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清明節隨筆(彙總11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11篇《清明節隨筆》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清明節隨筆》相關的範文。

清明節隨筆(彙總11篇)

篇1:清明節隨筆

每年清明節,我們家鄉家家戶戶都要去“燒香”祭祖,那是生者對已逝者的一種惦念。我家一祖墳旁,有個老墳,聽大人們講,那是戰爭時一位無名勇士的墳……

每每祭墳回來,安靜、膽小的我,常常喜歡坐在大樹下凝望星空,任思緒像脫繮的駿馬自由馳騁……回顧那段沉寂的歷史,就像有“時空穿越機”一樣,讓我穿越了時空。一幕幕刀光劍影、血肉橫飛的景象呈現在我眼前,目睹着那一個個壯烈的場景,親身感受着那段蕩氣迴腸的往事!從此沒有膽怯,沒有放棄,只有拼搏!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首歌不就是無數箇中華兒女的鮮血譜寫出來的嘛!我不是作家,不能用優美的文字謳歌一個個勇士的信仰;我不是哲學家,不能用哲理闡述他們的人生價值,我只能用平實的語言說一句:“他們是優秀的中華兒女!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我們是和平年代的花朵,讓我們好好學習,怒放生命吧!

篇2:清明節隨筆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的這首《清明》在這清明佳節即將來臨之際,讀起來更讓人深思。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在古代的風俗中,清明節是個色彩、情調都很濃郁的大節日。本該家人團聚,或遊玩觀賞,或上墳掃墓;而今行人孤身趕路、觸景傷懷,心頭的滋味是無比複雜的。偏偏又趕上春雨紛紛,衣衫盡溼,又平添了一層愁緒。本來,這佳節行路之人,已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處雨絲風片之中,紛紛灑灑,冒雨急行,心境更是加倍悽迷紛亂了。

這雨,不僅是紛紛細雨,此更爲天哭!這“雨紛紛”,不僅傳達了那種“做冷欺花,將煙困柳”的淒涼而又美麗的境界,更形容了那位雨中行路者的悲哀之情。形容春雨,也就是爲了形容情緒,這正是我國古典詩歌佳文裏的一種絕藝、一種勝境。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前兩句交代了情景,接着寫作者心頭的想法:到哪兒找一個小酒家吧。尋到一個小酒家,一來歇歇腳、遮遮雨;二來解解春寒,散散積在心頭的愁緒。

“遙”,卻並不遠。這一指,使我們如同看到,隱約紅杏梢頭,分明一個酒帘。若真的遙遠,難以產生聯繫;倘若近在眼前,又失去了無盡含蓄的趣味,它妙就妙在這不遠不近之間。

詩只寫到“杏花村”便戛然而止,只剩下:行人如何歡喜,怎樣加把勁兒,快馬加鞭地趕上前去……這些,作者都省略不寫,只給後人給讀者,留下一片思索的空間,以及一片遐想的餘地……

在這清明節中,最普遍的'活動是去掃墓、踏青。掃墓,表示的是對先人、烈士的那種惦念的強烈感情,使他們——那些爲新中國的建立而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烈,能在地下安然長眠,從而表達一種對其的敬仰與愛戴;踏青,可能是一種多年的習俗吧,可它不是單純地去郊遊玩耍,它表現了一種去除黴運的含義。

清明時節,無論大街小巷,都瀰漫着悲傷的氣味,再加上絲絲春雨,人們心頭又平添了一層愁緒。

清明,雖說是色彩明豔的節日,可又包含着那麼一絲淒涼,一絲悲傷,不禁讓人淚如雨下……

篇3:清明節隨筆

歲歲清明,今又清明,我掬起春天第一片思念,捧送您永遠的寂寞,在這個無雨的清明時節。一副宣紙點綴出衆多景色,卻再也喚不回那一縷幽魂。山一程,水一程,走一程,停一程,在我撕心裂肺的哭喊聲中,您那顆普通的靈魂早已走得很遠很遠,再也沒有歸期,也再也沒有回程。

沒有人知道,生與死的距離到底有多遠,時光輕飄飄匆匆飛逝,沒有誰能成爲誰的永久。柳已抽綠,春已來到,只有那顆滄桑的心還在尋尋覓覓,無處釋懷,無處寄託。

如果真的有這樣一扇門,您的在天之靈一定會看見我有多少的哀愁,多少的憂傷。自從您離去後,我的世界便開始下雪,冷的讓我無法呼吸。一個沒有愛的孩子註定要一輩子活在不可知的蒼茫裏,一輩子找不到歸路。

空了的心,無人能知,無人能懂,何處是港灣,哪裏是歸宿?我的世界總是充滿無奈、痛苦和憂傷,那濃濃的愁雲啊,一生一世也抹不掉,散不去。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塵世是如此的悲涼,我又能改變些什麼呢?只有徘徊罷了,只有憂傷罷了。

等我,與您同行!

篇4:清明節隨筆

清明時節雨紛飛,路上行人慾斷魂。本是祭祀的時節,我卻依然漂泊在外,再加上昆明乾燥的空氣,不知不覺中想起了義山,想起了他的【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我是比較偏愛義山的,這首詩也是我的最愛。一首錦瑟詩,一道千古迷,仁智己見展才情。可以看作爲多解。我覺得這首詩應該是李商隱以錦瑟爲題,抒發了對自己經歷了數十年來的官場生涯,所能看到的當時社會生活的參悟和感慨。義山少年喪父,命途多舛,他卻以精美的詩文,隱晦的詩意抗爭和控訴着命運。

我離開家鄉,來到昆明已近三年。異鄉的生活實屬不易,再加上已結婚生女,柴米油鹽的壓力,人情世故的潛規則,讓我不敢妄談歸鄉。曾經的年少輕狂,曾經的自作聰明,曾經的不安分,不得不被現實擊的粉碎。我現在不敢奢望美好的將來,只想儘自己的努力,在自己平淡的一生中,找回自己的枝枝蔓蔓。至於說我將來要達到什麼地步,現在真的不敢妄談。好的未來和機遇,是可遇不可及的,只有自己的付出自己深知。【士兵突擊】中702團的團長說過一句話,我認爲很好——-“人不是做出來的,人是活出來的。”我覺得這句話很實際。特別是對現在物慾橫生,急功近利的現代人,很有作用的。義山的人品,許三多的信念纔是不朽的,纔是我應該去追求的。

人生如茶,茶有道,要細品。少年像洗茶,不能急着喝,要倒掉;中年像中間的幾道茶,在不知不覺中會度過;老年是最後的那幾道茶,要耐心地多悶一會,結合着自己的閱歷細細的去品,纔會更有味道。我自己最喜歡的`也是最後的幾道茶,湯色也會最好,雜味也會最少,茶味也會最純。

篇5:清明節隨筆

明天就是清明節了,我想也是該寫點什麼東西哋時候了。這還是二0一二年第一次發表文章,春節時期在外寫了寫隨筆,散文,本想把彵門發表到空間後來想想我放棄了,保留彵門原來哋樣子吧,我讓彵門永遠伴着我哋墨香留在紙上。曾經看過一則故事故事哋結局不盡人意,大爲不快,於是小小哋頭腦中多次充斥了各種美好哋結局,但最後才真正哋懂得;故事外哋人認爲好哋結局往往是故事裏哋人最不願接受哋。是呀,多少父母天天口中說着爲了孩子好,爲了孩子好,扼殺了多少孩子哋天性。客觀哋來講,在這種事情上又是誰錯了呢?生活中有太多哋不盡人意,有太多不好哋結局,有太多不幸等待着一個又一個多愁善感哋小女孩去充斥所期待哋結局。

想象杜甫;“我生苦漂盪,何時是終極?”哋苦於飄蕩。想象李白;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哋無奈。想象蘇軾;“拾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哋思親相思。想象白居易;“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哋淪落相惜。想象古時明月,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故事中有太多哋不盡人意,有多少人相信神話,又有多少人在等待,又有多少人在追溯。還記得二0一一年一二月我發表哋“我哋生死區間——36天”,裏面闡述我對待死亡和等待哋想法——我哋初級人生觀。其實人生在世,沒有人不在等待,沒有人不時時刻刻幻想下一刻幻想下一秒。人是羣居動物,但思想有着相對獨立這是您我有了相對哋距離,人與人之間都會是樹,相離無論多近人與人之間終究還是個體。這是因爲:恐懼,防備,墮落……

郭敬明曾經說過彵與時間哋關係:“在時間轟轟烈烈哋向前奔跑哋時候發現自己被時間丟下”,我認爲被時間丟下是一件多莫美好哋事情呀,看着別人爲了追逐時間疲於奔命,而自己卻有時間獨自待在房間做自己喜歡做哋事,安靜,悠閒。我總是渴望能有時間自己呆在房間裏一整天關掉手機,關掉電腦,什麼都不幹望着天花板發一整天呆,以自己最舒適最原始哋姿勢呆上一整天。這和死亡有什麼不同?我想不同在於責任,曾經有人問過我愛情和婚姻有什麼不同,我開玩笑說;“愛情是婚姻哋墳墓,而不結婚就會死無葬身之地。”其實那只是一句笑談罷!婚姻需要哋是責任,這種責任不同於工作責任,不同於社會責任,是一種親人與血緣之間不可磨滅哋職責。人生在世與此一樣,每個人活得都很累,面對每一天形形色色哋人,各式各樣哋事,五花八門哋瑣事,我懂,我瞭解這很累,而令自己輕鬆哋方式少之又少。生活原本事五光拾色哋,可在日復一日哋忙碌中我門都帶上了太陽鏡,披上了保護色,時時刻刻保持標準哋兩翼上翹四五度哋面容面對領導,同事,老師,同學、、、有時甚至連我門自己也不認識自己,這也是一種區間,您我都在循反往復。

有人曾問我想做什麼,我很詩意哋回答彵:“戰士”。因爲,活着,是爲了:“責任”。

在生命哋洪流中,我門能做哋只有激流勇進,沒有退路,只有前進哪怕戰死沙場,馬革裹屍。

有網友留言說我寫哋東西太浪漫,是呀!我一直以爲我是一個浪漫哋人,我擁有着多數文人都擁有哋特點,我很容易觸情生情,喜歡閒閒淡淡哋文字,偶爾爲了文章徹夜不眠,偶爾爲了一兩個詞斟酌良久。曾經羨慕過哥特式少女,羨慕彵門白皙哋皮膚,修長哋雙手,和令人費解哋人生哲學——“死亡是活着哋任務”。我本沒有資格去評論,但又不得不承認死亡,對每一個人都有着或多或少哋恐懼和想往。魯迅曾說過哋;“想上天哋快讓其上天罷,欲超生哋快讓其投胎罷。”我想也無非是這種思想吧。

明天就是清明,今晚已經看到了街道上火蝶點點,在夜空中翩翩起舞,恐怖之餘其實也挺美哋。

在原來哋文章裏我喜歡用鮮明哋詞語顏色感激發人門哋語言神經,以達到我哋文章哋生華。曾經在文章中提到過我哋人生態度:“應當做一位旁觀者,只有好哋列車司機,纔不會偏離軌道。”事實上,我失敗了,在生活中我做不到,做不到旁觀。我哋主觀意識無時無刻哋不在干擾者我哋想法牽制着我哋行動。不過還好,值得慶幸哋是我可以在文章中反思,檢討。

曾在文章中呼喚過:“渴望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即白”,風雨大作故人來哋友誼,卻不知道;真正哋友誼其實就在身邊。我也犯了那個大多數人多犯過哋錯誤,失去時才知道曾經擁有。上星期,我門哋集體被拆開了,每個人對未來都是未知哋,有哋人在新哋生活中失去了切什麼,有哋因爲命運哋安排得到了很多。而我,一就平淡,看得很重很寶貴哋東西,在新哋環境中得到了昇華,所有哋目標都得到了進一步哋實現。可就是在這種極度現實,極度順利哋時刻一種情思還是在不經意間涌上心頭,起初極力剋制着,想在一個勢均力敵哋環境中儘量讓自己別那麼鋒芒畢露。極力哋控制着向前走哋時候別去回頭看,但最終控制不住,前幾天晚飯哋時候我回到了原來哋團體,才驚奇地發現,大家都回來了,原來,不光是我一個。

頓時感覺一切都如此溫暖,回到了昨天,站在我曾經演講哋地方,做回我曾經哋座位。找找原來哋前後左右,拿着筷子彼此爭搶着食物,其實心裏早已是滿滿哋,無心吃飯,於是我拿着我哋飯盒把自己哋飯分給曾經哋朋友門,等着彵門最後您一口我一口哋瓜分掉我哋飲料。失去了什麼?得到了什麼?又留下了什麼?永遠留下了牆上掛着哋我曾經寫哋毛筆字,永遠留在黑板上哋四條“嚴禁”。永遠留在所有朋友心中哋那個曾經站在講臺上發飆哋婷姐,那首永遠讀不熟哋“離騷”。今天,我又站在了別哋班級哋講臺上繼續領讀,繼續開團活,繼續發飆……

活着,活着,活着……時間扔掉您所有人都會隨着時間忘記您,只有您緊緊地追隨時間哋步伐,您纔會與大家一起發明明天。

篇6:清明節隨筆

初春的時節在一場梨花演繹的盛世繁華迎來了清明穀雨。

我靜靜地站在這個世界的一角,輕輕地呼吸着她身上飄傳過來的幽香,任憑雨水溫柔的拍打在我的肩頭。

有人說是梨花那傾國又傾城的美麗身姿把清明穀雨吸引而來,也有人說是執着在亂世繁華中的清明穀雨打動了九天之上的那道倩影,爲他淪落凡塵。

這些我都不會去管,我只要靜靜的在這個喧囂世界中找一個無人的角落,默默地注視着他們所演繹的美麗話劇就好了。

梨花背後的世界在清明穀雨中忙碌地向另一個我們構建的虛擬世界中傳達着不帶有任何悲傷的信息,從遙遠古代流傳至今年復一年,漸漸地成爲了一個名叫習俗的東西。傳向另一個世界的僅僅是用現代科技製造出來的連我們自己都不曾擁有的幾百萬幾千萬幾億的大鈔,蒼黃色火焰前面的我們肆無忌憚笑着一次又一次把大鈔投向燃燒着的火花中,面無表情地看着它在火中化成灰燼,然後被風一吹消散在空氣中。

梨花背後的世界在清明穀雨中化成了一座座在雨中漂泊的孤獨墳墓,梨花散落上面散發着晶瑩的光。在那些沒有人知道的雨夜裏,黃土堆成的墳墓被大雨沖刷的越來越小,裏面的亡靈似乎想要掙脫這個囚禁他們的牢籠,然而被我們自以爲是的上土習俗的一筐黃土再一次埋葬在那漆黑不見底的孤寂深淵,然後再被無數個雨夜洗禮沖刷,然後又一筐土,再被沖刷再被埋葬。舊土一次次被新土輪翻下來,直到黃色的土堆之下只剩下土真正的靈魂徹底腐朽不再存在我們還是一如既往麻木的給它蓋上新土。每年依舊有新的花瓣落在墳頭,只是她們好像在悲哀着什麼。

梨花背後的世界在清明穀雨之際,大霧瀰漫了整個世界。冰涼的雨滴透過迷離的大霧打在我身體的每一寸肌膚,我閉着眼睛靜靜地感受着帶雨梨花散落到我身上散發出的縷縷清香。

突然間我矯健的步伐踩在一個小水窪中,濺起點點漣漪,粘起了早已墜落下來溼透了的梨花。我睜開了眼,恍惚中我看到一個孤立的墳墓在清明穀雨中被沖刷,只不過全部被晶瑩的梨花覆蓋,不過也好,至少在有花的陪伴這個清明他不孤獨。

我靜靜的往前走去,想要看的清楚一些。近了、近了,我……看到了,那個溼淋淋的墓碑上面刻的竟然是、竟然是……我自己的名字。

不過,這樣也好!我笑了笑這樣對自己說。

篇7:清明節隨筆

清明左右,綿綿細雨,如絲如弦。彷彿是一帷珠簾,輕輕撩開朦朧的煙塵,雨紛紛,欲斷魂,牧童信手一指,酒香深處,雨巷盡頭,竟有桃花酒,杏花村。

興許千年前清明時節的江南,蘆葦盪漾着微雨的清香,曼柳輕拂着春雨的柔情,下雨了,撐一柄油紙傘,或許會邂逅被春意醉倒的詩人,似癡似癲地望着那雙飛燕,數着那幾縷炊煙,或許也會有孩子推開窗子,好奇地望着這淅淅瀝瀝的雨,想像着自己做的風箏在那油菜地裏飛舞。遠處傳來悠揚的笛聲,驚起了滿城風絮,撩撥了一川菸草,醞釀着梅子黃時雨。

舔舔舐舐那冷雨,是否能體味東坡那“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灑脫?是否能品嚐陸游那“細雨騎驢入劍門”的苦澀?是否能感悟杜牧那“多少樓臺煙雨中”的朦朧與辛辣?清明的雨,是一場文化的苦旅,有時一場雨一座屋檐,就是一方故土甚至一個朝代。中國人所講究的意境之美,在華盛頓漢白玉建築擁簇的草坪中,在倫敦車水馬龍的街道上,在法國香榭麗舍大街華麗的噴泉邊,或是在羅馬肅穆嚴謹的萬神殿前,都無法尋覓“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或是“長橋臥波,未云何龍?複道行空,不霽何虹”的美感。這是文化帶給中國人獨特的審美,更是當我們遠離故鄉時,所切骨思念的事物。

王蒙先生曾經說:在自己的國家,自己的城市和鄉村,連每一陣風每一片紙每一縷炊煙和每一聲細微的耳語,都是抓得着、碰得痛、壓得沉、硌得硬,都是有棱角、有重量、有來路和去向、有溫度。正是這樣一種文化的氛圍讓人們存在得有方向,行走得有底氣。一場雨承載着千年的文化,嘀嗒在石瓦間,沉吟在刀劍上,圈點着西湖水,串連着蓑衣線。從小的時候,每個人就會背誦《靜夜思》,即便根本不懂鄉思爲何物;也都會唱幾句京歌,即便對京戲一知半解;男孩子心裏的英雄是齊天大聖或關公趙雲,女孩子有時會望着月亮想像着嫦娥和玉兔那冰清無暇的廣寒宮的樣子。中國的文化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經在我們的心裏紮根,生芽。

正如一個人一樣,無論歲月如何侵蝕,生活如何磨難,風度依然,風格永存,寵辱無驚,自然讓人心生敬意。在我們奔走呼號忙於修建一座現代化的國家大劇院時,倫敦則忙於修建莎士比亞劇場,保護她的古老與傳統。當我們追隨着都教授匹諾曹的時候,韓國卻將端午祭申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也許放棄纏足剪掉辮子是一個無比進步的舉動,但是否意味着我們要爲了高樓毀了故宮呢?也許我們缺少許多進步和變革的勇氣,也許我們要永遠十分警惕固步自封的保守;但是,我們難道就不缺少合乎情理的保守的智與勇,就不需要警惕那種幼稚的趕時髦的一窩蜂了麼?在如今文化的大雜燴中,什麼是我們可以放棄的,而什麼又是我們必須堅守的?答案,不就在這清明時節的雨中麼?

聽聽那冷雨,如果可以,我願折一枝柳,留住這千年的淅淅瀝瀝,淋淋漓漓。

篇8:清明節隨筆

清明節是我們傳統節日,每年一到清明節我們全家一起去上墳,到了墳地,我的弟弟妹妹們都等着我去玩呢。

我的弟弟妹妹都很喜歡清明節,也包括我這個小姐姐,因爲我們大家可以聚在一起,一起爬山,一起放風箏,可開心了!可快樂了,可惜一年中“‘清明節”只有一次,所以我們很珍惜哦!說到這兒,我得趕快拿着我風箏去和她們玩了,要不然他們爬山就不等我了。我走到墳前一看他們全來了,就差我一個人。我們給祖爺爺、祖奶奶祭拜後就去玩了,爬山有兩條路,一條很崎嶇以前放羊時走過的山路,很難爬。還有一條是山野地上長滿小草的路,人們可以輕輕鬆鬆的爬上去,但是兩條路都一樣遠。最後我的弟弟、妹妹們一致決定爲了鍛鍊我們的'意志,上山時走那條崎嶇而艱難的山路,下山時走那條平坦而長滿小草的路。

上山了,我們象一隻小老鼠一樣“嗖、嗖、嗖”爬上去,可是爬到半山腰,他們累得直喘氣,我們快要爬不動的時候,兆兆比我小一歲的妹妹對大家說:“我們要堅持,堅持纔是勝利,如果我們退縮了,就是一個懦弱的人,就是一個經不起一點風雨的人”,我聽了後說:“妹妹你說的對,俗話說: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我們一定要爬上山頂”。“行”,大家說。我們艱難而努力的向上爬,,終於,我們爬上了山頂,大家一定會問,我們是怎麼爬上去的,因爲有一種信念,一直記在我們心中,那就是,堅持就是勝利。我們在山頂被清風吹過,把我們身上的“累”給吹走了。往下一看:啊!我們的家鄉貴德就像一個盆地,到處綠樹成蔭,清清的黃河順勢而下,柏油馬路像一條條白色的帶子,高大的建築物拔地而起。好美麗、好漂亮。

突然妹妹對我說:“姐姐我們一起放風箏吧”!我聽了連忙點頭,拿出了我的蝴蝶風箏,妹妹拿出了小鷹風箏準備放風箏。那線一緊一鬆風箏慢慢飛上天空,我們邊跑邊放,風箏越飛越高。我的蝴蝶風箏在空中翩翩起舞,妹妹的小鷹風箏翱翔在藍天中,看到五顏六色的風箏在空中飛舞,我們的心情好高興、好激動。

篇9:清明節隨筆

燕子來時春舍,梨花落後清明。

今年的清明,略有寒意。

車,在回鄉的路上;心,卻早已到了家鄉。

“媽媽,這次回去給誰掃墓?”我好奇地問着媽媽。“我的奶奶。”她輕輕地說,彷彿那是一個美麗而又奇幻的夢,而她,便是這個夢的主角。

“媽媽的奶奶?爲什麼以前你不去呢?”“沒有爲什麼。”媽媽的回答令我很失望,便過頭去,再也沒有理她。

又是一年清明時,霏霏細雨、點點愁思,幾多離人淚。

回鄉的路途十分遙遠,爲了打發時間,我便猜起了媽媽的奶奶的容貌:應該是一個很慈祥很慈祥的老奶奶吧。笑起來應該會有兩個小小的酒窩,雖然老了但風韻猶存吧。我把我的猜想告訴了媽媽,媽媽笑而不語。

終於,漫長的車途後,我們到家了。安頓好一切後,媽媽便帶我去掃墓。

那是一個怎樣的墓啊,墓碑上的字早已在幾十年風雨的`打磨下模糊不堪,墓上雜草叢生。我無言:人死了,都會這樣吧。

媽媽燒起了紙錢。我在墓前鞠躬,默哀。望着墓碑上刻着的幾個模糊不堪的字,心裏泛起了一種從未有過的悲酸。一陣風吹過把地上的焚燒盡了的灰燼捲起,吹進了我的眼裏,彷彿是在爲我掩蓋眼眶中的晶瑩。

站在墓碑前,久久不願意離去。天空灑下了隨着風飛揚的如塵如粉的雨霧。就這麼輕,這麼輕,這麼飄揚。象是蝶舞一樣。清明節,就是一個雨紛飛的季節。

焚紙祭香,青煙寒食,撒清酒一杯,吟離歌數闋,哀思同寄。

一絲絲清涼,拂過臉頰,西方那天邊,也漸漸暗了下來,一切都回歸了開始的寧靜,隨着夜晚的來臨,輪迴着…

篇10:清明節的隨筆

記得古詩說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講的是清明節雨天、人們傷心的情景。可是,在今天清明節的第二天,天氣十分的晴朗,外面陽光明媚,風和日麗,到處是春暖花開的景象,我、爸爸、媽媽、外婆、哥哥、舅舅一起去南北湖掃墓。

我們乘着開往南北湖的公交車,來到了我們海鹽縣的旅遊景點——南北湖,湖邊到處是行人,有來掃墓的,來旅遊的……我們無心欣賞南北湖的美麗景色,直接來到半山腰,來到了外公的墓前,外婆依次擺好拜祭的物品,媽媽、舅舅獻上了鮮花,爸爸點着了蠟燭,接着舅舅第一個拜,第二個是外婆拜,第三個是哥哥拜,第四個爸爸拜,第五個是媽媽拜,第六個當然是我了,因爲我最小了。接下來外婆就給外公燒紙錢了,希望外公在下面有更多的錢花,日子過得好一點。望着外公的墓碑,我們心裏都有一種痛苦的感覺。

拜祭完後,媽媽打算帶我到處走走看看,我們先來到了湖邊的木製長曲橋上,只見橋下的湖水水平如鏡,沒有一絲波浪,湖水清的能看到湖底的水草。走過木橋,我們來到了長堤上,堤的兩邊盡是桃樹,我走進桃樹看了一下,發現有的'花是含苞待放的就像是一個個害羞的少女,有的花是爭奇鬥豔的像一個個哨兵展現着自己的魅力。

走着走着,爸爸說起他小時候來英雄紀念碑掃墓的事,於是,我向爸爸提議,也帶我一起去向英雄掃墓。接着,我們就爬上山峯來到了新四軍北撤澉浦之戰紀念碑,原來是在1945年10月4日,新四軍北撤至澉浦時,遭到國黨10倍於自己軍力的包圍,在戰鬥中,新四軍有223名戰士犧牲了。看着紀念碑,想到犧牲的新四軍戰士,我心中感到無比崇敬,於是,我向英雄們獻上自己做的花環,爸爸爲我在紀念碑前留了合影。

走在下山的路上,想到有兩百多位戰士犧牲在這兒,我覺得我們不能忘記先輩的事蹟,是他們創造了中國,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的今天,我覺得今天收穫真多。

篇11:清明節的隨筆

晨,天空中烏雲密佈。當我的眼睛剛張開時,媽媽就笑眯眯地問我:“寶貝兒,今天是什麼日子呀?”我剛睡醒,腦子裏還迷迷糊糊的,沒感覺。爸爸在一旁提醒我:“清明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我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

我看了看天氣,呵,杜牧猜得可真準呀,果然下着濛濛細雨。

“出發了。”奶奶在廚房大叫道。爸爸走在最前面,當然,他拎得東西也是最多的。

車子停在山腳下,由於下着濛濛細雨,山間的小路變得非常泥濘,難以行走,一個不小心,就會被摔得“嘴啃泥”,聰明的我在路旁撿了一根樹枝,當起了小柺杖。

綠油油的田野裏開滿了許多不知名的小花,下過雨後的竹林變得更加蒼翠欲滴了,分外好看,遠遠望去就像一片碧綠的翡翠,呼吸着大自然帶給我們的清新空氣。

“到了。”爸爸說。我們找到了要祭拜的人——爺爺的爸爸媽媽。

爺爺和爸爸把放祭品的桌子打掃得一塵不染。“好了,可以開始了。”爸爸和爺爺異口同聲地說。

放好了祭品,該祭拜了,我和爸爸媽媽老老實實地站在墳墓前,雙手併攏,放在胸前,認認真真地拜了起來。

最後,我還把我們準備的鮮花斜靠在墳墓前面,再一次地鞠了一個躬。

就這樣,難忘的今天過去了,永遠不會回來了,再也不會回來了。想到這兒,我又在墳墓前鞠了一個躬,口中還唸唸有詞:“我會永遠牽掛你們的。”

我永遠也忘不了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