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有關河南省風景區導遊詞

有關河南省風景區導遊詞

河南省風景區導遊詞1

洛陽,素稱“九朝古都”,但實際上先後有十三個朝代在此建都。洛陽作爲都城,前後歷時1520__年,是中國七大古都中建都時間最早、朝代最多、歷史最長的古都。

龍門石窟是中國古代封建政權凌駕於佛教之上的宗教藝術,由於魏、唐兩代皇室的參與而形成了龍門石窟皇家風範的重要特色,許多窟龕或造象的興廢變遷都與當時的政治形勢變化有着密切關係。

“龍門山色”自古即爲洛陽八景之首。北魏以來,這裏松柏蒼翠,寺院林立,到唐代有十寺最爲有名。山腳處泉水汩汩,伊水碧波盪漾,唐代時行船往來,穿梭其中。精美的雕像與青山綠水交相輝映,形成了旖旎蔥蘢,。鍾靈毓秀的龍門山色。伊闕風光。中國古代歷史上曾有許多文人墨客,帝王將相,高僧大德徜徉於此,賦詩吟誦。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十寺觀遊之勝,香山首焉”的佳句,聲名遠揚,今誦尤新。

潛溪寺朋友們,下面我們將參觀龍門石窟西山北端第一個大窟潛溪寺。潛溪寺爲唐高宗初年雕造。洞內造像爲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主像阿彌陀佛居中而坐,身體各部比例勻稱,面容豐滿,胸部隆起,表情靜穆慈祥。兩側觀世音、大勢至菩薩體軀比例適中,豐滿敦厚,表情溫雅文靜,富於人情味,揭示了唐初雕刻藝術的長足發展。阿彌陀佛和觀世音、大勢至菩薩合稱爲“西方三聖”,是佛教淨土宗供奉的偶像。

隋唐時代是中國佛教發展的又一個繁盛期。佛教學風在“破斥南北、禪義均弘”形勢下,南北佛教徒們不斷的交流和互相影響,完成了對以前各種佛教學說的概括和總結,從而使佛教中國化的趨向更加明顯,也使佛教造像藝術充滿了清新與活力。因此,在造像藝術上發生了不同於北魏時代造像風格的變化,潛溪寺中的造像已揭開了盛唐那種豐腴、典雅的造像風格的序曲。

賓陽中洞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實行了意義重大、比較徹底的漢化改革,歷史上稱爲“孝文改制”。由最高統治者實行的政治上的改革必然對當時皇家貴族發願開鑿的佛教石窟造像有一定影響。下面我們將參觀的賓陽中洞的造像風格和服飾就是孝文帝改制在文化上的反映。

朋友們,現在我們面前的這三座洞窟合稱爲賓陽三洞。賓陽三洞因統一規劃、有計劃開鑿且並排佈局而得名。這三座洞窟從公元520__年開鑿直到520__年停工,歷時長達20__年還未完工,史書記載用工多達80多萬。中間的爲賓陽中洞,是北魏宣武帝爲其父母孝文帝及文昭皇太后祈福做功德而開鑿。洞中三壁造三世佛,從南向茲依次爲過去世燃燈佛、現在世佛釋迦牟尼和未來世佛彌勒佛。

賓陽中洞的窟頂是穹隆形,好像蒙古包的頂部,地面雕刻着大型蓮花,周邊是蓮花花瓣、水波紋和其它裝飾圖案,如同鮮豔美麗的地毯式樣子。這種形式使人很自然聯想起北方遊牧民族的生活。

主佛釋迦牟屁,造像手法已和北魏鮮卑族拓拔部固有的粗獷敦厚之風有所不同,而是吸收了中原地區漢民族文化的成分和當時南朝所流行的“清瘦俊逸”的風尚,形成了遷都洛陽後佛教造像“秀骨清像”的藝術形式。主佛體態修長,面容清瘦,眉目疏朗,嘴角上翹,表情溫和,神采飄逸。服飾已脫去了雲岡石窟中雙領下垂式袈裟和偏袒右肩式袈裟,改爲中原地區褒衣博帶的形式,衣裙下部雕作羊腸紋拖在基座前部,一層一層摺疊着。這種雕造風格迅速在全國流行開,成爲北魏時期佛教藝術中國化、民族化的造像特色。

這種造像手法與現實生活中的人物形象接近了許多,正是孝文帝改制在龍門石窟造像上的反映。

中洞窟門內前壁兩側下層各有一幅大型浮雕,北爲孝文帝及侍從禮佛圖,南爲文昭皇太后及嬪妃禮佛圖。這兩幅作品,精美絕倫,20世紀30年代被盜鑿而去,現分別藏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和堪薩斯州納爾遜藝術博物館。

1978年,當人們拆除賓陽中洞的清代所建磚券門時,雕鑿於北魏時期造型鮮爲人知的天王造像顯現在人們面前。朋友們請看,當時在窟門過道兩壁上發現的就是三頭四臂的帝釋天王和四頭四臂大梵天王浮雕。

賓陽中洞完成於六世紀中葉,它顯示了當時我國石窟藝術發展的高超水平。

伊闕佛龕之碑-----李泰與賓陽南洞朋友們,我們現在所看的這塊大碑,名爲“伊闕佛龕之碑”,由唐太宗時中書侍郎岑文本撰文,中央令、大書法家褚遂良書丹。這通碑爲目前國內所見褚遂良楷書之最大者,字形奇偉秀美,是唐楷書法藝術的珍品。碑文主要記述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李泰爲其母文德皇后長孫氏死後做功德而開鑿,碑文中並有大量粉飾、美化李泰之語。因此,結合太宗末年李泰與太子李承乾爭奪太子位的史實可知,李泰借爲母親開窟造像做功德,實有獲得太宗好感,爲自已撈取政治資本的目的和用心。需要說明的是,這通碑原應爲此魏所雕的賓陽中洞的造窟碑,到了唐代李泰爲節省費用,竟就勢磨去原有碑文,又重新雕刻成唐碑的。

河南省風景區導遊詞2

雲臺山位於河南省修武縣以北12公里處,主峯是茱萸峯,海拔1304米,因爲山勢突兀,好像一口大鍋,覆蓋在羣峯之上,在古代被稱爲“覆釜山”又因爲它山勢高聳,森林茂密,山間常有云霧繚繞,因此又被稱爲“雲臺山”。從地理學的觀點看,雲臺山在地形上是屬於南太行山地的一部分,故又稱“太行雲台山”。

雲臺山自古就是豫北名山,現在已建成了雲臺山風景區,也是國家級森林公園和國家級地質公園。現在開放的主要景區有:溫盤峪、茱萸峯、老潭溝、小寨溝等。

好,朋友們,我們現在進入了溫盤峪景區,它是由於地殼斷裂運動遺留下來的斷裂構造痕跡,看上去是很狹窄的線狀峽谷,這就是“一線天”。我們要沿崖壁棧道進行遊覽,所以大家在欣賞景色的同時還要注意安全。

進入峪內,各位是不是感覺比外面要暖和一些呢?大家請看,兩測試懸崖絕壁,四周羣山環抱,這樣就使峪內外空氣不易流通,因而造成了峪內獨特的氣候特點,就是冬暖夏涼,全年平均氣溫在10℃左右,因此被稱爲“溫盤峪”。

溫盤峪全長近1公里,寬有3—10米,峪內溪流清澈見底,溪裏面有一些奇形怪狀的石頭,在兩側的丹崖長牆上,有一掛掛珠簾式的泉瀑,競相傾瀉,形成斷崖飛瀑景觀,再加上青苔、野菊花及其他植物的點綴,顯得生機盎然,令人賞心悅目,因此被人們稱爲“盆景峽谷”。

好,遊客們,我們繼續向西前行,經過了子房湖和漫水橋,映入大家眼簾的有一座山門,上寫“老潭溝”三個大字。相傳有位天河龍王爲解救民間乾旱之苦,不顧玉皇的旨意,私自降雨,被貶下凡間,棲身在這裏的一個深水潭中,人稱“龍潭”,這道溝被稱爲“龍潭溝”,後有人爲表示對龍的敬意,將“龍”字改爲“老”字,就成了“老潭溝”。

由於地質,歷史上這裏曾發生過劇烈的斷裂構造,形成了東西走向的“u”形斷崖,因而這裏出現了東西走向的溝谷景觀,還有又高又陡的崖牆地貌景觀,大家請看,這裏峯高瀑急,山雄水秀,可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多麼的巧妙。

在老潭溝的盡頭,就是著名的雲臺山瀑布,它落差達到314米,寬約5—7米,是亞洲目前發現的落差最大的瀑布,因此,又被稱爲“天瀑”,它也是雲臺山景觀之最。大家請看,瀑布上端朵朵白雲,又好像團團棉絮,悠悠飄落,連綿不絕,下端宛如飛花濺玉,濺起1米多高的水花,又化成一團水霧,把瀑布罩在濛濛的霧中。它既表現了力量,又體現了柔美,讓人感覺充滿了活力。

河南省風景區導遊詞3

各們朋友們,我們今天參觀的下一站是享有“中國第一古剎”之稱的白馬寺。白馬寺位於洛陽城東約12千米處,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了。白馬寺初創於東漢永平十一年,即公元68年,是佛教傳入中國後,由官府創辦的第一座寺院,是源於南亞次大陸的佛教在遼闊的中華大地上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第一座提道聲,被佛教界尊稱是“祖庭”和“釋源”。“祖庭”即祖師之庭院,“釋源”即佛教的發源地。它對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對促進中外思想文分化交流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一提到白馬寺呢,我想大家的腦海裏會更清晰的浮現出唐僧取經的那匹白馬吧,那告訴大家的是,它可比唐僧取經早560多年呢!

說到“白馬寺”三個字,大家會問,既然不是白龍馬的馬,又爲什麼叫“白馬寺”呢。首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寺”字。那“寺”字是源於我國封建社會交外機構鴻臚寺的“寺”,後來成爲我國的寺院的通稱。白馬寺呢,民間一直流傳着一個白馬馱經的故事。在東漢永平七年的一個晚上,劉秀之子漢明帝劉莊夜宿南宮,夢見一個身高丈六,頭頂放光的金人自西而來,在殿庭飛繞。第二天早上,漢明帝召集大臣,把這個夢告訴大臣們,博學的傅毅啓奏道:臣聽說,西方有佛,就像您夢到的那樣。明帝聽罷,信以爲真,於是派蔡音,秦景等十餘人出使西域求佛經。蔡秦餘人於公元65年離開洛陽,踏上了“西天取經”之路。大月氏中(今阿富漢)遇到印度高僧攝摩滕和竺法蘭,見到了佛經和釋迦牟尼的像,誠懇請二位高僧東赴中國弘揚佛法。公元67年,二位高僧應邀和東漢使者一道,用白馬馱載佛像,佛經返回國都洛陽。漢明帝見之非常高興,對二位高僧極爲禮重,並安排他們在當時負責外交事務的官署鴻臚寺暫住。公元68年,明帝下令在洛陽建寺院,爲紀念白馬馱經之功,取名“白馬寺”。

1961年,國務院公佈白馬寺爲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國務院又公佈白馬寺爲全國漢傳佛教重點寺院,20__年6月,白馬寺被國家旅遊局定爲國家4A級景區。

話說到這裏,白馬寺到了,請大家關好車窗,帶好貴重物品,記清我們停車的位置和車牌號碼及集合的時間,地點。隨我下車去參觀中國第一古剎——白馬寺吧!白馬寺遊覽示意圖及導遊詞

遊客朋友們,我們現在便來到了白馬寺的山門前了。寺前的這兩匹白馬,是宋江代附馬都尉魏咸信墓前之物,是兩件優秀的宋江代石刻。1935年前後,主持僧德浩法師重修白馬寺時,將他們置於山門前。我們看到的這座山門呢,始建於明代,1981年翻修頂部,“白馬寺”三個字是原中國佛教協會

會長趙赴初先生題寫的。山門這三個洞稱“三解脫門”即無作門,無相門和空門。現在清各位隨我進入白馬寺。在我的左手側有鼓樓,右手側有鐘樓。在鐘樓以東鼓樓以西,分別是印度高僧攝摩騰和竺法蘭的墓。他們共同譯出了第一本漢文佛經《四十二章經》。由於時間關係我們就不去參觀了。請大家隨我直接進入第一重殿——天王殿。

迎面坐的大肚佛是彌勒佛,他笑容滿面,左手握布帶,右手持念珠,形象生動有趣爲明代造像品。要告訴大家的是啊,在中國漢族的佛寺中,第一座大殿通常供奉彌勒佛,人們進入佛寺後,首先看到這一樂呵呵的形象,使人們對佛門產生一種親切之感。四周貢奉的是四大天王,東方持國一,西方廣目,南方增長一龍,北方多聞一年。四大天王喻意風調調雨順。四大天王爲清代泥塑。在天王殿東西兩側,有許多石榴樹,人們說“五月石榴紅似水“,而白馬寺的石榴是白色的。

這尊面北泥像佛爲韋馱天將,被稱做“護法神“,著武將裝,立彌勒佛後,正對大佛殿的釋迦牟尼佛,執行着維護講經道場,不許邪摩侵擾的任務,爲清代泥塑。第年農曆四月份,樹上開滿了晶瑩潔白的石榴,真是“五月榴花白如雪啊”!

天王殿參觀到此結束,請大家隨我繼續向前走,參觀白馬寺第二重大殿——大佛殿。朋友們,我們現在便進入大佛殿了。大佛殿是寺內主要殿堂,重大的佛事活動均在這裏舉行。現存大佛殿是明代重修的。殿內正中供奉七尊造像。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供養天人共七尊。主佛釋迦牟尼佛,坐須彌座上,像高2.4米,據說這是他不語說法時的樣子。大佛胸口的字符表示大佛“福德無量”。釋迦牟尼左側爲大弟子摩湯珈葉,在這次“不語說法”中,惟有他懂得佛祖的真正用意,從而破顏微笑,後被推爲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中國禪宗推舉他爲在印度傳承佛法的第一代祖師。在側爲大弟子阿難,他博聞強識,被稱“多聞第一”,中國禪宗推舉他爲在印度傳承佛法的第二代祖師。珈葉左側爲文殊菩薩,右手持經書《般若經》以知識淵博,聰明智慧著稱,阿難右側爲普賢菩薩,手持如意鉤,德陽行圓滿,功過天地,以“行願”著稱。釋迦牟尼與文殊,普賢菩薩合稱“釋迦三聖”。東西待立的兩位供養天人,手持鮮花,體態嬌娜,也稱“散花天女”,在大佛講經時,供養天人在高高的天上,紛紛散花,“天花亂墜”由此而來。還告訴大家的是大佛殿東南角是一口重2500斤的明代大鐘,殿西南角爲大法鼓。現在請大家隨我進入下一個殿——大雄殿。

朋友們,現在我們看到的便是第三重殿——大雄殿。本爲元代

所建是明清重修的。佛龕內的三尊聖佛,皆盤雙膝於蓮花座中,正中爲釋迦牟尼佛,尊稱大雄,即像大力士那樣神通廣大,法力無邊。給人以莊嚴聖潔之感。釋迦牟尼左側爲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右側爲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阿彌陀佛,三尊佛左右相對韋馱,韋力二位護法神,殿內兩側供置”十八羅漢“。值得一提的是:大雄空殿的三主佛,二天將,十八羅漢都是元代造像與天王殿的彌勒佛共24尊,是1973年從北京故宮慈寧宮大佛堂調入的,採用夾乾漆造像工藝,爲傳世文物瑰寶。其中十八羅漢爲國內僅存一套是白馬寺等之寶。殿內天相月上,畫有鮮豔的蓮花圖案,殿中央的木雕貼金,雙層佛龕。在上層龕額正中,浮雕着一隻大鵬金翅鳥。佛教傳說,大鵬金翅鳥的兩側,還各有三條龍,大鵬鳥喜歡吃龍,龍萬般無奈,只好找如來佛祖告狀,如來從身上所披加沙上抽出一束絲,用一根絲覆蓋一條龍。從此,龍愛如來保護,不再擔心愛大鵬鳥的傷害了。如來又運用神通,讓貢品變化無限多,讓貢品代替龍,滿足了大鵬鳥的要求,實現雙贏,龍鳥皆大歡喜,佛龕上的圖案,大概也就勇於這個故事。現在請各位隨我進入接引殿。

據說佛教徒修行到一定程度,有一定功課,可由阿彌陀佛接引到西方極樂世界。正中主佛爲阿彌陀佛,右手向前作接引狀,左手指西方“極樂世界“兩側分別爲觀音和大勢至菩薩,他們三個合稱”西方三聖“,爲清代泥塑。接引殿在日治年間毀於火災,光緒年間重建,是白馬寺最晚最小的建築。

現在請各位隨我一起登上清涼臺,相傳漢明帝劉莊小時候曾在此避暑,後來二位印度高僧在此居住,並譯經傳教,《四十二章經》就在此譯出。現在我們來到的是白馬寺最後一重殿眥盧閣。整個臺上以眥盧閣爲中心,周圍配僧房和廊廡等,構成一個封閉式院落,爲明代重修,殿內佛壇上中間爲眥盧遮那佛,意爲“大日佛“,象徵的是光明普照,佛法廣大無邊,眥盧佛是佛教中一具重要教派密宗所信奉最高的神。兩側爲觀音和大勢至菩薩,他們三個合稱“華嚴三聖”,清涼臺兩側建有藏經閣和法空閣,分別供奉泰國送的中華吉佛和印度前拉奧贈送的釋迦牟尼銅像。朋友,導遊講解到此結束,謝謝大家。現在給大家15分鐘自由活動進間,15分鐘後大門口集合,請大家抓緊時間。好了,自由活動吧!

河南省風景區導遊詞4

鸛河漂流位於西峽境內老鸛河上游,距西峽縣城42公里,311國道、豫48省道從中通過,與龍潭溝瀑布羣、耍孩關峽谷、老界嶺風景區等重要景點形成黃金旅遊環線。老鸛河是丹江的源頭,也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上游重要水源涵區,主要幹流長254千米,流域面積4219平方公里,落差1340米,漂流段落差480多米,漂流距離12公里,是中原地帶最早開發漂流,漂流距離最長、最刺激、規模最大的項目,被人們稱爲“中原第一漂”。

現國家工商局註冊。漂流過程中途佳景頗多,有“鸛河第一灘”、“九龍灘”、形象逼真的“臥龍”、“龍椅”、驚心動魄的“跳舞灘”等大小十八灘,在感受浪遏飛舟的同時,戲水也是鸛河漂流的一大樂趣,這裏天天是潑水節,處處是水丈區,無論認識與否,見面禮就是相互潑水。遇到水緩處,跳到清晰見底的河水中一遊,你會感到“忘記時間”、“忘記身份”、“忘記年齡”、“忘記煩惱”。漂流過程中,有一批訓練有素的護漂員爲你保駕護航,提供全套漂具及導遊、保險等系列服務,讓你漂的驚心,遊的舒心,玩的開心,讓您感受到大自然的洗禮,體味迴歸自然、挑戰自然的樂趣。

河南省風景區導遊詞5

現在咱們所處的城市就是二七名城——鄭州市,鄭州是河南的省會,河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地處中州腹地,九州之中。鄭州市總面積7446平方公里,總人口700多萬。鄭州交通便利,是一個靠火車拉動起來的城市,京廣、隴海兩大鐵路幹線在此交匯。那說到到鄭州的特色呢,就是鄭州燴麪了,而說鄭州燴麪最有名的當數合記燴麪了,大家在此旅遊的過程中,有時間的話不妨嘗一下正宗的鄭州燴麪。鄭州素有商城、綠城之稱,我們鄭州的旅遊資源也是非常豐富的,有鄭州黃河遊覽區、新鄭軒轅故里、鄭韓故城等等。大家現在請往窗外看,這就是我們鄭州的標誌性建築——二七塔,二七塔是爲了結婚登記1920__年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和二七烈士而在解放後所修建的現代建築。各位遊客,隨着旅遊車的行駛,我們已經在中原路上了,大家朝窗外看呢,就可以看到鄭州的又一大建築——裕達國貿了,這個建築是爲了紀念1997年7月1日香港迴歸而修建的。它通高199.7米,是非常有意義的。

少林寺位於登封市西北約8公里處,它始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也就是公元475年,是孝文帝元宏爲了安頓印度高僧跋陀而依山闢基修建的,因其坐落於少室山的密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後來到了北魏孝昌三年,也就是公元520__年,釋迦牟尼的第二十八代佛徒菩提達摩歷時三年來到少林寺,在這裏創建了影響極大的禪宗,因此,少林寺被世界佛教界統稱爲禪宗祖庭。在此基礎上,少林寺不斷地發展,特別是唐初十三棍僧救李世民,得到了唐王朝的高度重視,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剎的美譽。現在的少林寺不僅因其古老神祕的佛教文化名揚天下,更是因其精湛實用的少林功夫而馳名中外,中國功夫冠天下,天下功夫出少林。在20__年3月22日的時候,俄羅斯總統普京也來到了少林寺,以少林寺增光不少,又一陣武術風掀起了。今天呢,我們的少林寺也已成爲了我們河南省首批5A級景區之一。現在的少林寺景區包括常住院、初祖庵、二祖庵、達摩洞、十方禪院等主要景點。

少林寺是我國久負盛名的佛教寺院,聲譽顯赫的禪宗祖庭,少林功夫的發祥地,位於登封市西12公里處的嵩山五乳峯下,是嵩山風景區的主要核心景區之一。

少林寺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是孝文帝爲安頓印度高僧跋陀而建,因其建於嵩山少室密林之中,故定名少林寺。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0__年),印度高僧菩提達摩來到少林,在少室山五乳峯一天然石洞面壁九年,首傳禪宗。至此,少林被稱爲禪宗祖庭。唐初,少林寺志堅、曇宗等十三棍僧,在秦王李世民討伐王世充的征戰中,立下漢馬功勞,得到了李唐統治者的讚譽和封賞。在此期間,由於朝廷的大力支持,少林寺發展極快,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剎的美稱,少林功夫也從此美名遠揚。明代達到鼎盛。民國時期,軍閥石友三放火燒燬了少林寺的大部分建築,千年基業毀於一旦。新中國成立後,在黨和國家的關心支持下,少林寺雄風重振,特別是1982年一部《少林寺》電影,使少林寺、少林功夫風靡世界,成爲河南乃至世界的一個頂級旅遊產品。

少林寺自建寺以來,禪、武、醫舉世聞名,經久不衰,沉積了豐厚的歷史內涵和文化底蘊,曾先後被評爲鄭州市十大旅遊景區、全國首批4A級景區,年接待遊客150餘萬人次,是名副其實的中原旅遊明珠,華夏旅遊勝地。

馬上就要到景區了,到時我再爲大家做詳細介紹,下車時要保管好自己的隨身物品和財物,再次預祝各位玩的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