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中國民間傳說故事(新版多篇)

中國民間傳說故事(新版多篇)

中國民間傳說故事 篇一

爲漢語言表達舞臺上的一種主要的方言閩南話,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能夠用詩文的方式來做表達,有時它對答的意境內涵會體現得相當高雅,甚至會達到非常有趣的效果,讓人家看完後感覺回味無窮意味深長。

下面我們就將這則流行於閩南漳州地區《書香門第》的民間故事,來具體看看閩南話詩文對答的趣味性。

相傳在鎮榜山鎮的陳家莊,有一戶姓陳的員外,屋宅雅緻美觀,佈置得非常氣派。其門額上懸掛着一個木雕匾額,橫匾上書寫四個大字“書香門第”。爲什麼自稱書香門第呢?因其全家大小,男女老少甚至是婢女奴才皆會出口成文,句句成章。

那一年,陳員外做壽辰之日,很多親朋好友送禮物來慶賀。女兒和女婿也應時而來,當夜就大排宴席,嘉賓滿座。女婿代岳父向衆來賓敬酒,因酒量不好喝得酩酊,大醉糊里糊塗地醉倒在內妹(即小姨子)的繡帳裏。夜深席散,各自回房睡覺了。內妹步入房中,看繡帳裏倒着一個男人,詳細察看,原來是姐夫。內妹知道姐夫酒醉不敢把他驚醒。忽然看見牀下丟落一塊繡帳裏的枕頭,內妹將繡枕撿起來想放於姐夫頭下。姐夫迷糊中以爲自己妻子要上牀,伸手揪住羅裙,內妹見姐夫故意行非禮,大驚失色,撥開其手跑出房外,心中怨恨無以發泄,隨即執一筆在其房外壁上題一首五言詩句,詩句是這樣寫的:

好意拾繡枕,歹意揪羅裙。誰家有兩女,要配一個夫?!

橫篇:無理、無理

小姨子題完詩句以後,氣咻咻就離開了。

至天亮,姐夫醉醒起牀,步出房門舉頭一看壁上題有詩句,覺得慚愧難當,於是也執一筆續接詩句也是五言:

昨夜是酒醉,茫茫渺渺時;面貌兩相似,誤會我妻兒。

橫篇是:失意失意。

因爲酒醉的緣故,產生了一場誤會。姐夫趕快賠禮道歉來說:失意失意。姐夫畢竟也是一個識大體的人。

片刻間,其內嫂要請姑丈吃飯,偶然看見壁上有題詩,讀後知其詩含義,順手接續題上:

明知他酒醉,故意近伊身;這是誰有意?莫要怪他人!

內嫂批評小姑輕浮來輕舉妄動,所以橫批就寫:見笑見笑!

內嫂題詩以後,剛離開不久,內兄(大舅)經過是處,看見壁上所題的詩句,心中怒氣中燒,即舉筆來接續題寫:

酒是水米合,酒醉反埋目;若是真酒醉,何不跳落學。(屎坑)

大舅橫篇就寫着:可恥可恥,以平息惱怒。

片刻後,其妻路過這裏看見壁上詩意。瞭解其夫醉後失態出醜,亦舉筆接續題寫:

酒會把人傷,酒醉變瘋癲;今後無改正,日後是廢人。

妻子瞭解事情的真相,橫篇就題:原諒原諒。

在這個時候,小女婢執掃把要掃地。看見壁上題意,亦舉筆接續:

做壽排大宴,姑爺反瘋癲;好意拾繡枕,不該羅裙掀。

已經是事過之後,所以小女婢橫批就題:算了算了。

女婢題好,掃地而去。其岳母看見壁上的詩意,亦舉筆而續:

小酒補人心,貪杯誤着身,君臣酒爲宴,夫妻酒結緣。

聽衆朋友,閩南地區有一句俗語話叫做:“惜花連盆愛,惜竈仔(女兒)連子婿。”丈母孃看到有這種事,當然能夠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最爲上策了,所以丈母孃的橫篇就題了:不講不講。意思比喻:不要把此事再說出來。

事後,其岳父閒庭散步,見壁上題有數首詩句,略知其意。也順筆接續而題:

好事不出門,歹事傳千里;若是傳出去,衰壞我門楣。

家醜畢竟不可外揚,老丈人陳員外橫篇就題了:算了算了爲妙

最後奴才掃地經過此處,看見壁上皆是詩句,知道其中之意。他就笑嘻嘻地提筆就寫:

看着笑微微,姑爺不夠鬼(不成體統);趕緊卡起來,我去叫土水。(泥水匠)

這個奴才很機智,橫篇竟然用:抹煞抹煞,表示不要再對下去了。

朋友,聽了這則故事以後。你是否有體會到閩南詩文表達一連串的諧音壓韻抑揚頓挫很有節奏感。詩句由內妹:拾繡枕的“枕”字起頭,緊接姐夫:是灑醉的醉字,大嫂:誰有意的意字。大舅:可恥的恥字,緊着妻子把人傷的傷字。小女婢:排大宴的宴字。然後岳母:補人心的心字,岳父:傳千里的裏字。家奴:不夠鬼的鬼字和叫土水的水字,都說明了這篇文章詩文壓韻的美妙相當合韻。詩文如此生動活現的表達處處讓人集會和感受到,閩南方言詩韻表達藝術微妙的樂趣出來。在這篇文章裏面,詩文對答生動又巧妙,處處都體現了閩南文化豐富多彩的真實內容,值得我們去挖掘整理髮揚光大,這也正是這個故事所以能流傳至今仍代代相傳的生命力所在了!

中國民間傳說故事 篇二

南靖縣金山有一座青山,上尖下奓,形如金字,山尖有巨石爲鵝冠,故名鵝髻仙峯。奇峯突起千仞,石壁嶙峋,秀麗非常,是南靖縣八景之首。山腰有座道觀,匾額曰“九鯉飛真”,表明是仙遊九鯉仙分鎮於此,傳說圓夢甚靈。前人有詩云:“鵝峯開勝景,九鯉寄仙蹤。有夢皆奇中,無乩不暗逢。”

相傳明正德年間(公元1506-1521年),廣東興寧縣有位舉子羅倫,上京赴考,特地到“九鯉飛真”來求夢,想預卜此科能否高中。可是住了九晚,空無一夢,十分懊惱,臨行在牆上題詩一首,表明心志。詩云:

千里尋仙意虔誠,九宵無夢亦無眠,

神仙不識人間事,羅倫此去不回頭。

羅倫拂袖而去,行至半途,發覺自己的包袱雨傘忘取了,匆匆返觀去取,卻見剛剛題的詩,墨汁未乾,已被人篡改了。詩改成:

千里尋仙意不誠,九宵無夢豈無眠,

神仙盡知人間事,羅倫此去中狀元。

羅倫讀詩大驚,拜倒墀下發願道,“羅倫若中狀元,定來砌石鋪路,以利遊人,以謝仙人。”因此至今從瀑亭到九鯉飛真,仍保留着羅倫古道。

從前中狀元,並不像演戲一般,馬上封爲八府巡按,捧尚方寶劍,衣錦還鄉來報恩報仇,耍盡威風。羅倫中狀元之後,只不過在翰林院當個編修,鬱郁不得志。有次請假返鄉省親,夫人爲丈夫解悶,牽出小公子,笑說:“孩子真聰明,才四歲,就會對對子了。”慫恿狀元郎出個上聯讓兒子對。羅倫滿肚子不高興,勉強說個“天”字。本來天對地,日對月,十分簡單,普通小孩都會對上的。可是夫人偏偏擠眉弄眼地手指地下做暗示。小公子本來想對“地”字,見母親的動作,順着她手指處看去,地上有個雞屎,誤會了,出口應聲“雞屎”。狀元公一聽,怒不可遏,大喝一聲“笨蛋!”夫人弄得十分尷尬連忙排解道:“孩子被你嚇壞了,再出個字對對。”羅倫黑着臉孔,說個“父”字。做母親的又連忙指着自己胸脯,暗示對“母”字,孩子早嚇懵了,見母親手指胸脯,順口回答“奶”字。羅倫忍無可忍,拍案而起,罵聲:“渾蛋,兒癡如此,有何希望,”拂袖出門,再也不回來了。

原來羅倫一氣離家出走,又來到漳州石室巖,拜在龍褲祖師門下,剃度出家當和尚了。所以,迄今石室巖龍褲祖師身邊,坐着一個身穿紅袍的人,他就是羅倫狀元。

一晃十年過去了,羅夫人含辛茹苦地訓子教讀,爲爭一口氣。果然,兒子不負母親的苦心,十六歲便高中狀元了。這天,正值羅夫人生日,雙喜臨門,羅府廣齋僧道,暗訪羅倫。其實羅倫真的回來了,他坐在門口大樹下,等到僧道衆散盡了,不受一般齋供,偏要夫人親手調的鴨蛋面線。夫人一聽,大喜,知道丈夫回來了,趕忙做好太平面線,雙手捧出門來會見狀元郎。黃昏時分,大樹下不見人影,只見地下留着兩行字,寫道:

兒孫自有兒孫福,

莫爲兒孫做馬牛。

這是羅倫勸告夫人的話,也可轉贈給望子成龍的父母親們。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中國民間傳說故事 篇三

國君的寵妃

古時候,衛國地方有一位女子,長得很漂亮,她是衛國國君最寵愛的妃子。根據衛國的法律,無論是誰,如果沒有得到允許而乘坐國君的馬車,就要處以斬去雙腳的刑罰。有一次,這位王妃的母親患了重病,有人在半夜裏趕來把消息告訴了她。於是她就乘坐國君的馬車,趕去看望母親。事後,國君不僅沒有懲罰她,而且還誇獎了她幾句。“她是多麼有孝心啊!”他說,“她爲了母親,甚至冒了砍掉雙腳的危險。”

後來又有一天,她正和國君在花園裏嬉戲。他拿了一隻桃子吃,吃到一半覺得這隻桃子特別甜,於是就把它讓給了國君吃。國君說:“她是多麼愛我啊,願意把最好的東西讓給我。”

但是,這位王妃的美貌漸漸消逝,國君就開始冷淡她了。

後來有一次,她無意中冒犯了國君,國君就說:“是不是有一次你未經允許,就乘坐了我的馬車?是不是你把吃剩的桃子給我吃?”

中國民間傳說故事 篇四

宋參政林存墓,俗稱駙馬墓,龍臺駙馬名聞遐邇,但知其名不知其真墓在哪裏。據民間傳說,駙馬林存被皇帝誤殺之後,賜金頭御葬,造七七四十九臺墓,所以其真墓葬於何處,難以找到。

龍臺村確有林存墓,在村邊附近九龍山北麓,但墓在期間已毀,只留下墓地。民間傳說:林存中了進士之後,因年富力強,德才兼備,被宋朝皇帝招爲駙馬。有一天晚上,林存與公主戲玩,自吹家鄉琅岐島有“千里花園,萬畝魚池,雙龜把口,五虎守門”。自己平時:“玩龍臺,睡鳳窩,吃金春白米,佐銀魚乾湯。”還有:“日出西洋鏡,雨落打十番”等美景,“雙獅戲珠,九龍臥波,金雞報曉,白猴鎮江”等等自然景觀。公主聽後不信其言,以爲駙馬戲弄金枝玉葉。第二天,公主上朝奏父皇,說駙馬口出狂言,大吹其家鄉琅岐島如何堂皇富麗,如蓬菜仙島,比皇宮還勝十陪。皇上聽到駙馬“玩龍臺,睡鳳窩”這明明是欺君之罪。什麼“千里花園,萬畝魚池”,我皇宮御花園也沒有這麼大,這不是蔑視皇家。皇帝越想越氣,第二天就下旨命太臨到琅岐島調查駙馬有否謀反之罪。

那太臨也是琅岐人,與駙馬素有私怨,有一次,太臨借半副鑾駕回故鄉琅岐島省親祭祖,很是威風,並在家鄉辦幾桌酒請父老宗親,與太臨相比,十分寒酸。龍臺族人對駙馬說:“太臨是你奴僕,還帶半副鑾駕回來,文武百官個個巴結,你身爲駙馬,冷冷清清回鄉,太臨也看不起你。”駙馬道:“爲官要清廉,不要講排場而勞師動衆,太臨狐假虎威,我要叫他丟臉。”隨即,駙馬就寫了幾字,叫人送到太臨家中。太臨正在陪鄉老族親飲酒,見是駙馬派人送信,信中叫他到龍臺找駙馬,有急事面談。太臨心中不高興,但也不能不去。到了龍臺村,駙馬故意把筷子丟在桌下,太臨也只好爬到桌下爲駙馬揀筷子,非常狼狽。酒殘席散,太臨憤憤而歸,從些兩人結下私怨,太臨一心想雪被侮辱之恨就是沒有機會。這一次,皇上命太臨回鄉調查駙馬歷史及在家鄉所作所爲,他非常高興,認爲雪恥的機會來了。他回到琅岐島玩了幾天就回京,面奏皇上,說駙馬林存十條大罪,誣告駙馬原是海洋大盜,勾結盜賊積草存糧,招兵買馬,想謀反大業,奪取大宋江山,還說駙馬玩龍臺,睡鳳窩是存篡位之心,乃欺君之罪。皇上以爲太臨與駙馬同鄉,不會說假話,而且皇帝最怕臣子欺君,謀反大業,就怒氣衝衝,下旨叫武士抓拿駙馬,推出午門斬首。

公主聽說父皇要斬駙馬,哭哭啼啼去找母后,皇后與公主上朝,奏請皇帝,要爲駙馬求情。皇上問公主日:“駙馬對你講的那些話是什麼時候講的。”公主答道:“是晚上睡時戲言也。”皇上恍然大悟,些乃冤枉。心想,殺了駙馬,不是叫自己的愛女一輩子守寡?遂下旨免死,並叫王宰相重新審理。可是,那太臨還沒等午時三刻,就把駙馬殺了,人頭落地,無法挽回。

王宰相也是琅岐人,素來對駙馬十分了解,見駙馬被錯殺,憤憤不平,面奏皇帝日:“駙馬所言句句是真,不是欺君,更沒有謀反之意。龍臺,鳳窩是琅岐島的兩個村,龍臺村是駙馬家鄉,駙馬玩龍臺那有什麼錯?而且駙馬經常睡在鳳窩村其舅父家中,這也是無可非議的。琅岐島確實有雙龜,五虎,雙獅,九龍,金雞,白猴等岩礁,山峯,因形像而得名,而且琅山油菜花遍地,山花盛開,好似千里花園,閩江口碧波萬頃,天然魚場,更無蔑視皇家富麗堂皇之罪。而且,金春大米即大麥,銀魚乾湯即海蜇皮,至於日出,雨落不過系自然景觀罷了。”

皇上經宰相說明,才知駙馬所說的話,不是妄言,十分後悔,遂下旨將太臨午門斬首。

駙馬即死不能復生,可惜公主也成了寡婦,爲了安慰公主,帝賜金頭御葬。龍臺駙馬成爲千古遺恨,其故事一直流傳到今。省閩劇團還把龍臺駙馬故事編成閩劇演出,劇名就叫<龍臺遺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