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紅軍長征感人勵志故事(多篇)

紅軍長征感人勵志故事(多篇)

長征故事 篇一

這個故事講了一個叫小蘭的女紅軍,她13歲時爸爸媽媽就去世了,這時紅軍來到了她的故鄉,於是,小蘭隨部隊一起長征,爲了照顧傷員,在過橋時把好不容易得到的乾糧掉進了水裏。她爲了讓大家可以填飽肚子,就把口袋裏塞滿泥土和野草,裝成什麼事也沒發生過。大家知道後,紛紛把糧食分給了她。

看完之後,想到有些同學挑食、剩飯,我感到慚愧。糧食來之不易,我們要珍惜。我們更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要不是紅軍長途跋涉,吃樹皮,吃草根,我們的新中國也不可能成立!

我們要在學習上發揚紅軍這種艱苦樸素的精神,長大把祖國建設得更繁榮富強。

紅軍長征簡短感人故事 篇二

1934年11月中旬,突圍的中央紅軍跨越敵軍的三道封鎖線,進入湘南的嘉禾、蘭山、臨武地區。這時,蔣介石真正搞清了紅軍戰略轉移的目的地。他任命湘軍頭自何健爲“追剿軍”總司令,調動湘軍和桂軍,在零陵至興安之間近300裏的湘江兩岸配置重兵,構築碉堡,設置了第四道封鎖線。蔣介石則親率國民黨中央軍周渾元部及部分湘軍在後面追擊。此時的蔣介石躊躇滿志,得意洋洋,以爲定能將紅軍全殲於湘江、瀟水之間了。

11月20日,白崇禧見紅軍的一支部隊佔領了湘南的江華,又向廣西恭城奔來,白崇禧同粵軍和湘軍一樣,不願同紅軍硬打而消耗實力,以防紅軍進入本省或被蔣介石吞掉,就藉口兵力不夠及防止紅軍南進廣西,在11月21日忽然從興安、全州、灌陽撤兵,使湘桂軍閥聯合防守的湘江防線出現了一個缺口。何鍵爲求自保,也不盡快派兵南移接防,致使這130裏防線無兵防守達7天之久。

順利通過第四道封鎖線的機會到來了。可惜,紅軍未能抓住這一良機。

11月25日,中革軍委才下達搶渡湘江的命令。紅1軍團先頭部隊於11月27日趕到界首,未經戰鬥就佔領了這一渡口,很快控制了界首以北60華里的湘江兩岸。這時軍委縱隊也到達了離渡口不到80公里的灌陽以北的桂巖地區。

剩下的問題就是爭取時間。十萬火急的命令一道接一道。遺感的是,縱隊就是加快不了行軍的速度。11月26日,走了8公里;27日,只走了6公里;28日,走了28公里;29日,走了32公里。足足4天,才走到湘江岸邊。最高三人團是想將中央蘇區整個地搬到湘西去。臨突圍前,僱了幾千名挑夫,綁了三千多副挑子,兵工廠拆遷一空,工廠都卸走機器,凡是能夠搬走的值錢的東西都裝在騾子和驢子的背上帶走,組成了龐大的啓方運輸隊。需要七、八個人擡的石印機,需要十幾個人擡的大炮底盤,也捨不得丟下。在山間羊腸小道上行走,這樣的隊伍怎麼能加快行軍速度呢?

11月29日,湘軍和桂軍蜂擁而來,敵人向正在渡江的紅軍發起了進攻。兩岸的紅軍戰士,爲掩護黨中央安全過江,與優勢的敵軍展開了殊死決戰。紅軍的阻擊陣地上,炮彈和重磅炸彈的爆炸聲不絕於耳,許多來不及構築工事的戰士們被震昏了,耳鼻出血。裝備單一的紅軍要用血肉之軀抵擋敵人飛機和重炮的狂轟濫炸,戰鬥的殘酷可想而知。但“保衛中央縱隊安全渡江”的口號仍響徹在陣地上空。

12月1日,戰鬥達到了白熱化程度,敵人對我發動了全線進攻,企圖奪回渡口,殲我於半渡中。這是生死存亡的一戰,是意志的較量。狹路相逢勇者勝。紅軍將士硬是用刺刀、手榴彈打垮了敵軍整連、整營的一次次進攻,湘江兩岸灑下了無數紅軍將士的鮮血,渡口始終牢牢地掌握在紅軍手中。至當日17時,中央機關和紅軍大部隊終於拼死渡過了湘江。

湘江戰役是中央紅軍突圍以來最壯烈、最關鍵的一仗,我軍與優勢之敵苦戰,終於撕開了敵重兵設防的封鎖線,粉碎了蔣介石圍殲紅軍於湘江以東的企圖。

紅軍雖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鎖線,但付出了巨大的代價。5軍團和在長征前夕成立的少共國際師損失過半,8軍團損失更爲慘重,34師被敵人重重包圍,全體指戰員浴血奮戰,直到彈盡糧絕,絕大部分同志壯烈犧牲。渡過湘江後,中央紅軍和軍委兩縱隊,已由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到3萬人。

湘江一戰,是紅軍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慘敗。血的事實,宣告了“左”傾教條主義軍事路線的徹底破產,使廣大紅軍指戰員對王明路線的懷疑、不滿以及積極要求改變領導的情緒,達到了頂點。

紅軍長征感人的短故事 篇三

部隊越過了夾金山,臨近下山時候,董必武的馬伕掉隊了,沒有人牽馬。就臨時讓一個叫鍾珠瑞的年輕小夥子給他牽馬。

前面有一條冰河溝,小鐘在前面拉着馬,董必武跟在馬後。水流特別急,又特別冰冷,每個人的臉都凍青了。大家咬緊牙關,小心翼翼地往河裏走去。小鐘牽着馬往前一跳,刺骨的冷水讓馬突然受到了驚嚇,蹄子向前一蹬,猛地拽了一下繮繩,小鐘沒有防備,一不留神就被拽到河裏去了。他還沒來得及喊救命,一個漩渦就把他捲了進去,幾秒鐘的時間就把他沖走了五六十米遠。大家見狀立刻去救小鐘。最後,毛主席的擔架隊裏有幾個水性特別好的,才把他拉了上來,雖然嗆了許多水,還好沒有生命危險。

上來後,小鐘冷得瑟瑟發抖,牙齒咯咯響。董必武就把自己的馬讓給他,說: “小鐘,你騎着,革命的路還很長。”

“不,我能堅持住,您身體不好,還是您騎吧。”小鐘推讓着說。

董必武指揮其他戰士,硬是把小鐘擡上馬。自己則大步向前走去。

翻越第二座大雪山時,小鐘又面臨一次危險:他的腳凍得不聽使喚了,好像沒在自己身上長着,連麻麻的感覺都沒有了。實在走不動了,就對董必武說: “我走不動了,你們別管我,先走吧,”說完就大哭起來。

大家絕對不能讓他掉隊,也不能讓他停下來,因爲一旦停下來就意味着死亡。

這時候,董必武讓勤務員拿出暖瓶,倒了一碗水給小鐘,先讓他暖暖身子。果然,一小會兒,他就緩過來了。接着,徐特立從懷裏摸出一個幹辣椒,謝覺哉從懷裏拿出一小塊生薑,成仿吾把萬金油往小鐘太陽穴上塗。面對這麼多的關懷,小鐘的淚水再一次流了下來。

開始行軍了,董必武又下了馬,直接對小鐘說: “我命令你,給我騎上馬去!”小鐘知道董必武的脾氣,沒有反抗和辯解,就乖乖地上了馬。

紅軍鞋 篇四

我們來到大雪山下。當地老百姓把大雪山叫做“神山”,意思是說除了“神仙”,就連鳥也飛不過去。

爲了消除部隊的顧慮,毛主席說:“神山”不可怕,紅軍應該有志氣,和神山比一比。這些話,給了我們莫大的鼓舞。

出發前,上級規定每人要準備兩雙鞋,把腳保護好。我除了腳上的爛草鞋外,就剩一雙拴在皮帶上的“量天尺”了。我把它解下來,心裏涌起無限的感念。一首在江西中央蘇區流行的山歌,又在我的耳邊縈繞着:送得哥哥前線去,做雙鞋子贈送你,鞋上繡了七個字,紅軍哥哥萬萬歲。

想起這首山歌,也就想起了我們離開中央蘇區時的情形。一個老大爺拉着我的手,把一雙“紅軍鞋”塞給我。這是一雙非常結實的布鞋,鞋幫上繡着“慰勞紅軍戰士”的字句。他說:“孩子,這鞋一穿到紅軍的腳上,那就成了‘量天尺’了,地再廣,山再高,你們也能把它‘量’完。”從那以後,這雙鞋就掛在我的腰間,成爲我最好的伴侶。

記得在離開江西的最後一次戰鬥中,我的腳負傷了。當時既沒有醫藥,也沒有擔架,我只得每天拖着負了傷的腳,艱難地走着。實在堅持不住了,我第一次從腰裏解下“量天尺”,穿在腳上。鞋底軟綿綿的,特別舒服。一穿上它,就想起了蘇區人民的希望,也就忘了傷痛。不久傷口好了,我的鞋底也磨去了不少,捨不得再穿,就又把它包起來掛在腰上……打遵義,我們連擔任攻城任務。打得正有勁,我突然感到腰部有些疼痛。仔細一看,原來一顆子彈穿過鞋子,緊挨在腰骨旁的皮膚上。同志們見了,都說這真是“救命鞋”。可是我也很惋惜,因爲鞋子被穿了一個大窟窿。以後,我更加倍地愛惜它。

天矇矇亮,我們就開始爬山。越向上爬越陡,一會兒竟下起雞蛋大的冰雹。狂風夾着冰雹,吹在身上,真像刀割的一樣。我是個炮兵,肩上扛着45斤的迫擊炮炮筒,走起來就更難了。我踏着前面像雪梯似的腳印,一步一步往前移,腳被雪冰得失去了知覺,幾次跌倒。每當我倒下,看到腳上的“量天尺”,心裏就感到一股熱勁,好像蘇區的老鄉們在背後推着我前進。

終於爬過了雪山,我低頭看看那雙“量天尺”,它沾滿了冰泥,髒得不成樣子,我趕忙把它脫了下來,磕掉泥巴又掛在腰上。

紅軍長征短篇故事精選 篇五

14歲的王玉清正在地主家幹活,聽見有人說紅軍來了。地主惡狠狠地告訴他:“‘紅鬍子’殺人不眨眼,專吃小孩子。”當時,地主都把賀龍的部隊稱爲“紅鬍子”。

王玉清不信,就跑出去看,他發現紅軍對窮苦百姓很和氣,很好,對地主很兇。王玉清立即去報名參加紅軍,幾天後,他成爲了紅軍無線電臺的一名戰士。

王玉清非常聰明,加上他又虛心向老戰士請教,到部隊才一個星期,就很快學會了電臺的使用方法,首長們都喜歡把電報交給他發。在行軍的途中,賀龍留給他的印象最深刻。由於王玉清做事幹練麻利,又聰明,賀龍很喜歡他,經常把很重要的電報交給他,還常常用手指彈王玉清的腦袋,表示誇讚。在行軍最艱難的時候,賀龍還總是在隊列中,給大家鼓勁,大家喜歡叫他賀老總,很遠就能聽到他爽朗的笑聲,他還時不時地用親切的口氣問小戰士們:“苦不苦?累不累?”

有一次,平時總是喜歡開玩笑的賀老總,神情非常嚴肅,兩道濃眉都擰成了疙瘩。原來,王玉清接到一個緊急電報,交給了賀老總,內容是說蔣介石調了重兵和飛機要圍堵紅軍,這時候的紅軍剛剛搶佔了渡口,可是江上沒有橋,船又少又小。賀老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