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文明禮儀知識內容資料(多篇)

文明禮儀知識內容資料(多篇)

文明禮儀知識內容資料 篇一

一、稱呼禮儀

1、對父母長輩不能直呼其名,更不能以不禮貌言詞代稱,要用準確的稱呼,如爸爸、奶奶、老師、叔叔等。

2、他人取綽號。

二、問候禮儀

向父母長輩問候致意,要按時間、場合、節慶不同,採用不同的問候。

1、早起後問爸爸、媽媽早上好。

2、睡覺前祝爸爸、媽媽晚安。

3、父母下班回家:爸爸、媽媽回來啦。

4、過生日:祝長輩生日快樂、身體健康。

5、過新年:祝長輩、親友新年愉快。

6、當爸爸、媽媽外出時說:祝爸爸、媽媽一路平安、辦事順利。

7、當爸爸、媽媽外出歸來時說:爸爸、媽媽回來啦,辛苦了。

8、自己告別家人時:您放心吧,我會照顧好自己。如果離家時間較長,就要寫信或打電話問候家人。

9、自己回家時,應向父母、長輩打招呼。

三、餐桌禮儀

(一)在家時:

1、請長輩先入座。

2、等長輩先拿碗筷後,自己再拿碗筷。

3、吃東喝湯時要小口天咽,閉嘴咀嚼,要細嚼慢嚥,儘量不發出響聲。

4、吃飯時,一手拿筷,一手扶住碗。

5、不敲碗,不翻撒尿揀菜餚。

6、別人給自己添飯菜,要說“謝謝”。不需要時,應說:“謝謝,我真的不需要了。”

7、主動給長輩添飯加菜。

8、先吃完要說“大家慢慢吃”。

9、用餐完畢,幫助父母收拾好碗筷,擦洗餐桌。

(二)在學校:

1、不奔跑,有秩序地進入餐廳。

2、坐在指定的座位上,兩腳自然併攏,雙腿自然平放,坐姿自然,背直立。

3、吃飯時,一手拿勺子,一手扶住碗。不敲飯盆,要安靜、文明進餐。

4、飯、菜、湯要吃淨(特殊情況例外);不偏食、不挑食。

5、用餐結束,應把凳子整齊地擺入在餐桌下面。

四、待客禮儀

1、客人來訪,要事先準備,把房間收拾整潔。要熱情接待,幫助父母排座、遞茶後可告辭離開,待父母送客時應與客人說“再見”。如父母不在家,要以主人身份接待客人。

2、自己的同學、朋友來訪,應熱情迎接,初次來訪,應給父母逐個介紹,然後把最佳座位讓給客人,可用茶水、水果、圖書等招待。

3、父母的朋友帶小孩子來訪,應同小孩一同玩,或給他講故事,和他們一起看書、聽音樂、看電視。

4、吃飯時,同學、朋友來訪,應主動邀其一起用餐,如果客人申明吃過,先安排朋友就坐,找些書報或雜誌給他看後再接着吃飯。

5、接待老師應像接待長輩一樣熱情莊重。

6、送客要送到門外,並歡迎客人下次再來。

五、做客禮儀

1、去親友家做客要準時,儀表整潔,儘可能帶些小禮品,以表示對主人的尊重。

2、在親友家,不能大聲大氣說話,要談吐文明。

3、不經主人允許,不可隨意動用主人家裏的東西,即便是至親好友也應先打招呼,徵得主人同意後才能動用。

4、如果在主人家用餐,要注意用餐禮儀,不能搶先入座,不能先動食物。

5、告別時,要說感謝的話,如“今天真高興”、“歡迎到我家去”。

六、穿着禮儀

1、不穿奇裝異服,參加重要的集會時候按要求穿規定的校服,。

2、保持個人整潔,着裝整齊,樸素大方,不把上衣捆在腰間,不披衣散扣。

3、不穿背心、拖鞋、褲衩在校園行走或進入教室。

4、課堂上不敞衣、脫鞋。

5、同學間不攀比(如不穿名牌等),不穿中高跟鞋,不穿厚底時裝鞋,以球鞋或平底鞋爲好。

6、不佩戴項鍊、耳環(針)、戒指、手鍊、手鐲等飾物。

7、按要求修剪頭髮,不染髮,不燙髮,男生不留長髮,女生不披頭散髮。

七、行走禮儀

1、走路要擡頭挺胸,目視前方,肩臂自然擺動,步速適中,忌諱八字腳、搖搖晃晃,或者扭捏碎步。

2、上下樓、過樓道要靠右慢行,不可以騎在欄杆上向下滑。出入教室、辦公室,會場等按指定線路走,不擁擠,出入各功能室輕聲慢步,不影響他人。

3、遇到熟人要打招呼,互致問候,不能視而不見;需要交談,應靠路邊或到角落談話,不能站在道路當中或人多擁擠的地方。

4、行人互相禮讓,主動給長者讓路,主動給殘疾人和有需要的人士讓路。

5、向別人打聽道路,先用禮貌語言打招呼,如“對不起,打擾您一下”、“請問”等,年輕人問路應選適當稱呼,如“老爺爺”、“阿姨”、“叔叔”等,然後再問路;聽完回答之後,一定要說:“謝謝您!”如果被陌生人問路,則應認真、仔細回答,自己不清楚,應說:“很抱歉,我不知道,請再問問別人。”

八、尊師重孝禮儀

1、見到老師主動問“老師好”,見到來賓應面帶微笑主動問“客人老師好”,分別時說“再見”。

2、進出校及上下樓梯靠右行,給老師讓行。

3、上課(包括自修課)遲到應先喊“報告”,經老師允許後方可進入教室。上課發言時,應立正站直,目光正視老師。

4、進辦公室要喊“報告”,聽到“請進”後方可進入;問老師要用“請問”,老師答後要道謝,說“再見”後再離開;不隨便翻閱老師辦公室的東西;不私自打開教師電腦。如果辦公室無人時,學生就不能隨意進入。

5、指出老師的錯處要有禮貌,並要注意場合。

6、虛心聽取老師的教誨,接受師長的教育,態度端正。

7、對老師說實話、真話,不欺騙老師。

8、珍惜老師的勞動成果,按時認真完成老師佈置的各項任務。

9、服從老師管理,不頂撞老師。如果你有自己的看法及見解,應選擇合適的方法誠懇地與老師交換意見。

10、在校道上遇見老師主動停下,微微鞠躬或點頭問好。遇見兩個以上的老師,問“老師們好”。

11、與老師交談時,要起立並主動給老師讓座。

12、老師在辦事或與別人在交談時,不可隨意打擾老師,躬身站立一側,等老師辦完事或談完話後再找老師(緊急情況除外)。

13、父母長時間外出,要經常以電話、短信或寫信的方式向父母彙報近期學習生活情況。聽從父母的正確教導,態度謙和不任性。

14、對長輩有意見,應有禮貌地提出,不耍脾氣,不頂撞。

15、未經父母允許不得晚歸、遠出以及無故在外過夜。

16、長輩休息時,不要輕易打擾他們。長輩身體不適,要勤問候,多體貼。

17、觀看電視節目時,不喧譁,不與長輩搶節目頻道。

九、同學禮儀

1、同學間要面帶微笑互相問候“你早”、“你好”,可點頭、招手。

2、與同學說話態度誠懇、謙虛,語調要平和,聽同學說話要專心,直視同學,不輕易打斷別人的話。

3、同學間的交往應講普通話,使用禮貌用語。問同學問題,問前要用謙語“請問”、“對不起”、“打擾你一下”、“向你請教個問題”等,問後要道謝;同學回答不上來,說“不要緊,這個問題比較難回答,耽擱了你的時間,謝謝”等。

4、尊重同學,不給同學取侮辱性綽號,或叫同學的侮辱性綽號,不說使別人傷心羞愧的話。

5、同學之間互助互愛,主動幫助有困難的同學。選擇恰當的方式 真誠地指出同學的不足或肯定同學的長處。

6、男女同學互相尊重和照顧,不欺負對方。

7、向同學借東西,要先徵得同學的同意。對同學的東西要特別愛護,且按時歸還,一旦遺失,應立即道歉並賠償。

文明禮儀知識內容資料 篇二

我國是一個有着數千年文明史的國家,素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著稱於世。講文明、懂禮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對學生進行“學會做人”、“知書達禮”的教育,並通過開展以“文明禮儀進社區”的教育活動,促使文明禮儀規範落到實處,人人爭當文明學生,形成文明禮貌之風,是創建學習化社區的題中應有之義。

一、講文明、懂禮儀

隨着人類的發展,反映人類進步狀態的文明也一同發展,並顯現出不同的發展階段和水平。但不論在哪一區域和哪一階段,構成文明有機系統的基本要素都是不可少的,現代人要懂禮儀、講文明。

1、講文明

在人類和人類文明史上,不論什麼時間也不論什麼地域,構成文明的要素都必須包括物質文明、人本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和環境文明五個方面。

總之,文明是人類活動的產物,是人類不斷進步的體現,也是人類生產勞動的成果。從廣義的人類生產活動來說,有五種生產形態,即物質資料生產、人類自身生產、社會制度生產、精神產品生產和人類環境生產。這五種生產形式所產生的成果便分別表現爲物質文明、人本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和環境文明。正是這五種文明要素之間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關係之總和,構成了一幅五彩斑斕的文明圖景,構成了整個人類文明的有機系統。

2.說禮儀

“禮儀”是“禮”和“儀”兩個詞的合成詞,它們雖有聯繫卻有着不同的概念。“禮”的含義比較豐富,其跨度和差異也比較大。它既有古今意義的區別,又可作廣義和狹義的不同理解。“禮”的最初的含義就是供神的儀式;以後,逐步引申爲表示敬意的通稱。它既可指爲表示敬意或隆重而舉行的儀式,也可泛指爲社會交往中的禮貌,還可特指爲奴隸社會或封建社會中貴族等級制的社會規範和道德規範。當然,“禮”僅僅是社會成員自覺自願受其制約的行爲規範的一部分,並非社會強加給人的外在的規章法則,更不能與一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體系相提並論。隨着歷史的發展,“禮”的內涵已經有了延伸和擴展,在許多場合,它已成了“禮貌”、“禮節”、“禮儀”的代名詞。例如尊老愛幼的禮儀行爲,在公共汽車上給老人讓座都可以說是表示敬意。其實,這些禮儀活動和行爲中所體現的“禮”,是遵守和維擴某種社會規範和道德規範的活動與行爲,都應該歸結爲某種行爲準則、社會規範和道德規範。

因此,“禮”的定義是:特定民族、人羣或國家基於客觀歷史傳統而形成的,以確立、維護社會等級秩序爲核心內容的價值觀念、道德規範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典章制度、行爲方式。

“儀”的概念與禮儀有關的含義主要有以下幾點:

①容貌、儀表;

②典範、表率,如所謂“禮儀先生”和“禮儀小姐”中的“儀”,就包含有典範、表率的意思;

③儀式、禮節;

④法度、準則。

3、講文明懂禮儀

當我們接觸一個人之後,常常會給他一些評語:“這個人素質高,有風度”;“這個人有教養,談吐文雅”;“這個人太差勁,連句客氣話都不會說”;“這個人俗不可耐,滿嘴髒話”;“這個人太邋遢,衣服皺皺巴巴,連臉也沒洗乾淨”……一個素質高、有教養的人,必須有良好的文明禮儀。這樣的人,被人尊重,受人歡迎。從心理學上講,被衆人接納的程度高,有利於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有利於打開局面,發展事業。如果缺乏教養,不懂文明禮儀,人們採取不歡迎態度,怎麼發展事業,立足社會?

文明禮儀要注重平時,從小培養,形成良好習慣。有句老話:“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一些學生認爲,現代社會講個人自由,懂不懂文明禮儀沒關係,只要學習好、工作好、有真本事就行了。現代社會的確尊重個人的選擇,自由度大了,然而對人的文明禮儀要求更高,因爲文明禮儀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現代社會“大雅之堂”越來越多,誰也不會願意成爲難登“大雅之堂”的人。有些家長認爲,小孩子天真無邪,想怎樣就怎樣,長大了就懂得文明禮儀了,這也是誤解。一方面,孩子從小不培養好習慣,就必然形成壞習慣;壞習慣形成了,再改就很難。另一方面,在孩子小時候培養文明禮儀習慣,與孩子天真無邪表現並不矛盾,越是懂禮儀的孩子,越能獲得自由發展的廣闊天地,因爲他是受人們歡迎的人。

二、平時最重要的文明禮儀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個人禮儀

個人禮儀包括儀容儀表、儀態舉止、談吐、着裝幾個方面。

從儀容儀表說,主要要求整潔乾淨,臉、脖頸、手都應洗得乾乾淨淨;頭髮按時理、經常洗,指甲經常剪;注意口腔衛生,早晚刷牙,飯後漱口,不能當着客人面嚼口香糖;經常洗澡、換衣服,消除身體異味,有狐臭要搽藥品或及早治療。

從儀態舉止說,主要從站、坐、行以及神態、動作提出要求,古人對人體姿態曾有形象的概括:“站如鬆,行細風,坐如鐘,臥如弓。”優美的站立姿態給人以挺拔、精神的感覺。身體直立、挺胸收腹、腳尖稍向外呈V字型,忌諱無精打采、控脖、聳肩、塌腰;正式場合不能叉腰或雙手交叉;坐姿要求端正挺直而不死板僵硬,不能半躺半坐,兩腿間距與肩同寬,不能叉開,雙手自然放在膝或扶手上,大方得體;走路要求挺胸擡頭,肩臂自然擺動,步速適中,忌諱八字腳、搖搖晃晃,或者坦捏碎步;表情神態要求表現出對人的尊重、理解和善意,面帶自然微笑,忌諱隨便剔牙、掏耳、挖鼻、搔癢、摳腳等不良動作習慣。

從談吐方面說,要求態度誠懇、親切,使用文明用語,簡潔得體,不能沉默無言,也不能自己喋喋不休,要認真傾聽對方講話,交談時忌諱東張西望、翻看其他東西。交談人多,不可隻眼一人談話而冷落其他的人。

從着裝萬面說,要求乾淨、整潔、合體,忌諱皺皺巴巴。

(2)公共場所禮儀

公共場所禮儀包括走路、問路、乘車、購物、在影劇院看戲等方面。走路除了注意體態、姿勢之外,要遵守交通規則,遇到熟人要打招呼,互致問候,不能視而不見;如見到熟人需要交談,應靠邊兒或到角落談話,不能站在道路當中或人多擁擠的地方;行人互相禮讓,青年人主動給長者讓路,健康人主動給殘疾人讓路。向別人打聽道路,先用禮貌語言打招呼,如“對不起,打擾您一下”、“請問”等,年輕人問路應選適當稱呼,如“老爺爺”、“阿姨”、“叔叔”等然後再問路;聽完回答之後,一定要表示感謝。

文明禮儀知識內容資料 篇三

根據學校的統一安排,由教務處、政教處、團委牽頭組織的河東區職業中專中華傳統文明禮儀知識學習競賽活動自20xx年10月9日開始佈置任務,至20xx年11月25日下午舉行全校筆試比賽,歷時近一個半月。現對本次活動總結如下。

一、定位準確,選材恰當,切合我校實際。

張校長給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是:引導學生學習中華民族悠久的文明禮儀傳統,從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中汲取文明禮儀知識精華,提高學生的自身文明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事實證明這一定位是非常準確的。對於文明素質相對較差的中專生來說,只有切實提高他們的文明素質,纔能有效地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本次中華傳統文明禮儀知識學習競賽活動的學習教材《三字經》、《弟子規》可以說是代表着中華傳統文明禮儀精髓的傳世之作,它們涉及文明禮儀的方方面面,行文披情入理,具有極強的說服力。這次中華傳統文明禮儀知識學習競賽活動是符合我校學情、切合我校實際的。這次學習競賽活動也得到了區教育局的認可,本次活動簡訊在河東教育信息網上發表。

二、大多數學生參入積極性高,筆試成績較好,有些班級表現突出。

絕大多數同學懷着極高的熱情參加了學習競賽活動。在長達一個多月的學習時間裏,他們認真學習了《三字經》、《弟子規》的內容,有些學生的學習材料都翻爛了。在筆試過程中,絕大多數參賽選手都認真作答,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其中20xx級高職高專一班、XX年級三班、20xx畜牧獸醫班的學生表現最爲突出,爲班級爭得了團體前三名的好成績。 20xx級幼師班同學克服感冒發燒的不利因素積極參賽,雖然只有四名選手參賽,比其它班級少一名選手,但依然取得了團體三等獎的成績。她們的鬥志之強、水平之高,令人讚歎。

三、少數師生認識不到位,個別班級組織不得力,需要今後正確引導。

有一少部分師生對本次活動的意義認識不夠深入,個別班主任沒有及時對本班級學生學習的情況進行調控、引導,致使本班的學習競賽活動未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這需要今後與班主任多溝通,形成教育合力,進一步搞好學校的工作。

標籤:文明禮儀 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