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高二會考地理知識點重點精品多篇

高二會考地理知識點重點精品多篇

高二地理會考知識點 篇一

1、地震

(1)我國地震的基本特點:分佈範圍廣;頻率高,強度大;震源淺,危害大。

(2)我國地震多發的原因:處於地殼活躍地帶

2、泥石流和滑坡災害

(1)泥石流:定義: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發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塊的特殊洪流。

(2)類型:

①暴雨泥石流:西部和半溼潤、半乾旱氣候過渡帶

②冰川泥石流:102°E以西的高原

(3)泥石流發生的條件:

①地形:坡陡谷深的山區

②岩石:破碎,鬆散碎屑物質多

③植被:缺乏,山坡表層缺少保護

④氣候:暴雨或連續性降雨或冰雪融水彙集

(4)泥石流分佈地區:

以燕山、太行山、龍門山、邛崍山、大涼山和烏蒙山一線爲界;以西:呈帶狀或片狀;以東:呈零星分佈

(5)滑坡

①定義:是斜坡上的巖體或土體,在重力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動面整體下滑的現象。

②我國滑坡的分佈:

空間分佈:以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峯山爲界;東部:稀疏;西部:密集

時間分佈:6-8月

高二地理會考知識點 篇二

一、太陽輻射與地球

1、太陽的主要成分:氫和氦

2、太陽輻射:太陽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間釋放的能量

3、太陽輻射能的來源:太陽內部的核聚變反應

4、太陽輻射波長範圍是0.15-4微米,分爲紫外光、可見光和紅外光,50%的能量集中於可見光。

5、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太陽直接爲地球提供光熱資源,生物生長離不開太陽

維持地表溫度,促進地球上的水、大氣運動和生物活動的主要動力

太陽輻射本身及大氣運動、水循環等爲人類提供能源

爲生產生活提供煤、石油等能源

二、太陽活動與地球

1、太陽外部結構的分層由裏到外:光球層、色球層、日冕層

2、太陽活動:黑子(溫度比其他區域低)、耀斑、日珥和太陽風

(光球層、週期11年)(色球層)(日冕層)

3、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影響氣候;

擾動電離層,使地球上無線電短波通信受到影響甚至中斷;

干擾地球磁場,產生磁暴現象;

兩極地區產生美麗的極光;

許多自然災害發生與太陽活動有關,如地震、水旱災害。

高二地理會考知識點 篇三

0°經線:

穿過的點:倫敦、直布羅陀海峽東側、幾內亞灣。附近的地理事物有倫敦、巴黎(0°東側)、地中海、撒哈拉沙漠、幾內亞灣等。

東經30°:

穿過的點:摩爾曼斯克港、土耳其海峽東側、開羅(尼羅河)。附近的地理事物有摩爾曼斯克(30°東側)、莫斯科(30°東側)、東歐平原和波德平原交界處、黑海、小亞細亞半島(西側)、地中海、開羅、尼羅河、東非高原(西側)、南非高原(東側)等。

東經60°:

穿過的點:烏拉爾山脈、鹹海、霍爾木茲海峽東側。附近的地理事物有烏拉爾山脈、鹹海、伊郎高原、阿拉伯半島東側、阿拉伯海等。

東經90°:

穿過的點:葉尼塞河、阿爾泰山、恆河三角洲。附近的地理事物有葉尼塞河(西西伯利亞平原與中西伯利亞高原界河)、阿爾泰山、準噶爾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恆河三角洲、孟加拉灣等。

東經120°:

穿過的點:大興安嶺、渤海、杭州、臺灣西岸、菲律賓羣島、澳大利亞西部。附近的地理事物有勒拿河(東側)、大興安嶺(東側)、北京(西側)、山東半島、遼東灣、上海杭州(東側)、菲律賓羣島、馬來羣島、澳大利亞西部。

東經150°:

穿過的點:東西伯利亞山地、堪培拉(悉尼)。附近的地理事物有東西伯利亞山地、千島羣島、大分水嶺、堪培拉、悉尼等。

180°:

即國際日期變更線,穿過太平洋中部。附近的地理事物有白令海、阿留申羣島、新西蘭等。

西經150°:

穿過的點:美國的阿拉斯加州中部、夏威夷羣島東部。

西經120°:

穿過的點:(溫哥華、西雅圖、聖佛朗西斯科)東側、洛杉磯

西側。附近的地理事物有落基山脈。

西經90°:

穿過的點:哈得孫灣、五大湖(西)、新奧爾良。附近的地理事物有哈得孫灣(西部)、密西西比河(東)、五大湖(西)、新奧爾良、墨西哥灣、中美洲。

西經60°:

穿過的點:紐芬蘭島(西部)、不宜諾斯艾利斯、南極半島。附近的地理事物有紐芬蘭島(西部)、加勒比海(東部)、圭亞那高原、亞馬孫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拉普拉塔河口)、南極半島。

西經30°:

穿過大西洋中部。

西經20°:

東西半球分界線,從大西洋上經過。主要地理事物有格陵蘭島(東部)、冰島。

東經160°:

東西半球分界線,從太平洋上經過。附近的地理事物有東西伯利亞山地、千島羣島、澳大利亞東部水域。

赤道:

穿過的點:非洲中部、東南亞、南美洲北部。附近的地理事物有剛果盆地、東非高原(維多利亞湖)、馬來羣島、亞馬孫平原等。

北迴歸線:

穿過主要點:北非、紅海、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中南半島、中國華南(滇、桂、粵、臺)、夏威夷羣島、墨西哥高原、墨西哥灣等。

30°N:

穿過主要點:北非(開羅)、(幼法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兩河河口、西亞、南亞、中國青藏高原(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杭州)、夏威夷羣島、美國南部(新奧爾良)

40°N:

穿過主要點:伊比利亞半島(馬德里)、撒丁島、亞平寧半島、巴爾幹半島、土耳其海峽、小亞細亞半島、裏海、中亞、塔爾木盆地(喀什)、酒泉、內蒙古高原、華北(北京)、渤海、朝鮮、日本(本洲北部)、美國中部(五大湖以南)、美東部(費城)

50°N:

穿過主要點:英吉利海峽、西歐平原、中歐平原南部、東歐平原(裏海北側)、阿爾泰山、蒙古北側、中國東北北部、阿留申羣島、美加國界線北側、五大湖北側、紐芬蘭島

北極圈:

穿過主要點:冰島南側、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北部(挪威、瑞典、芬蘭)、俄羅斯北部、白令海峽、美阿拉斯加北部、加拿大北部。

南迴歸線:

穿過主要點:非洲南部、澳大利亞中部、南美洲中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南非高原、馬達加斯加島、澳大利亞沙漠、大自流盆地、大分水嶺、安第斯山中部、拉普拉塔平原(北部)、里約熱內盧(巴西)。

高二地理會考知識點 篇四

1、能源分類

⑴可再生能源(舉例水能、風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陽能);非可再生能源(舉例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礦物能源和核能)。

2、山西省煤炭資源的開發條件

①煤炭資源豐富,開採條件好、儲量豐富、分佈範圍廣、煤種齊全、煤質優良

②市場廣闊:一是我國對能源的需求進一步增加;二是以煤爲主的能源結構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不會改變。

③位置適中:輸煤輸電距離近。

④交通比較便利:北中南三條運煤鐵路分別是大秦線、神黃線、焦日線。

3、能源基地建設:

⑴面臨挑戰:

①人均資源量少;

②人均能源消耗量低;

③單位產值能耗高;

④以煤炭爲主能源消費結構;⑤能源安全受到威脅。

⑵採取措施:

①擴大煤炭開採量;

②提高晉煤外運能力,以鐵路爲主,公路爲輔;

③加強煤炭的加工轉換:

一是建設坑口電站,變輸煤爲輸電;

二是發展煉焦業。

4、能源的綜合利用

⑴變革原因:產業結構單一、經濟效益低下、生態環境問題嚴重。

⑵變革模式:結合鐵礦、鋁土礦等資源優勢,構建三條產業鏈:煤電鋁、煤鐵鋼、煤焦化。

⑶能源綜合利用的結果:

①山西省產業結構由以煤炭開採業爲主的單一結構轉變爲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爲主的多元結構,

②原料工業逐步超過採掘工業而佔到主體地位,

③實現了產業結構的升級。

5、環境的保護與治理

⑴提高煤的利用技術:推動以潔淨煤爲代表的清潔能源產業的發展。

⑵調整產業結構:以重化工業爲主的產業結構是生態環境問題根源所在,

①對原有重化工業進行調整,使產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發展;

②大力發展農業、輕紡工業、高技術產業和旅遊業。

③“三廢”的治理:

①廢渣:回收再利用;

②廢氣:消煙除塵,營造防風林帶;

③廢水:沉澱淨化。

高二地理會考知識點 篇五

人口的變化

1.1人口的數量變化

一個地區人口的自然增長,是由共同決定的。[記憶

]

幾個重要的人口日:“世界70億人口日”(2010/10/31);中國13億人口(2005/1/6)。[記憶]

20世紀以來特別過去100多年人口增長迅速的原因:(理解記憶)

過去100多年,伴隨着生產工具和社會生產力等方面的進步,人類對自然環境開發利用和改造的範圍不斷擴大,對各種災害和疾病的防禦能力也不斷提高,使人類對自然環境的利用和適應性不斷增強,死亡率進一步降低。

某個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的數量受大小共同影響。(理解記憶)6

人口增長模式由、(記憶)

公式: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人口增長模式是由原始型向傳統型,繼而向現代型轉變。

轉變的因素:生產力水平、國家政策、社會福利、自然環境、文化觀念

人口增長模式的轉變是從死亡率下降開始的

大部分發達國家(歐洲、北美爲代表)爲現代型,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爲傳統型,中國爲現代型,世

界爲由傳統型轉向現代型的過渡階段。[記憶]

口訣:歐(北)美摩登全“現代”,亞非拉發展忙“過渡”,發展中國家佔多數,世界只好先“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