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思想品德說課稿(精品多篇)

思想品德說課稿(精品多篇)

思想政治課說課稿 篇一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自強不息是小到個人,大到社會發展的生生不息的'動力源泉。對於殘疾人這個特殊的羣體來說,生理的殘疾帶來了巨大的生理不便和心靈創傷,自強不息又有着特殊而重要的涵義。

一、說教材特點

《自強不息》是全日制聾校八年級實驗教材思想政治第一冊第二十課的內容,主要講了肢殘人洪仿毅在身體高度殘疾,累受生活磨難的情況下,頑強不屈,自立自強,創造出令人矚目的業績的事蹟。

本課的主要編寫意圖是對學生進行自強不息的教育,使學生懂得,殘疾人雖然遭遇生命的挫折,但只要不甘沉淪,勇於拼搏,一樣可以成爲生活的強者,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活信念,戰勝各種艱難險阻,搏取生命的精彩。

由於聾校一直使用較爲陳舊的人教版原編聾校實驗教材,不僅教材編寫理念落後,編寫的結構生硬,而且內容貧乏,缺乏立體感。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大膽地挖掘、取捨,進行師本開發,以期在老教材的舊瓶中裝入新思想、新理念的酒。

教師的師本開發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1、捨棄。即去掉教材中不合時宜的教學內容;

2、添加。即添加新的時代環境下有益教學的內容;

3、改造。即對原來課本中的相關內容進行整合和變化。

二、說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聾生在年齡上達到了國中學生的階段,已經具有了較好的認知能力,但認知的表面性、片面性也比較突出,情感、思維發展已較爲豐富,但受認知侷限影響,情感缺乏深度,抽象思維的發展也較爲緩慢。而且,由於學生的殘疾狀況各不相同,殘疾學生之間的個別差異較之健全學生要更大、更復雜。

三、說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根據聾校思品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並結合前面的教材和學生的學情分析,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1、知道“自強不息”字面和豐富的內在涵義。

2、懂得殘疾人只要自強不息,一樣可以成爲生活的強者。

(二)情感目標:

1、欣賞、敬佩有自強不息精神的人。

2、立志學習殘疾人典型事蹟,做自強不息的人。

(三)行爲目標:

做到從身邊小事做起,身殘志堅,奮發向上。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激發學生信念,引導學生立志學習殘疾人典型事蹟,做自強不息的人。教學難點是讓學生充分理解生活中自強不息的豐富涵義並積極應對生活中的順境和逆境。

八年級政治說課稿範文二:《我知我家》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要說課的框題是《我知我家》。我打算從六個方面進行說課,它們分別是:說教學資源、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難點、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這六個方面。

第一:說教學資源首先是對於教材的分析:《我知我家》是人教版社八年級上冊思想政治第一單元第一課的第一個框題,本單元的主題是學會善於與父母溝通交往,在學生不斷擴展的社會生活中,家庭是他們最熟悉的生活領域,與家長的交往,更是他們學習與其他人交往的基礎,可以說,本框題的學習爲下面內容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全書中佔有相當重要的位置。其次就是對於學情的分析,八年級的孩子普遍存在責任感不強的情況,他們中的很多人會認爲在家庭中,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對於在家庭中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認識不足。因此我個人認爲通過對《我知我家》這一框題的學習,不僅會讓學生加深對於家庭的情感上的瞭解,還有更深一層次,那就是讓學生明白自己對於家庭對於父母的責任,懂得理解自己的父母以及愛自己的家。

第二:說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瞭解家庭關係、家庭關係確立的情形和現代家庭結構的三個類型;瞭解家庭的相關功能;瞭解自己在家庭中位置;二。能力目標增強辨證看待家庭中父母與子女權利義務關係的能力;感受家庭親情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發揚自己良好的家風和傳統的能力;三情感目標讓學生加深對於家庭的熱愛、對於父母的熱愛。

第三:說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學生對於“家”的理解;對於家庭關係的確立的認識;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逐步的認識“自己與父母的關係是不可選擇的”並明確知道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

第四:說教學方法1:情景導入法:通過一個故事或者一首歌曲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2: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設計的活動的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爲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精神得到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3:集體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第五:說學法根據新課程的標準以及我所設計的教法,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選擇了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這三種學法。希望能讓學生真正做到從被動的學習轉變主動探索,成爲真正的學習的主人,由學生自己來把握整個學習過程的節奏。在把握知識的基礎之上,培養應試能力、以及在生活中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後我要着重突出講解的就是我的教學過程。

第六:說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5-6分鐘)我整個教學過程分爲四個部分。首先第一部分是大約5-6分鐘的新課導入。首先我會爲學生播放歌曲《大中國》,同時,在屏幕上顯示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各種照片,先通過歌曲與圖片爲學生學習本課奠定情感基礎。而通過歌曲和圖片的展示,我意圖讓學生知道中國是我們共同的家,在家裏各族人民是兄弟姐妹、是親人,彼此之間有親情。但是我們每個人除了這個大家之外還有自己的小家,家裏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兄弟姐妹……彼此之間就像一顆大樹上的枝與幹相互牽連。接着我會設計小一個活動,讓每個學生繪製自己的親情樹,讓學生從自己的家人開始瞭解自己的家庭和家的含義。

思想政治課說課稿 篇二

一、說教材

本課是第二單元瞭解祖國,愛我中華的最後一課,本課時共有兩目,“中華文化 博大精深”,“傳統美德 薪火相傳”。主要通過展示我國勞動人民創造的燦爛文化,使學生體會中華文化的特點,自覺承擔起傳承中華文化的重任,爲下一步的教學做鋪墊。因此我制定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爲:

情感目標: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提高文化認同感。通過學生感受奧運,傳承傳統文化,從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知識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中華傳統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知道民族文化影響個人情感,個人情感深深紮根於民族文化之中。

能力目標:認識到中華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重大意義,通過對民族文化的瞭解,提高個人情感與民族文化關係的認識。

教學重點:繼承,發揚,傳播中華文化

教學難點:中華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的特點。在當今多元文化背景下,體會中華文化的魅力

二、說教學設計

設計思路:本課的教學重點應在於讓學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從而內化爲一股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因此,對於本課的學習,首先應有直觀的感受,圖片應精而具有代表性;其次對於一些時事及重點社會問題,應注意與教材知識的切合點;最後,應注意教學中的前後承接,形成板塊式教學,有利於學生形成清晰的學習框架。

教法和學法:在教學過程中,藉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情境,進而通過“姓氏對對碰”、“文化驛站”、“奧運盛會找文化”、“記者調查談文化”、“與時俱進傳文化”等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環節,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發現問題——討論研究問題——交流展示、解決問題,將講授法、啓發式教學、多媒體教學相結合,更加深刻地理解民族文化和民族情感。

三、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 欣賞歌曲《綠葉對根的情意》。

由“綠葉對根有情,每一箇中華兒女對中華民族同樣情意深重,而我們魂牽夢繞的情感源泉正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民族文化。”引入新課。

〈二〉新課

第一目:1、綠葉尋根

多媒體展示:根據現有人數多寡來確立的新百家姓。讓學生找一找他的姓氏現有人數在全國居多少位。(活動:介紹二位同學的姓氏來源。點數字可以鏈接到相應的幻燈片)。這樣做的目的是引起學生的興趣,懂得文化就在我們身邊。

同時指出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姓,姓氏是一種文化,它關係我們的歷史與血脈。(多媒體展示:黃帝故里祭祖大典。)近年來,不少海外華人包括中國臺灣的許多臺胞,紛紛回到故土尋根問祖,或是祭奠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這一現象反映了什麼呢?(同學回答,教師總結)這反映了中華兒女情繫祖國、不忘故土的情懷。

2、綠葉愛根

從四個側面欣賞中國傳統文化,讓學生感知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1)中國結、瓷器、(多媒體展示中國結和精美的瓷器的圖片,配以民樂)

中國結雖小,但小中見大,它表達了人們的一種濃郁的美好祝福。而瓷器的產生距今已有三千年歷史,以其自身獨特的文化含量和藝術魅力被喻爲中國文化的象徵。

(2)“龍”文化(多媒體展示幾幅故宮中龍的圖片)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同樣能到處都能感到龍的文化,比如龍蝦、龍鬚麪、龍井茶……

通過龍舟賽的習俗引出龍的成語。(生龍活虎、龍騰虎躍等)以小組爲單位,進行成語接龍活動。目的是豐富知識,感受中華語言的魅力,增強自豪感。

(3)服飾文化

大屏幕展示刺繡作品,旗袍圖片,配民樂“瑤族舞曲”。

服飾中內含中華文化元素

(4)書法藝術

多媒體展示幾幅書法家的藝術作品。使學生感受我國書法的美。

現場採訪:現在有的同學認爲,今後都是電腦時代了,字寫得好不好無所謂,你爲什麼還要去練字呢?

使學生認識到書法是漢字的書寫藝術,它起着交流思想、傳承文化的重要社會作用,我們不但要繼承,還應發揚光大。

活動:

1.奧運盛會找文化

讓學生找出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中都出現了哪些中國傳統民族文化的元素?(多媒體播放:奧運開幕式片段。)

學生邊看邊尋找,並分小組討論選代表回答。

2.記者調查談文化

設計四個問題,請一位同學擔當小記者,對大家做一次現場調查。然後通過教師的指點迷津,指出我國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補充問題:對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

第二目:中華民族在發展歷程中,在創造燦爛的中華文化的同時,也形成了代代傳承的美德。

學生觀看蘇武牧羊、徙木爲信、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回答這些故事蘊含了哪些傳統美德,並完成書中的 67頁的作業連線題。

師:在學生髮言的基礎上,進行歸納總結:諸如無私奉獻、敬業愛崗、艱苦奮鬥、剛正不阿、厚德載物等優秀道德品質。正是這些傳統美德才使人民生活安定、社會和諧。

師:給學生補充“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內容,讓學生理解傳統美德也是與時俱進,不斷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的。

3、綠葉報根

提出問題,學以致用。面對如此燦爛的民族文化,我們自豪,驕傲,可是,作爲一個炎黃子孫,你的生活中是否處處洋溢着中華文化的氣息?提問:你的生活中中華文化與外來文化的影響的對比?(衣、食、住、行等方面)

你認爲中華文化會不會斷流?我們應怎樣做?

通過這個問題,引導學生把知識認知變成日常行爲,進而內化爲學生自身的道德品質,做到知行統一,從而把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和中華傳統美德落實到行動中去。

〈三〉課堂小結

再次欣賞歌曲《綠葉對根的情意》,同時教師小結。

目的是讓學生在歌聲中思想得到共鳴、情感得到昇華,堅定做中華文化的守護者、傳播者,做中華美德的繼承者、弘揚者。

四、說板書設計

綠葉尋根——綠葉愛根——綠葉報根

思想政治說課稿 篇三

一、教材分析

(一)本框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框爲高二哲學第四課的第一框,承擔着與第二、第三課銜接的任務,是第二課和第三課所學知識的深化和延伸,也是整個辯證法知識的最後總結,因此,從理論上講,該部分內容十分重要。

另外,由於本節課的內容中包含了豐富的方法論意義,對於學生正確地對待人生和社會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所以從現實角度講,它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內容結構:

本框是按照什麼是內外-內外因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內外因是任何起到這樣的作用的邏輯組織教材的。

(三)教學目標

國家教育部頒佈的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中,把政治課的教學目標定性爲相互關聯的三個層次,即知識、能力和覺悟。根據這一精神和本節課的具體內容,我設計瞭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針對學生學習哲學的心理特徵和認知規律,爲了落實雙基我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目標有)識記兩個基本概念:內因、外因。

理解一條基本原理: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外因是事物發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

掌握一種基本的工作方法:用內外因相結合的觀點分析問題。

2、能力目標:(新課標要求學生主動參與,學會學習,注重探究學習,結合本課實際,我着重培養學生的)

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即“懂”和“信”

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即“會”和“用”。

3、覺悟目標:

通過教學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自身實際,學生成長中的內外因問題,主觀努力與外部環境問題,順境逆境問題等。切實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覺悟。

(四)教學重點

內外因在事物發展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之所以把它確立爲本節課的重點,是因爲搞好這一問題的教學,不僅可以爲下一框,更重要的是爲下冊的教學奠定基礎;它既是這一節課中所學內容的落腳點,也是培養學生覺悟的出發點,放在整個的哲學中,它也是支撐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基本原理之一;從學以致用,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來看,這一原理是對學生影響極大的基本觀點。所以必須作爲重點來處理。

(五)教學難點

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

之所以把它確定爲教學難點,是因爲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學生在理解這一問題時可能會存在許多的疑點,特別是人生前途命運的具體問題,疑點就更多。如果不突破這一難點,下一框關於正確對待主觀努力與外部環境的關係,正確對待機遇等問題的教學,就比較難取得實際教育效果。

二、學生分析

心理學研究表明:高二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從總體上看,正處於急劇發展、變化和成熟的過程中,具有一定的抽象邏輯思維,但不成熟且在變化,思維由經驗型向理論型轉化,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獲得較好的統一。不進行積極的主動的思維活動,就不能有效地獲取知識,發展智力和能力,也就難以從理性的高度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辨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三、教法

根據新課標強調師生共同參與課堂的建設,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因此我從學生身邊是事例入手通過設計提問,創造氛圍,啓迪思維,層層設問,啓發學生思考和歸納,運用各種具體形象的材料將抽象的哲學原理通過多媒體課件生動直觀的形式展示給學生。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原則。

四、學法

學習方法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俗話說:授之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益無窮。作爲一堂成功的教學課,不僅要讓學生理解並熟練掌握所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夠運用科學的方法對所學的知識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達到較爲理想的教學效果。所以在學法指導中我注重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理論聯繫實際法——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既能從生活中感悟哲理,又會用哲理指導生活。

思維訓練法——引導學生由感性認識過度到理性認識,由形象思維過度到抽象思維。

五、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我首先榮幸邀請到衢州三中的一位老教師來到班級給學生簡單介紹三中發展史。以此來導入。我認爲這樣用學生身邊的真人真事來導入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體現了哲學從生活中來這一新課程理念。

2、講述新課

(1)事物的發展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在老教師介紹完後,我緊接着問:我們衢州三中是在不斷髮展的,那麼三中發展的原因是什麼呢?這裏我讓學生展開充分的討論。學生通過合作討論得出許多原因,這樣也可以培養學生合作學習,主動學習的能力。學生髮言後我作適當的記錄,並作相應的補充(教學、內部管理、區政府等)。然後我讓學生區分哪些屬於內部原因哪些屬於外部原因。以此自然得出內因外因的概念和事物的發展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2)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

在此基礎上我跟蹤提問:內外因共同推動事物的發展,那它們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相同嗎?這樣可以緊緊抓住學生的思維。

爲了弄清這個問題,我繼續以三中的發展爲例,並設置幾個問題:學校是什麼樣性質的單位,它是朝什麼方向發展的?爲什麼學校會有這樣的性質和發展方向?這樣層層設問能夠培養學生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爲了讓學生能夠順利回答,我給學生舉了個企業的例子,並分析企業的性質和發展方向,通過這樣的示範,讓學生舉一反三同樣來說明學校的性質和發展方向,從而讓學生得出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這樣可以培養學生分析歸納的能力,又順利突破了本框題的重點之一。

(3)外因是事物發展的必要條件

在學生討論過的基礎上,我提出凝問,三中的要進一步發展除了教與學等內因,其他的一些外因又起什麼作用呢?爲了引導學生思考,我提示,三中的發展能離開區委區政府、區文教局等的支持嗎?從而讓學生得出外因是事物發展的必要條件。因爲這是本課的又一重點內容,爲了進一步讓學生明確這個“條件”的含義,作爲學生幫助者的教師,我爲學生準備了一則材料“桔生於淮南則爲桔,生於淮北則爲枳”,並附以地圖說明,這樣學生比較容易懂,我讓學生通過自己所學的地理知識,分析淮南淮北不同的氣候條件,以及這些氣候條件對橘子生長的作用,淮南氣候條件適宜,長出的橘子又大又甜;淮北氣候不適宜,長出的橘子又小又酸。從而得出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必要條件,對事物的變化發展起着加速或者延緩的作用。我認爲這樣通過和地理知識的`結合讓學生來分析外因的作用,既體現了學生主體性地位,又體現了文科綜合的特點,並以此突破本節課的又一重點。

(4)外因是通過內因的來起作用的

明確了外因是事物發展的條件後,此時學生也還是停留在知其然,但仍不知其所以然,既不知道外因是如何起作用的,這也是本課教學的難點所在。爲此我爲學生選擇了一副漫畫:一個人想跳崖,但是又不敢跳,後來獅子的出現,這個人就跳過去。我讓學生分析爲什麼剛開始在猶豫,後來又爲什麼跳過去了。說明外因是如何其作用的。學生分析後我總結:想條和不敢跳是內因的兩個方面,開始時想跳這方面小於不敢跳,因此這個人處在猶豫階段,既沒跳;當他後面出現了一頭獅子,既外因,獅子的出現加強了想跳這一方面,從而使想跳大於不想跳,於是這個人一躍而起。從而得出:外因是通過加強或削弱內部矛盾一方面的力量,使得內部矛盾雙方的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從而推動事物變化發展的。

這樣通過漫畫材料的分析既形象又直觀且有趣味性,使學生學的快,達到輕鬆學習愉快學習的目的。而本節課難點也突破了。

至此課的內容上完,爲了讓學生進一步鞏固這節課所學的知識,也爲了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我準備了一個思考題:讓學生從內外因角度來談談神舟六號成功發射的原因。學生討論發言後,我進行總結。

3、課堂小結

我用課件展示內容框架,總說分說一目瞭然。這樣可以從整體上掌握本框內容

六、作業

爲了培養學生運用哲學原理來指導生活,我爲學生設計的課後作業是:通過分析上次階段性考試成敗的原因,談談如何爲下次階段性考試作準備。這樣也體現了生活中的哲學這一理念。

七、板書設計

整堂課的板書,主要內容由課件展示,板書主要用於記錄學生討論的結果。

說教學目標 篇四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拒絕誘惑的方法,激發學生戰勝不良誘惑的信心。

(二)能力目標:初步掌握拒絕不良誘惑的方法,培養學生自覺抵制不良誘惑的能力。

(三)知識目標:懂得應該拒絕不良誘惑,學會拒絕不良誘惑的各種方法。

思想品德說課稿 篇五

一、教材分析

㈠教材的地位、作用

本課的教學內容屬德育中“社會道德教育”的範疇,這是對“孝道美德”的傳承和發揚,通過本堂課的學習,促進同學與家長的相互理解,涵養同學的道德。引導同學在情感上能“感受愛”、思想上能“理解愛”、行動上能“回饋愛”。摒棄“以自我爲中心”的索取意識,樹立“心繫他人”的奉獻意識。

㈡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使同學知道家長對自身的關愛,理解家長的辛苦和期望,激發同學愛家長和尊敬家長,進一步加深對家長的感情。

2、通過“談”、“辯”、“觀”等系列活動,體會家長愛的偉大,教育同學要孝敬家長。

3、激發同學發奮學習,努力向上,不辜負家長的期望。

㈢重、難點分析:

現在的小朋友大多是獨生子女,既受到家長的呵護,享受家庭的親情,又容易養成“以自我爲中心”的習慣,心胸狹隘,只懂索取。它直接影響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通過分析教材和學情,我認爲引導同學理解“家長的愛”,進而認識“關愛家長”也是子女的家庭責任,並在學習中發生“踐行”的慾望,既是本課的重點又是本課的學習難點。

二、教學過程分析:

活 動 流 程 圖

活動流程圖

教學內容

一、營造氛圍

引入主題

出示“家庭生活場景”的圖片,讓同學走入一個溫馨的世界,調動同學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交流體驗

領悟深情

感受愛

活動一:“品評平凡而偉大的母親”

A名人的母親 B平凡人的母親

活動二:“暢談我與家長的故事”

理解家長

活動三:角色互換-我來當家長

A“十月懷胎” B情景續演

活動四:視頻觀賞-《垂直極限》選段

三、悟明情理 指導行動

活動五:講文品情,辯析明理

活動六:楷模示範,促進“感恩行動”

四、昇華情感 形成內化

活動七:真情告白

教 學 過 程 分 析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設計意圖

一、營造氛圍

引入主題

1、出示“和美的家”-家庭生活場景的圖片,讓同學走進一個溫馨的世界。

2、設問:同學們,看完這些圖片,你們心中有怎樣的感受?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

3、出示課題《感恩家長》

“愛的教育”需要愛的氛圍,展示充溢親情與關愛的圖片,不只營造了溫馨的課堂氣氛,而且激發了同學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定下了課堂基調。

二、交流體驗

領悟深情

一、感受愛:

活動一:“品評平凡而偉大的母親”

A講“名人的母親”的故事,如:孟母三遷、岳母刺字、朱德的母親、胡適的母親等。

B看“平常人的母親”的行爲,課件展示。(設問:從她們的身上,你看到了什麼?)(同學自由作答,教師稍作點評)(引言:我想很多同學都會記着我們的家長對我們的諄諄教誨,也記着自身的家長爲我們做的很多的事情,下面請同學們暢談自身與父親或母親之間的故事。

活動二:暢談我與家長的故事

活動一的設置,是爲下一教學環節做情感蓄勢的準備。由人和己,激發同學的講述慾望。同時,也增加了課堂的知識性。

活動二的設置:目的在於喚醒同學的感恩情愫,同時也拉近同學與家長的心靈距離。

三、交流體驗

領悟深情

二、理解家長

活動三:角色互換——“我來當家長”

A體驗互動——“十月懷胎”

(1、事先準備20斤裝的布沙袋兩隻,水盆兩個;2、男女生各三名,分三組體驗,每組一男一女;3、繫上布沙袋,經歷“行走—繫鞋帶—上樓梯—端水”四個體驗步驟;4、讓同學談感受,體會母親“十月懷胎”的艱辛)

B情景續演

“星期五下午,同學學小華興高采烈回家,自言自語地說:“這個雙休日作業少,今天可以痛痛快快上網,玩個通霄”。於是丟下書包,打開電腦。豈料父親站在門口……

(假如你是父親,你會怎樣做?你希望你的小朋友怎樣說,怎樣做?假如小朋友不聽你的,你作爲父親會有怎樣的感受?)

活動四:視頻欣賞-《垂直極限》選段

設問:影視中的父親爲何這樣做你從中感受到了什麼?

德育課源於生活,這裏設置生活化的情境,讓同學親身體驗,使課堂教學更接近實際生活。同學身臨其境,進一步強化了感知。讓同學在家長的角色中去體會家長的辛苦與難處,進而反思自我。以達到弱化小朋友與家長間的隔閡,促進相互間的溝通與理解的目的,讓小朋友對“家長的愛由“表象的感知”過渡到“深層的。理解”層面。

活動四:目的在於進一步強化同學對家長的愛的理解,引起同學心靈的震動。

四、悟明情理

指引行動

活動五:讀文品情,辯極明理

A讓兩位朗讀水平高的的同學,聲情並茂的朗讀,以《感謝母親(或父親)》爲題的習作,並請兩位作者談談寫作感想。

B辯析:

1、同學甲說:“我們現在還小,家長關心保護我們是他們的責任和義務,我們現在還沒有能力去回報他們,等我們長大後,有了經濟實力,才幹回報他們“。

2、同學乙說:“孝敬家長就是讓家長住上寬敞舒適的大房子,給他們買高貴的營養品、金銀首飾,讓他們衣食無憂。”(設問:你認爲甲、乙兩位同學的說法對嗎?爲什麼?你認爲該怎樣做?同學分組討論,並全班交流。)

此環節,關注同學已有的生活經驗,爲同學提供寬鬆的交流時間和空間,意在爲同學提供獨立考慮、互動交流的平臺,讓他們在反思中領悟,在辯析中獲得踐行的方法和經驗。

活動六:楷模示範,促進感恩行動

視頻欣賞:《黃來女帶父求學》

將生活中與教學內容有直接聯繫的鮮活資料引入課堂,從他人的經歷中去感悟,進而意識到自身對家長、對家庭的責任。這既是道德學習的過程,也是同學情感體驗的過程。

五、昇華情感

形成內化

活動七:真情告白

同學在音樂《感恩的心》中,用一句話表達對家長的感恩之情。

讓同學在音樂中進一步感受家庭的溫馨,珍惜家長的愛,發生踐行的願望。

三、教法和學法設計

1、情景教學法:德育課的教學尤爲注重同學自身的情感體驗。教學中我用圖片營造情景、談話聯想情景、角色互換身臨其境,通過自主體驗,提高同學的認知。

2、典範暗示法:同學的認知行爲除自身領悟的途徑外,典範的力量是不可忽視的。教學中,通過視頻人物、身邊同學的引導,激發同學“踐行”慾望。

四、設計過程反思:

一節好的德育課取決於兩個要素:一是合理設計,符合同學的認知規律,充沛地發掘生活資源;二是自然生成,巧妙地利用同學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因此需要教師有靈活的駕馭課堂的能力,時刻引導同學的認知,使教學過程緊湊、活潑,富有滲透力和感染力。

其次,德育課必需由課內延伸到課外,課內是明理,而課外是踐行,只有“知行統一”,方能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否則,只能是“紙上談兵!”

思想政治課說課稿 篇六

一、教材分析

《社會歷史的主體》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思想政治》必修第4冊,《生活與哲學》第4單元第11課的第2框的內容。

本節課的這部分內容,是在第一框學生們能夠正確認識社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展開的,通過學習使學生們理解人民羣衆是社會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歷史的主體。運用人民羣衆是歷史創造者的觀點,分析社會歷史的發展。羣衆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歷史唯物主義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學習本課內容,有助於學生樹立正確的認識人民的主體地位,併爲下一課打下基礎。

二、說教學目標

按照新課標教學目標,結合着高二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人民羣衆是歷史的創造者以及羣衆觀點和羣衆路線的基本內

2、能力的目標:通過對社會歷史的主體理論的學習,明確社會歷史首先是物質生產發展的歷史,形成自覺堅持用羣衆觀點和羣衆路線看待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3、情感與價值觀的目標:堅定羣衆立場,堅持羣衆路線,自覺站在廣大人民羣衆的立場上,維護廣大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培養尊重勞動、熱愛人民的情感。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

本着高二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和難點在於如何使學生理解人民羣衆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羣衆通過實踐創造社會物質和精神財富,對哲學人民羣衆的主體作用在理解上需要學生擁有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並且正確理解以上知識點對下一階段的學習以及樹立學生正確主體意識也很重要,因此我把它作爲本框的重點和難點。

爲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說教法和學法

我們知道,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創新教育的精神和我們政治學科的特點,我確定本節課採用“啓發式”的教學指導思,引導學生積極思維,熱情參與,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我在採用講授法的基礎上準備配合運用情景設置,提問,集體討論,活動探究等教學方法,並結合運用我本人所擅長的多媒體道具,根據所創設的情境,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挖掘他們的知識潛能。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創造學生自主參與,合作交流的機會,真正實現學生從“學會”向“會學”轉變,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分析歸納、自主探究、總結反思等。這些方法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儘可能讓學生多動腦、多觀察、多思考、多交流、多分析讓學生在自己的思維的活躍中領會本節課的重點難點

最後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五、說教學過程

1、課題引入:

我設計以提問哲學到底是什麼?的問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我設計典型事例,通過學生討論,教師總結的形式,並得出其實哲學就在我們身邊。

2、講授新課:

(35分鐘)通過教材第一目的講解,讓學生明白,生活和學習中有許多蘊涵哲學道理的故事,表明哲學並不神祕總結並過渡:生活也離不開哲學,哲學可以是我正確看待自然、人生、和社會的發展,從而指導人們正確的認識和改造世界。整個過程將伴隨着多媒體影像資料和生生對話討論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3、課堂反饋,知識遷移。

最後對本科課進行小結,鞏固重點難點,將本課的哲學知識遷移到與生活相關的例子,實現對知識的昇華以及學生的再次創新;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重點和難點,爲下一框學習做好準備。

4、板書設計

我採用直觀板書的方法,對本課的知識網絡在多媒體上進行展示。儘可能的簡潔,清晰。使學生對知識框架一目瞭然,幫助學生構建本課的知識結構。

5、佈置作業

我會留適當的自測題及教學案例讓同學們做課後練習和思考,檢驗學生對本課重點的掌握以及對難點的理解。並及時反饋。對學生在理解中仍有困難的知識點,我會在以後的教學中予以疏導。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一些粗淺的認識和構想,因爲我本人到現在仍沒有更多的教學經驗,設計上仍有很多不足之處,我會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也感謝各位老師的批評指正,我的說課完畢,謝謝老師!

說教學過程 篇七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音樂(輕音樂)

(一)導入新課(2--3分鐘)

第一步,多媒體展示故事《奧德賽船長》的前半段。

第二步,請學生思考:假如你是奧德賽船長,你會想出什麼辦法讓船隻順利通過海峽?

第三步,多媒體展示故事《奧德賽船長》的後半段,並突出主題——拒絕誘惑。

(二)講授新課(35分鐘)

1、拒絕不良誘惑的方法

第一步,多媒體展示如下情景,請學生4人一組,討論當遇到這些情景時,自己會怎麼辦。

(情景:上課前,好友小丁邀請你去遊戲廳打遊戲。朋友請你抽菸(實際是軟性毒品),並請你幫他販賣。有人向你出售黃的書刊。爲了上網,朋友要你幫忙向低年級同學勒索。星期六,朋友邀請你搓麻將賭博。有人向你散發“x”材料,並邀你加入。)

第二步,全班交流,老師適時引導,並突出:理智地拒絕不良誘惑,是拒絕不良誘惑的方法之一。

第三步,請學生4人一組,結合教材第81頁的內容,列舉自己知道的各種不良誘惑,並討論這些誘惑的特徵和危害。全班分享交流,老師引導,並突出拒絕不良誘惑的一個方法——客觀分析不良誘惑的危害,學會理智地拒絕不良誘惑。(此處板書:客觀分析理智拒絕)

第四步,用多媒體展示3則關於沉迷網絡遊戲的案例,請學生與同桌討論如下問題:這幾位同學沉迷於網絡遊戲,最終導致了什麼結果?如果你周圍有沉迷於網絡遊戲的同學,你想對他說什麼?我們從中可以吸取什麼教訓?全班分享,老師引導,並突出拒絕不良誘惑的第2個方法——把時間和精力放在學習和健康的娛樂上。(此處板書:遠離誘惑,將時間和精力放在學習和健康的娛樂上)

第四步,用多媒體展示《籃球迷》的故事,請學生思考並回答:爲什麼這位同學始終無法抵制籃球雜誌的誘惑?老師引導,並突出拒絕不良誘惑的第3個方法——學會控制自己的慾望和衝動。(此處板書:學會控制自己的慾望和衝動)

第五步,老師講述拒絕不良誘惑的第4種方法——遵守道德規範、法律法規和校紀校規。(此處板書:遵守道德規範、法律法規和校紀校規)

2、我的“抗拒誘惑計劃書”

請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一份“抗拒誘惑計劃書”,並堅決完成。(可用多媒體展示“抗拒誘惑計劃書”參考模板)

抗拒誘惑計劃書

我受誘惑的表現:

目前給我帶來的。不良後果:

抗拒誘惑的具體措施:

連續一週按計劃執行,主要的激勵措施爲:

如果兩次未執行計劃,懲罰措施爲:

監督人:

3、啓示錄

第一步,多媒體展示有關自制的名言。

第二步,學生4人一組,交流自己所知道的與自制力有關的名言。

第三步,老師小結。

(三)總結昇華(2—3分鐘)

第一步,結合板書,引導學生梳理知識,形成網絡,並及時鞏固知識。

第二步,課後作業:“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是我教學的落腳點,因此我設計的作業要求學生學以致用。請全班同學以“抵制不良誘惑,遠離違法犯罪”爲題目寫一份倡議書。

板書:

拒絕誘惑

(一)客觀分析,理智拒絕

(二)遠離誘惑,時間和精力放在學習和健康的娛樂上

(三)學會控制自己的慾望和衝動

(四)遵守道德規範、法律法規和校紀校規

總之,對課堂的設計,我始終貫徹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的教育理念,以學法爲中心,放手讓學生自主去探索知識,儘量做到兩個突破:

第一,突破課本課堂的束縛,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

第二,突破“一言堂”和“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創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儘量使課堂教學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真正體現“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要讓學生在快樂中享受學習,在學習中享受快樂。

思想政治課說課稿 篇八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這題爲爲過渡到本框題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因此,本框題在經濟常識中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的地位。本框題前面承接本教材的這部分內容,後面是本教材的

這部分內容,所以學好這個框學好以後的經濟常識打下牢固的理論基礎,而且它在整個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啓下的作用。本框題包含的一些經濟理論,是以後政治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後大學聯考的必考內容。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着高一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

本着高一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重點的依據:只有掌握了,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學難點:

難點的依據:較抽象;學生沒有這方面的基礎知識。

爲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框題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說教法

我們都知道政治是一門培養人的實踐能力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我們在以師生既爲主體,又爲客體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方法的思維過程。

考慮到我校高一年級學生的現狀,我主要採取學生活動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的參與活動,而且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願望。培養學生將課堂教學和自己的行動結合起來,充分引導學生全面的看待發生在身邊的現象,發展思辯能力,注重學生的心理狀況。

當然教師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本人應該通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並且要培養學生以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同時也體現了課改的精神。

基於本框題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利用圖片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爲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集體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由於本框題內容與社會現實生活的關係比較密切,學生已經具有了直觀的感受,可以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本並思考,並例舉社會上存在的一些有關的經濟現象,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討論,然後進行歸納總結,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對本框題知識的認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爲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最後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導入新課:(2—3分鐘)

由上節課學過的知識和教材開頭的情景設置導入新課。

導語設計的依據:一是概括了舊知識,引出新知識,溫故而知新,使學生能夠知道新知識和舊知識之間的聯繫。二是使學生明確本節課要講述的內容,以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慾望。這是政治教學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2、講授新課:(35分鐘)

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點,明瞭地分析教材的難點。還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教師的特長,以及教學設備的情況,我選擇了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這些教學手段的運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知識生動化,乏味的知識興趣化。還重視教材中的疑問,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串聯、積累、加工,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3、課堂小結,強化認識。(2—3分鐘)

課堂小結,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儘快地轉化爲學生的素質;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並且逐漸地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個性。

4、板書設計

我比較注重直觀、系統的板書設計,還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

5、佈置作業。

針對高一年級學生素質的差異,我進行了分層訓練,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