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九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秋部編版

九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秋部編版

知識可以產生力量,但成就能放出光彩;有人去體會知識的力量,但更多的人只去觀賞成就的光彩。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九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秋部編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九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1

第16課 探尋新航路

一.探尋新航路的熱潮

1.隨着手工工場和租地農場的發展,歐洲市場需求逐漸擴大,商品經濟日趨發達。

歐洲人渴求開拓新的貿易市場。來自東方的絲綢、香料、瓷器、寶石、布匹等商品在歐洲市場極受歡迎。而意大利人馬可·波羅在他的行紀中描繪了中國、印度等東方國家,既古老神祕,又富庶昌明,更激起歐洲人對東方的無限想象和嚮往,歐洲社會出現了關注東方的熱潮。然而,當時亞洲的商品先匯聚到地中海,再轉運歐洲各地,商品到達歐洲後,價格已經漲了8到10倍。15世紀中期,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滅掉拜占庭帝國,控制了東西方貿易的所有重要商道。土耳其人向商人徵收高額關稅,從東方運往歐洲的商品更加昂貴。因此,歐洲人越發想要尋求通往東方的新航路。

2.隨着歐洲地理學的發展,人們逐漸相信地球是圓的,這樣的說法使一些人試圖環繞地球進行航行。

有些學者還能大致勾畫出整個地球的自然輪廓。他們斷定,從歐洲向西航行可以到達東方。12世紀末至13世紀初,中國人發明的將指南針用於航海的“羅盤”導航技術,經阿拉伯商人傳到歐洲。13世紀,歐洲水手已經掌握了羅盤技術。同時,歐洲的造船技術取得重大突破,載重量增加到600~800噸,可以裝載更多的水手、食物和商品。船的規模變得更大,速度更快,操縱更加靈便。

二.哥倫布發現美洲

1.1487年,迪亞士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帶領由3艘輕便帆船組成的船隊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在第二年到達非洲的好望角。

迪亞士的航行,實際上已經打開了繞道非洲南端通往東方的航路。葡萄牙王室備受鼓舞,決定繼續沿迪亞士開闢的航路南行,尋找到印度的通道。1497年,達·伽馬帶回大量胡椒、肉桂等香料和黃金,獲得高出航行成本幾十倍的利潤。

2.西班牙是葡萄牙的商業競爭對手。

葡萄牙人海上冒險的成功,刺激了西班牙人,後者也想尋求一條通往亞洲的航路。這時,意大利航海家哥倫布來到西班牙。1492年8月,受西班牙王室資助,哥倫布率領由87名船員和3艘船組成的船隊從西班牙出發,開始橫渡大西洋。10月到達巴哈馬羣島中的聖薩爾瓦多島。此後又發現了古巴和海地。在接下來的10年間,哥倫布先後三次西航。哥倫布始終認爲他到達的就是亞洲的印度,還把當地人稱爲“印第安人”,即印度人。

三.麥哲倫船隊全球航行

1.哥倫布並沒有給西班牙帶來預想中的財富,但是向西航行尋找到達亞洲航線的夢想依然激勵着歐洲人繼續探險。

1519年,麥哲倫奉西班牙國王之命,繼續尋找盛產黃金和香料的亞洲。經過3年的航程,船隊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於1522年返回歐洲。這次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創舉,麥哲倫成爲第一位橫渡太平洋的歐洲人,他的船隊第一次完成了環球航行,證明了地圓說的正確。

2.新航路開闢以後,歐洲和亞洲、非洲、美洲之間建立起了直接的商業聯繫,往來日益密切。

世界開始連爲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人類社會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九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2

第17課 早期殖民掠奪

一.早期殖民國家:葡萄牙與西班牙

1.中世紀晚期,西歐商品經濟空前繁榮,需要拓展市場,推銷產品,尋找原料。

新航路開闢後,歐洲人便開始了早期的殖民掠奪。2.最早進行殖民的國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葡萄牙人在亞、非、拉美建立了一些殖民據點與商站,如巴西、印度果阿、馬六甲和中國澳門,從而控制了從印度洋到太平洋的海上通道,並以殖民據點爲基地在當地進行劫掠式的貿易。他們用葡萄牙的手工業品,交換黑人手中的象牙、珍珠、寶石和香料,甚至搶劫黑人的黃金。

3.16世紀,西班牙擁有一支強大的海軍艦隊,橫行於地中海和大西洋,自稱“無敵艦隊”。

西班牙憑藉這支艦隊,在美洲的中部和南部地區建立起一個殖民大帝國。西班牙殖民者使用武力強迫印第安人無償開採金銀礦,還在當地開發種植園,強迫印第安人和黑人作爲奴隸在種植園裏勞作。

二.英國的殖民擴張

1.16世紀英國的活動版圖基本侷限於不列顛列島,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確立,使手工業尤其毛紡織業迅速發展,促使其開拓海外市場。

英國位於海上貿易航道的要衝,只有打破西班牙的海上霸權才能向海外發展。1588年,英國海軍在英吉利海峽與“無敵艦隊”進行了一場以少勝多的大海戰,“無敵艦隊”幾乎全軍覆滅。英國逐漸成爲海上霸主,開始在海外擴張殖民地。英國殖民者在北美建立大種植園,生產英國工業所需要的棉花、菸草、藍靛、糖等原材料。爲了獲取更大的利潤,英國殖民者也從事販賣非洲黑奴的活動。

2.18世紀,英國商船從英國各地的港口出發,滿載火器、機械製品和酒等運往非洲傾銷;

在非洲擄獲黑奴,運往西印度羣島和美洲殖民地,賣給當地的種植園主;再購進殖民地盛產的蔗糖、菸草等產品返回英國。這個航程的路線呈三角形,故被稱爲“三角貿易”。種植園和黑奴貿易爲英國帶來了鉅額利潤。

三.荷、法、英殖民爭霸

1.荷蘭一度控制着波羅的海、印度及美洲的全部貿易,因而有“海上馬車伕”之稱。

進入17世紀,荷蘭加入殖民掠奪行列,入侵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從葡萄牙人手中奪取了馬六甲和錫蘭;一度強佔了中國的臺灣;在非洲的好望角建立了殖民地;在北美洲建立了新尼德蘭殖民地。17世紀下半葉,後崛起的法國也加入了殖民爭霸的行列,先後在北美洲、非洲和亞洲建立了法屬殖民地。

2.爲爭奪美洲、非洲、亞洲的殖民地和世界市場,從17世紀下半葉起,荷蘭、法國與英國之間發生了一系列戰爭。

英國憑藉強大的實力最終戰勝了荷蘭和法國,在世界各地奪取了大片殖民地,自詡“日不落帝國”。

3.歐洲殖民國家掠奪殖民地的財富,也將產自美洲、非洲和亞洲的馬鈴薯、玉米、番茄、菸草、可可、茶葉等作物帶到歐洲;

同時向外銷售葡萄酒、啤酒和毛紡製品等歐洲工業產品,並把歐洲文化帶到殖民地,對殖民地的社會發展走向產生了深遠影響。這一進程客觀上有助於殖民國家的資本原始積累,有助於世界市場逐漸形成,但也給殖民地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九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3

第18課 君主立憲制的英國

一.議會與王權的鬥爭

1.17世紀初,英國開始了斯圖亞特王朝的統治。

國王詹姆士一世來自蘇格蘭,狂熱地推崇“君權神授”理論,渴望王權專斷。他認爲,王權是上帝所賜,國王是上帝派到人間的統治者,神聖不可侵犯。他不經議會批准,強行徵稅,使議會與王權處於對立狀態。

2.詹姆士一世的言行與英國的法律政治傳統嚴重不符。

英格蘭曾在1215年頒發《大憲章》,維護教俗貴族的特權,規定沒有經過協商,國王無權徵稅,逐漸確立了“王權有限”和“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則。13世紀末,英格蘭基本確立議會制度。議會由上下兩院構成,上院由貴族組成,下院由騎士和平民代表組成,稅收權掌握在議會手中。

二.革命的發生

1.繼詹姆士一世之後,查理一世繼續推行君主專斷政策,無視議會的權力。

1628年,議會向國王呈遞了一份《權利請願書》,重申查理一世在沒有得到議會同意的情況下,不得徵稅;不經法院判決不能隨意逮捕人;和平時期不能隨意在居民家中駐軍。這份請願書表達了議會限制王權的意圖。查理一世先是假意應允,在得到撥款後卻解散了議會,議會和王權的矛盾激化。

2.1640年,議會重新召開,議員們不斷抨擊國王專權。

查理一世惱羞成怒,派軍隊闖入議會,企圖逮捕反對他的議員,挑起了內戰。經過幾年的反覆鬥爭,議會軍隊打敗國王軍隊。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斷頭臺。隨後,英國宣佈爲共和國。然而,共和國的權力卻落在了以克倫威爾爲首的軍隊手中,議會有名無實。議會尊克倫威爾爲“護國主”,克倫威爾獨攬大權。革命廢除了君主制,卻沒有終結個人專權的統治。

三.《權利法案》

1.1660年,查理一世的兒子查理二世接受議會有條件的邀請,做了英國國王。

英國恢復了君主制,但國王的權力受到了很大限制。查理二世的繼任者是他的親弟弟—詹姆士二世。詹姆士二世是個天主教徒,他在英國恢復天主教和專制制度,進行反攻倒算,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2.1688年,英國議會作出決定:廢黜詹姆士二世,迎請他的女兒瑪麗和女婿威廉入主英國,史稱“光榮革命”。

1689年,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重申英國人“自古就有的權利”,如議會定期召開、享有討論國事和言論自由的權利、徵稅權屬於議會、國民可以自由請願等。《權利法案》還規定,國王不經議會許可,不能隨意廢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執行,不得徵收捐稅。議會還規定,今後任何天主教徒都不能擔任英國國王,英國國王也不能與天主教徒結婚。威廉夫婦接受了《權利法案》和議會的要求。

3.以《權利法案》爲基礎,英國確立了議會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漸形成了君主立憲制。

從此,分歧可以在議會中協商,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和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