出學生確實準備充分。對於沒有自主學習的同學,我又設計了推薦書目,讓學生的自學有所可依。推薦作業也二選一,既可以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也能夠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作業方式,可以提高學習效率。

這節課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大多數是因爲我自身而言。比如靈活性差,一旦學生的思路脫離預設,作爲教師沒能儘快的設計應對辦法。教學效果還有待於提高,部分學生還不能得到背誦的水平。

篇十四:三字經教學總結

一、吵鬧。自始至終都在吵鬧。吵鬧的原因:

1、學生喜歡《三字經》,壓不住的喜歡。所以要說出來,甚至叫出來。

2、不熟悉教案。

雖然整堂課就四個部分:背《三字經》導入;《三字經》中的故事;《三字經》中的知識;《三字經》勸學,但是老師沒有銜接好。準備也比較倉促,傳統文化功底也不深。

二、關於男女生比賽。

這是整堂課最吵的地方,現在我覺得應該這樣:12個知識點,老師一個接一個問,男女生一個間一個答。由老師主導可能會好一點。

三、關於刮鼻子。

上課之前,我沒想到需要獎懲措施,刮鼻子是臨時想出來的。事實證明,刮鼻子可以用來懲罰一個人、兩個人,卻不能讓一羣人去懲罰另一羣人,特別是男生刮女生。

《三字經》是國小生必須要讀的,我對《三字經》的喜歡是溢於言表的,而我這堂誦讀課是可有可無的。我覺得我以後上課不能太隨便,要按教案走,課堂是老師和學生共同的舞臺,不是我一個人的舞臺。上課前要有充足的準備,要背教案。

篇十五:《三字經》教學總結

國學,不僅是中華人文知識之大成,更是中華文明的承載者和推動者。“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整個民族精神的象徵,“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是優秀中國人偉大心靈的體現。所以作爲語文教師,不僅僅要教授課本知識,同時還應尋根溯源,增厚學生的人文修養,不斷汲取國學精髓。

一、本學期完成的主要內容:

1、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三字經》。

2、提高了學生對古詩詞吟誦濃厚的興趣。

3、對課文意思有粗略的理解,能夠用自己的話說出課文中意思淺顯的句子。

二、教學目標達成情況:

通過這學期的學習,學生對《三字經》以及裏面的小故事都有了比較深的瞭解,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進行背誦。

三、教學中比較得力的措施或方法:

(一)要求學生必須做到:

(1)四正:心正、身正、椅正、書正。

要求上課專注、座椅平正、姿態挺正、課本擺正。在家裏也應如此,因爲精神散漫就容易意志不集中,學習效果降低。

(2)精神抖擻,讀誦要求吐字清楚、抑揚頓挫,聲調不可太高。

(3)落實每天讀誦。

要求每天朗誦固定遍數,例如十遍、二十遍、三十遍……一週下來就可累積百遍以上,自然就能背誦下來。背誦得越熟越好,可以終身牢記不忘。

四、課程實施中的問題或遺憾:

學生學習基礎參差不齊,能力不同,掌握得情況也不一樣,教學進度不好把握。

五、下學期課程實施設想:

1、認真負責,使小組活動開展得生動、活潑、豐富。

2、教育學生自覺遵守學習制度,準時參加課程。明確學習目的,培養勤奮好學,積極進取的精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國學不是書齋裏發黴的書本,不是博物館裏的古董,更不是竹簡上難懂的文字,她更象是孟子說的混混原泉,一朝掬飲,終身受用,我們要做的,是用心志去汲取這永不枯竭的甘泉。

課標對閱讀教學的解讀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於是我通過角色想象、情感體驗等形式,創設有利於學生主動體驗的環境,引導學生在朗讀、默讀、精讀中反覆誦讀,使他們用心去感受、關注、欣賞、評價文本,獲得大量的鮮活的閱讀信息,從而實現師生與文本間的對話。大部分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夠結合課下注釋、字典以及課外資料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生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學習時初步養成了做批註的好習慣,會小組合作學習。

通過《三字經》的學習,積累了大量的傳統文化,有利於學生們今後的學習與發展。經文誦讀恰恰把學生帶入了傳統的文化氛圍,學生在一遍遍、一篇篇的古典經文誦讀中感受了古文化的博大精深、深邃意遠,興趣漸生,之乎者也,古訓在前,在獲取知識的同時自然約束了自己的行爲,傾向於學習,心靈又得到洗禮和震撼,古人尚且學爲先,精忠報國,孝當頭。“香九齡,能溫習,孝於親,所當執”……現代人更應學之,在學生琅琅“讀經”中,感受到的是人性的再現,人文精神的頌揚!

濃郁的書香氣息,讓學生處處感受到詩文的陶冶。“與經典同行,思想彙報專題與聖賢爲友”這是我校長期堅持發展的方向,這必會更有助於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弘揚,以“經典”爲教材,以“活動”爲紐帶,通過多種活動,引導學生們誦讀中華經典詩文,爲學生一生的發展奠基。

篇十六:《三字經》教學總結

很多幼兒園裏都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特色活動:有繪畫、摺紙、棋類等,我認爲特色活動不僅要人無我有,人有我精,還要在學習、探索後讓孩子們在某一方面或多方面有發展、進步。中華民族優秀倫理道德傳統源遠流長,豐富多彩。這種道德觀念大量反映在民間文化中,如懲惡揚善、助人爲樂、誠信、自強、孝順等,這些都是中國傳統美德和傳統文化中最爲突出的文化特色,在當今社會不僅要教給孩子知識,還要教會他們如何做人。

《三字經》是古代蒙學教材的典範,具有重要的文化教育價值。《三字經》是中華文化的載體,具有傳承中華文化,塑造中華民族精神的價值。《三字經》重視教育,注重科學教育方法,在中國教育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它三字一句,二句押韻,讀來琅琅上口,便於記誦,其內容則廣博豐富,堪稱傳統文化百科。

綜合考慮後,我們大儒中心幼兒園在20xx年9月開始,開展了讀誦《三字經》的特色課題。一方面,可以讓幼兒增長知識,增加涵養;另一方面優美的音韻、舒適的節奏變化,能增強幼兒語感,提高其語言能力。通過本課題的研究發揮幼兒教育的特殊功能,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將中國優秀的傳統民間文化中蘊藏着的符合我們語言發展的那些因素進行選擇,借鑑其精華,讓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用以充實和豐富幼兒的語言能力,並使中華文化傳統得以光大,從而加厚幼兒生命的底色,達到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和優秀傳統文化的目的,同時促使教師更新教學理念,增強反思能力,提高語言教學能力,與課題共成長。

一、向幼兒解釋何謂《三字經》

一部不知出處的《三字經》爲何會成爲自南宋以來,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的、約定俗成的兒童啓蒙讀物?爲何“三百千”(《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這三部中華傳統兒童啓蒙讀物中,只有《三字經》被後世奉爲“經”?“經”即經典,它具有其獨特的教育價值和文化魅力。《三字經》三字一句的韻文極易成誦,讀起來朗朗上口。用詞精雕細刻,非常典雅,便於記憶。內容包括了中國傳統的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廣泛生動而又言簡意賅。古人曰:“熟讀《三字經》,便可知天下事,通聖人禮。”

正確認識傳統民間文化教育內容的功能及其教育原則後,我們根據幼兒的發展需要來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的、有一定文化內涵的活動。教師不但要精心設計、精心組織集體教育活動,使這種目的性明確、計劃性最強的活動充分發揮作用,而且要高度關注幼兒在一日活動各個環節中的語言習得和發展。

二、講解誦讀《三字經》的好處

一般來說,在孩子三、四歲便可開始學習《三字經》,這樣做:一是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記憶力;二是幫助孩子從小多識字,漢字是象形文字,每一個字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圖案,而孩子的視覺很敏銳,通過多讀、多背、多看,孩子會自然而然掌握許多漢字;第三是可以陶冶孩子的性情。俗話說“性格即命運”,孩子小的時候有了良好的性情,成人之後,便會有良好的性格,《三字經》中蘊藏的人文氣息就能對孩子的品性起到薰陶的作用。

《三字經》言簡意賅,在幼兒園的推廣中不需要佔用太多的時間,符合幼兒記憶的特點。雖然幼兒由於年齡不大,對《三字經》經文的含義、寓意可能不勝理解,但背誦、誦讀《三字經》能使幼兒從中收穫自信、成就感,還能讓幼兒在吟誦中對中華傳統文化產生興趣,對其以後的學習知識、感悟人生都會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

三、提高幼兒誦讀《三字經》興趣的方法

充分利用《三字經》的傳統文化資源,創設良好的民間文化環境,通過幼兒與民間文化環境之間的互動,幫助幼兒在語言活動中進一步感受到文學作品中的語言魅力,體驗其文化價值,讓每個幼兒在參與誦讀活動的同時,都感受到一種強烈的民族歸屬感和民族自豪感。

1、流行可以製造興趣。

幼兒心理是很重模仿的,如果看到很多人都讀,就比較有興趣。就好象幼兒不一定喜歡幼兒園,但人人都上,他就上了。也並不一定大家都喜好舞蹈、喜歡畫畫,但大家都去學,他也就比較不排斥了。所以一人讀經較難,如招集鄰居親友的小孩一起讀,則興趣將大爲提高。我們大儒中心幼兒園開展了《三字經》的特色活動,一週開展兩次,一次學習新句,一次複習表演。孩子們在活動中看到小夥伴誦讀的津津有味,自己不太會時,會向老師、家長求助,下一次複習活動時,他們的表現會非常棒,有的孩子還會預先請教家長學更多的《三字經》經句,用來展現自己。在午睡起牀後,沒有老師組織,他們大聲的誦讀《三字經》,我們聽在耳裏,喜在心裏。良好的環境、集體的.力量、孩子之間良性的競爭,對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有很大幫助。

2、大人的熱力可以感染幼兒的興趣。

家長和老師都需保持高度的信心和熱忱,起初幼兒未進入狀態,需我們有耐心去等待。有些家長不但有興趣,而且真的和孩子一起讀《三字經》,互相考試比賽,雖然每次都是大人輸,但大人也因此溫經受益,而且一家人興致高昂,是最好的親子活動,這種狀況當然不可多得。所以有時也要用些手腕,有一個很有誠意要讓孩子誦讀《三字經》,而孩子並不大有興趣的家長來問我辦法,我告訴她說:“回去正經的告訴你的孩子說:其它一切皆可商量,只有誦讀《三字經》這一件事,不可商量!”此法果然有效,但只提供給有極大信心的家長用。

3、情感可以維繫興趣。

家長平日與小孩情感濃厚者,較易帶動興趣,老師讓幼兒覺得可親,幼兒也會因喜歡老師而喜歡讀《三字經》。

4、成就感可以提高其興趣,讀得愈好愈喜歡讀。

要維持孩子成就感,對能力強的幼兒,固然可以讓他有成就感,對能力弱的幼兒,只要有進步即表示滿意,加以讚賞,也是一種成就感。

5、獎勵可以吸引其努力,獎勵的方式很多。

最常用的是計點數,或蓋章或髮卡,累積點數而給獎,獎品可以是禮物或讀書禮券等,最方便是給分數,寧可給高分,有恩惠而不花費,空歡喜也有效果。

6、變花樣可以激勵興趣。

讀經所能變花樣是在讀的方式上,或快或慢,或吟或唱,或帶讀,或齊讀,或接龍,或默讀,或當場試背,或提問回答都可。但如不會變花樣,只平平常常亦可。有時平平常常也有一種引人士氣,其中也有趣味,兒童的感應最靈敏,他也會被誠意所感動,並不是非玩花樣不可的。講故事,講有趣的常識,不管與本活動有無關係,都可以增長興趣。

篇十七:《三字經》教學總結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經典更是燦若星河。這些經典美文,凝聚了先賢的大智大慧,睿語哲思,濃縮了華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薰陶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是古人留給我們最爲寶貴的精神財富。

爲了豐富我校的人文底蘊,啓迪學生的智慧,本學年,我校開發了以《三字經》爲內容的校本課程。《三字經》教學活動開展以來,在全體語文教師的認真組織下,在班主任老師的全力協助下,全體學生以飽滿的熱情,認真的態度,使教學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卓有成效。現將該項活動總結如下。

一、加強領導,統一思想,形成共識。

本學年一年級以《三字經》爲教材,開展校本課程教學活動。由校長親自掛帥,負責校本課程的宏觀調控和行政指導;教導處抓落實,教導主任負責活動的組織實施;副教導、教研組長負責《三字經》教學的業務指導;班主任和語文教師負責活動的具體實施,要求學校全體師生做到人人蔘與。在實施策略上,我們依據國小生的身心特點,作了如下要求:着眼“薰陶”,注重“感悟”,即以激發興趣、內化行爲、陶冶情操爲目標。雖提倡探究但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讀成誦、耳熟能詳。要承認個體差異,不求好心切,不求程度整齊劃一。教師在操作中只有鼓勵,沒有責備,寧靜勿躁、寧簡勿繁。引導學生學習要從易到難、從少到多、循序漸進、以點帶面。

二、構建人文環境,營造誦讀氛圍。

爲了讓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隨時隨處地感染學生,學校努力營造濃郁的古詩文學習氛圍,構建一個“德馨滿校,書香滿園”的人文環境。校門、操場、樓道懸掛“誦讀經典詩文”、“傳承民族文化”等宣傳標語,使全體師生還未踏進校門就感受書香的氛圍,同時也引起社會和家長的關注。有關三字經的詩畫呈現在操場的圍牆上形成一道怡人的風景,讓師生觸目可及,牢記於心。紅領巾廣播站每天都開播古典詩詞欣賞和古典輕音樂節目,鶯燕繞樑不絕,下課鈴聲設置成了誦讀、歌唱《三字經》的音樂,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詩詞的陶冶、影響,有效地陶冶師生情操。

三、抓好誦讀時機,確保誦讀時間。

(1)每週星期五下午晚讀讀課鈴響後開始誦讀;指導教師爲各班語文老師。

(2)學生一邊做上課準備,一邊背誦經典,不但能溫習所學經典,還能振作精神,集中注意力,形成良好的常規習慣。

(3)把課堂教學作爲實施誦讀經典教育的主渠道,與各學科教學相結合,根據學生實際,創造性地通過學科滲透,有效地實施誦讀經典教育。

(4)校內外相結合,廣泛宣傳,爭取家長和社會各界理解支持,爲誦讀活動創造一個寬鬆的外部環境。

四、利用活動載體,調動學習熱情。

1、進行一次國旗下講話,發一份倡議書,組織出版專題板報2期,大力宣傳國學經典研讀活動的目的意義、實施目標和方案以及措施步驟,讓研讀活動深入師生心中。

2、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舉行了以《三字經》爲主要內容的黑板報評比活動。學校教導處組織了領導和教師對各班的黑板報進行了檢查和評比。班舉行了《三字經》“背誦之星”評選活動;舉行《三字經》硬筆書法比賽;以小組爲單位開展三字經誦讀比賽活動,形式爲集體誦讀佔70%,隨機抽查個人背誦情況佔30%,按小組評出一、二等獎各兩名;舉行《三字經》“背誦之星”評選活動。通過活動的開展,給學生一個充分展示學習《三字經》成果的舞臺,進一步激發學生對中華經典的喜愛和理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總之,誦讀《三字經》已成爲師生學習生活中的一份樂趣,是學校文化建設和人文教育重要組成部分,是傳承優秀民族文化的一個亮點。我們將繼續努力,把校本課程《三字經》教學活動推向深入。

篇十八:《三字經》教學反思

《三字經》教學反思《三字經》是舊時一部流傳甚廣、家喻戶曉的啓蒙讀物,曾被列爲蒙館(古代一種簡陋而原始的民辦學校)教學用的課本。《三字經》在我國浩如煙海的古籍文獻中,就其影響之大、流傳之廣而言,是沒有一部作品可與之相比的,是中國古代傳統蒙學教材中流傳時間最長、最具代表性的一種。《三字經》是中國古代啓蒙教材最優秀的代表,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是一個奇蹟。歷史學家周谷城說:“《三字經》對當時普通人所受的教育,以及他們通過教育而形成的自然觀、神道觀、倫理觀、道德觀、價值觀、歷史觀,確實要比在專屬文人學士的書中,有着更加充分而鮮明的反映。”我校的校本教材《中華經典古詩文誦讀》這本書中,選用了8篇《三字經》的內容。如何教好這8篇課文,這是我本學期的工作中思考得最多的問題之一。《三字經》是中國古代啓蒙教材之一,中間講了許多歷史故事和做人的道理。

根據《三字經》的這一特點,在教學之前,我曾有一個設想:藉助故事來幫助學生理解其含義,藉助故事來幫助學生理解其中所包含的做人的道理。在本學期的教學中,我每講一課《三字經》都給學生講了一至三四個故事。比如,我在教學“人之初,性本善……”時講了兩個故事:古代傳說故事《周處除三害》和《唐伯虎學畫畫》。在教學“養不教,父之過……”時,講了一個民間傳說故事:一個媽媽因寵愛孩子而不對孩子嚴格教育,從而導致孩子走上犯罪道路。在教學“玉不琢,不成器……”時,講了春秋時期的歷史故事《和氏璧》和《師文拜師》。在教學“如囊螢,如映雪……”時,因爲這兩句三字經本身就是講了四個歷史名人的勤學故事,所以在教學中我就理所當然地講了《車胤囊螢夜讀》、《孫康映雪苦讀》、《朱買臣負薪》、《李密掛角苦讀》這四個故事,使學生明白勤學使人成才的道理。在教學“瑩八歲,能詠詩,泌七歲,能賦棋……”時,我就講了祖塋和李泌的故事。

在教學“蔡文姬,能辨琴,謝道韞,能詠吟……”時,我就講了蔡文姬和謝道韞的故事。我講得繪聲繪色,學生聽得津津有味,而學生對《三字經》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另外,我在教學中也不放鬆學生朗讀的訓練,我採取多種形式的`朗讀,來進行讀的訓練,以達到熟讀稱頌的目標。

篇十九:《三字經》教學反思

《三字經》讀起來朗朗上口,學生很愛讀,特別是一年級學生,他不懂意思,但是他可以讀得津津有味,因而讀是沒有問題的。對意思的理解卻是有一定難度的。於是,我藉助故事來幫助學生理解含義。在教“人不閒勿事攪人不安勿話擾”時,我就通過多媒體《迷你小劇場》來幫助學生理解“人不閒 勿事攪 人不安勿話擾”。故事大意是:對於正在忙碌的人,不要去打擾他,當別人心情不好、身心欠安的時候,不要閒言閒語干擾他,增加他的煩惱與不安。通過這個故事的敘述,學生理解了這兩句《三字經》的含義,讀起來也就更有味道了。這堂課受到了良好的效果。事實證明,經文誦讀恰恰把學生帶入了傳統的文化氛圍,學生在一遍遍、一篇篇的古典經文誦讀中感受了古文化的博大精深、深邃意遠,興趣漸生,之乎者也,古訓在前,在獲取知識的同時自然約束了自己的行爲,傾向於學習,心靈又得到洗禮和震撼,古人尚且學爲先,精忠報國,孝當頭。“香九齡,能溫習,孝於親,所當執”……現代人更應學之,在學生琅琅“讀經”中,感受到的是人性的再現,人文精神的頌揚!

集中、匯通、提煉古今中外教育學成果,創造獨特的未來閱讀社會的學習體系,是我國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標,中國古典教育資源的異常豐富,深刻和高遠,從實處上促進了這一目標實現。

我校的國學教育,爲學生開創了五彩的誦讀天地,孩子們走進了中華古典詩文,走進了與語文相關的課外讀物,走進了體現具有自我個性的閱讀世界。“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中華民族誌向,“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博大胸懷;“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憂國憂民的情懷;“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矢志不渝的探索精神……民族精神的一切一切,在孩子與詩文的對話之中融入心靈深處,成爲孩子生命的一部分。

濃郁的書香氣息,讓學生處處感受到詩文的陶冶。“與經典同行,與聖賢爲友”這是我校長期堅持發展的方向,這必會更有助於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弘揚,以“經典”爲教材,以“活動”爲紐帶,通過多種活動,引導學生們誦讀中華經典詩文,爲學生一生的發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