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歷史名人故事高二

歷史名人故事高二

在漫漫歷史長河中,總有這樣一羣人:他們有着精深的智慧,遠大的抱負,無比堅強的毅力。他們爲社會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爲後世的人們作出了表率,對後世有着深遠的影響,這,就是名人。下面爲誒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於歷史名人故事高二,請您閱讀。

歷史名人故事高二1

那次朋友請王安石吃飯,佳餚滿桌,但王安石獨對那盤鹿肉感興趣,頻頻伸箸,幾乎是一個人把它消滅乾淨了。朋友後來到王安石家做客,與王安石夫人聊起,說王公太偏食,只喜歡吃鹿肉。王夫人問:這盤鹿肉擺在哪一邊?那朋友說擺在王公那頭,王夫人說:那就是了,下次,你請客,你把一盤芥菜放他面前,看他吃什麼。

王安石其實沒任何偏食,只不過是哪一盤菜靠他最近,他就向這一盤菜伸筷子。如果以一次偏食,去判斷王安石之愛好,準嗎?宋仁宗也曾經這麼判斷過王安石,也錯了。

一天,宋仁宗突然說要請大家去釣魚,滿朝文武自然展顏開懷。

王安石也隨大流,跟大家來到現場,只是他似乎對宋仁宗特地安排的這次娛樂活動沒一點興趣,獨自悶坐在那裏,斂眉默神。

王安石可能有嗑瓜子的習慣吧,他一手支頤,一手抓碟,把擺在碟子裏的皇家玉豆一顆接一顆地往口裏送,送豆進一顆,嘣脆咬一顆,心不在焉,把滿碟豆子吃完了。遠處,有一雙眼睛在瞄着,那是宋仁宗。羣臣都誇王安石是能臣,宋仁宗聽多了,他想起用王安石,於是將王安石從地方調來中央,安排在自己身邊,察其言,觀其行。也許在宋仁宗看來,工作時間往往難以看出大臣的性情,而在活動中看人,比在工作中看人更靠譜,所以他組織了這次垂釣活動。

而這次,宋仁宗沒有看上王安石。不是因爲王安石好沉思不合羣,而是那碟子裏的豆子矇住了宋仁宗的眼睛。宋仁宗看着王安石吃完這一碟豆子後,作出了一個幾乎可以斷絕其前程的判斷:王安石是百分百的奸臣。

碟子裏的豆子,其實只是魚餌。宋仁宗覺得,一個人沉浸在自己的心事裏,誤吃一粒,可以理解;錯嚼兩粒三粒,也情有可原,但這麼一碟魚餌都被吃完了,這不是作秀嗎?這不是故意裝深沉嗎?這次垂釣活動之後,宋仁宗把王安石晾起來了。王安石從地方帶來的萬言改革書,被宋仁宗高高掛起。

宋仁宗看人的方式不對嗎?我們都是這麼看人的,三歲看老,一錢落職,相人一面定人生死,從一滴水裏看太陽光輝……我們都自詡是識人大師,可以從一個細節識別他人之好壞、之忠奸。然則,世界上最複雜的,可能就是人了。指望一眼把人看準,哪那麼容易?多半會把人的品質看扁了,把人的性情看反了。人生到了蓋棺都難以論定,哪能一時可以論定?

歷史名人故事高二2

相傳,范陽節度使安祿山驍勇善戰,屢立戰功,但是,總也得不到重用。一天,聽人講起飛將軍李廣的故事,這個大男人不禁淚如雨下——難道我註定要和飛將軍一樣,終生玩命卻得不到任何回報?他想起了自己的一個家丁不久前向他介紹的那個叫做楊國忠的地痞無賴,那人鬼精靈得很,說不定會有什麼主意。可是家人跑遍了大大小小的酒肆、妓院,四處打聽不着此人。後來聽說他居然是當今皇帝寵妃楊貴妃的遠房哥哥,已經進宮做官去了。這消息讓安祿山差點兒死過去——這麼一個無賴,居然也當上了官?!而且據說是身兼數要職。

安祿山託人打聽到了楊國忠的住處,不惜血本上了一份大禮。向楊國忠表達了自己戰功赫赫卻不得重用的遭遇,楊國忠看見大禮,自然是深表同情。他覺得安祿山驍勇善戰,值得培養,便把安祿山引薦給了楊玉環。楊玉環見安祿山生得勇武,頓時喜愛不已,當即認作乾兒子。並向他傳授了一個升遷祕笈——當今聖上喜愛胡旋舞,你如果會跳這種舞,並且在適當的時候展示,比在疆場上立戰功重要得多。安祿山忙問哪裏去學?楊玉環當即爲他跳了一曲。安祿山哪受過這待遇,跪在地上山呼“娘娘千歲千千歲”,那舞蹈極其輕盈,跳起來疾如飛鳥。安祿山萬萬沒有想到體態如此豐滿的娘娘千歲居然會跳這樣的舞蹈,心中佩服不已。楊玉環爲他引薦了一個民間胡旋舞師,專職教他。安祿山體重足有200斤以上,如果達到疾如飛鳥的境地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爲了達到目的,安祿山不惜力氣,五年寒暑終成一代胡旋舞大師。此後,楊玉環專門爲他安排了一次在皇帝面前顯露的機會。安祿山的表演引起了玄宗極大的好感,他對這個胖大的傢伙如此精於舞蹈而感到詫異。安祿山五載苦修,一朝成爲寵臣,因爲胡旋舞。而後來的馬嵬兵變,楊貴妃被逼自盡,也是因爲胡旋舞。

安祿山的成功,可以說是得益於唐玄宗所創造的當時最豪華的宮廷娛樂圈兒,他感動了宮廷娛樂圈兒的總策劃,而恰恰這個總策劃的另一個職業是皇帝,於是,剩下的一切就迎刃而解了。

歷史名人故事高二3

蘇東坡才華出衆,加上長得玉樹臨風、風度翩翩,因此擁有大批的粉絲。雖然蘇東坡“星途坎坷”,但這些忠實的粉絲卻一直追隨,對他不離不棄。

“天王巨星”蘇東坡蘇東坡任杭州通判時,喜歡到西湖遊玩。有一天,蘇東坡遊覽西湖時,忽然着到一個年輕貌美的女子駕船追了上來。蘇東坡不知其來意,一時愕然。女子激動萬分地說,她自小就仰慕蘇東坡,但一直無緣相見,現已嫁爲民妻,今日親眼看見自己的偶像,也了卻了多年的願望。之後,美女粉絲給蘇東坡彈奏了一曲古箏,便駕船翩然而去。蘇東坡無比感慨,爲此,他寫下一首《江神子》。

蘇東坡謫居黃州時,有一個叫李琪的粉絲,非常想要蘇東坡的簽名墨寶,但一直沒有機會。多年過去了,李琪仍拿不到偶像的簽名墨寶,眼看蘇東坡就要調離黃州,她心急如焚。離開當日,黃州官員設宴爲蘇東坡餞行,宴席就設在李琪所服務的酒店。真是天賜良機,李琪決定豁出去了。酒過三巡,菜過五味,蘇東坡酒興正酣。看到時機成熟,李琪便捧着酒杯跪拜在偶像面前,隨即拿出自己的隨身汗巾,求蘇東坡簽名墨寶。蘇東坡倒也爽快,讓李琪取來筆墨,揮手便在汗巾上寫道:“東坡七載黃州住,何事無言及李琪?”到此,即擲筆袖手,復與賓客談笑。只寫兩句?這可把李琪急壞了,於是她再次跪拜,求蘇東坡再續。蘇東坡大笑,接着寫了兩句:“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雖好不留詩。”書畢,在座賓客無不擊節讚歎,李琪也了卻多年心願,激動得流下眼淚。

蘇東坡59歲時被貶至惠州,當時,他的鄰居溫氏有個女兒叫溫超超,年方16歲,貌美如花。在當時,16歲已經是談婚論嫁的年齡了,但溫超超的眼光極高,任提親的踏破門檻,她就是不肯嫁人。直到蘇東坡被貶謫到惠州,她纔算是找到了意中人,她高興地對人說:“嫁人只嫁蘇東坡!”於是,每天晚上,溫超超不顧其淑女形象,愣是翻過高牆,來到蘇東坡窗前聽他吟詩誦讀。一個晚上,窗外的溫超超被蘇東坡發現了,慌亂之中,溫超超馬上就跑回家中。蘇軾跟蹤尋到溫家,問其緣故。溫父無奈地告訴了蘇東坡實情。蘇東坡並不是好色之徒,他答應溫父,要給溫超超找到一個好歸宿。但天有不測風雲,不久,蘇東坡就又被貶到海南儋州去了,此事也因此不了了之。到蘇東坡遇赦放還,途經惠州時,溫超超已經抑鬱而終。

在京城的皇宮裏,蘇東坡的粉絲也不在少數。當時,皇宮中的皇太后、皇后、公主和不少宮女都是蘇東坡的超級粉絲。她們對蘇東坡的一貶再貶非常憤慨,但始終無能爲力。北宋元豐年間,“烏臺詩案”案發,蘇軾被逮捕下獄。宋神宗當時也是蘇東坡的忠實粉絲,看到自己的偶像入獄,神宗爲此悶悶不樂。後來,皇太后向宋神宗哭訴,搬出了當年宋仁宗“吾爲子孫得兩宰相”的祖訓,爲蘇東坡說情。最終,宋神宗決定對蘇東坡從輕處理。所謂的“吾爲子孫得兩宰相”,其實就是前任皇帝宋仁宗對蘇東坡愛戴有加的一個體現。

更加不可思議的是,在宋朝疆域之外,也有蘇東坡的粉絲。有一回,蘇東坡的弟弟蘇轍出使遼國,在遼國,蘇轍驚奇地發現,遼國人常常向他打聽蘇東坡的情況。後來,蘇轍在給蘇東坡的信中寫道:“誰將家譜到燕都,識底人人問大蘇。”由此可見,蘇東坡在遼國也有極大的影響力。當時高麗國有兩個兄弟,也是蘇東坡的忠實粉絲,他們分別取名爲金富軾、金富轍。軾和轍,正是蘇東坡兄弟的名字,由此又可見,蘇東坡被外國人崇拜的程度。

歷史名人故事高二4

魏源是近代傑出的思想家、改革家、史學家、地理學家和文學家。人們常常稱讚他博古通今、造詣精深。人們所不知道的,是與他同時代的另一位英才。

再高几釐米就會倒塌這位英才的名字叫石昌化。

魏源15歲在縣試中,認識了小他一歲的競爭對手石昌化。主考官發現這兩人年齡雖小,文章都屬上佳。因爲難分伯仲,便將他倆同時“拔置前茅,贊爲雙璧”。第二年,魏源和石昌化又同時參加了“府試”,分別獲得冠軍、亞軍。

魏源能成功,絕對是“梅花香自苦寒來”。他的愛好就是讀書,甚至因爲在書房裏待得太久,連自己家的僕人都認不出來了。

石昌化在認識魏源後,感到自己的見識與學問與魏源還有一段差距。一心爭強好勝的他開始琢磨,自己該如何縮短差距,趕上魏源呢?

石昌化開始給自己加碼:魏源讀書讀到三更,那我就讀到五更。魏源讀到五更,那我就通宵熬夜。如此拼命的他沒想到,“梅花沒香苦寒枯”。由於過分刻苦,石昌化患風寒引發癆病,進而嘔血。

身體垮了,學業也就無從繼續,這個早年與魏源站在同一起跑線的神童,因爲過分苛求自己,失去了參加殿試的機會,“以病劇而不得與魏同捷”。

魏源不努力,絕對成不了魏源,石昌化過於努力,卻只成爲歷的一個無名小卒。

你知道大樹能長多高嗎?科學家說,一棵大樹再怎麼具有生命力,也只能長到122米到130米,不是大地撐不起它,而是它自己撐不起自己。在130米的極限,再長一米,甚至哪怕幾釐米,都可能自己壓垮自己,轟然倒塌。其實在人生中,讀書、工作、理想都是如此。要十分努力,卻不可超出自己的能量極限,尤其不能把別人的高度當成自己一定要達到的高度,否則往往不成功,卻逼苦了自己。

歷史名人故事高二5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你知道第一個說這句話的人是誰嗎?

這句話出自北宋名相呂蒙正所作的《破窯賦》。可能很多人對這篇《破窯賦》並不熟悉,但它卻是一篇流傳一千多年的富有人生哲理的文章。

相傳此賦是作者呂蒙正爲了勸誡太子而創作的,當時年輕氣盛的太子(宋真宗)不服管教,氣走了很多老師,呂蒙正從自己的親身經歷出發,將他領悟到的人生哲理婉婉道來,竟讓太子一改常態,經常虛心向他人請教。

除了文章寫得好,呂蒙正還有哪些能耐呢?爲何他能三次當上宰相?

呂蒙正小的時候過得非常不好,他的父母感情不睦,父親寵妾滅妻,還將正妻也就是呂蒙正的生母劉氏趕出家門。

劉氏發誓不再嫁人,她獨自撫養呂蒙正,過着貧窮困頓的生活。

呂蒙正學習勤奮,他認真讀書,後來高中狀元,被朝廷任命爲將作監丞、升州通判,從此步入仕途。

呂蒙正身上秀的品質就是爲人厚道,對人寬容,他堅守正道,每每有不公正的情況,別人都明哲保身,他卻敢堅決反對。

正是因爲他所具備的這些品質,使得他迅速獲得了宋太宗的重視,一路加官進爵。

呂蒙正升至副宰相的時候,有同僚嫉妒他,在他上任的第一天就潑冷水,說什麼這小子也當上參知政事了呀!當時很多人都爲呂蒙正鳴不平,有的人性子急,當即便要派人去調查說這句話的人,打算以後狠狠地教訓他。

但是呂蒙正攔住了他,他說:“如果知道了那人的姓名,那我便會一輩子耿耿於懷,所以還不如不知道他是誰呢!”

還有一次,宋太宗讓呂蒙正推薦一個可以出使遼國的使者,呂蒙正推薦了一位姓陳的官員,但宋太宗一聽是他,便說此人不合適,沒有同意。

過了一段時間,宋太宗又問呂蒙正出使遼國的合適人選,呂蒙正明知道宋太宗不喜歡陳姓官員,仍然推薦了他。

宋太宗見到以後,氣的他把文書一把摔在地上,衝呂蒙正語氣不善的說到:“你怎麼這麼固執?”

呂蒙正一點也不害怕,他對宋太宗說:“不是臣固執,而是陛下不能明察,這個人是最合適做出使遼國的使臣的了,其他人都不如他,臣不願意對陛下阿諛奉承,是爲了不耽誤國事啊。”

宋太宗聽完他的話,冷靜下來,事後宋太宗對左右的人說:“朕不如呂蒙正的氣量啊!”

不止如此,呂蒙正有個老同學叫溫仲舒,此人經常說呂蒙正的壞話,而呂蒙正卻能不計前嫌地向皇帝推薦他。

呂蒙正是北宋朝廷的一股清流,他出身寒門,深知貧苦百姓的難處,再加上他天性孝順,忠厚仁善,剛直不阿,所以深受百姓的愛戴。

在呂蒙正之前,只有開國功臣趙普做到了三任宰相,趙普之後便是呂蒙正三任宰相。

後來,呂蒙正辭官歸隱,皇帝仍對他念念不忘,他的後人都受到重用,皇帝還隔三岔五給他賞賜,最後於六十八歲時逝世。

標籤:歷史名人 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