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校企合作方案(多篇)

校企合作方案(多篇)

校企合作實施方案 篇一

校企合作是高職院校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實現高職院校培養目標的基本途徑。爲進一步搞好我院的高職教育,實現我院辦學思想和培養目標,進一步改善人才培養模式和辦學機制的根本轉變,在進一步發揮好學校和企業(或行業)作用的同時,加大推進校企合作力度,更好地發揮職業院校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基地的作用,遵照教育部《關於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xx]16號)精神,結合我院實際,並借鑑其它院校的經驗,特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以服務爲宗旨,以就業爲導向,大力推進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突出實踐潛質的培養,加強我院爲地方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潛質,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學理念,依託企業行業優勢,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緊密結合,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合作機制,到達“雙贏”的目的,提升我院教育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發奮開創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二、校企合作主要方式

(一)訂單培養模式

根據我院專業綜合實力,將繼續主動了解本地區和區域內各大企事業單位的用人需求,用心主動地與企事業單位溝通協商,使學生直接學習用人單位所急需的職業崗位(羣)知識和技能,到達供需共識,簽訂半年至三年的訂單培養協議書;明確雙方職責,學校負責招生,根據企業用工要求,制定切合培養目標的教學計劃和開課計劃並與企業共同組織實施教學,對學生進行定向培養;企業帶給實習教學條件並投入必須資金,用於學校添置必需的教學設施、實習實訓場地建設、改善食宿等辦學條件和學生專項獎學金等方面;學生畢業並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後接收學生就業。

(二)頂崗實習模式

透過前兩年(1-4學期)在校學習,培養學生本專業的理論知識、實踐技能及職業基本素質;第5學期,根據企業需求工種和用工條件,在校外實習實訓基地進行教學實習和實訓,在企業實踐教師指導下實現輪崗實操培訓,熟悉企業一線相應崗位的實際操作標準與要求,提升職業崗位技能,做到與工作崗位“零距離”對接,爲頂崗實習奠定堅實基礎;第6學期進行頂崗實習,擬定就業崗位,以“準員工”身份進行頂崗實際工作,熟悉企業環境,感受企業文化薰陶,完成畢業設計,爲將來的就業鋪設道路。在這過程中需要處理好職業技能訓練與鑑定和學生管理問題。

(三)見習模式

每學期安排學生到企業行業參觀和見習兩週以上,讓學生了解企業,瞭解生產流程和設備設施工作原理,學習企業文化,體驗企業生活。這樣有助於學生理論聯繫實際,提高學習興趣和培養他們愛崗位敬業的精神。

(四)職工培訓和研發模式出處:

利用學校教師資源、職業技能鑑定培訓點、培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等資源,主動承接企業的職工培訓工作及繼續教育工作,學校教師參與企業的研發項目和技術服務工作建立良好的雙方支援體系,互惠互利,互相支持,獲取企業對學校設備設施及實習耗材的支持和幫忙。

(五)生產經營模式

利用學校的場地和其他資源優勢,主動與企業合作進行相關的項目投資經營。學校以場地或其他現有資源作爲股份參與投資,利用企業生產經營的優勢,解決學校的人才培養的途徑和方式,以生產項目帶師生實訓,彌補學校辦學經費的不足。如實訓中心、大學生創業孵化中心即可引進企業合作,到達雙贏。

(六)校企合作開發課程

課程開發應思考到實現教學與生產同步,實習與就業同步。校企共同制訂課程的教學計劃、實訓標準。學生的基礎理論課和專業理論課由學校負責完成,學生的生產實習、頂崗實習在企業完成,課程實施過程以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爲主。

開發的課程應具備的特點:一是,課程結構模塊化,以實際工作崗位(羣)需求分析爲基礎,其課程體系、課程資料均來自於實際工作任務模塊,從而建立了以工作體系爲基礎的課程資料體系;二是,課程資料綜合化,主要體此刻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的綜合,職業技能與職業態度、情感的綜合;三是,課程實施一體化,主要體此刻實施主體、教學過程、教學場所等三方面的變化。也就是融“教、學、做”爲一體,構建以合作爲主題的新型師生、師徒、生生關聯,實現教具與工具、耗材與原料相結合,做到教室、實訓室或生產車間的三者結合等;四是,課程評價開放化,除了進行校內評價之外,還引入企業及社會的評價。

(七)校企合作開發教材

教材開發應基於課程開發的。基礎上實施。教材開發應聘請行業專家與學校專業教師針對專業課程特點,結合學生在相關企業一線的實習實訓環境,編寫針對性強的教材。教材能夠先從講義入手,然後根據實際使用狀況,逐步修正,過渡到校本教材和正式出版教材。

(八)成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

根據專業、課程特點,聘請企業行業專家與學校教師共同組建“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共同商討、明確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確定專業教學計劃方案和教學資料,帶給市場人才需求信息,參與教學計劃的制定和調整,根據企業、行業的用工要求及時調整課程教學計劃和實訓計劃,協助學校確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

(九)實施“雙百工程”

大力實施“雙百工程”(即:百名企業家進校園、百名教師進企業),增加教師企業一線工作經歷,提高教師專業實踐潛質。選派骨幹教師深入到企業一線頂崗鍛鍊並管理學生,及時掌握企業當前的經濟信息,技術信息和今後的發展趨勢,有助於學校主動調整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改革教學資料、教學方法和教學管理制度,使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與企業密切接軌。同時學校每年聘請有較高知名度的企業家來校爲學生講課、作專題報告,讓學生了解企業的需要,讓學生感受校園的企業文化,培養學生的企業意識,儘早爲就業做好心理和技能準備。

三、校企合作具體要求(八大心態)

(一)新設置專業務必以就業爲導向,適應地區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在設置新專業時,充分調查和預測發展的先進性,在初步確定專業後,應邀請相關部門、用人單位的專家和實際者進行論證,以增強專業設置的科學性和現實應用性。

(二)各專業的教學計劃、課程設置與教學資料的安排和調整等教學工作應徵求企業或行業的意見,使教學計劃、課程設置及教學資料同社會實踐緊密聯繫,使學生在校期間所學的知識能夠緊跟時代發展步伐,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

(三)近三年內,在工商管理系和工程技術系進行試點工作的基礎上,在各院、系、部中全面鋪開此項工作。每個專業務必實施1-2門校企合作開發課程建設工作。

(四)近三年內,每個專業務必實施1-2門校企合作開發校本教材建設工作,實訓教材儘量採用校企合作編寫的教材。

(五)完善專業教師定期到企業一線輪訓制度,各院、系、部每學年要選派10﹪的教師到企業一線參加3個月以上的實踐鍛鍊,嚴格執行“關於專業課教師參加職業技能培訓與鑑定的若干規定”,重點提高教師的專業潛質和實踐教學潛質。同時每個專業至少聘請或調進3個以上生產和服務第一線的高技術人員和能工巧匠充實教師隊伍。

四、保證措施

(一)健全校企合作組織機構。成立由學校領導及各部門主要負責人組成的“校企合作協調指導委員會”,全面指導協調校企合作各項工作。各院、系、部由一名領導具體分管校企合作工作,並配備一名專(兼)職校企合作聯絡員,負責校企合作工作的開展。

(二)合作雙方簽訂協議,明確職責,規範雙方的行爲。學校保證人才培養質量,保證企業用人的優選權,爲企業帶給培訓、技術等方面的支持。企業保證在設備、場地等條件上的支持及人員的支持,保證學生實訓任務的安排。

(三)學院和各院、系、部制定的年度工作計劃中,務必把校企合作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年度工作總結要體現校企合作工作。校企合作將作爲每年考覈各院、系、部工作業績的重要指標,根據各院、系、部校企合作開展的狀況和效果,每年評選2-3個系部爲校企合作工作優秀單位,從全院評選5-10名教師爲校企合作工作優秀工作者,重點評選校企合作完成的研發項目,學校將給予相應的物質和精神獎勵。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工作不突出的單位不得參加全院的先進單位的評選。專業課教師校企合作開展的狀況和效果,將同職稱評定、職務晉升、評選優秀教師等掛鉤。

校企合作方案 篇二

根據《校企合作協議》,經過甲乙方雙方進一步友好協商,特制訂“秭歸職教中心空調製冷專業實訓基地”。

一、建設總則

以甲乙雙方互惠互利爲建設原則,甲方根據教學和課程教學大綱的要求,在不影響乙方正常生產的前提下,派遣學生到乙方實習,乙方根據學生實習期的資料、項目給予適當安排,並派擔任主管以上的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教學指導,以保證學生能順利完成實習教學資料,爲畢業後服務於企業奠定良好的基礎。甲乙雙方組成實習領導小組,對實習學生進行教學和管理。甲方派員跟隨實習學生進行管理,乙方負責爲甲方教師供給免費培訓。

二、合作目標:

1、校外實訓基地:甲方以乙方爲中心安排頂崗實習活動。乙方按照甲方教學計劃,結合單位實際情景,安排學生實習資料,指導實習過程,培養學生實際操作本事和職業素質;

2、校內實訓室:甲方進取擴大實訓室建設規模,加大投入,更新設備設施。在現有實訓室的基礎上,由乙方按照臺套4人的標準無償供給焊槍、空調等約20萬元的設備新建焊接技術、裝配維修兩大實訓室。

三、建設資料:

1、加強校外實訓基地建設,甲方根據專業教學計劃和課程教學大綱、乙方生產要求,初步確定每次實習的時間、資料、人數和要求,並提前二個月與乙方聯繫,與乙方共同制定具體實施計劃和安排;學生從面試到簽訂實習合同、實習評議等整個過程中,甲方需安排一名額教師進入企業配合乙方管理學生實習工作,乙方在此期間爲甲方教師免費供給食宿和新技術、新工藝培訓,爲甲方教師的轉崗培訓、提升培訓供給必要支持。

2.甲方每年春季開學10天后安排學生進乙方開展爲期3個月的工學交替活動,乙方充分滿足活動需要的場地、設備、材料,並保證與乙方正式職工同工同酬。學生在使用乙方的機器設備時,必須在乙方的指導教師的指導下,才能上機操作,操作過程中必須遵守有關安全生產操作規程;對實習學生的實習成績進行全面的評價和考覈;根據學生的綜合表現和素質,可優先選擇優秀畢業生就業;

3、甲方需向乙方供給實習生實習推薦表(蓋有學校公章、貼有照片)、學籍、身份證複印件,如甲方供給的實習生有關資料與事實不符或違反有關規定,乙方有權隨時通知甲方退回學生。乙方必須向實習學生供給《勞動法》規定的相應權利保障。

4、乙方負責對實習生進行考勤,實習生不得擅自離職,如有正當原因確需離職的,需提前一週提交書面,經乙方批准後方可離職。

5、甲方進取加強技能教學,每學年舉辦一次技能操作考試,對於成績優秀者乙方拿出必須數額的獎學金予以獎勵。

校企合作實施方案 篇三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全國、全省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以及教育部《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職業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動計劃(20xx-20xx)》等文件精神,以推進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爲目標,大力宣傳我院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成果,宣傳校企合作育人典型案例、優秀畢業生事蹟,引導社會各界特別是行業企業積極支持職業教育,提升職業教育質量和社會影響力,爲招生宣傳助力。

二、活動時間

20xx年5月8日至5月14日

三、活動主題

弘揚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名校

四、組織實施

活動一:就業創業典型推廣

1、各系部報送學生就業創業典型材料,招生就業指導辦公室負責彙總、整理、遴選;

2、邀請10名以上的優秀畢業生返校,在全院和系部做典型事例報告,並與在校生進行交流互動;

3.舉辦優秀畢業生、創業之星典型事蹟圖片展。

活動二:職業教育活動宣傳

1、在學院招生、就業、校企合作和招生就業指導辦公室部門網站對校企合作、畢業生就業創業典型事蹟進行報道;

2、配合相關部門做好校園開放日工作,邀請優質生源基地教師、聯辦學校師生、優秀校友代表進校體驗職業教育內涵;

3、通過網絡媒體積極開展招生、就業、創業諮詢活動。

活動三:校企合作育人展示

1、各系部報送校企合作典型材料,招生就業指導辦公室負責彙總、整理、遴選,舉辦校企合作育人圖片展;

2、組織召開校企合作示範基地表彰大會暨校企合作懇談會;

3、各系部組織召開校企合作座談,與合作企業就校企聯合辦學、訂單培養、頂崗實習等方面進行深入交流和探討。

活動四:招生宣傳

1、邀請聯辦學校師生進校體驗職業教育內涵;

2、通過網絡媒體積極開展招生諮詢活動。

五、外媒宣傳:

(一)採訪內容

宣傳深化校企合作成效

(二)採訪時間及地點

20xx年5月8日,校企合作示範基地表彰大會暨校企合作懇談會現場(行政樓5樓視頻會議室)

(三)被採訪人員

學院校企合作工作負責人、企業代表、系部代表

(四)採訪提綱

1、學院校企合作項目推進、成果、典型案例介紹;

2、企業對高技能人才培養需求,校企合作的效果情況;

3、通過校企合作對系部師資隊伍、實訓條件建設和學生的實習成長促進情況。

信息報送責任人:陶欣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視,廣泛參與。認真學習,全面發動,精心組織,力爭收到實效。

(二)明確分工,責任到人。成立領導小組,指定專人負責此項工作。

校企合作實施方案 篇四

一、總體思路

青島高新職業學校爲辦好人民滿意的學校,學校積極開展校企合作工作。校企合作過程中堅持立德樹人,重視專業、崗位技術能力培養,又重視在實踐中加強思想教育和職業素質培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緊緊圍繞我校的主幹專業,充分發揮學校優勢,密切關注企業需求,找準與企業的合作點,與企業開展全方位、深層次、多形式合作,形成校企按需組合,相互支持,共同發展,實現“雙贏”的發展模式。

二、合作原則

(一)服務企業原則。支持爲企業服務的指導思想,是做好校企合作的前提和基礎。學校主動深入企業調研,瞭解企業人才需要狀況、用人標準、技術需求,積極爲企業開展培訓,急企業之所急。

(二)校企互利共贏原則。企業保證在設備、場地等條件上的支持及人員的支持,保證學生實訓任務的安排;企業有權優先選拔留用學生,有權根據學生能力對學生就業進行部分淘汰。

(三)校企互動原則。學校定期或不定期組織專業理論教師到企業現場培訓,企業專業技術人員來學校教學。通過校企互動,學校教師在企業學到了實踐知識和能力,企業技術人員增長理論知識,實現理論與實踐互補,實現理論與實踐一體化。

三、組織機構

學校成立由主要負責人和相關人員組成校企合作領導小組,明確領導小組的職責,下設辦公室於招生就業服務中心,負責日常事務。

領導小組主要職責:

1.研究、確立校企合作的指導思想、方式及步驟。

2.領導、組織校企合作的實施工作。

3.建立、完善校企合作的相關制度、機制,加大宣傳力度。

辦公室主要職責:

1.組織實施校企合作的宣傳及建章立制工作。

2.開展外聯工作,選擇企業,明確合作目標、內容、方式等。

3.組織、實施校企合作的具體實施工作。

4.及時總結經驗,加以改進,保證持續提高。

四、合作要求

(一)瞄準高技能人才培養開展合作。以培養行業企業急需的技術技能型、複合技能型和知識技能型高技能人才爲重點,緊密結合企業先進生產裝備和技術發展的最新要求,充分運用好企業在師資、技術、設備設施等方面的優勢,將專業理論知識與崗位操作技能以及課題攻關有機結合,不斷提高高技能人才培養的成效。

(二)堅持合作方式的多元化。可以將企業的資金、設備、師資和技術引進學校,也可以主動送服務上門,將培訓送到車間和工廠一線;既可以承接企業定單,根據企業用人數量和規格開展定單培訓,也可以校企共同確定培養方案,實施聯合培養。結合實際,選擇最符合雙方需求、能產生最佳效益的合作模式。

五、合作模式

(一)“訂單”合作模式

實現招生與招工同步,教學與生產同步,實習與就業聯體。企業根據所需人才的需求,與學校簽訂用人協議,加強人才培養的針對性。校企雙方共同制訂教學計劃、課程設置、實訓標準。學生的基礎理論課和專業理論課由學校負責完成,學生的生產實習、頂崗實習在企業完成,畢業後即參加工作實現就業,達到企業人才需求目標。具體設有定向委培班、企業冠名班、企業訂單班等。

(二)工學交替模式

學生通過一定的在校專業理論學習後,到接受企業文化職業道德和勞動紀律教育,培養學生強烈的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到合作企業對企業工作程序及生產、操作流程等進行現場觀摩與學習;並安排學生實地參與相關工作、親自動手製作產品、參與產品管理,較爲系統地掌握崗位工作知識,有效增強協作意識、就業意識和社會適應能力。

(三)頂崗實踐模式

學生前二年在校完成教學計劃規定的全部課程後,採用學校推薦與學生自薦的形式,到聯合辦學合作企業進行爲期一年的頂崗實習。學校和用人單位共同參與管理,合作教育培養,使學生成爲用人單位所需要的合格技術人才。

(四)現代學徒制模式

校企招生與招工一體化,雙導師育人。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是現代學徒制試點的核心內容。試點合作雙方要根據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和工作崗位的實際需要,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開發課程和教材、設計組織教學和考覈評價、開展教學研究等。職業學校承擔專業理論和基礎技能教學,企業通過師傅帶徒形式,提供技術含量較高的崗位,承擔專業實踐教學。

(五)共建校外實習基地

學校根據專業設置和實習教學需求,本着“優勢互補,互惠互利”的原則在有發展前景又有合作意向的企業建立校外實習基地。學校可以利用基地的條件培養學生職業素質、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增加專業教師接觸專業實踐的機會,促進專業教師技能提高;基地也可以從實習生中優先選拔優秀人才,滿足企業日益增長的用工需求,達到“雙贏”的效果。

(六)成立專業教學指導小組

根據學校長設專業的不同特點,聘請行業專家、企業領導與學校教師共同組建“專業教學指導小組”,參與學校教學計劃及培養目標的制定和調整。

(7)舉辦企業家沙龍。

學校每年舉辦企業家沙龍,聘請有較高知名度的企業家來校爲學生作專題報告,讓學生了解企業的需要,儘早爲就業做好心理和技能準備。

六、保障措施

(一)健全校企合作組織機構。成立由校領導及各部門主要負責人組成的“校企合作領導小組”,全面指導協調校企合作各項工作。由一名校領導具體分管校企合作工作,負責校企合作工作的開展。

(二)合作雙方簽訂協議,明確職責,規範雙方的行爲。學校保證人才培養質量,保證企業用人的優選權,爲企業提供培訓、技術等方面的支持。企業保證在設備、場地等條件上的支持及人員的支持,保證學生實訓任務的安排。

(三)學校制定相關制度規範校企合作工作,明確各部門職責,建立校企合作考覈指標和獎懲措施,保障校企合作工作的順利進行。

校企合作方案 篇五

一、國內外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現狀

1、國外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研究。由於在經濟、教育水平上的差異,各國的校企合作有各自的特點,並有不同的側重點和作用,從而使校企合作教育呈現出大致不同的模式。如:德國的雙元制模式,它堅持以企業培訓爲主、學校教學爲輔的原則,企業在具體的職業培訓中發揮着更爲重要的作用,學校要從企業際需要出發,開設爲本企業所需的專業技能和學習課程;美國的合作教育計劃,堅持突出以學校計劃組織爲基礎的特徵,以勞動和教學相結合、工讀交替爲原則;加拿大CBE模式,它以職業綜合能力爲基礎,以勝任崗位要求爲出發點的教學體系;以及英國的工讀交替式培訓,日本的產學合作,新加坡教學工廠,等等。我國的校企合作,很大程度上是學習了德國的雙元制模式的經驗。但德國的雙元制具有深厚的社會背景,一方面是政府對於參與校企合作的企業有着實質性的鼓勵政策,另一方面德國社會貧富差距較小,社會分工沒有很大的高低層次之分,即使是技術工人也能夠有較高的收入和體面的生活。這兩個方面的特點,我國目前都還不具備。國外的這些培養模式,主要還是以培養技術工人爲目的,而國內高職畢業生願意進入技術工人崗位的十分少見,一般都從事於生產第一線的管理工作或技術員工作。因此,國外的經驗不能照搬,要有原則性吸收。

2、國內校企合作模式研究。我國的高職教育起步較晚。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着教育與實踐相結合的理論和實踐研究及其他相關職業教育觀念和方法的引進,我國職業教育培養模式的探索逐漸從產學研合作、產教結合深入到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目前,我國校企合作模式,總體上來說還屬於以學校爲主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主要有:

(1)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企業主動參與到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來,與校方共同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共同組織教學。學生畢業後優先到企業就業。訂單式模式強調學校爲企業量身打造所需人才,滿足企業的個性化需求,同時意味着一旦學生成爲訂單培養的對象,畢業後即可優先成爲企業的員工。

(2)2+1模式。學生前兩年在校內學習與生產實習,後一年到企業完成頂崗實習和崗位綜合實訓。通過兩個階段的學習使學生具有較高的素質和職業技能,實現與就業崗位零距離接軌。2+1教育模式由於客觀條件所限,學校與企業往往難以緊密合作,造成相互之間意見和信息交換不夠及時與通暢,容易導致兩個階段脫節,難以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3)學工交替模式。即學校與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學生在企業的生產實踐與在校學習交替進行,學做結合。這種校企合作形式簡單,但實施起來比價困難,適用於勞動密集型專業。

二、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分析

校企合作是一種與我國目前經濟發展相適應,與高職教育改革相協調的一種新型辦學模式。要做好校企合作,首先應明確校企合作高職教育改革的必要性是什麼。

1、市場的需求。近幾年,我國勞動力成本上升較快。隨着西部大開發的不斷深入,大量外來勞動力人口從東部回遷中西部。另一方面,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不斷明顯,每年的勞動力增量在下降。因此,建築行業對於各行各業對人才的需求尤其是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極爲迫切。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統計數據表明:我國的勞動技能指數僅居世界第59位。我國技師和高級技師只佔技術工人的1.5%,其中高級工只佔3.5%,中級工佔35%,初級工佔到了60%。新的人才需求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職院校只有加強與行業企業的溝通合作,改革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形成校企共同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的合作教學模式,才能使學生具備滿足企業要求的具有較高綜合素質、較強實踐動手能力和較好職業道德的綜合職業素質。

2、人才培養的要求。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是面向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第一線的。因此,高職教育課程體系有明顯的職業性特徵,理論夠用,實踐爲主的理念已經得到了公認。高職院校通過與企業合作,能夠更好地確定教學與實踐內容,爲學生提供真實的實踐環境。因此,校企合作對於高職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更是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方向。

3、整合教學內容,明確專業定位的需要。我國高職教育發展至今,仍有一些院校存在專業設置不夠合理、教學內容與企業人才需求不配套甚至人才定位不準確等問題,這些都與校企之間缺少緊密的聯繫和溝通有關。通過校企合作,使高職院校能夠根據市場需求和企業的設置崗位來制定人才培養目標,調整教學計劃、專業設置與課程內容,培養適合企業需要的人才。

4、高職院校、企業發展的需求。在校企合作中,高職院校可利用師資力量爲提供企業員工進行培訓、技術諮詢以及科研項目聯合開發等各種服務,不僅爲企業準備了大量應用型、技術型人才,還增強了企業內部的研究能力,企業獲益很多。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學校可通過校企教師的雙向流動,即企業定期選派有實踐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爲學生授課,學校教師可定期參加企業舉辦的培訓,或到企業掛職鍛鍊。這不僅可以提高年輕教師的實踐經驗,更主要的是通過讓教師深入到生產第一線,瞭解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和新設備在工程中的應用,促使教師的更新專業知識,更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而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

三、我院建築設備專業校企合作成功案例

上述國內外校企合作分析中,中國知網論文可以看出學校與企業的合作過程中存在着一些問題和不足。如何培養符合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如何改革,提出符合我國國情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校企結合是當今職業教育急需解決的問題。解決的具體的方法可以通過各種渠道,建立各種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平臺,而不是簡單的訂單班或2+1等獨立模式,真正將教、學、做融爲一體。因此要求高職院校應在專業建設、課程設置、實訓基地建設和就業等方面實行校企全方位結合,培養適銷對路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以下以我院建築設備工程技術專業校企合作爲例進行說明。建築設備工程技術專業是建築類中的小專業,近幾年,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於建築在安全、舒適、高效、便利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作爲國家新的發展戰略而大力推廣的綠色建築、節能建築,都離不開建築設備專業的支撐。對於建築設備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這也對建築設備專業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

1、校企聯盟,共育企業特色人才。我院在校企合作過程中,充分發揮了學校、企業的各自優勢和積極性,相互補充,走出了獨具特色、富有成效的共同培養之路。根據企業用人需求,我院建築設備工程技術專業以特色訂單形式組建企業冠名班實施教育和培訓。目前已與甬港現代工程有限公司和浙江五洲工程項目管理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甬港安裝特色訂單班和五洲安裝特色訂單班。所謂特色訂單班,是以合作企業人才需求爲特色,以行業人才需求爲基礎,將企業個性人才需求與行業共性人才需求合理結合,形成了以綜合素質+職業能力+特色崗位技能爲特色的人才培養方案。在與企業合作過程中,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密切合作,根據企業崗位對知識和能力的需求、行業社會普遍性需求等諸多因素確定培養目標、教學計劃、教學標準,共同選擇專業教學內容、共同編寫教材。這樣設置的課程即符合企業的需要,也能夠適應本專業社會的普遍人才要求;根據企業工程特點,開發出具有企業特色的實訓課程。企業獎學金是校企雙方深入合作辦學的標誌項目之一。中國期刊特色訂單班均由企業出資獎勵那些各方面表現突出的學生和資助品學兼優的學生完成學業。對企業來說,這部分資金既能夠在學生中營造對企業實力的一種信任,產生歸屬感,有利優秀學生留在企業工作,同時也能夠通過合作辦學冠名獎學金的形式擴大企業知名度。總之,建築設備工程技術專業特色訂單班人才培養方案的特色有三點:①專業方向特色。訂單班對學生的主要培養方向做了修正,強化了建築設備施工管理和造價方向,削弱了原專業中的設計方向。②地域經濟特色。針對企業性質,訂單班對學生的課程體系做了改革,強化了建築給排水安裝、建築電氣安裝,通風工程安裝、削弱了供暖工程和集中式空調工程安裝。③企業文化特色。訂單班對學生的企業實踐環節做了改革,將實習環節設計成生產實習+綜合實訓+頂崗實習三階段。從企業的管理出發,要求學生從基層做起,認識企業、瞭解專業,然後進入技術管理。高校畢業生與企業都有着雙向選擇的權利,訂單班並不意味着全部學生都在合作企業就業,因此我們這種特色訂單班,避免了普通訂單班僅面向合作企業、就業面偏窄的問題,在企業利益和學生利益之間找到了最大公約數,也最大限度地保護了企業和學生的利益。

2、校企攜手,共建校內實訓。根據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崗位需求、前後課程的銜接,課程實訓必須堅持以崗位要求和工作過程的分析爲基礎,內容必須強調工學結合,突出技能培養,能體現技術領域或職業崗位羣的任職要求,這就要求應當參照相關的企業用人標準和技能型人才培養方案選取實訓內容;這些工學結合的教學內容,不僅僅是在教室、校外實訓基地,而更多的是在實驗室、實訓室等真實或仿真的實踐性教學場所完成。因此,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是高職院校專業建設中極爲重要的一個環節,多元投資、引企入校、校企共建實訓基地是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建設的新途徑,也是校企合作培養人才的另一模式。例如20xx年我院與上海吉博力房屋衛生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博力)共同建設的給排水實訓室,由吉博力成本價提供設備,並培訓學院教師。此實訓室至今已爲我院培訓相關專業學生上千名。又如我院正與浙江偉星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即將要建的輻射地板供熱實訓室和地源熱泵系統展示臺,由我院提供適合需求的相關場地及空間、水電等基礎條件,偉星集團負責對展示裝置的技術設計、材料配置及安裝工作。本實訓室將展示給排水、暖通、管道安裝等專業領域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不僅針對在校生培訓,更針對企業員工、社會人員培訓,真正發揮我院服務社會、服務經濟、服務行業的積極作用。

3、校企結合,促進專業改革。在與企業的合作過程中,我們充分認識到原建築設備工程技術專業的不足,中國知網論文檢測在合作企業的帶動下,分析當前建築設備專業形式,分析常規企業對建築設備人才的需求,分析學生應具有的職業素質、職業能力、職業技能,培養能夠零距離上崗、滿足生產一線需求的高素質技能型設備人才,我們對原建築設備工程技術專業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使其課程體系、課程教學、實踐環節更具區域特色,保證人才培養質量。我們對課程的知識點按照企業工作內容進行整合,對不同課程內容按照實際工作需要進行整合。我們不僅強調水、暖、電等相近專業內容有效合理的相互滲透,而且注意到跨學科(如安裝、土建、裝飾的互相配合)的交叉滲透。在教師培養方面,我們通過組織教師經常性地到相關企業參觀調研,及時瞭解企業的最新技術和企業人才需求,促使教師改革教學方法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更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技能培訓和從業意識的培養。在學生成績評價體系方面,考慮到企業在關注學生成績同時,更注重學生的職業素養、勞動態度等綜合能力。教師不再簡單地以學習成績的高低來評價學生的學習質量,而重新制作評價體系,不僅考覈學生的學業成績,還考覈其學習態度、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團隊合作等;不僅重視學生的學習結果,更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

總結

我院建築設備專業校企結合的工作經驗,我們認爲,這種特色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實現了企業、學院、專業學生三者的共贏局面。職業教育的進步離不開企業的參與、支持和推動。校企合作是高職教育發展的明確方向,但如何進行有效的校企合作,使企業真正參與到高職院校的人才培訓中區,將是高職院校共同面臨的一個艱鉅任務。

校企合作方案 篇六

湖南九典藥學專業人才培養示範基地位於湖南瀏陽生物醫藥園區,是在認真貫徹落實我省“科教興湘”和“中部崛起”戰略背景下,依託長沙醫學院藥學、藥物製劑、生物技術、市場營銷等學科優勢資源和湖南九典制藥有限公司雄厚科研、生產實力,於xx年簽約建立本科生實踐教學人才培養基地,xx年6月經教育廳批准正式立項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示範基地【湘教通xx(272)】。在前期幾年的合作與建設過程中,學校與公司領導多次互訪,就運行機制、管理模式等方面進行了探討,公司培訓中心與教學院系、專業教研室也多次在培養方案、實習大綱、實習計劃等方面開展了大量的工作,在雙方共同努力下,基地在軟硬件建設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示範基地將繼續通過後期的`規劃和建設,爲培養應用型、複合型、創新型藥學類專業人才提供良好的平臺。

一、指導思想

以《教育部財政部關於“十二五”期間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工程的意見”》(教高[xx]6號)和《教育部等部門關於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教思政[xx]1號)等文件爲指導思想,以深化校企合作爲主攻點,加強學校與企業之間相互交流探討,利用人才培養基地的各種有利條件和政策,打破原有的管理框架和模式,率先探索、嘗試一些改革措施,推動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水平、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使基地真正成爲學校具有品牌效應和示範、輻射作用的高級創新性人才培養基地,帶動相關學科的教學改革,促進學校各項工作的全面提高和發展。

二、建設目標

遵循“立足湖南、貢獻地方,聯合培養、優勢互補,形式多樣、注重實效,互惠互利、共同發展”建設原則,以專業核心能力培養爲切入點,堅持以培養藥學行業高素質、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爲目標,以健全的制度體系和精簡的組織結構爲基礎,以實踐教學改革爲動力,以師資隊伍建設、生產性實習實訓教學體系建設、實訓中心建設、網絡建設爲支撐,通過理論聯繫實踐,強化大學生專業實踐能力和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建設功能齊全、設施完備、運行靈活、資源共享,且相對穩定的集教學、培訓、生產、技術服務於一體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示範基地。

三、建設內容

長沙醫學院抓住學院的專業辦學特點優勢乃至長沙市經濟快速發展、省級示範性院校項目建設兩大機遇,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通過體制和制度創新,搭建制度框架下的校企深度合作平臺。以此爲基礎,建立教學質量標準和柔性化管理體系,適應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建立在共建、共享、共贏基礎上的校企合作辦學模式和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通過改革創新,建設以應用型能力爲基礎,以工作過程爲導向的課程體系,校企共同打造品牌優勢較強的重點專業及相關專業羣。建設一支校企互通、專兼結合的結構“雙師”教學團隊;構建具有真實的企業生產環境,集生產實訓、虛擬仿真爲一體的校內外實訓實習基地。

(一)建立“學校-院系-基地”三級管理體制

學校管理:健全校企合作組織機構,成立由校領導及各部門主要負責人(教務處、學生處、科研處、基建後勤處等)組成的“校企合作指導委員會”,全面指導協調我校校企合作各項工作。學校出臺相關政策和制度規範校企合作工作,明確各部門職責,指導示範基地的總體規劃、實施方案、管理辦法與規章制度的制定及實施監督。

院系管理:校企合作項目由長沙醫學院藥學院負責管理,成立“校企合作項目管理中心”。管理中心由藥學院指定一名負責人負責組織、協調全面工作。配備1~2名專(兼)職校企合作聯絡員,分管校企合作工作,並負責校企合作工作的開展。主要負責基地的具體建設規劃及落實,抓隊伍建設,抓任務分解以及目標管理。下設教學管理人員1名、學生工作管理1名。主要負責校內外實踐教學活動的管理、執行及學生的安全教育和思想工作教育。建立校企合作考覈指標和獎懲措施。

基地管理:基地成立學生工作管理小組,由企業承擔相關教學管理職責,學校選派教師協助進行管理,爲基地建設創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條件和環境。

(二)規劃、落實、執行“雙師型”教師建設

以優秀專業教學團隊建設爲重點,以專業帶頭人和專業骨幹教師隊伍建設爲核心,通過校企深度融合的長效機制的建立和專業教學團隊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完善,努力建設一支結構優化、專兼結合、高素質的結構型“雙師”教學團隊。

1、根據重點專業及所帶動專業羣建設的需要,引進專業帶頭人1~2人,培養專業帶頭人1~2人;引進骨幹教師1~3人,培養骨幹教師10餘人;選派5~10名左右專業課青年教師到企業頂崗實踐或授課,提高師資隊伍整體素質。

2、加強師資隊伍的校企合作,互通有無。校企雙方創造條件,一方面學校爲企業員工提供系統學習的機會,通過組織培訓等工作,提高主要崗位人員的理論與業務水平。同時,合理安排具有豐富生產經驗的教師參與企業的擴建與改建及相關技改工作。另一方面學校聘請來自企業的兼職教師,保證實踐技能課程有一定比例由來自企業的技術人員、能工巧匠講授和指導。

3、聘請國內的知名專家、學者、校長等專業人士來院講學,引導教師學習理解研究新的教育理論,明確努力方向,自覺實踐,不斷提升內在素質;選派學校專家、學者、骨幹教師進行校企、校際間的交流合作。

4、繼續加強校企科研合作與交流。充分利用長沙醫學院高學歷專業技術人才和重點實驗室科研平臺,以及湖南九典制藥有限公司在藥物製劑研發的管理和生產經驗,不僅能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和整合,而且能達到培養師資人才隊伍,提升整體技術研發實力的目的。合作採取“校企合作聯合申報科研課題”,“企業委託學校研究開發”,學校科研成果進行“技術轉讓”或“聯合開發”等多種形式。本年度,將繼續推進正在合作開展的4項科研項目:“氯波必利生物黏附性緩釋片的應用基礎研究”、“膠體果膠鉍幹混懸劑”、“克黴唑陰道片”、“吡喹酮長循環納米脂質體及其抗血吸蟲的應用基礎研究”。同時,擴展雙方在其他科研項目上的合作,實現互惠互利,優勢互補。

(三)建設具有專業特色的實踐教學人才培養新模式

由學校和企業共同研究培養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共同研究開發培養人才的教材,共同選定培養人才的師資,共同實施培養人才的計劃,逐步實現課程設置與市場需求零距離、教學內容與培養目標零距離,提高校企合作培養人才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1、構建新的藥學、藥物製劑、生物技術、市場營銷等專業實踐教學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體系框架。依據專業定位,校企雙方在明確專業人才培養定位的基礎上,合作開發出針對性強、適用性強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彰顯我校專業建設的特色。

2、初步構建實踐教學研究和實踐教學改革平臺框架。學校與企業共同開展市場調研,進行崗位技能需求、專業建設、專業設置、課程設置、教學計劃、教學模式等研究,努力實現培養目標與工作崗位無縫對接。

3、探索學生職業素質培養平臺建設。通過開展企業現場教學、專題講座、實訓實習等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感受企業氛圍,提升學生團隊意識、合作意識、質量意識、科研意識、職業道德,爲適應今後的工作打下堅實的能力基礎。在此基礎上,總結成功經驗,逐步推進建設具有生產性質學生職業素質培養平臺。

4、加強實踐與理論的結合,強化基本技能訓練,注重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逐步完善實踐教學體系。該實踐體系的構成由實驗教學(公共基礎課實驗、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實驗)、見習、實習、課外實踐(社會實踐/調查、學生創新性實驗和研究性學習項目)等組成。前期、中期通過實驗教學培養學生基本實驗操作方法和技能,後期結合校企合作基地進行見習和實習、畢業論文和科學研究等,重點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校企合作創新性實驗和研究性學習項目,讓學生提前接觸科研,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通過實習使學生從課堂走向社會,直接掌握服務於社會的知識,培養學生服務社會的崗位技能。充分利用寒暑假的時間,根據企業生產進度和要求,適當安排學生進行定崗實習。

(四)加大軟硬件建設力度,打造基地特色

加大軟硬件設施投入,建設具備先進教學條件設施的藥學專業人才培養實訓平臺。

1、組建一個集先進性、綜合性、生產性、虛擬仿真於一體的多功能實訓中心。其中,重新籌建校內2個實訓室,改造升級示範基地5個實訓室,使藥物製劑、藥學等實訓中心達到省內同類院校先進水平。購買一套虛擬仿真教學系統,搭建適合於學生自主學習、自由創新的實踐教學育人環境平臺。爲提高學生基本技能和創新意識,提高學生勇於探索、敢於創新、積極實踐的學習氛圍創造條件。

2、建立網絡實踐教學資源庫。擬建立體現本基地特色的、開放式、多元性的教學資源庫。教學資源庫擬分爲教師模塊和學生模塊。教師模塊提供教師在備課和製作課件時所需要的多種資源,如教學中用到的各類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媒體素材,教學所需軟件、教案、教學案例等。學生模塊提供關於學生在課後自學和複習以及進行知識擴展方面的學習資源,包括題庫、電子教材、多媒體課件、教學錄像、教學單元知識以及與學科有關的網絡課程。本年度規劃建設好3門以上網絡課程。

(五)加強制度建設和評價體系建設

在人才培養模式、實踐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內容與方法等方面進行了改革,必然要求在教學制度、教學運行機制和教學管理上做出相應的調整和變更,優化創新人才成長環境,使其能適應培養學生具有較強藥學知識應用能力和創新意識的要求。各項制度包括《實訓基地管理制度》、《實訓教師管理制度》、《實訓學生管理制度》、《科研項目管理制度》、《實訓教學管理制度》、《實訓室管理制度》、《實訓基地考覈制度》、《安全制度》等。

四、基地運行與管理模式

1、基地硬件建設由公司根據自身生產與培訓需要,投入建設並管理。

2、基地制度建設共性部分由雙方共同制定,廠區實訓相關安全等管理制度由公司制定,學生日常管理由校方制定。

3、培養方案、實習大綱、計劃等由學校教學院系或專業教研室負責,企業組織相關人員參與制定。

4、師資隊伍建設方面採用互補的模式,企業實習指導教師由學校委派教師到企業通過理論授課、專題講座等方式,傳授相關理論基礎知識;學校指導教師則通過到企業進崗鍛鍊的模式,以提高工程實踐能力。

5、資金運作與管理方面,遵循企業硬件企業負責,校內硬件校內負責,軟件建設與學生實習運行費用學校主體負責的原則。

五、預期效果

1、建成一支以教學理念先進,結構合理、專兼結合、高素質的“雙師”教學團隊。

2、構建新的藥學、藥物製劑、生物技術、市場營銷專業實踐教學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體系,初步形成具有專業特色的實踐教學人才培養新模式,培養具有豐富實踐經驗,與工作崗位相銜接的高素質藥學類專業人才。

3、構建一個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平臺,學生職業素質培養平臺,組建一個集先進性、綜合性、生產性、虛擬仿真於一體的多功能實訓中心。

4、建立體現本基地特色的、開放式、多元性的網絡實踐教學資源庫。

5、建立產學研合作科研平臺。校企雙方將在產品研究開發、成果轉化、人才培養、對外開發和交流、社會效益等方面進行合作,並達到一定的目標。

6、通過教學方式方法改革,建立一套基地實踐教學管理與考覈體系和有效的運行管理模式。

7、建設具備先進的教學條件設施,在深化實習實訓教學改革、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等方面可以起到示範輻射作用的產、學、研緊密結合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基地。

具體目標爲:

1、構建示範基地的管理制度和組織機構。實現管理的科學化,形成先進的教育教學管理體制、管理辦法和運行機制,切實提高管理效果和教學質量。

1、人才培養方面與企業廣泛交流合作,構建具有現代化教育思想,被培養者知識、能力、素質綜合協調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

2、建立一支教學理念先進、結構合理、專兼結合、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學團隊;

3、構建先進的實踐教學條件和設施,初步形成科學、先進的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和手段,,培養符合我省“四化兩型”建設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藥學專門人才。

校企合作方案 篇七

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是我校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一種有效途徑,是深化產學研合作教育的重要載體,是提高人才培養工作水平重要內容。爲進一步加強我校校企合作、產學結合工作,貫徹落實國家、省、市關於校企合作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工作精神。規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促進其順利運行,特制定本方案。

一、組織管理

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旨在加強教學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實現人才培養的多樣化。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可以有多種形式,要積極推行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開展訂單培養,探索工學交替、任務驅動、項目導向、頂崗實習等有利於增強學生能力的教學模式。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實行校、教務二級管理,學校負責審覈、檢查和重大問題的處理,教務處負責具體的實施和管理工作。

1、成立校企合作人才培養領導小組。

根據專業教學的需求,尋求能實施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的合作單位。由教務與合作單位相關人員共同參與成立領導小組,教務處主任及合作單位領導擔任組長,成員由各學工處分管教學和分管學生工作的領導及合作單位相關人員組成。領導小組全面領導、組織、實施各專業合作培養的各項工作,督促、檢查教務處和企事業單位產學合作教育工作的實施完成情況,協調處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

2、成立專業指導委員會

成立專業指導委員會是我校實行校企合作、產學研結合體制的重要內容。教務處要繼續聘請企業、行業的專家、學者任校外專業指導委員,不斷擴大校外專業指導委員的隊伍。專業指導委員會主要要由行業主流企業的高級技術及管理人員和專業領域的專家組成,來自企業的人員應有較大部分。

教務處主任爲第一責任人,精心組織、充分發揮專業指導委員在專業建設各個環節中的作用。特別是在專業設置、人才培養規格、教學建設和改革等方面的顧問、諮詢、信息交流等方面的作用,要邀請專業指導委員參與專業教學計劃和課程設置的論證工作。此外還要發揮專業指導委員在合作培訓、共建校內實訓基地、引進新技術和先進的管理模式、學生畢業實習和就業等方面的作用,共同完成有具體內容的互惠雙贏的合作項目,實現企業與學校的互利互助。

3、加強爲企業對口培養人才的工作

產學結合既是一種教學形式,也是一種教育思想。產學結合作爲一種教育思想,它主要反映了職業教育要以市場爲導向,主動面向市場,服務社會的教育理念。因此,爲企業對口培養人才的工作,應從以下兩方面開展:

(1)在專業設置和確定人才培養規格時,要廣泛開展社會調研,瞭解企業、行業和社會對人才需求的信息以及對人才培養規格的意見,進行專業論證時要廣泛邀請校外專業指導委員參加。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提出開設新專業、改造老專業的意見,同時要根據企業用人崗位的職業要求,設置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主動爲企業培養人才提供優質的服務。同時要積極與企業聯繫,開拓畢業實習基地和學生就業接收單位,主動向企業輸送對口的人才,提高學生的就業率和穩定率。

(2)主動與企業、政府等部門聯繫,開展技能鑑定、在崗培訓等以非學歷教育爲主的培訓業務,充分利用學校的師資、教學條件等爲企業培訓在職人員,提高從業人員的技術、技能和管理能力。

二、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基本框架的設計

1.總體設計原則: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建立以能力爲本位的教育模式,體現以技術應用爲主體的教學特色,形成教學、生產相結合的理論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以校企合作辦學模式爲體制基礎,以產學研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爲平臺,以專業建設爲龍頭,以課程改革爲關鍵。本着有利於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有利於提高專業建設質量和有利於提高教學管理效率,體現一個公共技術平臺(即公共學習領域、素質拓展領域)與多個專業方向(即專業一般學習領域課程、專業綜合學習領域課程和專業拓展學習領域課程);本着能反映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要求、反映專業特色建設要求和反映職業資格證書要求,體現知識、能力和素質的模塊化課程;本着課程教學、實驗教學合一,產學結合落實校內實訓和校企合作落實校外頂崗實習,構建相對獨立的理論和實踐教學體系;本着必修選修課相結合有利於學生個性化發展,方案制訂的規範化和標準化以有利於教學管理,構建基於彈性學制的學分制模式下的培養計劃。

2.課程體系結構及課程設置的原則和依據。基於專業規劃與設置,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課程體系結構應有四部分組成:

(1)公共學習領域課程。這一學習領域課程應使學生儘可能在人文素質、職業素質、思想道德、數理基礎、外語交流及學習能力等方面打好一定的基礎。

(2)專業一般學習領域課程。該學習領域課程應能爲各專業方向學生構築一個基礎理論較爲寬廣、核心技能要求明確,能爲學生今後的職業發展與遷移提供良好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的綜合性核心課程及核心技能實訓模塊。

(3)專業綜合學習領域課程。該學習領域課程直接反映職業教育的職業特徵,具有明確職業價值取向,以能力本位和就業導向爲目標的教育教學內容。它是具有“準訂單”性質、靈活開放的課程和實訓實習模塊。

(4)專業拓展學習領域課程。這是爲拓展學生的謀生範圍提供其就業(第一次)所需的崗位技能與基本專業知識,能夠靈活適應市場(企業)的需求,專業拓展學習領域課程設置應緊密貼合市場與企業需求,依託就業指導中心,根據對應崗位(羣)應具備的綜合職業能力所需具備的知識和技能要素和要求,構建方向課程模塊。

3.注重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的結合。爲了讓學生在德、智、體、美各方面得到全面發展,要求學生不但具備認知能力、學習能力、實踐能力,而且具備交流、創新、創業和組織能力及團隊協作精神。還要重視學生共性提高與個性發展,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的結合。過去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過分強調共性的東西,個性常常被忽略。實際上,個性是最重要的,其核心東西是思想的獨立性,能夠進行獨立的思考,不盲從權威。所以,從根本上說,創新首先要有自由的思想作爲前提和基本條件,培養個性首先要培養學生的獨立精神和自由的思考能力,給學生較大選擇空間,因材施教。

4、配套的改革措施

(1)制訂與人才培養目標相符的課程教學標準。課程教學標準是規範一門課程教學的指導性文件,它是聯繫人才培養方案與課堂教學的中間橋樑,課程教學標準對教師的教學有着直接的指導作用。因此,按照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制定與之相符的課程教學標準是落實課程改革思想、教育觀念的關鍵環節。編制課程教學標準時,應將企業真實任務對職業能力的要求納入其中,把職業素養的培養融入專業課程中。對教學目標的敘寫應以職業能力來描述,而不是掌握知識程度的描述;教學內容的選取範圍、教學組織的順序應基於職業崗位的工作過程的分析;教學內容陳述的方式應以工作任務或工作項目的形式來敘寫,儘可能地採用項

目導向、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一個完整的工作過程中去理解每一個工作任務。

(2)課程體系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改變傳統的“學科本位”課程觀,採用以職業能力爲核心的“能力本位”課程觀。課程體系的構建應根據本專業目標崗位的實際需要,綜合各崗位的工作任務、內容、職責等要求,由企業專家組主導起草《崗位職業標準》;在分析職業崗位知識、能力、素質要求的基礎上,將學科體系的課程內容進行解構,按工作過程中的行動體系選擇、序化課程內容,通過理出的崗位典型工作任務,並歸納出行動領域;由行動領域並基於真實工作過程構建課程體系(學習領域)。

(3)課程設置體現“三通一滲透”的原則,即公共學習領域課程打通,各專業素質拓展領域課程按專業大類打通,第5學期各專業一律進行頂崗實習;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領域的課程(公共關係、美育與音樂美術鑑賞、應用文寫作)要向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滲透。

(4)將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改革與課程體系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建立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爲核心的教學體系,突出工作過程與學習過程相結合,在教學設計中將課堂與實習地點相統一,採用“教、學、做合一”的行動導向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爲教學主體,真正轉變以課堂、教材爲中心的傳統模式。

三、其他

由學校教務處組織相關人員,不定期地對校企合作企業的組織管理、教學實施情況進行檢查,給出指導意見。通過學生評價的形式,對企業和兼職教師進行綜合考評。根據學校綜合考覈的情況,對於不符合要求的企業或教師要及時整改,確實無法達到學校要求的經雙方協商後予以解除。

校企合作方案 篇八

一、學校簡介

xx師範學院坐落在廣西壯族自治區xx市,創建於1945年取名廣西省立鬱林師範學校,1952年改名xx師範,是桂東南地區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

學校設有17個二級學院,學科涵蓋了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農學、藝術學等x大學科門類,有x個普通本科專業,25個高職(專科)專業。學校面向全國x個省(市、自治區)及東南亞國家招生,現有全日制普通本專科生(含留學生)x人,成高生近x人。xx年,在國家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良好成績。xx年,成爲廣西xx-20xx年新增碩士學位授予點的立項建設單位。

院系概況

學校設有法商學院、政史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外國語學院、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物理科學與工程技術學院、電子與通信工程學院、化學與材料學院、音樂舞蹈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體育學院、教育科學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職業技術學院,涵蓋了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農學、藝術學等10大學科門類。現有自治區重點建設實驗室1個,自治區重點建設研究基地1個,自治區重點建設專業2個,自治區精品課程1門。

二、學院簡介

化學與材料學院擁有一支學歷層次較高、教學經驗豐富的師資隊伍,設化學、材料化學、應用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四個專業,分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四個教研室,學生共計x人。

學院共有就業創業發展中心、科創中心、宿舍管理委員會、文明禮儀團、文工團、醫療服務團、青協、學生會等x個學生團體委員會,

在整個學校各項工作中一直名列前茅,成績斐然。且我院歷來學生活動豐富,如:迎新杯、歡送杯球類比賽、女生節、迎新晚會、畢業生晚會、社團才藝展等等,而且是全校17個二級學院中唯一成功獨立舉辦田徑運動會的一個學院。在宣傳工作方面我院院網的校外點擊率歷來位居第一,校內上稿量今年全校排名第三。另外,我院曾與校外部分單位全體學生會成員在歷經的各項活動中不斷總結經驗,具備較強的組織宣傳能力,更爲重要的是懂得團結一致,對贊助、合作的商家予以大力支持作爲回報。

校企合作方案 篇九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以服務爲宗旨,以就業爲導向,大力推進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突出實踐本事的培養,加強我院爲地方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本事,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學理念,依託企業行業優勢,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緊密結合,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合作機制,到達“雙贏”的目的,提升我院教育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努力開創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二、校企合作主要方式

(一)訂單培養模式

根據我院專業綜合實力,將繼續主動了解本地區和區域內各大企事業單位的用人需求,進取主動地與企事業單位溝通協商,使學生直接學習用人單位所急需的職業崗位(羣)知識和技能,到達供需共識,簽訂半年至三年的訂單培養協議書;明確雙方職責,學校負責招生,根據企業用工要求,制定切合培養目標的教學計劃和開課計劃並與企業共同組織實施教學,對學生進行定向培養;企業供給實習教學條件並投入必須資金,用於學校添置必需的教學設施、實習實訓場地建設、改善食宿等辦學條件和學生專項獎學金等方面;學生畢業並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後接收學生就業。

(二)頂崗實習模式

經過前兩年(1-4學期)在校學習,培養學生本專業的理論知識、實踐技能及職業基本素質;第5學期,根據企業需求工種和用工條件,在校外實習實訓基地進行教學實習和實訓,在企業實踐教師指導下實現輪崗實操培訓,熟悉企業一線相應崗位的實際操作標準與要求,提升職業崗位技能,做到與工作崗位“零距離”對接,爲頂崗實習奠定堅實基礎;第6學期進行頂崗實習,擬定就業崗位,以“準員工”身份進行頂崗實際工作,熟悉企業環境,感受企業文化薰陶,完成畢業設計,爲將來的就業鋪設道路。在這過程中需要處理好職業技能訓練與鑑定和學生管理問題。

(三)見習模式

每學期安排學生到企業行業參觀和見習兩週以上,讓學生了解企業,瞭解生產流程和設備設施工作原理,學習企業文化,體驗企業生活。這樣有助於學生理論聯繫實際,提高學習興趣和培養他們愛崗位敬業的。精神。

(四)職工培訓和研發模式

利用學校教師資源、職業技能鑑定培訓點、培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等資源,主動承接企業的職工培訓工作及繼續教育工作,學校教師參與企業的研發項目和技術服務工作建立良好的雙方支援體系,互惠互利,互相支持,獲取企業對學校設備設施及實習耗材的支持和幫忙。

(五)生產經營模式

利用學校的場地和其他資源優勢,主動與企業合作進行相關的項目投資經營。學校以場地或其他現有資源作爲股份參與投資,利用企業生產經營的優勢,解決學校的人才培養的途徑和方式,以生產項目帶師生實訓,彌補學校辦學經費的不足。如實訓中心、大學生創業孵化中心即可引進企業合作,到達雙贏。

(六)校企合作開發課程

課程開發應研究到實現教學與生產同步,實習與就業同步。校企共同制訂課程的教學計劃、實訓標準。學生的基礎理論課和專業理論課由學校負責完成,學生的生產實習、頂崗實習在企業完成,課程實施過程以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爲主。

開發的課程應具備的特點:一是,課程結構模塊化,以實際工作崗位(羣)需求分析爲基礎,其課程體系、課程資料均來自於實際工作任務模塊,從而建立了以工作體系爲基礎的課程資料體系;二是,課程資料綜合化,主要體此刻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的綜合,職業技能與職業態度、情感的綜合;三是,課程實施一體化,主要體此刻實施主體、教學過程、教學場所等三方面的變化。也就是融“教、學、做”爲一體,構建以合作爲主題的新型師生、師徒、生生關係,實現教具與工具、耗材與原料相結合,做到教室、實訓室或生產車間的三者結合等;四是,課程評價開放化,除了進行校內評價之外,還引入企業及社會的評價。

(七)校企合作開發教材

教材開發應基於課程開發的基礎上實施。教材開發應聘請行業專家與學校專業教師針對專業課程特點,結合學生在相關企業一線的實習實訓環境,編寫針對性強的教材。教材能夠先從講義入手,然後根據實際使用情景,逐步修正,過渡到校本教材和正式出版教材。

(八)成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

根據專業、課程特點,聘請企業行業專家與學校教師共同組建“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共同商討、明確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確定專業教學計劃方案和教學資料,供給市場人才需求信息,參與教學計劃的制定和調整,根據企業、行業的用工要求及時調整課程教學計劃和實訓計劃,協助學校確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

(九)實施“雙百工程”

大力實施“雙百工程”(即:百名企業家進學校、百名教師進企業),增加教師企業一線工作經歷,提高教師專業實踐本事。選派骨幹教師深入到企業一線頂崗鍛鍊並管理學生,及時掌握企業當前的經濟信息,技術信息和今後的發展趨勢,有助於學校主動調整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改革教學資料、教學方法和教學管理制度,使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與企業密切接軌。同時學校每年聘請有較高知名度的企業家來校爲學生講課、作專題報告,讓學生了解企業的需要,讓學生感受學校的企業文化,培養學生的企業意識,儘早爲就業做好心理和技能準備。

三、校企合作具體要求

(一)新設置專業必須以就業爲導向,適應地區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在設置新專業時,充分調查和預測發展的先進性,在初步確定專業後,應邀請相關部門、用人單位的專家和實際者進行論證,以增強專業設置的科學性和現實應用性。

(二)各專業的教學計劃、課程設置與教學資料的安排和調整等教學工作應徵求企業或行業的意見,使教學計劃、課程設置及教學資料同社會實踐緊密聯繫,使學生在校期間所學的知識能夠緊跟時代發展步伐,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

(三)近三年內,在工商管理系和工程技術系進行試點工作的基礎上,在各院、系、部中全面鋪開此項工作。每個專業必須實施1-2門校企合作開發課程建設工作。

(四)近三年內,每個專業必須實施1-2門校企合作開發校本教材建設工作,實訓教材儘量採用校企合作編寫的教材。

(五)完善專業教師定期到企業一線輪訓制度,各院、系、部每學年要選派10﹪的教師到企業一線參加3個月以上的實踐鍛鍊,嚴格執行“關於專業課教師參加職業技能培訓與鑑定的若干規定”,重點提高教師的專業本事和實踐教學本事。同時每個專業至少聘請或調進3個以上生產和服務第一線的高技術人員和能工巧匠充實教師隊伍。

四、保證措施

(一)健全校企合作組織機構。成立由學校領導及各部門主要負責人組成的“校企合作協調指導委員會”,全面指導協調校企合作各項工作。各院、系、部由一名領導具體分管校企合作工作,並配備一名專(兼)職校企合作聯絡員,負責校企合作工作的開展。

(二)合作雙方簽訂協議,明確職責,規範雙方的行爲。學校保證人才培養質量,保證企業用人的優選權,爲企業供給培訓、技術等方面的支持。企業保證在設備、場地等條件上的支持及人員的支持,保證學生實訓任務的安排。

(三)學院和各院、系、部制定的年度工作計劃中,必須把校企合作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年度工作總結要體現校企合作工作。校企合作將作爲每年考覈各院、系、部工作業績的重要指標,根據各院、系、部校企合作開展的情景和效果,每年評選2-3個系部爲校企合作工作優秀單位,從全院評選5-10名教師爲校企合作工作優秀工作者,重點評選校企合作完成的研發項目,學校將給予相應的物質和精神獎勵。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工作不突出的單位不得參加全院的先進單位的評選。專業課教師校企合作開展的情景和效果,將同職稱評定、職務晉升、評選優秀教師等掛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