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春天的祕密》教學反思【多篇】

《春天的祕密》教學反思【多篇】

四年級上冊語文夜間飛行的祕密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會寫本課14個生字,認識12個本課生字。正確讀寫“雷達、蚊子、即使、靈巧”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3)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繫。

2、能力目標:

(1)深入學習和實踐針對課文內容提問題的方法,能夠自己針對課文內容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2)學會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學會通過小組合作解決問題。

3、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樂於觀察思考與探究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夜間探路之間的關係。

2、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提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看圖片,激趣導入。

1、出示圖片(蝙蝠和雷達)

老師依次出示蝙蝠和雷達圖片,提問:有哪個同學能把自己對它的瞭解介紹給大家聽呢?指名回答。

2、讀題質疑:蝙蝠是一種動物,而雷達則是人類發明的一種探測儀器。這兩種截然不同的事物,課題中爲什麼用“和”把它們連起來,它們之間究竟有什麼聯繫呢?

3、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科學,瞭解他們之間的聯繫。(板書課題:夜間飛行的祕密)

二、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1、讀準字音,標出自然段序號。

2、自由朗讀課文,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3、小組輪流讀課文,在小組內互相幫助糾正讀音,然後點名分段讀課文,師生集體正音。

4、課件出示生字新詞。(見PPT)

指名讀生字詞,提示學生注意形聲字和“蝙、漆、熒、橫”和多音字“系”的讀音。

5、快速瀏覽課文,用筆畫出含有這些詞語的句子,查字典並結合課文內容理解詞語。

6、交流不明白的詞語。

三、複習回顧,默讀課文。

1、我們以前學過針對一篇文章提問可以從三方面着手:文章寫什麼?針對文章的主要內容提問題;爲什麼寫?針對文章的中心思想來提問;怎麼寫?針對文章的結構、表達方式、語言、體裁來提問。

2、針對文章的主要內容提問題,解決文中的小同學在書旁提出的第一個問題:蝙蝠和雷達有什麼關係呢?文章哪句話能點明,請你畫出來。

(科學家經過反覆研究,終於揭開了蝙蝠能在夜裏飛行的祕密。模仿蝙蝠探路的辦法,給飛機裝上了雷達。飛機在夜裏飛行也十分安全。)

3、同學們觀察上面的提問和答案,結合我們學過的提問技巧,你有什麼發現?

4、對,它們這是針對主要內容的提問,答案是這篇文章主要內容的總結。我們在提問的時候,可以不要“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什麼”這樣的提問,而是從課文標題入手。

5、讀完課文你想提出什麼問題。

6、整理同學們提出的問題。

四、課堂小結。

我們總結了本文的主要內容,也明白了提問可以從題目入手。我們在提問其他方面的問題時,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呢?同學們,認真思考,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同學們,回想一下《夜間飛行的祕密》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用一句話回答。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以及通過提問完成對本篇課文的學習。

二、集中問題,學習課文。

1、我們先根據課文旁批的問題和課後問題了解課文的內容。

2、總結文中出現的問題有哪些?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1)蝙蝠在夜裏是如何安全地飛行的呢?

(2)蝙蝠如何分辨障礙物和獵物的呢?

(3)科學家怎樣探索蝙蝠夜間飛行的奧祕?

(4)蝙蝠夜間飛行的奧祕對科學家有什麼樣的啓示?

(5)飛機是怎樣靠雷達提供信息安全飛行的呢?

三、研讀課文,解決問題。

1、學習第6、7自然段:蝙蝠在夜裏是如何安全地飛行的呢?(這是課文中心句)如何分辨障礙物和獵物的呢?(這是書中同學的問題)

出示課件:

蝙蝠夜裏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 )和( )配合起來探路的。

蝙蝠一邊飛一邊從( )裏發出( ),遇到障礙物就反射回來,傳到它的( ),它就立刻( )。

2、學習4-6自然段:科學家怎樣探索蝙蝠夜間飛行的奧祕?

出示課件:科學家通過反覆研究,終於發現了蝙蝠在夜裏飛行的祕密。

3、集中探討共性問題:

課文寫科學家們做了幾次實驗?每次是怎樣實驗的?每次實驗的結果怎樣?默讀4-6段,用簡潔、準確的話來填寫表格。

次數,實驗方法,實驗結果,結論

完成表格後,師生共同總結實驗結論:蝙蝠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4、默讀第七、八自然段。提煉重點問題:

蝙蝠夜間飛行的奧祕對科學家有什麼樣的啓示?飛機是怎樣靠雷達提供信息安全飛行的呢?

5、學生練習畫出示意圖。

教師板書示意圖:

雷達無線電波

飛機熒屏障礙物

對本段,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雷達的工作原理和蝙蝠探路的方法有什麼相似之處?

出示課件:

雷達的天線就像是蝙蝠的( ),雷達發出的無線電波就像是蝙蝠( ),雷達的熒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四、補充提問,拓展延伸。

1、學完課文,你還能從不同角度給本課提出問題嗎?

2、問題彙總:

(1)生活中還有哪些發明是受到動物的啓發?

(2)爲什麼課文沒有具體寫後兩次實驗?

(3)文章開頭爲什麼先寫飛機?

4、通過這些問題清單,說一說自己有什麼啓發?

5、思考課文內容背後的問題,有助於我們發散思維,獲得更多的知識。

五、課堂總結。

1、分析我們提出的問題,看一看都是從哪些角度提出的,能夠幫助我們懂得如何對課文提出問題。

2、這節課我們不但瞭解了科學知識,還知道了閱讀課文要學會從不同角度給文章提問題。多提幾個問題能讓我們更深刻的理解課文內容。

六、延伸訓練。

讀下面這段話,我能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

馬鈴薯和藕不是植物的根,而是莖。它們躲在泥土裏變了模樣,你不要把他們認錯了。這種變了模樣的莖,有一個總的名稱,叫作變態莖。

變態莖分好幾種。馬鈴薯和洋姜長得肥肥胖胖,叫作塊莖;荸薺、慈姑和芋頭長得圓頭圓腦,叫作球莖;洋蔥和大蒜頭長得一瓣一瓣的,好像鱗片一樣,叫作鱗莖;藕和生薑長得像根一樣,就叫作根狀莖。

七、課後作業。

閱讀有關動、植物祕密的書籍,試着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有很強的科學性,以說明爲主,設計教學時,注重滲透方法指導,從質疑中引發探究。學習貴在生疑,有疑有問,有問有探究。開始,通過圖片讓學生知道什麼是蝙蝠什麼是雷達,引出問題:蝙蝠和雷達的關係?直接學習結論,學習第七、八自然段時,以課本中小同學提出的問題爲基礎,激發學生提問題。遵循讀、問、議、答,有扶有放,引導學生“你能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嗎?”注重問題回到課本解決的練習既提出不同問題又能完美地解決問題。

課堂上,根據需要,邊讀邊思考,邊討論、交流,鼓勵學生一次一次地與文本對話,讓學生從文本中獲得信息,提煉觀點。每一步把讀書的權力還給了學生,讓學生充分地閱讀,靜靜地思考,大膽地提問,發展思維,理解課文內容。遺憾的是給予學生讀書思考問題的時間比較少。

中班科學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水的祕密》 篇二

活動目標:

1、知道水的用途和重要性,愛護水資源,節約用水。

2、通過實踐活動,創新感知污水通過多層毛巾過濾可以變乾淨。培養幼兒觀察、分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3、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想象力和創造力。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活動重點、難點:

幼兒能結合自己的甚或經驗在操作、講述活動中創造性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幼兒大膽思維創新的意識。

活動準備:

錄象、裝滿髒水的容器、乾淨的空杯、筆、紙、毛巾、紗窗網、紗布、海綿、大個果凍盒。

活動過程:

1、謎語導入。

刀砍沒有縫,槍打沒有洞,斧子劈不開,沒有牙齒也能咬。(謎底是水)。

2、幼兒討論水有什麼用:啓發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與發現大膽地講述問題水給我們帶來的用處。(水能洗衣服、澆花、養魚、洗澡、洗臉、水能做湯、煮稀飯……)

3、擴展幼兒知識面:放錄象,有關廢水的排放和再利用。

4、幼兒想象思維,創新新的節水方法:在生活中我們可以怎樣節約用水?(如:洗衣服的水沖廁所、洗菜、水果的水來澆花、關好水龍頭、安裝新型的節水器等。)

5、認識水的重要性:人類、動植物都離不開水,所以我們大家要愛護水資源,節約用水。

6、創新操作活動探索:探究實驗水如何會變乾淨,出示一盆很髒的水,請小朋友想一想,怎樣使水變乾淨?

幼兒討論:

(1)我用紗布把髒東西撈出來。

(2)我用海綿把水吸上來就乾淨了。

(3)我用毛巾把水弄乾淨了……試一試,怎樣把水變乾淨。

(1)我把紗網放在空瓶口上,用果凍殼把髒水舀起來倒在上面,我發現水一下子就漏到瓶子裏,但水還是很髒。

(2)我把紗布放在空瓶口上,把髒水倒進去,瓶子裏的水還是很髒,紗布上也有點髒。

(3)我把海綿放在空瓶口上,把髒水倒在海綿上,流到瓶子裏的水有點變乾淨了。

(4)我把一條幹淨的毛巾放在空瓶口上,把髒水倒進去,水變乾淨一點但毛巾變髒了。

說一說,爲什麼實驗結果不一樣。

(1)紗窗和紗布的“眼”太大,髒水一下子都漏過去了。

(2)海綿“眼”小,能把水變乾淨一點。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首先從幼兒的體驗入手,讓幼兒在鍛鍊後飲水,感受口渴時喝水的舒適。其次引導幼兒觀察洋花蘿蔔,切實體會喝水的重要性。第三,通過幼兒心目中的權威人物保健醫生的講解,讓幼兒明白白開水纔是最健康的飲料。最後,通過每週末評選“喝水小寶寶”的方式,激發幼兒主動飲水的意願。活動後,大多數幼兒能主動飲水,個別幼兒不能斷絕喝飲料,需要一個慢慢適應的過程。

四年級上冊語文夜間飛行的祕密教案 篇三

《蝙蝠和雷達》是一篇科學小品文。語言周密,尤其是課文的第3自然段,一句話就寫出了蝙蝠飛行的靈巧。用詞十分恰當、貼切。從教材的內容看,教學的難點是讓學生弄清科學家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啓示,使飛機在夜間安全飛行的;重點理解科學家做實驗的初衷及經過。爲了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減緩學生掌握本文科學知識的坡度,運用現代化的電教媒體,使多樣化的信息作用於學生的多種感官。

本課是一篇淺顯易懂的科普文。課文層次清楚,大致可以分爲三個部分:提出飛機爲何能在夜間飛行這一問題;三次特殊的實驗;受蝙蝠的啓示製造出了雷達。本課教學設計在指導學生閱讀時根據課文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注重突出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與獨立閱讀能力的培養。同時,適度進行拓展,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在創設一個生動具體、新穎活潑的語言環境,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有形可見,有話可說,從而發展和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說教學目標。

1、瞭解飛機靠雷達能在夜間安全飛行,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的啓示。

2、引導學生善於觀察事物,並從中受到啓發,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說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文本的內容,明白蝙蝠和雷達的關係。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善於觀察事物,並從中受到啓發,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說教法、學法。

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訓練爲主線,突出朗讀,以讀代講,寓講於讀,小組合作,自主學習交互使用,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說教學時間

2課時

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設疑激趣

1、教師出示蝙蝠和雷達圖片:同學們,你們認識它們嗎?

2、學生出示課前蒐集的資料並進行交流。

3、今天我們這篇課文爲什麼把蝙蝠和雷達放在一起呢?

4、老師播放介紹蝙蝠和雷達的課件資料。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自學生字詞。

(1)字音方面,提醒不要把蝙(biān)蝠讀成piān蝠,不要把熒(yínɡ)光屏讀成yín光屏。

(2)字形方面,注意“揭、銳、捕”的寫法。

(3)詞義方面,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3、自主讀書,先好好地將課文讀幾遍,然後再讀,掃清障礙。具體要求。

兩人一組,相互將課文讀一遍,相互指出對方在朗讀中存在的問題。

交流自讀時的收穫:認識了哪些生字?有什麼其他的發現等。

三、互助學習,交流反饋。

1、同桌或者小組之間交流一下各自的收穫。

2、全班交流。

(1)你能流利地朗讀嗎?(教師可指名學生朗讀片段或朗讀全文)

(2)檢查一下大家對生字的掌握情況。(可出示生字卡片)

(3)概括一下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第二課時

一、過渡內容,導入新課。

二、導讀提示,細讀理解

1、提出問題和要求,讓學生合作探究。

課件出示問題:

(1)課文中哪句話直接寫出了蝙蝠和雷達之間的關係?

(2)蝙蝠是怎樣探路的?科學家做了哪些實驗?最終得出了什麼結論?你能概述一下實驗的過程嗎?

(3)“科學家經過反覆研究,終於揭開了蝙蝠能在夜裏飛行的祕密。”讀讀這句話,“反覆”和“終於”說明了什麼?

(4)請你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雷達是怎樣在夜間幫助飛機飛行的。

2、學生圍繞上面的提示對課文進行深入的讀,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3、小組展示學習成果。

三、互動交流

1、教師引導:在學生自主深入理解的基礎上,展開交流。

2、小組內進行交流,要求人人都圍繞“你讀懂了哪些?”“你發現了哪些?”發表自己的觀點。(教師要參與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交流時,教師要適度進行歸納和展示。

4、教師引問:你對蝙蝠有什麼新的認識?

(1)學生讀相關的段落和句子。

(2)教師利用課件向學生展示“蝙蝠的生物學行爲”。

(3)在學生概述雷達的工作原理後,教師用課件展示雷達的工作情況。

5、學生完整地將課文讀一遍。

(1)看看還有什麼新的發現或疑點?

(2)你認爲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的?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

四、拓展昇華,保持興趣。

1、:還有哪些地方使用了雷達?

2、假如你是蝙蝠、雷達或者飛機,請介紹一下你是如何工作的。

五、佈置作業。

你還知道我們生活中哪些東西利用了自然界生物的一些特點,你是如何知道的?

活動過程: 篇四

(一) 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瞭解了各種各樣的購物場所及他們的特點,你發現大多數人喜歡去哪兒買東西呢?

大部分學生說“超市”

師:我們猜想的對不對呢?請看課本14頁不同場所人數統計圖,從圖中你可以看出哪些信息?小組內討論交流。

中班科學教案及教學反思《水的祕密》 篇五

【活動來源】

隨着天氣漸漸變暖,我發現園中的孩子們對水的興趣很大,經常在水管前嬉戲、打鬧,以致把衣服弄溼了也不願意離開,有幾個“小調皮”

甚至爲了能在水池邊多玩會兒,主動要求幫老師洗抹布、涮拖把。綱要中指出:

“教師要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偶發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教育時機,提供適當引導,讓孩子運用感官,親自動手動腦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並積極參與幼兒的探索活動。

我心想,何不利用孩子們的這種興趣,來上一節關於水的活動課。

【活動目標】

1、感知水的特徵,知道水是無色、無味、透明、可流動的

2、知道水會隨溫度的變化呈現不同的狀態

3、瞭解水的重要性,懂得節約用水

4、樂意與同伴合作遊戲,體驗遊戲的愉悅。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準備活動】

1、每人兩個分別裝有水和牛奶的杯子、玩水玩具,每組一個大塑料盆

2、事先在冰箱裏凍好冰塊

3、教師準備酒精燈、燒杯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新課師出示各種玩水玩具,如水槍、瓶子、水盆等。請每組幼兒自由玩水師:

“剛纔,孩子們都玩得很高興,可是你知道嗎?(壓低聲音誇張狀)水呀,還有許多祕密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水的祕密,好不好?”

幼:“好”

評析:利用幼兒平時比較感觀熟悉又喜歡玩的東西,引起他們的興趣,利用幼兒的好奇,引發他們進一步探索的慾望,爲本節課學習打下基礎。

二:認識水的特性

1、看教師請幼兒出示裝有牛奶和水的透明杯子。

師:你們面前是一杯水和一杯牛奶,請小朋友只用眼睛看,說說它們有什麼不一樣?

(只用眼睛看語氣重一些)

幼:水清清的,牛奶濃濃的`;水是無色的,牛奶白色的。

小結:水是無色的評析:

本環節,教師多次強調孩子只用眼睛,孩子對物體的感知有多種經驗,尤其對平常喝的水、牛奶,他們很容易想到味道等其他的,而教師引導孩子用“看”這個感官系統,幼兒又自然運用上“顏色”這個詞彙,水的這一特性很自然就出來了。

2、嘗教師請幼兒嘗一嘗牛奶、水有何不同幼:牛奶酸酸的甜甜的,水沒有味道。

小結:水是無味的啓發幼兒:水與牛奶比,還可以與什麼比嘗是無味的

例如:酒是辣的,醬油是鹹的,加深水是無味的評析:讓幼兒嘗,他們親自感受,探索興趣更濃了3、觀察師在水杯、牛奶杯中分別放入一片鮮豔的花片,引導幼兒觀察並說出自己的感覺,例:

你能看見嗎?爲什麼?

幼:水中的花片很清楚,而牛奶中的看不清楚。水是透明的,而牛奶不透明。

小結:水是透明的。

啓發幼兒想辦法:你還可以用什麼方法證明水是透明的?

例:把小手放入乾淨水中,隔着盛滿水的瓶子互相能看見等。

評析:教師對於孩子一些偏離實際的說法、想法要及時正確引導,引導並啓發他們能夠及時回到要體現的內容上來,孩子也在不停的討論、探討中形成了知識。

4、動幾人一組將杯子裏的水倒入盆中,引導幼兒感知水的流動,提問:水是怎樣的?

小結:水是可以流動的。

水的流動性還從哪裏看出來,啓發幼兒說出如擰開水管、小河流水等。

評析:讓孩子動起來,使枯燥、抽象的知識在操作中明朗化、清晰化。

5、師幼共同總結水的特性:無色、無味、透明、可流動。

本環節總評:

幼兒與教師一同通過看一看、嘗一嘗、動一動等多種形式,對水的特性有了一個全面瞭解。

三、認識水的三態變化

1、水變冰師:水對小朋友說:

教學反思

幼兒園科學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養幼兒探索的興趣,教師時刻要爲幼兒的探索認知創設一個寬鬆、和諧、自由的環境氛圍,讓幼兒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認識物質的性質。本次教學活動通過看一看、嘗一嘗、動一動,幼兒從親身體驗中,對水的概念從形象到抽象的提升,讓幼兒在活動中自始至終都是“實驗者”,知識在孩子們的實踐中自然就形成了。

中班科學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水的祕密》 篇六

活動目標:

1、在嘗試活動中,瞭解水的三個特性。

2、能仔細觀察和比較,樂於嘗試。

3、懂得保護水。

4、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5、樂意與同伴合作遊戲,體驗遊戲的愉悅。

活動準備:

1、兩個透明碗(一個碗內有水和葉子;一個碗內裝大米,大米里有塑料玩具),一盆水,塑料杯清水,白糖、鹽、顏料、石子、紅豆、攪拌棒(吸管)。

2、塑料小籃、清水、毛巾、塑料玩具、小勺子、顏料盤。

活動過程:

1、教師導入課題

(1)出示一杯清水師:瞧,今天我給大家請來了好朋友——水。它的祕密可多啦,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探索水的祕密。

(2)幼兒猜猜水裏、米里有什麼。

師:小朋友看看這兩個碗,一個碗內有水;一個碗內裝大米,你們知道米里、水裏都藏着什麼東西嗎?

幼:有的說水裏有條葉子;有的說水裏有葉子在飄來飄去。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幼:有的說一看就知道;有的說透過水看到的。

師:看看米里有什麼?

幼:有的說只有米;有的說什麼也沒有;有的說看不出。

教師從米里拿出塑料玩具。

小結:師:小朋友們通過這個實驗,我們知道了水是透明的,透過水我們能看見水裏的物體。

2、幼兒進行嘗試操作。

(1)水活動師: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小籃子,請你們用籃子盛毛巾和塑料玩具,看看會發生什麼樣的情況?

幼A:毛巾沒有掉出來,在小籃子裏。

幼B:塑料玩具一直在小籃子裏面,沒有像水一樣流出來。

師:通過實驗我們發現毛巾和塑料玩具是固體,不會流動。

師:現在我請一個小朋友用小籃子來盛水,看一看它又會出現什麼樣的變化呢?

幼A:水從籃子裏流出來了。

小結:師:小朋友們通過這個實驗,我們發現水是液體,會流動;評:提供材料,幼兒在自己的嘗試操作中感知與比較水是會流動,教師及時肯定幼兒的結論,使幼兒有了成功的體驗,爲下一嘗試活動奠定了基礎。

(2)溶解實驗師:小朋友們,你們想不想自己動手做實驗呀?好,在動手做實驗之前呢,小朋友們要仔細看看老師是怎麼操作的。

3、老師演示白糖溶解的實驗師:通過老師剛剛白糖溶解的實驗,小朋友們在做實驗時需要注意:

(1)回到座位上拿出記錄表和筆,根據記錄表的順序開始操作;

(2)每個小朋友只能舀一小勺的材料,把材料放進去時用攪拌棒攪拌均勻;

(3)每做完一個實驗要用筆記錄下來;

(4)在做實驗的過程中,小朋友們要小聲討論,不影響其他小朋友,有問題的請舉手。

(5)在做實驗時,老師會放音樂,等音樂停止,鋼琴曲響起時,無論有沒有做完實驗,所有小朋友都要拿着記錄表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幼兒嘗試操作,教師巡迴指導。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水的顏色及實物在水中的變化。建議幼兒相互交流實驗結果。

師:誰來告訴大家,在實驗中你發現了什麼?

幼A:鹽放在水中沒有了,紅豆沉到了杯底。

幼B:顏料放在水中,攪一攪後沒有了,水變成了淡紅色,小石子還在水中。

幼C:鹽、顏料放在水中都沒了,水變顏色了,紅豆、石子都在水裏。

師:小朋友觀察得可真仔細。

師:好,現在小朋友們跟着陳老師一起來驗證剛剛所得的實驗。

小結:師:通過我們剛剛的實驗,我們知道了:鹽巴、顏料放入水中不見了,它們和水分不開來了,這幾樣東西被水溶解了;而石頭和紅豆經過攪拌,它們能和水分開並可以將它們取出,所以它們是不被溶解的;最終,我們得出了結論:水是能溶解的。

師:在生活中你還見到哪些東西能被水溶解。

幼:有的說果珍,有的說阿華田,有的說味精,有的說化肥,有的說感冒沖劑。

(提供多種材料,引讓幼兒嘗試操作,並引導幼兒自己觀察、比較,講述自己的發現。既爲幼兒間的互動提供了機會,又使幼兒的主動活動得到了充分體現,鍛鍊了幼兒的語言能力,也理解了溶解的含義。讓幼兒運用已有經驗,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

4、引導幼兒保護水師:水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小魚兒們要生活在水裏面,我們要喝水。可我們經常在電視看到一些河水發黑、發臭,魚兒都死了,也影響了人們的生活,所以我們怎樣保護水呢?

幼A:不把髒東西丟進河裏。

幼B:工廠裏污水不能放到河裏。

幼C:看到河裏有垃圾把它撈上來。

師:小朋友的辦法可真多,好了,現在我們把剛纔水杯裏的水倒到水桶裏,可千萬不能亂倒呀。

教學反思:

活動中始終遵循“先學後教、以學定教、以教導學”的教育原則,每個環節都讓幼兒先行探索、理解,教師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再進行引導。事實證明,孩子們通過自己的主動學習,才能真正“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