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致橡樹賞析(共11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11篇《致橡樹賞析》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致橡樹賞析》相關的範文

致橡樹賞析(共11篇)

篇一:致橡樹 賞析

《致橡樹》 是一篇藝術形式的愛情宣言,在這首愛情詩裏,包含着一位青年女性對於愛情的理想,對於女性在社會生活中的位置的思考。經過了獨立而深入地思考之後,詩人在作品一開始就表明,女性不應成爲男性的附庸,不願像“凌霄花”一樣“攀援”,不願學“癡情的鳥”“爲綠陰重複單調的歌曲”,不似“泉源”和“險峯”,“甚至日光”和“春雨”。這六個比喻,強烈地否定了歷來的愛情觀,其中的意象凝聚着詩人對我國婦女生活的歷史和現狀的痛苦認識,表現了詩人爭取女性的尊嚴、獨立地位、人格價值的抗爭的決心,這是詩人對舊的傳統觀念強加於女性身上的枷鎖的有力批判。從思想內容的表現上來說,就是我們常說的“破”。

有“破”當然就有“立”。接下來,詩人在憤激的抗爭之後,進入了理性的訴說,並且對愛情觀的確立有着鮮明的時代特徵:“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爲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如果說這首詩是愛情宣言的話,這兩句就是本詩的中心觀點的具體體現,也就是被稱爲“詩眼”的句子,它所昭示的也是全詩所要表達的,即“平等”二字。愛情,不能作爲交換的條件,不能變一方爲另一方的附屬物,每個人必須有自己獨立的人格:“你有你的銅枝鐵幹/像刀、像劍,也像戟;我有我紅碩的花朵/像沉重的嘆息,又像英勇的火炬。”詩人以陰柔的木棉自喻,對陽剛的橡樹傾訴內心的幻想:“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雲裏。每一陣風過/我們都互相致意,但沒有人/聽懂我們的言語”,“彷彿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在相知相戀、相互依存而又相互獨立的平等的基礎上,共建新的愛情觀念。詩人對愛情的要求和憧憬,表現了詩人對愛情和婚姻的認真、哲理的思考,流露出了現代女性內心的期待與渴望:“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我們共同分擔困苦,我們共享歡樂,我們有各自獨立的人格,且又彼此忠貞不渝──這纔是詩人理想中的愛情。

1、分層 第一層:由開頭至“不,這些都還不夠?。通過六個意象歷數自己所否定的愛情模式。第二層:“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至最後.表達作者對心目中理想愛情的渴望、憧憬。

2、分析 第一層:用“絕不學?“絕不像?昭示詩人對下面兩種愛情模式的蔑視和擯棄----一種是“凌霄花?似的,需藉助橡樹的高枝證明自身價值的女性對男生依附式的愛情; 一種是“鳥兒?式的對橡樹一廂情願式地頻頻示愛,遭橡樹冷遇可仍要死纏着不放,撞了南牆也不回頭的幼稚可笑,喪失女性尊嚴的愛情. 即便是世俗認可的甚至讚揚的種種女性對男性忘我奉獻式的愛情,詩人也用“不,這些都還不夠?明確宣告自己的不認同和批判.不管是“泉源?對橡樹似的不求回報的“長年?“慰藉?還是“險峯?似地滿足於增加、襯托橡樹的高度、威儀的默默支撐和鋪墊,甚至“日光?“春雨?式地對橡樹無止境的忘我奉獻.在詩人看來,這都殘缺的、不圓滿的愛情。在這幾種愛情模式中,女性被愛迷亂了心智,喪失了主體意識,只顧把所有的愛、所有的精力都傾注在對男性的幫助上,忘卻了自身也需要汲取養分,不斷強壯、完美自己的筋骨。最後導致人格的萎縮,不自覺地自降男性一等,匍匐爲奴。假使一種愛情不能使一個女性的人格更趨健全、完美,而是走向了他的反面,這種愛情還有什麼價值可以稱道呢?

通過分析,表現詩人對舊的觀念、舊的倫理的強烈否定和堅決反叛。詩人從現代女性覺醒的角度出發,利用詩中的意象,爲自己爭取女性尊嚴、獨立地位、人的價值的抗爭決心躍然紙上。這義無反顧的決心,似一聲驚天動地的吶喊。從意義上講,這是詩人對舊的傳統強加於女性身上的枷鎖的破。

在詩人眼中,這些愛情是不具備愛情的應有之義,那麼詩人心目中理想的愛情格式是什麼呢?假如男人是一棵橡樹,我如果愛你,我怎愛才算是理想的愛情呢?

第二層:詩人在下半部份用“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爲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作了神聖而莊嚴的回答。

理想愛情中男女雙方應是彼此獨立的,處於愛情中的女性應保持有獨立的人格:你是一棵橡樹,我就該是一株木棉,決不能是凌霄花的藤.女性,不僅在男女雙方“永遠分離?的物質狀態下,應該是一棵獨立向上的樹,即使在男女雙方“終身相依?的精神領域,也應保持自己精神世界的完整性,保證自己仍是一棵能夠獨立支撐自身身軀的高大挺拔的樹。

理想愛情中的男女雙方應在心智、能力方面旗鼓相當。男性有橡樹的剛勇、果敢、銳利----“你有你的銅枝鐵幹/像刀、像斂,/也像戟?女性便應該具有木棉的熱烈、柔韌、厚重----“我有我紅碩的花朵/像沉重的嘆息,/又像英勇的火炬?只有雙方具備了相匹配的能力,才能互爲支持,分擔苦難,共享人生----“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我們共享霧藹、流嵐、虹霓?在人生的臺上,愛情劇中的男女雙方演的應是對手戲,同爲主角.這樣,戲才能演得趣味橫生、高潮迭起。如果女性唱、念、做、打的功夫太弱,只能演配角,讓男性獨領風騷,一個人去撐檯面,最終男性會激情衰退、唱得興味索然,這出愛情戲也會在單調、清冷中草草收場,難以善終。

有破就有立,第二層是詩人對自己心中愛情觀的確立。詩人以陰柔的木棉自喻,對陽剛的橡樹傾訴內心的幻想:“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雲裏?每一陣風過/我們都互致敬意,但沒有人/聽懂我們的言語?“彷彿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相互平等相互獨立的基礎上,共建新型的現代的愛情觀念。詩人對愛情的要求和憧憬,表達了詩人對愛情、婚姻關係的認真思考,流露出一個現代女性內心的期待和渴望。

深化:

理想愛情中的男女雙方應是互愛着的,女性熱烈的愛應該得到男性積極的響應;它即不該是女性的一廂情願,如鳥兒之對橡樹;也不該是女性對男性單向、忘我的愛的奉獻,而男性只是心安理得、無動於衷地享有,如山泉、險峯、日光、春雨之對橡樹。理想愛情中的男女,應該如並肩而立的橡樹和木棉,用根的緊握,葉的相觸,風中的互相致意傳遞、回報彼此的愛,以此共同強健愛的紐帶,使雙方能夠在漫長的歲月中,終身相依,共 度人生,這纔是偉大的愛情---建立在這樣的基石上的愛情纔是鮮活、圓滿的,這種本真的愛情,纔是值得追求的。

舒婷以她的敏感、清醒和深刻喊出了女性對獨立人格、健全心智、男女平等的嚮往和追求。她不被世俗所羈絆,表達了一個成熟的知識女性對理想愛情的憧憬。這在當時十年浩動剛剛結束,國人亟待在文化的空地上重鑄民族精神之魂之際,具有重要的促進意義。

詩人的自我不僅指向過去,而且也指向未來,它不僅是詩人自己是什麼樣子的評價,還是詩人詩人關於我該成什麼樣子的探索或思考。這樣,抒情主人公必然包含着詩人的人格理想,使之成爲理想化了的自我。黑格爾在《美學》中說:“要求得到另一個人的重視不只是我的抽象人格,也不是我的人格在某一具體的孤立的因而是有侷限性的事例中的體現,而是我的主體性的整體,我應該把這主體性所包含的一切,把我這一個體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樣子,全部滲透到另一個人的意識裏去,成爲他所追求和佔有的對象。”由脈脈含情到心心相印,愛情詩的美,由於展現了人格的價值面變得崇高了。在舒婷的愛情觀中,愛既要心靈相通(根,緊握在地下,),更是人格的相映(你有你的銅鋼鐵枝,我有我紅碩的花朵)。愛情要忘我卻不能喪失自我。忘我是對愛情如交易,視人格如財物的一種超越;不喪失 自我是對視情人如靠山,視自己如附庸的一種超越。只有平等纔有交流,只有並進纔有共勉。這種女性的自尊心理,這種對愛情的理想追求,是新時期女性文學的重要主題,其中反映了人格價值觀念的覺醒,表現了知識女性的自覺與自強。

4.總結:從感情抒發上,第一層是升調。詩人以六個比喻句直接列出六個否定,激昂強烈的感情如大江之水一瀉行千里,不可阻擋,彷彿吐盡千年以來積壓在女性心中憤恨不平的塊壘。是反抗、是抗爭、是戰鬥、詩人一直以一個勇敢的鬥士的面貌出現。這部分的旋律是昂揚、激奮、向上的。

第二層詩人的感情是平緩的,從第一層的激昂中跌落下來。詩人以女性的溫情,真摯細膩、纏綿悱惻地抒發自己內心的夢想,像小溪流水潺潺,如一株木棉在清風中搖擺。

[致橡樹 賞析]

篇二:致橡樹賞析

致橡樹賞析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癡情的鳥兒,

爲綠蔭重複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來清涼的慰籍;

也不止像險峯,增加你的高度,襯

託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

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爲樹的形象

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雲裏。

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言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幹,

像刀,像劍,

也像戟,

我有我的紅碩花朵,

像沉重的嘆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彷彿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這纔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裏: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腳下的土地。

本詩選自《詩刊》1979年第4期。

[注 釋]

(1)凌霄花:又名“紫葳”,木本蔓生,莖攀援他物而高升,高可數丈。夏秋開花,橙紅色。

(2)木棉:常綠喬木,產於熱帶,高可數丈。

(3)虹霓:雨後空中出現的彩色圓弧,有七種顏色。這種圓弧常同時出現兩個。紅色在外,紫色在內,顏色鮮豔的叫“虹”;紅色在內,紫色在外,顏色較淡的叫“霓”。

[賞 析]

《致橡樹》是一首優美、深沉的抒情詩。詩歌中抒情主人公化作一株木棉,以橡樹爲對象,採用內心獨白的抒情方式,坦誠、開朗地傾訴了自己愛情的熱烈、誠摯和堅貞,表達了愛的理想和信念。全詩感情色彩強烈,又具有清醒的理性思考,蘊含着豐富的社會內涵,耐人咀嚼,令人回味。

全詩分爲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否定傳統的愛情觀。詩歌借用一系列自然物進行象徵類比,對攀附(“凌霄花”)和單方面奉獻(“險峯”)這兩種以一方的壓抑、萎縮和犧牲爲愛的前提的愛情觀,作了深刻的否定。詩人從現代女性覺醒意識出發,利用詩中的意象,使自己爭取女性尊嚴、獨立地位、人格價值的`決心躍然紙上。第二部分正面抒寫理想的愛情觀。強調這種愛必須有獨立的、與對方同等的地位和人格;這種愛,有堅實的根基和感情的的交流;這種愛允許保持自己獨立的個性;(經典名著賞析 )這種愛能同甘共苦,終身相依。這種富於人文精神的現代愛情觀顯示了詩人對新型愛情觀和人生價值的嚮往與追求。

詩歌以整體象徵的手法構造意象,以橡樹、木棉的整體形象對應地象徵愛情雙方的獨立人格和真摯愛情,一方面使得哲理性很強的思想、意念得以在親切可感的形象中生髮、詩化;另一方面使作品的題旨不侷限於愛情的視野,從橡樹與木棉的意象構成中同樣可以合理地引申出人與人之間相互同情、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同時又以平等的地位各自獨立這種道德理想。

詩歌大量採用整齊勻稱的語言形式,它們在字、音、義上嚴格對應,在行上寬泛對應。既有古典詩歌的整齊劃一,又有新詩的自由奔放,表現了詩人既繼承傳統又不拘泥於傳統的詩風。

[名 言]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陽一般遙遙地注目,也許藏有一個重洋,但流出來,只是兩顆淚珠。――舒婷

母親/我的鉗柔渾謐的懷念,不是激流、不是瀑布/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聲的古井。――舒婷

站在任意取捨的君臨位置,出自人類短期自私的利益,我們造成的破壞速度和範圍,要數十倍,數百倍地大於我們允諾苟延殘喘的瀕克生命。――舒婷

篇三:舒婷《致橡樹》賞析

舒婷《致橡樹》賞析

《致橡樹》賞析

舒婷,原名龔佩瑜,1952年出生,福建省泉州人,當代女詩人。1969年下鄉插隊,1972年返城當工人。1971年開始寫詩,1979年開始發表詩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聯工作,從事專業寫作。主要著作有詩集《雙桅船》、《會唱歌的鳶尾花》、《始祖鳥》,散文集《心煙》等。

舒婷是朦朧詩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她的詩注重自我表現,追求心靈的自由,詩作貫穿着以個性和人道主義爲核心的人生憂患意識和社會批判意識,表達了對現代社會人的處境的關懷。她的詩富於想象,而且刻意有新的創造,能在一些常常被人漠視的常規現象中發現尖銳深刻的詩化哲理,在藝術表現上往往採用暗示、局部或整體象徵的手法,注重詩歌意象的組合,由意象羣構成整體性的詩歌象徵結構,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闡述的餘地,從而給詩歌帶來了朦朧美、含蓄美、彈性美。

本詩選自《詩刊》1979年第4期。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1],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癡情的鳥兒,

爲綠蔭重複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來清涼的慰籍;

也不止像險峯,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2],

做爲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雲裏。

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言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幹,

像刀,像劍,

也像戟,

我有我的紅碩花朵,

像沉重的嘆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3],

彷彿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這纔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裏: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腳下的土地。

【註釋】

[1]凌霄花:又名“紫葳”,木本蔓生,莖攀援他物而高升,高可數丈。夏秋開花,橙紅色。

[2]木棉:常綠喬木,產於熱帶,高可數丈。

[3]虹霓:雨後空中出現的彩色圓弧,有七種顏色。這種圓弧常同時出現兩個。紅色在外,紫色在內,顏色鮮豔的叫“虹”;紅色在內,紫色在外,顏色較淡的叫“霓”。

【賞析】

《致橡樹》是一首優美、深沉的抒情詩。詩歌中抒情主人公化作一株木棉,以橡樹爲對象,採用內心獨白的抒情方式,坦誠、開朗地傾訴了自己愛情的熱烈、誠摯和堅貞,表達了愛的理想和信念。全詩感情色彩強烈,又具有清醒的理性思考,蘊含着豐富的社會內涵,耐人咀嚼,令人回味。

全詩分爲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否定傳統的愛情觀。詩歌借用一系列自然物進行象徵類比,對攀附(“凌霄花”)和單方面奉獻(“險峯”)這兩種以一方的壓抑、萎縮和犧牲爲愛的前提的愛情觀,作了深刻的'否定。詩人從現代女性覺醒意識出發,利用詩中的意象,使自己爭取女性尊嚴、獨立地位、人格價值的決心躍然紙上。第二部分正面抒寫理想的愛情觀。強調這種愛必須有獨立的、與對方同等的地位和人格;這種愛,有堅實的根基和感情的的交流;這種愛允許保持自己獨立的個性;這種愛能同甘共苦,終身相依。這種富於人文精神的現代愛情觀顯示了詩人對新型愛情觀和人生價值的嚮往與追求。

詩歌以整體象徵的手法構造意象,以橡樹、木棉的整體形象對應地象徵愛情雙方的獨立人格和真摯愛情,一方面使得哲理性很強的思想、意念得以在親切可感的形象中生髮、詩化;另一方面使作品的題旨不侷限於愛情的視野,從橡樹與木棉的意象構成中同樣可以合理地引申出人與人之間相互同情、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同時又以平等的地位各自獨立這種道德理想。

詩歌大量採用整齊勻稱的語言形式,它們在字、音、義上嚴格對應,在行上寬泛對應。既有古典詩歌的整齊劃一,又有新詩的自由奔放,表現了詩人既繼承傳統又不拘泥於傳統的詩風。

篇四:致橡樹詩歌賞析教案

致橡樹詩歌賞析教案

一、談話引入新課;

有人說:愛情、婚姻、家庭是人生的三部曲,這三部曲怎麼唱,關係到一個人一生的幸福。你想收穫幸福嗎?那就樹立起正確的人生硯、價值觀和愛情觀吧!今天我們學習的《致橡樹》,詩人會給你一些有益的啓迪。

二、師生談舒婷:

師問:你瞭解舒婷嗎?談談你瞭解的舒婷。

學生:七嘴八舌地說,但基本上是教材192頁注(1)的內容。

師再問:除了腳註外,你還知道哪些?

學生:有的說是朦朧詩人,有的說其代表作有詩集《雙桅船》、《舒婷顧城抒情詩選》、《祖國,我親愛的祖國》等。

三、誦讀、理解、鑑賞。

1、抽生朗誦全文,放錄音《梁祝》。其他同學邊聽音樂,邊聽朗讀,邊劃出詩中具體的物象,初步體會詩人的感情,領會這些具體事物與生活中的哪些人類似,它們有何特點。

師點評:王瓊同學的配樂朗誦聲情並茂,真棒!從她的成功中,老師也看到了希望,找到了自信。前半部分,她吐出了積壓在女性心頭幾千年的抑憤與不平,如決堤之江水,氣勢磅礴,一瀉千里;後半部分讀得纏綿悱惻,如潺潺流水,娓娓道出心中的美好憧憬和嚮往。(大家掌聲鼓勵)

2、師問:詩人用了哪些具體形象來含蓄地表情達意?

生:凌霄花、癡情的鳥兒、泉源、險峯、日光、春雨(學生一邊說,老師一邊肯定一邊板書)

師:詩人對凌霄花是什麼態度?凌霄花有什麼特點?

生:絕不學,鄙夷的態度。讀的時候這三個字要重讀;凌霄花攀援,是一味地攀附,完全依靠橡樹。

師:生活中的凌霄花要找對象,她要找哪些人?

生:(齊聲)有錢的、有權有勢的,可以供她享樂的

師:癡情的鳥兒有什麼特點?詩人對她持什麼態度?

生:單相思、一廂情願、單方癡戀;絕不學----完全否定,瞧不起。

師:泉源和險峯有什麼特點,詩人又怎麼看?

生:泉源長年送來清涼的`慰藉是一味的奉獻,不求索取;險峯增加橡樹的高度,襯托橡樹的威儀,是把自己作爲橡樹的陪襯,二者並不平等。

師:如果說泉源、險峯象徵生活中一味奉獻的女性,那麼,日光、春雨又象徵哪類女人呢?詩人又持什麼態度?

生:日光慷慨地燃燒自己,獻出無盡的光和熱;春雨也用無聲的甘露滋潤橡樹,她們甘願犧牲自己而成就他人。詩人認爲這種單向的奉獻乃至犧牲都還不夠好!

師:詩人連用六個否定句,無論是凌霄花的攀援、癡情鳥兒的單向癡戀,還是泉源、險峯的無私奉獻、甘願陪襯,甚至日光、春雨的自我犧牲而成就他人,在情感的天平上,她們與橡樹的關係怎樣?

生:缺乏獨立、平等、自強的精神。

師:好!前半部分排山倒海般的貶斥與否定,爲的是突出一句話,是哪一句?

生: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爲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師:好,你是樹,我也必須是樹,這說明了什麼?

生:平等、獨立!

師:好!請找出木棉和橡樹關係親密的句子。

生:(齊讀)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雲裏。

師:這表現兩人親密到什麼程度?

生:互補、互助;相知、相依。

師:找出兩人有共同語言的句子。

生:每一陣風過聽懂我們的言語

師:這說明他們的心怎樣?

生;心心相印、息息相通,心有靈犀

師:詩中表現男性美的句子是?

生:你有你也像載;

師:男性美在何處?

生:陽剛之美,有棱有角,有個性

師:女性之美在何處?

生:我有我火炬。

師:女性美有什麼共性?

生:溫柔、柔情似水、陰柔的美,西施、黛玉一般的美。

師:那些站在大街上叉着兩手罵老孃的女人美不美?母夜叉孫二孃呢?

(生大笑)

師:木棉和橡樹是怎樣面對生活的呢?

生:我們分擔;我們共享。

師:這說明他們怎樣面對甘苦沉浮?

生:同甘共苦;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師:縱觀全詩,詩人追求一種怎樣的愛情觀?

生:相互獨立、平等,又緊密結合、互相依存的新型愛情觀。

生:邊聽《梁祝》,邊朗誦全詩,加深理解。並體會詩人的感情。

四、對比閱讀

《我願意是激流》,體會裴多菲追求的愛情觀與舒婷有何不同。

1、師:放輕音樂《春江花月夜》,多媒體展示裴詩《我願意是激流》。

生:邊欣賞古箏曲,邊誦讀裴詩。

2、抽生朗誦裴詩。

3、抽問,本詩中表達的愛情觀與《致橡樹》中的哪類相似?

生:泉源、險峯和日光、春雨。

五、聯繫生活實際

談談你對中學生早戀這一問題的看法,要實話實說,分析其表現及心理、危害等。題目自擬,800字左右(課外完成);也可以以《如果我愛你》爲題,寫一篇讀後感,(文體不限,勾勒一下你所憧憬的偉大的愛情。

1、學生自由討論。(五分鐘左右)

2、抽生談感想及其構思。

3、課外練筆,進行思想教育。

篇五:舒婷《致橡樹》原文及賞析

朦朧詩產生於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改新詩明白如話的特點,內容含蘊雋永它強調詩人的自我意識,往往藉助象徵比喻錯覺幻覺等手法,變詩的單一形象爲多層次的意象迭加,給詩蒙上了一層朦朧的色彩,給人以獨特的審美感受代表詩人有舒婷北島顧城等。

舒婷的詩,構思新穎,富有濃郁的抒情色彩;語言精美,具有鮮明的個人風格致橡樹是她的一首優美深沉的抒情詩它所表達的愛,不僅是純真的炙熱的,而且是高尚的,偉大的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撥動着人們的心絃。

這首詩主要運用了象徵的表現手法,運用了比喻排比對偶反覆對比等修辭手法詩人表達的愛情觀與傳統的愛情觀的最大的區別在於,作爲愛的雙方必須保持人格的獨立與平等,尤其作爲女性更應強調自身的尊嚴與價值,而不能成爲男性的附庸這其實是新時代覺醒了的女性所發出的吶喊。

致橡樹熱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詩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獨立的姿態深情相對的橡樹和木棉,是我國愛情詩中一組品格嶄新的象徵形象這組形象的樹立,完美地體現了富於人文精神的現代性愛品格:真誠高尚的互愛應以不捨棄各自獨立的位置與人格爲前提這是新時代的人格在性愛觀念上對前輩的大跨度的超越這種超越出自向來處於仰視攀附地位的女性更爲難能可貴詩歌對愛情理想的歌唱高揚,樹立在極有思想含量極有力度的否定之上真正的愛情應該熱愛雙方的人品橡樹的形象象徵着剛硬的男性之美,而有着紅碩的花朵的木棉顯然體現着具有新的審美氣質的女性人格,她脫棄了舊式女性纖柔嫵媚的秉性,而充溢着豐盈剛健的生命氣息,這正與詩人所歌詠的女性獨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爲表裏。

在藝術表現上,詩歌採用了內心獨白的抒情方式,便於坦誠開朗地直抒詩人的心靈世界;同時,以整體象徵的手法構造意象(全詩以橡樹木棉的整體形象對應地象徵愛情雙方的獨立人格和真摯愛情),使得哲理性很強的思想意念得以在親切可感的形象中生髮詩化,因而這首富於理性氣質的詩卻使人感覺不到任何說教意味,而只是被其中豐美動人的形象所征服 詩歌從橡樹與木棉的意象構成中合理地引申出對人與人之間相互同情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同時又以平等的地位各自獨立這種道德理想。

詩歌中有肯定與否定,對偶與排比,長短句的交錯使用,使語言靈活多變有兩行相對,隔行相對,正對反對工對寬對,使詩歌錯落有致,顯出對稱美同時也使詩歌的語言凝練鮮明優美和諧自然富有節奏感詩歌的形式美恰好與內質美相結合,使致橡樹閃爍着迷人的藝術光彩。

篇六:舒婷《致橡樹》原文及賞析

《致橡樹》是一首優美、深沉的抒情詩。詩歌中抒情主人公化作一株木棉,以橡樹爲對象,採用內心獨白的抒情方式,坦誠、開朗地傾訴了自己愛情的熱烈、誠摯和堅貞,表達了愛的理想和信念。全詩感情色彩強烈,又具有清醒的理性思考,蘊含着豐富的社會內涵,耐人咀嚼,令人回味。

全詩分爲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否定傳統的愛情觀。詩歌借用一系列自然物進行象徵類比,對攀附(“凌霄花”)和單方面奉獻(“險峯”)這兩種以一方的壓抑、萎縮和犧牲爲愛的前提的愛情觀,作了深刻的否定。詩人從現代女性覺醒意識出發,利用詩中的意象,使自己爭取女性尊嚴、獨立地位、人格價值的.決心躍然紙上。第二部分正面抒寫理想的愛情觀。強調這種愛必須有獨立的、與對方同等的地位和人格;這種愛,有堅實的根基和感情的的交流;這種愛允許保持自己獨立的個性;這種愛能同甘共苦,終身相依。這種富於人文精神的現代愛情觀顯示了詩人對新型愛情觀和人生價值的嚮往與追求。

詩歌以整體象徵的手法構造意象,以橡樹、木棉的整體形象對應地象徵愛情雙方的獨立人格和真摯愛情,一方面使得哲理性很強的思想、意念得以在親切可感的形象中生髮、詩化;另一方面使作品的題旨不侷限於愛情的視野,從橡樹與木棉的意象構成中同樣可以合理地引申出人與人之間相互同情、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同時又以平等的地位各自獨立這種道德理想。

詩歌大量採用整齊勻稱的語言形式,它們在字、音、義上嚴格對應,在行上寬泛對應。既有古典詩歌的整齊劃一,又有新詩的自由奔放,表現了詩人既繼承傳統又不拘泥於傳統的詩風。

舒婷,原名龔佩瑜,1952年出生於福州石碼鎮。1969年下鄉插隊,1972年返城當工人。1979年開始發表詩歌作品。1980年調至福建省文聯從事專業寫作。主要詩集有《雙桅船》、《會唱歌的鳶尾花》、《始祖鳥》等。

舒婷對詩進行了大膽的探索,通過感覺聯想創造出獨特的時空體驗。她讓你聽到“旋律”的色彩,看到音符的流動。她巧妙地使用“通感”,讓詩更富有含義,也更富有個性。《致橡樹》是舒婷詩歌的代表作品。

可以說,《致橡樹》是舒婷愛的宣言,也是她對愛的最好詮釋。

在這首詩裏,詩人告訴我們,愛是平等的。“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爲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而不是“攀援的凌霄花”,借對方的“高枝炫耀自己”;也不是“癡情的鳥兒”,爲對方“重複單純的歌曲”;也不像“泉源”,常年給對方“送來清涼的慰藉”;更不像“險峯”,增加對方的“高度”,襯托對方的“威儀”。因爲這些都是不對等的愛。

詩人告訴我們,愛是誠摯的、堅貞的。“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我們共享霧藹、流嵐、虹霓”。

篇七:舒婷《致橡樹》原文及賞析

中國人的夫妻關係,大概進入父系社會便進入“妻以夫貴”和“青藤纏樹”狀態。在古老的生產力低下的男耕女織時代,由於天生的身體條件的差異,導致了男人們佔據了家庭乃至社會的主導地位,女人們的主要職責便是打理家務,相夫教子。那樣老舊的時代,女士們對這樣的地位只有麻木地默認順從,即使偶有質疑或些許反叛也一定會被定爲大逆不道。

時光的腳步走進二十世紀,東西方文化的逐步交融碰撞,使得一些進步人士開始思考和質疑,於是有一些女子大膽拋掉男人強加給自己的裹腳布,再也不願做男人的依附,勇敢地走進社會,和男子們一起承擔社會各項活動。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後,偉人以及他所領導的共產黨大力提倡解放婦女,男女平等,更使得廣大婦女從只能是相夫教子的無知婦孺和供達官貴人觀賞的藝術玩物到主宰社會的中堅力量,從而使她們的社會地位家庭地位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廣大婦女揚眉吐氣,終於可以和男人們平分秋色,各撐半邊天了。

然而,數千年封建文化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廣大婦女雖然在政治地位上獲得瞭解放,但思想深處那種對男人的依賴是不可能徹底根除的,即使是在今天,依然有很多婦女的心中懷揣着“學得好不如嫁得好”的糊塗理念,把美好的未來寄託在自己的另一半身上。而舒婷在《致橡樹》中卻用獨具的慧眼和女性特有的敏感對這種男女關係進行了徹底的否定。她以爲,男女之間(戀愛之中的,我以爲也應該包括婚姻家庭之中的男女)應該各自相對獨立,比肩而立,而不該像凌霄花那樣攀援別人炫耀自己;也不該像對綠茵不停歌唱的小鳥和常年送來清涼慰藉的泉源那樣一廂情願,也不該以犧牲自我爲代價,做增加別人高度的險峯,來換取一份可憐的愛情。因爲今天的女性早已不是昔日的那種弱不禁風小腳女人。我們應該和男人一樣比肩而立,你是一顆高大挺拔的橡樹,我就該是一株冠紅如血的木棉,你有你“像刀像劍又像戟”的“銅枝鐵幹”,我有我的“像沉重的嘆息,又像英勇的火炬”般的“紅碩的花朵”,我們都該有自己獨特的魅力,用自己各自的能力一同去“分擔寒潮、風雷、霹靂;共享霧靄、流嵐、虹霓。”愛情需要人格平等、個性獨立、互相尊重傾慕、彼此情投意合,並且“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這纔是偉大的愛情”。

無疑,橡樹象徵着具有陽剛之美的男性,他不僅偉岸高大挺拔,還要堅強堅韌,頂天立地的撐起男子漢那片天地;而與他比肩而立的木棉樹則代表着新時代的女性,那紅碩的花朵不僅具有女性的豔麗和柔美,更像一支巨大的火炬,熱烈奔放,活力四射。

朦朧詩,多數我都讀不懂,當然這該怪我才疏學淺,但舒婷的這首《致橡樹》我不但讀懂了,而且也很喜歡。朦朧詩是否都那麼朦朧我不敢妄自揣摩,但這首朦朧詩的意象卻是那樣的鮮明,將橡樹和木棉樹以人格化,來表達作者心中的理想化的人格,這樣的朦朧詩更容易讓大衆接受和喜愛,否則朦朧得大家都不知道說什麼寫出來還有什麼意義呢?

另外,關於戀愛和婚姻中的男女關係我還想說一點題外話,傳統的“青藤纏樹”、“夫唱婦隨”這種男尊女卑固然對廣大女性不公,但矯枉過正似乎也與我們的社會、我們人類的未來沒有什麼好處。試想,女尊男卑了,女人失去了溫柔嬌美的本色,變得比男人更陽剛了,這世界還有男人了麼?因此我覺得既要確立男女地位的平等,又要承認男女身體條件的不同而導致的分工不同,各自把自己承擔的那份角色扮好,家庭也和諧了,社會也和諧了。

前蘇聯作家高爾基這樣讚美女性:“沒有陽光,花不茂盛,沒有愛情,就沒有幸福;沒有婦女,就沒有愛;沒有母親,就沒有詩人,也沒有英雄。”這世界正是有了女人的柔美和男人的陽剛纔有了偉大的愛情,所以無論男人還是女人,在保證地位平等的情況下,請不要丟失你特有的性別美。

篇八:舒婷《致橡樹》原文及賞析

舒婷發表《致橡樹》以後四年,又有《神女峯》面世。《致橡樹》通過“木棉”對“橡樹”的傾訴,表現了對獨立平等、既尊重對方存在又珍惜自身價值的愛情觀念的呼喚。而《神女峯》則更多地表現出對愛情婚姻中“正統”道德的反思與批判。

詩歌由巫山神女峯觸發的靈魂驚悸寫起。神女峯凝結着許多內涵不同的愛情故事,而這首詩主要取意於宋玉的《高唐賦》和《神女峯》。兩賦寫楚懷王夢中親倖了巫山神女,神女便樹立了永遠忠貞於他的志節。懷王死後,他的兒子襄王和宋玉遊巫山,神女雖一度對宋玉萌生愛意,又被襄王苦苦追求,卻終於理性戰勝情慾,毅然表示要永遠忠於懷王,不再與別人戀愛。沿着這一邏輯,民間傳說又補充了神女日夜凝望懷王,日久化爲石柱,成了人們萬世景仰的偶像等內容。於是,神女峯便成了不嫁二男、貞節重於生命的文化標本。

詩歌一開始就展現的意向是;:船到神女峯前,遊客們向石像揮舞起各色手帕,對這一偶像狂熱的崇敬,表現出在傳統道德的強大磁場中,人們思維習慣和感情趨項的頑固慣性,然而覺悟者還是有的,她收回揮舞的手臂,捂住眼睛搽拭淚水——她分明覺察了神女偶像的可悲性。人們離去後,她繼續苦苦思索:那麼多女人總是通過苦守貞潔來追求一種道德價值的實現,她們熱衷於把美麗的夢想安排在一條可怕道路的盡頭。她們的悲慘充斥着社會生活和神話故事,以致悲劇“代代相傳”,被鑄造成道德楷模,被鋪設成文化傳統。多麼可悲。

“但是,心/真能變成石頭嗎?”這是困惑,更是質疑:那神女,那許多的婦女,本來有着鮮活的生命和正常的需求,怎麼能甘心變成石頭呢?她們爲着一個沒有價值的期待,錯過許多俯拾即是、本該屬於自己的幸福機遇。多麼荒謬。

下文的“金光菊”和“女貞子”是巫峽中的常見植物,它們聚湊成迎船而來的“洪流”。它們生機蓬勃,自由活潑,體現着生命屬於自己,應由自己支配的哲理,啓發人們拋棄那爲“規範”而生活的舊的倫理枷鎖。

最後兩句,指出“神女”們爲了一種道德虛榮,在寂寞痛苦中掙扎,甘做一個毫無意義的展覽品,實在不值得,不如步入世俗生活,向心愛的人傾訴心聲,宣泄委屈,這纔是幸福。詩人吟詠至此,已把貞節觀這副壓抑婦女幾千年的沉重的十字架徹底掀翻、打碎,收到剷除夢魘、大快人心的效果。

《神女峯》的藝術特色首先表現在觀察角度的新奇和剪裁生活的精當。對於一個困擾人們幾千年的老問題,詩人讓一個自然奇景和文化勝蹟來承載,可謂獨具法眼、另闢蹊徑。而問題的展現,又是憑藉遊船上一個剎那間的生活片段。詩人一按靈感快門,便攝取了巨大的時空,使一瞬間的情景,迴盪着一串千年浩嘆,映照出舊道德的黯淡與新道德的閃光。

其次是善於把具有鮮明反差的意象組合在一起,如衆人狂熱的歡呼與一人憂傷的思索,對遠天夢想的眺望與對眼前幸福的錯過,懸崖上可笑的千年展覽與俯在愛人肩頭上痛哭的酣暢淋漓。這種組合,使形象更加鮮明,更能突出問題的悲哀與沉重。

另外,詩人的映襯手法與象徵手法也是很出色的。衣裙在風中飄動,既是以動襯靜,突現思索者雕塑一般的佇立,又是以動襯動,暗示她心靈的激烈顫抖。“浪濤高一聲低一聲”,象徵着悲劇故事的“代代相傳”。而“金光菊與女貞子的洪流”既映襯貞節主義的陳陋,又象徵着新道德的覺醒。這些手法的運用,增強了詩歌的藝術感染力。

讀完這首詩,感到詩人對中華文化中的一個千年痼疾思索得那樣深沉,鍼砭得那樣中肯。它象一支憂傷而又悠揚的調子,能洗滌人的心靈,激發人的頓悟,併爲道德重塑提供了一個驚世駭俗的創意!

篇九:舒婷《致橡樹》經典愛情詩及賞析

舒婷《致橡樹》經典愛情詩及賞析

《致橡樹》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癡情的鳥兒,

爲綠蔭重複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來清涼的慰藉;

也不止像險峯,

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爲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雲裏。

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言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幹,

像刀、像劍,

也像戟;

我有我紅碩的花朵,

像沉重的嘆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彷彿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這纔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裏: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腳下的土地。

作品賞析:

《致橡樹》一詩,採取“木棉樹”的獨白口吻與“橡樹”對話,在當時的詩歌創作上,這種手法是具有開拓性的。橡樹是一種木質緊實而高大的用材樹,而木棉樹又叫英雄樹,形象亦高大挺拔,是花樹中最高大的一種。我們不得不承認詩人在選取詩歌創作材料時的精心設計:橡樹是那樣適合代表男性的陽剛之美,而木棉則又是那樣貼切地代表了女性的自強自立以及與男性的平等要求。詩人通過擬物化的藝術手法,用木棉樹的內心獨白,熱情而坦城地歌唱自己的人格理想以及要求比肩而立、各自獨立又深情相對的愛情觀。這首詩一誕生,橡樹和木棉,就成爲我國愛情詩中一組品格嶄新的象徵形象。這組形象的樹立,不僅否定了老舊的青藤纏樹、花葉依風的舊的`情愛描寫模式,同時也超越了犧牲自我偏重於給予的互愛原則,完美地體現出富於人文精神的現代性愛品格:真誠、高尚的互愛,建立在各自獨立的位置與人格的前提下。這種愛情觀極有思想含量和藝術震撼力,顯得無比的厚重。

作爲女性,她默認應該具有脈脈含情的體貼和溫柔,但又認爲不能停留在這種情意綿綿的狀態,她承認鋪墊和襯托能使對方的形象更加出衆和威武,但又覺得這種作用仍然沒有表達出愛情的全部力量。爲了對方,自己應奉獻出“日光”般的溫暖,應傾瀉出“春雨”般的情意;這都是愛情中的至理。但她並不滿足於這些:“不,這些都不夠!/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爲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詩人鮮明地表示她不當附屬品,只成爲對方的陪襯和點綴,而必須和對方站在同等的位置——你是人,我必須是人,是具有相同精神氣質的人;你是樹,我必須是樹,是同樣高大挺拔的樹;你站着,我也必須站着,平等地立於天地間。總之,兩人形象必須一致。

但這一致既不意味着要凌逼和擠迫對方,也不意味着兩者毫無區別,只是爲了“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雲裏。/每一陣風過,/我們都互相致意,/但沒有人/聽懂我們的言語。” 理想愛情中的男女,應該如並肩而立的橡樹和木棉,用根的緊握,葉的相觸,風中的互相致意傳遞、回報彼此的愛。真是並肩攜手息息相通的情侶,那怕是一點微風掠過,都能引起共同的顫慄。他們心心相印,沒有誰能聽懂他們的話語。這木棉用一種爲橡樹自豪、爲自己驕傲的口吻說道:“你有銅枝鐵幹,/像刀、像劍,/也像戟;/我有紅碩的花朵,/像沉重的嘆息,/又像英勇的火炬。”顯然,木棉深深懂得她和橡樹各自的特點和價值;他們雙方不能互相取代,倒應充分發揮各自的特長。在這裏,她毫不掩飾地頌讚橡樹的男性美和陽剛氣概,豪壯挺拔,鋒芒畢露;也對自身女性的柔韌氣質作了讚美:那豐碩的紅花不正是青春美和女性美的標誌?可是,木棉的朵朵紅花爲何又象“沉重的嘆息”?我們可以從中感觸這位女詩人那種獨特的聲音和情緒:這聲音帶着痛苦的傷痕,這情緒染着憂傷的色暈。這聲音和情緒裏融化了多少那個年代社會、親友、個人的陣痛、艱辛和掙扎!這沉重的嘆息是那麼真實,以至把它擲之於地,便會濺出淚漬和血斑!

篇十:舒婷愛情詩《致橡樹》賞析

舒婷愛情詩《致橡樹》賞析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癡情的鳥兒,

爲綠蔭重複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來清涼的慰籍;

也不止像險峯,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爲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雲裏。

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言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幹,

像刀,像劍,

也像戟,

我有我的紅碩花朵,

像沉重的嘆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彷彿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這纔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裏: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腳下的土地。

舒婷長於自我情感律動的內省、在把捉複雜細緻的情感體驗方面特別表現出女性獨有的敏感。情感的複雜、豐富性常常通過假設、讓步等特殊句式表現得曲折盡致。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們漠視的常規現象中發現尖銳深刻的詩化哲理(《神女峯》、《惠安女子》),並把這種發現寫得既富有思辯力量,又楚楚動人。

舒婷的詩,有明麗雋美的意象,縝密流暢的思維邏輯,從這方面說,她的詩並不“朦朧”。只是多數詩的手法採用隱喻、局部或整體象徵,很少以直抒告白的方式,表達的意象有一定的多義性。把握了這一點,舒婷的朦朧詩是不難解讀的。

《致橡樹》熱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詩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獨立的姿態深情相對的橡樹和木棉,可以說是我國愛情詩中一組品格嶄新的象徵形象。這組形象的樹立,不僅否定了老舊的“青藤纏樹”、“夫貴妻榮”式的以人身依附爲根基的兩性關係,同時,也超越了犧牲自我、只注重於相互給予的互愛原則,它完美地體現了富於人文精神的現代性愛品格:真誠、高尚的互愛應以不捨棄各自獨立的位置與人格爲前提。這是新時代的人格在性愛觀念上對前輩的大跨度的超越。這種超越出自向來處於仰視、攀附地位的女性更爲難能可貴。詩歌對愛情理想的歌唱、高揚,樹立在極有思想含量、極有力度的否定之上。全詩共36行。1至13行借用一系列自然物進行象徵類比,對攀附(“凌霄花”)和單方面奉獻(“險峯”)這兩種以一方的壓抑、萎縮和犧牲爲愛的前提的愛情觀作了深刻的否定,這正是以對立的價值面對現代愛情理想構成的深刻有力的反襯。14至31行正面抒寫理想的愛情觀:愛情的.雙方在人格上完全平等,既保持各自的獨立個性,又互相支持,攜手並進。32至36行寫真正的愛情就應該既愛雙方的人品,也愛他的理想——忠於祖國。

“橡樹”的形象象徵着剛硬的男性之美,而有着“紅碩的花朵”的木棉顯然體現着具有新的審美氣質的女性人格,她脫棄了舊式女性纖柔、撫媚的秉性,而充溢着豐盈、剛健的生命氣息,這正與詩人所歌詠的女性獨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爲表裏。

在藝術表現上,詩歌採用了內心獨白的抒情方式,便於坦誠、開朗地直抒詩人的心靈世界:同時,以整體象徵的手法構造意象(全詩以橡樹、木棉的整體形象對應地象徵愛情雙方的獨立人格和真摯愛情),使得哲理性很強的思想、意念得以在親切可感的形象中生髮、詩化,因而這首富於理性氣質的詩卻使人感覺不到任何說教意味,而只是被其中豐美動人的形象所征服。

詩歌之所以採用整體象徵,也由於詩人的構思意圖不一定把作品題旨侷限於愛情的視野。從橡樹與木棉的意象構成中同樣可以合理地引申出對人與人之間相互同情、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同時又以平等的地位各自獨立這種道德理想。

篇十一:舒婷《致橡樹》詩歌原文及賞析

舒婷《致橡樹》詩歌原文及賞析

致橡樹

舒婷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癡情的鳥兒,

爲綠蔭重複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來清涼的慰藉;

也不止像險峯,

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爲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雲裏。

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言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幹,

像刀,像劍,

也像戟;

我有我紅碩的花朵,

像沉重的嘆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彷彿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這纔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裏:

愛——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舒婷簡介

舒婷,中國女詩人,出生於福建龍海市石碼鎮,祖籍福建省泉州市,居住於廈門鼓浪嶼。1969年下鄉插隊,1972年返城當工人,1979年開始發表詩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聯工作,從事專業寫作。主要著作有詩集《雙桅船》、《會唱歌的鳶尾花》、《始祖鳥》,散文集《心煙》等。 舒婷崛起於20世紀70年代末的中國詩壇,她和同代人北島、顧城、樑小斌等以迥異於前人的詩風,在中國詩壇上掀起了一股“朦朧詩”大潮。舒婷是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

標籤:致橡樹 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