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小石潭記》原文及賞析(精品多篇)

《小石潭記》原文及賞析(精品多篇)

《小石潭記》閱讀答案 篇一

文言文閱讀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三峽》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爲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爲坻,爲嶼,爲嵁,爲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流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小石潭記》

【小題1】解釋下面劃線的詞。(2分)

①雖乘奔御風( )

②飛漱其間( )

③佁然不動 ( )

④斗折蛇行( )

【小題2】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②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小題3】這兩篇文章都寫到了水,小石潭中的水和三峽的水各有什麼特點?(2分)

【小題4】兩篇選文都運用了側面描寫的方法,試各舉一例賞析。(4分)

答案

【小題1】①即使②急流衝蕩③呆呆的樣子④像北斗星那樣(每小題0.5分,共2分)

【小題2】①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時候,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2分)。

②青蔥的樹,翠綠的藤蔓,(樹枝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2分)。

【小題3】小石潭中的水是空明澄澈(1分);三峽的水春冬之時是清澈的,夏季的時候是水勢疾速(1分)。

【小題4】《小石潭記》中“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運用側面描寫,通過潭中游魚若空遊寫出了潭水空明澄澈的特點(2分);《三峽》中“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運用側面描寫寫出三峽的'水夏季水勢猛,水流疾速的特點(2分)。

解析【小題1】試題分析:①“雖”是個多義詞,在這裏是“即使”的意思;在“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中是“雖然”的意思。②“飛漱”在這裏是“飛瀉、衝蕩”的意思。③“怡然”中的“然”是“……的樣子”的意思,“怡然”就是“愣住的樣子”。④“鬥”在這裏是“名詞作狀語,像北斗星那樣”,在現代漢語中“鬥”的意思有很多,如“鬥智”中的“鬥”就是“比賽勝負,爭勝”的意思。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字詞的意思的能力。

點評:文言詞語,包括實詞和虛詞兩類。文言詞語的考查以實詞據多。考查的詞語,一般爲通假字、多義詞、古今異義詞、詞性活用詞等。當然仍以課文下面的註解爲主。學習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記硬背,並做到重點突破,對於易錯、易混詞要加以積累。

【小題2】試題分析:翻譯時要注意,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落實。①句中的關鍵詞有“自(這裏是如果的意思)”,不能與“自三峽七百里中”中的“自(在)”意思相混。“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這裏指太陽)”;②句中的關鍵詞有“翠蔓(翠綠的莖蔓)”,“蒙絡(覆蓋纏繞)”,“搖綴(搖動連接)”,“參差(參差不齊)”,“披拂(隨風飄拂)”等。另外,①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運用了互文,理解時要按照“自非亭午,不見曦;自非夜分,不見月”的結構理解。最後把詞語的意思連綴起來,語意通順即可。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翻譯語句的能力。

點評: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文言翻譯的標準是三個字:信、達、雅。對於學生而言,能達到前兩個標準“信”(準確無誤)和“達”(通順流暢)就很不錯了。因爲會考要求文言翻譯要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對關鍵詞語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斷要求較高。

【小題3】試題分析:從“水尤清洌”及“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流澈,影布石上”可以看出小石潭中的水是空明澄澈。從“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及“ 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可以看出三峽的水夏季的時候是水勢迅猛、疾速;從“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可以看出三峽的水春冬之時是清澈的。

考點:本題考查梳理、提煉、概括閱讀信息的能力。

點評:這類題目要整體理解選文,到問題出現的語段去尋找答案,能用原文語句回答則用原文語句回答,也有的要提取原句的一部分,具體情況根據問題和選文內容而定。

【小題4】試題分析:側面描寫,又叫間接描寫,是指在文學創作中,作者通過對周圍人物或環境的描繪來表現所要描寫的對象,以使其鮮明突出,即間接地對描寫對象進行刻畫描繪。如:《三峽》中“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運用了景物描寫的寫法與誇張的修辭手法突出表現了三峽山的綿延高大峽長嶺連的特點,從側面描寫渲染山峯高峻、江面狹窄;《小石潭記》中的第二段,整段話沒有一個字正面寫到水,只是描繪出一幅畫面,但又無處不在寫水。你看魚兒在水裏遊,就像在空中浮游沒有憑依一樣,這就側面寫出了水的清,清到彷彿透明的程度;太陽光照下來,魚兒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頭上了,這就更顯出了潭水的清澈。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賞析文章側面描寫語句的能力。

點評:這類綜合題,首先要認真閱讀選文內容,找出側面描寫的語句,然後再結合具體的語境進行賞析。

《小石潭記》閱讀試題及答案 篇二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譚,水尤清洌。全石以爲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爲坻,爲嶼,爲堪,爲巖,青樹翠蔓,蒙絡搖輟,參差披拂。……乃記之而去。

【註釋】①渴:指袁家渴,一泉水名。 ②箭:小竹。 ③庥:同“休”,休息。

【小題1】解釋下列句子中劃線詞的含義。(4分)

(1) 民橋其上 ( ) (2 )逾石而往有石泓 ( )

(3)北墮小譚 ( ) (4)心樂之 ( )

【小題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 風搖其巔,韻動崖谷。(2分)

(2) 青樹翠蔓,蒙絡搖輟,參差披拂。(2分)

【小題3】甲乙兩段文字所描寫的水,各有什麼特點?請分別簡要概括。(4分)

【小題4】柳宗元的《小石潭記》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遊記,試說說作者觀魚和遊覽結束時的心情分別是怎樣的?爲何有這樣的變化?(4分)

答案

【小題1】(1)橋: 建橋、架橋。(2)逾:過、越過。(3)墮:落入。(4)樂:以……爲樂

【小題1】(1)風吹動着山頂,像美麗動聽的音樂,在山崖和山谷間迴盪。(2分)

(2) 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莖蔓,覆蓋,纏繞,搖動,連結,參差不齊,隨風飄蕩。(2分)

【小題1】甲文:清澈幽深,鳴聲多變; 乙文:清澈透明,水聲悅耳。

【小題1】先“樂”後“憂”(2分)。作者被貶謫後心情抑鬱,因而寄情山水尋得歡樂。但這種歡樂只是暫時的,一經小石潭悽清環境的觸發,憂傷悲涼的'心情就流露出來。

解析【小題1】試題分析:(1)“橋”在此爲“動詞”,意思爲“建橋”。(2)“逾”根據語境,意思爲“超過”。(3)“墮”根據語境意思爲“落入”。(4)“樂”在此爲“形容詞的意動用法”,爲“以----爲樂”的意思。

考點:本題考查對文言字詞的理解的理解能力。

點評:文言實詞的考查,最常見的命題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個詞讓學生作解釋。要求解釋的詞,一般爲常見實詞,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往往是命題的重點,當然也應該成爲同學們備考的重點。在理解時,除了根據具體的語境,還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

【小題1】試題分析:翻譯(1)時,注意“巔是山頂的意思,韻是像----音樂的意思,動是迴盪的意思”,翻譯時還要使整個句子保持完整性、流暢性。翻譯(2)時,注意“蒙是覆蓋的意思,絡是纏繞的意思,綴是連接的意思,參差是長短不齊的意思,披拂是隨風而動的意思”,翻譯時還要使整個句子保持完整性、流暢性。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

點評:文言翻譯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文言翻譯的標準是三個字:信、達、雅。對於國中生而言,能達到前兩個標準“信”(準確無誤)和“達”(通順流暢)就很不錯了。因爲會考要求文言翻譯要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對關鍵詞語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斷要求較高。

【小題1】試題分析:甲文中“其泉幽幽然,其鳴乍大乍小”體現出水具有“清澈幽深、鳴聲多變”的特點。乙文中“如鳴佩環,水尤清冽”體現出水具有“清澈透明、水聲悅耳”的特點。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

點評:分析文章的內容,關鍵在於讀懂文章的內容,然後根據文章的意思,分析出甲乙兩段水的特點即可。

【小題1】試題分析:作者柳宗元被貶永州,心情鬱悶,因而把心情寄託于山水之情,但快樂的心情只是暫時的。所以分析作者心情變化的原因結合“作者當時的處境小石潭悽清的環境”來分析即可。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作者情感變化的原因的能力。

點評:理解作者情感的變化原因,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之上,結合作者的生平經歷以及當時的生活處境來分析即可。

小石潭記閱讀答案參考 篇三

閱讀下文,完成第6-10題。(14分)

【甲】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小石潭記》

【乙】夜雪大作。時欲登舟至沙市[1],竟爲雨雪所阻。然萬竹中雪子敲戛[2],錚錚有聲,暗窗紅火,任意看數卷書,亦復有少趣。自嘆每有欲往,輒復不遂。然流行坎止[3],任之而已。魯直所謂﹕無處不可寄一夢也。

――袁中道《遊居柿錄》

作品註釋

[1]沙市:在湖北江陵縣東南十五里長江北岸。[2]雪子:即霰,南方稱雪子。[3]流行:遠行。坎止:靜止。

6、【甲】文的作者是____(朝代)文學家_____(人名)。(2分)

7、解釋下列加點的詞。(4分)

①潭中魚可百許頭()②明滅可見()

③任之而已()④輒復不遂()

8、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①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時欲登舟至沙市,竟爲雨雪所阻。

9、甲文潭中魚皆若空遊無所依從側面表現了___________;

乙文萬竹中雪子敲戛錚錚有聲反襯了________________。(2分)

10、甲乙兩文表現了不同的思想感情,甲文表現了_________________,

乙文表現了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6.答案:唐朝柳宗元評分:每空1分,共2分。

7.答案:

①大約

②顯現,看得見

③它

④就評分:每小題1分,共4分。

8.答案:①它的岸勢像犬牙那樣互相交錯,不能知道它的源頭在哪裏。

②我當時想乘船到湖北沙市去,竟然被下大雪所阻擋。

評分:每小題2分,共4分。翻譯正確,語言通順即可。

9.答案:潭水的清澈透明夜的寂靜評分:每空1分,共2分。

10.答案:甲文表現的是孤寂、憂傷,乙文表現的是達觀、超脫。評分:每空1分,共2分。意思對即可。

詞句註釋 篇四

1、從:自,由。

2、小丘:小山丘(在小石潭東邊)。

3、西:向西,名詞作狀語。

4、行:走。

5、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

6、如鳴珮環:好像珮環碰撞的聲音。珮、環都是玉飾。

7、樂:以……爲樂,對……感到快樂(意動用法)。

8、伐:砍伐。

9、取:這裏指開闢。

10、下見小潭:向下看就看見一個小潭。見,看見。下,向下。

11、水尤清冽:水格外(特別)清涼。尤,格外,特別。冽,涼。清冽,清涼。

12、全石以爲底:即以全石爲底(潭)把整塊石頭當作底部。以,把。爲,當作。

13、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近,靠近。岸,岸邊。卷,彎曲。以,相當於“而”,表修飾,不譯。

14、爲坻(chí),爲嶼,爲嵁(kān),爲巖:成爲坻、嶼、嵁、巖各種不同的形狀。坻,水中高地。嶼,小島。嵁,不平的岩石。巖,懸崖。

15、翠蔓:翠綠的藤蔓。

16、蒙絡搖綴,參差披拂:覆蓋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動。

17、可百許頭:大約有一百來條。文中指小潭裏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可,大約。許,用在數詞後表示約數,相當於同樣用法的“來”。

18、皆若空遊無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麼依託也沒有。空:在空中,名詞作狀語。皆:全,都。

19、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陽光向下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頭上。下,向下照射。布:照映,分佈。澈,穿透,一作“徹”。

20、佁然不動:(魚影)呆呆地一動不動。佁(yǐ)然,呆呆的樣子。

21、俶(chù)爾遠逝:忽然間向遠處游去了。俶爾,忽然。

22、往來翕(xī)忽:來來往往,輕快敏捷。翕忽:輕快敏捷的樣子。翕:迅疾。

23、斗折蛇行,明滅可見:(溪水)曲曲折折,(望過去)一段看得見,一段又看不見。鬥折,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樣彎曲。明滅可見,若隱若現。滅,暗,看不見。

24、犬牙差(cī)互:像狗的牙齒那樣互相交錯。犬牙,像狗的牙齒一樣。差互,互相交錯。

25、悽神寒骨,悄(qiǎo)愴(chuàng)幽邃(suì):使人感到心神淒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瀰漫着憂傷的氣息。悽、寒,使動用法,使……感到淒涼,使……感到寒冷。悄愴,憂傷的樣子。邃:深。

26、以其境過清:因爲那種環境太過悽清。以,因爲。其,那。清,悽清。

27、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不能長時間停留,於是記下小石潭的情況就離開了。居,待、停留。乃,於是……就。之,代遊小石潭這件事。去,離開。

28、吳武陵:作者的朋友,也被貶在永州。

29、龔古:作者的朋友。

30、宗玄:作者的堂弟。

31、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跟着我一同去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隸而從,跟着同去的。隸,作爲隨從,動詞。崔氏,指柳宗元姐夫崔簡。小生,年輕人。

《小石潭記》文言文 篇五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朗讀課文,疏通文意,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能借助在現代遊記散文中學到的遊記類文章的閱讀方法進行閱讀,即弄清遊蹤,抓住景物特徵,品讀語言,借景抒情的寫法;在閱讀中提高對美的鑑賞能力

3、理解作者在貶居生活中孤獨悲涼的心境;能通過有感情的誦讀表現作者的情感,文章的意境。

【教學重點、難點】

1、疏通文意、積累文言實詞、虛詞是本課的重點

2、作者感情流露含蓄,理解文中的樂與憂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工具】

多媒體。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疏通課文,積累文言詞語,熟讀課文。

一、導入新課

1、由“唐宋八大家”中的“韓柳”導入;介紹“記”這一文體。(課件展示:“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往往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託物言志。)

2、指名試讀課文。

二、自主學習,疏通課文

1、以學習小組爲單位,憑藉工具書,註釋自讀課文,通過師生、生生合作,解決學習過程中的問題。

2、互動交流,積累文言詞語。(課件展示)

⑴實詞意義:

水清尤洌(寒冷)

皆若空遊無所依(依託)

斗折蛇行(像北斗星一樣;像蛇一樣。)

岸勢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齒那樣互相交錯)

四面竹樹環合(環繞合抱)

日光下澈(向下直射入水底)

⑵一詞多義:

以:全石以爲底:用

爲:全石以爲底:作爲

卷石底以出:相當於“而”

爲坻,爲嶼……:成爲

以其境過清:因爲

清:水尤清洌:清澈

可:潭中魚可百許頭:大約

以其境過清:冷清

不可知其源:能夠

3、翻譯接龍:

學生每人一句,依次下傳,教師適當點拔。

三、誦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意境

1、指名讀課文:

讀後,請其他同學評評,看他(她)讀的節奏是否合理,語氣語調處理是否恰當。

2、全班齊讀課文。

3、自由讀文,研討讀法:文章應該用什麼樣的語氣語調來讀?

4、師配樂《高山流水》,讓學生在音樂聲中讀課文。

5、嘗試背誦。

四、作業

1、預習任務:利用網絡或書籍,收集有關柳宗元與《小石潭記》的資料。

2、書面翻譯你喜歡的三至五個句子。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精讀課文,品味語言,體會情感

一、複習遊記閱讀方法,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在本學期的第一單元學習中,就讀到了一組優美動人的遊記散文,也學習到了一些閱讀遊記的方法,今天,我們又要跟隨古代的名人大家,文人墨客一起去飽覽秀美的山光水色了。我們不妨把在第一單元中學到的閱讀方法運用到今天的學習中來。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閱讀遊記的一般方法(師生共同回顧生,師展示課件相關內容)。

二、細讀課文,欣賞如畫的美麗意境

1、自讀課文,看看文中描寫到的景物有哪些?它們又各自有什麼特徵?如果讓你爲這個小石潭作一幅畫,你認爲這個畫面的風格如何?

指導學生在課文中劃出所描寫景物,並概括其特徵,再在小組中交流討論,說說這幅畫的風格。

⑵學生髮言後,師總結(展示課件相關內容:潭石──異石紛呈;潭水──聲悅水澈;潭源──曲折,多姿,神祕;潭境──清幽淒涼):這是一幅寂靜清幽的山水圖畫。

2、如果把課文拍成一部導遊的風光記錄片,你覺得應該拍攝哪些鏡頭,畫面?

⑴學生獨立思考,教師引導學生畫出課文中作者的遊蹤,再想像鏡頭和畫面。

⑵學生髮言後教師總結,並以課件展示教師自己心目中的小石潭的鏡頭及畫面:作者給我們展示的就是一部遊蹤清晰的風光片,它可以拍攝下面一些鏡頭及畫面:行進中的鏡頭(“從小丘西行”)、近景畫面(石潭)、特寫畫面(魚)、遠景鏡頭(潭西南而望)、全景鏡頭(坐潭上)。

三、品讀課文,體會詩般的語言藝術

學生自由品析語言。談談自己最喜歡的景物是什麼,或者自己欣賞的優美語句,並說出原因。

1、學生活動前,教師引導:這是一篇言簡意丰情景交融的山水遊記,我們讀遊記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品味語言,學習語言。我們仍然可以通過分析句子的修辭,表達,寫法等方面入手,去品析你喜歡的詞句。

2、學生獨立思考,並將自己的品讀結果寫下來,完成任務後,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品讀結果。

3、教師根據學生髮言作總結。

四、賞讀課文,感受音樂般的幽悽的情感

1、聆聽教師的文章配樂朗讀(課件配樂《高山流水》),說說你聽後的整體感受(或者說這篇文章的感情基調)是什麼?展開想象,在自己的心靈深處會傳來一曲什麼風格的音樂?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根據發言情況作出相應評價,並作總結:文章的感情基調可以說是“淡淡的哀傷”,“幽靜悽美”等都可以,(如有異議,例如說“悠然自樂”的,放到下一個環節去解決。)

2、找出文章點明情感的語句,質疑:柳宗元來到小石潭到底是樂還是悽?

學生劃出文中的兩“樂”一“清”(或“悽”)後,教師引導:作者爲什麼而“樂”?又爲什麼覺得“清”(即悽清,冷清)?

3、爲了更好的解讀文章的感情基調,請學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作家、作品的資料;教師視學生交流的內容作補充(用多媒體展示柳宗元的生平、“永州八記”以及寫作的背景)。

柳宗元:字子厚,河東人,唐代中期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曾參與王叔文集團的政治革新活動,任禮部員外郎。失敗後,被貶爲永州司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鬱,所以就以遊山玩水,欣賞大自然風光來排遣內心的愁悶。他在永州發現了許多風景佳麗的地方,記下了其中的八處名勝,成爲我國古典文學散文史上頗有名的《永州八記》。

《小石潭記》是《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於景,抒發謫居生活的清寂苦悶、抑鬱憂傷之情。他所寫的遊記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託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憤。

老師總結:對於經歷宦海失意的柳宗元來說,清脆的天音、自在的魚兒,帶給他淡淡的喜悅是短暫的;空寂的環境、冰冷的石頭,勾起他濃濃的愁緒,這纔是他永遠抹不去的痛。所以說《小石潭記》是一首抑鬱憂傷的古典樂曲。

4、請學生飽含感情的自由朗讀;教師放一曲《高山流水》的音樂請一名學生配樂朗讀。

五、師生共同總結本課學習

1、教師總結:(課件展示板書)《小石潭記》是一幅寂靜清幽的圖畫。《小石潭記》是一部遊蹤清晰的風光片。《小石潭記》是一首抑鬱憂傷的古典樂曲。

2、宗元懷才不遇失意的悲涼鬱悶,透過文字顯現出來了。那麼還有那些中國文人用文字來書寫心中壯志難酬的情感?

學生自由發言,如:李白、王安石、劉禹錫、辛棄疾、李商隱、陸游……教師總結:失意的文人只有藉助他們的筆,寄情于山水,或抑鬱、或灑脫、或大氣……

六、作業

1、隨筆寫作練習:找出自己最心神嚮往的景物或是最能使自己展開想象的景物,仿照課文中的描寫方法進行描寫,300字左右。

2、背誦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