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怎樣理解“十二五”規劃,它的主題和主線是什麼?(多篇)

怎樣理解“十二五”規劃,它的主題和主線是什麼?(多篇)

談談十二五規劃主線的認識 篇一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全體會議於2010年10月15-18日在北京舉行,會議的主要議題之一就是集中討論審議“十二五”規劃建議,該建議在充分肯定“十一五”成就的同時,確定了2011年到2015年我國未來五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題、主線、以及主要目標、主要任務和重大措施。

全會審議通過的“十二五”規劃建議在提出要以科學發展爲主題的同時明確提出,制定“十二五”規劃要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爲主線。這是“十二五”規劃建議的又一個鮮明特點,也是推動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發展理念決定發展方式,發展方式決定發展質量。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和各領域,全面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水平,是現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形勢所迫、大勢所趨。

經過30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經濟總量顯著增加,綜合國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巨大成就舉世公認。但隨着世界範圍內經濟發展面臨的資源環境約束日趨強化和國際市場格局深刻調整,我國經濟發展中物質資源消耗過多和對投資和出口的依賴性過強這兩個基本問題也日漸突出。同時,經濟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使人民羣衆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對環境優美的要求越來越迫切。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使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刻不容緩。

只有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才能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

人口多、家底薄,是我國的基本國情。“家底薄”,主要是指我國人均擁有資源量少、生態環境脆弱。這就要求我國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節約資源能源,保護生態環境,然而現實情況不容樂觀。同時,我國經濟發展對進口資源的依賴程度明顯偏高,國內發展容易受國際市場波動影響。

只有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才能更好地適應全球需求結構的重大變化,增強抵禦國際市場風險的能力。

兩年前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廣泛而深遠,它直接影響的是我國經濟增長速度,實質更是對我國經濟發展方式、對過度依賴外需的增長結構的衝擊,使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性、緊迫性突出顯現。“危中有機”關鍵在於從危機中發現問題所在,“化危爲機”關鍵在於找到解決問題之道。“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刻不容緩”,就是我們在應對這場危機中思想認識上的一大收穫。只有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深入挖掘國內需求潛力,合理調整總需求結構,有效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才能拓寬我國經濟發展的迴旋餘地,在國際市場風雲變幻中立於不敗之地。

只有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才能在新形勢下的國際競爭中佔據有利位置。

歷史經驗證明,大危機往往引發大調整、大變革、大突破。兩年前爆發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世界各國家採取的一系列舉措證實,關鍵時期,誰能夠抓住歷史機遇,創新發展模式,誰就有可能搶得先機、掌握主動,實現新的跨越式發展,反之則可能被拋在身後,陷入被動與落後。面對世界發展的新形勢,只有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推動科技進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積極培育新興產業,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才能在更加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創造新優勢,贏得主動權。

只有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才能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好決定性基礎,滿足人民羣衆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

現在距2020年全面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只剩下10年時間,而我國經濟發展中的結構、質量、效益、環境等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解決。這些問題引起的社會矛盾多,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影響大。只有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纔能有效解決我國經濟發展中存在的瓶頸問題,促使經濟發展質量和水平躍上新臺階,使經濟發展更好地惠及人民羣衆,造福子孫後代。

首先確立明確的就業目的。擺正心態,正確認識自己和就業環境,消除盲目性。其次,完備自身技能。在校學有餘力的大學生應多學一門應用技能,以增加自己日後的就業機會。再次,把自身就業同所處的社會環境相結合,努力使自己跟上經濟快速發展的步伐。 談談當前我國經濟形勢

怎樣理解“十二五”規劃,它的主題和主線是什麼? 篇二

怎樣理解“十二五”規劃,它的主題和主線是什麼?

從1953年開始我國制以五年一個時間段來做國家的中短期規劃,第一個“五年計劃”,我們就簡稱爲“一五”,然後以此類推。“十二五”規劃的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十二五”規劃的起止時間:2011-2015年。

“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深刻認識並準確把握國內外形勢新變化新特點,科學制定“十二五”規劃,對於繼續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對於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理解“十二五”規劃的指導思想,要把握五個一:高舉一面旗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握一個着眼點——適應國內外形勢新變化,順應人民生活新期待;確定一條主線——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爲主線;突出一個動力——深化改革開放;確立一個目標——爲全面實現小康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礎。

同時,要抓住兩個重點即“十二五”規劃的主題和主線。

“十二五”規劃的主題是科學發展。對此,要把握三點:一是正確認識我國的基本國情。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今年,我國將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是確立“十二五”規劃的重要基礎。但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從發展階段看,生產力總體水平不高,現在實現的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從發展目標看,人均GDP排在世界99位,人均國民總收入排在100位之後,追趕發達國家水平的路還很長;從發展過程看,自主創新能力不強,長期形成的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改革和發展處於攻堅階段和關鍵時期。二是正確理解發展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實現人均GDP翻兩番目標,解決保障就業、消除貧困、發展不平衡等突出矛盾和問題,都要靠發展,發展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基礎和 “總鑰匙”,我們必須不斷推動發展再上新的臺階。三是正確理解科學發展是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我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相當突出,這在本質上是發展還不夠科學的表現。目前我國經濟總量佔全球的比重不到10%,但消耗的資源卻佔到全球三分之一,資源環境約束日趨強化。我們必須堅持以人爲本,做到發展爲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所以“十二五”規劃的具體主題實際上就是“富民”。

“十二五”規劃的主線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十二五規劃期間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建議提出的將“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爲主線”,以符合我國國情和發展階段新特徵。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我國經濟社會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必須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和各領域。正確理解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基本要求,在以後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環境、改革開放等方面,規劃了未來五年發展的十大任務。

兩會十二五規劃的主題主線以及主要目標 篇三

“兩會”兩會主要是五件事:一是穩定發展糧食生產。二是以市場需求爲導向調整農業結構。三是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和農村民生工程建設。四是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五是加大扶貧開發力度。

2011兩會主題加快構建和諧社會,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增長方式,着力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推進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看病難,住房難,上學難,也是關注的焦點;對這些民生問題的關注成爲“兩會”的主題

2011兩會熱點一是穩定發展糧食生產;二是以市場需求爲導向調整農業結構;三是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和農村民生工程建設;四是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五是加大扶貧開發力度 。

“保民生”、“調結構”和“促新興”將成爲 “兩會”期間的三大熱點主題。

1、就業問題

2、民主監督

3、教育公平

4、醫療改革

5、調控房價

6、事業單位改革

7、通脹預期

8、司法公正

9、貧富差距

10、低碳經濟

11、網絡問政

12、依法拆遷

13、養老保險

14、戶籍改革

15、反腐倡廉

16、網絡掃黃 2011中國兩會熱點前瞻 如何實現國富到民富

五年只是歷史長河一瞬,但不可否認瞬間中孕育的變化可能改變一個人的一生,甚至一個民族的未來。

2011年的中國全國兩會適逢“十一五”和“十二五”的交匯點。在這一節點上,中國已經實現從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向第二大經濟體的跨越。在中國經濟世界座次不斷上升的同時,隱藏在國內生產總值背後的未來發展問題更令人深思。國富的同時,如何進一步實現民富?前不久,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總量超越日本躍居世界第二的消息引人關注,但另一方面,判斷收入分配公平的基尼係數在中國也不斷擴大。收入分配改革的呼聲在2010年成爲熱詞,“做大蛋糕”與“分好蛋糕”成舉國上下思考的問題。如何讓更多人分享經濟繁榮的成果,人們期待能從兩會中找到更明確的答案。反腐倡廉靠什麼取信於民?兩會前夕,劉志軍等高官落馬再度引起海內外關注。權力“尋租”、買官賣官、拉票賄選等現象會否滋生蔓延又如何有效遏制,是民衆始終關心的話題。新華網、人民網所作的兩會熱點調查榜上,反腐倡廉始終位居前列。人們期待中國進一步推進反腐倡廉,回答好這一“老大難”問題。新起點上如何給力法治國家進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2010年業已形成,中國用短短數十年時間,走過西方發達國家數百年的立法進程。在總體解決了“有法可依”的問題後,下一個五年期間“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問題更加突出、更爲緊迫。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加快完善司法制度、建設法治政府,人們期待今年兩會能更給力。怎樣讓民營經濟迸發更大活力?兩會代表委員中,民營企業家是一個不小的羣體。上下的共識是,從就業到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到拉動經濟增長,民營企業都不可或缺。民營經濟是中國最具成長性的經濟力量之一,如何發揮其在中國經濟轉型中的作用,如何拉動民間投資,使其與國有企業一道,推動以強國富民爲主要目標的“十二五”規劃更好實現,人們盼望能在兩會上聽到更多聲音。面如何營造更加開放寬容的創新空間?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需要解放思想和大膽創新。兩會是集民情、納民意、聚民智的公共平臺。中國的發展需要全民的智慧貢獻,這有賴於民意的順暢表達。人們期待,兩會將爲民意的表達創造出更多的渠道,讓創新意識在政府決策、民主法治和科技進步中發揮出更大力量。人民如何舒心、安心、放心和有信心?溫家寶總理在兩會前夕接受在線訪談時表示,面對人們對未來幸福的期待,他想說的是如何讓人們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對未來有信心。綜觀過去一年中國社會的流行詞,“蟻族”“蝸居”等,都折射出公衆對保障民生要件的渴盼,對公平正義的關切。今年兩會將拿出什麼樣的民生清單,提升民衆幸福感,將是從根本上減少社會矛盾、保持社會大局穩定的應有之意。中國如何處理與世界的關係?金融危機後,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爲拉動世界走出危機做出令人矚目貢獻,但國際的聲音中也不乏疑慮甚至擔憂。“中國威脅論”、“中國獨秀論”、“中國衰退論”、“中國責任論”時而可見。“十二五”規劃恐怕是中國史上與世界關聯最大的發展議程,中國與世界的關係面臨更大機遇,也面臨更大挑戰。比如,一些國家對人民幣匯率升值的施壓動作有增無減,部分國家針對中國的反補貼、反傾銷等貿易救濟、貿易保護措施幾乎覆蓋了中國大部分出口商品。中國能否和怎樣實現和平發展?中國的強大對世界意味着什麼?要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請期待兩會上十二五規劃綱要提供的“路線圖”。兩會熱點網民聚焦收入反腐今年兩會網民五大關注點之首:儘快把保障房從圖紙變成實物與前兩年相比,“加快保障房建設”“穩定物價嚴防通脹” “促進就業公平”成爲新關注點最爲關注的“五大熱點話題”分別是:保障住房、收入分配、穩定物價、懲治腐敗和就業公平。

熱點一:保障住房加快建設 分配須公平透明網民“向北方”:保障房的分配機制必須公平公正,只有嚴格落實“問責制”,才能讓保障房落到真正需要的人手上,“保障房,要紮緊籬笆牆攔住寶馬車”。

住房問題一直備受關注,網民議論熱烈。但是,今年“兩會調查”中網民議論的焦點已經從以往的打擊房地產投機、抑制房價,轉變爲如何實現保障房的建設及如何公平透明分配。很多網民呼籲,各級政府要儘快把保障房從圖紙變成實物,建設進度必須加快。

熱點二:收入分配要加大改革力度 提高收入

網民“大地園圃”:工資收入應該和國家經濟發展協調增長,建設和諧社會也體現在人民羣衆收入水平的提高上。連續幾年的統計報表中,居民收入增長低於稅收和GDP增速的情況引起了網民的關注。在今年網絡“兩會調查”中,不少網民呼籲要加大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力度,讓更多的人享受到經濟增長的成果。

熱點三:穩定物價 拿出強有力措施 嚴防通脹

網民“灰菜鳥”:穩定物價嚴防通脹是國家經濟發展的保證。要打擊不法遊資對一些民生商品的瘋狂炒作。

在過去的一年裏,一些商品價格的快速上漲,使網絡上出現了諸如“豆你玩”“蒜你狠”“糖高宗”等一批“熱詞”。“兩會調查”中,網民呼籲國家拿出強有力措施穩定物價。

全國人大代表徐境人說,這反映了廣大網民期待國家嚴厲打擊投機炒作行爲的呼聲。希望政府今後採取更強有力的措施,穩定物價,保障民生。

熱點四:懲治腐敗加大反腐力度 健全防腐制度

網民“話八仙”:腐敗是中國發展的絆腳石,搬掉這塊石頭既要大力查處也需要全社會的共同監督。

今年兩會前,鐵道部原部長劉志軍落馬的消息引起網民的關注。很多網民高度肯定了中央反腐敗的決心,同時也期望國家繼續加大反腐敗力度、建立健全預防腐敗的制度。

全國人大代表呂忠梅說,反腐敗最重要的是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同時要細化一些具體措施,如財產公示制度等。

熱點五:就業公平增強透明度 嚴防“蘿蔔招聘”

網民“鄉土味”:現在一些事業單位都是先招聘後公開,讓很多符合條件的人根本就沒有參加的機會。

去年,部分地方在招考公務員、招聘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等過程中,發生了一些暗箱操作、營私舞弊事件。今年“兩會調查”中,網民除了繼續關注和呼籲增加就業崗位外,“促進就業公平”也成爲就業話題的新熱點。

全國政協委員柯錦華說,在就業壓力大的背景下,公平顯得尤爲重要,應嚴防“蘿蔔招聘”事件的發生。

縮小收入差距 走向共同富裕

一、我國貧富差距拉大,到了需要遏制的轉折點

(三)貧富差距是否必須調整?

從當前看,縮小差距成爲民心所向。近10年來的各種社會調查都顯示,貧富分化是首要的問題或最大的風險,也是連續8年來的“兩會熱點”,而且越到後來越熱。今年富士康員工連續自殺的事件影響惡劣,也敲響了警鐘。今年5—7月《人民日報》幾篇關於貧富差距的文章,引起很大反響,表明收入差距逐漸超出社會的承受力和容忍度,民衆對公平公正有着強烈的期待。

從長遠看,差距過大將危及國家長治久安。貧富差距成爲經濟社會問題的一大源頭。從政治上看影響到和諧,大量羣體事件的背後有貧富差距的影子。從經濟上看影響到擴大內需,居民收入比重低、收入差距大是消費不足的重要原因,日益影響到發展後勁。從道義上看影響到公平正義,機會的不公平和結果的差距超過一定限度,將危害國家長遠發展。綜上所述,我國貧富差距逐漸超過合理界限,成爲民怨之根、社會矛盾之源,成爲全面小康、第三步戰略目標和民族復興之路的攔路虎,迫切需要採取切實措施,遏制其擴大勢頭,逐步轉向共同富裕。

二、轉向共同富裕目標,是當前的最佳戰略選擇 與我國“三步走”戰略目標相對應,共同富裕的目標是:到本世紀中葉,我國步入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時,在承認合理貧富差距、充分尊重財產權、保護財富創造力的基礎上,採取綜合配

套措施,分步形成一個基尼係數0.35左右、勞動報酬佔GDP的50%以上、中產階層50%以上、城鄉收入差距1.6倍以內、全民社會保障、各階層和諧相處、橄欖型的共同富裕社會。

當前提出這一共同富裕目標,既必要,也可行:

(一)有調控能力和空間、可以實現的目標。我國30年的“先富”積累了大量財富,初步具備了支持“共富”的物力和財力。城鄉二元體制、壟斷收入、地區差別、企業內部分配、公共服務、不合法收入等諸多拉大差距的因素,都有很大的調節空間。

(二)提高效率、促進發展的目標。

(三)不可能通過市場自動實現的目標。

(四)化解矛盾、辯證統一的中性目標。這個標準適度、分步實施的目標,一是有利於“先富”與“共富”的有機統一。當“先富”的舊問題基本解決、“共富”的新問題已經出現,國策也宜與時俱進,及時由“先富”轉向“共富”。主動調、溫和調則副作用小,被動調、急劇調則代價大。二是有利於財富創造與財富分配的有機統一。我國剛過中等收入國家門檻,“做大蛋糕要繼續,分好蛋糕要加強”,共同富裕應以不抑制財富創造活力爲前提。要把“適度再分配”作爲政策目標,防止再分配不足和再分配過度兩個極端。三是有利於富人與窮人的互助和諧,給貧富雙方一個合理的、透明的預期,讓“富人心安、窮人心平”。

三、促進共同富裕的政策思路推動共同富裕,要充分借鑑前30年漸進、增量改革的經驗,既要積極推進,也要防微杜漸。政策選擇既要創造機會均等,也要改善結果不平等;既要“擴中”和“扶貧”,也要適度“劫富”;既要“增收”,增加就業和工資,也要“減支”,通過社保與公用事業來減少低收入者開支。調節財富可以“先動財富增量、後動財富存量”、“先動機會不公平、後動結果不公平”,“先動社保福利、後動稅收調節”,減少政策阻力,平緩、有序推進,(一)將共同富裕作爲戰略目標。明確將共同富裕作爲戰略性、方向性的發展目標,(二)深化體制改革,保障機會公平。通過改革戶籍制度、完善農民工社保、農民工變市民、地產及林權改革等多種措施,逐步消除城鄉二元體制。對壟斷行業可採取徵收資源附加稅、限制過高工資與福利、向財政上繳超額利潤、鼓勵競爭等措施。對國有企業實行分紅,推動國企收益向居民轉移。建設陽光政府和有限政府,減少腐敗收入。把收入分配納入法制化軌道,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三)改善三次收入分配,促進結果的基本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