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國小五年級上冊語文課件【多篇】

國小五年級上冊語文課件【多篇】

國小五年級上冊語文課件 篇一

《鯨》

教學目標

1、會認“噸、敞、哺、濾、矮”5個生字,會寫“噸、敞、哺、濾、肺、潛、矮、判、胎”9個字。掌握“寬敞、哺乳動物、又矮又粗、判斷、胎生”等詞語。

2、初步認識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等說明方法。

3、朗讀課文,瞭解鯨的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激發學生探索動物世界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難點:

重點:鯨的生活習性

難點:鯨的進化過程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交流資料

1、出示多媒體課件(在寬闊的海面;深海中各種海底動物自由自在地生活、嬉戲,一隻龐大的巨鯨浮出海面。)在這美麗的藍色海洋中,蘊藏着極爲豐富的寶藏,生活着各種各樣的海洋生物。其中有一種號稱“海中”的動物,它的形體特別龐大,比大象還要大許多呢。知道這是什麼動物嗎?(板書:鯨)

2、課前同學們已經蒐集了不少關於鯨的圖文資料,下面請大家藉助資料先在小組內相互交流對鯨的認識,然後將資料進行彙總,推選一名同學在全班交流。

(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彙總資料,做好彙報準備。)

3、看來同學們已經瞭解了鯨的許多知識,對鯨非常感興趣。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鯨”這篇文章。(板書課題:鯨)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用故事吸引學生引發學生的閱讀期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同學們打開書,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並思考一下:課文中都向我們介紹了有關鯨的哪些內容?你有哪些不理解的詞語也可以提出來。

(這樣設計,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自學字詞)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

3、檢查自學情況:

1)讀詞語:一噸寬敞哺乳動物過濾肺部潛水又矮又粗判斷胎生

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讀準“噸、哺”兩個字的讀音。

(在寫字上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哺”字右邊上面的點不要丟掉。“濾”字筆畫多,左窄右寬。“肺”字右邊不要寫成“市”字。“矮”字左右不要寫反。)

2)交流:課文每都向我們介紹了什麼呢?請用最簡潔的詞語來概括。

(根據學生的彙報教師板書:大小演變種類吃食呼吸睡覺胎生引導學生把“吃食、呼吸、睡覺”這三部分概括爲鯨的生活習性。)

[通過列提綱的方法,抓住課文的要點,把握全文的脈絡,理清作者敘述的條理。]

3)理解詞語:胎生哺乳動物

三、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1、你們最想了解鯨的哪一部分情況呢?請你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個方面,進行探究性學習。

(課件出示學習要求)

(1)找出並朗讀相關段落,說說介紹的內容。

(2)從哪幾句話中能看出鯨的這一特點。

(3)圍繞特點,作者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你能讀出相關的語氣嗎?試一試。

2、在小組彙報自己的學習成果。

3、全班彙報,教師點撥引導

鯨的外形特點:

(1)(課件出示)

●目前已知的鯨約有十六萬公斤重,最小的也有兩千公斤。

●我國發現過一頭近四萬公斤重的鯨,約十七米長,一條舌頭就有十幾頭大肥豬那麼重。

(從這幾個數字我們體會到了鯨確實很大。學生練讀,表達出鯨的確很大。體會用列舉數字方法來說明的好處。)

●它要是張開嘴,人站在它的嘴裏,舉起手來……還顯得很寬敞。

(通過具體的例子來進行比較,體會出鯨的大。再練習朗讀。)

(2)指導朗讀

(3)試着用舉數字的方法說明一事

四、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1、同學們,還記得你最感興趣的那部分內容嗎?還記得我們的學習要求嗎?(課件出示學習要求)

請你打開書,把你最感興趣的那部分內容再仔細讀一讀,再交流學習所得。

(引導學生繼續按學習第1段的方法彙報並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學習,彙報總結板書。如:可以把鯨的種類、吃食、呼吸、睡覺等歸納到一起列提綱,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爲什麼把鯨的各方面特點寫的這麼清楚,運用了怎樣的說明方法?)

[這樣教學既能放得開,又幫助學生總結一定的學習法,寫作方法,讓學生在短時間內獲得最多的知識。]

2、學生小組學習。

3、引導學生彙報自己所學內容,在交流討論中點撥指導。

[以學生自學爲主,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個性的感悟和體驗,不要求統一的說法,只要學生有自己的見解,說出自己的理由就可以。教師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隨機的點撥引導,以下過程是教學的預測,不是教學的程序,教學關鍵在於教師靈活把握重點,強調在“對話”中生成問題。]

1)演變(可以以鯨的角色來自述)

在遠古的時代,鯨和牛、羊的祖先一樣,生活在陸地上。後來環境發生了變化,鯨的祖先就生活在了靠近陸地的淺海里;又經過了很長很長的年代,它們的前肢和尾巴漸漸變成了鰭,後肢完全退化了,整個身子成了魚的樣子就成了現在的樣子,適應了海里的生活。

(抓住“陸地”——“淺海”——“海洋”三個詞,讓學生懂得鯨爲了生存下來,就得適應這個變化的環境,隨着生活環境的改變,自身體形及器官也發生相應的變化,所以鯨漸漸地變成了魚的樣子。)(課件演示鯨的進化過程。)

(師課件出示填空題)

在(),鯨和牛、羊的祖先一樣,生活在陸地上。後來環境發生了變化,鯨的祖先就生活在了靠近陸地的淺海里;又(),它們的前肢和尾巴()變成了鰭,後肢完全退化了,整個身子成了魚的樣子就成了現在的樣子,適應了海里的生活。

(抓住“很遠的古代”、“很長的年代”、“漸漸”等詞語,讓學生看出鯨進化的過程是非常漫長的。)

[這樣設計掌握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由交流,互取所長,教師只是巧妙地點拔。而角色轉換練習的設計既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又進行了說話訓練,並增加了課堂的趣味]

2)種類:鬚鯨——沒有牙齒

齒鯨——有鋒利的牙齒

3)生活習性:

①吃食(吃什麼,怎麼吃,特點)(也可以以表格的形式彙報)

鬚鯨吃小魚小蝦(“吸進”“閉上”“濾“吞進”等詞寫出了捕食經過。一頓可吃兩噸多,說明食量大。)

齒鯨吃大魚海獸(“撲上去”“咬住”“很快”看出很兇猛。)

②呼吸(用什麼怎麼呼吸)(也可以以表格的形式彙報)

共同點用肺呼吸浮上海面從鼻孔噴氣

鬚鯨噴出的水柱垂直細高

齒鯨噴出的水柱傾斜粗短

教師出示插圖指導學生朗讀。(……就像花園裏的噴泉一樣。)

③睡覺引導學生通過畫圖來理解

生把畫好的簡單圖畫展示出來,再用語言描述。體會出鯨的警覺和自我保護意識。

④生長

胎生生長快壽命長

4、朗讀感悟

我們對鯨的特點和生活習性已經有了一些瞭解,哪個方面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這部分讀給小組的人聽。

五、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學生總結學習這一課自己的收穫。

2、爲海洋館寫一段關於鯨的解說詞;

六、佈置作業

通過學習課文,我們對鯨已經有了一些瞭解。其實,我們人類對鯨還有許多地方都不夠了解,這些都等待着同學們去探索。請同學們繼續蒐集課外資料,並從以下幾項作業中任選一項,進行練筆。

1、以“鯨的自述”爲題,圍繞某一方面的內容寫一篇短文;

2、利用課後資料袋中提供的材料寫一篇保護鯨的倡議書。

3、根據收集的資料,出一期介紹鯨的小報。

國小五年級上冊語文課件 篇二

《搭石》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汛、挽”等10個生字,掌握多音字“間”,讀準“間隔、懶惰、俗語、理所當然”等詞語。

2、速讀課文,發現美、欣賞美,感受鄉親們美好的情感、純樸的民風,體會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作者難忘的鄉情。(重點)

3、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難點)

教學準備:

拍攝搭石圖片,製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渲染情境,揭開文本之面紗。

(出示課件)師:我們看這個美麗的地方,那連綿起伏的山巒,那鬱鬱蔥蔥的樹木,還有一條清澈見底、潺潺而過的小溪,非常美麗。可是作者每每回憶起家鄉,覺得最美的還是家鄉的搭石,這節課讓我們一起去感受平凡而美麗的搭石。看老師寫課題(板書課題:搭石),齊讀課題。

二、初讀文本,相約便民之搭石。

1、自由閱讀課文,要求: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畫出文中寫搭石的句子。

2、組織交流。

(1)師:同學們讀書都非常認真,知道什麼是搭石了嗎?誰用文中的句子來說說?(請一生說)你找得很準確。

(2)師質疑:如果沒有搭石,家鄉的人們又是怎樣過小溪呢?誰還能用文中的句子來說一說。

生:山洪過後,人們出工、收工、趕集、訪友,來來去去,必須脫鞋挽褲。

大屏幕出示:“挽”。“挽wǎn”是個生字,什麼意思呢?(生:捲起來的意思。)那脫鞋挽褲呢?(生:脫掉鞋子捲起褲子。)

師:那就是說,如果小溪裏沒有搭石,人們來來往往都必須——脫鞋挽褲。

師:從這一次又一次的脫鞋挽褲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預設生:我覺得總要脫鞋挽褲,家鄉的人過小溪就很不方便。

生:我認爲會很辛苦。

生:還會很麻煩。(師評價:都有自己的體會)

師:如果沒有搭石,人們過小溪很不方便,甚至會感覺辛苦,那些都在夏天,可到了秋天,天氣變涼,家鄉的人們就必須靠搭石過小溪了。有了這樣的理解,我們再來讀讀什麼是搭石。

師:瞭解什麼是搭石後,讀了課文後,搭石又留給了你什麼樣的印象?(預設生:我覺得有了搭石,人們過小溪就很方便了)

三、細讀文本,欣賞美麗之風景。

1、出示搭石的圖片,師:搭石——普通的石頭——成爲一道風景(給予很高的評價)這麼不起眼的石頭,也會是一道風景嗎?就讓我們跟隨作者的腳步去發現、欣賞搭石的美吧!

2、默讀第二至五自然段,找出文中寫風景美的句子,畫下來,多讀幾遍。

3、指名讀自己畫出的句子。

師:同學們找到了好多寫風景美的句子,老師和你們一樣也感到這裏的風景很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走搭石的美吧!請看大屏幕;

(1)大屏幕出示: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麼協調有序!前面的擡起腳來,後邊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2)自由讀,說說自己的感受。

(3)發出的踏踏的聲音像什麼?(輕快的音樂)那就讓我們和着這輕快的音樂再來走一走搭石吧!(播放音樂齊讀。)這美妙的音樂中,僅僅只有踏踏的聲音嗎?你還聽到了什麼聲音?引導學生展開聯想。(人們的歡聲笑語、嘩嘩的流水聲、嘰嘰喳喳的鳥叫聲……)這是一曲多麼美妙的音樂呀!讓我們帶着這樣的感受,美美地來讀一讀。

(4)文中除了能聽到音樂,還能看到什麼?(清波漾漾,人影綽綽),“漾”在字典中有兩個義項,在文中應該選第幾項?“綽”在字典中有三個義項(大屏幕出示),在文中是什麼意思?明白了詞語的意思,誰來讀一讀這兩個詞。

(5)這哪裏是在欣賞一幅美麗的圖畫,這是在吟唱一首輕快的小詩!看大屏幕齊讀。

總結:同學們,讀到這裏你覺得這是一道怎樣的風景?(美麗的,漂亮的,優美的……)指名板書:美麗。

過渡:一行人走搭石是一道美麗的風景,那面對面走搭石又是怎樣的情景呢?

四、演繹文本,感受純樸之民風。

重點句子:

1、經常到山裏的人,大概都見過這樣的情景: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同時走到溪邊,總會在第一塊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讓對方先走,等對方過了河,倆人再說上幾句家常話,才相背而行。

讀了這句話你感受到了什麼?(謙讓)這對於他們來說可能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可對我們來說,做起來是多麼不容易呀!你們會怎麼去讀呢?(指名讀)

2、假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年輕人總要伏下身子背老人過去,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1)“伏下”是什麼意思?從這裏你又感受到了什麼?(板書:尊老)

(2)請兩名學生上臺表演年輕人背老人過河。師現場採訪。

師:你在揹人的過程中有什麼具體感受?

揹人者:揹着人,我覺得有種責任感。雖然身上很沉,但是心裏卻非常快樂。

師:在他背上你的心情是什麼樣的?

被背者:在他背上,我感到非常踏實,心裏充滿感激。

師:說得多好哇!年輕人背老人無需感謝,老人接受年輕人的幫助後也無需感謝。都認爲是理所當然的事。這是什麼?這是故鄉的一處民風。板書:一處民風。

(3)假如遇到的是一位殘疾人,故鄉的年輕人又會怎麼做呢?大屏幕出示:假如遇到的是,年輕人總要________________。

師:故鄉的年輕人又是跟誰學的呢?(老人、父母)文中也有一段話是寫老人的,誰來讀一讀?

大屏幕出示:“上了點年歲的人,無論怎樣急着趕路,只要發現哪塊搭石不平穩,一定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邊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

(4)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麼?(老人的負責)作者又是通過哪些詞語來描寫老人的?(無論、只要、一定、直到、才)

(5)假如你就是那位老人,我來採訪你:老人家,你爲什麼要這樣做?你需要人們感謝嗎?爲什麼?(理所當然)這種以老帶小,以老傳小,以國小老逐漸形成了一種傳統,形成了作者家鄉一處獨特的、純樸的民風,請學生板書:純樸。

過渡:我在閱讀課文時不僅欣賞到了美麗的風景,感受到了純樸的民風,還隱約感覺到作者想表達些什麼?

五、齊讀文本,感悟難忘之鄉情。

1、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大屏幕出示: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們聯結着故鄉的小路,也聯結着鄉親們美好的情感。

2、從這一段中你體會到了什麼?(板書:搭石默默無聞、無私奉獻、任勞任怨的精神)

3、作者僅僅是在表達對搭石的讚美嗎?(作者同時還表達了對故鄉純樸民風的嚮往,對故鄉的一份思念。這份思念就叫鄉情)板書:一份鄉情。

4、作者時隔多年還在思念家鄉,思念家鄉的搭石,同學們,這是怎樣的一份鄉情?(難忘)

5、作者在這不起眼的搭石中發現了美,同學們請說一說自己在生活中發現的美。(教師點評)請同學們在課後也寫一寫平凡事物中的“美”。

小結: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欣賞了作者劉章故鄉的這道美麗的風景,感受了這一處純樸的民風,回味了這一份難忘的鄉情。同時也成爲了你們學習之路上的一塊搭石,希望你們在學校老師的幫助下踏出你們的亮麗人生。

板書設計

搭石

默默無聞無私奉獻任勞任怨(美麗)

一處民風,一份鄉情(尊老)

國小五年級上冊語文課件 篇三

教學目標

1、把握重點字的讀音和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3、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疏通文意。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激趣導入

(出示課件2)

1、同學們,你知道哪些古人讀書的故事?誰來給我們講一講?(生講述故事,師加以引導和評價)古人喜歡讀書,古人又經常會把自己的讀書方法和學習態度寫下來,供後世參考。今天,我們就學習《古人談讀書》這篇文章,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對待學習的。

板書:古人談讀書

2、這課總共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出自《論語》,記錄的孔子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第二部分的作者是朱熹;第三部分的作者是曾國藩。今天,我們就去學習這三篇文章,從中獲取營養。

(出示課件3)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出示課件4)

1、師範讀正音,把握重點詞語的意思。

2、讀第一、二部分,根據註釋,解決生字詞。

3、大聲朗讀課文。

4、指名讀。

5、全班同學大聲、流利地朗讀全文。

三、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出示課件5)

1、小組討論,結合註釋,試着用自己的話解釋這兩部分的意思。小組彙報討論結果,師指導學生翻譯課文。

2、我們首先來看第一部分,齊讀對這三句話的解釋,思考:這三句話分別從哪方面介紹的?

學生總結,彙報

板書:(一)1.謙虛2.求實3.勤奮

3、讀第二部分,試着根據註釋翻譯課文。

思考:朱熹對讀書有什麼獨特方法?這樣讀書的好處是什麼?

學生總結,彙報

板書: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四、拓展

(出示課件6)

學習了這兩部分,你有什麼收穫?

生暢所欲言,師進行指導

五、作業

1、背誦這兩部分。

2、掌握重點詞語,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

國小五年級上冊語文課件 篇四

《古人談讀書》

教學目標:

1、會認“矣、恥”等3個生字,會寫“恥、誨”等9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理解每句話的意思,弄懂每篇文章所表達的重點。

3、體會古人讀書的方法和態度,並對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度有所啓發。

教學重點: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

2、朗讀這三篇文章,理解每句話的意思,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

教學難點:

體會古人讀書的方法和態度,並對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度有所啓發。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把握重點字的讀音和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3、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疏通文意。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你知道哪些古人讀書的故事?誰來給我們講一講?(生講述故事,師加以引導和評價)古人喜歡讀書,古人又經常會把自己的讀書方法和學習態度寫下來,供後世參考。今天,我們就學習《古人談讀書》這篇文章,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對待學習的。

板書:古人談讀書

2、這課總共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出自《論語》,記錄的孔子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第二部分的作者是朱熹;第三部分的作者是曾國藩。今天,我們就去學習這三篇文章,從中獲取營養。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師範讀正音,把握重點詞語的意思。

好學是知也識

2、讀第一、二部分,根據註釋,解決生字詞。

3、大聲朗讀課文。

4、指名讀。

5、全班同學大聲、流利地朗讀全文。

三、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小組討論,結合註釋,試着用自己的話解釋這兩部分的意思。

小組彙報討論結果,師指導學生翻譯課文。2.我們首先來看第一部分,齊讀對這三句話的解釋,思考:這三句話分別從哪方面介紹的?

生總結,彙報

板書:1.謙虛2.求實3.勤奮

3、讀第二部分,試着根據註釋翻譯課文。

思考:朱熹對讀書有什麼獨特方法?這樣讀書的好處是什麼?

生總結,彙報

板書: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四、拓展。

學習了這兩部分,你有什麼收穫?

生暢所欲言,師進行指導

五、作業。

1、背誦這兩部分。

2、掌握重點詞語,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

2、通過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把握文意。

3、學習古人讀書的方法。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誰來說說《論語》三則的意思?

2、朱熹的這篇文章想告訴我們什麼?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前兩篇文章,這兩篇文章從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兩方面進行了介紹,讓我們受益匪淺。現在,我們學習第三篇文章。這是曾國藩對讀書人的要求。

二、初讀課文,整體把握。

1、根據註釋,解決生字詞。

師補充:恆:恆心

自足:自我滿足

2、朗讀課文,劃分節奏。

劃分指導:我們在劃分節奏的時候,要注意,不能把完整的詞劃分開來,要保持詞語的完整。如: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並試着解釋意思。

三、細讀課文,深入把握。

1、默讀課文,思考:讀書人對讀書有什麼要求:

生讀課文,總結並彙報:

板書:有志有識有恆

2、再讀課文,思考:讀書爲什麼要“有志、有識、有恆”?

生總結,彙報

板書:有志----不甘爲下流

有識-----知學問無盡,不滿足

有恆-----恆心,不放棄,能成功

3、作者是怎樣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出示課件11)

師加以引導,生彙報

板書:從正反兩方面加以論證(出示課件12)

正面:如果我們遵循這三點,那麼會達到高尚、博學、成功的境界;如果做不到這三點,則一事無成。最後作者進行總結,告訴我們,讀書的時候這三者缺一不可,點明這三點的重要性。

四、再讀文章,說說你受到什麼啓發?

生暢所欲言

五、拓展延伸。(出示課件14)

你還知道哪些關於讀書的名言?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暢所欲言,師加以指導

六、作業。

背誦這三篇文章

用自己的話解釋這三篇文章的意思。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1、這篇文章是由三篇古文組成的。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式,把握課文內容,理解課文的含義,效果較好。

2、在教學中,我還通過抓重點詞句,通過理解重點詞句的方式,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同時在拓展環節,我引導學生把視線延伸到課外,收集了一些《論語》的其他幾則名言,讓學生進行積累。

美中不足的是對個別同學的指導不夠詳細,希望在今後的教學中有所改進。

國小五年級上冊語文課件 篇五

課時目標

1、探究“竊讀”原因,交流有關讀書的故事和名言。

2、培養愛書、讀書的熱情及習慣。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課,導入新課

1、師聽寫:(本課較難寫的生字和詞語盤點中“讀讀寫寫”裏的詞語:竊讀、炒菜、鍋勺、踮起腳、飢餓、懼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撐、書櫃、哎喲)

2、導人:上節課我們瞭解了“我”是怎樣“竊讀”的,請同學們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再讀一讀。

3、學生自由讀文。

4、這節課我們要探究是什麼原因鼓勵“我”竊讀。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讀

1、合作小組研讀最後一個自然段,要求(課件顯示):

(1)聯繫課文和生活實際,談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2)交流課前蒐集的讀書名言,談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吃飯長大”指的是身體的物質需求,“讀書長大”則是指精神的成長,心靈的成長。糧食哺育的是身體,而書籍哺育的是靈魂,一個知識與智慧不斷增長的人,纔是個健康成長的人。)

2、彙報交流。

3、總結:“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個人如果放棄了讀書,那是多麼可怕的事!讓我們時刻銘記這句至理名言——“記住,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

4、誦讀句子。

三、迴歸整體,理清層次

1、同學們,課文學到這裏,大家明白了作者是按什麼順序記敘這件事的嗎?(時間,引導學生找出表示時間推進的詞)

2、嘗試分段,說說每段的主要意思。

四、積累內化,課外拓展

1、自選感興趣的、最欣賞的描寫“我”的動作和心理活動的語句,進行美讀積累,並摘抄在軟抄本上。

2、根據綜合性學習的要求,自選活動,感受閱讀的快樂。

國小五年級上冊語文課件 篇六

《知音》

【教學目標】

1、讀通讀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藉助註釋初步瞭解文言文大意。

2、感知文言文的特點,初步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激發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

3、創設情景,點撥感悟,理解故事對於我們的啓示。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

4、感悟祖國的語言魅力,從而自覺地吸收祖國優秀的傳統的的語言文化。積累中華優秀經典詩文,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教學重點】

理解詞句的意思,讀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體會文言文所表達出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教學難點】

體會伯牙爲紀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絕弦的情感。

【教學準備】

課件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流程】

★課前談話、揭題導入:同學們,我們來做一個有趣的遊戲,看看將來誰有可能是文學家。我們知道中國的語言文字最有情味,從文字中,我們能讀出顏色、聲音、畫面、情節,甚至能讀出氣味。我給你一個詞,你能讀出什麼呢?請注意看——“鳥語花香”(你和文學家有緣,因爲你讀出了聲音和顏色。你將來肯定是一名出色的文學家,你不但讀出了一幅羣鳥齊鳴、百花吐豔的畫面,還帶領我們走進了花的海洋,聞到了花的芬芳。你將來肯定能成爲文學家,你能通過想象,讀出文字中的情節。)“高山流水”(這個孩子也有文學家的潛質,你能讀出顏色和聲音。你真棒,你讀出了一幅高山流水圖,靜態的大山、動態的河流相映成趣。)不過,當鄒老師看到“高山流水”這個詞時,我讀出來的是一個流傳千古的動人故事——《伯牙絕弦》,因爲高山流水覓知音就是講的伯牙絕弦的故事。(上課!)

一、揭題導入板書課題,生讀。

指導生讀準“弦”。《伯牙絕弦》是一篇文言文,還記得我們以前學文言文的方法嗎?生談學習方法。

師: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很多,比如反覆誦讀加揣摩,比如聯繫上下文,比如參看書下 註釋,比如藉助工具書等等,今天,我們就繼續用老祖宗用了幾千年的,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多讀來品析文言文。

二、初次讀文

1、請同學們朗讀課文3遍,做到字正腔圓。指名讀,師:他讀得怎麼樣?評議字音準確和發音的清晰。再讀一讀,不但字音要準,每個句子都要讀通順,尤其要注意斷句。

2、指名讀,糾正斷句錯誤的句子。

師:誰來評一評?出示難讀的句子: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師範讀,生再讀。)

師:再把課文讀一讀,讀出古文的意味。

3、生齊讀,要求文從字順。

三、理解課文

過渡:書是越讀越有滋味的,同學們再快速默讀課文,想想你讀懂了什麼?

(一)整體感知:

1、生談讀懂的地方。(提醒學生不要重複別人的話,認真傾聽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品質。)

2、師:同學們的自學能力很強,但是學習文言文,很重要的一點是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你理解這個字的意思嗎?出示“善鼓琴、善聽、善哉”,指名生理解(聯繫上下文來理解,說出誰善鼓琴、誰善聽)。“善哉”用現代的話還可以怎麼說。

師:一個“善”字竟然有着完全不一樣的意思,可見我們的語言文字是需要仔細品味的。

(二)細學課文:

1、“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又何以見得?

2、生找有關句子,師出示句子,生理解。

3、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你彷彿看到了什麼?(生自由說)哪個字表現出了巍峨?他看見的是巍峨的泰山,你又看見了什麼樣的山?你哪個字表現了“高聳入雲”?齊讀。

師:是呀,一個“峨”字竟然表達出來了這麼多的意象,古人講話真是簡約而不簡單。還有哪一句能說明子期善聽?出示:伯牙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生理解此句。怎樣讀才能讀出江河的寬廣(浩浩蕩蕩)(你抓住了“洋洋”二字來讀出江河的寬廣。師:聽的出你是在真心誠意地讚美伯牙,那伯牙只是在用琴聲表現泰山的高大和江河的寬廣嗎?(指名答)

師:引導學生理解古人常以琴言志,將自己的心聲、志向融入琴聲中。他表現高山就是訴說自己的志向有高山般遠大,表現江河就是說自己擁有江河般的胸懷。伯牙是在用琴聲表達自己浩浩然的鴻鵠之志和坦蕩蕩的君子情懷。再讀2.3句,體會句子蘊涵的意義。

師:讀着讀着,我眼前就浮現出了一副畫面,你看見了嗎?生想象伯牙鼓琴,鍾子期聆聽的畫面嗎?(什麼時間、什麼地方、怎樣彈、怎樣聽?)指名說。(師:透過文字展開想象,會讓我們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

4、(不過,這兩句話更能凸現的是子期的善聽,文中並沒有直接寫伯牙的善鼓,你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嗎?)生補充伯牙善鼓的資料。

5、師:既然伯牙是個的音樂家,他的琴聲肯定不止是高山流水,還會表現什麼呢?

6、師:是呀,高山也罷,流水也罷,悲傷也罷,開懷也罷,真所謂,伯牙所念——

師:此話怎解?指導理解這句話,“念”做何解?爲什麼“必得之”?強調“一定”“必定”!

師:當伯牙志在思念、志在悲傷、志在開懷,子期都能理解,這就是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可見他們不是一般的朋友,是——

7、師:伯牙當時是楚國的宮廷樂師,名滿天天,他爲什麼偏偏視鍾子期爲知音?(生答)師補充資料:伯牙在楚國做宮廷樂師。一天,楚王君臣飲宴,請伯牙彈琴助興。伯牙彈了他的成名大作《水仙操》。他彈得非常投入,把琴曲所描寫的紅日、雲霞、山林、海浪,以及風、雨、雷、電等變幻多端的海上風光表現得淋漓盡致。但他沒有想到,就是這樣一首優秀的樂曲,卻不能引起楚王君臣的絲毫興趣。楚王聽了這首樂曲連連搖頭說:“太嘈雜了,換首別的彈彈吧!”伯牙只好改弦更張,換了一首《高山流水》。這時,楚王君臣已經喝得酩酊大醉,甚至有些人在琴聲中已昏昏睡着了。伯牙又氣憤又傷心,在這所謂的上流社會裏,藝術竟然遭到如此的踐踏。他心中產生了疑問——天底下究竟有沒有知音?是呀,雖然聽者無數,但無人真正聽懂他的琴聲,可以想象,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時,沒有人能向子期那樣贊曰——當他鼓琴志在流水時,沒人贊曰——所以他一個人來到山澗排遣內心的寂寞和孤獨,他萬萬沒有想到,此時、此地、此人——鍾子期,卻能聽懂他的琴聲。伯牙苦苦尋覓的知音找到了,此時他的心情如何?千言萬語化作一句話,他最想對子期說什麼?(引導學生說文言文。)

8、過渡:同學們的朗讀讓我看到了真正的知音。無奈世事難料,子期不幸身亡。出示句子,指名讀:“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生理解句子。

9、子期死了,這對伯牙來說意味着什麼?意味着他的音樂再也無人能理解,他的志向再也無人能明白。意味着他要回到以前孤獨寂寞的日子中了,他不堪承受這種痛苦,所以最後以一種極端的方式表現了出來: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在這裏伯牙“絕”的僅僅是“弦”嗎?他在斷絕琴絃的同時也斷絕了什麼?

10、他把自己的快樂、自己的前程都絕斷了,他萬念俱灰,恨不得追隨子期於地下,又哪裏在乎這琴這弦呢?

四、課外拓展

悲痛欲絕的伯牙,在子期墓前,寫下了一首短歌,出示詩歌師讀: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爲君死!

師:他用這種“爲知己者死”方式悼念知音,讓我們帶着伯牙深深地傷痛和悲愴讀最後一句。(指導學生讀出悲痛、悲愴的氣概。)

五、背誦課文

師:從同學們的眼神中,鄒老師看出來,同學們已經被這個故事深深打動了,可全文卻只有短短的77個字,這就是漢語言文字的魅力所在。想背誦這篇感人的文章嗎?

1、生自由背誦。閉上眼睛,想想文章的思路和脈絡,心中默背。

2、試背。放《高山流水》的樂曲。

3、指名背誦。

4、師生一起背。(鄒老師也想背誦了,會背的站起來背,還不太熟的,可以坐着小聲地跟着背。)

師: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的就是高山流水覓知音的典故,人生苦短,知音難求,希望在座的每一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知音。

國小五年級上冊語文課件 篇七

《月跡》

教學目標:

1、會認“嫋、嫦”等7個生字,掌握“累”這個多音字。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內容,劃分文章的段落

3、品讀文章優美且富有童趣的語言,欣賞月之美。

4、感悟並學習作者那份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懷。

教學重點:

1、給文章劃分段落。

2、品讀文章優美且富有童趣的語言,欣賞月之美。

教學難點:

感悟並學習作者那份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懷。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看到題目,我想起一首詩: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入青雲端。

這首詩是孩子們眼中的月,“白玉盤”、“瑤臺鏡”多麼美好的比喻呀。從中可以看出,在孩子們的眼中,月是多麼美好。

今天這篇文章也寫了孩子眼中的月。現在就讓我們去看一看吧。

板書:月跡

二、初讀課文,初步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圈出生字詞。

2、藉助工具書或者向別人請教,解決這些生字詞。

3、默讀課文,給課文劃分段落,並概括段意。

生彙報學習成果

課文共分三部分:

板書:

第一部分(1~2)寫中秋夜晚,“我們”盼望月亮的到來。

第二部分(3~23)寫“我們”到院子裏觀月議月、到河中尋月的過程。

第三部分(24)寫“我們”在沙灘尋找月亮,並發表感慨。

三、細讀,尋月之跡

1、在預習的基礎上,自由讀文章

思考:文章圍繞着月跡主要寫了哪件事情?

生總結,歸納:

中秋月夜,孩子們在庭院中、小河裏尋找月跡。

2、默讀課文,總結:孩子們在哪兒尋到了月跡?

生總結,歸納(出示課件6)

板書:鏡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水中月、眼中月……

四、品讀,賞月之美

1、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思考下面的問題:我們先看到鏡中月。你覺得鏡中月美嗎?美在何處?

鏡中月:“溜、長了腿的、爬”等詞運用了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月亮的調皮可愛。“款款地”形象地表現了月的柔美、優雅。

“漸漸地、慢慢”等詞句,形象地寫出了月亮冉冉升起,由虧轉盈再消失的形態變化美。

2、自由讀課文,思考:你還喜歡哪兒的月?爲什麼?

明確:(1)院中月:“玉玉的、銀銀的”寫出月光的顏色美。

“粗粗的、疏疏的、累累的”等詞襯出月光的朦朧美。“嫋嫋、淡淡的、癢癢的”寫出孩子們似乎已經到了月亮的體驗,很美妙。

整體閱讀則像在讀一首詩,充滿着詩情畫意。

(2)杯中月:“小小的、酥酥地、顫”這些詞讓“我們”感覺眼中月亮是那麼惹人憐惜。

五、再讀,探月之喻

1、精讀,深入思考:到了院外,孩子們並沒有停下尋找的腳步,月亮無處不在。又在河裏,在孩子們的眼睛裏找到了月亮。在“我”和弟弟妹妹的眼中月亮代表着什麼呢??

板書:尋找月亮,月亮無處不在。

2、讓我們帶着這份美好的嚮往齊讀文章最後兩節。

3、找出文中對月亮靜態和動態描寫的語句,並體會這樣描寫的好處。

六、小練筆。根據要求仿寫句子。

滿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銀銀的,燈光也沒有這般亮的。院子的中央處,是那棵粗粗的桂樹,疏疏的枝,疏疏的葉,桂花還沒有開,卻有了累累的骨朵兒了。(使用疊詞,運用擬人的修辭方法。)

七、作業。

摘抄文中描寫月亮的優美的句子進行積累。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1、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對學生朗讀的把握。在品讀這個環節,我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通過理解重點詞語所蘊含的感情讓學生來理解整個句子的內容,從而達到對整個段落的理解。

2、在教學中,我還注重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在初讀課文這個環節,我讓學生通過藉助工具書或者向別人請教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生字詞,從而達到對基礎知識的把握。

美中不足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我對個別學生關注不夠,希望下次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