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母愛的故事多篇

母愛的故事多篇

關於母愛的故事 篇一

她們,一個是中國媳婦,一個是英國婆婆!本文主人公李曉林在遠嫁倫敦後,遇到了一個在教育方式上大膽、另類,和自己的想法迥異的洋婆婆。爲了兒子的教育,李曉林和洋婆婆之間矛盾重重,甚至發生了多次激烈的爭執。然而,愛子心切!這對異國婆媳幾經磨合,終於從中、英兩國的教育方式上取長補短,有效地消除了文化差異,最終達成了默契!

愛在他鄉 “洋”婆婆來了

今年33歲的李曉林是江蘇南京人,她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經濟系。李曉林外表美麗、氣質出衆,性格沉穩又開朗。

2000年6月,李曉林大學畢業後進入一家英資企業工作,由於她能力超羣,業績出色,屢次被公司提拔。

李曉林在事業上很出色,卻無暇顧及個人問題。直到2003年春,李曉林被派到英國總部出差時,才遇到了意中人——公司的特聘律師吉恩。

2004年4月20日,這對相親相愛的人結爲伉儷。而新婚之初,李曉林沒想到要面臨的第一個麻煩竟然是和吉恩的母親之間的關係,此前沒有人教她該怎麼對待自己的洋婆婆。

由於勞拉是從曼徹斯特趕來參加婚禮的,又加上她有3年沒和兒子相聚了,婚禮結束後,她留在了倫敦。

爲了不打擾吉恩和李曉林的蜜月,勞拉起初是住在酒店裏,李曉林覺得這樣不太好,就向吉恩提出:讓媽媽搬來和我們一起住吧。也許在英國少有這麼主動示好的兒媳婦,勞拉得知後,非常感動,直誇李曉林是個善良的好女孩。

沒想到,勞拉竟誤會了李曉林的意思。幾天後,她請親戚幫她把在曼徹斯特的家當託運了過來。李曉林有些尷尬,她沒想過要長期和婆婆住在一起,但事已至此,只能默許。

當李曉林和勞拉真的生活在一個屋檐下後,她才發現,這個出生貴族的洋婆婆,個性好強又敏感,不太容易相處。

首先,勞拉要求李曉林對她直呼其名,而不是喊她媽咪,她說這樣感覺更親密,但李曉林卻不習慣這樣稱呼長輩。

更讓她不可理解的是,勞拉竟然讓她辭職在家裏做全職主婦!但是李曉林一心希望在倫敦闖一番自己的事業。

原來在英國,丈夫養妻子天經地義,很多女人就從來沒有工作過,特別是出身好的女人,比如勞拉。她對李曉林說:“能夠不工作享受生活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李曉林非常愛自己的事業,她無論如何也不會捨棄自己的工作的。在這一點上,吉恩非常理解李曉林。他對勞拉說:“媽媽,您那是傳統觀念了,我就是愛她獨立、能幹的這一面。”

見兒子說得有道理,勞拉也不再強求了。

教子紛爭 婆媳各出招

時間一晃過去了幾年,李曉林和吉恩有了一個可愛的兒子凱文。隨着凱文一天天長大,李曉林漸漸發現,她和洋婆婆勞拉的分歧會主要集中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

李曉林原以爲只有中國婆媳之間會因爲孩子的問題發生爭執,沒想到英國婆媳也一樣!倫敦一家育兒顧問公司調查了1000名媳婦後發現,英國媳婦對婆婆最不滿的地方是婆婆們喜歡指導他們怎麼帶孩子。在李曉林家也一樣!婆婆勞拉的一些教育孩子的另類做法,讓她感到很困惑。

2009年的一天,李曉林一家帶着凱文到公園玩。在一塊空地上,有兩個女孩兒正在玩廚房遊戲,她們把塑料小鍋、小鏟子、小盤子、小碗擺了一地。忽然,淘氣的凱文走上前拿起小鍋,朝一個女孩的頭敲了一下。那個女孩兒愣了一下神,放聲大哭……那個女孩的父母聞訊而來。李曉林想走上前給他們道歉,希望他們能原諒凱文。沒想到,勞拉卻擋住了李曉林。接着,她自己走上前,問清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後,然後一聲不吭地拿起小鍋,使勁敲在了凱文的頭上!

李曉林驚呆了!雖然凱文拿鍋打人不對,但勞拉怎能用“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這身”的方法去打凱文呢!由於凱文沒有防備,他一下子大哭起來。李曉林感到有些憤怒,忍不住衝勞拉喊起來:“你憑什麼打他!你太過分了!”勞拉反駁道:“做錯了事情就該受到懲罰,現在不給他教訓,將來就會吃虧!”雖然勞拉說得有理,但李曉林就是不肯妥協。

晚上,李曉林問吉恩:“你怎麼不幫着我?”吉恩笑着說:“如果不讓凱文知道疼,他怎麼能懂得要尊重他人,爲別人着想呢?”聽着吉恩的話,李曉林陷入了沉思。說來也奇怪,從那以後,凱文再也沒有發生過類似的事情。

可是,讓李曉林納悶的是,在有些她覺得該管凱文的地方,勞拉卻採取不聞不問,甚至有些“放任自流”。

凱文雖然年齡不大,但獨立能力很強。每天早上,他自己醒來時,勞拉已經把早餐擺在了桌子上,自顧自地忙去了。

凱文則自己喝牛奶,吃麪包片。吃飽後,他回自己的房間,在衣櫃裏找衣服、鞋子,再自己穿上。然而,畢竟凱文只有5歲,他有時稀裏糊塗地搞不清衣服的正反面。

一個週末,李曉林見凱文又把褲子穿反了,她想幫他換過來,卻被勞拉制止了。李曉林詫異地說:“幫孩子把衣服穿正,這有什麼不對嗎?”勞拉卻說:“一遇到問題,母親自己就着急起來,這不是好習慣。不要太緊張孩子的這些事,小孩子就是要自由自在的。如果他覺得不舒服,會自己脫下來,重新穿好;如果他沒覺得有什麼不舒服,那就隨他的便。”

見婆婆這麼堅定,李曉林想說什麼,又把話吞了回去。

一整天,凱文就反穿着褲子跑來跑去。傍晚,凱文從朋友家回來後問大家:“露西說我的褲子穿反了,真的嗎?”勞拉笑着說:“是的,你要不要換回來?”凱文點點頭,他自己脫下褲子,仔細看了看,又重新穿上了!有意思的是,從那以後,凱文再也沒有穿反過衣褲、穿錯過鞋子。

李曉林這才明白,原來勞拉是特意讓凱文自己去發現錯誤,觀察生活的細節,這樣他才能牢記哪些是不該犯的錯誤。

而勞拉這種“放任自流”的方式,竟神奇地治好了凱文經常鬧情緒,不肯吃飯的毛病。一天中午,凱文又不肯吃飯。勞拉說了他幾句,憤怒的凱文就把盤子推到了地上,食物撒了一地。勞拉轉過身,看着凱文認真地說:“看來你確實不想吃飯!記住,從現在到明天早上,你什麼都不能吃。”凱文聽了,堅定地回答:“Yes!”

下午晚餐前,勞拉找李曉林商量說:“晚上你做中國菜吧!”聽了婆婆的話,李曉林頓時心領神會,她明白了勞拉的“苦心”——肯定是勞拉覺得凱文中午沒有好好吃飯,想讓他晚上多吃點兒。晚上,李曉林施展廚藝,特意做了凱文喜歡的糖醋里脊、酸辣土豆絲。除此,李曉林還用意大利麪做了中國式的涼麪,要知道,這是凱文的最愛!

晚餐時間到了,凱文歡天喜地坐到桌邊。沒想到,勞拉卻嚴肅地拿走了他的盤子和刀叉,說:“我們已經約好了,今天你不能吃飯,你自己也答應了的。”李曉林沒想到婆婆會來這一出,她從未見過勞拉那種表情,她看起來像個嚴厲的女教官。凱文哭了起來,轉向李曉林說:“媽媽,我餓,我要吃飯。”李曉林擡眼看了一眼婆婆,勞拉正用無比嚴肅的目光望着她,她的眼神充滿了不容置疑的堅定。

但李曉林更心疼兒子,她走進廚房,想給凱文盛一碗涼麪。沒想到,勞拉卻堵在廚房門口說:“你不能這麼做!”

李曉林禁不住衝口而出:“你管教孩子,我沒意見。但等他吃飽肚子再教他,不可以嗎?”沒想到,勞拉不讓步,她奪走了李曉林手中的盤子說:“不行!我得讓你這個軟弱的母親知道,讓凱文餓肚皮就是對他最好的管教。”

那一刻,李曉林簡直要氣瘋了!這時,勞拉轉身對凱文說:“你說話要算數。這是你和奶奶保證過的,不能反悔。”

那頓飯,從始至終,可憐的凱文一直坐在沙發上,眼巴巴地看着三個大人狼吞虎嚥。李曉林冷靜下來後,才明白婆婆勞拉讓她做中國晚餐的真正用意!她知道,下一次,凱文想發脾氣扔飯碗時,一定會想起自己餓着肚子看別人享用美食的經歷。要知道,餓肚子的滋味不好受。

臨睡前,勞拉與李曉林一起去向凱文道晚安。凱文小心翼翼地問:“奶奶,我很餓,現在我能吃中國面嗎?”勞拉搖搖頭,堅決地說:“不!”凱文嘆了口氣,又問:“那等我睡完覺睜開眼睛時,可以吃嗎?”“當然可以。”勞拉溫柔地回答,凱文聽了這話竟露出了甜甜的笑臉。

走出凱文的房門,勞拉安慰李曉林說:“放心吧,孩子偶爾餓一下,有助於生長!對男孩子,不能太嬌慣。”道理雖如此,但李曉林不能接受勞拉的這種“暴力管教”法。

但神奇的是,從那以後,凱文吃飯很認真,而且從不浪費糧食。李曉林感到,凱文似乎一夜之間就長大了!

爲了孩子 達成默契

時間一晃又過去了幾年,凱文已經是一名小學生了。看着他健康地成長,全家人都非常高興。但在教育問題上,李曉林和婆婆勞拉又產生了許多新摩擦。

在凱文上國小之前,由於李曉林工作繁忙,基本上是由婆婆勞拉管教孩子的。李曉林覺得,在兒子正式上學後,自己應該爲他多付出一些精力。勞拉得知李曉林的決心後,鼓勵她說:“爲了凱文,我們一起努力吧!”

2011年7月,凱文放暑假了。爲了讓凱文充分利用假期的時間,李曉林給他報了寫作和閱讀的補習班。然而,這樣一來,凱文學校佈置給他的社會實踐就沒時間完成了。

李曉林知道,那些社會實踐在平常的課程裏都有涉及,偶爾不參加也無關大礙。而補習班的課程是名師指導,不能錯過。兩個月後,學校開學了。爲了讓凱文能“交差”,李曉林在凱文的“社會實踐”手冊上按要求籤了字。

開學不久,學校進行了上學期成績總排名。由於凱文的各門功課本來都很優秀,所以他位列前茅,再加上這份暑期“社會實踐”的分數,凱文的總成績竟然排在了第一位!

勞拉得知後,非常高興!他直誇李曉林教育有方!可三天後,勞拉在翻閱凱文的作業本時,無意中發現了有關暑期“社會實踐”的要求和積分規則。勞拉感到十分納悶,因爲整個暑假,凱文都在上補習班,並沒有參加什麼社會實踐啊!

當勞拉看到李曉林的簽字時,她頓時明白了一切。晚上,勞拉對李曉林說:“我得找你談談!凱文的實踐課的簽字是怎麼回事?”李曉林不太在意地說:“就是一般的暑假作業簽字。”勞拉嚴肅地說:“凱文沒有做社會實踐,你不該給他簽字,你這是在僞造成績!”李曉林聽了婆婆的話,覺得她有點小題大做:“可是,您能保證別的孩子也真的完成了社會實踐嗎?也許別的家長也和我一樣,只籤個字而已!”

聽到這番話,勞拉的臉一下子漲紅了:“你怎麼能這樣想呢?要知道,你簽字就表明你認可凱文和你一樣在對全校撒謊。做人最重要的品格是誠實!你這麼做是錯的。”

李曉林覺得勞拉有些小題大做,但她字字鏗鏘。李曉林也醒悟到,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必須以身作則!雖然這是一件不起眼,甚至可以被忽略的事情,但這也許會讓凱文養成不好的品格。李曉林理虧地對勞拉說:“是我錯了。”

本來,李曉林覺得自己承認了錯誤,這件事就算過去了。沒想到,第二天勞拉竟然去了凱文的學校,對老師說明了一切。接下來,勞拉還鼓勵凱文在課堂上向大家解釋這件事。李曉林得知這一切後,心裏很不是滋味。要知道,對大人來說,當衆認錯是需要勇氣的,更何況是一個8歲大的孩子!

而學校在取消凱文的“社會實踐”的分數後,由於他平時成績優異,凱文依舊排在第二名!而他看起來比得了第一名還高興。

因爲許多同學覺得凱文是個誠實、勇敢的人,大家都主動和他交朋友。面對這樣的結果,李曉林對洋婆婆勞拉的教育方法心服口服。勞拉對她說:“你們中國人有句話叫做,老實人終究不吃虧。你看是不是這樣?”

從那以後,李曉林經常和勞拉探討中英兩國教育孩子的方式,婆媳倆談得不亦樂乎。李曉林受益匪淺,她覺得采用取長補短的方式,就能消除差異,找到最好的教子方法。

此外,李曉林還發現,洋婆婆勞拉其實非常細心。她常常在凱文的書包裏放一些安全貼士,比如:常記得喝水、絕不對壞人講真話、不許別人觸摸自己的身體、要熟記父母的電話號碼……勞拉的這些溫馨的提示,讓李曉林非常感動。

更讓她沒想到的是,2012年5月,李曉林過生日時,勞拉竟然送給了她一份特別的生日禮物:勞拉來照看孫子,讓李曉林和吉恩一起重度蜜月。吉恩對李曉林說:“有這樣的婆婆,算是一種福分吧?”那一刻,李曉林幸福極了!

關於母愛的故事 篇二

農民家的小孩號啕大哭,孩子的母親非常生氣,想要嚇嚇他,“再哭,就把你送給狼當晚餐。”碰巧這句話被狼聽到了,狼以爲得到了保證,非常高興,盼望着這頓晚餐。孩子似乎被嚇着了,不再哭,母親安慰道:“孩子,等下回狼來了我們就打死他。”

這句也被狼聽到了,認爲這是欺騙了他的感情,對這種“不守信用”他感到非常氣憤,嘀嘀咕咕地在窗口下發牢騷。人們發現了他的動靜,一起衝了出來,把他圍了起來。

“你在這裏幹什麼?”有人斥責。狼表達了自己的不滿,對這種“不守信用”非常憎恨。

“哈哈,這傢伙居然把這話當真了。”人們大笑起來。孩子的母親說:“我怎麼會把我的孩子讓給你吃呢!”然後大夥兒一起合力把狼打死了。

關於母愛的故事 篇三

我小的時候,總聽到母親叨嘮說管男孩子比管女孩子要省心得多,所以我一直認爲母親寵着弟弟,而不愛我。所以我對母親,感情上總是覺得和她有些疏遠。

隨着年齡的增長,從別人的目光中,我能夠感覺到我是一個漂亮的女孩。爲了使我“不走彎路”,母親對我管教很嚴:在學校不能和男同學有過多來往;在外面不能和男人說話;每天放學就回家;連週日想和同學出去玩玩都要讓同學先到我家來找我,目的是讓她先過一下目,驗明正身,是女孩纔可以,而且得是她“看得上”的那種講文明、懂禮貌的女孩;每次學校組織春遊秋遊,如果是當天來回還可以考慮,如果說要在外面過夜,那絕對免談。所以,我中學時代的朋友並不多。

在大學期間,我和一個家在外地的男生相戀了,母親說他家庭條件不好,極力反對。我不明白從小教導我們不要嫌貧愛富的母親,對於我的婚姻爲什麼會這樣。雖然母親反對,但我堅持着自己的愛情。

畢業後,我和男友結婚了。我們住在租來的遠離市區的一間9平方米的小屋裏,而我家裏的三室一廳卻空着一間。母親不讓我們住在家裏,她要讓我的丈夫靠自己的能力“養活”我。我們倆一個月工資加起來五六百元,除去房租,所剩無幾。吃着最簡單的飯菜,看着別人淘汰下來的黑白電視,用着別人不要的、外殼生滿鐵鏽的舊冰箱。那段時間,我的心中充滿了對母親的仇恨。我想,我和母親的關係是越來越疏遠,並且生疏了。

後來,丈夫去了一家外企,企業老總很賞識他的能力,將他重用。我們的收入一下增多了起來,生活也改善了許多。後來,我們又貸款買了房。這時母親開始經常打電話要我們多回家看看,她對我丈夫的態度也變得客氣多了。但我卻很少回去,故意和母親“僵持”着。直到有一天我和弟弟聊天,弟弟說:“其實你應該感謝媽,要不是她死活不同意你們住在家裏,你們能自立?要不是她逼着姐夫努力奮鬥,你們能有今天這樣?其實,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兒女能過上好日子。”聽了弟弟的話,我對母親的記恨,才減淡了許多。

在剛結婚時,我曾幻想着不要孩子,然而,我終究沒經住“做個完整女人”的誘惑,在即將步入高齡產婦的行列之際,我懷孕了。母親知道後比我丈夫還要興奮,又是殺雞又是買魚。她執意讓我回孃家住,說是爲了方便照顧我。

肚裏的寶寶一天天地長大,我還是沒有搬到孃家去住,但我的心裏,已經沒有對母親的敵意了。也許自己也快要做媽媽了,這時我卻時常想起母親,想起和她一起生活的每一個細節。母親現在每天都要給我打電話來,說着重複的話:你現在身體怎麼樣?小寶貝沒事吧?聽着母親電話那頭的話語,我的淚水終於奪眶而出:其實在母親的內心深處,我一直也是她的最愛……

關於母愛的故事 篇四

母愛的深度

我們守在她的牀前久久不願起身,似乎只要母親還在面前,我們就是被母愛籠罩的孩子,就永遠心有所依。

大哥突然腦溢血去世,我和大嫂、姐姐料理完後事,一直不知該如何跟68歲的母親說這件事。中年喪夫的母親,還承受得起老年喪子之痛嗎?

最後,我們一致決定向她隱瞞實情。

那晚,大嫂找上門來,向母親哭訴:“袁林(大哥的名字)揹着我辦了出國手續,一聲不響就走了。等我知道時,人家已經到了日本。”不等母親反應過來,姐姐已開始“質問”大嫂:“你怎麼好意思來跟媽告狀?如果不是你一天到晚在我哥面前哭窮,他能背井離鄉、都快50歲了還出國當勞工嗎?”

姐姐和大嫂的心都是疼的,所以她們的眼淚都是從心裏流出來的,因此,戲也就演得逼真。

母親呵斥了姐姐,轉頭對大嫂說:“梅,別哭了。這男人在外啊,最怕女人在家哭天抹淚的。別聽你小姑子胡說八道,她嘴上向來沒有把門兒的,咱不跟她一般見識。”

說完,母親對大嫂和姐姐說:“袁林早晚會回來的,他也是爲了這個家、爲了孩子纔出去吃苦的。以後咱在家都打起精神頭兒好好過,別讓他走那麼遠,心裏還掛念着。”

姐姐和大嫂走了之後,母親把自己關在屋裏,晚上我叫她吃飯時,看到她的眼睛紅紅的。那天晚上,她吃得很少,話也很少。

星期天,大嫂帶着侄兒小淘來家 看望母親。母親對侄兒說:“小淘,能不能帶奶奶去吃肯德基?”侄兒當然歡天喜地地領着母親去了。我們要跟着,母親堅決不許。她說:“去那麼多人,得多少錢!今天我就請小淘一人。”

此後每個週末,母親都會帶小淘出去。一天,小淘回來時一身泥土,臉上寫滿了得意,但祖孫倆對發生了什麼事情都守口如瓶。

晚上,大嫂給我打來電話,緊張地說:“咱媽是不是已經知道袁林的事情了?”我忙問:“小淘跟她說什麼了嗎?”大嫂說:“沒有,小淘什麼也沒跟咱媽說。可是,老太太今天帶着小淘打架去了。一個大孩子總在放學時攔着小淘要錢。咱媽今天躲在一邊,讓小淘打那孩子,還對小淘說,如果打不過,就別回來見奶奶。”我說:“那沒事。我們小的時候,有大孩子欺負我們,咱媽也是用這種方式教我們反抗的。”

放下電話,我去了母親的房間,發現多年不拿針線的母親又重拾舊手藝,正在做鞋墊。她對我說:“冬天快來了,媽做點兒棉鞋墊,給你大哥寄去。”

“媽,寄到日本的話光郵費就夠買好幾十雙鞋墊了。”“那也得寄,看到這些鞋墊,你大哥能早點兒回來。媽想你大哥呀,這樣一邊做活兒一邊跟他說說話,媽心裏能好受些。”

一個月的時間,母親做了15雙鞋墊,把它們交給我,說:“不管多少錢,都給你大哥寄去。自打他去了那兒,媽就沒夢見過他。估計,等鞋墊收着了,他也能想起自己還是有媽的人。”

我拿着那些鞋墊去了大哥的墓地,在大哥墳前替母親傾訴着對他的思念。我說:“哥,你若在天有靈,就託個夢給咱媽,她想你。”最後,我把那些滿載着母愛的鞋墊燒給了大哥,忍不住失聲痛哭,爲早逝的大哥,也爲至今還不知道已經與兒子陰陽兩隔的母親……

給大哥的鞋墊“寄”走後,我猛然意識到,大哥去了日本這麼久,無論如何都該給母親來封信或打個電話了。於是,幾天後,我興高采烈地拿回一封信:“媽,大哥來信了。”

聽我讀着大哥的來信,母親平靜得像睡着了一樣。讀完後,她從我手裏拿過那封信,呆呆地看着,一句話都沒有說。我心中惴惴不安,努力回憶信中所言是否有可疑之處。最後,母親說了一句話:“還是寫信好,寫信時,你哥比平時跟媽說的話要多。”

此後,我隔三差五都會替大哥寫 信給母親。每一次,母親的表情都是那樣平靜,聽我讀完後,小心地把信收在一個月餅盒裏。我曾好幾次見她在夜裏擺弄那些信——她撫摸那些信時的樣子令人心碎。

我跟姐姐和嫂子說,要不就告訴母親真相吧,不知道兒子生死的母親太可憐了。但姐姐和嫂子堅決反對,她們覺得只要母親認爲大哥還在,不管是在日本還是在眼前,心裏至少還有個盼望。

母親開始整天做鞋墊,這次不是給遠方的大哥,而是給我們。單的、棉的,小山一般。

就這樣過了兩年,一天,大嫂來找我,囁嚅着對我說:“我……可能要結婚了……”我心裏一顫,但還是說:“應該的,大嫂,你一個人帶着小淘生活太不容易了。畢竟,大哥已經走了兩年了。”“可是,該怎麼跟媽說?”大嫂的話令我心酸,是啊,我們該怎樣面對母親呢?

我和大嫂、姐姐商量的結果是,將這件事繼續瞞下去。

大嫂帶着小淘出嫁那天,我和姐姐拿出了10萬元錢。儘管數目不大,但已經盡了全力。大嫂不肯收這些錢,我說:“這是媽的心意,也是我們替大哥給小淘的。”

大嫂改嫁後不久,一天,母親將一張存摺交到我手上,那上面有8萬元錢,是她一生的積蓄。她說:“給你大嫂送去吧,她一個人養家不容易。”我驚呆了,母親接着說:“你哥一定是賺不到錢,不然早就回來了。再說,一個男人,就算賺了錢,在那邊起了別的心思也說不準。所以,這錢還是給你大嫂吧,虧了誰也不能虧了小淘……”

握着我送來的存摺,大嫂哭得淚人一般,說什麼也不肯收。當天,大嫂來看望母親,把存摺送了回來,她說,這些年我和姐姐一直幫襯她,這錢,母親一定要給兒女的話,也應該是三家平分。

那天母親做了很多好吃的,把姐姐也叫了回來,我們一家人聚在一起。飯後,母親說:“那咱就把這錢分了吧。”結果沒人肯要。最後,母親含着眼淚說:“人家都爲錢打破腦袋,咱家卻爲這點兒錢推來讓去。你們都是媽的好孩子啊,媽這輩子知足了……”

母親是在一個星期後突然病倒 的,各種檢查結果出來後,消息一個比一個壞——心衰、腎衰、呼吸衰竭,我們一遍又一遍地在病危通知書上簽字,簽到最後,手和心都是抖的。那個還會納鞋墊、還能偶爾下廚房的母親怎麼可能一下子病危呢?

醫生讓我們見母親最後一面時,她看上去根本就不像一個病人。母親說:“今天誰也不許哭,聽媽把話說完。”

我們聽着,心揪在一起。

“你大哥走了,媽知道。這樣的事情瞞得住別人,瞞不住當媽的人。媽知道你們的良苦用心,更在這近3年的時間裏,體會到了你們的孝心,最讓媽覺得驕傲的是你們對大嫂的情義。梅啊,媽把弟弟、妹妹交給你了,逢年過節,一定要一起聚聚,不管誰家有事,其他人都得隨叫隨到……”

那天,母親用盡所有力氣,對我們每個人叮囑了又叮囑。只顧哭泣的我們無論如何都不願相信,母親說完這些話後,就停止了呼吸。我們守在她的牀前久久不願起身,似乎只要母親還在面前,我們就是被母愛籠罩的孩子,就永遠心有所依。

後來,每次家庭聚會,我們都會努力回憶當初大家的話哪裏出了漏洞,答案始終無從揭曉,沒人知道母親是怎樣看透真相的。只是,我們越來越堅信,這也許就是母愛的深不可測,爲了讓我們安心,再沉重的悲傷她都能裝進心裏,並且,了無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