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做一片美的葉子》教學後記(精品多篇)

《做一片美的葉子》教學後記(精品多篇)

《做一片美的葉子》教學後記 篇一

公開課前,執教者往往都要花一段時間與學生展開閒聊式的交流互動,以期能最大限度地緩釋緊張凝重的氣氛,這一環節也就是課前“預熱”。應該說,“預熱”是必須的,因爲這類活動中教師多是借班上課,師生也系臨時見面,假使一上來便“書歸正傳”,在師生尚未“打成一片”的情況下,課堂的確很難有“魚水親和”的場面。

但是有這麼一個現象也值得我們關注,譬如說,明明將要學一篇基調頗爲傷感沉重的文章,但師生在課前仍談笑風生,只是真正到了“鈴響”時才瞬間“變臉”,一下子“莊重”起來,讓人看着好不彆扭!其實,“預熱”本來就是教學的“前奏曲”,怎能忘了與課堂“主旋律”之間的“合拍”呢?

2005年初,著名特級教師孫建鋒在浙江義烏舉行的“全國新生代小語四大名師觀摩講習會”上執教《做一片美的葉子》時,巧妙的“預熱”設計與整個文本無縫接軌、完美“合拍”,讓課堂未成曲調先有情。請看——

【回放】

主持人:……下面,就讓我們擦亮眼睛,豎起耳朵,一起來感受孫建鋒老師的風采!

師(走到學生面前):可愛的孩子們,你們的張張笑臉,一雙雙明亮的眼睛,讓我感到浙江義烏的靈山秀水之美。孩子們,聽清楚了嗎,剛纔這位主持人老師介紹了,站在你們面前的這位老師叫什麼名字?

生:孫——建——鋒。

師:當着那麼多老師的面喊一位老師的名字,你們心裏沒有體會嗎?

生:非常激動。

生:非常高興。

師:因爲什麼?

生:因爲您是全國青年名師,您能爲我們上課,我們很榮幸。

師:噢,好孩子,真會講話,一番話說得我心裏暖烘烘的。孩子們,我想了解一下,你們除了上課學習以外,課餘就沒有什麼興趣愛好嗎?

生:我喜歡英語。

生:我愛書法、畫畫和舞蹈。

師:你真是個全才的孩子。我聽出來了,你的興趣愛好裏面有畫畫。(從講臺上取過一盒彩色粉筆)你看,這裏有五顏六色的粉筆,你喜歡哪一枝就拿一枝,下面喜歡畫畫的同學也可以上來拿。

(許多同學上臺並挑到中意的粉筆)

師:現在你們開始用粉筆在黑板上現場作畫,就畫一片你心目的葉子!

(上面學生興致盎然地作畫,餘下學生個個驚奇地欣賞)

師:(詩意旁白)一雙雙嫩生生的小手在黑板上“跳舞”,一個個“舞美造型”頃刻間佈滿黑板,孩子們僅僅是在畫一片樹葉嗎?不,他們是在畫他們的興趣,畫他們的想象,畫他們的個性,畫他們的自信,畫他們的勇敢!

(學生陸續畫畢,回座)

師:(引導學生一起凝望畫滿葉子的黑板,深情地)樹葉畫得都很美,讓我們做一片美的葉子!請拿出你們的小手,跟孫老師一起寫課題。眼亮心就亮,眼明手就快!

(師板書課題,學生在座位上書空跟寫。寫到“片”字時,教師提醒學生第一筆撇“丿”後,第二筆應是豎 “丨”,而橫“一”則是第三筆)

……

【點評】

有“對話教學的開拓者”美譽的孫建鋒老師,其課堂以“充盈哲理、富有創意”而著稱,而其“入題”藝術,也常有神來之筆。《做一片美的葉子》是一篇美文,而美文當然最好“美教”,孫老師讓學生上臺畫“美的葉子”這一極富想象、極具詩意的導入設計,真是“佔盡了江南靈秀”!

更令人玩味的是,孫老師在爲作畫的學生配旁白時的那一串妙語,既似汩汩泓泉爽心明智,又如纖雲弄巧舒捲自如!如果再聯想到我們常常拜讀的他那些優美華麗、賞心悅目的絕佳文章,或許你就會立時相信,如果教師底蘊深厚、心靈巧慧,那課堂必定詩情畫意、風情萬種!

【感想】

現在,讓我們“跳出”廬山看一回吧!記得著名數學特級教師黃愛華幾年前到紹興執教《百分數的意義》時,曾以“同學們,紹興最有名的土特產是什麼,讓我課後也買點回去”入課,當學生一致推薦黃酒時,黃老師又一句“那麼黃酒醉不醉人,酒精度多少”,將話題自然引到百分數這一“正題”上,讓人感嘆名師的“誘導”真是信手拈來皆如神啊!學科無“國界”,黃老師的做法對語文課堂的“預熱”又怎會沒有啓示?

成功的語文課堂既有內在的有序美,又有外在的形式美;既有課前導入的鋪墊美,又有課程進展的構架美……所有這些要素的整合,貴在一個和諧,如不和諧,會水火相剋、冰炭不容;如配置和諧,則可收相得益彰,交互輝映之美。優質課堂的課前“預熱”藝術,追求的正是“和諧產生美”。前蘇聯文豪高爾基所說:“最難的是開始,如同在音樂上一樣,全曲的聲調都是它賦予的。”從這個角度講,與文本“和諧相融”,無疑應是課前“預熱”的“第一選項”!

《做一片美的葉子》教學後記 篇二

1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59

照浜國小   李虹

這篇課文用詞很美,篇幅不長,易於朗讀,學生對課文還是很感興趣的,特別喜歡描寫四季葉子不同狀態的句子“春天的時候,葉子嫩綠,夏天的時候,葉子肥美,秋天……”但當我考慮到第二課時精讀課文時,我就遇到了一個難題,怎樣將“葉”與“人”,“樹”與“社會”這樣的隱晦的含義解釋給學生聽,讓他們明白。這個問題困擾我很久,始終難以尋獲“良藥”。最後,我決定用“整體入手,讀中感悟”的方法,注重保持課文的完整性,沒有將它分的支離破碎,也沒有用教師的理解去束縛學生的感覺。

首先我用自帶樹葉這樣的直觀形式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引領學生讀課文,在疏通課文的基礎上,感悟作者對樹與葉的體悟,讓學生明白樹離不開葉,葉也離不開樹,葉爲大樹而生。葉,只有在樹上才找到自己的位置,並通過朗讀來展現、昇華。讓學生髮揮獨特的經驗,爲了讓學生與文本更好的溝通,我還創設了這樣的語境,並在充分討論誦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試着完成填空:爲了          ,做一個        的      吧!從而達到“讓學生有創意的閱讀”的目的。

由於整節課我都沒有用自己的理解去強加於學生,所以學生始終處於積極主動的狀態,或許學生對於課文所要表達的深層含義並沒有完全瞭解,但我想文章的閱讀意義會隨着學生一同成長,朦朧些,或許對他們更有好處。這也是這一課取得較好效果的原因吧!

(搜索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範文)地址

本文轉載

《做一片美的葉子》教學後記 篇三

原本導入時要求學生帶樹葉並觀察的,雖時至秋日,但仍未到落英繽紛之時,如要求學生帶樹葉,必難免有學生會去採摘,這與我們倡導的綠色、環保理念顯然是相悖的。如何利用有效的資源,既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又能達到教學之目的呢?我不由想到了前節課所學的古詩《山行》,詩曰:“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詩人被夕陽照耀下的霜葉深深陶醉了,由此可見,詩人對樹葉的喜愛、讚美。於是我把《做一片美的葉子》的導入作了如下調整:課前請學生齊背《山行》,(這不僅複習了舊知,更爲新授奠定了基礎)並設問:詩人爲何“停車”?學生很自然地就會回答“坐愛楓林晚”。師:可見詩人是多麼喜歡這楓葉啊,(板書:葉子),這被霜打過的楓葉在夕陽的照耀下,顯得格外的美麗、迷人(板書:美),這麼美的葉子是大自然的“傑作”(板書:的),小朋友想不想也做一片這麼美的葉子呀?(將課題板書完整)生齊讀,至此,完成了揭題、激趣這一教學環節。回顧本環節的設計,我覺得雖然流程稍長,但比較巧妙地複習了舊知,構建了新舊知識的聯繫帶,使教材的前後內容融會貫通,同時從情感目標看,實現了自然的移情,由詩人之情轉化爲學生之情,由愛“楓葉”的“獨愛”,轉至愛“葉子” 的“博愛”,併產生欲做一片美的葉子的美好願望,爲課文的深入學習與悟情作了有效的鋪墊。

我想:教學固然需要直觀的呈現,但如果這直觀的呈現內容是爲學生所熟知的,那我們就可以化煩爲簡,用語言取代之,語文既然姓“語”,我們不妨試着用我們的語言打開學生的心靈,激發他們的情感,放飛他們想象的翅膀……

《做一片美的葉子》教學後記 篇四

《做一片美的葉子》是國標版第五冊的一篇散文詩。作者用詩一般的語言描寫了大樹和葉子的外形之美和內在之美,再由物及人,由“大樹”和“葉子”想到了人,想到了人的生活,啓迪人們要學習葉子那種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所以學習這篇課文的重點是欣賞葉子的外形之美,感悟葉子的內在之美,學習做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人。這同時也是個難點,因爲由物及人,從自己的貼身感受談體會,對三年級學生而言有一定難度。

根據教材特點和大綱要求,以下四個教學目標必須在教學中得以貫徹: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學會本課10個生字,綠線內的三個生字只讀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 通過朗讀,欣賞葉子的外形之美,感悟葉子的內在之美,學習做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人。

4. 藉助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在這些目標中,1、2、3和目標是下限目標,要求人人達到。第四個目標是上限目標,讓基礎好的學生有發展的餘地。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因此,我在執教《做一片美的葉子》一課時,努力實踐以學生的“親歷感受”替換教師的“繁講冗析”,用師生間充滿靈性的對話營造詩情新課堂,讓學生樂學願學。針對教材,針對目標,這篇課文的教學我是這樣設計的:

第一步: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高爾基曾說過:“最難的是開始,就是第一句話。如同在音樂上一樣,全曲的聲調,都是它給予的。”其實,課堂教學的啓課導入也同樣必須有“未成曲調先有情”的韻致:同學們,秋天到了,你們看樹上的葉子變得絢麗多彩了,多美啊。(看圖)老師課前佈置你們瞭解樹葉的作用,誰能說說?是啊,樹葉給大樹帶來了美,深秋之後,葉子飄落到大地上,有些深埋在泥土裏,仍然爲大樹提供豐富的營養。今天,我們就共同來學習一篇讚美葉子的文章。(板書課題:做一片美的葉子)語文課堂教學離不開詩意的學習氛圍,當學生身置此景,話語如涓涓流水,潺潺而出,心門似春之柴扉,輕輕洞開。

第二步:明確目標,嘗試學習。

明確學習目標,可讓學生知道通過這堂課的學習要學會什麼,掌握什麼,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先讓他們嘗試學習,開動腦子積極思維,理解能獨立學懂的知識,並發現疑難。這樣可激發他們的求知慾,讓他們迅速進入角色,化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

1、教師先讓學生自學生字詞,然後檢查自學情況。

2、再讀課文,邊讀課文邊在課文上批註,寫寫自己的獨特感悟。

古人曾把讀書時的品味揣摩喻爲春雨潤花,因爲唯有全身心浸染於語境之中,方能知其意、得其趣、悟其神。讓學生批註課文,雖然使課堂“一時寂靜”,卻能讓學生通過批註而激活思維、抒發感受、展示個性。

第三步:研讀課文,感受意韻。

1、研究葉子的外形之美:

(1)找課文相關段落讀一讀(多媒體出示段落,說說葉子美在哪裏呢?板書:形態各異

(2)講講這個詞的意思,一起讀讀。

(3)出示圖片:觀察葉子的不同(舒展、大小、長短、嫩、枯萎等)。

(4)語言訓練:假如你就是這棵樹上的葉子,你會做怎樣的葉子呢?

(5)小結:同一棵樹上的葉子長短不同、大小不同、姿勢不同——這就是形態各異。學生再讀詞語。

用形象的圖片展示葉子的不同姿態,幫助學生理解詞語,可以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2、理解重點句子:(課文第五節)

(1)提問:什麼是生命的乳汁?陽光怎麼會變成乳汁的?在這裏生命的乳汁指什麼?

(2)學生自由討論。

(3)看圖,教師講述:葉子有特殊的本領,可以爲植物的生長提供大量必需的營養。在陽光下,葉子把水分和二氧化碳作爲原料,進行加工,生產出澱粉,然後在晚上又把澱粉分解成葡萄糖送到植物的全身,爲植物的生長髮育、開花結果提供足夠的營養,同時還呼出氧氣,爲我們人類提供新鮮的空氣。 大樹有了這珍貴營養,纔會茁壯、蔥翠。

(4)看圖欣賞大樹的外形美:你們覺得這大樹怎樣?遠遠望去,更美了,又有什麼感覺?(如綠雲在飄)

(5)指導朗讀:用朗讀把你們心中的感受表達出來。點名讀,齊讀。

(6)小結:大樹的美麗和葉子有什麼關係?沒有樹葉的奉獻,就沒有大樹的美。這就叫奉獻,這就是一種美。

3、體會葉子的內在美:

(1)配樂朗讀第六節:多好的葉子啊,我忍不住想把另一段介紹給大家,想聽麼?一起來,閉上眼睛想想,你好像看到了什麼?

(2)學生自由交流。

(3)理解“肥美”一詞:肥美的葉子是什麼樣的?看圖片說說:油光光的,綠油油的,經脈清楚。

(4)理解“飄零”一詞:冬天樹葉是怎麼飄落下來的?看動畫說說:樹葉落到哪裏去了?葉落歸根,這對大樹有什麼好處?

(5)啓發引導理解葉子的內在美:聽了你們發言,我不由的想起一句詩:落葉不是無情物,化做春泥更護樹。葉子即使離開了大樹,也要把自己的身體奉獻給大樹。

重點深究是閱讀教學的中心環節,是訓練學生理解語言文字,體會思想感情,掌握學習方法的重要過程。教學中,我們充分網絡的優勢,利用創設的情境,扶放並行,引導學習探究,給他們“動眼看、動耳聽、動口說、動腦想、動手做”的機會,精心設計,突破重點難點。

第四步:朗讀昇華,暢談感受。

(1) 學到這兒,你想對葉子說些什麼?

當學生“零距離”觸摸、品味作品時,已不再是一個毫無主見、毫無思想的人,閱讀是一種個性化活動,教師不能只按照教學參考書、標準答案去“引導”學生分析、理解、吸收,更不能要求學生的理解和感受是整齊劃一的。

(2) 學生自由暢談。

閱讀也是文本與讀者之間互相理解、互相建構、互相擁有的過程,需要學生敞開心扉、傾注熱情,與文本進行靈魂的擁抱、心靈的對話和情感的碰撞。唯此,方能讓學生真正享受到由語文所帶給他們的快意!

(3) 朗讀:就讓我們做一片美的葉子吧,心中裝着大樹,心中裝着別人,心中裝着集體。

教學過程要成爲師生間以心連心的心潮相逐,以情生情的奔涌。“教育就是愛,愛就是教育。”新課程理念下的新課堂,追求的就是用生命點燃生命,用心靈感動心靈,用靈魂塑造靈魂!

第五步:動手實踐,拓展延伸。

師述:同學們,我們不但知道了樹葉的姿態美,還領悟到了樹葉的內在美,我相信你們肯定喜愛那美麗的樹葉,也想做一片美的葉子。老師佈置三個作業:

1、蒐集葉子,畫畫葉子,說說葉子的功能。

2、蒐集像葉子那樣立足本職崗位、無私奉獻的人物的事蹟,然後在小組裏交流。

3、建立專題學習網站,把自己研究的成果發佈在網站上。

教育的本義就是教學生學會學習,在教學實踐中注重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不僅“學會”,而且“會學”,以體現“教爲了達到不需要教”的教學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