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地區考察報告多篇

地區考察報告多篇

【第1篇】參加西部地區千名鄉(鎮)幹部赴外地學習考察報告

參加西部地區千名鄉(鎮)幹部赴外地學習考察報告

今年我參加了由國家外國專家局舉辦的西部地區千名鄉(鎮)幹部赴深圳、珠江三角洲、香港培訓班。此次培訓主要採取專題講授與現場考察相結合的方式,使我經歷了一次難忘的學習之旅。

一、基本情況

這次學習培訓分別赴深圳、香港、順德、中山、珠海五個城市,對其

經濟社會發展的情況和經驗進行了初步瞭解和實地考察。瞭解深圳市經濟發展的動力、深圳改革發展和自主創新的有關情況和經驗、考察全國兩個文明建設先進單位、新農村建設示範點深圳市龍崗區南灣街道南嶺村社區居民委員會,聽取村領導介紹經驗。參觀香港市政建設設施、太平山頂、金紫荊廣場及香港標誌性建築——香港青馬大橋等。

二、主要收穫與啓示

(一)對照科學發展觀,感悟經濟特區的發展

深圳是我國最早開放的特區,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可以說,深圳是我國發展最快的城市,是一種現象。“深圳速度”成爲我國現代化建設日新月異的標誌。從根本上講,深圳的改革發展和自主創新則是深圳快速崛起的真正動力。

一是發展爲綱、緊抓不鬆。深圳的開放開發一開始就建立在現代市場經濟的理念與本地實際緊密結合的基礎之上。大力引進香港的資金、技術、機器,充分發揮勞動力和土地資源優勢,圍繞發展是硬道理,緊抓硬指標、用硬手段、抓硬任務不放鬆,不斷探尋適合深圳的經濟發展模式。

二是改革探路、帶動發展。深圳人能夠始終發揚“敢闖、敢冒、敢試”的“三敢”精神,在總結經驗中不斷深化改革,提出準、快、深、細、大、堅“六字”方針。探尋深圳的經濟發展,結合理論實踐,深圳的經濟發展源泉主要來自於五大發展動力,即:勞動力投入、資本投入、科技進步、教育和制度創新。

三是堅持開放、勇於實踐。在堅持開放中,深圳人始終實踐“433”發展模式。堅持開放,擴大開放,貫徹政策。

深圳作爲一個經濟特區城市,28年(1980年—2008年)的成功經驗締造了深圳獨有的經濟發展模式和發展現象,在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的今天,深圳逐步從農業經濟時代到工業經濟時代,走向知識經濟時代。

【第2篇】華東地區考察學習報告範文

一、學習考察概況

根據區委中心組全年學習安排,第二季度中心組的學習以“思想大解放,觀念大更新,加快大發展”爲主題,結合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市委二屆三次全委會精神和區第九次黨代會精神的貫徹落實,以區委書記xxx爲團長的學習考察團一行27人,於7月13日至19日到溫州、杭州、蘇州、上海等地進行了考察學習。在重慶駐上海辦事處的積極聯絡安排下,在當地黨委、政府的熱情接待下,學習考察活動達到了預期效果。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中後期開始,在第二代和第三代領導核心的戰略抉擇下,華東地區成爲我國經濟發展的強勢地區,“黃金地帶”迅速凸現出具有現代經濟意義的“黃金效益”。2002年,華東地區以佔全國1%的土地和5.9%的人口,創造出佔全國17.1%的gdp。現在,華東四市的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城市建設和開發的投資力度以千億元計;構築了城市及輻射周邊的高速交通網絡;打造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形成了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鏈和產業羣。在短短的6天時間裏,考察團先後考察了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參觀了康奈集團、大虎打火機廠、喬頓服飾集團,對促進溫州經濟發展的“溫州模式”和溫州民營經濟的發展有了進一步瞭解;參觀了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高教園區和娃哈哈集團,學習了娃哈哈的品牌多元化經營模式和理念;與蘇州工業園和崑山市領導座談交流,向他們請教了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園區建設和招商引資等方面的問題;參觀了上海浦東新區,聽取了浦東新區領導關於浦東新區在城市規劃與城市發展、政府職能調整方面所取得的經驗;參觀了上海通用汽車公司和德隆公司,學習了資本運作、戰略投資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實地考察了新天地舊城改造項目。

學習考察中,我們既學習了華東四市在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高標準的園區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發展民營經濟和加強城市規劃與建設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又學習了當地政府積極營造發展環境、提高服務意識和工作效率的新舉措。通過實地考察與交流討論,進一步開闊了我們的視野,轉變了我們的觀念,豐富了我們的知識,也使我們看到了我區在觀念上的差距,在發展思路和發展環境上的差距,切實感受到發展的壓力,同時在考察比較中也堅定了加快發展的信心。

二、華東四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特點

㈠強化發展觀念,一心一意謀發展。各地都緊緊抓住解放思想這個“牛鼻子”,堅持“發展就是硬道理”,強化“項目是生命線,投資者是上帝,引資是功臣”,破除陳腐思想的束縛,樹立以發展凝聚人心,以發展論英雄的觀念,始終堅持以發展說話,發展以數字說話,數字以事實說話。溫州樹立和宏揚 “四千精神”、“四自精神”,“四千”就是指“歷盡千辛萬苦、說盡千言萬語、走遍千山萬水、想出千方百計”發展商品經濟;“四自”就是指“自主改革、自擔風險、自強不息、自求發展”搞市場經濟。各地都堅持圍繞發展抓合力,形成合力促發展,四大班子之間、各級各部門、廣大幹部羣衆都圍繞發展這個中心,轉變觀念、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堅持“親商、安商、富商、扶商”理念,努力在全社會形成了“一心一意抓發展、萬衆一心求發展、千軍萬馬快發展”的良好局面。

㈡依託自身優勢,不斷優化發展方略。杭州市在大力發展旅遊業的同時,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以“兩港三區”爲重點的“天堂硅谷”成爲杭州建設綠色生態工業城市的主攻方向,取得明顯成效。蘇州在“依託古城,開發新區”的思路下,藉助緊鄰上海的區位優勢,在與上海的錯位競爭中把自己變成上海大企業產品加工的“大車間”。溫州以民營經濟爲主導,發展“走出去”經濟、區域塊狀經濟、輕工業爲主的特色經濟。崑山由一個60萬人口的農業縣,80年代大力開展橫向經濟聯合,發展鄉鎮工業,實現“農轉工”;90年代發揮基礎設施優勢,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實現“內轉外”,形成以開放型經濟爲主導,三大產業協調發展,三個文明同步推進的良好局面。浦東新區以建設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和現代工業基地爲目標,以“三港”(深水港、航空港、信息港)、“三網”(軌道交通網、市區道路網、越江交通網)、“三能”(電力、燃氣、集中供熱)基礎建設爲核心,注重城市規劃與城市建設,建設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

㈢堅持外向帶動戰略,增強發展動力。華東地區經濟發展呈現出強大的經濟活力與其堅定不移實施外向帶動戰略,積極擴大招商引資,牢牢把握對外開放不同階段的重要機遇,不斷鞏固發展外向型經濟有密切關係。以招商引資爲龍頭,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擴大開放,華東四市在招商引資方面主要採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政策招商,制定優惠政策,對有實力商家,適當犧牲一定的眼前、局部利益;二是網絡招商,在網上發佈信息,宣傳自己,捕捉信息,尋覓商機;三是會展招商,派人蔘加各類會展,收集信息,結識朋友;四是以外引外招商,提高管理服務水平,親商、安商、富商、扶商,讓外來商家有賓至如歸的感覺,以此吸引外商的合作伙伴、朋友來當地興業;五是產業招商,集中優勢資源,把某一個產業做大做強;六是中介招商,凡對招商引資作出過實質性貢獻的中介人,不論身份,形成“大招商大報酬,小招商小報酬,不招商零報酬”激勵機制;七是運用行政手段推動招商,主要是加大領導幹部招商引資的壓力,大力推行末位淘汰制、績效工資制,將招商引資成績直接與經濟利益掛鉤,直接與幹部的升遷掛鉤。截止2002年底,來自82個國家和地區的外資企業在浦東設立了8397個項目,投資總額超過420億美元。其中,世界500強企業有170多家在浦東投資了328個項目,投資總額達112億美元,具有投資金額大、技術層次高、產業鏈延伸廣的特點。 18平方公里的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吸引世界500強的跨國公司有17家在開發區投資項目26個,還引進內資75.3億元人民幣,經濟總量年均增幅30%以上。

㈣合理規劃產業佈局,增強經濟總體素質。杭州以加工工業爲主,逐步形成了以娃哈哈、養生堂等企業爲龍頭的食品加工行業;以汽輪動力、萬向等企業爲龍頭的機械製造行業;以東方通信、ut斯達康等企業爲龍頭的電子通訊行業;數量衆多、以非公有制爲主體的紡織服裝行業這四大支柱產業,並全力打造it產業和新藥產業等新興支柱產業,成爲全國軟件產業四大基地之一。溫州打響“溫州製造”品牌,建立14個國字號輕工業基地,創建世界輕工產品生產基地、集散基地、創新基地。浦東立足區域優勢,以金融貿易區、出口加工區、保稅區、高科技園區爲基礎,建設功能完備的產業園區。

㈤注重載體建設,拓展發展空間。在二十年的市場磨礪與整合中,規模化的園區建設爲華東經濟拓展發展空間,接軌國際市場奠定了堅實基礎。把園區作爲對外開放的窗口、對內輻射的基地、經濟發展的龍頭,園區建設強化了發展主體經濟的拉動效應,使園區內形成了大規模的產業集羣和完整的產業鏈。蘇州工業園九年累計完成基礎設施投資200多億元,其中16平方公里建成區達到“九通一平”(道路、供電、供水、燃氣、供熱、排水、排污、郵電、有線電視和土地填高平整)的國際標準,並在項目審批、財政稅收、海關物流等方面獲得相應管理權限和優惠政策,創造了“不特有特,比特更特”的良好條件。浦東新區在建好大載體的同時注重功能特色園區互補聯動的發展格局,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形成聚合國際現代化金融貿易功能,擁有中外金融機構145家;張江高科技園區形成以現代生物與醫藥、微電子爲主的高科技產業;金橋出口加工區形成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羣,擁有中外加工企業520家;外高橋保稅區實現區港合一,形成自由貿易、保稅倉儲、出口加工等功能,有效促進了資本、技術、人才等各類資源的集聚和優化配置,使得浦東新區成爲上海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和象徵。

㈥優化發展環境,構築社會經濟發展的軟硬平臺。在傾力投入建設硬環境的同時規範政務行爲,提高服務水平,優化和改善發展軟環境。“你辦項目,我辦手續”,立項、徵地、登記等都由政府代辦,全程服務,創造“四個環境”:一是創造上下同心,開明開放的輿論環境。二是創造主動熱情、廉潔高效的服務環境。確立服務是第一投資環境的理念,着力建立長效服務體系,推行服務全程代理制,從各個環節降低客商投資成本。確保政策不在自己手中截留,差錯不在自己身上產生,企業不在自己這裏受冷遇。三是創造公正嚴明,安全穩定的法治環境。四是創造優惠寬鬆、公平競爭的政策環境。

創新管理體制,實行“小政府、大社會”的管理模式,科學地構築起與市場經濟相適應、與國際慣例接軌、區別於一般行政區的管理機制,強化服務功能,寓管理於服務中,使政府的管理行爲具有法制性、規範性、國際性。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擁有2.92平方公里的“浙江杭州出口加工區”,實施“境內關外”的一系優質政策,由海關實行時間式管理,運行按電子報關,口岸直達方式進行,外向型經濟特點明顯,開發區已成爲杭州市對外開放的創業基地、人才基地,以及享受國家特定政策,實現科技創新和管理體制創新的重要基地。

㈦構建人才高地,以人才開發形成知識經濟聚集點。國以人興,政以才治,千秋大業在用人。經濟的競爭,主要是人才的競爭。華東地區經濟的飛速崛起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有一批適應新形勢發展要求、高水平、高層次、高素質的幹部隊伍。他們大力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全民學習,終身教育的良好氛圍,還通過多種措施,引進、培養了一大批思維創新、銳意進取、層次較高的複合型人才,爲發展蓄積了後勁,滿足了向更高層次邁進的智力需求。蘇州堅持“政策引人、事業留人、環境育人”方針,推進人力資源市場化運作,引進了國內外一流名校、名師,建立健全中等職業教育和智力支撐。杭州建設了佔地10.12平方公里的高教園區,規劃容納15所高等院校及13萬在校學生,爲發展提供寬裕的人才資源和技術創新成果。浦東新區2002年投入26億元發展社會事業,擁有上海科技館、浦東圖書館、少年宮等,投資2億元遷建華師大附中,目前浦東的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衛生事業完全適應了經濟發展的需要,吸引1/2—2/3的留學人員自願回到浦東工作,50000多外籍人士入住浦東,人才的大量聚集,提高了整個社會效率。

三、加快九龍坡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建議

如何應對新挑戰,加快大發展,確保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是擺在我們面前一個重大而緊迫的課題。通過考察學習,我們認爲應加快推進觀念、戰略、結構、科技、載體、環境六大創新,充分發揮自身比較優勢,積極融入市場競爭體系,推動區域經濟超常規、跨躍式發展。

㈠實施觀念創新,進—步解放思想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是變革的前奏。我們感到,與江蘇、浙江、上海等先進地區比,我們最大的差距就在於思想觀念、體制機制和發展環境上的差距。因此,在今後的發展中,我們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引導幹部羣衆自覺強化“四種觀念”:一要強化辯證思維抓機遇的觀念。教育引導廣大幹部在辯證把握大局的基礎上,結合區情,冷靜分析找尋面臨的新機遇,在擴展區域經濟發展空間,充分發揮後發優勢方面,在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加快結構調整方面,在利用強大外力克服計劃經濟體制惰性,徹底深化改革方面,在吸引資本和先進的技術、管理、人才方面,以“拼、搶、趕、超”的精神狀態,搶抓新機遇,謀求新發展。二要強化競爭才能進步的觀念。不主動同高手“過招”,就難以超越自我。唯有競爭纔有生機活力,纔有發展進步。我們要正視可能帶來的壓力和挑戰,採取積極措施超前謀劃、參與競爭,在競爭中不斷前進。三要強化不發展就是後退的觀念。切實克服“步子不大年年走,貢獻不大年年有”,“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好”的陳規陋習,敢於想大事,謀大業,確立新的發展目標,拿出超常規的發展舉措,邁出跨躍式發展的步伐和步頻,實現以快補晚。四要強化適應變革的開放觀念。積極清理廢止過時的政策、法規,在經濟全球化和世貿規則法律框架下,從遊戲規則、組織形式、產品定位、科技素質方面迅速接軌,主動把經濟聯繫的觸角更多地伸向國內外各個角落,實施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開放,爲加快自身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㈡突出戰略創新,不斷完善發展思路

戰略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靈魂和核心。必須正確審視區情,講究戰略戰術,科學制定規劃,理清思路,推動發展。在區域戰略制訂上,一要做到胸有全局。敏銳觀察、正確把握國內國際形勢,研究瞭解制約經濟發展關鍵因素,以戰略的眼光、開闊的眼界,站在明天看九龍,跳出九龍看九龍。洞悉競爭對手變化,長遠規劃競爭方略,前瞻性科學把握未來。二要正視自身劣勢。定位區情是制定戰略規劃的關鍵,必須正確把握劣勢,取長補短,隨機應變。三要注重發揮優勢。要善於立足自身優勢,充分學習借鑑東部先進地區多年的發展經驗,趨利避害,揚長避短。積極實施“走出去、引進來”戰略,抓住製造業向我國轉移的機遇、西部大開發的機遇,做大做強,加快發展,實現經濟總量的低成本擴張。四要優化發展方略。按照“動態調整,長短結合,粗細有度”的原則,結合不斷髮展的實踐,擬定完善發展戰略。今後一個時期,我們必須緊緊圍繞區第九次黨代會確立新世紀前20年發展的目標,按照實施高新技術、城市化、都市農業“三大戰略”,打牢結構、環境、人才“三大基礎”,建設以高新技術產業爲先導的新型工業發展區、以服務業爲重點的現代商務發展區、以休閒觀光旅遊爲方向的都市農業發展區這“三大經濟發展區”的總體思路,從戰略的層面上科學合理地指導推動發展,同時要伴隨着新的實踐,搞好信息研究,針對重慶市的宏觀戰略部署,不斷細化、充實和完善這一戰略構想,走出一條具有九龍坡區特色的發展之路。

㈢強化結構創新,提升內在運行素質

充分利用入世帶來的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重組的歷史機遇,圍繞市場需求,調整經濟結構,提升經濟運行素質。一是抓好產業結構調整。按照做大做強第二產業,快速發展第三產業,調整優化第一產業的總體思路,以高新技術產業爲重點,進一步做大做強汽車、摩托車、鋁業、化工等傳統優勢產業,努力形成高新技術產業爲先導,優勢傳統產業爲支撐,勞動密集型產業爲重要補充的工業經濟發展新格局。二是調整所有制結構,促進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爲重點,按照“全面、徹底、規範、配套”的要求,努力在民營化改造、開放式重組、企業破產、轉換職工身份上取得突破,切實提高企業競爭活力。三是大力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按照“建立基地,培植龍頭,拓展領域,創新體制”的發展思路,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大力發展服務型都市農業,加快建設重慶都市後花園,大力發展都市旅遊、工業旅遊和以都市農業爲載體的鄉村旅遊,使旅遊業成爲我區經濟新的重要增長點。

㈣深化科技創新,增強經濟綜合競爭能力

實施技術創新,是挖掘區域經濟潛力,增強整體發展後勁的核心所在。因此必須大力實施高新技術戰略,具體要狠下“四個功夫”:一是在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上下功夫。要重點抓好國內外處於領先水平的高效節能技術和新設備、新工藝、新管理方式的推廣和應用,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加強生物技術、信息技術與改造傳統農業的結合,不斷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和商品率,推動農副產品的加工、轉化和增值。二是在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上下功夫。充分發揮九龍園區、高新技術開發區的幅射帶動作用,堅持把發展高新技術作爲提升產業素質和經濟質量的關鍵,儘快走出先手棋,搶佔制高點。着力推進重點新技術項目與區域經濟相融合,吸引國內外資本、技術和管理經驗,內研外引開發高市場容量、高附加值產品。三是在推廣先進適用技術上下功夫。大力普及生物災害防治、規模養殖、新型栽培等先進適用技術,扶持和幫助民營企業提高自我科技創新能力,促其上規模、增效益。四是在健全科技服務上下功夫。加快 “數字九龍坡” 和“軟件大廈”建設,提高信息服務水平;建立健全科技專業協會等中介服務體系,幫助引導骨幹企業與科研院所合作;健全利益機制,敢於讓科技人員先富起來,鼓勵各級專業技術人員深入企業、農村,領辦或創辦科技企業、示範基地、農業科技園,調動全區上下“科技興區’的積極性。

㈤推動載體創新,拓展產業發展空間

以推進城鎮化和園區建設爲載體,加大城鄉建設力度,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努力拓展產業發展空間。一是以全市推進城鎮化建設爲契機,加大城鄉建設力度。不斷強化經營城市理念,堅持管理、規劃與建設同步推進,把城市作爲最大的國有資本來經營,積極推進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市場化,加快現有城市基礎設施出讓、轉讓經營權運作步伐,採取多種形式吸引社會資本、私人資本、境外資本投資城鄉建設,努力實現城鎮建設投入的良性發展。西部九鎮要把握加快城鎮化步伐的現實機遇。要以產業的集聚、園區的整合,促進城鎮人口、空間佈局調整;着眼於富民安民,引導農村勞動力有序轉移,實現推進城鎮化和實施富民工程的有機統一。二是抓好以園區爲重點的載體建設。以產業爲紐帶,從優化資源配置出發,大力推進園區整合,形成“數鎮一區”、“數鎮一帶”的新格局,重點推進以高新技術爲支撐的東部九龍園區、華巖工業區和以西彭爲中心的西部工業園區建設,按照規劃佈局、功能分區,滾動策劃、包裝一批重大項目,引大引強。堅持親緣招商、信息招商,捕捉投資動向,加大各級領導幹部招商引資的責任,獎優罰劣,激勵幹部羣衆想招商、招到商。

㈥加快環境創新,增強聚集效應

投資與經濟發展環境作爲一種無形資產已成爲加快區域經濟發展的決定因素。實踐表明,資金、技術、項目總是趨向統一、開放、有序的地域流動。因而,要實現九龍跨躍式發展最根本的是要靠優良的投資環境。一要優化服務環境。理順管理體制,轉變政府職能。在政企關係上,下決心砍掉舊體制形成的不應有的既得權益,放權於市場、企業和中介組織,堅持要宏觀不要微觀,要規劃不要計劃,要服務不要事務,要政策不要決策,形成政策調控市場,市場引導企業的格局。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減少審批環節,按照公開、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則,建立結構合理、管理科學,程序嚴密、制約有效的行政審批管理制度。切實轉變作風,積極推行首接責任制、文明辦公制、服務承諾制、引導辦理制和限時辦結制,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二要優化硬件環境。用新思路、新機制多渠道籌集資金,積極實施以交通、物流、信息三大網絡爲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三要優化執法環境。進一步結合部門執法責任制,深化政務公開,規範執法和管理行爲,嚴厲打擊擾亂市場經濟秩序,破壞投資環境等違法行爲。積極探索和建立保護體系,切實維護投資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四要優化人文環境。以改革的精神、創新的思路,按照“三個代表”要求,從思想上、組織上、作風上全面推進黨的建設,加快“學習型城區”和“人才高地”建設,要把吸收、引進和留住優秀人才工作提高到戰略高度來認識,大力培訓,引進各類專業人才。加大幹部的交流力度,創新領導工作方式和方法,做到守規不守舊、放開不放任、求優不求全,重引不重壓,推動經濟與社會文化的互動和協調發展。

【第3篇】赴南非、奧地利等國家和地區商務考察報告

赴南非、奧地利等國家和地區商務考察報告

赴南非、奧地利等國家和地區商務考察報告

11月日——12月日,以芝副市長爲團長的商務考察團一行5人,赴南非、奧地利、聖馬力諾、意大利、梵蒂崗等國家和地區進行了商務考察活動。在考察期間,我們參觀訪問了所到國家和地區的地方政府及企業,賓主雙方進行了友好座談,並對所到國家和地區的畜牧業、農業、旅遊業、流通業、市政建設管理等領域進行了考察。此次考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也得到了很多啓示。

一、考察的主要成果和體會

(一)發展旅遊業要選好項目,培育市場,梯度開發,形成規模。

這次考察瞭解到的國外旅遊業的一些情況,對我們策劃、發展自己的旅遊產業不無啓發。

高度重視保護環境。我們所到之處,都能看到良好的環境。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小鎮,都是整潔無比。特別是奧地利、聖馬力諾、南非等國,整個國家就象是一個大花園,綠草、白雲、藍天,一塵不染。各種鳥類若無其事地圍繞在人們的周圍,向遊人覓食,與人們嬉戲,悠閒自在,毫無怯意,真的是“過盡行人都不起”。良好的環境是發展旅遊業的基礎,我們要發展自己的旅遊產業,在環境上一定要有高的標準。

適度開發,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和諧。在奧地利、意大利、梵蒂崗等國考察中我們發現,那裏的建築物、城市廣場以及一些參觀景點的設計建設,都顯得自然、和諧,沒有過分做作和強加於自然的痕跡。

主題明顯,配套完善。這些國家的一些旅遊設施均有鮮明的主題和完善的配套。這些各有特色的主題景觀吸引了遊客,而完善配套的服務則滿足了遊客的各種需要,也增加了經營者的收入。把每一個旅遊項目都當作一個以遊客爲中心的完善的服務系統來做,這是做好一個旅遊項目的共性。

人性化管理,專業化經營。很多城市的文化、休閒設施象博物館、藝術館、公園、甚至很好的景點,一般都設有免費的介紹資料、免費的明信片,還會有工作人員進行專業的講解,且服務周全,會給你物超所值的感覺。相對於國內很多旅遊景點高價門票和層層購票的情況,我們感到反差很大。

【第4篇】華東地區考察學習報告

華東地區考察學習報告

華東地區學習考察報告

一、學習考察概況根據區委中心組全年學習安排,第二季度中心組的學習以“思想大解放,觀念大更新,加快大發展”爲主題,結合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市委二屆三次全委會精神和區第九次黨代會精神的貫徹落實,以區委書記xxx爲團長的學習考察團一行27人,於7月13日至19日到溫州、杭州、蘇州、上海等地進行了考察學習。在重慶駐上海辦事處的積極聯絡安排下,在當地黨委、政府的熱情接待下,學習考察活動達到了預期效果。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中後期開始,在第二代和第三代領導核心的戰略抉擇下,華東地區成爲我國經濟發展的強勢地區,“黃金地帶”迅速凸現出具有現代經濟意義的“黃金效益”。20xx年,華東地區以佔全國1的土地和5.9的人口,創造出佔全國17.1的gdp。

現在,華東四市的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城市建設和開發的投資力度以千億元計;構築了城市及輻射周邊的高速交通網絡;打造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形成了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鏈和產業羣。在短短的6天時間裏,考察團先後考察了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參觀了康奈集團、大虎打火機廠、喬頓服飾集團,對促進溫州經濟發展的“溫州模式”和溫州民營經濟的發展有了進一步瞭解;參觀了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高教園區和娃哈哈集團,學習了娃哈哈的品牌多元化經營模式和理念;與蘇州工業園和崑山市領導座談交流,向他們請教了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園區建設和招商引資等方面的問題;參觀了上海浦東新區,聽取了浦東新區領導關於浦東新區在城市規劃與城市發展、政府職能調整方面所取得的經驗;參觀了上海通用汽車公司和德隆公司,學習了資本運作、戰略投資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實地考察了新天地舊城改造項目。

學習考察中,我們既學習了華東四市在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高標準的園區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發展民營經濟和加強城市規劃與建設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又學習了當地政府積極營造發展環境、提高服務意識和工作效率的新舉措。通過實地考察與交流討論,進一步開闊了我們的視野,轉變了我們的觀念,豐富了我們的知識,也使我們看到了我區在觀念上的差距,在發展思路和發展環境上的差距,切實感受到發展的壓力,同時在考察比較中也堅定了加快發展的信心。

二、華東四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特點㈠強化發展觀念,一心一意謀發展。各地都緊緊抓住解放思想這個“牛鼻子”,堅持“發展就是硬道理”,強化“項目是生命線,投資者是上帝,引資是功臣”,破除陳腐思想的束縛,樹立以發展凝聚人心,以發展論英雄的觀念,始終堅持以發展說話,發展以數字說話,數字以事實說話。

溫州樹立和宏揚“四千精神”、“四自精神”,“四千”就是指“歷盡千辛萬苦、說盡千言萬語、走遍千山萬水、想出千方百計”發展商品經濟;“四自”就是指“自主改革、自擔風險、自強不息、自求發展”搞市場經濟。各地都堅持圍繞發展抓合力,形成合力促發展,四大班子之間、各級各部門、廣大幹部羣衆都圍繞發展這個中心,轉變觀念、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堅持“親商、安商、富商、扶商”理念,努力在全社會形成了“一心一意抓發展、萬衆一心求發展、千軍萬馬快發展”的良好局面。

㈡依託自身優勢,不斷優化發展方略。杭州市在大力發展旅遊業的同時,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

以“兩港三區”爲重點的“天堂硅谷”成爲杭州建設綠色生態工業城市的主攻方向,取得明顯成效。蘇州在“依託古城,開發新區”的思路下,藉助緊鄰上海的區位優勢,在與上海的錯位競爭中把自己變成上海大企業產品加工的“大車間”。

溫州以民營經濟爲主導,發展“走出去”經濟、區域塊狀經濟、輕工業爲主的特色經濟。崑山由一個60萬人口的農業縣,80年代大力開展橫向經濟聯合,發展鄉鎮工業,實現“農轉工”;90年代發揮基礎設施優勢,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實現“內轉外”,形成以開放型經濟爲主導,三大產業協調發展,三個文明同步推進的良好局面。

浦東新區以建設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和現代工業基地爲目標,以“三港”(深水港、航空港、信息港)、“三網”(軌道交通網、市區道路網、越江交通網)、“三能”(電力、燃氣、集中供熱)基礎建設爲核心,注重城市規劃與城市建設,建設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㈢堅持外向帶動戰略,增強發展動力。

華東地區經濟發展呈現出強大的經濟活力與其堅定不移實施外向帶動戰略,積極擴大招商引資,牢牢把握對外開放不同階段的重要機遇,不斷鞏固發展外向型經濟有密切關係。以招商引資爲龍頭,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擴大開放,華東四市在招商引資方面主要採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政策招商,制定優惠政策,對有實力商家,適當犧牲一定的眼前、局部利益;二是網絡招商,在網上發佈信息,宣傳自己,捕捉信息,尋覓商機;三是會展招商,派人蔘加各類會展,收集信息,結識朋友;四是以外引外招商,提高管理服務水平,親商、安商、富商、扶商,讓外來商家有賓至如歸的感覺,以此吸引外商的合 作夥伴、朋友來當地興業;五是產業招商,集中優勢資源,把某一個產業做大做強;六是中介招商,凡對招商引資作出過實質性貢獻的中介人,不論身份,形成“大招商大報酬,小招商小報酬,不招商零報酬”激勵機制;七是運用行政手段推動招商,主要是加大領導幹部招商引資的壓力,大力推行末位淘汰制、績效工資制,將招商引資成績直接與經濟利益掛鉤,直接與幹部的升遷掛鉤。

截止20xx年底,來自82個國家和地區的外資企業在浦東設立了8397個項目,投資總額超過420億美元。其中,世界500強企業有170多家在浦東投資了328個項目,投資總額達112億美元,具有投資金額大、技術層次高、產業鏈延伸廣的特點。

18平方公里的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吸引世界500強的跨國公司有17家在開發區投資項目26個,還引進內資75.3億元人民幣,經濟總量年均增幅30以上。[3][4][5][6][7][8]下一頁

【第5篇】赴東南發達地區招商引資和學習考察報告

赴東南發達地區招商引資和學習考察報告

學習先進經驗 加快甘南發展

——赴東南發達地區招商引資和學習考察報告

甘南州黨政赴外招商考察團

(6月11日)

?爲了全面貫徹省委“兩高舉一加強”的戰略方針和“兩抓兩放”的重大舉措以及省黨政代 表團赴江蘇學習考察報告會精神,認真落實州委九屆七次全會和全州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各 項任務,進一步解放思想,開闊視野,招商引資,加快發展,我州組成以州委書記陳建華爲 團長,州人大常委會主任樑明遠、州政府州長沙拜次力、州政協主席範志斌、州委副書記王 冰、州政府副州長馮文戈爲副團長,各縣市和州直(省屬)有關部門主要領導爲成員的甘南 州赴外招商考察團,於5月8日至29日,先後赴上海、南京、溫州(樂清、瑞安)、廈門、深 圳、長沙(辰州)、武漢等東南沿海發達地區招商引資、推介項目、考察學習。現將有關情 況報告如下:

?

一、考察的主要收穫

?這次招商考察活動陣容大、規格高、時間長、內容實、成效好,達到了解放思想、增長 見識、宣傳甘南、廣交朋友、推介項目、招商引資的預期目的。

? 1.宣傳了甘南。代表團行程9200多公里,考察了7省市的9市1鎮、32個企業、4個經濟開 發區,攜帶投資總額達33.2449億元的6大類45個項目資料(旅遊7個、水電9個、礦產開發7 個、綠色食品開發13個、中藏藥與生化製品3個、其它6個),先後在南京、溫州、樂清、瑞 安、廈門、深圳、長沙(辰州)、武漢、蘭州等地舉辦了9場項目推介暨簽約活動,播放州 情資料片《香巴拉之約》、《世紀歡歌》、《香巴拉並不遙遠》等,介紹投資環境和優惠政 策、推介各類項目;發放展示甘南自然風光、民族文化、優勢資源、重點項目情況的投資指 南和畫冊2000多冊、光盤300多個;各縣市分別與參會客商就雙方感興趣的項目進行座談交 流。並先後到上海明天科技控股集團(愛使股份有限公司)和溫州正泰、康奈、夏蒙、長城 等公司以及湖南辰州礦業有限公司、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等召開座談會,宣傳甘南豐富的 自然人文資源。同時,還通過朋友引薦、人際交往等多種方式,推介項目,宣傳甘南。

? 2?開闊了視野。招商考察中,大家感受到東南沿海發達地區大手筆抓經濟、大氣魄求 發展的濃厚氣息和“先人一步、快人一拍、高人一籌、敢爲人先”的市場經濟意識和創業精 神,深深震撼着考察團的每一個成員。如廈門市突出打造“國家優秀旅遊城市”和現代化國 際性港口的海灣型風景城市。城市建設起點高,風格定位準,充分體現了區域經濟發展特徵 和人文地理特點。南京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規模與佈局和國際接軌,定位於南京高科 技花園新城和江蘇知識創新基地,吸引了來自21個國家和地區的1200多個項目進區落戶,累 計引資超過40億美元,世界500強企業有16家進區,gdp和財政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長 40%以上。考察團所經之地,處處呈現出一派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局面,工業經濟、非公 有制經濟發展之快出乎我們的預料之外。如溫州鞋業擁有1000多條生產線,年產鞋6億多雙 ,總產值283億元;溫州柳市鎮專門生產工業電器的企業達到了1000多家,產值200多億元, 佔全國的三分之二。可以說,東南沿海地區到處是工業,處處是企業。這些企業的發展,不 僅成爲當地經濟發展的支柱,而且也爲全國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學習考察使大家看到 了改革開放以來東南沿海發達地區取得的巨大成就,看到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 族偉大復興的希望所在,也看到了我們發展的巨大差距,從心靈深處感到震撼。大家既有沉 重的壓力,也深受教育,同時也增強了憂患意識和加快發展的緊迫感、責任感。

? 3?簽約了一批項目。考察活動緊緊圍繞項目推介、招商引資展開,代表團分別在南京 等9市1鎮舉行項目推介暨簽約活動,有410多名企業家和客商參加,共簽約項目12個,簽約 資金總額達7.72億元,其中:合同項目8個,簽約資金總額達6.2億元;協議項目4個,簽約 資金總額達1.525億元。許多投資商紛紛表明要到甘南實地考察,有的還表示要進一步加大 投資力度。湖南辰州礦業公司楊開榜董事長說:“在幾年內要把甘肅辰州礦業公司辦成上億 元的企業。”

? 4?結識了一批朋友。在招商考察活動中,每到一處我們都明確表示是來交朋友的,先 交朋友,再談項目。因此,代表團成員無論是在項目推介會上,還是在企業座談、考察期間 ,處處以飽滿的熱情推銷甘南,以真誠的態度對待客商,以積極主動的精神洽談項目,共散 發4000多張名片。通過結識新朋友,使招商工作一次比一次成功,宣傳效果一次比一次好。

如樂清市企業協會黃先生,極力宣傳甘南,推介項目,並提供聯繫方式;湖北金杉實業有限 公司李董事長不僅做了大量的宣傳接待工作,而且積極爲我們在武漢開好項目推介會廣泛聯 系客商、聯繫當地有關部門領導和新聞記者,提高了項目推介會的規格、檔次和成效,使許 多並不瞭解甘南的客商增強了投資甘南的信心。在招商洽談活動現場,當時就有70多位客商 表示看好我州的14個項目,最近,已有10多名客商到夏河、舟曲等地前來考察。

? 5?鍛鍊培訓了幹部。這次招商引資和學習考察,本身就是一次如何圍繞項目組織招商 引資活動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現場培訓,代表團成員既是招商引資活動的組織者,也是實 踐者,大家在實踐中探索了走出去招商引資的途徑和辦法,學習摸索出瞭如何聯繫客商,如 何開好項目推介會,如何進一步做好項目前期工作,如何更好地推銷自己的一些具體思路, 切實積累了經驗,增長了才幹。在武漢總結會上大家紛紛表示,回去後要從本縣市本部門實 際出發,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區位優勢、後發優勢,着力推動思想解放,進一步完善對外開 放的政策措施,強化服務意識,提高行政效率,努力營造“三個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和項 目建設力度,切實加快小康社會建設進程。

?

二、借鑑的基本經驗?學習考察發達地區的先進經驗,是爲了進一步探索加快我州發展的有效途徑和辦法,借 他山之石,以攻甘南之玉;主動出擊,赴外招商引資,更是爲了擴大投資規模,拉動項目建 設,儘快把甘南的資源優勢轉化爲經濟優勢。東南沿海發達地區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方 面的經驗很多,而給我們印象最爲深刻、值得我們借鑑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

(一)人人具有強烈的致富慾望和創業精神,上上下下形成了大幹快上的濃厚氛圍。在 招商考察活動中,代表團凡是接觸的企業家,凡是考察的開發區和地市,都被他們快速發展 的態勢、艱苦創業的精神、紮實認真的作風所感動,可以說,每一個地區都有他們獨特的發 展路子,每一個民營企業的發展史都是一部艱辛的創業史和奮鬥史。如溫州市,在短短的幾 十年裏,從家庭作坊、擺攤叫賣、沿街推銷、設店辦廠發展到股份合作、企業集團、資產經 營、網絡貿易,靠的就是白手起家、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吃苦耐勞、腳踏實地的苦幹精神 ;不等不靠、依靠自己的自主精神;闖蕩天下、四海爲家的開拓精神;敢爲人先、善於創新 的創造精神;爭創一流、實業報國的敬業精神。正是這種精神,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各行各業 勇爭第一的成功者和企業家。如大虎打火機廠創始人周大虎,爲了給愛人解決下崗後的吃飯 問題,用買斷工齡的5000元錢招收3名工人,騰出一間臥室,辦起專配打火機的家庭作坊, 後又賣掉剛裝修的房子購買設備,一家三口搬進不足17平方米,沒有窗戶、沒有衛生間的小 閣樓裏,一住就是5年,艱辛努力終獲成功,現在大虎牌金屬外殼打火機佔全球打火機市場9 0%的份額,以質量擊垮了日本、臺灣、香港三大打火機生產基地。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 ,從一個小補鞋匠成長爲中國低壓電器行業最大的企業家,企業在短短19年裏,保持每年30 %到50%的高速增長,形成81億元的年產值。還有康奈集團、夏蒙集團等均爲國內同行業的 領頭企業和知名品牌。

?

【第6篇】蘇南地區企業參觀考察報告

蘇南地區企業參觀考察報告

信息系和管理系放假後於2003年12月28日-12月31日組織系部領導、全體教研室主任一行12人去蘇南一些企業進行社會調查、參觀學習。對一些企業進行了實際考察。分別走訪和參觀了張家港的金港物流中心、張家港保稅區、張家港現代化集裝箱運輸港口,江陰港口物流綜合園區,參觀了江陰沿江經濟開發地帶和現代化港口,拜訪了蘇州交通局,參觀了崑山高新經濟開發區、上海同濟聯合建設技術有限公司等地。

次參觀學習,每到一處都得到了所訪部門和企業領導的重視。張家港交通局指派一名副局長和金港物流中心的正副總經理接待了我們,並詳細介紹了張家港市近幾年來的發展情況和人才需求情況。對我們培養學生提出了很好的意見和建議。江陰和張家港一樣都是港口城市,都非常重視現代化港口建設,其發展速度非常快,他們每年都要從南京航運學校、淮陰工學院引進一些畢業學生,在接觸前他們並不知道我們學院有哪些專業,有什麼特色,說明我們學院的宣傳力度還不夠。蘇州交通局專門指派人事處長接待了我們,他們具體介紹了蘇州交通近幾年所發生的巨大變化,蘇州市城市交通建設得到了飛速的發展,重點建設投資大,人才需求也較多,更多需要的是本科以上的專業人才,全國各地的高層次人才到蘇州找工作應聘的較多。對專科及以下人才主要有本市的一些學校提供,外市來的多數以打工的形式出現。

崑山市負責接待我們的是高新經濟開發區城市建設局有關部門,他們介紹了整個崑山市以及高新經濟開發區近幾年的發展概況及未來幾年的發展規劃,目前高新開發區主要以臺胞投資的it和電子技術爲骨幹,其中最大的臺商投資企業爲石化加工企業,總投資高達27億美元。一個日本商人投資企業正在興建之中。崑山經濟開發區人才需求量很大,特別是it和電子方面的人才,他們每週六都要組織一次人才需求活動,那位爲我們介紹的同志說:“在崑山只要你想工作,都可以找到工作,關鍵是要擺正自己的位子,崑山的一些鎮辦企業也很好,不比經濟開發區別的差”。在他們派員的陪同下,我們乘車沿着整個經濟開發區參觀了一圈,並給我們作了詳細發展介紹,整個經濟開發區的發展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一座新型的環保工業城市,到處都是綠地,寬敞的馬路乾乾淨淨,周邊空氣新鮮,投資環境和人文居住環境優美,使我們強烈地感受到崑山市這幾年改革開放帶來的豐碩成果和現代化氣息。

最後我們參觀了上海同濟聯合建設技術有限公司,得到了公司總經理束教授的熱情接待,他向我們詳細介紹了他們公司的發展、成長過程,從依託系部人才優勢辦產業發展到今天的聯合建設技術有限公司,一方面是學校領導的支持和學校有很多高水平的專業人才的支撐,另一方面也得益於良好的創業環境,該公司主要是以高科技和新成果轉化爲主,涉及到建築、裝飾、電子、網絡、通訊、動畫設計製作等多個領域,具有強勁的發展勢頭。在學生培養方面提出了“學生要能得到社會用人單位的歡迎,首先要培養他們的城信意識、其次是勤奮,再就是要有一定的能力”,對系部建設提出了“系部必須要辦實體,系主任要有自己的公司或產業。這樣,纔能有利於教師的培養”。他認爲我們這次組織教研室主任參觀本身就有積極的意義,“能讓這麼多的教研室主任走出來很了不起,沒有哪個學校帶這麼多教研室主任走這麼多地方,起碼能更新室主任們的觀念,看到學校培養學生與企業用人的差距,看到學校系部辦企業對他們的觸動是有好處的,他們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就會想辦法、動腦筋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就會主動地接觸企業”。

通過這次的參觀學習,使我們的教研室主任們大開了眼界,學到了一些在學校、在課堂教學中學不到的東西,更使我們迫切地感受到學校再不能封閉性辦學,培養企業真正需要的人才必須要多與企業溝通,多溝通能及時掌握第一手市場信息,可以及時調整專業課程結構,以使培養的學生能夠很快適應用人單位的需求,適銷對路。與企業溝通也能增強學校與企業的友好關係,可以互通信息,增加相互信任感,企業在運作過程中也需要必要的理論指導,如果學院能爲企業提供技術諮詢服務或管理諮詢服務,企業從中得到了甜頭。學院對企業瞭解多了,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爲企業輸送合格人才,從而實現雙贏。

另外,通過這次社會調查,也使我們深切感受到校友的友情和校友在學院發展中是不可忽視的一支力量,他們對母校來的老師特別熱情,也很關注學院的發展,他們經過十幾年的自身努力和勤奮工作,一些校友已走上重要的領導崗位和一些核心技術崗位,如何進一步調動他們對學院建設和發展的積極性,關心學院的發展,需要學院領導的精心組織和精心策劃,也需要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加強與校友的溝通,及時向他們傳遞學院建設和發展的動態、人才培養的方向等,聽聽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可以培養出比較適銷對路的人才,可以進一步拓寬人才輸送的渠道,也爲校企合作創造條件。

信息系:陳鎖慶、張金鳳

-2-1

【第7篇】西北地區生態培訓考察報告

西北地區生態培訓考察報告

爲了解西北地區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現狀和發展,促進交流與合作,由貴州省環境宣傳教育中心組織,以全省環境保護職能部門及各環保企業主管部門的相關領導,環境標誌產品認證企業,iso14000認證企業主管領導,“綠色學校”負責人及可持續發展的各類大中型企業領導爲成員的訪問考察團一行19人,於2003年9月16日至25日對西北地區的新疆、甘肅等地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環境保護宣教工作和“綠色學校”創建工作進行了爲期十天的考察學習,本人有幸參與了此次考察活動。考察團所到之處,受到當地環境保護部門的熱情接待,聽取了有關領導、專家的講座和情況介紹,進行了交流和探討。實地考察了當地生態環境保護情況、如何解決能源的狀況、風力發電站和防沙治沙情況。通過考察學習,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受到了啓發,學到了有用的經驗,順利完成了培訓考察任務。現將考察情況彙報如下:

赴西北培訓考察團留影

一、西北兩省、區自然環境概況

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位於歐亞大陸中部,我國西北邊陲,國土面積166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六分之一,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省區。東北與蒙古,西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坦、塔吉克斯坦接壤,西南和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相鄰,邊界線長達5600公里,是我國邊界線最長的省區。到2000年底,全區人口約1700多萬。氣候環境是大氣乾旱和水資源不足。由於新疆遠離海洋,地形爲三山夾兩盆,高山環繞,所以降水稀少,蒸發強烈,氣候乾旱。

新疆現已發現122種礦產。其中居全國首位的有:鈹、白雲母、鈉硝石、陶土、蛇紋岩等。全疆地表水年徑流量約884億立方米,地下水可採量252億立方米,冰川面積2.4萬平方公里,儲水量25800多億立方米。日照時間長,年均2600 ~ 3400小時。

2、甘肅省地處中國西部內陸,黃河上游,東接陝西,東北與寧夏毗鄰,西連青海,新疆,北鄰內蒙古,並與蒙古人民共和國接壤。海拔:1000-3000米,土地總面積45.5萬平方公里,現有耕地353萬公頃,人均2.17畝,草原1664萬公頃,森林426萬公頃,木材積蓄量2億立方米。另外還有宜農荒地100萬公頃,宜林荒地666萬公頃,宜牧草山草坡467萬公頃。

甘肅省生態環境惡劣,水資源嚴重缺乏,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嚴重,這裏每年黃河泥沙超過5億噸,佔黃河流域年輸沙量的三分之一。

與新疆環境宣教中心合影

二、西北兩省、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情況

㈠ 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成績

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綠洲面積由解放初的1.3萬平方公里增加到7.07萬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由當初的1800多萬畝擴大到5700萬畝。全區已有4個地(州)、60個縣(市)、農墾128個團場實現了農田林網化,其中25個縣(市)實現了平原綠化,使85%的農田得到了林網的有效保護;和田縣因治沙業績突出,被聯合國評爲“全球環境保護500佳”。新疆的森林覆蓋率已從1998年的1.68%提高到目前的2.1%,綠洲森林覆蓋率由10.75%提高到了14.95%。全區已建成各類自然保護區20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個;保護區總面積爲1025。23萬公頃,約佔自治區總面積的6。17%。

2、甘肅省生態環境建設進展良好,重點實施了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祁連山水源涵養林工程、長防長治工程、“三北”防護林建設工程、風沙生態環境整治工程、生態縣建設綜合治理工程、黃土高原水土保持二期工程和蘭州市南北兩山綠化工程九大工程。甘肅已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 4.4 萬平方公里,其中草原 1600 萬公頃,人工造林 3.8 萬公頃,人工種草 2 萬公頃,從而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促進了農林牧業的全面發展。乾旱少雨是甘肅生態環境惡化、農業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之一。經過多年努力,甘肅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庫 294 座,水庫總容量 21 億立方米;建成大中小型機電提灌工程 7460 多處,使全省有效灌溉面積達到 120 萬公頃。甘肅中部的乾旱山區,成功實施了雨水集流工程,基本解決了中部 113 萬人、119 萬頭牲畜的飲水問題。甘肅省已完成退耕還林還草 87.95 萬畝,佔國家下達試點任務的 97.7%,完成造林 177.12 萬畝,佔年計劃的 90.9%。

㈡ 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存在的問題

1、新疆生態環境質量不高,生態系統脆弱,系統抗逆性較差,抵禦生態環境災害的能力十分低下,主要表現在:

⑴ 新疆綠洲面積不斷拓展的同時,沙漠化面積仍以每年 168.8平方公里的但局部地區植被仍在減少,速度擴展,綠洲內耕地次生鹽漬化面積以每年 0.7 萬公頃的速度增加。

⑵ 沙塵暴等自然災害頻發使綠洲內大氣降塵居高不下,災害性天氣對綠洲的侵蝕和由此造成的經濟損失嚴重。1997 年,新疆因各類自然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 50.5 億元,1998 年爲 59.18 億元,1999 年爲 64.44 億元,分別佔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 3.7%、4.35% 和 5%。

⑶ 礦產開發對土地植被的破壞和對水環境的污染使開發後地貌無法恢復,恢復面積只佔破壞面積的 4.5%,而治理面積僅佔恢復面積的 12.6%。自 20 世紀 70 年代末新疆推廣農膜技術以來,農膜覆蓋面積 1999 年達到 133.3 萬公頃,用膜量達到 8.4 萬噸,殘留率按 24% 計算,一年殘留 2.02 萬噸。

⑷由於自然和人爲因素,使許多河流下游水量銳減,甚至斷流,塔里木河下游斷流河道已達 320 公里,其它小河流都有不同程度的縮短。

⑸ 植物資源中甘草面積目前正以每年 2.4 萬公頃的速度被破壞,雪蓮、貝母、肉蓯蓉等藥用植物資源的儲量迅速減少,特有的野生動物數量和種類也在銳減,生物多樣性保護形勢十分嚴峻。

⑹ 新疆森林覆蓋率雖逐年增加,但局部地區植被仍在減少,塔里木盆地的胡楊林面積減少到 54%,準噶爾盆地的荒漠梭梭林面積減少了 69%。

2、甘肅省自然資源豐富,生態類型複雜多樣,但長期以來,由於自然因素和人爲作用的影響,所面臨的諸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旱災、沙塵暴等生態環境問題十分嚴峻。保護生態環境,維持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仍然是環境保護部門和環境保護工作者的一項重要任務。

⑴ 水土流失十分嚴重。全省水土流失面積37.94萬平方公里,佔全省總土地面積的83.49 %,每年輸入江河的泥沙量6.44億噸。

⑵ 沙漠化仍在發展,土地鹽漬化蔓延,沙塵暴威脅進一步加大。全省沙漠化面積約14.29萬平方公里,佔全省土地面積的31.47%。全省5000萬畝耕地中,有1000萬畝面臨沙漠化威脅,鹽鹼地面積已達10.7萬公頃,成爲灌區農業發展的一大障礙。

⑶ 天然林保護任務艱鉅,植被覆蓋率增長緩慢。由於過度開發,人爲破壞,以及自然退化,天然植被覆蓋率低下,森林覆蓋率9.37%,比全國平均森林覆蓋率16.55 %低7個百分點。

⑷ 草原超載過牧,大部分草場趨於退化。全省草原面積佔土地總面積的36.62 %,爲全國5大牧區之一,目前受到嚴重退化、沙化和鹽鹼化這“三化”的威脅,90 % 以上出現了不同程度退化,中度以上退化的達到33%。

⑸ 生物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由於對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利用和環境污染,使野生物種的棲息地面積不斷縮小和遭受破壞,加上一些地方濫捕、濫獵、濫採屢禁不止,導致野生動植物數量不斷減少,生物多樣性受到嚴重破壞。

⑹ 農村生態環境問題突出。由於礦產資源開發與保護的失調,導致資源浪費、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鄉鎮企業“三廢”污染防治進展緩慢,化肥、農藥、地膜及畜禽養殖等面源污染範圍擴大,危害嚴重。

與甘肅環保局交流經驗

三、兩省、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經驗和做法

㈠ 新疆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經驗和做法

1、強化環境宣傳教育,提高全社會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圍繞開發建設的各項工作,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充分運用新聞媒體等多種手段,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深入進行、環境區情教育,不斷提高各級決策者和各族人民羣衆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

2、加強領導,建立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綜合決策機制。按照各級人民政府對本轄區生態環境質量負責的要求,把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落到實處。層層推進各級政府任期和年度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把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自然保護區等特殊生態功能區的建設和管理、資源開發項目的管理等生態環境保護內容納入責任狀。

3、建立生態環境保護監管體系。自治區及各級人民政府的有關部門都負有保護生態環境的重大責任。在自治區實施大開發的過程中,各有關部門都要各負其責,密切配合,齊心協力,共同推動全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4、加大執法力度,依法保護生態環境。在開發建設中,必須嚴格執行國家環境保護和資源管理的各級法律法規,堅決禁止和取締各種破壞自然資源和環境的非法開發建設活動,嚴厲打擊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犯罪行爲。

5、分類指導,實現生態環境保護的分區推進。按照有所爲、有所不爲的原則,緊緊圍繞重點地區生態環境問題,制定保護規劃,實行分類指導,實現生態環境保護的分區推進,以此帶動和推進全區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6、加大科研支持能力,建立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資機制,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科學研究和新技術的推廣應用,保障生態環境保護的科技支持能力。

7、增加生態保護投入,完善環境經濟政策。要遵循經濟建設和生態建設同步發展的方針,切實增加生態環境保護投入,逐步提高生態環境保護投入的比重。

8、積極開展國際環境合作與交流。在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堅持經濟與技術合作並重,積極引進國外的資金、技術和生態環境管理經驗,推動我區生態環境保護的全面發展。

㈡甘肅省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經驗和做法

⑴大力實施節約、保護和有效利用水資源的各項措施。堅持開源與節流並重,堅持地表水、地下水和天然降水三水齊抓,大中小工程並舉,廣泛動員農民羣衆興修小型水利,鼓勵農民以多種方式建設和經營小型水利設施,實行多種經濟成份辦水利。大力推廣節水和工業、城市污水處理技術,提高工業和城鎮生活用水的重複利用率。

⑵ 抓好以退耕還林還草爲主的生態環境建設。按照“退耕還林(草),封山綠化,以糧代賑,個體承包”方針,在保護好現有林草植被資源的基礎上,積極恢復擴大面積,把生態建設同調整農業結構、扶貧開發、發展地方經濟結合起來,通過政策激勵、機制創新吸引社會力量參與生態建設,實現全省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與此同時,要抓好天保工程和治沙止漠工程。

⑶ 採取有效措施,改善環境。充分利用調整產業結構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機遇,更多地採用高新技術發展環保產業,提高資源利用率和防治污染的能力。

⑷ 合理開發利用礦產資源。依法對水、基本農田、礦產、森林、草地等重點自然資源進行強制性保護。

⑸ 生態建設和退耕還林還草工作,以順應自然規律和量力而行爲原則,做到了適地適樹適草,有水有樹,樹隨水走,先易後難,先近後遠。

⑹ 在全面貫徹落實《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綱要》精神的同時,修訂並完成《甘肅省生態環境功能區劃》,開展了黑河上中游和黃河瑪曲兩個國家級生態功能保護區的建設試點工作,加強了對鄉鎮企業和資源開發建設項目的環境管理,對自然保護區貫徹《甘肅省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執行情況和秸杆禁燒、嚴禁採集銷售髮菜、制止濫挖甘草麻黃草情況進行了專項檢查,有效地遏制了違法行爲的發生。

嘉峪關

四、環境保護宣教和“綠色學校”創建工作情況

1、新疆自治區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工作:一是大力開展形式多樣的環保宣傳教育活動,利用“六·五”世界環境日和與環保相關的紀念日開展形式各異的環境宣傳教育活動;注重與新聞單位和外界的合作,開展警示教育和法規宣傳,努力擴大宣傳範圍;加強環保宣傳教育網站建設,充分利用網頁進行宣傳;結合地方特點,深入開展中國小生環境教育活動,確定了烏魯木齊市實驗中學爲參加全球開展中國小環境學習與觀察計劃的備選學校;二是做好環保技術人員再教育和環保幹部崗位培訓工作,不斷提高環保人員素質。近年來,共承辦各類環境管理培訓班20期,受教育及培訓人數過千人;三是充分發揮《中國環境報》新疆記者站的龍頭作用,努力拓寬宣傳渠道;四是認真做好環保產業協會工作,推動自治區環保產業的持續發展。

2、2002年,甘肅環境保護局會同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制定下發了《甘肅省2001年—環境宣傳教育行動綱要》、召開首次全省環境宣傳教育工作會議, “六·五”世界環境日期間,開展了以“兩會”(首次全省環境宣傳教育工作會議,首屆西部綠色環保成果、技術與產品博覽會)“兩週”(省城環境監護周,全省百萬中國小生警示教育環境監護周)“四綠”(蘭州市綠色文明商場創建活動,綠色文明在雄關,綠色旅遊在天水,綠色文化在慶陽)活動爲重點的系列宣傳活動。全省各級環保部門開展環保法律法規諮詢宣傳和知識普及活動700餘次,各種宣傳媒體專題欄目播發環保類新聞稿件1200餘篇(條),500萬人直接受到環境教育。甘肅省環境保護類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成立掛牌,有300餘人參加培訓。學校環境教育得到加強,有兩所中學被評爲全國創建綠色學校先進單位。

天山

五、幾點體會

爲期十天的培訓考察給本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較深的體會有以下幾點:

1、本省與西北地區同屬中央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地區,在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上有共同和不同的方面,但應進一步加強交流和合作,取長補短,共同促進雙方的發展和進步。

2、對於西北地區而言,本省的生態環境狀況相對較好,但不應滿足現狀,要根據本省的實際情況,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力度,搞好規劃,增加投入,紮紮實實搞好工作。

3、生態建設是永恆的主題。目前西部地區特別是西北地區生態環境問題十分突出,植被稀少、水土流失、荒漠化、河流斷流、湖泊枯竭趨勢日益加重。因此,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是實施西部開發的根本所在,我們要站在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造福子孫後代的高度,實施生態環境的治理和保護,堅持治理和保護並重。

4、生態建設、退耕還林還草,一定要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要根據當地的水土氣候條件,當退則退,宜林則林,宜草則草,要有長遠考慮,要有統籌規劃,切不可一陣風,搞形式主義。同時,要有科學的態度,不蠻幹、不盲從,要發揮科技第一生產力的作用,通過科技進步來推動生態建設,包括育種、選苗、節水、治沙等等,各個環節、各個領域都離不開科技的進步,離不開講求科學的精神。

5、水是制約西北地區生態環境變化的關鍵因素,節約與高效化利用水資源和合理規劃經濟發展與水資源開發,堅持“資源節約型”發展方向,是解決西北乾旱區流域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問題的根本途徑。在水資源開發中,也不能片面追求經濟效益,而應以生態環境的可持續性爲優先的原則,以求得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應按照“以水定地,以水定人口,以水定發展規模”的原則,進行水資源的合理配置;按照流域是一個完善的地表和地下水相互聯繫的生態系統的觀點,統籌協調上、中、下游用水關係,農、林、牧、生態與工礦、城市用水關係,地表水與地下水聯合開發的關係,以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高效利用。

2003年10月10日

【第8篇】赴江浙地區考察報告

在新中國成立60週年前夕,根據市委安排,長沙市 考察團一行46人,於XX年9月18日至24日,考察了上海市、江蘇省的無錫市和蘇州市、浙江省的寧波市和溫州市等地。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考察的基本情況

這次學習考察,雖時間不長,但內容豐富,收穫很大:一是既愉悅了身心,又陶冶了情操。考察五個城市,參觀一些名勝景點,品味了厚重的歷史文化,領略了優美的自然風光,感受了濃郁的現代發展氣息。同志們歡聲笑語,吟詩作賦,興致勃勃,情趣盎然。二是既拓展了視野,又學習了經驗。黃浦江岸、太湖之畔、東海之濱,躍入我們眼簾的是寬闊有序的道路交通、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潔淨優美的市容市貌、繁榮興旺的商業貿易、銳意進取的精神風貌,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科學發展、自主發展、和諧發展的新景象,使我們深切感受到這些城市着力建設現代化大都市的大手筆和大氣魄,爲長沙建設“創業之都、宜居城市、幸福家園”提供了寶貴的經驗。三是既加深了情誼,又推介了長沙。同志們充分利用這次寶貴的考察機會,積極與5個城市的黨政領導和社會各界人士交流,在增進感情的同時,又介紹了長沙這座歷史古城、文化名城、革命聖城、山水洲城、發展新城、和諧之城的新變化、新風采。四是既接受了教育,又增強了責任。參觀了黨的一大會址,重溫黨的歷史,強化了黨性教育;進工廠、入農村,考察了城鄉發展情況,進一步認識到了走科學發展、開放發展、合作發展之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時,我們深深地感受到,推動長沙新一輪跨越發展,是每一個長沙人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老同志應繼續發揮餘熱,作好參謀,當好表率,不遺餘力地支持市委、市政府工作。

這次考察,取得了圓滿成功,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領導重視。 、 、 、 、 等省市領導非常重視,多次作出重要批示,並親自安排部署。大家一致認爲,這次考察,是市委、市政府政治上尊重老幹部、生活上關心老幹部的一次生動體現,是老同志充分共享長沙改革發展的豐碩成果的一個典型縮影,我們從心底裏感謝黨和政府。二是組織精心。 、 、 組織得力,每個工作環節都細緻入微、優質高效,爲老同志提供了“一對一”、“一對二”的服務,“真心、熱心、細心、耐心”的尊老情感和工作作風貫穿活動始終,深受我們老同志讚譽。三是配合密切。參與考察的各部門既分工明確,又配合密切。老同志克服了考察時間緊、乘車路程遠、身體條件限制等困難,發揮優良作風,確保了考察任務圓滿完成。同時通過 耐心細緻的工作,留在家裏的老同志也很理解和安心。四是接待熱情。考察的每個城市都爲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條件和熱情周到的服務,使我們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二、江浙地區發展的基本經驗

近年來,江浙地區大力貫徹科學發展觀,積極應對風險和挑戰,堅定發展信心,創新發展舉措,經濟社會發展勢頭強勁,成爲了長三角經濟圈又好又快發展的“引擎”。

1、始終把科學規劃作爲加快發展的第一準則。規劃是一個城市發展的行動指南。江浙地區堅持規劃先行,以大思路、大氣魄、大手筆來推動城市發展,主動與國際接軌,提升了城市的影響力和美譽度。一是拓寬視野找位置。考察的這幾個城市,在城市規劃、生態規劃、產業規劃等方面,都着眼於經濟全球化、社會城鎮化、環境生態化的發展趨勢,準確定位,高起點、高標準地制定規劃。在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我們看到了她未來20年的發展宏圖。上海市圍繞建設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空、航運等中心,加快了樞紐型、功能性、網絡化基礎設施建設。蘇州工業園定位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科技工業園區和現代化、國際化、信息化的創新型、生態型新城區。二是立足市情求突破。無錫市根據自身地理位置、產業特點、發展基礎等因素,提出了建設“五個中心”、打造“五個名城”的發展目標(國際先進製造技術中心、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區域性創意設計中心、區域性職業教育中心、區域性旅遊度假中心,最適宜投資創業的工商名城、最適宜創新創造的設計名城、最適宜生活居住的山水名城、最適宜旅遊度假的休閒名城、最富有人文特質的文化名城),初步構築了由主城、副城、衛星城組成的多中心、開敞型、組團式城市佈局結構。三是突出重點抓提升。港口是寧波最大的資源,也是寧波發展的不竭動力。寧波突出臨港工業這一重點,提出“以港興市、以市促港”戰略,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如今,在北侖港區後方,一條綿延20多公里的臨港大工業帶已經崛起,形成了石化、能源、鋼鐵、造紙、修造船等五大臨港工業支柱產業,佔全市工業的比重已超過1/4。XX年,寧波港年貨物吞吐量已居中國大陸港口第二位、世界第四位。

2、始終把創新創業作爲加快發展的第一源泉。城市的快速發展,取決於它的內生力和持續力是否強勁。考察發現,這幾個城市的主要做法是爲:一是推動產業升級。近兩年,上海先後出臺了《產業發展重點支持目錄》、《關於加快推進上海高新技術產業化的實施意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行動計劃》等,把發展汽車製造業、電子信息製造業、裝備製造業等12個大類列入了重點扶持的先進製造業行業,把金融服務業、信息服務業、科技服務業等8個大類列入重點扶持的現代服務業,並“量身定製”了一系列政策,涵蓋財政、稅收、金融、公共採購、產業基地、國際化扶持、知識產權和人才支持等方面,以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二是推進自主創新。考察的這些城市都十分重視自主創新,如蘇州市XX年底就出臺了《關於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城市若干政策意見的實施細則》,從稅收、金融、政府採購、風險投資、知識產權創造與保護、創新人才引進與培養等方面進行引導與扶持。去年,蘇州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1.8%,引進國外智力項目25個、海外留學回國人員659名,獲省資助的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數量位居江蘇第一,新成立企業博士後科研工作站9個。三是推崇全民創業。溫州從降低創業門檻、保護創業者合法權益、加強創業能力培訓等方面入手,推動全民創業不斷髮展:750萬人口的溫州有近220萬人在全國全球經商創業;有遍佈城鄉的家庭作坊、商店;有數量龐大的一村一品和一鄉(鎮)一業的專業化生產和市場。全市有個體工商戶24萬戶,民營企業13萬家,200萬農業勞動力向城鎮和二、三產業轉移,300多萬外來人員在溫州就業。人人想當老闆、個個爭當老闆,千家萬戶搞經營、千軍萬馬闖市場、千山萬水尋商機,是溫州全民創業的生動寫照。

3、始終把項目建設作爲加快發展的第一載體。項目是經濟發展的“助推器”。 江浙地區以大項目構築大平臺,以大投入帶動大發展。一是壯大產業集羣。考察的這幾個城市,雖發展模式各不相同,有“上海模式”、“蘇南模式”、“溫州模式”,但共同點在於都善於培育並形成了產業集羣。寧波的服裝、文具、家電、模具等許多產業在全國很有名氣。溫州擁有“中國鎖都”、“中國鞋都”等數十個國家級生產基地的榮譽稱號。今年,蘇州開始實施“四大跨越發展工程”,即新能源(風能、太陽能)產業跨越發展工程、蘇州市醫藥及生物技術產業跨越發展工程、蘇州市新型平板顯示產業跨越發展工程和蘇州市智能電網產業跨越發展工程,以形成一批具有核心技術、成長性強、發展前景好的地標式企業,引導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二是加大基礎投入。江浙城市圍繞服務生產發展、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環境,都十分重視基礎設施建設,體現在項目多、投入大。溫州實施了“六大百億”工程,加快推進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礎性項目建設,今明兩年將累計完成重點建設投資450億元以上,帶動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800億元以上。蘇州科技城5年累計投入80億元資金,基本完成區域25平方公里高標準基礎設施建設。三是擴大對接領域。江浙這些城市立足國家戰略,善於挖掘自身優勢,主動對接,爭取中央項目支持。大型飛機、極大規模集成電路製造裝備及成套工藝、“核高基”等國家重大專項任務落戶上海,寧波港的建設、杭州灣大橋的建設等,這些都是國家級的重大項目,必將對一個地區的長遠發展產生深遠、重大的影響。

4、始終把深化改革作爲加快發展的第一動力。[蓮 山課件]一是明確改革重點。去年底,無錫出臺了《深化改革創新體制行動綱要(XX-XX年)》,圍繞行政管理體制、財稅管理體制、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環境保護管理體制、社會事業領域等8個方面的33項重點工作進行改革,以建成公共服務型政府,形成權責一致、城鄉一體的經濟社會管理體制。二是突出惠及民生。蘇州市制定了《關於進一步做好市區被徵地農民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實施意見》,爲鼓勵企業吸納就業困難的被徵地農民就業,全額補貼社會保險費,對吸納年齡較大的農民,還給予每人200元/月的崗位用工補貼。寧波實施了外來務工人員服務管理一攬子政策,包括完善就業服務、加強教育培訓、逐步改善居住條件、推進社會保險工作、加大依法維權力度等23條頗具“含金量”的舉措。比如優秀外來務工人員落戶寧波制度、外來務工人員社會保險關係和個人賬戶可在寧波市內跨統籌區域轉移、按規劃集中建設外來務工人員公寓等。三是服務跨越發展。去年底,溫州市出臺了《民營經濟創新發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總體方案》,全面推進制度創新、要素供給、市場準入、和諧創業、發展環境5個方面的改革,如開展工業用地出讓年限分階段實施、出讓金分批繳付改革試點,探索建立農村宅基地等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機制,積極開展設立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和地方性投融資公司試點,探索建立民間資金與建設項目對接平臺,開展中小企業集合發債試點等。

三、幾點建議

近年來,長沙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又好又快、率先發展,搶抓機遇,攻堅克難,取得了有目共睹的顯著成就,可圈可點,可歌可頌。爲了更好地推進長沙發展,我們通過這次考察,結合實際調研,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與建議,供市委政府參考。

1、努力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宜居長沙。一是抓好城鄉結合部規劃。現在我們對做好城市規劃工作已經有了很深刻的認識,並且做得比較好了。但不容忽視的是,我市城郊結合部的規劃工作卻暴露了一些不足,如:熱火朝天地搞起來的樓盤,雜亂無序,周邊配套跟不上;一些沿骨幹道路正在興建的農民安置用房,建得十分隨意,有的五六層高,有的三四層高,外牆有的爲紅色、有的爲白色、有的爲灰色,窗戶大的大,小的小;建起來的工廠,處於羣樓環抱之中,生產區不象生產區,工廠區不象工廠區;同處一條道路的一座山,屬區的部分用水泥護坡,屬縣的部分則沒有護坡。建議根據未來幾十年城市發展需要,前瞻性地做好城鄉結合部的規劃,以儘量避免大開發帶來的大拆遷與社會財富的大浪費。二是改善城市交通。在分屬不同區縣(市)的同一道路的拓寬工作中,建議由市裏統一立項,統一組織實施,否則,一頭通了,一頭卻纔開工,既影響了資金使用效率,又給沿線羣衆的生產生活帶來更長時間的不方便。在交通管理上,建議根據各時間段的流量情況,選擇一些路段進行“潮汐式行車”。同時,在沒有地下通道的路口,可建立精緻美觀的人行天橋。三是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文化是城市之魂。長沙的城市建設,要體現個性,展現湖湘文化魅力。圍繞湘江航電樞紐工程的效應發揮,根據全市城市化發展需要,結合望城縣的地勢、地理特點,可考慮在湘江西側望城縣境內建設長沙的“威尼斯城”。做美城市雕塑,在城市中心廣場和沿江風光帶創作幾個能夠體現“湖湘文化之魂”的雕塑,實現紀念性、主題性、觀賞性和裝飾性的完美結合。進一步加大對嶽麓書院等古代建築、化龍池等特色民居、賈宜等名人故居、歷代碑刻保護力度。建議設立湘繡、雕刻、根雕、菊花石等湖南民間工藝一條街。市歌、市徽、標誌性建築也應着手研究,廣泛徵集資料,待意見統一後便可推行。四是增強羣衆安全感。江浙城市的防護窗是很少見的。長沙應圍繞增強羣衆安全感,進一步增強社區物業治安管理水平,加強治安自願者隊伍建設,提高羣防羣治的能力,逐步拆銷窗戶鐵欄。同時,更加重視城市細節,抓好骨幹道路的隔音處理工作,開展城市建築屋面廢棄物清理整治工作。

2、大力培育產業集羣,做大做強工業。產業的實力既是城市實力的展現,又是招商引資的強大“磁場”。經過這些年的精心培育,長沙產業已經有了較好的發展基礎,但仍大有空間可以提升。一是要延伸產業鏈條。延伸產業鏈條,既是降低企業運行成本的需要,又是增強產業競爭力的要求。建議重點圍繞工程機械、汽車產業、新材料、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基礎較好的產業和光伏產業等先導性產業,抓緊出臺產業扶持規劃,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強項目包裝策劃,做好上下游產業招商引資文章,着力引進一批創新型項目、基地型項目、補鏈型項目、終端型項目,以促進產業集羣的形成。二是要鼓勵自主創新。長沙作爲國內最大的工程機械製造基地,“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山河智能”在國內享譽盛名,並積極參與國際競爭,但在高端傳動件、液壓件、發動機等關鍵部位的開發生產沒有形成優勢。建議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科研協調力度,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三是要搭建對接平臺。產業的發展,取決於產業鏈、資金鍊、人才鏈的優化。建議圍繞現有產業和企業,積極搭建招商引資平臺,多圍繞園區產業定位開展有針對性的招商,多鼓勵以商招商,提升招商工作的實效性,對於不符合園區產業特色的項目,市裏可根據全市產業佈局進行適當調度,以把產業做大,園區做特;積極爭取中央支持,力爭一批國家級重大項目來長落戶;拓寬融資渠道,創新擔保方式,搭建銀企對接平臺;繼續赴名城名校組織大型人才招聘活動,以優惠的政策、優美的環境、優良的平臺,吸引一批專業對口、創新能力強的人才來長興業。

3、加快新農村建設,繁榮農村經濟。一是加強農村公路建設。建議推行路面結構多樣化。據瞭解,全世界每年生產的70%的水泥是用在中國,這是對資源巨大消耗,也對環境造成巨大影響。公路建設節能環保刻不容緩,應儘早引入“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理念。從投入上來看,目前建設一公里5米寬水泥路約需消耗水泥384.5噸,級配砂石1316立方米,鋼材3.83噸,三項基本投入約需20萬元,不包括人力、水等其他能耗。而採用砂石或礦渣路面,成本可降至10萬元,可節約50%的資金投入。一般村級公路機動車日車流量都不大,完全可以滿足通行需求。二是抓緊做好農村小型水利建設。長沙縣去年調查發現,全縣山塘平均蓄水面積約2畝,平均淤積深度約0.5米,平均淤積量約670立方米,山塘總庫容下降到0.94億立方米,淤塞率已達到22.3%,約減少蓄水2700萬立方米,相當於減少兩個中型水庫的蓄水量,且淤積速度呈加快趨勢。經長沙縣測算,採用水力挖塘清淤機組清理山塘,成本低(平均每畝山塘清淤全額費用約爲2100元,每清挖1立方米淤泥,僅需成本7.08元,是人工清淤成本的17.7%,是挖掘機施工成本的42.8%)、天氣影響小、施工條件要求低。建議採取政府補助爲主、農民適當出資爲輔的辦法,做好農村山塘治理工作。三是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對那些發展潛力大、經營效益高、帶動能力強的種養大戶和龍頭企業,在政策、服務等方面予以進一步重點傾斜,如在農資、農技、基礎建設、資金借貸等方面給予支持和幫助。進一步有效整合國家、省、市下撥的農補資金、農發資金、農業綜合項目開發和土地整理項目資金等各類支農資金,用於鼓勵經營業主、種養大戶。對種養大戶根據自身經營發展需要而出資修建的公路、水利、土地平整等,可考慮納入當地發展規劃,一視同仁地予以補貼。抓緊建立村鎮銀行,解決農民融資難題。四是抓好下派幹部的培養管理。建議加強對赴村、鎮掛職幹部的培養和管理,對他們推行績效考覈,定期和不定期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考察,及時瞭解工作和心理動態。拿出專項資金,支持下村幹部選準項目,發展生產。

【第9篇】有關西北地區生態培訓考察報告

一、西北兩省、區自然環境概況

甘肅省生態環境惡劣,水資源嚴重缺乏,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嚴重,這裏每年黃河泥沙超過5億噸,佔黃河流域年輸沙量的三分之一。

與新疆環境宣教中心合影

二、西北兩省、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情況

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成績

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存在的問題

1、新疆生態環境質量不高,生態系統脆弱,系統抗逆性較差,抵禦生態環境災害的能力十分低下,主要表現在:

新疆綠洲面積不斷拓展的同時,沙漠化面積仍以每年

168.8

平方公里的但局部地區植被仍在減少,速度擴展,綠洲內耕地次生鹽漬化面積以每年

0.7

萬公頃的速度增加。

沙塵暴等自然災害頻發使綠洲內大氣降塵居高不下,災害性天氣對綠洲的侵蝕和由此造成的經濟損失嚴重。1997

年,新疆因各類自然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

50.5

億元,1998

年爲

59.18

億元,1999

年爲

64.44

億元,分別佔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

3.7%、4.35%

5%。

⑷由於自然和人爲因素,使許多河流下游水量銳減,甚至斷流,塔里木河下游斷流河道已達

320

公里,其它小河流都有不同程度的縮短。

植物資源中甘草面積目前正以每年

2.4

萬公頃的速度被破壞,雪蓮、貝母、肉蓯蓉等藥用植物資源的儲量迅速減少,特有的野生動物數量和種類也在銳減,生物多樣性保護形勢十分嚴峻。

新疆森林覆蓋率雖逐年增加,但局部地區植被仍在減少,塔里木盆地的胡楊林面積減少到

54%,準噶爾盆地的荒漠梭梭林面積減少了

69%。

2、甘肅省自然資源豐富,生態類型複雜多樣,但長期以來,由於自然因素和人爲作用的影響,所面臨的諸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旱災、沙塵暴等生態環境問題十分嚴峻。保護生態環境,維持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仍然是環境保護部門和環境保護工作者的一項重要任務。

水土流失十分嚴重。全省水土流失面積37.94萬平方公里,佔全省總土地面積的83.49%,每年輸入江河的泥沙量6.44億噸。

天然林保護任務艱鉅,植被覆蓋率增長緩慢。由於過度開發,人爲破壞,以及自然退化,天然植被覆蓋率低下,森林覆蓋率9.37%,比全國平均森林覆蓋率16.55%低7個百分點。

草原超載過牧,大部分草場趨於退化。全省草原面積佔土地總面積的36.62%,爲全國5大牧區之一,目前受到嚴重退化、沙化和鹽鹼化這“三化”的威脅,90%以上出現了不同程度退化,中度以上退化的達到33%。

生物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由於對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利用和環境污染,使野生物種的棲息地面積不斷縮小和遭受破壞,加上一些地方濫捕、濫獵、濫採屢禁不止,導致野生動植物數量不斷減少,生物多樣性受到嚴重破壞。

農村生態環境問題突出。由於礦產資源開發與保護的失調,導致資源浪費、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鄉鎮企業“三廢”污染防治進展緩慢,化肥、農藥、地膜及畜禽養殖等面源污染範圍擴大,危害嚴重。

與甘肅環保局交流經驗

三、兩省、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經驗和做法

新疆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經驗和做法

1、強化環境宣傳教育,提高全社會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圍繞開發建設的各項工作,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充分運用新聞媒體等多種手段,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深入進行、環境區情教育,不斷提高各級決策者和各族人民羣衆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

2、加強領導,建立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綜合決策機制。按照各級人民政府對本轄區生態環境質量負責的要求,把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落到實處。層層推進各級政府任期和年度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把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自然保護區等特殊生態功能區的建設和管理、資源開發項目的管理等生態環境保護內容納入責任狀。

3、建立生態環境保護監管體系。自治區及各級人民政府的有關部門都負有保護生態環境的重大責任。在自治區實施大開發的過程中,各有關部門都要各負其責,密切配合,齊心協力,共同推動全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4、加大執法力度,依法保護生態環境。在開發建設中,必須嚴格執行國家環境保護和資源管理的各級法律法規,堅決禁止和取締各種破壞自然資源和環境的非法開發建設活動,嚴厲打擊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犯罪行爲。

5、分類指導,實現生態環境保護的分區推進。按照有所爲、有所不爲的原則,緊緊圍繞重點地區生態環境問題,制定保護規劃,實行分類指導,實現生態環境保護的分區推進,以此帶動和推進全區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6、加大科研支持能力,建立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資機制,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科學研究和新技術的推廣應用,保障生態環境保護的科技支持能力。

7、增加生態保護投入,完善環境經濟政策。要遵循經濟建設和生態建設同步發展的方針,切實增加生態環境保護投入,逐步提高生態環境保護投入的比重。

8、積極開展國際環境合作與交流。在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堅持經濟與技術合作並重,積極引進國外的資金、技術和生態環境管理經驗,推動我區生態環境保護的全面發展。

㈡甘肅省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經驗和做法

⑴大力實施節約、保護和有效利用水資源的各項措施。堅持開源與節流並重,堅持地表水、地下水和天然降水三水齊抓,大中小工程並舉,廣泛動員農民羣衆興修小型水利,鼓勵農民以多種方式建設和經營小型水利設施,實行多種經濟成份辦水利。大力推廣節水和工業、城市污水處理技術,提高工業和城鎮生活用水的重複利用率。

抓好以退耕還林還草爲主的生態環境建設。按照“退耕還林(草),封山綠化,以糧代賑,個體承包”方針,在保護好現有林草植被資源的基礎上,積極恢復擴大面積,把生態建設同調整農業結構、扶貧開發、發展地方經濟結合起來,通過政策激勵、機制創新吸引社會力量參與生態建設,實現全省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與此同時,要抓好天保工程和治沙止漠工程。

採取有效措施,改善環境。充分利用調整產業結構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機遇,更多地採用高新技術發展環保產業,提高資源利用率和防治污染的能力。

合理開發利用礦產資源。依法對水、基本農田、礦產、森林、草地等重點自然資源進行強制性保護。

生態建設和退耕還林還草工作,以順應自然規律和量力而行爲原則,做到了適地適樹適草,有水有樹,樹隨水走,先易後難,先近後遠。

在全面貫徹落實《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綱要》精神的同時,修訂並完成《甘肅省生態環境功能區劃》,開展了黑河上中游和黃河瑪曲兩個國家級生態功能保護區的建設試點工作,加強了對鄉鎮企業和資源開發建設項目的環境管理,對自然保護區貫徹《甘肅省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執行情況和秸杆禁燒、嚴禁採集銷售髮菜、制止濫挖甘草麻黃草情況進行了專項檢查,有效地遏制了違法行爲的發生。

嘉峪關

四、環境保護宣教和“綠色學校”創建工作情況

1、新疆自治區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工作:一是大力開展形式多樣的環保宣傳教育活動,利用“六·五”世界環境日和與環保相關的紀念日開展形式各異的環境宣傳教育活動;注重與新聞單位和外界的合作,開展警示教育和法規宣傳,努力擴大宣傳範圍;加強環保宣傳教育網站建設,充分利用網頁進行宣傳;結合地方特點,深入開展中國小生環境教育活動,確定了烏魯木齊市實驗中學爲參加全球開展中國小環境學習與觀察計劃的備選學校;二是做好環保技術人員再教育和環保幹部崗位培訓工作,不斷提高環保人員素質。近年來,共承辦各類環境管理培訓班20期,受教育及培訓人數過千人;三是充分發揮《中國環境報》新疆記者站的龍頭作用,努力拓寬宣傳渠道;四是認真做好環保產業協會工作,推動自治區環保產業的持續發展。

天山

五、幾點體會

爲期十天的培訓考察給本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較深的體會有以下幾點:

1、本省與西北地區同屬中央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地區,在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上有共同和不同的方面,但應進一步加強交流和合作,取長補短,共同促進雙方的發展和進步。

2、對於西北地區而言,本省的生態環境狀況相對較好,但不應滿足現狀,要根據本省的實際情況,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力度,搞好規劃,增加投入,紮紮實實搞好工作。

3、生態建設是永恆的主題。目前西部地區特別是西北地區生態環境問題十分突出,植被稀少、水土流失、荒漠化、河流斷流、湖泊枯竭趨勢日益加重。因此,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是實施西部開發的根本所在,我們要站在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造福子孫後代的高度,實施生態環境的治理和保護,堅持治理和保護並重。

4、生態建設、退耕還林還草,一定要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要根據當地的水土氣候條件,當退則退,宜林則林,宜草則草,要有長遠考慮,要有統籌規劃,切不可一陣風,搞形式主義。同時,要有科學的態度,不蠻幹、不盲從,要發揮科技第一生產力的作用,通過科技進步來推動生態建設,包括育種、選苗、節水、治沙等等,各個環節、各個領域都離不開科技的進步,離不開講求科學的精神。

5、水是制約西北地區生態環境變化的關鍵因素,節約與高效化利用水資源和合理規劃經濟發展與水資源開發,堅持“資源節約型”發展方向,是解決西北乾旱區流域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問題的根本途徑。在水資源開發中,也不能片面追求經濟效益,而應以生態環境的可持續性爲優先的原則,以求得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應按照“以水定地,以水定人口,以水定發展規模”的原則,進行水資源的合理配置;按照流域是一個完善的地表和地下水相互聯繫的生態系統的觀點,統籌協調上、中、下游用水關係,農、林、牧、生態與工礦、城市用水關係,地表水與地下水聯合開發的關係,以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高效利用。

【第10篇】赴豫皖蘇浙等地區學習考察報告

農村黨支部書記培訓班全體學員

10月13日至20日,市委常委,組織部長石銘奎同志帶領全市部分村黨支部書記及組織部,市先進性教育活動辦公室部分工作人員共45人,赴河南,安徽,江蘇,浙江等地進行考察學習,行程10000餘里,先後到河南省的劉莊,龍泉村,耿莊,南街村,安徽省的小崗村,奇瑞汽車有限公司,浙江省的永福村,江蘇省華西村,進行實地考察學習.通過參觀考察這些先進村和企業在發展經濟,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搞好村務管理等方面的現場和經驗做法.大家一致認爲,這次外出培訓考察時間雖短,但感觸頗深,收穫很大,通過考察學習,開闊了眼界,解決了思想,觀念得到了更新,看到發展的差距,學到了經驗,增強了幹事創業的緊迫感和危機感,是一次解放思想萬里行,開拓視野萬里行,學習先進萬里行.

一,這次外出培訓考察的特點

1,領導重視,組織周密.爲辦好這次培訓班,市委組織部擬定了詳細的計劃,在確定培訓人員的同時,還對參訓人員所感興趣的經濟發達地區,先進村以調查問卷的形式進行調查摸底,參照調查問卷結果,就參訓人員所關心的發展村級經濟,提高農民收入,增加集體收入及先進的工作經驗等內容,合理確定考察學習點.經過反覆論證,調查研究,通過電話諮詢,上網查詢,各個方面反覆比較選出參觀考察點.並安派專人提前與考察參觀村,企業以及當地黨委組織部門進行了聯繫和銜接,就參觀考察項目,培訓內容,日程安排等問題進行協商.在培訓學員的管理上,共分成五個小組,全市各鄉鎮進行交叉搭配,便於不同鄉鎮之間的學員交流溝通.市委組織部還選派工作人員跟班學習,從乘車,食宿,參觀考察,學習討論等各個方面搞好服務.對這次農村黨支部書記異地培訓,市委高度重視,市委書記陳白峯同志多次過問並就培訓提出了希望和要求.組織部主要負責同志自始至終與學員同吃,同住,同學習,不斷溝通交流,增強了學習效果.考察所到各縣(市),村,企業的領導非常重視,從情況介紹的準備,考察現場點的選取,參觀行程安排等都顯示出當地各級領導對這次我市農村黨支部書記培訓班的重視和支持.

2,考察學習活動主題突出,目的明確,選取的典型有說服力.這次考察學習途經河南,安徽,江蘇,浙江等六省,十餘個市縣,參觀了7個先進村,1處自主創新型企業,其中有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老典型如劉莊,南街村,華西村,有近幾年涌現出的發展經濟新典型如龍泉村,耿莊,永福村,也有發揮集體力量,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典型河南林州市的江旗渠和蕪湖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國自主品牌的支柱企業―奇瑞汽車有限公司,都很有代表性,也很有說服力和感染力,非常有教育,啓發效果.學員們普遍感到學習內容充實,不但學習發達地區先進村,企業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的先進做法,更學到了他們堅韌不拔,拼搏進取,永不滿足,鍥而不捨的精神.讓大家親身感受到先進地區幹部羣衆解放思想,搶抓機遇,幹事創業,勇爭一流的精神,找到了差距,增強了加快發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3,考察學習活動深入,實在.這次考察學習,除參觀現場,聽取經驗介紹外,還深入到村(居)農戶,企業車間詢問有關情況,走訪瞭解,收集經濟發達地區先進村發展經濟,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等方面的第一手資料.白天考察學習,晚上分組座談討論,交流認識,暢談體會,做到當天學習,當天消化吸收.參訓學員普遍反映,這次考察學習選點富有特色,時間安排緊湊,學風濃厚.許多同志一路走一路記,惟恐漏下發達地區的好經驗,好做法,主動索取,購買經驗材料,準備回來深入研究和推廣學習.每到考察現場,先聽介紹,詳細瞭解有關的做法和發展經驗,後實地學習考察,再討論交流,對照先進找差距,找原因,反思自身不足,增強了感性認識.

二,所考察先進村,企業的主要特點

一是有艱苦奮鬥的精神――不畏困難,迎難而上的豪情和'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毅力,成就了'紅旗渠精神'和'劉莊經驗'等一個個創舉.參觀考察的這些地方,原來的基礎條件並不好,起步條件都比較差,但是他們爲什麼能發展得很快這主要得益於幹部羣衆有一種困難面前不低頭,不甘落後,負重奮起的創業精神,有一股有條件要幹,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乾的勁頭,有一股瞄準一流,趕超先進的氣勢,在困難面前不叫苦叫累,不怨天尤人,不畏難發愁.大家在參觀紅旗渠時,感受最深的就是'這樣大的工程真是一個奇蹟'.在當年的情況下,參加修渠的幹部羣衆每人每天只吃半斤糧,吃不飽就挖野菜充飢,靠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精神,堅持苦幹10個春秋,開鑿了3000里長的'人工天河',結束了千百年來乾旱缺水的困境,帶動了地區的經濟發展.劉莊村的工業經濟從土法生產拖拉機喇叭開始,從一天生產一對開始,到現在擁有醫藥,造紙,機械,食品加工等18個企業.華星藥廠現已發展成爲擁有10個分廠,集生產肌苷,青黴素,紅黴素等幾十種藥品的外向型企業,年出口創匯居全國同行業首位.

第二是堅強有力的領導班子――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俗話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這些村的發展證明,構建和諧農村,實現共同富裕,關鍵是有一個爲民務實的村班子和一支能夠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的黨員隊伍,才催發了黨員羣衆幹事創業的激情,成爲實現率先發展的不竭動力.耿莊過去是有名的窮村,亂村,上訪村.95年以耿瑞先爲書記的新班子成立後,7名支委中的6名退伍軍人,拿出自己的安家費共50萬元,帶領村民辦水,辦電,修路,建廠,集中精力謀發展.200*年全村實現總產值1.8億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6300元.華西爲全村黨員幹部定了規矩:'立黨爲公,執政爲民;有福民享,有難官當.'在村級事務管理上,實行'村企分開,村務民主決策,依法行事',做到了凝聚民心先凝聚黨心.劉莊要求幹部'五帶頭',堅持'五免職'(帶頭實踐'xxxx'重要思想,帶頭參加勞動,帶頭反對不正之風,帶頭聯繫羣衆,帶頭爲羣衆做好事;以權謀私的免職,搞派性鬧不團結的免職,弄虛作假爭名譽鬧地位的免職,對批評者打擊報復的免職,工作敷衍了事的免職).南街村始終對黨員教育抓得緊,要求嚴,按時開支部生活會,民主評議會.以各種載體和形式學毛澤東著作,學雷峯,唱革命歌曲.正因爲這些村有堅強有力的村班子,班子內部團結,心繫羣衆,有帶領羣衆致富的能力和本領,纔有文明富裕的今天.小崗村是農村聯產承包改革的先行者,但作爲第一個吃'螃蟹'的卻沒有'胖'起來,就是領導班子不具備今後進一步發展的能力和素質.

第三是有一個好的帶頭人――劉莊,南街,華西之所以有跨越式的發展,就是都有一個一心爲公,樂於奉獻,先羣衆之憂而憂,後羣衆之樂而樂,帶領羣衆共同致富的領頭人.'當幹部是爲羣衆謀利益的,必須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這是劉莊老書記史來賀常說的一句話.他在任50多年,始終與全村黨員幹部羣衆同呼吸,共命運,爲村裏的事業發展嘔心瀝血,日夜操勞.他拿國家幹部工資以後,當羣衆平均收入比他低時,他把高出的工資交到村裏,當羣衆的收入水平超過他的工資收入時,他又只拿自己的工資,不要村裏的一樣福利.他以這種帶頭實幹,不怕吃虧,不謀私利的精神,帶動了班子成員和廣大黨員,贏得了羣衆的信任.史來賀病故安葬之日,6000多人冒着'非典'自發地前來爲他送行,許多人泣不成聲.這種羣衆的感情,這種自發的感情,是史來賀當幹部50多年來,贏得的民心.華西村農民別墅已蓋到了第六代,但吳仁寶仍住在第二代的老住宅.吳仁寶現在應該有5000萬元獎金,全部交給了集體.正如華西村標語牌上所寫'立黨爲公,執政爲民,有福民享,有難官當'.正是有了這些身先士卒,處處起模範帶頭作用的'領頭雁',才帶出一個好班子,帶出了好的黨風,村風和民風.

第四是切合實際的發展模式――把上級政策與本村實際相結合起來,創造性地開展工作.這些村發展模式不一樣,產業不一樣,路子不一樣,但是結果是一樣的.劉莊走的是生物製藥,它的附加值很高.南街村從'玩泥蛋'起家,到'玩面蛋',搞農副產品的深加工,走的是'依託農業辦工業,發展工業帶農業,農工互動,共創幸福'的路子.華西村走的是農村工業化,城鎮化之路,建立了冶金,紡織,三產爲主的八大公司,均有相當規模和人才技術優勢.他們'追求的不是造成百億企業,而是造成百年企業',不搞重複建設和低水平建設,把精力放在提高核心競爭力上,搞活壯大集體經濟,提升經濟質量上年,關閉了年產值1.5億元,利潤1000多萬元的3個化工廠,另投資建立了日處理污水能力達萬噸的污水處理廠,今年將在全部工廠實現'零污染排放',做到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永福村以招商引資爲重點,規劃建設了村工業小區,現入區企業已達23家,用地230畝,其中已建成投產20家.同時在鎮工業區建成21300平米的標準廠房,現已投入使用.耿莊村按照'項目帶動,旅遊拉動'的發展戰略,經過全體村民民主討論決定,以土地使用權股份化的方式,把全村土地集中起來使用,600畝地建農業生態園,500畝辦企業.全村資產中集體股佔60%,其餘40%按土地使用權落實到戶到人.經過幾年的努力,集體經濟收入連續6年實現翻番.

第五是三個文明一齊抓,和諧發展――在集中精力抓好經濟建設的同時,注重協調發展,和諧發展,營造'家庭和美,鄰里和睦,人際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些先進村的精神文明氛圍非常濃厚,提倡以德治村.華西村規定,只要老人過了100歲,直系新屬每人獎1萬.龍泉村本着'既要把羣衆帶富,又把羣衆帶好;既讓羣衆物質富裕,又讓羣衆精神富有'的'雙帶雙富發展觀',先後投資1500萬元,完善,新建了從幼兒園到高中的教育體系;6所農民夜校10餘年不停課,黨員學習制度30年不間斷,建有村辦醫院,各種文化設施一應俱全.南街村提出'富裕不等於幸福,幸福包括富裕'的口號.劉莊經常開展以評選優秀黨員,勞動模範,文明家庭,好媳婦,好婆婆等社會公德,家庭美德,職業道德教育活動,倡導新事新辦,樹立文明新風.幾十年來,全村沒有發生過一起刑事案件,沒有賭博和封建迷信活動.

第六是摸準上情,吃透下情,做好結合文章――堅持上級政策的貫徹執行,又充分聽取羣衆意見.南街村王宏斌的牆上有兩句話'學習中央精神,傾聽羣衆呼聲'.華西村吳仁寶提出:只聽上級的羣衆可能有意見,光聽羣衆的上級可能不滿意,要既按上級要求辦,又要充分聽取羣衆的意見,要把上級精神和當地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因地制宜.所以需要對上級的精神和要求認真學習領會和執行.同時,把羣衆的要求,本村的實際,現有的條件,進行分析研究,尋找一個最佳的結合點和平衡點.

三,這次考察學習的幾點思考

通過考察學習,不僅學到了經驗,也看到了我們自身的差距和不足.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思想觀念上有差距.這些村在起步之初,無論是自然條件,還是發展基礎,都相對較差,發展中的困難和挑戰更多一些,更大一些.但他們知難而進,勇於拼搏的意識特別強烈.面對困難和挑戰,他們想幹,敢幹,會幹,幹出了成績,幹出了水平.反觀我市自己有些村,基礎條件比人家當時好許多倍,但發展不如人家快,關鍵還是思想觀念問題.特別是黨支部書記,作爲村裏的'一把手',有的一遇到困難就畏難發愁,過分強調客觀理由,牢騷滿腹,缺乏大膽探索,勇於實踐的魄力;有的滿足於現狀,跳不出小圈子,覺得自己在本鄉鎮,與鄰村相比,發展得已經夠快夠好了,小富既滿,小成既安,缺乏永不滿足,永不停步的幹勁和熱情.

二是創業精神上有差距.所參觀的這些村,幹部幹工作都有一種'拼命三郎'的精神,有時不待我,只爭朝夕的意識和責任感.華西村原黨委書記吳仁寶曾多次說過,要把華西的工作搞上去,當幹部的不瘦幾斤肉,不蛻幾層皮是不行的.劉莊在籌建紙廠時,按計劃需三個月完成的工程,爲了縮短工期,村幹部帶領羣衆晝夜奮戰,只用33天就使紙廠建成投產,總投資比同類紙廠降低一半.這些事例證明了事在人爲,人的創業精神最爲重要.前進必然有阻力,創業必定有艱險.當前,農村稅費改革基本完成,農村工作面臨許多新的矛盾和問題.正如劉莊所堅持的:大創業有大難,小創業有小難,不創業窮作難.只有迎難而上,埋頭苦幹,才能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

三是工作作風上有差距.這些村的黨員幹部事事帶頭,以身作則,凡是要求羣衆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羣衆不做的,自己首先帶頭不做.工作上哪裏困難多,哪裏最緊張,村幹部就出現在哪裏,現場辦公,研究解決,促進了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耿莊在發展過程中遇到資金困難,黨員幹部帶頭集資,解決了企業發展的難題;在平整土地搞開發時,拆遷舊房建新區時,又是黨員幹部帶頭遷移原祖塋,拆除舊房,並說服親戚帶好頭.作風實,事業興.正是因爲村幹部的真抓實幹,才贏得了羣衆的擁護和支持,黨組織纔有了威望和形象.

四,考察學習的啓示

這次考察,給我們的啓示和衝擊是多方面,全方位的,對照這些先進地區的發展經驗,看到了差距,找到問題所在,更重要的是要虛心學習他們的先進經驗,認真做好消化吸收,學人之長,補己之短,埋頭苦幹,奮起直追,努力辦好我們自己的事情.

一是更新觀念,切實增強加快發展的危機感,緊迫感.觀念是行動的前提和先導,觀念也是潛在的生產力.觀念決定出路,這種潛在的生產力有時候比現實的生產力起的作用還要大,我們首先要學習人家的觀念.一個地方,最大的落後是觀念的落後,最大的封閉是觀念的封閉,最大的進步也是觀念的進步,觀念一變天地寬.和這些先進地區相比,我們的發展條件並不差,資源,交通,地域和機遇相對都是不錯的,爲什麼發展就不如他們對此,必須把解放思想擺上重要位置,首先作爲村裏的'一把手',領頭羊要真正解放自己的思想,帶領廣大幹部羣衆從思想深處破除一切狹隘的,片面的,消極的,與市場經濟格格不入的舊觀念,舊框框,以解放思想爲先導,形成一切爲了發展,一切服從發展,一切服務發展的濃厚氛圍,把一切可以凝聚的力量凝聚到發展上來,把一切可以利用的積極因素傾注到發展中來.

二是堅定信心,艱苦創業,努力拓展發展空間.天上不會掉餡餅,小康生活坐着是等不來的.劉莊,耿莊,華西等村,當時起點都很低,規模小,並且區位優勢也不好.但憑着橫下一條心,艱苦創業,開拓創新,經過多年的努力,才由落後變成了先進.這些成績的取得,靠的是堅韌不拔,撲下身子,真抓實幹,長期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正如吳仁寶所說,他幹了48年的支部書記纔有華西村的今天.'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們要更好地學習他們的這種進取不止的創業精神,解放思想,開拓創新,選準一條適合本地發展的路子,堅定不移地走下去,不斷縮小與先進地區的差距.現階段如土地延包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經濟發展,針對這種狀況,可以進行換位思考,利用我們的區位優勢,人力優勢,自然環境和近年來不斷拓寬的發展空間,找準自己的位置,規劃好發展的路子,衝破困境,促進發展.

三是加強學習,不斷提高領導水平和能力.王宏斌,吳仁寶的講話對所有學員觸動很大,他們不僅學經濟,學搞企業,重要的是學習政策,領會上級精神,做好結合文章.劉莊,耿莊,龍泉村,南街村,華西村無一不注意黨員幹部的政治理論學習和經營管理方面的學習,都建立了定期學習制度,提高黨員幹部隊伍素質.小崗村值得反思的是在社會形勢變化很快情況下,作爲黨員幹部如何加強學習積累,掌握髮展的主動權,提高領導羣衆搞發展,奔富裕的能力和素質.

四是創新思路,努力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更快更好發展,需要有新思路,新辦法和新的經濟增長點.近年來我市出臺的一系列加快發展的思路措施符合實際,行之有效,要堅定不移,一以貫之地抓好貫徹落實,務求取得更大成效.同時,要不斷創新完善發展思路,努力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農村'無工不富',單靠向土地,向莊稼要錢,永遠不能將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也不會實現共同富裕.因此,需要千方百計招商引資上項目,辦企業.隨着國家產業政策調整和形勢發展,土地,資金,人才等成爲制約各地經濟發展的瓶頸性因素.象華西村在村辦企業急劇擴張,土地短缺的情況下,有效盤活土地資源,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的做法,值得我們很好地學習借鑑.再如,耿莊村在創辦企業時,也遇到了資金難的問題,他們採取了村班子黨員幹部帶頭投資入股搞企業,辦出成效後組織村民共同入股的辦法,使企業在短時間內迅速膨脹發展.這些經驗,是這些村在長期具體實踐中得來的,符合本地的實際情況,效果很突出.參加培訓的村黨支部書記普遍表示要充分利用好這次機會,認真總結經驗,理清工作思路,將本村的發展更推進一步.

五是加強基層黨建,爲加快發展提供組織保證.先進地區對黨的建設工作看得不是不重,而是非常重視,抓得非常緊.他們抓黨建工作的思路,方法更加務實,靈活,就是'圍繞經濟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提出了'自己不能富,不能當幹部;只能自己富,不是好乾部;帶領羣衆全都富,纔是黨的好乾部'口號.這些村的先進理念,值得學習借鑑,研究怎麼把黨建工作與經濟工作,社會事業緊密結合在一起,避免'兩張皮'.南街村在黨建工作中,充分圍繞毛澤東理論這一意識形態的東西,建立各項工作制度,提出諸多口號,統一村民思想認識.現在又成爲搞好外界宣傳,進行旅遊產業開發的招牌.作爲村裏的'一把手',更要注重發揮好自身帶頭示範作用,帶領'兩委'一班人,團結黨員幹部幹事業,防止出現內耗.學員們普遍表示將結合即將在村級黨員中開展的先進性教育活動,大力開展黨員教育,抓好黨員幹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強建章立制,搞好黨建工作,樹立黨員形象,發揮表率作用.並通過有效的激勵獎懲機制,進一步激發幹部羣衆的創造活力,形成齊心協力,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六是堅持全面協調發展,建設和諧農村.大家一路學習,看到工廠連工廠,鱗次櫛比,羣衆安居樂業,村民生活賽市民.這些村和工廠,都是在十幾年時間裏平地而起的,由農村變成城鎮,由農業爲主變成工業主導,最後城鄉一體.所到之處,大家感覺到基本上都已經城市化了,每一個村就是一個小城市.分析他們的發展路子,在現實工作中,土地的問題怎麼解決方方面面的實際利益怎麼協調三個文明如何協調發展黨員幹部爲什麼能夠贏得羣衆擁護,支持,沒出大的問題如何正確處理發展與羣衆利益的關係,如何正確處理發展與構建和諧社會的關係,集體資產的分配,社會保障等方面,都有很多借鑑意見.龍泉村有個口號:'只有清正廉潔才能換得民心,只有共同富裕才能社會安定',充分地說明了這個道理.我們有的村,經濟發展了,有了一定的經濟實力,但是爲什麼羣衆對當家人不認可,不買帳甚至有些還引起羣衆的反感,反對就是沒有正確處理發展過程中各方面的關係,沒有處理好集體和羣衆各個方面的關係,雖然發展了但羣衆沒有得到實惠,或者得到的實惠不多.發展要最終使羣衆受益,只有辦好集體的事,又辦好羣衆的事,才能得到羣衆的認可和支持,真正實現xx屆五中全會提出的'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