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佛教故事多篇2020新版多篇

佛教故事多篇2020新版多篇

佛教故事大全 篇一

從前有個國王,名叫端正,他依照正法治理國家,處理政事,經常爲百姓排憂解難,從不冤枉一個好人,所以老百姓都很愛戴他。

這個國家有個婆羅門,名叫檀膩羈。家庭貧困,經常食不果腹,衣不遮寒。

一年秋天,他從田裏收穫了一些稻穀,可是因爲家裏窮,養不起牛,所以無法打場。於是他去鄰村向一個熟人借了一頭牛,打完場以後,又把這頭牛送回去。可是,當他把牛送到那位熟人家門前,看見對方正在忙着,便沒有打聲招呼,把牛系在門旁的樹上就走了。

牛的主人倒是看見他牽着牛過來了,但是以爲他還沒有打完場,接着還要用,所以既沒有細問,也沒有把牛牽回自己家去。

就這樣,因爲兩人的疏忽大意,結果那頭牛丟了。

過了幾天,牛的主人見檀膩羈還沒把牛送回來,就上門要。

檀膩羈則堅持說已把牛送還,兩人便吵了起來。

牛主人見檀膩羈堅持不肯還牛,氣極了,揪住他一起去見端正王評理。

兩人走沒多遠,碰到一個馬伕正在追趕一匹逃逸的奔馬。

馬伕看見有人迎面走過來,便大聲叫道:“快幫我攔住它!

快幫我攔住它!”

剛好路旁有一塊石頭,檀膩羈就撿起石頭砸過去,正巧砸在馬腿上,馬腿應聲而斷。

原來這匹馬是從國王的馬羣中逃出來的。

馬伕看見檀膩羈把馬腿打斷了,嚇壞了,唯恐國王怪罪,便揪住他去見國王。

三人順着大路前進,遇到一條河,但不知道渡口在哪裏。

這時,他們看見有個木匠左手提着木工工具,右手挽着衣服,還剩一把斧頭沒法處理,便叼在嘴裏,正摸索着涉水過河。

檀膩羈便問:“請問水深嗎?可以涉水過河嗎?”

木匠回答:“可以!”沒想到口一張,那把斧頭就掉到水裏,再也找不着了。木匠十分生氣,揪住檀膩羈,要他一起去見國王,賠他斧頭。

四個人繼續前進。

檀膩羈這時又餓、又渴、又累,心情又特別煩躁,見到路旁有一家酒店,便急忙跑過去,討了一杯白酒,坐在牀座上喝起來。

沒想到老闆娘的兒子,蓋着一牀被子在牀座上睡覺,幾個月大的小孩,哪禁得住檀膩羈重重地一www.本站baihuawen本站坐?孩子一下子肚腹潰爛,連哼都沒來得及哼就死了。

見到這種情況,大家都驚呆了。

老闆娘一邊號啕大哭,一邊揪住檀膩羈要他償命,跟着一起到王宮去找國王。

一行五人牽牽扯扯地走來。

檀膩羈越走越害怕,心想:“本來只是賠牛、賠馬、賠斧頭的事,誰知竟然又鬧出人命來!到了國王那兒,肯定不會輕饒我,還是想個辦法逃走爲妙。”一邊走,一邊東瞅西看地找機會。又走了一會,他發現前面有一道牆,心想:“這是個好機會,跳過牆,就可以逃走了。”於是猛地掙脫抓住他的幾個人,像兔子一樣竄出,一下子就翻上牆頭,跳了過去。

可是誰也沒想到,一個老織布匠帶着他的兒子,正坐在牆的那邊休息。

檀膩羈翻過牆頭,正好落在老織布匠身上,兩腳踏在要害部位。

老織布匠一口氣上不來,頭一歪,也死了。

老織布匠的兒子見父親被人踏死,哪肯罷休,抓住檀膩羈揍了一頓。

這時,牛主人、馬伕、木匠、老闆娘也都趕到,大家揪住檀膩羈,一同向王宮走去。

走沒多遠,看見路旁有一棵樹,樹上有一隻野雞。

野雞看見他們走過來,就問:“檀膩羈,檀膩羈,你到哪裏去?”

檀膩羈把自己遇到的倒楣事,一五一十地敘述了一遍,告訴野雞說:“現在他們要抓我去見端正王。”

野雞說:“聽說端正王十分聰明,你既然要去見他,我託你打聽一件事。不知爲什麼,我在其他樹上鳴叫的聲音,總不如在這棵樹上鳴叫時好聽。你見了端正王,幫我問問這到底是爲什麼?”

檀膩羈答應了。又走了一會,看見路旁有個洞,洞口有一條毒蛇。

毒蛇看見他們走來,便問:“檀膩羈,檀膩羈,你到哪裏去?”

檀膩羈又把自己的倒楣事,一五一十地敘述了一遍,告訴毒蛇:“他們要抓我去見國王。”

毒蛇說:“你到端正王那兒後,請代我打聽一件事。我每天早晨剛出洞時,身體柔軟,哪兒也不疼;但到了晚上要入洞時,就覺得身體疼痛,入洞很困難。

請問問端正王,這到底是爲什麼?”

檀膩羈也答應了。又向前走,遇見一位少婦。

少婦看見他們,詢問他們要到哪兒去之後,拜託檀膩羈說:“你到端正王那兒後,請代我打聽一下,不知爲什麼,我到了婆家就想孃家,到了孃家又想婆家。”

檀膩羈答應了。就這樣,檀膩羈被牛主人等幾個人,挾持着來到王宮。

牛主人首先上前,向端正王稟告說:“這個人借了我的牛,我去索回時,他拒不還我。”

端正王問道:“你爲什麼借牛不還?”

檀膩羈回答:“我因爲太貧窮了,收穫的稻穀沒法打場,就向他借了一頭牛。承他好意,把牛借給我。我打完場,便把牛送到他家,他自己也看見了。雖然沒有當面交代清楚,但牛確實是系在他家門前了,我是空着兩隻手回家的。也不知道爲什麼這頭牛後來就給弄丟了。”

端正王問牛主人:“他講的經過對不對?”

牛主人說:“對!”

端正王就對他們說:“你們兩人都有過錯。檀膩羈還牛時,應該交代一聲;而牛主人既已看見,就該把牛收好。現在聽我宣判:檀膩羈還牛不吭聲,應當割舌頭;牛主人見牛不管好,應當剜眼睛。”

牛主人一聽,慌張地說:“不!不!大王,那頭牛我不要了,請不要割他的舌頭,也不要剜我的眼睛,讓我們自己和解吧!”

端正王說:“你們願意和解,最好不過,此案宣告審理結束。”

輪到馬伕上前告狀:“這傢伙太沒有道理,把馬腿打斷了。”

端正王沉下臉來,問檀膩羈道:“這是我的馬,你爲什麼平白無故地把它的腿打斷?”

檀膩羈嚇得連忙跪下,說:“牛主人抓着我來見大王,路上馬伕叫我們攔住國王的這匹馬。馬奔跑得太快了,實在攔不住,於是我撿了塊石頭扔過去,沒想到卻把馬腿打斷了。大王!我實在不是故意的。”

端正王問馬伕道:“他說的是實話嗎?”

馬伕說:“是。”

端正王的臉色和緩下來,說:“你們兩個都有過錯。”又對馬伕說:“誰讓你喊他攔馬的?該割你的舌頭!他擲石頭打斷了馬腿,該砍掉他的手。”

馬伕一聽也慌了,連忙說:“大王,這匹馬就由我賠償吧!

請不要割我的舌頭,也不要砍他的手,讓我們自己和解吧!”

國王也答應了。

接着是木匠上前告狀:“檀膩羈把我的斧頭搞丟了。”

國王問檀膩羈:“這又是怎麼回事?你怎麼把他的斧頭搞丟了?”

檀膩羈說:“我向他打聽那兒是否能過河,他開口回答,這時口中叼着的斧頭,就掉到水裏,怎麼也找不到了。並不是我故意要把他的斧頭弄丟的。”

端正王一聽,原來是這麼回事,便把木匠叫到面前說:“由於他問你話,才使你丟了斧頭,所以我宣判割掉他的舌頭。

不過,按照規矩應該用手拿東西,哪有用嘴叼東西的道理?因爲你不按規矩,斧頭才掉到水裏,所以應該敲掉你的門牙。”

木匠急着叫道:“大王!我不要他賠斧頭了,請饒了我吧!

讓我們像牛主人、馬伕那樣和解吧!”於是兩人和解。

老闆娘哭哭啼啼地走上前,把檀膩羈的罪行說了一遍。

端正王聽說出了人命,很重視,忙問檀膩羈:“你怎麼把她的兒子給殺死了呢?”

檀膩羈跪下回答:“債主逼着我趕路,我是又渴又累,便向酒店老闆娘要了杯酒,坐到牀座上去喝。沒想到老闆娘的兒子蓋着一條被子,在牀座上睡覺,我不小心把他壓死了,實在不是故意的。還求大王詳察!還求大王詳察!”

國王想了想,責備老闆娘說:“你開酒店,來來往往的客人很多,牀座本來是給人們坐着喝酒的,你爲什麼讓孩子睡在上面呢?還蓋着一條被子,使人不能一眼發現有人。這麼說來,你們兩人都有過錯。現孩子已死,無法復活,這樣吧!

就罰檀膩羈做你的丈夫,什麼時候你生了兒子,就什麼時候放他回家。”

老闆娘聽國王這麼判決,叩着頭說:“大王!既然我的兒子已死,無法復活,我願意就此和解。我可不要這個窮婆羅門做丈夫!”

國王說:“那很好,就這樣吧!”

最後,老織布匠的兒子上前告狀:“大王!這個人生性兇暴,把我父親踏死了。”

端正王一聽,怎麼又是一條人命,忙問檀膩羈:“你怎麼踏死了他的父親?”

檀膩羈回答:“這麼多人圍逼着我,要拉我來見大王,我心中十分害怕,就翻逃跑,沒想到他們父子兩人,坐在牆那邊休息。我落在他父親身上,不小心把他父親踏死了。這實在不是出於我本心啊!”

端正王這才明白又是誤傷,便對老織布匠的兒子說:“這件事你們雙方都有錯。爲什麼不找平坦、安全的地方休息,而要在避人的牆後休息呢?好吧!你父親反正已經死了,就罰檀膩羈做你的父親。”

老織布匠的兒子一聽,急着叫道:“我可不要這個婆羅門做父親。”

國王說:“那麼你們也和解了用!”

老織布匠的兒子無奈地答應了。

就這樣,檀膩羈一身官司,全讓端正王解決了。他十分高興,也非常感謝端正王。

這時,有兩個婦女前來打官司。她們兩人帶來一個小男孩,都說這個男孩是自己的兒子,在國王面前爭吵不休。

國王也搞不清楚這個孩子到底是誰的,他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大聲斥責說:“得了!得了!誰能搞得清楚你們的事?

這樣吧!你們一人抓住孩子的一條胳膊,誰能把孩子拉到身邊,孩子就算誰的。”

兩個婦女聽國王這麼說,就扯着孩子的胳膊拉起來。那個冒充的母親,一心想把別人的孩子據爲己有,拽住胳膊拚命地拉,根本沒有考慮別的;而真正的母親心疼孩子,唯恐孩子受傷,抓住胳膊想拉,又不敢使勁。

端正王見到這種情形,連忙讓兩個婦女鬆手,指着那個拚命拉孩子的婦女說:“你是冒充的,對孩子一點也沒有愛憐的感情,你難道不怕把孩子拉傷嗎?

你如果老老實實地認罪,我可以饒了你,否則一定嚴辦!”

那個婦女慌了,連忙跪在地下連連叩頭,承認自己的罪行。

另外一個婦女則帶着自己的兒子,高高興興地辭別端正王走了。

檀膩羈想起來王宮的路上,受到毒蛇、少婦、野雞的囑託,便上前跪下說:“大王!債主們帶我來此時,路邊有一條毒蛇,請我代它請教大王,不知爲什麼,它每天從洞裏出來時,身體柔軟,動作方便,回洞時卻感到僵直痛苦。”

端正王說:“每天早晨從洞裏出來時,它沒有什麼煩惱,心平氣和,所以身體柔軟。在洞外,它碰到各種事情,常常動火,身體就粗大了,進洞時,自然感覺僵直不方便。你可以告訴它,在洞外時,仍要保持柔和的心境,不要動不動就發火,那就不會再有不舒服的感覺。”

檀膩羈又問:“我在路上還遇到一個少婦,她說她在婆家就想孃家,在孃家時就想婆家,整天坐立不安。她託我問大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端正王回答:“你可以告訴她,那是因爲她心有邪念。在孃家時,她與另一個男人私通,到了婆家就想情人;而回到孃家,與情人相處一段時間後厭煩了,又開始想丈夫,所以纔會這樣坐立不安。只要她改邪歸正,不再胡思亂想,她的毛病就會好的。”

檀膩羈接着問:“我還碰到一隻野雞,蹲在一棵樹上。它說在其他樹上,叫起來聲音都不好聽,只有在這棵樹上,叫起來最婉轉動聽,不知是什麼原因?”

國王回答:“這是因爲在那棵樹下,埋藏着一罈金子,所以它叫起來聲音特別動聽;其他樹下沒埋金子,它叫起來的聲音自然就沒那麼好聽了。”

端正王接着說:“你這個人做事冒冒失失的,因而犯下許多過錯,但今天我都原諒了你。按照國法,樹下的這壇金子應歸國王所有,但我念你家庭貧窮,沒法生活,看在你老實的份上,我就把這壇金子賞賜給你。你去把它挖出來,回家好好過日子吧!”

檀膩羈謝過國王,返回家去,路上把國王的回答,一一告訴少婦、毒蛇和野雞。他挖出那壇金子,置辦田產,進行貿易,從此再也不愁吃穿,過着幸福的日子。

佛教故事大全 篇二

從前有個國家,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人民生活安定。鄰國的國王對這塊富饒的土地早已垂涎三尺,就派軍隊前來攻打。消息傳來,國王連忙組織軍隊,準備抵抗。他下令,凡是十五歲以上、六十歲以下的男子,一律自備武器、糧食,參加軍隊,抵抗敵人的入侵。

這個國家有個老織布匠,將近六十歲,也應徵入伍。他的老婆比較年輕,長得又漂亮,平時總瞧不起自己的丈夫,認爲他沒出息,經常發點小脾氣,刁難丈夫。

老織布匠很愛自己的小媳婦,拿她一點辦法也沒有,只好樣樣順着她。這次接到應徵入伍的命令,就來與她商量:“我要去參加軍隊和敵人打仗,按規定,必須自備武器、糧食,以及一切必須物品。

請你把東西都準備好,好讓我按時出發。”

他老婆的脾氣又犯了,交給他一個能盛五升米的水桶,用來放糧食;又給他一個織布用的大梭子,有一丈一尺長,氣呼呼地對他說:“家裏哪有什麼武器?什麼放糧食的東西?你就拿這兩件東西去打仗!我告訴你,要是你把木桶弄破、把梭子弄丟了,你就別回來見我,我再也不和你一起生活了。”

老織布匠沒辦法,只好拿了這兩樣東西,告辭出門。一路上他一點也沒考慮到打仗有多麼危險,也許會有死傷,一心想的是:“千萬要保管好這兩件東西,不能出絲毫差錯,否則對老婆無法交代。”

戰鬥開始了,兩軍混戰在一起。他們的軍隊漸漸抵擋不住,節節敗退。

老織布匠唯恐這兩樣東西受到損失,到時候連老婆也丟了,所以別人都向後逃脫時,唯有他不逃,把兩樣東西高舉在頭頂上,面向敵人,獨自站着。

敵軍本來正要追擊,但見老織布匠這個樣子,搞不清楚他手裏拿的到底是什麼武器,不敢貿然前進,反而向後退去。

國王趁這個機會,把敗退的軍隊全部收攏,重新整好隊,合力並進,又投入戰鬥。這次大家同仇敵愾,敵軍抵擋不住,終於兵敗如山倒,被殺得落花流水,屍橫遍野,老織布匠他們的軍隊,取得徹底的勝利。

戰爭勝利了,國王十分高興,召集全部軍隊,要論功行賞。大家都說這次戰鬥之所以獲勝,老織布匠的功勞最大。

國王把老織布匠叫過來,誇獎他說:“你可真勇敢!膽子真大!獨自一個人抵擋、擊退敵軍。”

老織布匠老老實實地說:“我不是武士,更不會打仗。只因我要從軍時,老婆交給我這兩件東西,說如果這兩件東西有所損失,她就要和我離婚。我怕失去她,所以寧願死,也不能讓這兩件東西受到損傷,沒想到因此而擊退敵軍。說實在話,這是我們國家的運氣,而不是我有多麼勇敢!”

國王聽了,哈哈大笑,對大臣們說:“這個人因爲怕老婆,而解救了國家的危難,應當給他記頭功。”隨即拜他做大臣,賜給他許多財產,還有房屋、使女等等,地位只在國王一人之下。

老織布匠的老婆見丈夫衣錦榮歸,喜出望外,再也不嫌丈夫沒出息了。從此,他們過着幸福美滿的日子。

佛教故事大全 篇三

從前有個人,名叫伊利沙,家中有千頃良田,滿倉米穀,牛羊成羣,奴僕成百,金銀財寶和綾羅綢緞數也數不清。

但是,他生性吝嗇,不但平日一個錢,恨不得掰成八個來花,也從來不佈施任何東西,自己的日常生活,也是非常刻苦,穿的是破爛衣服,吃的是糟糠爛菜,從來捨不得買一斤肉、吃一頓飽飯。

伊利沙有個鄰居,錢財不多,但天天大魚大肉,還時常宴請朋友。

伊利沙看了非常眼紅,心想:“我的財產比他多得多,他天天過着王侯一樣的生活,我卻這麼艱苦,太可憐了!”於是咬了咬牙,宰了一隻雞,量了一升白米,偷偷地趕車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把飯做好、把雞烤熟,打算好好吃一頓,過過癮。

老天爺看見他的舉動,就變成一隻狗,走到他身邊,繞着他轉來轉去地討東西吃。

伊利沙見這條狗實在討厭,便說:“如果你能四腳朝天,騰空停留在半空中,我就給你吃一點。”

話剛說完,那條狗果然四腳朝天,騰空停留在半空中。

伊利沙大吃一驚,但要他分給這條狗一點食物吧,實在捨不得。於是,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又說:“如果你的兩個眼珠子,現在掉到地上,我就分你吃一點。”

話音甫落,那條狗的兩個眼珠子“啪”的一聲,掉到地上。

伊利沙高興極了,心想:“這下子這條狗瞎了,什麼也看不見了。”他端起飯和雞,換個地方,放心地大嚼一頓。

老天爺見他走遠了,又變成他的模樣,趕着他的車回到他家。一進門,就吩咐守門人:“如果有人膽敢冒充老爺我的樣子,一頓棒子把他趕出去。”然後進房,下令把所有財產都佈施給窮人們。

伊利沙吃完飯,摸摸肚子,滿意地回到放車的地方。發現車子不見了,他可着急了,四處找不到,只好步行回家。到了家門口,守門人擋住不讓他進去。他發脾氣說:“混蛋!瞎了眼嗎?我是你們的老爺。”

守門人說:“怪不得老爺剛纔吩咐,教我們把膽敢冒充老爺的人趕走,原來還真有人敢冒充老爺。”便一頓棒子,把他趕走了。

伊利沙眼睜睜地看着自己的全部財產,都被窮人們分光了,心裏一急,發了瘋,從此在街頭乞討,潦倒度日。

佛教故事大全 篇四

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國王統治着一片很大的領土。他有六個兒子,分別駐紮在國內六個重鎮要地。國王有一個大臣,名叫羅睺求,是一個陰險狡猾的人。他利用國王的信任,暗地裏積聚勢力,然後興兵作亂,把國王殺了,還把五位王子一個一個全殺了,然後帶着全國軍隊,殺向第六個王子——小王子駐紮的城市。

這天,小王子正在處理政務,突然有個鬼神向他報信道:“你的父王及五個哥哥,都已經被大臣羅睺求殺害了。現在羅睺求正帶着軍隊向這兒殺過來。”

小王子聽了,嚇了一跳,連忙起身回家。

他的妻子見他面帶憂愁,與往常大不相同,就問道:“你怎麼啦?出了什麼事?”

小王子不耐煩地說:“男人的事,你們婦道人家別多嘴!”

他妻子說:“王子!我們是夫妻,生死與共。你到底遇到什麼危險急難的事,爲什麼不和我說呢?”

小王子說:“剛纔有個鬼神來向我報信,說是羅睺求謀反,父王及五個哥哥都已被殺,現在大軍正向這兒殺過來。我不知如何是好,所以憂愁。”

夫妻兩人商議,以本城的兵力,肯定抵擋不住羅睺求的大軍,不如三十六計,走爲上策。於是夫妻倆帶着兒子,逃往另一個國家。他們只准備七天的乾糧,以爲差不多夠了,可是沒想到由於心慌意亂,走錯了路,在山裏彎彎曲曲地走了十天,還沒有到達目的地。這時糧食已經吃完了,三人都又累又餓,眼看就要困死、餓死了。

王子心想:“我們三人今天算是掉入絕境了,怎麼辦呢?

與其三個人都死在這裏,不如殺掉一個,可以讓另外兩個人靠那個人的肉活命。”於是拔出寶劍,想要把妻子殺掉。

兒子在一旁看見父親拔劍要殺母親,連忙跪在地上合掌哀求:“爸爸!求您千萬不要殺媽媽。您殺了我吧!我用我的身體來代替媽媽。”

王子聽了這話,又回過劍來要殺兒子。

兒子又說:“爸爸,您別殺死我。如果我死了,我的肉過不了多久就會腐爛變臭,這樣,你們吃不了幾天,不一定能渡過這場難關。不如每天割一些肉,這樣可以堅持幾天。”

王子聽兒子的話有理,就照着做了。

就這樣,他們三人掙扎着前進,餓了就從兒子身上割肉吃。走了好幾天,還沒有看到人煙,兒子身上的肉已割得差不多了,只剩下最後三塊。

兒子這時已氣息奄奄,再也走不動了,他對父母說:“你們每人割一塊肉,還剩一塊留給我吃,你們自己走吧!”父母無奈,照着兒子說的做了,扔下兒子,繼續前進。

這時,天帝釋突然覺得自己的宮殿搖晃了起來,掐指一算,原來這孩子的功德感動上天,所以出現這種徵兆。於是他變化成一頭餓狼,來到孩子身邊,對他說:“請把你身上的那塊肉,施捨給我吧!我快要餓死了。”

孩子想:“我就剩下這塊肉了,不吃它固然是死,吃下去,仍免不了一死。

不如就施捨給它吧!”於是一口答應。

這時,天帝釋重新變化成人,問孩子說:“你把身上的肉都割下來給父母吃,受了這麼多罪,你不覺得後悔嗎?”

孩子說:“我不後悔。”

天帝釋說:“你嘴上雖然說不後悔,可是你遍體流血,渾身沒有一塊好肉,心裏真的不後悔?”

孩子說:“我確實一點也不後悔。我對天發誓,如果我確實沒有後悔過,就讓我的身體平復如初;如果我曾經有過一絲一毫的後悔,那就讓我馬上死掉。”

他的話音剛落,渾身的肉忽然全都長了出來,身體平復如初,連一點傷疤也沒有。

天帝釋就幫助他們父子見了面,並幫助他們來到目的地。

那個國家的國王知道了孩子的這些行爲後,十分感動,感嘆地說:“這真是從未聽說過的事,這孩子真是個大孝子。”就借給王子大批軍隊。

王子率領着軍隊殺回本國,收復國土。

後來,在天帝釋的保佑下,這個國家越來越強盛,王子和他的兒子,也先後成爲統治全閻浮提的國王。

佛教故事大全 篇五

很久很久以前,閻浮提有個國王,名叫十奢王。國王的大王后生了個兒子,名叫羅摩;二王后也生了一個兒子,名叫羅漫。

羅摩太子十分勇敢,力大無窮,好比天神。他有一件神珍的武器——扇螺,敵人只要看到這武器的形象,或聽到它吹起來的聲音,沒有一個不失魂落魄、落荒而逃的,所以羅摩太子在戰鬥中總是優勝者,沒有人能抵擋他。

三王后也生了一個兒子,名叫婆羅多;四王后生的兒子名叫滅怨惡。

十奢王最喜愛三王后,常對三王后說:“無論你想要什麼金銀財寶,我都可以滿足你。你說吧!你想要什麼好東西?無論什麼,我都不會吝嗇。”

三王后說:“我沒什麼要求。如果我想要什麼東西的話,以後會告訴大王的。”

有一次,十奢王得了重病,危在旦夕就命令羅摩太子代替自己處理國家大事。

羅摩每天用錦帛紮起頭髮,戴上起寶做成的王冠,坐在國王的寶座上聽政理事,儀容形態就和國王一模一樣。

在十奢王生病的這段日子中,三王后日夜守護病榻前,噓寒問暖,更衣送食,照顧得十分周到。

十奢王心裏十分感動。有一天,他覺得自己身體好多了,精神也好些了,心情比較愉快,想起三王后這些日子以來的操勞,覺得一定要給她什麼賞賜纔好,便對三王后說:“以前我問你需要什麼,你總是說以後再說,從來不提任何要求。今天,你一定要提出一個要求,我以我的生命發誓,無論你提什麼要求,我都答應你。”

三王后一直有個心病,她想萬一十奢王死了,肯定由羅摩即位,那自己的兒子婆羅多就什麼也撈不着了。她聽十奢王一定要自己提出一個要求,便乘機說:“大王!我正好有一個要求,可是,您要言而有信,一定要滿足我的願望!”

十奢王說:“好!我一定滿足你。”

三王后說;“那好,我要求您把羅摩廢掉,立我的兒子婆羅多爲太子。您千秋萬歲之後,讓婆羅多繼承王位。”

十奢王驚呆了,萬萬沒想到三王后會提出這個要求。四個兒子中,他最喜愛羅摩,對羅摩抱有極大的期望。三王后的要求,就好像在他的食道里塞了什麼東西,咽,咽不下去;吐,吐不出來,噎得上氣不接下氣,不知怎麼辦纔好。心想:‘要我廢掉羅摩,我怎麼捨得呢?可是不廢羅摩,那我剛纔‘言而有信’的保證,不就成了一句空話嗎?”十奢王只好對三王后說:“你還是另提要求吧!只要不是這個要求,其他無論什麼,我一定滿足你。我可以滿足你三個……不,滿足你十個要求。”

但三王后一口咬定:“我沒有其他希望,只有這個。大王您答應過我,一定要言而有信,可不能反悔!”

十奢王想:“我從未失過信,如今怎能破例?再說當國王就必須君無戲言,這也是立國的根本。”想到這兒,他只好萬般無奈地下令廢掉羅摩,另立婆羅多爲太子。

羅摩原來穿的衣服、戴的王冠,也都轉交給婆羅多。

羅漫從小與羅摩非常要好,他看到哥哥的太子之位被廢,衣冠被奪,很不服氣,就對羅摩說:“您有拔山蓋世的力氣,又有戰無不勝的扇螺,爲什麼不拿出來用,要忍受這種恥辱呢?”

羅摩對弟弟說:“一個孝子不應該違背父親的命令。三王后雖然不是我的親生母親,但既然父親敬重她、喜愛她,她就如同我的親生母親一樣。再說婆羅多性情溫和,向來與我們友好相處,他自己是一點點壞念頭也沒有。我雖然有渾身力氣、有神珍的扇螺,但怎麼可以對父親、母親、弟弟做出不應該的事,危害他們呢?”

羅漫聽了哥哥的一番話,也就不吭聲了。

這時,十奢王又下了一道命令,將羅摩及羅漫兩人流放到深山去,要十二年之後才準回國。

羅摩兄弟兩人接到命令,心中一點也不怨恨父親,便告辭父母,離開故鄉,到遠處的深山中隱居去了。

當時,婆羅多人在其他國家,所以國內發生的這一連串變故,他一點也不知道。有一天,他奉召回國,到家之後,才知道父王已經駕崩,而由於母親的緣故,兩位哥哥被流放到深山中,自己卻被立爲國王。

婆羅多與兩位哥哥關係很好,感情和睦,互謙互讓,當他回國瞭解這個情況後,非常生氣,覺得母親的所作所爲太沒有道理了。他連忙去找自己的母親,連見面跪拜的禮節都顧不得了,說:“母親,你做了些什麼呀!怎麼這樣不懂道理!

你這樣做,會給我們帶來滅門之禍。”然後又去拜見大王后、二王后,對她們恭恭敬敬地行跪拜禮,恭敬的程度超過以前好幾倍。

接着,婆羅多帶領全國軍隊入山尋找兩位兄長。人馬到了山腳下,婆羅多讓軍隊就地駐紮,自己一個人入山尋找。

羅摩、羅漫兩人隱居深山中,一日,聽見山腳下人喊馬叫,旗幟飄揚,仔細一看,原來是婆羅多帶着軍隊來了。

羅漫對羅摩說:“你以前還一個勁地誇獎婆羅多,說他禮讓恭順,你看,他剛剛登上王位,馬上率領軍隊來誅殺兄弟。”

兩人正驚疑不定的時候,婆羅多找來了。看見兩位哥哥,婆羅多又驚又喜,涕淚滿面,拜倒在地。

羅漫責問婆羅多說:“你今天帶領這麼多軍隊來到這兒,到底想幹什麼?”

婆羅多一聽,知道兄長們誤會了,連忙辯解說:“因爲路途遙遠,恐怕路上會遇到強盜,所以帶着軍隊。這純粹是爲了自衛,沒有別的意思。我這次入山,是想接兄長回國,即位爲王,治理國家。”

羅摩回答說:“先前,我奉父親的命令流放到這裏來。今天,我怎麼能夠隨便回去呢?如果我這樣做了,就是一個不忠不孝的人。”堅決不願回國。

婆羅多再三懇求,但羅摩意志堅定,就是不答應。婆羅多見羅摩心意已決,只好聽從羅摩的話,自己一個人回國。臨走之前,他脫下哥哥腳上穿的一雙破鹿皮鞋,恭恭敬敬地捧在手裏,垂頭喪氣地回國了。

回國之後,婆羅多便承擔起治理國家的任務。他把羅摩的那雙破鹿皮鞋放在寶座上,每天早晚向這雙鞋朝拜問好,就像面對羅摩一樣;平日處理政務,他總是坐在寶座旁邊的小凳子上,表示真正的國王還是兄長羅摩,而自己只是代羅摩攝政而已。他還經常派人到深山中朝見兄長,送去各種物品,並請兄長們儘快返回。

但羅摩、羅漫堅持地說:“父親當年的命令是流放十二年,年限不滿,我們不能返國。爲子盡孝,爲臣盡忠,不能違背父王的命令。”

十二年期滿。

婆羅多在這十二年中,一次又一次地派人前來,羅摩、羅漫也看出婆羅多的確是真心誠意地希望他們回去;又聽說婆羅多敬重那雙破鞋子,就像敬重本人一樣,也很爲他那深厚的兄弟情誼所感動,於是決定回國。

他們回國後,婆羅多立即要把王位讓給羅摩。

羅摩推辭說:“父親已把國家留給你,我不應再當國王。”

但婆羅多堅持說:“哥哥是嫡子,又是長子,理應由您來繼承父業。”兩人推來讓去,最後羅摩不得已,只好即位爲王。

他們兄弟你謙我讓的事傳了開來,大家都很感動,人人以他們爲楷模,國家的風氣也日益淳樸。百姓都勸勉自己,應當盡忠盡孝,對人要寬恕,所以,雖然三王后當年幹了這麼一件大壞事,但大家對她仍然非常尊敬,因爲大家都體會到要寬以待人,原諒別人的缺點。

在羅摩的治理下,這個國家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無病無災,人民過着十分幸福、安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