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什麼叫中元節【精品多篇】

什麼叫中元節【精品多篇】

成都的中元節習俗 篇一

1、家祭

在老成都,幾乎家家都有一塊用紅紙和木牌做的祖宗神位,以示爲人不忘根本。而傳統的老成都中元節從農曆七月初就開始了,一直持續到七月十五日。從七月七年級開始,每天清晨,家中的男性成員會給祖宗神位上一炷香。而在七月十二日,或七月十四日,任選一天作爲正日子,全家老小齊聚,舉行家祭。重頭戲是晚上的祭祖儀式。

老成都民風比較開放包容,家中的女人們也可以幫忙操持祭祀所需的瓜果香燭等,而在我國的其他部分地區,但凡中元祭祖,是絕對不能讓女人沾的。首先擺好桌椅碗筷,煞有介事地請先人“入席”。隨後,由一家之長點上香燭,帶領全家老少向祖宗牌位行禮,磕頭作揖。接下來,也是由一家之長領頭向祖先們述事。這時候,家中的長輩也免不了向族中晚輩諄諄教誨“都是有了前人的努力,纔有我們的今天,不可忘本啊。”之後開始吃飯。

2、燒袱紙

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燒袱紙。即將紙錢一疊、封成小封,上面寫着收受人的稱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數,化帛者的姓名及時間

俗傳七月十五鬼門關閉,各家都要“施孤送孩”。成都一帶人們用紙紮花盤,上放紙錢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內邊走邊念:至親好友,左鄰右舍,原先住戶,還捨不得回去的亡魂,一切孤魂野鬼,都請上花盤,送你們回去羅!說完後端到屋外焚化。

3、賞孤

除了向祖先燒祭袱子外,善良的成都人還要“賞孤”。這裏的`“孤”指的是無名英烈,以及客死他鄉或無人祭祀的可憐人。賞孤通常在戶外的田埂路邊,點上香燭,將袱子分成小垛,擺上幾碗飯,幾杯水酒,最重要的是準備“刀頭”。所謂“刀頭”是指豬的肋骨和後腿之間最好的肉。

老成都規模最大的“賞孤”賞錢活動是在東門大橋橋洞外,因當時那裏有座無名英雄紀念碑。每逢中元節,便有出川抗戰的戰士家屬以及其他市井平民來到此地賞孤,自發地告慰先烈們的在天之靈。而原本位於華興街的忠烈祠,則是官方祭奠歷代先賢之地,每到中元節就會舉行大型的紀念活動。

4、城隍出駕

此外,在老成都還有一項習俗,叫城隍出駕,也是中元節的風俗之一。民間認爲陰曹地府的假期結束時,城隍老爺要親自出駕巡街來收鬼魂歸地府了。

舊時成都城隍廟在今成都市金華街中段的北面,佔地大約百來畝。每到七月十五城隍老爺出駕時,這裏就會聚集很多人,摩肩接踵,看各種由人扮演的妖魔鬼怪招搖過市。

5、放河燈

家祭賞孤結束後,夜也逐漸深沉,老成都的中元節也迎來最後的高潮——放河燈。放荷燈亦稱放河燈,其含意是導引鬼魂進入極樂世界或及早託生轉世。荷燈之樣式,其上半部皆爲彩紙疊成之蓮花兒,下半部之載體各異,或西瓜或冬瓜或南瓜或倭瓜,取其半並掏空瓤肉,中插點燃之蠟燭,於夜幕初降時放入河湖。

人們認爲,中元節是鬼節,也應該張燈,爲鬼慶祝節日。不過人鬼有別,人爲陽,鬼爲陰;陸爲陽,水爲陰。水下神祕昏黑,使人想到傳說中的幽冥地獄,鬼魂就在那裏沉淪,所以中元張燈是在水裏。

祈豐收 篇二

中元節施祭孤魂與祈望豐收又常聯繫在一起。施孤之夜,家家戶戶要在自己家門口焚香禱祝稻穀豐收,並把香枝插於地上,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徵着秋收稻穀豐登。

放天燈 篇三

鬼節這天放天燈也有兩個說法,其一是把自己家的小鬼用天燈放出去,把黴運帶走,帶的越遠越好,讓這些小鬼永遠也回不來。這時候就很忌諱別人家的天燈落在屬於自己家的地方,如果落下來,就要重新放飛出去。其二是說,家家都希望自己逝去的先人都能進入極樂世界,鬼節這天放天燈,是爲在陰間準備飛昇極樂世界的先人們照亮昇天的路。

中元節禁忌 篇四

農曆七月,是民俗傳說中的“鬼月”。七月十五是中元節,是祭祀祖先超度亡魂、地官大帝赦罪之節日。

民間有言:“七月七年級鬼門開,七月十四鬼亂竄”。人們普遍認爲七月是“鬼月”,夜晚、野外陰氣重,中元節前後更甚,尤其是七月十四的晚上。

1 七月冤魂厲鬼遊蕩,夜晚野外陰氣重

傳說中,每年七月七年級大開地獄之門,讓那些終年禁錮在地獄受苦受難的冤魂厲鬼走出地獄,獲得短期的遊蕩,享受人間血食,一直到七月廿九才關上鬼門。

所以,整個七月是需要多加註意各種忌諱的月份,諸事不宜,更要謹防外出。

爲了讓陰陽兩界的人鬼都平安,自古便有在七月設醮普渡的習俗。民間在七月鬼月的第一天、第二天、第十五天和最後一天都要進行拜祭。

因爲這一天尤爲特殊,也產生了很多禁忌:不穿帶自己名的衣服、不拍別人肩膀、不吹口哨、小孩老人體弱者夜晚不外出… …

2 願衆鬼早脫地獄苦,不再騷擾人間

人們爲鬼魂舉行“普渡禮”,可以使他們早日脫離地獄之苦,也希望他們不再騷擾世間活人。

所以每年七月,人們除了爲鬼魂舉行“普渡禮”外,還會在路旁多燒些冥紙,以廣結冥福。

3 鬼月四天,祭拜普渡

鬼月的第一天,即七月七年級,是私宅開地門的日子,需要祭拜。

七月七年級,鬼門初開,諸鬼來到凡間。祭拜有大祭和小祭,大祭就是做一桌豐盛的菜,小祭就是簡單買點水果餅乾。不管怎麼樣,都是表達一份敬意。

鬼月的第二天,即七月八年級,是公共場所開地門的日子。

在古代,商號、衙門等單位祭拜都是比私宅晚一天。祭拜的目的,就是希望這個月能夠平安度過,單位管理的地方不要出什麼靈異事件。

鬼月的第十五天,即七月十五,是中元節,即鬼節,按民俗應當祭祖。

七月十五這一天,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這一天是以祀鬼爲中心的節日。七月十五,鬼門大開,這時陰氣最重,當晚最好不要上街。一入黑夜,百鬼夜行,最易出事!

鬼月的最後一日,即八月七年級前一日,叫做關地門。

七月最後一天,是衆鬼放完假期,重新回到地獄的日子。我們要善始善終,在這一天進行祭祀,爲的就是剩下的日子保平安。

後世沒有了公祭,家家戶戶都在做私祭的同時,也在分擔公祭的義務。這一次祭祀就完全是出於善意。

《金門志》記載:“七月朔(七年級日)起,各社延僧道設醮,作盂蘭會,俗名普渡,以祭無主鬼。里社公祭,各家另有私祭。”

淪爲鬼道者,乃因爲前世犯了惡念,今世在鬼道中受難受罰,刀山火海,以贖罪愆。

更有淪爲餓鬼者,喉嚨狹如針,一世內不能飲食。又有孤魂野鬼,中元節無人祭祀,寂寞淒涼。

得爲人道的我們,不能只想着自己,還需要奉獻愛心。如果人人都能修持一顆慈悲心,則善道不滅,亦可感化其屬,勸其向善,早日超脫苦海。

4 鬼月禁忌多,千萬要注意!

避免帶紅繩、鈴鐺、風鈴等招鬼物,儘量避免出門。若遇到鬼壓身、鬼打牆等靈異事件,不要慌張,集中一切注意力,睜開眼睛。

中元節禁忌大全 篇五

1、祭祀時要肅穆端莊,以黑色灰色着裝爲宜。忌紅色等大紅大紫之色。否則容易招致煞氣,惹禍上身。

2、拜祭時要態度要嚴肅端正,嚴肅端莊,不可大聲喧譁,出言不遜或有不雅舉止。據說否則會打擾到死者的靈魂,重者更會招致怨氣。

3、七月十五恰逢週末,要外出遊玩的朋友,要在太陽落山前返回。否則陽氣退去,陰氣見長,體弱多病之人則容易受到陰氣襲擾。而外出遊玩時最好是結伴而行,避開背陰的山溝及荒野之地。如在野外遇到墓地,則要心懷虔誠之心走過,切不可喧譁、吵鬧或有其他褻瀆之事。

4、在七月十五的夜裏,由於陰氣太重,還是儘量不出門爲好,尤其是四柱命理弱的朋友。而對於不得不出門的,應該儘量避免戴紅繩、鈴鐺、風鈴之物出門。若聽到有人呼喊你名字,最好不要立即答應,而要辨別聲音來源後再做迴應。當然,鬼節當晚最好也不要直呼別人姓名,尤其在外面大街見到熟人的時候。

5、生理期的女孩子本身陰氣也重,所以最好避開祭祀、敬祖等場合,外出最好隨身佩戴一些辟邪助運的吉祥物。

中元節不能做的事 篇六

額頭要露出來

額頭有正氣之光,不要讓頭髮遮住額頭,否則會影響你的運氣,尤其是在中元節這天,更要露出來爲好。

忌說“鬼”字

中元普渡這一天,鬼魂幾乎傾巢而出,無所不在,尤其是普渡法會的現場,肯定是“鬼”滿爲患。所以在中元普渡時,最好謹言慎行,除了忌說“鬼”字之外,也別口不擇言胡亂說話,小心鬼魂就在你身邊!

不要亂踩

無論是祭品或是其他,在燒的時候不可亂踩亂跳,否則難保不會阻礙到它們的行動,其生氣之餘,自然會對你不利。

忌半夜洗晾衣服

洗後的衣服因潮溼容易讓遊離電波黏着在上面,不容易脫身,在鬼魂四處出沒的鬼月裏,半夜晾衣服就像在設陷阱抓鬼,它不找你麻煩找誰?

中元節這天不要隨意亂拍他人肩頭

此禁忌跟民俗有關,民間認爲每個人身上都有三把火,聚在頭頂與兩肩,會讓鬼魂等不敢近身。因此,在鬼魂最多的中元普渡時隨意亂拍他人肩頭,豈不是想拍熄對方的火,讓鬼魂找他的麻煩?

女性的禁忌

民間認爲女人在某個期間身體生理原因等,諸如動工、祭祀等事情都不宜在場觀看,以免觸犯神靈,導致不幸,或使得工事無法順利進行。這期間女人氣場比較弱,容易受到影響,所以還是要多謹慎。

忌晚上聚會等

七月生的人有點可憐,在晚上聚會時多半會出現一些不認識的“人”一起唱生日快樂歌,還是改到白天慶祝比較好。

不要捉蜻蜓及螽斯

民間認爲這兩種昆蟲是鬼魂的化身,胡亂捕捉它們,小心引其上門。

中元節習俗 篇七

1、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河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放河燈,尤數黃河裏放燈壯觀。晉西北的河曲縣城,緊臨黃河。河道開闊,水流平緩。每到七月十五夜晚,全城男女老少齊集黃河岸邊的戲臺前廣場,競觀河燈。各色彩燈順水漂移,小孩子緊盯着自家的燈能漂多遠。老太婆嘴裏念念叨叨,不斷祈禱。今天的放河燈,已經成爲歡樂的活動項目了。照佛門的盂蘭盆會儀規來看,放河燈只是其中的一個小節目,並不顯得多麼要緊。而在民間的中元節俗活動中,放燈則是比較重要的。

2、祭祖

祭祖節在陰曆七月十五日,所以簡稱爲“七月半”祭祖。那時盛夏已經過去,秋涼剛剛開始。民間相信祖先也會在此時返家探望子孫,故需祭祖。祭拜的儀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時分舉行,並不侷限於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對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動先人的牌位。到“七月半”祭祖時,則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請出來,恭恭敬敬地放到專門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飯,直到七月卅日送回爲止。有先人畫像的,也要請出掛起來。祭拜時,依照輩份和長幼次序,給每位先人磕頭,默默禱告,向先人彙報並請先人審視自己這一年的言行,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3、祭祀土地和莊稼

七月十五,民間還盛行祭祀土地和莊稼。將供品撒進田地。燒紙以後,再用剪成碎條的五色紙,纏繞在農作物的穗子上。傳說可以避免冰雹襲擊,獲得大秋豐收。一些地方同時還要到后土廟進行祭祀。定襄縣民俗將麻、谷懸掛門首。

4、麪塑

七月十五節前,民間婦女盛行麪塑活動,晉北地區最烈。一家蒸花饃,四鄰來幫忙。首先根據家庭實有人數(包括出嫁的女兒及女婿、外孫,另過的兒子及媳婦、孫子等等),給每個人先捏一個大花饃。送給小輩的花饃要捏成平型,稱爲面羊,取意羊羔吃奶雙膝下跪,希望小輩不要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送給老輩的花饃要捏型,稱爲麪人,意喻兒孫滿堂,福壽雙全;送給平輩的花饃,要捏成魚型,稱爲面魚,意喻連年有餘。現在已經不那麼嚴格講究了,完全依據主人的,羊、虎、牛、魚、兔、人各種造型的饃都有。人均一獸的花饃捏完以後,還要再捏許多瓜、果、桃、李、蓮、菊、梅等造型的花饃,點綴以花、鳥、蝴蝶、蜻蜒、松鼠。個頭較前要小,做爲走親戚,看朋友的禮品。這些麪塑蒸熟以後,再經過五色着彩,看上去栩栩如生,每一件都可以稱爲絕佳的手工藝品。七月十五看麪塑,已經成了農家婦女一展靈巧手藝的節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