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震撼我們心靈的哲理美文(新版多篇)

震撼我們心靈的哲理美文(新版多篇)

震撼心靈的哲理美文 篇一

成長的重點並不是單純地跳出舒適圈和挑戰自己,而是你在自己所謂的舒適圈中,是真的感到舒適和清閒,還是自欺欺人地無所事事?

強迫自己去參與明明不喜歡的聚會,強迫自己去做一份明明不拿手的項目。內向的人逼着自己見人就露三分笑,熱情地去搭訕;外向的人逼着自己今天一定要單獨待着,看完這一本不知道在講些什麼的書。看似越上進,其實越焦慮,反而生出了一點自責和無助:“爲什麼我沒有辦法改變自己,我是不是頹廢得沒有救了?”

找到自己真正舒適圈的人並不會急着逃離,相反,他們會想盡辦法在圈圈的底層挖一個洞,或者在圈圈的上面壘砌高塔。舒適圈並不是一個平面的只可以發展廣度的圖形,而是可以無限向上下延伸的空間。與其盲目地選擇改變,強迫自己去接納明明不喜歡的人、工作和生活方式,還不如安心地停留在這個圈裏,把自己的喜歡變成愛好,把愛好變成特長。

畢竟,支撐一個人走完長長的一生,或是真正做出什麼成就的,不會是煩躁、抑鬱、焦慮和自責,而是喜愛、擅長與心甘情願。

唯有熱愛才能堅持,唯有跟熱愛的事情在一起纔會舒適。而這種舒適,會反過來變成動力,也會變成一個人用來對抗外界電閃雷鳴的小窩。

在急着跟風跳出舒適圈之前,不妨問問自己:你在自己的舒適圈裏,真的感受到舒適了嗎?

震撼心靈的哲理美文 篇二

一切存在嚴格地說都需要“時間”。時間證實一切,因爲它改變一切。氣候寒暑,草木榮枯,人從生到死,都不能缺少時間,都從時間上發生作用。

常說到“生命的意義”或“生命的價值”。其實一個人活下去真正的意義和價值,不過佔有幾十個年頭的時間罷了。生前世界沒有他,他無意義和價值可言的;活到不能再活死掉了,他沒有生命,他自然更無意義和價值可言。

正彷彿多數人的愚昧與少數人的聰明,對生命下的結論差不多 都以爲是“生命的意義同價值是活個幾十年”,因此都肯定生活,那麼吃喝,睡覺,吵架,戀愛……活下去等待死,死後讓棺木來裝殮他,黃土來掩埋他,蛆蟲來收拾他。

生命的意義解釋的即如此單純,“活下去,活着,倒下,死了”。未免太可怕了。因此次一等的聰明人,同次一等的愚人,對生命的意義同價值找出第二種結論,就是“怎麼樣來耗費這幾十個年頭”。雖更肯定生活,那麼吃,喝,睡覺,吵架,戀愛……然而生活得失取捨之間,到底就有了分歧。這分歧一看就明白的。大而言之,聰明人要理解生活,愚蠢人要習慣生活。聰明人以爲目前並不完全好,一切應比目前更好,且竭力追求那個理想。愚蠢人對習慣完全滿意,安於現狀,保證習慣。(在世俗觀察上,這兩種人 稱呼常常相反,安於習慣的被稱爲聰明人,懷抱理想的人卻成愚蠢傢伙。)

兩種人即同樣有個“怎麼來耗費這幾十個年頭”的打算,要從人與人之間尋找生存的意義和價值,即或擇業相同,成就卻不相同。同樣想征服顏色線條做畫家,同樣想征服樂器音聲做音樂家,同樣想征服木石銅牙及其他材料做雕刻家,甚至於同樣想征服人身行爲做帝王,同樣想征服人心信仰做思想家或教主,一切結果都不會相同。因此世界上有大詩人,同時也就有蹩腳詩人;有偉大革命家,同時也有虛僞革命家。至於兩種人目的不同,擇業不同,那就更容易一目瞭然了。

看出生命的意義同價值,原來如此如此,卻想在生前死後使生命發生一點特殊意義和永久價值,心性絕頂聰明,爲人卻好像傻頭傻腦,歷史上的釋迦、孔子、耶穌,就是這種人。這種人或出世,或入世,或革命,或復古,活下來都顯得很愚蠢,死過後卻顯得很偉大。屈原算得這種人另外一個,歷史上這種人可並不多。可是每一時間或產生一個兩個,就很像樣子了。這種人自然也只能活個幾十年,可是他的觀念,他的意見,他的風度,他的文章,卻可以活在人類的記憶中幾千年。一切人生命都有時間的限制,這種人的生命又似乎不大受這種限制。

話說回來,事事物物要時間證明,可是時間本身卻又像是個極其一抽一象的東西,從無一個人說得明白時間是個什麼樣子。時間並不單獨存在。時間無形,無聲無色,無臭。要說明時間的存在,還得回過頭來從事事物物去取證。從日月來去,從草木榮枯,從生命存亡找證據。正因爲事事物物都可爲時間作註解,時間本身反而被人疏忽了。所以多數人提問到生命意義同價值時,沒有一個人敢說“生命意義同價值,只是一堆時間”。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這是一個真正明白生命意義同價值的人所說的話。老先生說這話時心中的寂寞可知!能說這話的是個偉人,能理解這話的也不是個凡人。目前的活人,大家都記得這兩句話,卻只有那些從日光下牽入牢獄,或從牢獄中牽上刑場的傾心理想的人,最瞭解這兩句話的意義。因爲說這話的人生命的耗費,同懂這話的人生命的耗費,異途同歸,完全是爲事實皺眉,卻膽敢對理想傾心。

他們的方法不同,他們的時代不同,他們的環境不同,他們的遭遇也不相同;相同的是他們的心,同樣爲人類向上向前而跳躍。

震撼心靈的哲理美文 篇三

快餐文化比喻追求速成、通俗、短期流行,不注重深厚積累和內在價值的文化思潮和文化現象。

曾幾何時,快餐文化就像副食商店成堆的方便麪充斥在了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不過說起來方便麪也確實有它的好處,快節奏的生活,無論你是爲了工作而忙碌還是爲了生意而操勞,沒有時間吃飯,開水衝上一碗麪,總也可以解決眼下的飢飽問題。快餐文化也具有此特性,茶餘飯後,信手拈來都可以做爲學問的,不費時亦不費力。反正這樣的信息社會裏,我們捕捉信息完全可以不必費上吹灰之力。我想這也是快餐文化大受歡迎的主要原因。

在快餐文化充斥的社會裏,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了吃文化快餐,恐怕這也是一個隨着時代發展而出現的不可以改變的現狀。那麼快餐文化究竟帶給了我們什麼呢?

首先,海量的信息。這些信息包括方方面面,新聞、娛樂、體育、流行時尚、美容時裝……,總之它涉及到我們可能接觸到的每一個方面,任何我們所需要的信息種類都可以在互聯網上找到蹤跡。於是,生活變得輕鬆了,足不出戶便可知曉天下奇聞。

其次,便捷的信息渠道。就像是泡方便麪簡化了做飯的程序一樣,快餐文化也簡化了我們的信息獵取渠道。打開電腦輕點鼠標,想要知道的和不想要知道的以及不知道該不該知道的一切就來到了眼前的屏幕上。比起歷史上單一的報紙、廣播、電視新聞等傳統的傳播手段,它沒有時間限制,沒有信息量的限制,而且具有驚人的傳播速度,讓信息傳播者與接受者的時間差以秒來計。如此快捷,受歡迎也是理所當然。

然而於此同時,我們不得不承認,如此快捷的信息傳播方式,如此便捷的文化快餐,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另一個方面的影響——傳統文化逐漸在人們的視野中暗淡和凋謝。

就拿被稱爲文學上一朵絢麗奇葩的小說來說吧,無數人類智慧的結晶所凝聚成的小說,曾經被稱爲世界名著、古典名著的書,已然沒了曾經的市場地位。人們似乎已經沒有時間讀書,也不再需要從書中尋找精神的雞湯,打開電腦,網絡中應接不睱的新聞已足夠把人們閒餘的時間填得滿滿的了,沒有時間看書,也沒有心情靜下來去認真捧讀一本厚厚的書,更談不上從讀書中去提高自身的修養。

另外快餐文化的存在又不僅僅存在於網絡媒體中,更嚴重的是,“快餐”似乎也成爲一種發展的趨勢,大有不可擋之勢。繼大量氾濫的網絡小說之後,市場上出現了一隻突起的“異軍”——一批銷量可觀的青春讀物。近年來青春寫手辦雜誌在書刊市場上已不是新鮮現象,如郭敬明《島》、明曉溪《公主志》、郭妮《火星少女》、蔡駿《懸疑志》等以個人爲銷售品牌的雜誌在圖書市場上佔有很大份額,吸引了一大批12歲至20歲之間的青少年讀者,發行量遠遠超過主流文學雜誌。

對青春文學雜誌的熱銷,有些專家表示理解,他們表示,這類暢銷雜誌本來就不能等同於純文學,純文學雜誌有“經典化”的精神價值追求,而青春文學雜誌就着眼於“好看好賣”。它們大多直擊青少年心理,運用或幽默詼諧或憂傷曲折的筆調,講述着作者或經歷或羨慕的友情和愛情,很容易讓中學生產生共鳴,獲得認同感。《西湖》雜誌副主編吳玄則表示:青少年讀者放棄經典閱讀,是一件值得憂慮的事情,因爲從長遠看,這會讓我們的文學得不到正常的傳承,從而造成文化的斷層。“不過,我相信依然有真正的嚴肅文學愛好者在堅持走自己的路,他們暫時不爲泥沙俱下的圖書市場認可,大浪淘沙以後留存的只會是這些優秀文學傳統的繼承者,只有他們纔是中國文學值得期待的對象。”

而更爲重要的是,大量的快餐文化的存在,讓人們的思維形成一種懶惰的慣性,不願意去讀一些有深意的書,不願意去接受引發思考的問題,對所有的信息只是停留在“我看過”的表層認識上。看書不深入地看,寫文章也不認真地寫,想寫什麼鼠標輕輕一點,相關信息海潮般涌來,剪剪貼貼便成了自己的作品。而且網絡媒體大容量的特徵也使得人們發表自己的文字成爲一件極爲輕鬆的事,所以常常是,很不錯的文學網站裏存在着大量的低質量的文章,讀此類文章在其中找不出一點文學的素養。如此信息海量存在,單單是從這些信息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營養食品都是一樣頗費工夫的事情,那麼我們在這一過程中所受的快餐文化的薰陶也是不容忽視的了。

我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爺爺曾說過:打開窗戶陽光照了進來,同進也會有蒼蠅飛進來。第五媒體的存在對我們來說就相當於是打開了一扇明亮的窗戶,而由此帶來的負面影響就像是幾隻飛進來的蒼蠅,如果過多的蒼蠅登堂入室必然會對我們的正常生活造成不良影響。然而我們也知道,任何一個社會現象必然是在時代發展的趨勢下產生的,快餐文化正適應了人們快節奏的生活,也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帶來了無法衡量的好處,因此,對於快餐文化我們也不可以盲目排斥。要在利與弊之間選擇,就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在自己的心窗上裝上一道窗紗,過濾掉陽光中的不良物質,也讓我們有足夠的空間與時間爲心靈尋找更爲營養的大餐。

震撼心靈的哲理美文 篇四

也許,你買到了柔軟舒適的牀單,但你買不到一夜的安眠;也許,你買到了名貴保身的名藥,但你買不到一副健康的體魄;也許,你買到了蜚聲世界的書籍,但你買不到一腦子淵博的學問,心靈雞湯。

朋友,大概你喝過雞湯了吧?但有一種雞湯是用真情與關懷與真情熬出來的,它同樣是無價的,你又喝過了嗎?

記得那時,“非典”如惡魔吞噬着人們的生命,我校爲了不讓我們染上“非典”,進行了一切保障我們健康的措施,“家長不能進校”就是其中一條規定。每天放學的時候,校門口都會演上一幕幕感人心扉的動人故事。鐵門外是父母,鐵門內是兒女,鐵桿中遞過來的湯,遞過去的手,恰似世上最令人動容的親情圖。

已不記得多少次了,爸爸與媽媽拿着盛滿雞湯的保溫瓶站在校門口外張望着。我拿過盛滿雞湯的保溫瓶,熱氣騰騰的 ,通常是和着媽媽的驅寒問暖與爸爸的百般叮嚀,然後一起流進我體內,似一股暖流流遍全身。

每次喝下雞湯後,我都感到非常踏實,身體上的,精神上的,可能,那是能帶給心靈最大程度的營養的雞湯…………。望着爸爸媽媽離去的背影,鐵桿間還殘流着一絲絲的暖意。 怎麼樣?朋友?喝過了嗎?也許你能用錢買到最補的人蔘雞湯,但你卻感受不了湯中蘊含的意蘊。

震撼心靈的哲理美文 篇五

明月多情應笑我,笑我如今,孤負春心,獨自閒行獨自吟。

近來怕說當時事,結遍蘭襟,月淺燈深,夢裏雲歸何處尋?

伶仃長夜,萬籟俱寂。我站在窗前,凝望着遠方的蒼穹。

晚風徐來,吹過臉頰,吹過髮梢,吹過思緒。我想象着,我對你的思念,會不會也隨着這輕柔的風,飄向夜空?

是誰說過,思念是一種痛,一種無可名狀,又難以痊癒的痛。

我想,回憶也是。你曾說過,我象風,放浪不羈,快意人生,時常吹得你的心,無所適從。

你也說過,你象水,微風乍起時,蕩起的漣漪中止了你寧靜的生活;而當風平浪靜後,你也只能端坐如雲,重新靜守那一湖的寂寞?我笑了,對你說我要做伴你一生的夏夜晚風;你也笑了,水晶般的眸子裏潛藏着淡淡的憂傷。

現在我有點懂了,時光變幻,四季交替,哪裏又有永遠的夏夜和不息的晚風呢?也許當真是“天意如此,安復強求”吧。

我們的故事,註定是一場失速的流離,一場彷徨的關注,一場風花的悲哀,一場美麗的鬧劇?回身走向鋼琴,任琴聲在夜空中流淌,任思緒默默飄向遠方,任窗外的繁星悄悄然點綴這滿屋的惆悵。

明月小樓,好風如水,清景無限,相思如夢,一室琴聲,寂寞無人見?謝卻荼蘼,起身輕嘆,一曲《長相思》勾起來傷心。時光滄莽的洪濤中,一曲一調地演繹着那古老的歌謠。

“生死挈闊,與子相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你說,也許我們今生無緣,分手是比較好的選擇。我默而不答。

今夜,想說給你聽,不要說今生無緣,只待來世,不要?不是不相信你,也不是不相信我,不相信的,也許只是那難以預測的明天,那無可抗拒的命運,那無從預知的希望?而當我與酒相伴,獨守一輪明月時。

才明白,命運或許只能是一種悲哀;希望,或許真的太奢侈。

晚風不停地吹着,刮進了我記憶的深巷,又有誰懂觸景的沉默中,有多少簾後的心事被撩起?

現在,你的身邊有了新的依靠,我也迴歸了原本自在的生活,一切的一切,顯得自然又和諧。

我在自怨自艾着什麼?在悲哀着什麼?悲哀的是,你我本不該結束的,如此匆匆?也許一切都在於自身。夏夜的晚風不僅爲我們演示了生命無奈的過程,也向我們啓示了堅強的意義?春天,永遠都是爲了走過冬天的人準備的。每一年夏天,在岑寂的夜裏都依然會吹起柔和的晚風,這便是真實。

只要記得,這裏有風吹過,就足夠了。

震撼心靈的哲理美文 篇六

週末臨近結束的時候,一位借走我藏書的小朋友打來電話,語氣中是小心翼翼的歉意:“姐姐,我能不能晚兩天還書給你啊?週末出門參加了好幾個聚會,書也沒來得及看幾頁……”

我立刻表現出一位“死宅”的老年人應有的大度:“沒事沒事,趁年輕就是要多出去玩玩嘛,開心就好。”

小朋友在電話的那頭明顯沉默了一下:“其實,我是真的不想出去玩的,還不如待在家裏安靜地看看書、學學英語。每個週末都要強迫自己出門應酬,真心比工作日都累。”

我還沒來得及迴應,她又補充道:“有時候吧,覺得自己週末獨處的時候畫個畫、看會兒書、看看電影,一週消耗的元氣馬上就能恢復。可是,又覺得還年輕的時候就放縱自己在舒適圈裏享受挺浪費生命的,人總是需要挑戰一下自己的,你說對吧?”

我被問得語塞,不知道要怎麼回答這個問題。

近年,隨着各種自我管理和勵志書籍的流行,“舒適圈”開始變爲衆矢之的,每個人提起它時都帶着一點不屑和鄙夷,彷彿這是什麼讓人避之不及的東西。隨便將“舒適圈”放在搜索器裏一搜,就會出現滿屏的“跳出舒適圈”“遠離舒適圈”“衝出舒適圈”以及跳出/遠離/衝出的一百種方法。而每篇文章的內容都大同小異,不外乎趁年輕的時候努力拼命,不要虛度不要浪費,不要滿足於已經沒有挑戰的領域,不要貪圖安逸不動腦子,等等。

可問題是,停留在舒適圈與不求上進真的可以畫上等號嗎?舒適圈與和它相反的空間,是否真的非黑即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