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談中國詩(多篇)

談中國詩(多篇)

談中國詩 篇一

各位評委老師好!我叫,是成都市XX中學的一名語文老師,我抽到的說課題目是高中語文《談中國詩》。

一教學目標

1.理解中國詩的特徵。2.掌握字詞、文學常識、名言名句等基礎知識。

3.學習本文語言幽默風趣的特點。教學重點1. 基礎知識積累及應用。2. 理解中國詩“富於暗示”的特點。

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和深入研究,由課內向課外延伸,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教學過程 是一個“詩的國度”。不僅戲曲“以詩爲詞”,小說“有詩爲證”,而且書法也要寫詩,繪畫也要題詩。然而,什麼是中國詩的一般印象呢?中國詩有什麼特徵呢?讓我們來聽聽玩轉中西文化的魔術師——錢鍾書先生的見解。(板書課題《談中國詩》)

二、作者簡介

錢鍾書(1910——1998),我國現代文學研究家、作家、文學史家和古典文學研究家。字默存,號槐聚,曾用筆名中書君等。錢先生的治學特點是貫通中西、古今互見,融會多種學科知識,探幽入微,鉤玄提要,在當代學術界自成一家。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譽爲文化大家。在其六十餘年的學術生涯中,他除了創作出大量的有非凡的思想原創性和學術開拓性的論著,在中國現代史上獨樹一幟,因而使得研究“錢學”成爲中國現代學術史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同時亦成爲反思百年中國人文發展的一個不容忽視的話題。

主要作品有《管錐篇》《談藝錄》《宋詩選注》及唯一的長篇小說《圍城》,另有短篇小說集《人·獸·鬼》,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

1998年12月19日,在北京病逝,在翌日新華社播出的新聞通稿中出現“永垂不朽”字樣。

三、簡介背景、文是一篇文藝論文,是作者根據自己於1945年12月6日在

上海對美國朋友做的一篇英語演講稿節譯而成的。作者通過對中外詩歌的源流、形式、意韻、風格以及內容等方面的比較,突出了中國詩的獨特性和普遍性,爲外國朋友瞭解中國詩打開了一扇窗。是中國較早的中西比較詩論之一。

四、整體感知,理清思路文章共有8段,思路如下:

第1段, 談“中國詩”的前提與立場。第2段, 中國詩的發展“早熟”的特色。

第3段, 中國詩篇幅簡短,但意味無窮。第4、5段,中國詩的含蓄的特色和形成這一特色所用的手法。第6段,中國詩清淡、安和的詩調。

第7、8段,中國詩內容上的特色:和外國詩大同小異。

五、重點解讀

本文的說理,充滿了幽默風趣,讓人忍俊不禁。且這種幽默風趣,不是低俗的插科打諢,而是具有高雅的品味,旁徵博引,充滿機智,充分體現了錢鍾書語言的幽默特色。請找出你自己感興趣的句子,談談你的理解或感受。(注意句不離篇)(討論)

示例: 1.中國人的心地裏,沒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經》說一個印度愚人要住三層樓而不許匠人造底下兩層,中國的藝術和思想體構,往往是飄飄凌雲的空中樓閣,這因爲中國人聰明,流毒無窮的聰明。

理解:用西方的科學“地心引力”來寫中國詩發展的特點,突出中國詩發展的“早熟”與靈動。用印度經典故事來寫中國人的聰明。2.比着西洋的詩人,中國詩人只能算是櫻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塊的雕刻者。不過,簡短的詩可以有悠遠的意味,收縮並不妨礙延長,彷彿我們要看得遠些,每把眉眼顰蹙。

理解:“櫻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塊的雕刻者”所從事的事情是微雕,以此來比喻中國詩人創作的詩歌之精練簡短。用生活中的看東西要看得遠些、把眉眼顰蹙來比喻中國詩的精練微妙更是逼真,將抽象的東西具體化了。

3.西洋讀者也覺得中國詩筆力清淡,詞氣安和。我們也有厚重的詩,給情感、思戀和典故壓得腰彎背斷。理解:“壓得腰彎背斷”是一種生活中的具體形象,這裏用來比喻思想內容上的“厚重”,化抽象爲具體,便於讀者更好的理解。

4.你們的詩人狂起來可了不得!有拔木轉石的獸力和驚天動地的神威,中國詩絕不是貴國惠特曼所謂“野蠻狂吠”,而是文明人話,並且是談話,不是演講,像良心的聲音又靜又細……理解:形象地進行中外詩歌風格的比較。說外國一些詩人的風格是“拔木轉石的獸力和驚天動地的神威”,十分形象而準確。以“良心的聲音又靜又細”比喻中國詩歌中的豪放狂歌,既“新”且“準”,妙趣橫生中凸顯出總體上“筆力清淡,詞氣安和”的特點。

5.“我們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圖不過是靈魂的思家病,想找着一個人,一件事物,一處地位,容許我們的身心在這茫茫漠漠的世界裏有個安頓歸宿,彷彿病人上了牀,浪蕩子回到家。出門旅行,目的還是要回家,否則不必牢記着旅途的印象。”

“研究我們的詩準使諸位對本國的詩有更高的領會,正像諸位在中國的小住能增加諸位對本國的愛戀,覺得甜蜜的家鄉因遠征而增添了甜蜜。”理解:結尾引用的這兩處比喻,有情有理,點破了比較文學與研究者的關係。切合聽衆實際,拉近與出門在外的美國士兵的距離,顯得溫馨親切。

6.貴國愛倫·坡(Poe)主張詩的篇幅愈短愈妙,“長詩”這個名稱壓根兒是自相矛盾,最長的詩不能需要半點鐘以上的閱讀。他不懂中文,太可惜了。

理解:這裏作者的用意在於襯托中國詩的超出想象的短小精練,而不是嘲笑愛倫·坡的目光短淺。“太可惜了”,給人以遺憾的感覺。這樣說,也注意到了聽者的心理反映,讓聽者有親切感。

課堂拓展:錢鍾書語言精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除本文外,你還知道哪些錢鍾書的趣言妙語呢?請說出幾句與大家共同分享。(自由發言)

示例展示:(1)科學家跟科學大不相同,科學家像酒,愈老愈可貴,而科學像女人,老了便不值錢。——《圍城》

(2)天下就沒有偶然,那不過是化了妝的、戴了面具的必然。 ——《靈感》

六、教讀小結

本文運用比較文學的方法,在中外詩歌的比較中,得出中國詩的特徵。開篇明確論述的原則,然後逐層展開,分別論述,而在論述中又不時廣徵博引,使文章跌宕有致。

另外,本文還巧妙地引導美國朋友把目光逐步聚焦在中國的古詩——中國古代的抒情詩——中國古代抒情詩的表現形式和藝術風格上,並注意調動聽衆的知識積累,時不時地進行對比,也收到了良好的藝術效果。

七 、佈置作業

1.把本文所引用的中國古代詩人的詩句摘出,與篇名、作者、朝代一一對應,並熟記。2.幽默風趣是錢鍾書作品的一貫特點,我們寫作時有意爲之,可使作品收到特殊的效果。下面是一篇學生作文的一部分,語句不夠幽默,請打破拘謹嚴肅、死板乏味的人物描寫套路,重新寫作,使它生動幽默,富有情趣。

“我的班主任個子較高,身材微瘦,雖然年輕,卻已稀頂,幸虧周圍頭髮還算茂密,纔不至於讓人誤認爲是一個老頭。”

談中國詩 篇二

[教學目的]

1.感受作者嚴謹的治學精神和淵博的學識及深刻的洞察力,激發自己的求學慾望。

2.把握作者有關中國詩的觀點,以自己的閱讀積累深入理解中國詩歌的特徵。

[教學重點]

1.從段落構成的分析入手,瞭解作者構思的巧妙之處。

2.引導學生理解分析含義深刻的語言,品味作者用語之機巧。

[教學設想]

理解本文首先需要掌握文章的行文結構。此文結構的特點在於開篇立論,明確論述的原則,然後逐層展開,分別論述,而在論述中又不失良機,隨時比較,廣引博徵,使文章跌宕生姿,別具風采。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中國文學首先是詩歌,由《詩經》《楚辭》到唐詩宋詞元曲再到現代詩歌,這些詩歌有怎樣的特點呢?(學生自由發言:語言的形象性、凝練性,結構的跳躍性等)如果要更進一步瞭解詩的特點,那麼我們就聽聽學貫中西的錢鍾書先生是怎樣說的。(板書課題《談中國詩》)

二、預讀課文

作者簡介

錢鍾書(1910-1998)字默存,號槐聚,曾用筆名中書君。江蘇無錫人。早年就讀於教會辦的蘇州桃塢中學和無錫輔仁中學。1933年於清華大學外國語文系畢業後,在上海光華大學任教。1935年與楊絳結婚,同赴英國留學。1937年畢業於英國牛津大學,獲副博士學位。又赴法國巴黎大學進修法國文學。1938年秋歸國,先後任昆明西南聯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藍田國立師範學院英文系主任。與此同時,他在上海暨南大學、中央圖書館和清華大學執教或任職。 1953年後,在北京大學文學研究所任研究員。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著作有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短篇小說集《人?獸?鬼》,長篇小說《圍城》,學術著作《宋詩選注》《談藝錄》《管錐篇》《七綴集》等。《圍城》已有英、法、德、俄、日、西語譯本。《談藝錄》是一部具有開創性的中西比較詩論。多卷本《管錐編》,對中國的經史子古籍進行考釋,並從中西文化和文學的比較上闡發、辨析。

三、重點解析

1.學生誦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劃分結構層次。

明確:本文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l段).交代作者論詩的根本立場。

第二部分(第2段),從整體上論述了中國詩的一般發展特點及其規律。

第三部分(自“貴國愛倫·坡主張詩的篇幅愈短愈妙”至“我在別處也曾詳細說明貴國愛倫·坡的詩法所產生的純粹詩,我們詩裏幾千年前早有了”),重點論述中國詩的各個特點。這部分又分三層:

第一層(自“貴國愛倫·坡主張詩的篇幅愈短愈妙”至“中國詩人要使你從‘易盡’裏望見了‘無垠’”),從詩的篇幅上進行論述:中國詩的特點就是短,它形成的原因則是由於韻律的要求。

第二層(自“-一位中國詩人說”至“深摯於涕淚和嘆息的靜默”),論述中國詩的意韻之美一一“言有盡而意無窮”,且富於暗示。

第三層(自“西洋瀆者也覺得中國詩筆力輕淡”至“我們詩裏幾千年前早有了”),通過對比的方式具體論述中國詩“筆力輕淡,詞氣安和”的風格。

第四部分(自“所以,你們講,中國詩……”至“研究我們的詩準使諸位……覺得甜蜜的家鄉困遠征增添了甜蜜”),論述中國詩的總體特色,並且啓示人們,論詩必須根據本國文化根基,只有這樣才全面科學。

2.主題歸納 (教師講解)

錢先生不愧爲通曉拉丁、英、德、法、意、俄、捷文等語言和詩歌的偉人,絕對不用翻譯的通讀以上幾種語言的原文詩歌,所以他纔有資格對它們的詩調和句式“作概論”。 文章先談作者論詩的根本立場。作者認爲評論中國詩要全面瞭解詩人,用具體的事實作證據。並且必須在相對比的前提下才能作出結論,也就是說必須用比較文學的觀點來對待,只有這樣才公平。接下來從整體上論述了中國詩的一般發展特點及其規律。純粹的抒情詩的精髓和峯極,在中國詩裏出現得異常之早,所以中國詩是早熟的。而“早熟的代價是早衰”。即“中國詩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後就缺乏變化”。然後重點論述中國詩的各個特點。特點有三:一,中國詩的特點就是短,它形成的原因則是由於韻律的要求;第二,中國詩的意韻之美“言有盡而意無窮”,且富於暗示;第三,論述中國詩“筆力輕淡,詞氣安和”的風格;最後論說中國詩的與外國詩雖有具體特徵的差別,但沒有本質的不同,反對中西本位文化論。建議聽衆從比較文學的角度研究中國詩,從而深刻理解本國詩歌。啓示人們,論詩必須據本國文化根基而加以論述,只有這樣才全面科學。

錢鍾書的《談中國詩》也可以一個“通”字概括,即一是通古今,二是通中外,三是通學理。在行文佈局上,《談中國詩》也可謂別具一格。其主要特點是以綜合爲綱,以比較爲網,中外相容,古今兼顧,且處處都設機巧,讓讀者回味無窮。

3.領悟重點(學生歸納)

與西方詩歌相比較,中國詩有什麼特徵?

提示:第一,中國詩講求抒情性,並“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後就缺乏變化,而且逐漸腐化”。西方詩歌的發展是先有史詩,最後纔有抒情詩。純粹的抒情詩的精髓和峯極,在中國詩歌發展初期已經出現,這種“早熟”的代價是“早衰”,以至影響了中國詩歌的健康發展。

第二,中國詩講求篇幅短小,“詩體”配適“詩心”的需要。西方也有人主張詩的篇幅越短越好,但他們所謂“短”的標準比我們所說的“短”要長得多。中國詩追求的是在簡短的篇幅中包容着深遠的意味。

第三,中國詩富於暗示性,西方讀者最看重中國詩的這一特徵。中國詩的旨趣往往在字面以外,“字面”不過起到誘發和影射作用,詩句的可涵詠價值是很大的。

第四,“中國詩筆力輕淡,詞氣安和。”中國也有“厚重”詩,但比起西方詩歌來,還是輕柔得多。作者強調,中國詩並沒有特別“中國”的地方,中國詩裏有所謂“西洋的”品質,西洋詩裏也有所謂“中國的”成分。總之,詩歌的本質特徵在不同國別的詩歌作品中是共同的。

*(學有餘力的學生可以深入探究)

4.鑑賞本文藝術 手法

(1)文章的語言有什麼特色?

提示:錢鍾書的散文是典型的學者散文。所謂學者散文,大都具有較強的知識性,主旨不在於表情寫景,主要的表現手段也不是抒情、寫景或敘事,而是議論、說理和達意。它不是以情感人,而是以理服人,以智啓人。錢鍾書的散文正是以思想的睿智見長。他好像是把博大的知識海洋融會貫通,濃縮成涓涓清泉和深不可測的一潭清水。在本文中作者對各種材料的運用更是信手拈來,如行雲流水,自然流暢。

語言輕鬆、幽默,大量運用比喻等手法,似隨口而出,而機趣盎然。看似隨意而實則深刻,頗具畫龍點睛之妙,看似輕淡而實則味厚,如談到中國詩的發展時,以中國繪畫的特點進行類比,既使讀者清楚地認識到中國詩發展的迅速,又拓深了文章的內容,作者又以“中國人的心地裏,沒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的幽默詼諧的說法,形象地說明了中國 詩發展的高度,又說“中國的藝術和思想體構,往往是飄飄凌雲的空中樓閣,這因爲中國人聰明,流毒無窮地聰明”這種似反實正的說法,說明中國詩高度發展的特點,也含蓄地表達了對中國詩的讚賞之情,又如“這隻在西洋就充中國而在中國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該磨快牙齒,咬那些談中西本位文化的人”。作者以生動的比喻表達出對待“中國詩”應有的態度,批判了那些文化本位論者。課文中這種語言運用的典範例子還有很多,要仔細揣摩。

(2)錢鍾書在比喻方法論上有哪些突破?

提示:我們常見的修辭學著作,在比喻方法論上,已陷入一種彼此相沿、互相抄襲的團團轉之境,千篇一律,毫無新意。錢先生不爲常見所囿,從古今中外的文學創作實踐中,指出了博喻、曲喻、一喻多義等手法,別開生面,自成一家。使比喻這一慣聞常見卻又被人們習而想忘的修辭手法,又煥發出勃勃生機,顯示出其神奇的魔力和無窮的樂趣。

①比喻的謎底

錢先生在《讀》一文中指出:“比喻體現了相反相成的道理。所比的事物有相同之處,否則彼此無法合攏;它們又有不同之處,否則彼此無法分辨。兩者全不合,不能相比;兩者全不分,無須相比……不同處愈多愈大,則相同處愈有烘托;分得愈遠,則合得愈出人意表,比喻就愈新穎。”這段簡潔通俗而又深刻的論述,襯得一般修辭學著作中,對比喻的枯燥定義和乾巴原則相形見絀、空洞浮泛。在這裏錢先生不僅把比喻的性質、特點、原則、方法闡發無遺,而且給我們亮出了創造佳譬妙喻的“謎底”有理可依,有法可循。對 這段白話錢先生還引用唐文“似是而非,似非而是”和宋詩“是雨亦無奇,如雨乃可樂”予以提綱和濃縮,並說這“十八個字把比喻的構成和誘力綜括無遺了”。在《管錐編》中錢先生又引釋書常言“不即不離”“非一非異”,說可通比喻之理,引舊詩“落花飛絮兩無情,仗千尺遊絲作合”說可明比喻之法。

②博喻

博喻雖非錢先生首創,但卻是經過他大大表彰,才爲時人所重的。什麼是博喻的呢?錢先生爲我們解釋道:“宋代講究散文的人所謂‘博喻’或者西洋人所稱道的莎土比亞式比喻”,就是一連串把五花八門的形容來表達一件事物的一個方面或一種狀態。這種描寫和襯托的方法彷彿舊小說裏講的‘車輪戰法’,連一連二地搞得那件事物應接不暇,本相畢現,降伏在詩人筆下”。如蘇東坡在《百步洪》裏描寫水波沖瀉的一段:“有如兔走鷹隼落,駿馬下注千丈坡,斷絃離柱箭脫手,飛電過隙珠翻荷。”用七種常見的形象再現了洪水洶涌澎湃,飛流直下的情景。還有我們熟知的毛澤東同志著作中,曾用“噴薄欲出的朝日”、“看得見桅杆的航船”、“將要呱呱墜地的嬰兒”三個形象來比喻即將到來的革命高潮。這些描寫用的都是博喻手法,極爲形象生動,如果只設一喻,不僅不能表現該事物的各個方面,而且也沒有氣勢和力量。

③曲喻

曲喻之目是錢先生從西方借來詮評中國古典文學的,這是一個創造新奇比喻的妙法。所謂曲喻,即以二物相似之一端,“推而及之於初不相似之他端。”曲喻化一般的比喻多一層曲折。如李賀《天上謠》中的“銀浦流雲學水聲”一句,“水”和“雲”只有在“流動”這一點上相似,既然流雲似流水,那麼流雲也像流水一樣有聲可聞了。再如李商隱《天涯》中有“鶯啼如有淚,爲溼花”二句,也用了曲喻。鶯啼好像人啼哭一樣,因而有了眼淚,聯絡到了沾溼花。曲喻的特點是新奇而耐人尋味,意境豐富。

④一喻多意

這是錢鍾書在《管錐編?太平廣記卷四八八》中拈出,周振甫先生又在《文章例話》中加以進一步闡發總結而來的一種比喻方法。“一喻多意”有兩層意思:(一)一個比喻在不同的語境中有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意義;(二)或在特定的語境中同時兼具多義。這種方法也可以說是“喻之二柄與多邊”的具體運用。前者已在“二柄與多邊”談過,茲不贅述。我們只舉例解釋後者,如盧仝《自君之出矣》:“妾有雙玉環,寄君表相憶。環是妾之心,玉是君之德。”用同一玉環作比,以玉環的冰清玉潔喻男方的堅貞之德,以玉環的週轉無休喻女方的情思不斷。(明心按:“環是妾之心”一句,用諧音,環同還也,意爲盼男方早歸。雲峯之解不妥。)“一喻多意”這種手法便於設譬,含義蘊藉。

⑤分喻

“分喻”是“多邊”說在方法論上的應用。“分”就是“部分”的意思,以彼喻此,二者部“分”不同,非全體渾同。換句話說,“分”就是“邊”的意思,如我們用“雪山”比“大象”,只取其“鮮潔”這一點相似,不可責怪雪山沒有尾牙;我們用“滿月”喻面貌,僅擇其“圓潤”這一“分”的契合,不能苛求月亮沒有眉目。這種方法提高了比喻手段的靈活自由度,爲“本體”擴充了“喻體”之源。不過,凡是比喻必定都是“分喻”。這裏標出這一名目,可使設譬造喻者更趨於自覺而已。

⑥反喻

反喻是以本體反過來譬喻體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使尋常比喻親切新奇。錢先生在《管錐編?全流漢卷五六》中,點出這種方法。如《國語?周語》上召公諫厲王時說“防民之口,甚於防川。”這個比喻在賈讓《秦治河三策》中反其喻而用之:“夫土之有川,猶人之有口;治土而防其川,猶止兒啼而塞其口。”新穎別緻,頓生新意。

四、佈置作業

完成課後練習

談中國詩 篇三

●教學目標

1.反覆誦讀,瞭解大概。本文寫得典範古雅,但凡遣詞造句、行文佈局、佳構機巧、言語妙喻都需要深入口味,反覆吟誦。

2.串通文義,學習文法。理解本文首先需要掌握文章的行文結構。此文結構最大的特點在於開篇立論,明確論述的原則,然後逐層展開,分別論述,而在論述中又不失良機,隨時比較,廣引博徵,使文章跌宕生姿,別具風采。

3.不求全貌,雕琢精義。理解本文的另一要點在於不求全貌,但求精雕細琢;特別是文中生動奇巧的妙言妙語,要用心揣摩體會。

●教具準備

多媒體投影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不少詩歌,大家能背幾首嗎?(學生試背三兩首)那麼,這些詩歌有怎樣的特點呢?(學生自由發言:語言的形象性、凝練性,結構的跳躍性等)如果要更進一步瞭解詩的特點,那麼我們就聽聽學貫中西的錢鍾書先生是怎樣說的。(板書課題《談中國詩》)

二、作者簡介

出示投影:

錢鍾書先生19xx年出生於江蘇無錫,1933年清華大學外文系畢業,1935年赴牛津大學攻讀,獲.(oxon)學位。後又至巴黎大學研究法國文學。歸國後,曾任昆明西南聯大外文系教授,國立師範學院英語系主任,上海暨南大學外語系教授,中央圖書館外文部總編纂等。解放後,任清華大學外文系教授。1953年轉任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新時期又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院特邀顧問,還曾任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七、八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

錢先生博學多能,兼通數國外語。學貫中西,在文學創作和學術研究兩方面均做出了卓越成績。解放前出版的著作有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用英文撰寫的《十六、十七、十八世紀英國文學裏的中國》,短篇小說集《人•獸•鬼》,長篇小說《圍城》,文論及詩文評論《談藝錄》。其中《圍城》有獨特成就,被譯成多國文字在國外出版。《談藝錄》融中西學於一體,見解精闢獨到。解放後,錢先生出版有《宋詩選》《管錐篇》五卷、《七綴集》《槐聚詩存》等。錢先生還參與《毛澤東選集》的外文翻譯工作。主持過《中國文學史》唐宋部分的編寫工作。他的《宋詩選注》在詩選與註釋上都有高明識見,還對中外詩學中帶規律性的一些問題作了精當的闡述。《管錐篇》則是論述《周易正義》《毛詩正義》《左傳正義》《史記會注考證》《老子王弼注》《列予張湛傳》《焦氏易林》《楚辭洪興祖外傳》《太平廣記》《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的學術鉅著,體大思精,旁徵博引,是數十年學術積累的力作,曾獲第一屆國家圖書獎。錢先生的治學特點是貫通中西、古今互見的方法,融會多種學科知識,探幽入微,鉤玄提要,在當代學術界自成一家。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譽爲“文化大家”。

三、整體感知,把握文意

1.學生誦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劃分結構層次。

明確:本文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l段).交代作者論詩的根本立場。

第二部分(第2段),從整體上論述了中國詩的一般發展特點及其規律。

第三部分(自“貴國愛倫•坡主張詩的篇幅愈短愈妙”至“我在別處也曾詳細說明貴國愛倫•坡的詩法所產生的純粹詩,我們詩裏幾千年前早有了”),重點論述中國詩的各個特點。這部分又分三層:

第一層(自“貴國愛倫•坡主張詩的篇幅愈短愈妙”至“中國詩人要使你從‘易盡’裏望見了‘無垠’”),從詩的篇幅上進行論述:中國詩的特點就是短,它形成的原因則是由於韻律的要求。

第二層(自“-一位中國詩人說”至“深摯於涕淚和嘆息的靜默”),論述中國詩的意韻之美一一“言有盡而意無窮”,且富於暗示。

第三層(自“西洋瀆者也覺得中國詩筆力輕淡”至“我們詩裏幾千年前早有了”),通過對比的方式具體論述中國詩“筆力輕淡,詞氣安和”的風格。

第四部分(自“所以,你們講,中國詩……”至“研究我們的詩準使諸位……覺得甜蜜的家鄉困遠征增添了甜蜜”),論述中國詩的總體特色,並且啓示人們,論詩必須根據本國文化根基,只有這樣才全面科學。

2.學生準確篩選有關段落中的信息,用恰當的語言概括中國詩的特徵。

學生思考後,明確:與西方詩歌相比較,中國詩有以下特徵。

第一,中國詩講求抒情性並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後就缺乏變化,而且逐漸腐化。

第二,中國詩講求篇幅短小,“詩體”配適“詩心”的需要。

第三,中國詩富於暗示性。

第四,中國詩筆力輕淡,詞氣安和。

3.學生分組時論本文行文的特點。要求舉例說明。

明確:本文在行文佈局上的主要特點是以綜合爲綱,以比較爲網,中外相容,古今兼顧,且處處都設機巧,讓讀者回味無窮。

比如要回答“什麼是中國詩的一般印象呢”,錢鍾書巧妙地設下一個“陷阱”。他告訴我們,要用這樣的問題來提問是不合適的。只有在具有居高臨遠的觀點和將中外詩進行對比的情況下才能作出合理的結論。並且告訴讀者,這種方法即是比較文學的方法。不多的幾句話,就把基本觀點和原則交代清楚了。以下的每一個論述幾乎都包藏着對比和綜合。

如中國詩的發展史問題,就由伏爾泰所引出,然後道出自己獨到的見解。

如談中國詩的篇幅,則以愛倫•坡的話立論。不僅指出了中國濤的特點及其原因,還指出了中國詩的特殊之處:簡短的詩可以有悠遠意味,收縮並不妨礙延長,彷彿我們要看得遠些,每把眉眼顰蹙。中國詩人要使你從“易盡”裏望見了“無垠”。

在談中國詩的意韻和特殊表達方式時,則援引了魏爾蘭、濟慈、維榮、莎士比亞、拜倫等外國詩人的見解,材料充實,說服力強。

四、品味文章的語言

方法一:學生自己找出感興趣的句子自由發言。

方法二:教師出示投影中的句子讓學生品析。

如用第二種方法,可出示下列句子供學生品味。

1.所以,中國詩是早熟的。早熟的代價是早衰。中國詩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後就缺乏變化,而且逐漸腐化。

2.中國人的心地裏,沒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經》說一個印度愚人要住三層樓而不許匠人造底下兩層,中國的藝術和思想體構,往往是飄飄凌雲的空中樓閣,這因爲中國人聰明,流毒無窮地聰明。

3.問而不答,以問爲答,給你一個迴腸蕩氣的沒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沒有下文。……餘下的只是靜默一一沉摯於涕淚和嘆息的靜默。

4.有種捲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兒,你們叫它“北京狗”,我們叫它“西洋狗”。《紅樓夢》的“西洋花點子哈巴狗兒”。這隻在西洋就充中國而在中國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該磨快牙齒,咬那些談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5.讀外國詩每有種他鄉忽遇故知的喜悅,會引導你回到本國詩。這事了不足奇。

教師提示:

1.這句話的本體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中國詩”,即不是指中國詩歌中的某一類作品或某位詩人的作品,而是指中國詩的發展特點。早熟,是指“純粹的抒情詩的精髓和峯極,在中國詩裏出現得異常之早”;早衰,是指“中國詩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後就缺乏變化,而且逐漸腐化”(腐化,是對詩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價值而言的)。這句話,藉助比喻和比喻中的對比(“早熟”與“早衰”),從詩歌發展的角度,簡要地說明了中國詩的藝術特徵和由此產生的負面影響。2.這句話有兩層意思:一是借梵文的《百喻經》闡釋中國的藝術和思想體構上的缺欠,旨在批評;二是點明造成這種缺欠的根本原因。“一個印度愚人要住三層樓而不許匠人造底下兩層”這樣的建築物就是“飄飄凌雲的空中樓閣”,作者以此作喻,批評中國的藝術和思想體構缺乏嚴密的邏輯性,往往脫離客觀實際,沒有堅實的基礎,其結果必定影響藝術的健康、穩定地發展。這個批評是相當尖銳的,比喻中透出了強烈的諷刺意味。句中“聰明”一詞是反語,是沒有掌握藝術創作規律只憑臆斷從事的思想方法。所渭的“聰明”不過是自欺欺人。“流毒無窮地聰明”,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上述思想方法的危害一一錯誤的東西長期得不到批評、抵制,反倒堂而皇之地沿傳下去,貽害無窮。

3.此句意在說中國詩的意蘊很悠遠,但其表達風格卻十分平和。

4.本句隱諷那些對於西方文化不懂裝懂的人。

5.此句意在講對外國詩瞭解得越深,越能感受本國詩。

五、課文總結

錢鍾書融會多種知識,探幽入微,條理精闢地論述了中國詩歌的特點。並在保證論述嚴謹周密的同時運用了大量比喻,使文章多姿多彩,幽默睿智。真不愧爲“文化大家”!

六、佈置作業

試用比較的方法探究:與中國古詩相比,中國新詩在內容和形式上的特徵。

談中國詩 篇四

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初步瞭解中國詩的一些特點

2、學習作者善用比喻的語言風格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不少詩歌,大家能背幾首嗎?(學生試背三兩首)那麼,這些詩歌有怎樣的特點呢?(學生自由發言:語言的形象性、凝練性,結構的跳躍性等)如果要更進一步瞭解詩的特點,那麼我們就聽聽學貫中西的錢鍾書先生是怎樣說的。(板書課題《談中國詩》)

二、作者簡介

出示投影:

錢鍾書先生19xx年出生於江蘇無錫,1933年清華大學外文系畢業,1935年赴牛津大學攻讀,獲.(oxon)學位。後又至巴黎大學研究法國文學。歸國後,曾任昆明西南聯大外文系教授,國立師範學院英語系主任,上海暨南大學外語系教授,中央圖書館外文部總編纂等。解放後,任清華大學外文系教授。1953年轉任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新時期又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院特邀顧問,還曾任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七、八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

錢先生博學多能,兼通數國外語。學貫中西,在文學創作和學術研究兩方面均做出了卓越成績。解放前出版的著作有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用英文撰寫的《十六、十七、十八世紀英國文學裏的中國》,短篇小說集《人•獸•鬼》,長篇小說《圍城》,文論及詩文評論《談藝錄》。其中《圍城》有獨特成就,被譯成多國文字在國外出版。《談藝錄》融中西學於一體,見解精闢獨到。解放後,錢先生出版有《宋詩選》《管錐篇》五卷、《七綴集》《槐聚詩存》等。錢先生還參與《毛澤東選集》的外文翻譯工作。主持過《中國文學史》唐宋部分的編寫工作。他的《宋詩選注》在詩選與註釋上都有高明識見,還對中外詩學中帶規律性的一些問題作了精當的闡述。《管錐篇》則是論述《周易正義》《毛詩正義》《左傳正義》《史記會注考證》《老子王弼注》《列予張湛傳》《焦氏易林》《楚辭洪興祖外傳》《太平廣記》《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的學術鉅著,體大思精,旁徵博引,是數十年學術積累的力作,曾獲第一屆國家圖書獎。錢先生的治學特點是貫通中西、古今互見的方法,融會多種學科知識,探幽入微,鉤玄提要,在當代學術界自成一家。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譽爲“文化大家”。

三、整體感知,把握文意

1.學生誦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劃分結構層次。

明確:本文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l段).交代作者論詩的根本立場。

第二部分(第2段),從整體上論述了中國詩的一般發展特點及其規律。

第三部分(自“貴國愛倫•坡主張詩的篇幅愈短愈妙”至“我在別處也曾詳細說明貴國愛倫•坡的詩法所產生的純粹詩,我們詩裏幾千年前早有了”),重點論述中國詩的各個特點。這部分又分三層:

第一層(自“貴國愛倫•坡主張詩的篇幅愈短愈妙”至“中國詩人要使你從‘易盡’裏望見了‘無垠’”),從詩的篇幅上進行論述:中國詩的特點就是短,它形成的原因則是由於韻律的要求。

第二層(自“-一位中國詩人說”至“深摯於涕淚和嘆息的靜默”),論述中國詩的意韻之美一一“言有盡而意無窮”,且富於暗示。

第三層(自“西洋瀆者也覺得中國詩筆力輕淡”至“我們詩裏幾千年前早有了”),通過對比的方式具體論述中國詩“筆力輕淡,詞氣安和”的風格。

第四部分(自“所以,你們講,中國詩……”至“研究我們的詩準使諸位……覺得甜蜜的家鄉困遠征增添了甜蜜”),論述中國詩的總體特色,並且啓示人們,論詩必須根據本國文化根基,只有這樣才全面科學。

四、品味文章的語言

方法一:學生自己找出感興趣的句子自由發言。

方法二:教師出示投影中的句子讓學生品析。

1.所以,中國詩是早熟的。早熟的代價是早衰。中國詩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後就缺乏變化,而且逐漸腐化。

2.問而不答,以問爲答,給你一個迴腸蕩氣的沒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沒有下文。……餘下的只是靜默一一沉摯於涕淚和嘆息的靜默。

3.有種捲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兒,你們叫它“北京狗”,我們叫它“西洋狗”。《紅樓夢》的“西洋花點子哈巴狗兒”。這隻在西洋就充中國而在中國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該磨快牙齒,咬那些談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4.讀外國詩每有種他鄉忽遇故知的喜悅,會引導你回到本國詩。這事了不足奇。

1.這句話的本體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中國詩”,即不是指中國詩歌中的某一類作品或某位詩人的作品,而是指中國詩的發展特點。早熟,是指“純粹的抒情詩的精髓和峯極,在中國詩裏出現得異常之早”;早衰,是指“中國詩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後就缺乏變化,而且逐漸腐化”(腐化,是對詩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價值而言的)。這句話,藉助比喻和比喻中的對比(“早熟”與“早衰”),從詩歌發展的角度,簡要地說明了中國詩的藝術特徵和由此產生的負面影響。

2.此句意在說中國詩的意蘊很悠遠,但其表達風格卻十分平和。

3本句隱諷那些對於西方文化不懂裝懂的人。

4.此句意在講對外國詩瞭解得越深,越能感受本國詩。

五、課文總結

錢鍾書融會多種知識,探幽入微,條理精闢地論述了中國詩歌的特點。並在保證論述嚴謹周密的同時運用了大量比喻,使文章多姿多彩,幽默睿智。真不愧爲“文化大家”!

六、佈置作業

試用比較的方法探究:與中國古詩相比,中國新詩在內容和形式上的特徵

談中國詩 篇五

知識目標

1.瞭解作者及其作品。

2.瞭解中國詩歌與西方詩歌的異同。

能力目標

1.熟知中國詩歌特點,提高解讀詩歌的能力。

2.掌握比較研究的方法,並學會藉此研究其他文學現象。

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熱愛生活,熱愛詩,熱愛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教學重點

1.從段落構成的分析入手,瞭解作者構思的巧妙之處。

2.引導學生理解分析含義深刻的語言,品味作者用語之機巧。

●教學難點

1.分析文章以綜合爲綱,以比較爲網的行文佈局的特點。

2.品析文章中比喻的妙用。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由王維的《山居秋暝》入題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如果說這首詩從某一個角度代表着中國古代詩歌,那麼中國詩有什麼樣的特點?

學生可以從多角度來理解(語言的形象、凝練,結構跳躍,畫面美等等)引出學者錢鍾書先生在1945年面對着一羣美國人,他是怎樣向他們演說中國詩的特點的,大家也可以對照着思考你是否同意他的觀點,或者體會自己與他的觀點的差異。

二、作者簡介

出示投影:

錢鍾書先生1910年出生於江蘇無錫,1933年清華大學外文系畢業,1935年赴牛津大學攻讀,獲.(Oxon)學位。後又至巴黎大學研究法國文學。歸國後,曾任昆明西南聯大外文系教授,國立師範學院英語系主任,上海暨南大學外語系教授,中央圖書館外文部總編纂等。解放後,任清華大學外文系教授。1953年轉任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新時期又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院特邀顧問,還曾任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七、八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

錢先生博學多能,兼通數國外語。學貫中西,在文學創作和學術研究兩方面均做出了卓越成績。解放前出版的著作有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用英文撰寫的《十六、十七、十八世紀英國文學裏的中國》,短篇小說集《人•獸•鬼》,長篇小說《圍城》,文論及詩文評論《談藝錄》。其中《圍城》有獨特成就,被譯成多國文字在國外出版。《談藝錄》融中西學於一體,見解精闢獨到。解放後,錢先生出版有《宋詩選》《管錐篇》五卷、《七綴集》《槐聚詩存》等。錢先生還參與《毛澤東選集》的外文翻譯工作。主持過《中國文學史》唐宋部分的編寫工作。他的《宋詩選注》在詩選與註釋上都有高明識見,還對中外詩學中帶規律性的一些問題作了精當的闡述。《管錐篇》則是論述《周易正義》《毛詩正義》《左傳正義》《史記會注考證》《老子王弼注》《列予張湛傳》《焦氏易林》《楚辭洪興祖外傳》《太平廣記》《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的學術鉅著,體大思精,旁徵博引,是數十年學術積累的力作,曾獲第一屆國家圖書獎。錢先生的治學特點是貫通中西、古今互見的方法,融會多種學科知識,探幽入微,鉤玄提要,在當代學術界自成一家。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譽爲“文化崑崙”。

三、整體感知,把握文意

1.學生誦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劃分結構層次。

明確:本文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l段).交代作者論詩的根本立場。

第二部分(第2段),從整體上論述了中國詩的一般發展特點及其規律。

第三部分(自“貴國愛倫•坡主張詩的篇幅愈短愈妙”至“我在別處也曾詳細說明貴國愛倫•坡的詩法所產生的純粹詩,我們詩裏幾千年前早有了”),重點論述中國詩的各個特點。這部分又分三層:

第一層(自“貴國愛倫•坡主張詩的篇幅愈短愈妙”至“中國詩人要使你從‘易盡’裏望見了‘無垠’”),從詩的篇幅上進行論述:中國詩的特點就是短,它形成的原因則是由於韻律的要求。

第二層(自“-一位中國詩人說”至“深摯於涕淚和嘆息的靜默”),論述中國詩的意韻之美一一“言有盡而意無窮”,且富於暗示。

第三層(自“西洋瀆者也覺得中國詩筆力輕淡”至“我們詩裏幾千年前早有了”),通過對比的方式具體論述中國詩“筆力輕淡,詞氣安和”的風格。

第四部分(自“所以,你們講,中國詩……”至“研究我們的詩準使諸位……覺得甜蜜的家鄉困遠征增添了甜蜜”),論述中國詩的總體特色,並且啓示人們,論詩必須根據本國文化根基,只有這樣才全面科學。

2.學生準確篩選有關段落中的信息,用恰當的語言概括中國詩的特徵。

學生思考後,明確:與西方詩歌相比較,中國詩有以下特徵。

第一,中國詩講求抒情性並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後就缺乏變化,而且逐漸腐化。

第二,中國詩講求篇幅短小,“詩體”配適“詩心”的需要。

第三,中國詩富於暗示性。

第四,中國詩筆力輕淡,詞氣安和。

3.學生分組時論本文行文的特點。要求舉例說明。

明確:本文在行文佈局上的主要特點是以綜合爲綱,以比較爲網,中外相容,古今兼顧,且處處都設機巧,讓讀者回味無窮。

比如要回答“什麼是中國詩的一般印象呢”,錢鍾書巧妙地設下一個“陷阱”。他告訴我們,要用這樣的問題來提問是不合適的。只有在具有居高臨遠的觀點和將中外詩進行對比的情況下才能作出合理的結論。並且告訴讀者,這種方法即是比較文學的方法。不多的幾句話,就把基本觀點和原則交代清楚了。以下的每一個論述幾乎都包藏着對比和綜合。

如中國詩的發展史問題,就由伏爾泰所引出,然後道出自己獨到的見解。

如談中國詩的篇幅,則以愛倫•坡的話立論。不僅指出了中國濤的特點及其原因,還指出了中國詩的特殊之處:簡短的詩可以有悠遠意味,收縮並不妨礙延長,彷彿我們要看得遠些,每把眉眼顰蹙。中國詩人要使你從“易盡”裏望見了“無垠”。

在談中國詩的意韻和特殊表達方式時,則援引了魏爾蘭、濟慈、維榮、莎士比亞、拜倫等外國詩人的見解,材料充實,說服力強。

四、品味文章的語言

方法一:學生自己找出感興趣的句子自由發言。

方法二:教師出示投影中的句子讓學生品析。

如用第二種方法,可出示下列句子供學生品味。

1.所以,中國詩是早熟的。早熟的代價是早衰。中國詩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後就缺乏變化,而且逐漸腐化。

2.中國人的心地裏,沒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經》說一個印度愚人要住三層樓而不許匠人造底下兩層,中國的藝術和思想體構,往往是飄飄凌雲的空中樓閣,這因爲中國人聰明,流毒無窮地聰明。

3.問而不答,以問爲答,給你一個迴腸蕩氣的沒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沒有下文。……餘下的只是靜默一一沉摯於涕淚和嘆息的靜默。

4.有種捲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兒,你們叫它“北京狗”,我們叫它“西洋狗”。《紅樓夢》的“西洋花點子哈巴狗兒”。這隻在西洋就充中國而在中國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該磨快牙齒,咬那些談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5.讀外國詩每有種他鄉忽遇故知的喜悅,會引導你回到本國詩。這事了不足奇。

教師提示:

1.這句話的本體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中國詩”,即不是指中國詩歌中的某一類作品或某位詩人的作品,而是指中國詩的發展特點。早熟,是指“純粹的抒情詩的精髓和峯極,在中國詩裏出現得異常之早”;早衰,是指“中國詩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後就缺乏變化,而且逐漸腐化”(腐化,是對詩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價值而言的)。這句話,藉助比喻和比喻中的對比(“早熟”與“早衰”),從詩歌發展的角度,簡要地說明了中國詩的藝術特徵和由此產生的負面影響。

2.這句話有兩層意思:一是借梵文的《百喻經》闡釋中國的藝術和思想體構上的缺欠,旨在批評;二是點明造成這種缺欠的根本原因。“一個印度愚人要住三層樓而不許匠人造底下兩層”這樣的建築物就是“飄飄凌雲的空中樓閣”,作者以此作喻,批評中國的藝術和思想體構缺乏嚴密的邏輯性,往往脫離客觀實際,沒有堅實的基礎,其結果必定影響藝術的健康、穩定地發展。這個批評是相當尖銳的,比喻中透出了強烈的諷刺意味。句中“聰明”一詞是反語,是沒有掌握藝術創作規律只憑臆斷從事的思想方法。所渭的“聰明”不過是自欺欺人。“流毒無窮地聰明”,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上述思想方法的危害一一錯誤的東西長期得不到批評、抵制,反倒堂而皇之地沿傳下去,貽害無窮。

3.此句意在說中國詩的意蘊很悠遠,但其表達風格卻十分平和。

4.本句隱諷那些對於西方文化不懂裝懂的人。

5.此句意在講對外國詩瞭解得越深,越能感受本國詩。

五、課文總結

錢鍾書融會多種知識,探幽入微,條理精闢地論述了中國詩歌的特點。並在保證論述嚴謹周密的同時運用了大量比喻,使文章多姿多彩,幽默睿智。真不愧爲“文化大家”!

六、佈置作業

試用比較的方法探究:與中國古詩相比,中國新詩在內容和形式上的特徵。

一、導語

你喜歡讀詩嗎?“詩”(溼)其實是“幹”的,是凝練的。讀它就像吃壓縮餅乾,非要用水融一融才能吃得下去,這“水”就是你的思想感情,你的直接京歷或間接經歷,你的思考,你的品味。那麼西方國家的詩是否也像壓縮餅乾呢?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錢鍾書先生是怎樣來看中國詩和西方詩的。

二、整體初讀

想讀懂這篇文章,仔細品味一些有豐富內涵的句子是關鍵。而這些句子要麼是用了反語的修辭格,具有幽默的效果;要麼是用比喻的手法,須細細領會方可。另外理清文章脈絡也對理解此文有大幫助。

三、重點解讀

1.理清文章思路:文章總共有8個自然段,我們大致可以把其分爲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引子。引出話題,引出自己的論證方法。

由問題“什麼是中國詩的一般印象”引出作者要論述的話題,指出對中國詩不能泛論、概論,那樣不能“有居高臨遠的觀點”。同時此段還交代了作者要論中國詩特徵的方法是對比法•“說起中國詩的一般印象,意中就有外國人和外國詩在。這立場是比較文學的•”指出只有把中國詩和外國詩作比較才能對中國詩有一個比較科學的認識。“比較文學的”在這裏指是用文學的觀點來正確看待詩,而不是其他。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到第6自然段。論述中國詩在形式上的特徵。

第二部分可以分爲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爲第2和第3自然段,主要闡述中國抒情詩短而有意味。第二層次爲第4和第5自然段,主要論述中國詩短而有意味的方法,一是富於暗示,二是用疑問語氣作結束。第三層次爲第6自然段,論述中國詩的又一個形式方面的特徵。

具體說明:

第一層次爲第2和第3自然段,主要闡述中國抒情詩短而有意味

第2自然段通過對比(中國詩和外國詩的形式產生的順序作對比)來闡述中國詩的早熟現象。中國抒情詩的產生要早於戲劇詩,甚至中國沒有史詩。作者指出中國詩是早熟的,而這種早熟的現象又導致了中國詩的早衰。

第3自然段主要指出中國詩雖短而有悠遠的意味。這一段作者借來了美國詩人愛倫‘坡的主張,即“詩的篇幅愈短愈妙”,指出中國詩雖然沒有史詩那樣的長詩,精髓都在抒情短章上,但簡短的詩可以有悠遠的意味。

第二層次爲第4和第5自然段,主要論述中國詩短而有意味的方法。一是富於暗示,二是用疑問語氣作結束。

第4自然段作者承上說明中國短詩有悠遠意味所用的辦法。辦法有二。一是中國詩富於暗示,即“說出來的話比不上不說出來的話,隻影射着說不出來的話”。用英國詩人濟慈的名句說是“聽得見的音樂真美,但那聽不見的更美”。用中國詩人的說法是“此時無聲勝有聲”。二是中國詩愛用疑問語氣作結束。而西洋詩也有一個“何處是”的公式。第5自然段承上舉例論述中國詩愛用疑問語氣作結束,即愛用“何處是”的公式。

第三層次爲第6自然段,論述中國詩的又一個形式方面的特徵。

第6自然段指出中國詩也有厚重的,但更多的是筆力輕淡、詞氣安和的詩。作者承認中國詩在音調上的單薄,但單薄不是野蠻犬吠,是平心靜氣,而不是過於嘈雜。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至第8自然段,着重論述中國詩在內容上的特徵,指明中國詩和西洋詩的共通的地方。

第7自然段指明中西詩在內容上無甚差異,不但內容常相同,並且作風也往往暗合,即都追求詩的安靜。

第8自然段指出中國詩是“詩”比是“中國的”更重要,這樣就再次強調了中國詩和西洋詩是相通的。中國人讀外國詩每有種他鄉遇故知的喜悅,會引導你回到本國詩;而外國人讀中國詩會增加對本國的愛戀。

2.中國詩的特徵有哪些?

特徵一:形式短而有悠遠的意味。特徵二:因短而詞氣平和,更斯文。特徵三:在內容上更應該是“詩”,而不是“中國的”,和西洋詩有共通之處。

3.對比手法的運用。

談“中國詩”,作者卻處處都照顧到演講的對象——美國聽衆,文章多處運用對比和作比較的方法來闡述,既指出中國詩和西方詩的不同,亦指出其相通之處。例如第1自然段就把外國讀者和只讀中國詩的人對中國詩的印象作比較,同時又用英國浪漫主義詩歌先鋒勃萊克的話作佐證。第2自然段又把中國詩歌產生的順序和西洋詩作比較,在舉例時又把中國畫和西洋畫作比較。第3和第4自然段與其說是比較,不如說是引用,引用愛倫-坡、魏爾蘭、濟慈等人的論斷來印證作者對中國詩的看法。第4自然段最後和第5自然段又把中國詩愛用疑問語氣結束和西洋詩的“何處是”公式作了比較,指出中國詩這種形式用得更多。更讓人迴腸蕩氣。第6段再次把中國詩和西洋詩的風格作比較,中國詩是詞氣安和。平心靜氣,更斯文,而外國詩是更狂放。第7和第8自然段更把對比的手法推向極致,指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以上這些對 比手法的運用使聽衆在比較中對中國詩的特徵瞭解得更清楚。

4.理解內涵豐富的句子。本課有兩類內涵豐富的句子,一是比喻句的運用,二是反語手法的運用。

比喻句的運用:因作者在本文中用了大量的新奇的比喻句而使得一些句子內涵豐富而比較難理解。

例l:“中國詩是早熟的。早熟的代價是早衰。”這裏的“早熟”喻指中國詩沒有按照正常的詩歌發展的順序而發展,而是越過了它應該有的一些階段。這裏的“早衰”指的是中國詩達到至高境界後因缺乏變化而逐漸腐化。

例2:“中國的藝術和思想體構,往往是飄飄凌雲的空中樓閣。“空中樓閣”仍指中國詩沒有經歷史詩和戲劇詩階段,就直接到了抒情詩階段,以至於基礎不穩。

例3:。中國詩是文藝欣賞裏的閃電戰。”中國長詩也只是聲韻裏面的輕鳶剪掠。“閃電戰“輕鳶剪掠”都比喻中國詩短,可以一會兒就讀完。

例4:“鞋子形成了腳,腳也形成了鞋子。”鞋子”和“腳”分別喻指中國詩不許一字兩次押韻的禁律和中國詩的篇幅。

例5:“彷彿我們要看得遠些,每把眉眼顰蹙。”看得遠”指悠遠的意味,“每把眉眼顰蹙”指把詩的篇幅弄短。

例6:。我願意換個說法,說這是一種懷孕的靜默。…‘懷孕的靜默”喻中國詩“言有盡而意無窮”,“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真是有趣至極。

例7:“中國詩的‘比重,確低於西洋詩,好比蛛絲網之於鋼絲網。西洋詩的音調像樂隊合奏,而中國詩音調比較單薄,只像吹着蘆管。”比重”在這裏指詩所承載的內容以及詩所用的篇幅和詩的音調的總合。

例8:“有種捲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兒,你們叫它‘北京狗’,我們叫它‘西洋狗’。”此句通過對狗的不同叫法來闡述不管是中國詩還是外國詩,首先它們是詩。例9:“出門旅行,目的還是要回家,否則不必牢記着旅途的印象。”此句用旅行最終要回家來闡釋讀中國詩的目的最終是要使人知道什麼是詩。

例10:“並且是談話,不是演講,像良心的聲音又靜又細。”此句的“談話”演講”分別喻指中國詩的斯文和西洋詩的狂放。“像良心的聲音”這個比喻太棒了,充分寫出了中國詩無聲勝有聲的特點。

反語手法的運用:例1:“中國人的心地裏,沒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此句既是比喻句亦是反語句。比喻中國人不把所謂的基礎放在心上,只管朝上發展。反語也諷刺了這點,即中國詩不管基礎,只管發展。例2:“這因爲中國人聰明,流毒無窮地聰明。”這裏的“聰明”就是反語,諷刺中國人自作聰明,以至於使中國詩早衰。

板書設計

引子:

中國詩早熟,最先產生的是抒情詩

形式上 抒情詩雖短卻有悠遠的意味

有意味的方法是:富於暗示和愛用疑問語氣結束 中西比較

中國詩因短而詞氣安和

內容上 中國詩和外國詩內容上無甚兩樣

一、導語設計

請你談談中國人的形象。

(黑頭髮,黑眼睛,黃皮膚。)

那麼歐洲人呢?

(黃頭髮,藍眼睛,白皮膚。)

在回答這兩個問題時運用了什麼思維方式?(比較思維)

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往往是從把握其特點開始的,但如何去把握其特點,這就需要一定的方法,比較法是運用最普遍的一種。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成功運用這一方法的文章。(板書課題《談中國詩》)

二、作者簡介

三、通讀全文,感知內容

完成課後練習一的表格。

四、閱讀、思考、回答

1、文章從哪些方面展開了論述?

2、論述時側重於哪些方面?爲什麼?

3、談一談本文運用比較方法的作用。

明確:“中國詩跟西洋詩在內容上無甚差異”。

三、整體感知,把握文意。

1.學生誦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師:如果把文章劃分爲引論、本論、結論三個部分,具體怎麼分?

明確:首段爲引論,末段爲結論,中間爲本論。

師:文章的結論是什麼?

明確:中國詩只是詩,它該是詩,比“中國的”更重要;中國詩裏有所謂“西洋的”品質,西洋詩裏也有所謂“中國的”成分。

劃分結構層次。

明確:本文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l段).交代作者論詩的根本立場。

第二部分(第2段),從整體上論述了中國詩的一般發展特點及其規律。

第三部分(自“貴國愛倫•坡主張詩的篇幅愈短愈妙”至“我在別處也曾詳細說明貴國愛倫•坡的詩法所產生的純粹詩,我們詩裏幾千年前早有了”),重點論述中國詩的各個特點。這部分又分三層:

第一層(自“貴國愛倫•坡主張詩的篇幅愈短愈妙”至“中國詩人要使你從‘易盡’裏望見了‘無垠’”),從詩的篇幅上進行論述:中國詩的特點就是短,它形成的原因則是由於韻律的要求。

第二層(自“一位中國詩人說”至“深摯於涕淚和嘆息的靜默”),論述中國詩的意韻之美——“言有盡而意無窮”,且富於暗示。

第三層(自“西洋瀆者也覺得中國詩筆力輕淡”至“我們詩裏幾千年前早有了”),通過對比的方式具體論述中國詩“筆力輕淡,詞氣安和”的風格。

第四部分(自“所以,你們講,中國詩……”至“研究我們的詩準使諸位……覺得甜蜜的家鄉 增添了甜蜜”),論述中國詩的總體特色,並且啓示人們,論詩必須根據本國文化根基,只有這樣才全面科學。

第二課時

一。學生準確篩選有關段落中的信息,用恰當的語言概括中國詩的特徵。

學生思考後,明確:與西方詩歌相比較,中國詩有以下特徵。

第一,中國詩講求抒情性並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後就缺乏變化,而且逐漸腐化。

第二,中國詩講求篇幅短小,“詩體”配適“詩心”的需要。

第三,中國詩富於暗示性。

第四,中國詩筆力輕淡,詞氣安和。

二。學生分組時論本文行文的特點。要求舉例說明。

明確:本文在行文佈局上的主要特點是以綜合爲綱,以比較爲網,中外相容,古今兼顧,且處處都設機巧,讓讀者回味無窮。

比如要回答“什麼是中國詩的一般印象呢”,錢鍾書巧妙地設下一個“陷阱”。他告訴我們,要用這樣的問題來提問是不合適的。只有在具有居高臨遠的觀點和將中外詩進行對比的情況下才能作出合理的結論。並且告訴讀者,這種方法即是比較文學的方法。不多的幾句話,就把基本觀點和原則交代清楚了。以下的每一個論述幾乎都包藏着對比和綜合。

如中國詩的發展史問題,就由伏爾泰所引出,然後道出自己獨到的見解。

如談中國詩的篇幅,則以愛倫•坡的話立論。不僅指出了中國詩的特點及其原因,還指出了中國詩的特殊之處:簡短的詩可以有悠遠意味,收縮並不妨礙延長,彷彿我們要看得遠些,每把眉眼顰蹙,中國詩人要使你從“易盡”裏望見了“無垠”。

在談中國詩的意韻和特殊表達方式時,則援引了魏爾蘭、濟慈、維榮、莎士比亞、拜倫等外國詩人的見解,材料充實,說服力強。

三、品味文章的語言

方法一:學生自己找出感興趣的句子自由發言。

1、所以,中國詩是早熟的。早熟的代價是早衰。中國詩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後就缺乏變化,而且逐漸腐化。

這句話的本體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中國詩”,即不是指中國詩歌中的某一類作品或某位詩人的作品,而是指中國詩的發展特點。早熟,是指“純粹的抒情詩的精髓和峯極,在中國詩裏出現得異常之早”;早衰,是指“中國詩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後就缺乏變化,而且逐漸腐化”(腐化,是對詩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價值而言的)。這句話,藉助比喻和比喻中的對比(“早熟”與“早衰”),從詩歌發展的角度,簡要地說明了中國詩的藝術特徵和由此產生的負面影響。

2、中國人的心地裏,沒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經》說一個印度愚人要住三層樓而不許匠人造底下兩層,中國的藝術和思想體構,往往是飄飄凌雲的空中樓閣,這因爲中國人聰明,流毒無窮地聰明。

這句話有兩層意思:一是借梵文的《百喻經》闡釋中國的藝術和思想體構上的缺欠,旨在批評;二是點明造成這種缺欠的根本原因。“一個印度愚人要住三層樓而不許匠人造底下兩層”這樣的建築物就是“飄飄凌雲的空中樓閣”,作者以此作喻,批評中國的藝術和思想體構缺乏嚴密的邏輯性,往往脫離客觀實際,沒有堅實的基礎,其結果必定影響藝術的健康、穩定地發展。這個批評是相當尖銳的,比喻中透出了強烈的諷刺意味。句中“聰明”一詞是反語,是沒有掌握藝術創作規律只憑臆斷從事的思想方法。所渭的“聰明”不過是自欺欺人。“流毒無窮地聰明”,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上述思想方法的危害一一錯誤的東西長期得不到批評、抵制,反倒堂而皇之地沿傳下去,貽害無窮。

3、問而不答,以問爲答,給你一個迴腸蕩氣的沒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沒有下文。……餘下的只是靜默一一沉摯於涕淚和嘆息的靜默。

此句意在說中國詩的意蘊很悠遠,但其表達風格卻十分平和。

4、有種捲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兒,你們叫它“北京狗”,我們叫它“西洋狗”。《紅樓夢》的“西洋花點子哈巴狗兒”。這隻在西洋就充中國而在中國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該磨快牙齒,咬那些談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本句隱諷那些對於西方文化不懂裝懂的人。

5、讀外國詩每有種他鄉忽遇故知的喜悅,會引導你回到本國詩。這事了不足奇。

此句意在講對外國詩瞭解得越深,越能感受本國詩。

四、課文總結

錢鍾書融會多種知識,探幽入微,條理精闢地論述了中國詩歌的特點。並在保證論述嚴謹周密的同時運用了大量比喻,使文章多姿多彩,幽默睿智。真不愧爲“文化大家”!

談中國詩 篇六

10   談 中 國 詩

學習目標  1、概括各段大意和文章中心。

2、品析文章中比喻的妙用。

學習重點  分析中國詩歌和西方詩歌的異同,體會中國詩歌的精髓。

學習難點  品析文章中比喻的妙用。

學習課時  一課時

學習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知識鏈接

一、 文體知識——關於中國詩歌

(一)詩歌的特點

①詩歌內容是社會生活最集中的反映。②詩歌的語言具有精練、形象、音調和諧、節奏鮮明等特點。③詩歌的形式:不是以句子爲單位,而是以行爲單位,分行又主要是根據節奏,而不是以意思爲主。

(二)詩歌的分類

詩歌按時代可分爲古典詩歌和現代詩歌(舊體詩)兩大部分。

古典詩歌又有古體詩(又名古詩、古風)、近體詩(又名今體詩、格律詩)、詞(又名詩餘、長短句、曲詞、曲子詞)、曲等幾種不同形式。

古體詩就是古代的自由詩,形式自由,篇幅不限,每句字數不定(指雜言),不講對仗,押韻自由等。它有四言古詩(最早出現於《詩經》)、五言古詩(成熟於漢,如《古詩十九首》)、七言古詩(成熟於唐代,如《長恨歌》)、樂府詩(標題有的加上“歌”“行”“引”“曲”“吟”“弄”等名稱,如《琵琶行》)等形式。

近體詩鼎盛於唐代,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聲,韻有定位。它有絕句和律詩兩種類型,絕句分五言絕句(五絕)、七言絕句(七絕)兩種,律詩分五言律詩(五律)、七言律詩(七律)、排律三種。

詞鼎盛於宋代,按字數多少,分爲小令(58字內)、中調(59—90字內)和長調(91字以上)三種形式。詞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韻有定位。

曲鼎盛於元代,有散曲和雜劇兩種形式。散曲又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數(又名“套曲”)兩種形式。

(三)中國古代詩歌流派和文學運動

1.山水田園詩派。以描寫恬靜悠然的自然風光爲主,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歌詠,或流露不願同流合污的情緒,或表現隱逸避世的消極思想。其代表作家有晉代的陶淵明、謝靈運和唐代的王維、孟浩然等。

2.邊塞詩派。以邊塞生活、戰爭爲題材。代表作家有唐代高適、岑參,還有王昌齡、王之渙、王翰、崔顥等。

3.豪放派。宋代詞壇的一大流派,其作品氣勢豪放,意境雄渾,詞中充滿豪情壯志,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代表詞人以蘇軾、辛棄疾爲主,代表作品爲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和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4.婉約派。宋代詞壇上的一大流派,其作品語言清麗、含蓄,詞中抒發的感情婉轉纏綿,情調或輕鬆活潑,或深沉幽怨,題材較狹窄,往往多是寫個人遭遇、男女戀情,也有寫山水,融情於景的。代表詞人有柳永、秦觀、李清照、姜夔等。

5.新樂府運動。由白居易、元稹倡導,主張“文章合爲時而著,歌詩合爲事而作”,雖稱爲樂府,但不拘於聲律,故稱新樂府。白居易所作五十首,頗多反映社會矛盾之作,在當時較有現實意義,其形式採用樂府歌行體,多以三言、七言錯雜運用。

二、作者簡介:

錢鍾書(1910-1998),原名仰先,字默存,號槐聚,曾用筆名中書君,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研究家。錢鍾書在文學、比較文學、文化批評等領域的成就,推崇者甚至冠以“錢學”。書評家夏志清先生認爲其小說《圍城》是“中國近代文學中最有趣、最用心經營的小說,可能是最偉大的一部”。

錢先生博學多能,兼通數國語言。學貫中西,在文學創作和學術研究兩方面均做出了卓越成績。解放前出版的著作有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用英文撰寫的《十六、十七、十八世紀英國文學裏的中國》,短篇小說集《人•獸•鬼》,長篇小說《圍城》,文論及詩文評論《談藝錄》。錢先生的治學特點是貫通中西、古今互見的方法,融會多種學科知識,探幽入微,鉤玄提要,在當代學術界自成一家。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譽爲“文化大家”。

預習檢測

1、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

a.羨妒(xiàn)     嫉恨(jí)    會稽(huì)      精髓(suǐ)

b.顰蹙(cù)       內疚(jiù)   皮夾(jiā)      深摯(zhì)

c.無垠(yíng)     熬夜(áo)     瞭望(liào)    混沌(dùn)

d.桃核(hāi)      侈談(shē)    儘快(jǐn)     睿智(ruì)

2、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叫囂         回長蕩氣            數見不鮮

b.混沌         聊以慰籍            斬釘截鐵

c.褻瀆         臥薪嚐膽            必恭必敬

d.寡陋         驚天動地            義憤填贗

學習內容

一、整體感知:

1、本文是一篇演講稿,面對一羣金髮碧眼的外國人,錢鍾書先生是用什麼方法來論中國詩的?爲什麼要用這種方法?

2、快速閱讀文章第2---6自然段,抓住關鍵句,概括與外國詩相比中國詩歌的特徵有哪些?

第2自然段:

第3自然段:

第4-5自然段:

第6自然段:

3、課文最後一小節是否多餘?

二、合作探究:

錢鍾書先生在末段作出了“中國詩裏有所謂‘西洋的’品質,西洋詩裏也有所謂‘中國的’成分”這樣的結論,何以見得?細讀全文,用比較文學的觀點,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句,概括出中外詩歌的異同。

1、發展史:

外國——

中國——

2、篇幅:

外國——

中國——

3、韻味:

外國——

中國——

4、風格:

外國——

中國——

5、內容:

外國——

中國——

三、拓展探究:

課文用了許多精妙的比喻,顯出作者特有的幽默和睿智。試結合文章上下文,說說下面句子的含義和表達作用。

1、中國人的心地裏,沒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經》說一個印度愚人要住三層樓而不許匠人造底下兩層,中國的藝術和思想體構,往往是飄飄凌雲的空中樓閣,這因爲中國人聰明,流毒無窮地聰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種捲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兒,你們叫它“北京狗”,我們叫它“西洋狗”,《紅樓夢》的“西洋花點子哈巴狗兒”。這隻在西洋就充中國而在中國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該磨快牙齒,咬那些談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讀外國詩每有種他鄉忽遇故知的喜悅,會引導你回到本國詩。這事了不足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習小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達標檢測

聯繫課文,比較曹操的《觀滄海》和普希金的《致大海》,寫一篇一二百字的短文,評說它們在內容和形式上的異同。

《觀滄海》見課本p53

致大海(節選)  普希金

我多麼愛你的餘音繚繞,那低沉的音調,深淵之聲,

還有你黃昏時分的寂寥,和你那變幻莫測的激情。

打魚人的溫順的風帆,全憑着你的意旨保護,

大膽地掠過你波濤的峯巒,而當你怒氣衝衝,難以制服,

就會沉沒多少漁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全國卷ⅱ)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我們所說的文化並不等於已經鑄就的、一成不變的“文化的陳述”,而是要在永不停息的時間長流中,不斷以當代意識對過去的“文化既成之物”加以新的解釋,賦予新的含義。因此,文化應是一種不斷髮展、永遠正在形成的“將成之物”。顯然,先秦、漢魏、盛唐、宋朝和我們今天對於中國文化都會有不同的看法,都會用不同時代當時的意識對之重新界定。毋庸置疑,在信息、交通空前發達的今天,所謂當代意識不可能不被各種外來意識所滲透。事實上,任何文化都是在他種文化的影響下發展成熟的,脫離歷史和現實狀態去“尋根”,尋求純粹的本土文化就不可能也無益處。正如唐宋時期的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影響,復歸爲先秦兩漢時代的中國一樣。因此我們用以和世界交流的,應該是經過當代意識詮釋的、能爲現代世界所理解並在與世界交流中不斷變化和完善的中國文化。

要交流,首先要有交流的工具,也就是要有能夠相互溝通的話語。正如一根筷子在水中折射變形一樣,當中國文化進入國外時,中國文化必然經過外國文化的過濾而發生變形,包括誤讀、過度詮釋等;外國文化進入中國也同樣如此。常聽人說唯有中國人才能真正瞭解中國,言下之意似乎外國人對中國的瞭解全都不值一提。事實上,法國的伏爾泰、德國的萊布尼茲都曾從中國文化受到極大的啓發,但他們所瞭解的中國文化只能通過傳教士的折射,早已發生了變形;今天我們再來研究伏爾泰和萊布尼茲,卻又可以爲我們提供一個嶄新的視角,來對自己的文化進行別樣的理解。這樣,就在各自的話語中完成了一種自由的文化對話。這裏所用的話語既是自己的,又是在對方的文化中經過某種變形的。

當然也還可以尋求其他途徑,例如可以在兩種話語之間有意識地尋找一種中介,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就可以是這樣一種中介,如文學中的“死亡意識”、“生態環境”、“烏托邦現象”等,不同文化體系的人對於這些不能不面對的共同問題,都會根據他們不同的歷史經驗、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做出自己的回答。只有通過這樣的對話,才能得到我們這一時代最圓滿的解答。在這種尋求解答的平等對話中,新的話語就會逐漸形成,這種新的話語既是過去的,也是現代的;既是世界的,也是民族的。在這種話語逐步形成的過程中,世界各民族就會達到相互的真誠理解。

(摘編自樂黛雲《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十講》)

1、下列關於文中所說的“文化”和“中國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文化並不是歷史上已經形成並且固化的一種“陳跡”,而是要隨着時代的發展,不斷的用當代意識賦予這種“陳跡”以新的解釋和含義。

b.文化是一種不斷髮展、永遠在形成之中的“將成之物”,所以先秦、漢魏時代的人們看到的中國文化跟我們今天看到的並不相同。

c.在信息、交通空前發達的今天,人們的意識中不可能沒有外來的成分,我們用來跟世界交流的,正是經過這種意識詮釋的中國文化。

d.唐宋時代的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的影響,所以唐宋時代的文化也不可能再像先秦兩漢文化一樣屬於純粹的中國文化。

2、下列關於文化交流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內容的一項是(     )

a.當中國文化進入外國時就會發生過濾和變形,當外國文化進入中國時也是這樣,其表現形式沒有誤讀、過度詮釋等。

b.在文化交流中,實際上並不需要外國人像中國人那樣瞭解中國;否則,我們就難以對自己的文化作出別樣的理解。

c.只有既是屬於自己文化的,又是在對方的文化中經過某種變形的話語,纔是兩種文化的交流中唯一能夠相互溝通的話語。

d.解決不同文化體系的人所共同面對的問題,例如文學中的“死亡意識”、“生態環境”等,這可以成爲不同文化之間交流的中介。

3、下列推斷,不符合原文內容的一項是(     )

a.從文化交流和比較看,尋求純粹的本土文化既是不可能也無益處的,因此研究歷史上外來文化對本土文化的影響也是沒有必要的。

b.伏爾泰、萊布尼茲利用已經摺射了的中國文化,爲中國人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可見有的時候中國人並不真正瞭解中國。

c.對於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不同文化體系的人會有不同的問答,而平等的對話正是獲得我們這一時代最圓滿的解答的唯一途徑。

d.從“相互溝通的話語”、“各自的話語”等說法來看,文中所謂的“話語”應該是指文化交流雙方的立場觀點、思想意識等。

選做題

(浙江卷)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試題。

定林①

王安石

漱甘涼病齒,坐曠息煩襟。因脫水邊屨,就敷巖上衾。

但留雲對宿,仍②值月相尋。真樂非無寄,悲蟲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於金陵(今南京)。作者罷官後常到此遊憩。②仍:又。

(1)簡析第三聯中詩人表現情感的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詩人爲什麼認爲“悲蟲”也會有“好音”?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習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標籤:多篇 談中國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