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抗日戰爭有什麼歷史背景【新版多篇】

抗日戰爭有什麼歷史背景【新版多篇】

抗日三大著名戰役:百團大戰 篇一

百團大戰是中國抗日戰爭中由中國共產黨所率領的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以下皆以八路軍稱呼)在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間發動的以破壞華北日軍佔領的交通線、礦山爲目的的破襲作戰(又稱晉南遊擊戰)。參加作戰的中國軍隊包括八路軍120師、129師和晉察冀軍區與當地民兵。也是八路軍在平型關戰役之後參與較具規模的戰役。戰爭初期戰報統計(第一階段)共達一百零五個團,因此定名爲百團大戰(原正太戰役)。

百團大戰是抗戰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動出擊日軍的一次最大規模的戰役,它打出了敵後抗日軍民的聲威,振奮了全國人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在戰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國民黨正面戰場。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中我軍參加兵力最多、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戰果最豐富的一次戰役。百團大戰的勝利,沉重打擊了日寇的囂張氣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抗戰鬥志,在我國抗日戰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在國際上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抗日戰爭歷史故事:民族英雄吉鴻昌的故事 “恨不抗日死” 篇二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鴻昌將軍被蔣介石逼迫下野,到國外‘考察實業’……有一次,吉鴻昌要往國內郵寄衣物,郵局職員竟說不知道中國。陪同的人對吉鴻昌說:‘你說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禮遇。’吉鴻昌當即怒斥:‘你覺得當中國人丟臉,我覺得當中國人光榮!’爲抗議帝國主義者對中國人的歧視,維護民族尊嚴,他找來一塊木牌,用英文在上面寫上:‘我是中國人!’”18年前,當懵懂年少的我讀到國小課本《我是中國人》一文時,心中油然而生一種敬意。後來,老師告訴我,這位英雄就是民族英雄吉鴻昌。

自古英雄出少年

據《扶溝歷史人物》(高銀芳着)記載,1895年10月18日,吉鴻昌在扶溝縣呂潭鎮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呱呱墜地。1913年,18歲的他逃離當學徒的雜貨行後,到漯河郾城(今漯河市郾城區)馮玉祥部投軍。入伍後,他吃苦耐勞,作戰勇猛,爲人正直,不畏權勢,被馮玉祥看中,並於1917年調入手槍隊當連長。1921年7月,馮玉祥部隊被改編爲陸軍第十一師時,吉鴻昌升任營長。歷任旅長、師長、軍長,寧夏省政府主席。1930年10月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二路軍總指揮。1932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3年,吉鴻昌聯合馮玉祥、方振武組建抗日同盟軍,任前敵總指揮。曾率部收復康保城、寶昌城、沽源縣、多倫城。1934年11月9日在天津被捕,11月24日遇難。1945年,黨中央決定授予吉鴻昌“革命烈士”稱號。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中央統戰部、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11個部門聯合組織的“100位爲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活動中,吉鴻昌被評爲“100位爲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創辦“呂北初級國小”

1921年,第十一師移防河南信陽,吉鴻昌順路回到闊別近10年的扶溝縣呂潭鎮。回到家後,因時間緊迫,吉鴻昌首先向父母袒露胸臆:在軍隊中我吃了不少苦,但是我也大開了眼界……而我深深感到沒有文化的苦楚……在常德,從軍官教導團畢業後,我就聯想到家鄉的窮哥們,因爲生活所迫,失去了上學的機會……這時我萌生了攢錢辦學的念頭……”父親吉筠亭聽完兒子的訴說後,極力贊同吉鴻昌在呂潭鎮辦學的決定。

吉鴻昌把自己積攢的100多塊銀元全部拿出,在父親和鄉親們的幫助下,借用呂潭鎮陝西會館西院(即呂潭鎮大王廟廟址)北大殿3間、西廂房3間、東西陪房4間和3間過廳共13間房爲校舍,創辦了“呂北初級國小”。吉鴻昌規定,學生一律免收學費,並免費供給書籍、文具,家庭特別困難的,還提供衣服、鞋襪等特別資助。隨後,學校規模不斷擴大,到1933年前後,超過扶溝縣立中學,號稱“豫東第一”。

1926年,吉鴻昌任師長後,“呂北初級國小”也隨之發展。兩年後,學校添招高小班,成爲完全國小。因校舍不夠用,高級班暫時在吉氏宗祠上課,並更名爲“私立中山學校”。次年10月,學校在河南省教育廳備案後,吉鴻昌派祕書郝子固、馬遐福等人回學校擔任校長。

新中國成立後,學校先後被改爲“呂潭完小”和“呂潭中學”。1978年,爲紀念學校創始人吉鴻昌將軍,當地政府將校名改爲“吉鴻昌學校”,並聘請吉鴻昌將軍的女兒、天津市原政協吉瑞芝爲該校名譽校長。

從軍投戎走向光明

1927年7月,蔣介石、馮玉祥徐州會議後,大批共產黨人被“禮送”離隊。在第十九師,吉鴻昌不僅沒有“送客”,還暗中保護了一批共產黨員。同年7月,吉鴻昌率部在平定甘肅匪亂後進入寧夏,趕走寧夏省副主席門致中,自任省主席兼軍長。就職後,他大刀闊斧地整治軍隊和吏治,大力推行回漢合作的民族政策。

1927年至1930年初,蔣、馮戰爭爆發,吉鴻昌被馮玉祥委任爲陸軍第十一師師長,率部參戰。1930年9月,馮玉祥戰敗後,吉鴻昌被迫接受蔣的改編。

1930年11月,蔣介石發動對鄂豫皖蘇區的第一次“圍剿”。吉鴻昌多次以各種託詞,按兵不動。

1931年3月,蔣介石發動對鄂豫皖蘇區的第二次“圍剿”,嚴令5月底“完全肅清”鄂豫皖蘇區的紅軍。吉鴻昌拖到4月22日才率部出發,並暗囑各部遇到紅軍時只准朝天放槍,並故意沿途給紅軍丟下槍支彈藥和大米、白麪。

1931年5月,吉鴻昌讓中共地下黨員路耀林組建游擊隊,專門負責接送來往於蘇區的“密使”。爲安排和幫助吉鴻昌進一步瞭解蘇區和紅軍,中共地下黨特地安排吉鴻昌祕密到蘇區參觀。

1931年夏,正當吉鴻昌與黨和紅軍暗中聯繫、密謀起義時,被蔣發現,起義夭折。同年8月,蔣介石解除吉鴻昌的兵權,強令他“出國考察”。啓程時,“九一八”事變爆發,吉鴻昌請求留在國內參戰,被蔣嚴詞拒絕。

1932年,吉鴻昌回國寓居天津,並祕密與中共華北政治保衛局聯繫。同年,吉鴻昌在北平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踏上了新的革命征程。他按照黨的指示,到湖北黃陂、宋埠一帶召集舊部策劃起義。起義失敗後,他赴泰山動員馮玉祥出山組織武裝抗日。吉鴻昌毀家紓難,變賣家產6萬元購買武器,積極聯絡各地抗日零散武裝,作起兵抗日準備。

1933年5月26日,吉鴻昌同馮玉祥、方振武等抗日將領依靠蘇聯的武器支援,並集合東北義勇軍,在張家口宣佈成立“察哈爾民衆抗日同盟軍”,吉鴻昌任前敵總指揮兼第二軍軍長,率部向察北僞軍進擊,在收復康保、寶昌、沽源等城池後,吉鴻昌又指揮部隊向多倫進攻。經過5晝夜血戰,7月12日終於收復多倫。察北4城的收復,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鬥志。

1933年8月,吉鴻昌率領3000多人試圖去商都同抗日同盟軍高樹勳會合,建立蘇區,但遭到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

1934年4月,吉鴻昌根據中共中央指示精神,一面祕密派人到進入江西蘇區的兩師舊部策反;一面在黨組織的領導和支持下,積極準備在河南組建抗日義勇軍。吉鴻昌的行動引起敵人的密切注意。蔣介石嚴令北平軍不惜一切代價逮捕暗殺吉鴻昌。11月9日晚,在天津,吉鴻昌被國民黨特務和法租界工部局逮捕,11月24日遇難。

刑場上,吉鴻昌以樹枝做筆,大地爲紙,寫下了浩氣長存的就義詩:“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

常德會戰 篇三

1943年11月2日,日軍10多萬人兵分四路,動用空軍、毒氣瓦斯等向常德發起攻擊。中國20萬將士奮起反擊,以劣勢裝備和血肉之軀與日軍展開生死決戰。至12月20日,日軍傷亡40000餘人後敗退,中國用傷亡50000餘人的代價換來了勝利。常德會戰因戰事慘烈,而被稱爲東方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