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端午節包糉子方案新版多篇

端午節包糉子方案新版多篇

端午節包糉子方案 篇一

作爲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凝結着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載着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爲引導學生瞭解和感受中華傳統節日文化,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美德,開展“我的節日我做主”端午節綜合實踐活動,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對民俗文化的認同感。

第一主題:“情繫端午”我關注(全體同學)

具體要求:

1.6月23日22:28,觀看中央電視臺特別節目《我們的節日·端午——中華長歌行》通過網絡、電視、報刊、書籍,瞭解端午節的由來和風俗,挑出一兩個全家感興趣的話題一起分享,親子共同完成實踐活動記錄表。

第二主題:“情繫端午”話屈原(三年級)

端午節的第一個意義是紀念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

具體要求:

通過上網、課外閱讀等不同途徑瞭解屈原及他身上體現的高貴品質,完成綜合實踐活動手抄報。用8開水粉紙,標明姓名和班級。題目自擬,版式自行設計,內容提示:屈原的生平、屈原的故事、屈原的精神、讚美屈原的詩篇和詞句等。

第三主題:“情繫端午”識艾草(五年級)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草與端午節有着不解之緣。每到端午節,按照民間傳統,家家戶戶門前都掛艾蒿,以驅邪祛毒。

具體要求:

到野外觀察、採摘艾草,做成標本,或查閱相關資料,瞭解艾草在端午節的特殊用途。

1.標本儘量完整,在報紙或書中安放:葉片向左右兩側分開攤平,小部分葉片可葉面朝下,葉背朝上,皺縮的葉片要展平,後壓幹,過1-2天換換紙,以便吸取標本體內的水分。

2.當標本七、八成干時,將它安放在A4紙上,做到整齊、勻稱、美觀,像一幅圖畫。

3.做標籤,標籤的內容包括:植物的名稱(學名或俗名)、科屬、採集地點、採集日期、採集者等,標籤的大小通常是120×70(毫米),貼在A4紙的右下角。

4.用另一張A4紙做標本說明卡,自行設計版面,內容包括:標本名稱、科屬、生活環境、經濟價值、藥用價值、與端午節的淵源等,並註明班級和姓名。

5.將兩張A4紙背對背整合,有條件的可將其進行塑封,以達到永久保存的目的。

第四主題:“情繫端午”包糉子(全體學生)

糉子是端午節的傳統食品,每到端午節每家每戶都要包糉子、吃糉子。

具體要求:

1.瞭解爲什麼端午節吃糉子?

2.瞭解糉子的發展變化及其形態、品種、營養,學習包糉子。低年級以照片形式呈現,中高年級以作文的形式將製作過程和感受寫下來。

第五主題:“情繫端午”賞龍舟(四年級)

設計“我心中的龍舟”:可以繪畫(A4紙)或利用硬卡紙、橡皮泥、廢舊物品等手工製作心中的龍舟。

整體活動要求:

1.各班級老師在放假前認真佈置此項活動,明確活動的意義和作用。

2.6月28日以班級爲單位收齊上交大隊部(每班精選上交3——5份)。

3.根據上交作品的質量評出優秀中隊5個和優秀個人若干名。

端午節包糉子的心得體會 篇二

今天我和奶奶一起坐車到鄉下去包糉子。

我們準備梅乾菜和肉,準備包梅乾菜糉子。糉葉已經浸泡好了,奶奶清洗了糉葉和米,再往米里面加調料醬油、鹽……一切準備妥當,我們開始包糉子了。奶奶把糉葉圍成一個三角形,握在手心裏,舀進一勺拌好調料的米,再把梅乾菜和肉放在中間,上面還得鋪上一層米,然後把長長的糉葉折下包裹住菱形的“米”,最後用繩子一圈圈綁起來。這樣一個漂亮的糉子就做成了。我有模有樣地照着奶奶的樣子做了起來,可試了幾次都失敗了。包糉子還真是一個技術活!

沒一會功夫,奶奶就包好了許多糉子。我們把10個糉子系在一起放入鍋裏煮,我在廚房裏幫奶奶燒火。四十分鐘左右一陣陣淡淡的清香飄來。奶奶說:“再過幾分鐘,我們的糉子就熟了。”我忍着口水焦急地等着。我們用小火差不多悶了五分鐘後,糉子終於可以出鍋了。

奶奶打開鍋蓋,糉子的香味撲鼻而來。奶奶給我剝了一個放在碗裏,一口咬下去那潤滑的糯米和梅乾菜的清香讓我回味無窮。

端午節包糉子的心得體會 篇三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到了等待已久的端午節。下午,我剛回到家,就見媽媽與奶奶專心致志地包着糉子,只見奶奶手中拿着糉葉,捲成陀螺形,放入米和蜜棗,之後就包成四角形。我看了之後覺得又有趣,有簡單。

於是就走上前去說道:“我也來包糉子好嗎?”奶奶和媽媽爽口地答應了。我也學着媽媽和奶奶的樣子,拿來糉葉捲成陀螺形的,我卷啊,卷啊,可捲起來的就是沒有媽媽和奶奶的好。我不灰心,一連卷了好幾次,終於卷出了一個令我自己比較滿意的形狀,可拿來與奶奶和媽媽的一對比,哎呀,還是別有差距。我心裏想:“我是第一次包糉子,包地不好那是理所當然的了。”當我放上米時,米好似一個個頑皮小孩從上面倒下去,下面漏出來,我倒了半天見米還不滿,才發現我的糉葉有一個很微小的洞,又看了看奶奶和媽媽放米的時候,米好像一個個乖娃娃,隨媽媽奶奶任意擺佈,媽媽見了,說:“這樣的糉葉不“合格”。

我又做了一次,這一次我做得很精細,很細心,儘量滿足媽媽對我的要求,幾分鐘後,我歡呼起來:“哦,成功咯!”我終於做出了一個最好的糉葉。再一次放上米,米也不再像頑皮娃娃那樣,而是乖乖的躺在它們的“小疽園”裏。要把米全部包裹起來了,我左一片葉子,右一片葉子,把米遮攏,儘量不撒到外面,可是還有一些米像娃娃還沒有玩夠似的,又跑了出來,無奈,我只好不管撒出來的米了,繼續包我的糉子。爲了不在讓米再次撒出來,我又多用了一片糉葉當做“外衣”捆上線,

一個怪怪的糉子出現在我的眼前,雖然不太好,但是我是進我最大的努力包出來的,我也非常滿意,奶奶和媽媽見了還誇我做地不錯呢,我聽了美滋滋的。過了一會兒,糉子蒸好了,我拿着自己的“作品”吃了起來,覺得不其他的糉子好吃多了,因爲糉子是自己做的,吃起來肯定香。這個端午節我過得真開心,真有趣啊!

端午節包糉子的心得體會 篇四

端午節快到了,家裏就開始準備過節的材料。媽媽說:“今年端午節我們來自己做糉子吧。”我說:“好呀,好呀,我也要學包糉子。”媽媽說可以話,

中午吃了飯,媽媽稱了十斤糯米用水泡着,然後帶着我去摘糉葉,到了菜園裏,我們就開始摘糉葉,綠綠的糉葉摘了滿滿一筐。然後,我們就開開心心地回到了家。

糯米泡夠了四個小時,媽媽說現在可以包了,只見媽媽左手拿糉葉,右手拿着糉葉一轉,那個糉葉就像甜筒一樣,太神奇了!然後媽媽用調羹把糯米倒進那個綠色甜筒裏,用一根筷子戳幾下,然後把糉子工口,用一根繩子捆起來,一個糉子就包好了。

“這個包糉子挺簡單的。”我一邊說着一邊拿起了糉葉開始包了,可是糉葉在我手裏一點兒都不聽話,搞了半個小時也沒有包好一個糉子,我正要放棄,媽媽說:“做事情要有始有終,不能半途而廢。”然後媽媽手把手地教我。一個醜糉子包好了,媽媽說:“你可以自己試着包了。”到了五點鐘,糉子全都包完了,我數了數,我包了八個,而且包得很鬆很醜,可是媽媽對我說包得不錯,我開心地笑了。

端午節包糉子的心得體會 篇五

吃糉子是五月五端午節的風俗,也是留念詩人屈原的一種方法。每到端午節前夕,人們就包起糉子來。聽奶奶說,糉子有許多形狀: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等。糉子的口味也多種多樣,有紅棗糉、蛋黃糉、板栗糉、豆沙糉、肉糉。

轉瞬端午節要到了,奶奶又開端包糉子了,我興致盎然地圍着她。只見她拿出準備好的資料:一大疊青青的糉葉,一大盆醬油拌過的糯米,一大盤醬油浸過的肉。奶奶先給我做演示:她拿起幾片長長的葉子,將糉葉放平,折起一個角,把米裹進去,然後用糉葉蓋起來,三兩下就把米裹得結結實實,再用線繞過來繞過去綁好。

看着奶奶包的美麗的糉子,我刻不容緩地開端測驗自己包糉子。我選擇了兩片鉅細差不多的糉葉,學着奶奶的姿態認真地包起糉子來。我把糉葉放在左手,又用右手壓了壓,從大盆裏舀了一點米,小心謹慎地倒在葉子上。接着,我將糉葉折起來包住小米粒,可是米粒不聽話,我一動,它就往外流,簡直是一羣小魚正在逃離鯊魚的嘴巴!第一個糉子以失利告終。爲什麼奶奶那麼簡單,我卻不會?合理我嘟囔着的時分,奶奶告訴我:“包糉子是個技術活,既要包得美麗,又要包得嚴實。你再調查調查,左手一定要拿得穩。”聽了奶奶的話,我再細心地調查了一次。第2次,我愈加詳盡,動作儘管慢了點,可是總算包好了!一個完美的小糉子出現在我的眼前,我拿了一條赤色的線,在奶奶的協助下把小糉子裹好,放在了桌上。小糉子如同在說:“小主人,謝謝你,把我做得那麼美麗”。

我也學會了包糉子,我要給自己點個贊!

端午節包糉子的心得體會 篇六

眼看端午節就要到了,而端午節又有吃糉子的傳統。小記者俱樂部特組織我們小記者走進萬利隆西餅屋學包糉子。

剛進萬利隆西餅屋,一陣濃郁的奶香味撲鼻而來。一位漂亮阿姨面帶微笑地向我們介紹糉子來歷,旁邊站着的是教我們包糉子的糕點師傅。

糕點師傅一邊示範如何包糉子,一邊講解小竅門。先將糉葉轉兩圈,圍成一個杯子模樣,再放一勺糯米。然後放兩個棗,用一勺糯米蓋着,最後用白繩綁緊,就是香濃糯米紅棗餡糉子了。看着糉葉和餡在師傅的手裏像一個聽話的孩子,乖乖地聽師傅擺弄,我們都迫不及待地躍躍欲試了。

想大顯身手的我馬上拿來一片糉葉,學着師傅的樣子開始做。奇怪,糉葉到我手裏變得頑皮了,我怎麼弄都弄不成杯子的形狀,我有點着急了。師傅看出了我的心思,走到我面前,手把手地教我如何卷糉葉。慢慢地,我終於做好了一個杯子的形狀、放好餡、包緊,做成一個圓鼓鼓的菱形,用一根白線綁好。就這樣,我的糉子就做好了。我心想一定要把自己包的糉子帶回家給媽媽吃,讓媽媽品嚐品嚐我的手藝。

活動結束時,萬利隆的阿姨送給我們每人一個小蛋糕。今天的活動真有趣,既讓我們玩得開心,又讓我們大飽口福,還讓我們學會了包糉子,收穫真多呀!

端午節包糉子的心得體會 篇七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傳統的'端午佳節,也是紀念我國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爲此,我選擇了一個特別的慶祝、紀念方式――包糉子。

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我準備好了所需要的材料:糯米、紅豆、肉、香腸、糉葉和線,並把它們分別泡在水裏,過一會兒,把肉和香腸洗乾淨,切成一塊一塊的放進碗裏。大約60分鐘後,把紅豆、糯米和糉葉洗淨,把線一根一根的準備好。

剛開始,我們拿着糉葉不知怎麼下手,經過了多次練習,才學會:先把糉葉的一小部分捲成一個圓錐形,裏面形成一個很大的空間,用勺子把糯米、紅豆倒進去,差不多一半時,再往裏面放一塊肉或香腸,再把其餘的糉葉沿邊裹緊,並用線捆好。就這樣,一個糉子就包好了。我們就按照這樣的方法一個一個地包了起來……

把水燒好後,我和爸爸把糉子一個一個小心翼翼地放進鍋裏。在煮糉子時,我的心情就如十五個吊桶――七上八下。不一會兒,我就要去廚房看一下,總擔心糉子掉出米粒煮成一鍋粥。站在爐具旁,目不轉睛地看着那在鍋中上下襬動的糉子,好像在說:“主人,主人,不要擔心,我會保護好自己的。”一個小時終於到了,糉子煮好了。

我吃着這些香噴噴的糉子,心裏美滋滋的。不禁有些感慨,我們包的糉子,雖然沒有超市裏的好看、味道好,可這是自己親手做的,不僅用自己的行動表達了對愛國詩人的深切敬意,還體會到了勞動的快樂!

端午節包糉子方案 篇八

一、活動主題

糉葉飄香,自包米糉,共度端午,互贈祝福

二、活動目的

1、通過親自動手包糉子,讓工能更真切得去感受中國傳統節日的內涵,瞭解更多具體的工藝,比如包糉子的方法和餡料的搭配等等,以輕鬆的方式進一步鍛鍊員工的動手能力和學習能力。

2、在端午節來臨之際,讓員工一起過節,增進大家之間的親密聯繫和相互交流,也各自送上節日的問候。在集體的溫暖中度過異地的傳統節日。

三、活動時間

20__年6月21日下午17:30-18:30

四、活動地點

食堂門口

五、活動流程

(1)前期準備

①提出方案,由部門人員組織與宣傳部門人員共同討論

②上網查詢資(包括包糉子的材料、製作方法等)

③聯繫食堂場地,並確定預算

④申請並由宣傳部負責製作海報,進行宣傳

(2)購買材料:

花生米、葡萄乾、紅豆、紅棗、蜜棗、鹹菜、白糖、蒸米粉、食用鹼、醬油、糉葉、糯米;肉;水果;

(3)器具準備:

盛裝食材容器、湯匙(均由食堂提供);棉線:剪成若干條,每條長約20cm;剪刀等。

(4)處理材料:

糯米:溫水浸泡一定時間,濾幹水分。

糉葉:把糉子葉放水裏煮,水開10分鐘後即可取出冷水洗淨剪兩端多餘後濾幹。

糉餡:由各種已購材料搭配,其中半肥瘦肉用配料先醃製待用。

2、包糉子

(1)集合:參賽員工按既定時間到食堂。

(2)開始製作:鑑於員工們對包糉子或知道或不熟練,請教了食堂的人員,在她的指導下總結包糉子方法如下:

a.取兩張(均爲反面)糉葉一頭一尾的反方向重疊(不完全),放入一小碗(125克)米,用食指在米中間輕輕劃一字,放入1、2匙自己喜歡的糉餡材料,再填一些米蓋住。

b.右手先把外端糉葉往裏摺疊並向後折去,包好一端再以同樣手法完成另一端,綁糉子要先在中間綁一次後才從一端逐一綁向一端以防變形,繩子緊度不能過緊(煮爆)或過鬆(進水),以輕扯不移動即可。

在瞭解有關糉子的包法後,員工便可自己動手包糉子,期間可以向阿姨詢問相關細節,以便更好地完成。

(3)製作結束:由負責人員將大家包好的糉子集中放置,然後將剩餘材料整理,對於盛裝不用的盛裝容器洗淨返還給食堂工作人員。

(4)評比規則:每組分配相同數量的糉子葉與其它材料,比賽開始後,哪個組速度快、質量好、遵守紀律、不浪費材料且場地保持最乾淨,則評定該組獲勝

3、煮糉子、分發

在食堂晚飯後空餘時間,負責人到聯繫好的地點烹煮糉子。(相關方法在工作人員指導下完成)完成後分發給參賽員工以及幫助這次活動的工作人員。送去節日問候。

端午節包糉子的心得體會 篇九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獨特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媽媽每年都會在端午節前夕包糉子。嘿嘿!今年當然也不例外,這可是我最愛的美食之一呢!

下午放學回到家,我看到媽媽提前準備了煮好的糉葉和泡好的糯米,還有大蜜棗,準備包糉子。我用最快的速度寫完作業後,對媽媽請求:“我可以一起包糉子嗎?”媽媽笑着說:“你先看我怎麼包的,然後你再試試看。”於是我很興奮地開始仔細觀察媽媽包糉子。

只見媽媽拿起糉葉折成三角形,先放上糯米,再放上一顆蜜棗,然後把糉葉摺疊包好,最後用線把糉子紮結實,一個糉子就包好了。我心裏想,包糉子這麼簡單呀,可是接下來我就高興不起來了。這小小的糉葉太調皮了,一點兒也不聽我的話,當我捏住左邊,右邊開了;捏住右邊,左邊開了;捏住中間,兩邊又都開了。唉!這時我恨不得變成章魚姑娘!最後在媽媽的幫助下,終於包好了一個糉子,只是那模樣兒真有點對不起觀衆。平時一直都很愛美的我,肯定是不滿意的。於是我繼續小心翼翼的一次一次包,一次一次學。終於一個漂亮又可愛的糉子寶寶誕生了!我心裏美滋滋的。很快,我和媽媽一起包完了所有的米,看着我們的傑作,心裏得意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