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春節的風俗與傳承簡介新版多篇

春節的風俗與傳承簡介新版多篇

春節的來歷介紹 篇一

春節,即農曆新年,俗稱過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七年級。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竈,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七年級爲高潮。

春節歷史悠久,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爲主要內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春節放假最新通知 篇二

xx公司全體員工: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通知,20xx年春節放假安排如下:

2月7日至13日放假調休,共7天。2月14日(星期日)、2月14日(星期日)上班。國務院辦公廳關於20xx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國辦發明電〔20xx〕節假日期間,各單位要妥善安排好值班和安全、保衛、防火等工作,遇有重大突發事件發生,要按照規定及時報告並妥善處置,確保人民羣衆祥和平安度過節日假期。

xx公司人事部

20xx年1月31日

2022年春節放假通知 篇三

尊敬的各位客戶:

你們好!

20xx年春節來臨之際,根據《國務院辦公廳公佈20xx年春節放假安排》,結合公司實際情況與工作安排:

先將我司春節放假安排如下:

一、春節假期:20xx年xxxx日至xxxx日放假休息共15天,xxxx日正常上班

二、在20xx年春節長假到來之際,感謝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厚愛,在此xx科技實業有限公司的全體員工向您們致以節日的問候,祝您們新年快樂,生意興隆,家庭幸福。

再次感謝各位的關注和支持!

xx科技實業有限公司

20xx年xx日

春節的傳統活動有哪些 篇四

拜年

拜年是人們過年時辭舊迎新的一種賀歲方式,在正月七年級一大早人們就從被窩裏爬起來了,帶上小朋友穿上新衣向家裏的長輩拜年祝福老人福壽綿長,吉祥康泰。然後長輩送出紅包也是希望晚輩健康成長一年又一年的意思。古時候拜年還要磕頭向長輩問好,現在已經簡化了很多,只要說上一些過節的吉祥話就好了。一般來說七年級是不出門的,只向家裏的長輩拜年。到了八年級人們纔開始浩浩蕩蕩的走親戚拜年了,一直到初十拜年走親戚的活動才逐漸到尾聲。折騰了十天半個月的時間,家裏的小朋友估計是賺的盆滿鉢滿了,紅包肯定沒少拿。

放爆竹

放爆竹是中國傳統民俗,已有兩千多年曆史,相傳是爲了驅趕一種叫年的怪獸。當午夜交正子時,新年鐘聲敲響,整個中華大地上空,爆竹聲震響天宇。在這“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的“三元”時刻,有的地方還在庭院裏壘“旺火”,以示旺氣通天,興隆繁盛,吉祥如意。

守歲

除夕守歲形成風俗,最早的記載見於西晉的《風土記》中,書中說:“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當時過年很重視閤家團圓,因此允許在押的犯人出獄與家人團聚。守歲時,閤家歡聚一堂,飲花椒酒、屠蘇酒,吃五辛盤等。守歲時還常進行一些娛樂活動,例如,擲骰子、藏鉤、猜謎、下棋、打撲克、行酒令賦等。

守歲,既是對即將逝去的舊歲有留戀之情,也是對即將來臨的新年懷着希冀。吃過年夜飯,一家老老小小都絲毫沒有睡意,焚香燃燭,大家圍爐向火而坐,邊吃瓜果點心,邊聊閒情舊事;大人們回顧總結舊的一年,展望憧憬新的一年;小孩子們則邊玩遊戲邊聽大人們聊天,偶爾插嘴幾句;有的人家坐到深夜,有的則通宵不眠,這個就叫做“守歲”,有的地方也叫做“熬年”。

舞龍

舞龍又稱“龍舞”“龍燈舞”“舞龍燈”等。龍是傳說中的神奇動物,能在天上呼風喚雨,也能爲人間隆福消災。早在漢代就有舞龍祈雨的活動。當時四季祈雨,春舞青龍,夏舞赤龍或黃龍,秋舞白龍,冬舞黑龍。舞龍時,鑼鼓喧天,爆竹齊鳴,場面十分熱烈。每一個動作都有名號,諸如:“二龍戲珠”“二龍出水”“黃龍過江”“白龍出洞”“穿越龍橋”“打草驚蛇”“銀龍翻江”“金龍倒海”“海底撈月”。如果兩隊舞龍相遇,一定大擺龍門陣,爭奪高下。有的地方,敗北者一方要爲勝者一方奏鑼鼓、放鞭炮。雲南、貴州的苗族,每年正月七年級至十五舞龍,同時家家戶戶堂屋神桌上擺糯米餈粑和酒肉,點燃香紙蠟燭,敬奉“金角老龍”,含有歡慶豐年、祈求吉祥的意思。

舞獅

舞獅子活動在河南豫西一帶稱作耍獅子。)本站○(耍獅子活動比較經典的動作有:獅子蹦上高桌、獅子過獨木橋、獅子翻跟頭。廣東海豐盛行春節“聽鼓手、看舞獅、聽唱曲”。舞獅主要有麒麟、獅、客仔獅、外江獅四種,唱區主要有西秦曲、白字曲、潮州曲等多種。鼓手就是嗩吶,也叫大笛或吹班。每班由二人吹大笛,一人打銅鈸,一人打小鼓。一般從除夕下午就開始到商鋪裏去吹打,一直到九年級、初四才停止。七年級、八年級最熱鬧。舞獅子的隊伍挨家挨戶舞弄,到了人家門前,說聲“恭喜”之後就開始吹奏起來,直到主人掏出紅包,帶隊的拿到紅包才離去,緊接着到下一家去舞獅。

逛廟會

一提起逛廟會,就會想起北京春節的廟會,廠甸廟會、白雲觀廟會、蓮花池廟會,人們蜂擁而至,處處交通堵塞,鬧市區實行交通管制。廟會又叫“妙會”“廟市”或“節場”。早期廟會僅是一種隆重的祭祀活動,隨着經濟的發展和人們交流的需要,廟會在保持祭祀活動的同時,逐漸融入集市交易活動。隨着人們的需要,又在廟會上增加豐富多彩的活動。於是過年逛廟會就成爲人們不可或缺的娛樂活動。部分地區,每年的廟會宗教色彩越來越淡化,只有娛樂性的仿祭祀活動表演,更多的是“有會無廟”,公園、體育場、商場等都成了廟會的舉辦場所。廟會也就漸漸地演化成爲集娛樂和短期的集市交易爲一體的民間活動。

給壓歲錢

壓歲錢,年節習俗之一,是由長輩派發給晚輩的,年晚飯後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後,放在他們的枕頭下過年給壓歲錢,體現出長輩對晚輩的關愛和晚輩對長輩的尊敬,是一項整合家庭倫理關係的民俗活動。壓歲錢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驅鬼,保佑平安。壓歲錢最初的用意是鎮惡驅邪,因爲人們認爲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壓歲錢壓祟驅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