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高一語文必背文言文及古詩詞歸納(精品多篇)

高一語文必背文言文及古詩詞歸納(精品多篇)

高一語文必背文言文及古詩詞歸納 篇一

桃花源記(陶淵明)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爲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灑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爲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爲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三峽(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山獻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馬說(韓愈)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陋室銘(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小石潭記(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爲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爲坻,爲嶼,爲嵁,爲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高一語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譯 篇二

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知,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爲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鬱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爲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餚核既盡,杯盤狼藉。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翻譯: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蕩着船兒,在赤壁下游玩。清風緩緩吹來,水面波浪不興。舉起酒杯,勸客人同飲,朗頌《月出》詩,吟唱“窈窕”一章。一會兒,月亮從東邊山上升起,徘徊在鬥宿、牛宿之間。白??的霧氣籠罩江面,水光一片,與天相連。任憑水船兒自由漂流,浮動在那茫茫無邊的江面上。江在曠遠啊,船兒象凌空駕風而行,不知道將停留到什麼地方;飄飄然,又象脫離塵世,無牽無掛,變成飛昇仙果的神仙。

這時候,喝着酒兒,心裏十分快樂,便敲着船舷唱起歌來。唱道:“桂木做的棹啊蘭木做的槳,拍擊着澄明的水波啊,在月光浮動的江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遠茫茫,瞻望心中的美人啊,在天邊遙遠的地方。”客人中有會吹洞簫的,隨着歌聲吹簫伴奏,簫聲嗚咽,象含怨,象懷戀,象抽泣,象低訴。吹完後,餘音悠長,象細長的絲縷延綿不斷。這聲音,能使深淵裏潛藏的蛟龍起舞,使孤獨小船上的寡婦悲泣。

我有些憂傷,理好衣襟端正地坐着,問那客人說:“爲什麼奏出這樣悲涼的聲音呢?”客人回答說:“‘月光明亮星星稀少,一隻只烏鴉向南飛翔’,這不是曹孟德的詩句嗎?向西望是夏口,向東望是武昌,這兒山水環繞,草木茂盛蒼翠,不就是曹操被周瑜打敗的地方嗎?

當他佔取荊州,攻下江陵,順江東下的時候,戰船連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臨江飲酒,橫握着長矛吟詩,本是一時的豪傑,如今在哪裏呢?何況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魚打柴,以魚蝦爲伴侶,以麋鹿爲朋友;駕着一隻小船,舉杯互相勸酒;寄託蜉蝣一般短暫生命在天地之間,渺小得象大海里的一粒小米。哀嘆我們生命的短促,羨慕長江的無窮無盡。願與神仙相伴而遨遊,同明月一道永世長存。知道這種願望是不能突然實現的,只好把這種無可奈何的心情寄託於曲調之中,在悲涼的秋風中吹奏出來。”

我對客人說:“你也知道那水和月的道理嗎?水象這樣不斷流去,但它實際上不曾流去;月亮時圓缺,但它終於沒有消損和增長。原來,要是從那變化的方面去看它,那麼天地間的萬事萬物,連一眨眼的時間都不曾保持過原狀;從容不那不變的方面去看它,那麼事物和我們本身都沒有窮盡,我們又羨慕什麼呢?

再說那天地之間,萬物各有主宰者,如果不是我應有的東西,雖說是一絲一毫也不拿取。只有江上的清風,與山間的明月,耳朵聽它,聽到的便是聲音,眼睛看它,看到的便是色彩,得到它沒有人禁止,享用它沒有竭盡,這是大自然的無窮寶藏,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

客人高興地笑了,洗淨酒杯重新斟酒。菜餚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盤子雜亂一片。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覺東方已經露出白色的曙光。

高一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 篇三

常見文言特殊句式:

(一)判斷句

(1)用者,也表判斷:者,也、者也、也、者;

(2)爲、乃、即、則或否定詞非,未,弗等表判斷。

(3)名詞做所謂語直接表判斷(劉備,天下梟雄。)

(二)被動句:

(1)單獨用於受見或組合成見於,受於表判斷。如: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徒見欺於王

(2)爲、爲所、爲所表判斷;如:臣聞如姬父爲人所殺

(3)被(後起用法,如:周公之被逮)。

(4)意念被動(無詞語標誌):兵挫地削

(三)省略句:

(1)省略主語:如: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

(2)省略賓語:權起更衣,肅追()於宇下。

(3)省略介詞: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

注意:以,與,從,爲,因五介詞常省略賓語。

(四)賓語前置:

(1)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如:沛公安在?疑問代詞(如:誰、何、奚、曷、胡、惡、安)

(2)否定句中,代詞做賓語,賓語前置。如:時人莫之許也。

(3)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前取動詞前,以突出強調賓語。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如:唯利是圖等。

(4)方位詞、時間詞做賓語時,有時也前置。例如:業文南向坐。(《史記項羽本紀》)

(五)定語後置:

(1)者:如: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

(2)之: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3)之者: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

(六)介詞結構做狀語後置:

(1)用介詞於組成的介賓短語,翻譯時要移到動詞前作狀語。如: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2)介詞以組成的介賓短語,翻譯時前置做狀語。如:具告以事。(《鴻門宴》)。

高一語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譯 篇四

文言文《蘭亭集序》原文及翻譯

原文: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kuài)稽山陰之蘭亭,修禊(xì)事也。羣賢畢至,少長(zhǎng)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擺佈,引覺得流觴(shāng)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不美觀宇宙之年夜,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分歧,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傷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爲痕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前人云:“死生亦年夜矣”(41),豈不痛哉!

每覽前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jiēdào),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爲虛誕,齊彭殤(shāng)爲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譯文:

永和九年,時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們會集在會稽山陰的蘭亭,爲了做禊事。衆多賢才都匯聚到這裏,春秋年夜的小的都聚積在這裏。蘭亭這處所有高峻的山嶽,強大的樹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亮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羅帶一般)環抱在亭子的四周,引(溪水)作爲流觴的曲水,枚舉坐在曲水旁邊,雖然沒有吹奏音樂的盛況,喝點酒作點詩,也足夠來酣暢論說幽深內藏的激情了。這一天,天色晴朗,空氣清爽,和風暖和,仰首不美觀覽到宇宙的浩蕩,俯看不雅察看年夜地上萬物的繁多,用來伸展視力眼光,坦蕩襟懷胸襟,足夠來極盡視聽的歡娛,其實很歡愉。

人與人的交往,很快就渡過了生平,有的人在室內長談自己的理想襟懷胸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快樂喜愛的事物,依靠自己的情懷,不受約束,縱容無羈地餬口。雖然各有各的快樂喜愛,舒適與躁動各不不異,但當他們對所接觸的事物感應歡快時,一時感應自得。感應歡快和知足,(竟然)不知道衰宿將要到來。等到對獲得或喜愛的工具已經厭倦,激情跟着事物的轉變而轉變,感傷隨之發生。曩昔所喜歡的工具,轉瞬間,已經成爲舊跡,尚且不能不因爲它激發心中的感應,況且壽命長短,聽年夜造化,最終必然都要消亡!前人說:“死生事實?下場是件年夜事啊。”怎麼能不讓人哀思呢?

每當看到前人所發感傷的原因,其啓事像一張符契那樣相和,總難免要在讀前人文章時感喟哀傷,不能年夜白於心。原本知道把死活等同的說法是不真實的,把長壽和短折等同起來的說法是妄造的。後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個一個記下那時與會的人,錄下他們所作的詩篇。縱使時代變了,工作分歧了,但觸發人們情懷的原因,他們的思惟情趣是一樣的。後世的讀者,也將對此次會議的詩文有所感傷。

高一語文必背文言文整理 篇五

輕肥。白居易

意氣驕滿路,鞍馬光照塵。借問何爲者,人稱是內臣。朱紱皆大夫,紫綬或。誇赴軍中宴,走馬去如雲。樽罍溢九醞,水陸羅八珍。果擘洞庭橘,膾切天池鱗。食飽心自若,酒酣氣益振。是歲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過華清宮。杜牧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題烏江亭。(唐)杜牧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無題二首。李商隱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嗟餘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賞牡丹。(唐)劉禹錫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望海潮。【宋】柳永

東南形勝,江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定**。蘇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鷓鴣天·桂花。李清照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輕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應羞,畫欄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

青玉案·元夕。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鵲橋仙。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高一語文上冊文言文知識點 篇六

1、言:

①句首助詞。如:言既遂矣。

②相當於“而”。如:靜言思之。

2、以:

①把,介詞。如:秋以爲期。

②而,連詞。如:以望復關。

3、作:

①本義是起來起身,引申爲興起,產生。如:薇亦作止。

②開始。如:天下之難比作於易。

③創作,撰寫:自是指物做詩立就,又引申爲著述,製造。

如: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④勞動,勞作。如: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爲,成爲,引申爲充當,充作。如: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

4、曰:

①動詞詞頭,無實意。如曰歸曰歸。

②叫做,稱作。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

③說。如: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5、靡:

①浪費。如: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②無,沒有。如: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引申爲不。

如:天高地迥,號呼靡窮。

③倒下,後退。如:左右皆靡。

6、思:

①思考。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②思念,掛念。如:已行,弗不思也。

③心情,情思。如: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④助詞,無實義。如: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7、雨:

①衆多。如:齊子歸止,其從如雨。

②離散。如:一別如雨。

③動詞。下雨或雨一樣的落下來。如:是歲之春,雨麥岐山之陽。

④灌溉。如:水能自雨田。

⑤潤澤。如:吾不能以春風風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

高一語文上冊文言文知識點 篇七

1、乃

①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副詞,表示判斷,可譯爲“是”“就是”)

②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

③良乃入,具告沛公(於是)

④於是爲長安君約車百乘,質於齊,兵乃出(才)

2、道

①有碑僕道(路,道路)

②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道理)

③於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張)

④何可勝道也哉(說,講)

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3、蓋

①日初出大如車蓋(車蓋)

②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譯爲“因爲”“是因爲”“是由於”等)

③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衆士仰慕,若水之歸海(超過,勝過)

④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

4、文

①獨其爲文猶可識,曰“花山”(文字)

②不以木爲之者,文理有疏密(紋)

③屬予作文以記之(文章)

④文過飾非(掩飾)

5、然

①至於*,理固宜然(如此,這樣)

②吳廣以爲然(對,正確)

③有穴窈然(形容詞詞尾,“……的樣子”)

④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然而,但是)

6、舍

①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名詞作動詞,築舍定居)

②而操舍鞍馬,仗舟楫(動詞,捨棄)

③舍相如廣成傳舍(動詞,安排住宿)

④客舍青青柳色新(名詞,宿舍、旅店)

7、以

①由山上以上五六裏,有穴窈然(介詞,在、從)

②夫夷以近,則遊者衆(連詞,表並列,並且)

③餘與四人擁火以入(連詞,表順承,就,便,或不譯)

④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與“故”組成固定結構,表因果,因此)

⑤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與“所”組成固定結構,表原因,……的原因)

8、其

⑴始舍於其址。(代詞,它的,代華山)

⑵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代詞,那,指代慧褒埋葬的時間)

⑶距其院東五里。(代詞,那,代慧空禪院)

⑷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代詞,它,代華山洞)

⑸其文漫滅。(代詞,它的,代僕碑)

⑹獨其爲文猶可識曰“花山”。(代詞,它上面)

⑺其下平曠,有泉側出。(代詞,它的,代華山)

⑻問其深。(代詞,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譯作“那個洞”)

⑼則其好遊者不能窮也。(代詞,代“好遊者”,譯作“那些”)

⑽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其進”的“其”是指代第一個分句,譯作“那”,“其見”的“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也譯作“那”)

⑾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代詞,它的,代後洞)

⑿蓋其又深。(代詞,指代後洞,譯作“那”)

⒀則其至又加少矣。(代詞,那些,代遊客)

⒁既其出。(句中語氣助詞,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⒂則或咎其欲出者。(代詞,指代“欲出者”,譯作“那”)

⒃而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第一人稱代詞,自己)

⒄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代詞,他們)

⒅其孰能譏之乎?(副詞“其……乎”這個固定格式,用來表示反問,可譯作:難道……嗎?)

⒆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代詞,指代那些以訛傳訛的情況,可譯爲“那”)

高一語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譯 篇八

《師說》原文:

作者:韓愈【唐代】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爲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衆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爲聖,愚人之所以爲愚,其皆出於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國小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羣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餘。餘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師說》翻譯:

古代求學的人一定有老師。老師是用來傳授道理,講授學業,解答疑難問題的。人不是一生下來就懂得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有疑惑卻不求老師指教,那成爲疑難的問題,終究得不到解決。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本來就比我早,我跟從他,拜他爲師;在我之後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從他學習,把他當作老師,我學習的是道理,哪裏去考慮他的年齡比我大還是比我小呢?因此,不論地位顯貴或是低下,不論年長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

唉!從師學習的風尚已經很久不流傳了,想要人們沒有疑惑很難吶!古代的聖人,他們超過一般人很遠了,尚且跟從老師向老師請教;現在的一般人,他們跟聖人相比相差很遠了,卻以向老師學習爲羞恥。所以聖人就更加聖明,愚人就更加愚昧。聖人之所以成爲聖人,愚人之所以成爲愚人,大概都是這個原因引起的吧?

愛自己的孩子,選擇老師來教他。但是對於他自己,卻以跟從老師學習爲可恥,這是糊塗的!那些兒童的老師,教他讀書,學習書中的斷句,並不是我所說的傳授道理,解答疑難問題的老師。不知句讀(斷句)要問老師,有疑惑不能解決卻不願問老師;小的方面倒要學習,大的方面卻放棄了。我沒有看到他的明達。醫生,樂師及各種工匠,不以互相學習爲恥。

士大夫這類人中,說起老師、弟子的時候,這些人就聚集在一起嘲笑他。問那些嘲笑者(嘲笑他的原因),他們就說:"那個人與某人年齡相近,修養和學業也差不多,(怎麼能稱他爲老師呢?)以地位低的人爲師,足以感到羞愧,稱官位高的人爲師就近於諂媚。"唉!從師學習的風尚不能恢復,由此就可以知道了。醫生、樂師及各種工匠,士大夫之類的人是不屑與他們爲伍的,現在士大夫們的智慧竟然反而不如他們。難道不值得奇怪嗎?

聖人沒有固定的老師,孔子曾經以郯子、萇弘、師襄、老聃爲師。郯子這一類人,他們的道德才能(當然)不如孔子。孔子說:"三人同行,其中就一定有我的老師。"因此學生不一定不如老師,老師也不一定比弟子強,懂得道理有先有後,學問和技藝上各有各的主攻方向,如此罷了。

李蟠,十七歲,愛好古文,六藝(《詩》《書》《禮》《樂》《易》《春秋》)的經文和傳文都普遍學習了,不被當時的不良習俗所限制,向我學習。我讚許他能遵行古人從師學習的風尚,特別寫了這篇《師說》贈送給他。

高一語文必背文言文及古詩詞歸納 篇九

廉頗藺相如列傳(背誦最後兩段)《史記》

既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爲上卿,位在廉頗之右

廉頗曰:“我爲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爲勞,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XX,吾羞,不忍爲之下!”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相如聞,不肯與會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於是舍人相與諫曰:“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今君與廉頗同列,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且庸人尚羞之,況於將相乎?臣等不肖,請辭去”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羣臣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加兵於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鬥,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爲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卒相與歡,爲刎頸之交。

遊褒禪山記(背誦第2——3段)王安石

其下平曠,有泉側出,而記遊者甚衆,——所謂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裏,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問其深,則其好遊者不能窮也,——謂之後洞餘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遂與之俱出蓋予所至,比好遊者尚不能十一,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時,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乎遊之樂也。

於是餘有嘆焉古之人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遊者衆;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於人爲可譏,而在己爲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餘之所得也。

蘭亭集序(背誦全文)王羲之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羣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爲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取捨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爲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爲虛誕,齊彭殤爲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赤壁賦(背誦全文)蘇軾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爲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鬱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爲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餚核既盡,杯盤狼藉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滕王閣序(背誦2—3段)王勃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迴;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

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舳雲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高一語文上冊文言文知識點 篇十

1、沛公奉卮酒爲壽,約爲婚姻。

古義:婚姻,古義兒女親家,女方之父爲婚,男方之父爲姻。

今義:結婚的事,因結婚而產生的夫妻關係。

2、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古義:意外的變故。

今義:副詞,很。

3、今人有大功而擊之。

古義:現在別人(指沛公)

今義:現在的人,與古人相對。

4、而聽細說。

古義:小人的讒言。

今義:詳細說來。

5、沛公居山東時。

古義:崤山以東。

今義:山東省。

6、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

古義:黃河以北、以南。

今義:分別指河北省和河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