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師說說課稿精品多篇

師說說課稿精品多篇

師說說課稿 篇一

一、說教材

《我的老師》這篇課文是西師版國小語文教材的第九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組課文以寫人爲主,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寫作典範,體現了第二學段到第三學段的過渡,既是對學生學習簡短篇章的提高,又是爲以後學習長篇文章打下基礎。課文選自著名的作家蘇叔陽的《理想的風箏》。課文由春天的風箏引出對國小歷史老師的回憶,從劉老師上課和放風箏的情景來刻畫了一個熱愛生活的幽默樂觀敬業的老師形象,表達了我對老師的深深的敬佩之情。本文是一篇很好的身殘志堅的教育文章。整篇文章充滿激情,文筆優美。正印證了作家本人說的“作家要有能點燃別人心靈的激情之火。”正是他的文章也點燃我們學習的激情之火。

根據新課標對第三學段的閱讀和習作要求,品讀文章體會作者思想感情,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方法,並運用於習作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學情——有一定的閱讀感悟能力和寫作能力,我制定了以下第二課時的學習目標:

1、複習鞏固生字詞,並隨文理解。

2、通過品讀探究重點段落,感受老師的人格魅力,激發我們對老師的敬佩。

3、揣摩文章的表達方法和寫作的順序,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來刻畫人物的寫作方法,並進行片段練習。

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老師的人格魅力和作者情感。

2、揣摩文章的表達方法,並進行片段練習。

二、說教學方法:

課文本身激情飛揚和文采優美,那麼演繹激情與心靈碰撞將成爲本課堂的主旋律。

1、激情品讀法:情發自心,只有心靈產生火花纔有感情流露,閱讀是情感的體驗,要珍視學生獨特的體驗,感受和理解。品讀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的句子,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會。

2、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結合法。語文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自主探究可以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動學習的能力;自主探究是合作探究的基礎,既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也體現學生的合作性,也演繹了學習的激情。

3、角色體驗法:只有真實的體驗得到的感情纔是最真切的,通過角色互換體驗,讓學生實現真正和文本對話,和人物對話,和作者對話。

4、片段訓練法:語文的工具性就是要通過閱讀促進學生的寫作能力。因此安排片段訓練,正是體現語文的工具性,學以致用。

方法是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我恰如其分地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激情,和學生一起演繹作者的激情。

三、說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上節課我們從課堂上認識了一位殘疾的歷史老師劉老師,他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呢?”這問題的設置目的是複習上節課感受的劉老師的形象。學生通過回答朗讀,溫故而知新,爲本節課堂做感情鋪墊。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上課 幽默 樂觀 敬業

2、回憶上節課感悟老師形象的方法,並根據學生回答總結歸納爲:

抓住重點詞句激情品讀

角色互換體驗法

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總結歸納方法是理論知識的提高。

3、“這樣一個殘疾的老師,他卻演繹了生命的激情。今天我們將和同學們再次走進他的心靈,卻探詢老師內心世界。讓我們再次讀課題——我的老師”。

我用充滿激情的導入將學生帶進文本,這樣的設計既複習了上節課學習的內容,讓學生對老師在外貌上有個初步的印象,爲後面品讀課文打下感情基礎。而且還檢查了舊知識的掌握程度,做到心中有數,根據學生的學情而可以作出適當的調整。

(二)品讀課文,感受老師形象

1、同學們,看春天來了,引讀課文描寫春天的語段(用課件展示:北方的冬季漫長而又枯燥。當春風吹綠了大地的時候,柳枝染上了嫩綠,在春風裏盡情搖擺,舒展着自己的腰身。連翹花舉起金黃的小喇叭,向着長天吹奏着生命之歌。)

在這段文字中,你感受到了什麼?通過學生的感受引出劉老師放風箏的部分。

朗讀優美文段是對語言的積累,也是享受祖國文字的優美,使語文真正姓“語”。

2、“請同學們自由放聲朗讀放風箏的部分。說說你心中的劉老師是什麼樣?“

這是引領整堂課的線索,我牢牢抓住這條線索,帶動學生去品讀,去感悟文章內容,和劉老師一起放風箏,和作者一起走進課堂,真正實現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把書讀厚,讀透。

A、自主探究

請同學們採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讀課文,運用學過的批讀課文的方法,把你獨特的感受批註在課文中。

這一環節旨在讓學生初步掌握課文內容,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也體現語文新課標的要求閱讀要有自己的感受的目標,也體現閱讀的層次性。

B、同桌交流,感受老師形象。

這一環節目的是讓每個學生都有表達的機會,訓練口語表達能力,進一步感受老師的形象。

C、合作探究,感悟老師人格魅力。

(1)、根據學生的。交流我適當地課件出示描寫老師放風箏的句子。學生找到一處,就品讀一處。採用角色體驗和激情品讀的方法來解讀文本。

舉例:根據學生回答,我課件出示:

“有一次,他故意地撒脫手,任飛舞的紙燕帶動長長的線繩和線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飛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柺杖,蹦跳着去追趕繩端,喊着:“你們不要管,我自己來!”終於,他氣喘吁吁地抓住了線繩,臉上現起得意和滿足的稚氣。”

A、首先說說自己感受到什麼?從什麼地方感受到的?

B、你是劉老師,你跑起來很困難,幹嘛不讓你的學生幫你放好,自己拿着就行了?

你是劉老師,你望着自由翱翔的風箏,你笑什麼呢?

你是劉老師,你的腿腳不靈活,幹嘛做這麼多的風箏?

此時此刻作爲劉老師的學生的你,就看着奔跑着的,腿腳不方便的的放風箏的劉老師,你會想什麼?

你是劉老師的學生,你就站在劉老師身邊,望着把風箏放上天空的劉老師那得意和滿足的笑容,你又會想些什麼?

通過對不同學生的角色體驗的追問,是學生真正感受到老師那堅強、活潑對生活的熱愛。也體會到作者對老師深深的敬意。

C、最後把自己的感受送進文字中去讀。

這樣一步步真實的體驗,走進老師的心裏,學生感受既真切又強烈。真正體現了語文閱讀對個性感悟的要求,對獨特感受的診視。

(2)、討論昇華感情

A、課件展示:最後一段話

理解“淳樸的愛與追求”是什麼?說

B、你覺得作爲一個少年自己應該怎麼做??

有了前面的情感積澱,學

生有感而發,而且是一發不可收拾,滔滔不絕,也體現了語文教學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自然就會聯想到自己的思想行爲。這種設計也體現了語文的思想性,教育性。

(四)揣摩文章表達方法,拓展延伸

語文教學一定要體現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我們不能只是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本文是一篇很典型的寫人的文章,本組的寫作訓練點也是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和具體的事例來表現人物的。因此揣摩表達方法,並運用習作,是事半功倍。

1、根據板書回顧課文,想想是怎麼來描繪劉老師的形象?

學生找到語言、動作、神態的描寫(老師板書),並朗讀體會。

通過典型的事例

2、本文的協作順序和以前有什麼不同呢?回顧課文,從全局來把握文章的寫作順序,學會倒敘。

3、片段訓練,拓展延伸。

學到這裏,學生的情感積澱和寫作方法的積澱後,我也激情的引導:“我們的老師就是這樣,用自己的生命演繹着生活的激情。孩子們,你心目中的老師是怎樣的一個人呢?想告訴我們嗎?選取一個片段,來說說,讓我們也從你的語言從你的文字來感悟老師的魅力吧。”根據學情,可以採取思考後說一段,時間允許就寫一段,還可以交流,如果時間不夠就可以作爲課外的小練習,爲這組的習作打基礎。

4、展示欣賞作品。

四、說板書:

上課 敬業 樂觀

我的老師 敬佩

放風箏 熱愛生活

好的板書是課文濃縮的精華,使人一眼就明白文章的主題和這內容。我的板書從三個方面概括老師的形象,一目瞭然。

五、說作業設計:

1、寫片段《我的老師》

2、讀蘇叔陽的《理想的風箏》

3、魏巍的《我的老師》

4、讀“跪着教書36年的老師”的故事。

作業是課堂的延伸。作業體現的是科學性,人文性。寫片段是教學生能把寫作方法遷移,讀《理想的風箏》是更多瞭解作者,讀魏巍的《我的老師》是爲了比較閱讀,讀“跪着教書36年的老師”的故事,是爲了 感受更多優秀老師的人格魅力。這樣的設計是體現了竇桂梅老師的提倡的“主題教學”思想。

師說說課稿 篇二

一、說教材與目標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大班綜合活動《魔術師》。這個活動將語言與繪畫整合。詩歌富有童趣,具有豐富的想象,各種顏色變出的物體是幼兒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教材來源於幼兒的生活。爲此我選擇這個教材,嘗試將詩歌與繪畫結合,使幼兒多通道的參與。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依據《綱要》中“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的要求及大班幼兒年齡特點,我制定了2個教育目標:

1、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內容和表現形式,使幼兒喜歡朗誦兒歌。

2、感受生活中豐富多彩的顏色,能大膽想象用畫筆表現並根據自己畫的內容進行仿編詩歌。本次活動的重點是理解詩歌的內容和表現形式並學會朗誦。難點是用畫筆表現生活中豐富的色彩並進行自己畫的內容仿編詩歌。

二、說活動準備:

爲了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情境、遊戲之中,特做如下活動準備:

1、爲此次活動設計了課件、製作了魔術箱。

2、爲幼兒提供了蠟筆、紙張等。

三、說教學方法: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時時有教育,以互動的、開放的、研究的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因此,本次

活動採用的教法有:

1、遊戲法:幼兒在遊戲中發展在遊戲中學習。綱要明確提出了“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的環境,支持、促進、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遊戲法恰恰能完成綱要的要求。爲此我設計了兩個不同的遊戲貫穿於整個教學活動中,首先在學習詩歌時我以看顏色變魔術的形式激發幼兒的興趣,在引導幼兒用各種顏色蠟筆畫畫時,我設計了遊戲“變魔術”,讓幼兒體驗生活中的色彩。

2、視聽講結合法:主要根據了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的特點,和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而採用的。視就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觀察。現代教學輔助手段發揮了傳統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幼兒的理解和認識更透徹。在自由、寬鬆且安靜的環境中,我爲幼兒提供了形象直觀的課件。這些都充分的刺激了幼兒的視覺感官,引導幼兒進行細緻的觀察。聽就是教師的語言啓發、引導、暗示和示範。我在教學中主要運用了究因性和啓發性提問,比如:說是魔術師?哪幾種顏色在變魔術?等。講就是指幼兒的講述。幼兒通過在活動中集體講、個別講等形式充分表達自己的願望。在反覆的表達講述中理解詩歌的內容,從而能有感情的進行朗誦。而且這樣能滿足每個幼兒的願望,充分注重了個別差異。視聽講結合的方法能充分的調動

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中。

3、互動法:讓每個人都互動起來,有師幼互動、幼兒之間的互動、幼兒與材料的互動,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四、說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幼兒能主動積極的參與探究活動,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據教材內容和幼兒年齡特點,我在學法指導時緊緊圍繞活動目標,創造適宜的條件讓幼兒在認知能力、語言能力及動手能力上得到了提高。主要運用方法有:

1、觀察法:通過觀察戶外事物讓幼兒切身體驗到自己生活在一個多彩的世界。

2、多通道參與法:《綱要》科學領域中的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引導幼兒看一看、學一學、說一說、做一做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其在不知不覺中對活動內容產生興趣。

大班綜合活動《魔術師》說課

3嘗試法:陶行知先生說過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熟悉詩歌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動手變魔術,在這一過程中幼兒嘗試着用不同的色彩作畫,大大激發幼兒的思維,爲接下來的仿編詩歌打下基礎。

五、說活動程序:

(一)自由探索色彩。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開始教師帶領幼兒到戶外找顏色,萌發幼兒對色彩的興趣,知道一種顏色可以變出多種物體,爲下面學習詩歌埋下伏筆。

(二)學習詩歌。

此部分分爲五個環節。第一環節是遊戲“顏色變魔術”,教師依次用各種顏色的蠟筆變魔術,讓幼兒再次感受周圍生活色彩的豐富。第二環節是幼兒完整欣賞詩歌。教師讓幼兒帶着問題欣賞詩歌,欣賞後啓發提問,幫助幼兒初步理解詩歌的內容及表現形式。第三部分是利用課件讓

大班綜合活動《魔術師》說課

幼兒進一步理解詩歌內容。直觀形象的課件充分刺激了幼兒的感觀,引導幼兒更細緻的觀察,更深刻理解詩歌內容。第四環節是幼兒學習朗誦詩歌。首先讓幼兒跟着課件朗誦,接着組織幼兒集體朗誦,最後請個別幼兒朗誦,這樣注意到個別差異,讓每個幼兒都動起來。第五環節是拓展幼兒思維,讓幼兒想想詩歌中的顏色還可以變什麼,爲以後的仿編詩歌埋下伏筆。

(三)遊戲“變魔術”。

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引導幼兒嘗試用五種以上的色彩作畫,讓幼兒帶着已學過的詩歌到繪畫中體驗、感覺。在理解詩歌的同時學習繪畫,在繪畫的過程中加強幼兒對詩歌的理解,特別是對色彩的感覺。兩者相輔相承。

(四)仿編詩歌

出示自己畫的圖片讓幼兒種與同伴討論創編詩歌。利用這些圖片能引起幼兒的思考,教師引導幼兒:“什麼顏色變出什麼?”“有幾種顏色變魔術?”通過這樣的仿編和操作活動,讓幼兒利用剛學到的知識參與仿編,教師適時地指導和幫助,順利自然的完成教學的難點。

(五)結束。

在此環節教師讓幼兒一起收拾活動材料與詩歌結尾“回到盒子裏,親親熱熱在一起”相呼應,旨在教育幼兒用完的物品要歸位。最後爲了鞏固幼兒的情感體驗與知識技能的掌握,我設計了延伸活動,把材料投放在區角中讓幼兒繼續作畫仿編詩歌。

師說說課稿 篇三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加與減(二)》的第一課時,內容是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在本節課中,要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經過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探索並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地計算。學生第一次接觸到列豎式計算進位加法,瞭解“滿十進一”的計算規律,這對於以後學生學習筆算加法非常重要。對豎式的寫法,教師要進行必要的指導。

教學目標

1.學會計算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

2.學會列豎式計算進位加法,知道“滿十進一”的運算規律。

3.通過自主探索、交流,培養綜合學習能力。

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了重視教學過程的全新理念,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參與知識發生發展的全過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嘗試採取多種手段引導每一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參與新課。

師:同學們,生活中到處都能碰到和數學有關的問題。今天,我們一起去書店買課外書,看看在那裏會碰到什麼數學問題。

【利用“買書”這一情境導入新課,可以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實際這一原則。利用學生身邊的事情或學生感興趣的事情創設學習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學習新知。

1.出示主題圖。

第一步,讓學生看圖並說說從圖上知道了什麼。

第二步,讓學生根據圖上的條件提數學問題。

第三步,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汪汪樂園》和《海底世界》共有多少本?

【這一環節體現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實際和可以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道理。】

2.探討算法。

(1)學生獨立思考算法,試算28+4=( )。

【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個性,思考同一個問題所需要的時間也不同。對同一個問題,有的學生可能已經有這方面的知識儲備,很快就能得出結論,而有的學生則需要較長時間的思考。所以,教師提出問題後,一定要給學生留足獨立思考的時間,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得出自己的結論,這樣在後來的分組交流或全班交流時,他們纔會勇於表現自己,樂於表現自己,積極地參與課堂的學習活動。】

(2)分4人小組交流算法,要求組長統計算法。在全班評選想出算法最多的小組。

【進行組與組之間的競爭,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

(3)全班學生交流算法。

算法一:數小棒,先擺28根,再擺4根,然後把4根小棒一根一根地加到28根上,一邊加,一邊數,數出最後的結果。

算法二:先算28+2=30

再算30+2=32

算法三:先算8+4=12

再算20+12=32

算法四:列豎式:

學生已經學會了列豎式計算兩位數不進位加法,有的學生已經有了列豎式計算進位加法的知識儲備,所以當學生提出可以列豎式計算時,教師就先讓學生試着列豎式計算,自己講解計算方法,然後再強調“滿十進一”的計算法則。

(4)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算法,分組進行交流,並說明自己選這種算法的原因。

【通過學生比較,選算法,分組交流,使他們明白選擇算法是爲了計算更快速、更準確,增強學生的優化計算方法的意識。】

三、練習“試一試”。

1.“你想買哪兩本書,需要多少錢?”

先請學生獨立做題,然後全班交流計算方法和計算結果。

【讓學生帶着自己的主觀意願去做題,學生的興趣會更濃,全班交流時也會很積極地參與發言。】

2.“有30元錢,可以買哪些書?”

學生獨立思考、做題;分4人小組交流,組長統計計算方法,評選出每個小組中想出方法最多的“智多星”;全班交流計算方法。

四、自由練習。

師:你今年多少歲?算一算再過16年你多少歲?

你媽媽今年多少歲?再過8年多少歲?

你爸爸今年多少歲?再過7年多少歲?

(1)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2)分4人小組交流計算結果。

【以學生及其父母的年齡爲材料進行練習,學生興趣濃厚,積極地參與練習與討論。】

五、小結。

師:同學們也可以在生活中找一找數學問題,試着去解決這些問題。如果解決不了,可以存入“問題銀行”以後再解決。

【再次說明數學來源於實際生活,數學知識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實際問題的道理。】

六、學生自評。

要學生說一說自己這節課表現得怎麼樣?如果好,好在哪裏?如果不好,以後打算怎麼做?

【通過學生自評,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鼓勵學生積極動腦,踊躍發言,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

評析

在本節課中,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設計教學環節,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出學習內容,使學生體會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實際,可以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道理。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充分的學習主動權,讓他們自己主動地探索新知,培養綜合學習能力。在分組交流學習時,引進競爭機制,激發學生鬥志,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中,教師還利用開放性問題對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訓練,讓學生帶着主觀感情色彩去練習,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還可以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達到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