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古詩詞原文賞析多篇

古詩詞原文賞析多篇

古詩詞賞析 篇一

望嶽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

1、作者:字子美,自稱“少陵野老”“杜陵布衣”,世稱“杜少陵”。也稱“杜工部”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2、選自《杜少陵集》

3、詞義:

岱宗:指泰山

了:完

造化:大自然。

鍾神秀:聚集天地間的一切神奇和秀麗。鍾:聚集,彙集。

陰:山的北面。陽:山的南面。

割:劃分

蕩胸:滌盪心胸。

決:裂開。

眥:眼眶

會當:該當,終當。

絕頂:頂峯。

4、背景:杜甫應舉落第後遊泰山做所。

5、主題

本詩通過描寫了東嶽泰山的雄渾景象,讚美了泰山高達巍峨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流露出了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攀頂峯,俯視一切,對前途充滿信心的雄心和氣概。

6、句意:

五嶽之首泰山的景象怎麼樣?在齊魯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沒有盡頭。

由於大自然的偏愛,給了這兒神奇秀麗的景色,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爲一明一暗兩部分。

層層雲升騰,心胸蕩然,極力張大眼睛把飛鳥歸山映入眼簾。

定要登上泰山的頂峯,那時俯瞰羣山會是多麼渺小!

改寫成散文

泰山啊,你究竟有多麼宏偉壯麗!你既挺拔蒼翠,又橫跨齊魯大地。大自然給你的偏愛,使你集中了瑰麗和神奇,你挺拔的山峯,把南北分成晨夕。望層層雲氣升騰,令人胸懷盪漾,看歸鳥迴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有朝一日,我總要登上你的絕頂,把周圍矮小的羣山們,一覽無餘!

7、賞析:

首聯:首句“岱宗夫如何?”寫乍一望見泰山時,高興得不知怎樣形容纔好的那種揣摹勁和驚歎仰慕之情。下句:在古代齊魯兩大國的國境外還能望見遠遠橫亙在那裏的泰山,以距離之遠來烘托出泰山之高。

頷聯:“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兩句,寫近望中所見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的形象。“鍾”字爲凝聚的意思,以擬人的筆法突出詩人筆下的大自然是有情的。它格外青睞東嶽泰山,故而把神奇與秀麗集於泰山一身。由於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曉判割于山的陰、陽面,所以說“割昏曉”。“割”用在這裏,一個“割”字寫出了高大的泰山,將山南山北的陽光割斷,形成不同的景觀,側面突出泰山巍峨險峻、遮天蔽日的形象。表達了詩人對泰山的熱愛和讚美。

頸聯:“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兩句,是寫細望。見山中雲氣層出不窮,故心胸亦爲之盪漾;因長時間目不轉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決裂。“歸鳥”是投林還巢的鳥,可知時已薄暮,詩人還在望。其中蘊藏着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和對祖國山河的讚美之情。

尾聯:“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兩句,不僅寫出了泰山的雄偉,也表現出詩人的心胸氣魄。飽含了生活的哲理:只有不畏艱險地去登攀,才能進入俯視一切的雄奇境界。表現了詩人熱愛祖國河山和對自己前途充滿信心的情懷。也可以看到杜甫不怕困難,敢於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8、藝術手法:

(1)語言凝練,對仗工整。對偶句: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2)寫景、抒情、哲理融爲一體。

(3)全詩沒有一個望字,卻句句寫向嶽而望。落筆由遠及近,筆下之景由朝至暮。由望嶽想到將來登嶽。意境開闊高遠,氣勢雄偉渾樸。

(4)虛實結合。“齊魯青未了”一句表現了泰山的高大;“造化鍾神秀”一句描寫了泰山的神奇秀麗;“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寫的是實景,用細節描寫,表達了心情的激盪和眼界的空闊。“造化”句寫泰山的秀美,是虛寫;“陰陽”句寫泰山的高大,是實寫。

古詩詞賞析 篇二

早梅發高樹,迥映楚天碧。

朔風飄夜香,繁霜滋曉白。

欲爲萬里贈,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

賞析

梅花傲霜雪鬥嚴寒,歷來是詩人歌詠的對象,且多以梅自喻,表達作者的情趣。

全詩分前後兩層意思,前四句詠物,後四句抒懷。早梅發高樹,迥映楚天碧。起筆不凡,筆勢突兀。早梅與別的花卉不同,在萬物沉寂的寒冬綻開了花蕾,衆花搖落獨暄妍(林逋《山園小梅》)。一個發字把早梅昂首怒放生機盎然的形象逼真地展現在讀者的眼前。其背景高遠廣闊的碧藍的天空,不僅映襯着梅花的色澤,更突出了它的雅潔,不同凡俗。而發高樹的高字借實寫虛,暗寓詩人不苟合流俗行高於時人。朔風飄夜香,繁霜滋曉白緊承開頭兩句寫梅花開放的惡劣環境,表現梅花不同凡花的風骨。這兩句詩與陸游《落梅》絕句裏的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意同,都讚頌了梅花傲視霜雪的不屈品格。早梅所處環境的朔吹、繁霜實際上正是柳宗元遭遇的政治環境的縮影。永貞革新失敗後,柳宗元被貶到邊遠落後的南荒之地,過着囚徒般的日子,身心受到嚴重的摧殘。面對腐朽勢力連連不斷的打擊,始終堅持自己的理想,懷抱堅定的自信,他表示:苟守先聖之道,由大中以出,雖萬受擯棄,不更乎其內。(《答周君巢餌藥久壽書》)

作者目睹可歌可敬的梅花想起了遠方的親友,於是借物抒懷:欲爲萬里贈,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前兩句由陸凱贈范曄詩 折梅逢驛吏,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翻出,但意致不同。陸詩灑脫,柳詩沉鬱,這是因爲柳宗元作詩的情境與陸凱不同。柳宗元被貶永州後, 罪謗交織,羣疑當道,故舊大臣已不敢和他通音訊,在寂寞和孤獨中艱難度日的柳宗元是多麼思念親友們啊!

於是想到折梅相送,可親友們遠在萬里之外,是根本無法送到的。這裏除了地理上的原因外,還有政治上的原因,他作爲一個羈囚不能連累了親友,更何況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柳宗元從梅的早開早落聯想到自己的身世,自己的境遇,怎麼不憂,怎麼不心急如焚呢?正因爲憂其早開早落,所以柳宗元也是在自我勉勵,自我鞭策。

事實上在永州雖然被迫離開了政治舞臺,但他自強不息,把閒居的時間用在訪求圖書,認真研讀和對自己前半生實踐的總結上,奮筆疾書,在理論上做出了重大建樹,在文學上取得了光輝成就。這就是他對親友的告慰。欲爲萬里贈四句詩表達的思想感情是很複雜的,既有對親友的思念,也有對自身遭遇的不平和輔時及物的理想不能實現的痛苦。

柳宗元是一個用世之心極強、不甘寂寞的人,但他在永州過的是遠離政治活動而浪跡山水的生活,貶謫所造成的痛苦時時激盪在內心,反映在他的詩歌裏,正如孫昌武先生所說是表現上的簡淡清爽與內在感情上的深沉熾烈的統一。這首詩就是這樣,用簡樸、疏淡的文辭刻畫早梅傲立風霜昂首開放的形象,抒寫詩人的情志,狀難寫之物如在眼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梅的風骨與作者的人格融爲一體,含蓄蘊藉,感情深摯委曲,給人以很強的感染力。

古詩詞原文賞析 篇三

古詩原文

一聲畫角譙門,半庭新月黃昏,雪裏山前水濱。竹籬茅舍,淡煙衰草孤村。

譯文翻譯

在一個冬天的黃昏,城門一聲輕響,一輪新月掛在半空,帶着雪的山前水流緩緩。竹子做的籬笆和籬笆內的茅舍,在孤村之中一片安詳的和諧。

註釋解釋

越調:宮調名。天淨沙:曲牌名,入越調。

畫角:古代軍中用以昏曉報警的號角。譙門:建有望樓的城門,古代爲防盜和禦敵,京城和州郡皆在城門建有望樓。

水濱:靠近水的場所。

淡煙:輕淡的煙霧。

創作背景

白樸生於**之年,長於亡國之邦,於齠齔之齡就經歷了家國破亡之變,在兵亂中逃難,於流離中失母。父親白華先仕於金,後降於宋,終歸順於元,心情經歷非常複雜。這就是作者創作這首小令的心境背景。

詩文賞析

這首小令運用詩歌創作的傳統手法,構成了詩的意境。王夫之雲:“情、景名爲二,而實不可離。神於詩者,妙合無垠。”白樸的這首小令,在情、景之間,正追求着“妙合無垠”的境界。

此曲選擇一個黃昏的城郊作爲描繪冬景的具體環境。冷月黃昏,雪山水濱,已是清寒凜冽;淡煙衰草,茅舍孤村,又顯寂寥冷落,更有譙門一聲寒角,平添一分悲涼,空氣中瀰漫的是孤寂和無助的憂傷。它與《天淨沙·秋》的寫法上相近。其一,都是字字寫景,全未直接抒發、陳述作者的情感。作品所要表現的情緒意蘊,是在對景物的描述中透露、折射出來的。其二,也都是通過一組自然景物的意象組合,來構成一幅富有特徵的畫面。另外,這支曲子所表現的情感,也不是一時一地有特定具體內容的情感,它所傳達的,是一種情調,一種意緒,一種內心狀態。從時序上說,《天淨沙·秋》寫了落日殘霞,而這首曲子寫的是落日已經隱沒山後,新月已經現於天際。從“秋”到“冬”,從“情”到“景”,都是從寥落、悽清進一步發展爲悲涼和無望的孤寂。人們或許可以把《天淨沙》四首,不僅理解爲對季節更替的描繪,而且進一步理解爲對情感和人生體驗,從歡快而明淨到寥落、孤寂之間的發展。這樣,這四支曲子所構成的便是內部情感聯繫的整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