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國小小課題研究實施方案【多篇】

國小小課題研究實施方案【多篇】

小課題研究方案 篇一

爲了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切實促進我校教育教學工作持續發展和教師專業成長,將我校教育科研向更深層次推進,引導學校教研組和教師積極參與教育研究,把科研與教學、教研有機結合起來,努力實現我校教學工作由“經驗型”向“科研型”的戰略轉變。經學校研究,特制定如下“小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樹立“問題就是課題,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從教育教學中的小事情,以小見大,實實在在,對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通過討論立爲“小課題”,開展實實在在的研究,並通過小課題研究工作,探索總結教研、科研、培訓互相促進的校本研究新模式。

二、實施目標

(一)通過小課題研究,切實解決課堂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提高教學有效性。

(二)從機制上保證教研活動課題化,形成教研組科研氛圍,提高教研成效,促進教研組建設。

(三)通過小課題研究,提高教師將教育科研與日常教學工作進行有機整合的能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三、總體思路

以教師個人爲主申報進行小課題研究。形成以課題研究引領教學和教育實踐的校本科研機制,引導教師立足自己的教學和管理實際,觀察發現教育教學現象中存在的問題,在常規教研活動中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踐研討解決問題,提煉形成教學策略,指導自己和同伴的教學行爲,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從而實現學校教育的發展。原則上,從上一學年的“智慧項目”中擇優轉化,即把有一定實踐積累的“智慧項目”改爲課題,進行深化研究。

四、小課題研究的途徑

小課題研究常常以課堂爲現場、以教學爲中心、以教師個人爲主體、從實際出發開展教學研究。在小課題研究過程中,教師們可根據各自的不同興趣、不同特長、不同需要和教學實踐中發現的不同問題進行個性化的研究,甚至得出個性化的結論。

五、實施流程

(一)選題。教師根據自己在教學工作中遇到的突出問題,查閱、收集和整理相關資料,認真分析篩選,確定研究課題。選擇的研究課題,應該具備“針對性強、切口小、研究週期短”的特點,一般應是所任學科在教育教學中存在的一個問題,可以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環節、一個問題、一種現象、一個案例等。小課題研究週期不要太長,原則上是一個學期或一個學年。

(二)申報立項。參加“小課題研究”的學科組(教師),確定研究的主要內容,闡明所解決的問題和預期達成的目標,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驟等。學校教科室組織力量對提交的課題進行審覈,在一週內公佈立項的小課題。

(三)實施研究。課題負責人組織成員按照課題方案,有計劃地開展研究工作,積累研究過程資料(同時完成附件二、三),建立小課題研究檔案袋。將常規教研與小課題研究相結合,在教學、聽課、評課過程中開展實踐研究,從而解決問題。教導處教研處將對研究進行督查指導。

(四)結題(包括中期小結)。每個學期結束,都要開展小課題研究成果總結鑑定彙報會(週期屬於一學年的,要開展中期成果鑑定彙報會),學校對研究狀況進行評估。

課題成果一般應是一份總結報告。結題程序爲:

(1)課題組及時整理研究過程資料及成果資料,撰寫研究報告;

(2)將研究報告、過程資料及成果資料交學校教科室;

(3)學校教科室組織有關人員聽取研究者的報告,對課題進行評審,向研究者宣佈評審意見。

(五)成果鑑定與推介。結題後,學校將對開展的小課題研究成果進行鑑定、評獎。對優秀的研究成果進行全校推介,推動成果在學科內及學科間的應用與共享。

六、課題管理

(一)營造良好的小課題研究氛圍。學校積極倡導和要求全體教師參與到課題研究中來,並提供理論上和實踐操作層面上的具體指導。要進一步強化“問題就是課題,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新理念,以“短、小、實、快”爲教育科研工作指導方針,促使廣大教師破除教育科研“高不可攀”的神祕感,引導課題組選擇一些內容具體、切口小、週期短的問題進行科學研究,從而克服傳統課題研究“假、大、空”的不良現象。

(二)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小課題領導小組,具體負責小課題研究的指導和評審等工作。加強研究的過程管理,對立項的小課題研究建立電子檔案。制定小課題研究的組織、實施、評定、表彰獎勵等制度,確保小課題研究紮實有序地開展。

(三)培訓小課題研究等,指導教師通過多種渠道查閱相關資料,激發教師研究小課題的興趣和研究慾望,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從而培養出一些思想前瞻、能力突出、成果豐碩的研究型教師。

(四)深化小課題研究。要把課堂教學作爲實施小課題研究的主渠道,積極開展以上課、說課、評課爲基本形式的課堂教學活動,深入探究各學科教學的基本策略;研究組成員定期召開專題會議,分析課題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共同研討對策和措施;課題組內部也可以開展教學論文、教學反思、教育案例、教學設計和課堂實錄等不同系列的小課題研究成果評比活動,引導教師研教結合,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七、教師小課題研究技術評審組

(一)領導組

組長:邵健勝

副組長:朱曉仙

組員:丁少劍朱敏燕葛俊佳王玉婷鮑佳樂徐子華

教師小課題研究領導小組職責:

負責規劃、計劃、督導教師開展小課題行動研究。中期進行檢查指導;最後進行小課題鑑定評審工作。

(二)指導組

組長:丁少劍

副組長:朱敏燕

成員:胡旭亮莫燕君謝雲鶴

負責組織教師學習小課題實施方案,幫助教師選題,實驗過程督導檢查評價指導等具體指導工作。

八、其他

(一)小課題成果按照具體等級在教師個人年度中加分。

(二)教科室將優先考慮將優秀的校級小課題培育成市級及以上課題。

(三)教科室定期對校級小課題的材料進行整理歸檔。

國小小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篇二

(一)研究方法

1.文獻法

查閱相關資料,瞭解中國小校語文課堂教學現狀,比較當前一些教學模式,並建構出“羣文閱讀”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

2.問卷法

通過自編問卷等測量工具,對學校的學生、教師和管理人員等進行調查,瞭解當前中國小校閱讀教育及作文教學的現狀和問題,以及學生閱讀力水平。

3.訪談法

對參研學校和班級進行實地聽課、考察,通過與教師、家長的訪談及對學生閱讀學習的訪問,分析並提煉影響學生閱讀力的因素。

4.實驗法

結合學生語文學科教育實際狀況尤其是閱讀和作文教學實際,在學校語文課堂進行

“羣文閱讀”教學模式的實驗,考察對學生閱讀力的影響。

7.經驗總結法

參研教師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整理、蒐集優質的課例,注重經驗的總結,將一些有價值的課堂實錄、活動設計、教學案例等備案,開展橫向、縱向的交流,也爲後期集結成文集準備素材。

6.行動研究法

本課題將吸收學校全體語文教師共同開展課題的研究工作。行動研究法滲透在學校教師研究過程當中,把行動與研究結合起來,引導並組織語文教師從日常的教學中發現問題,開展協作式研究,解決問題,尋找規律,從而由淺入深地開展研究。“教師即研究者”、教師即反思的實踐者”是本課題研究工作的主要觀念。

(二)技術路線:

1.通過對現有相關文獻和現狀的分析,瞭解中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現狀;

2.建設“羣文閱讀”理論架構;

3.在現狀研究的基礎上,結合語文學科教學實際,探討中國小生“羣文閱讀”的途徑、策略和方法,建設“羣文閱讀”資源包;

4.在學校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實施“羣文閱讀”教學模式,考察“羣文閱讀”教學模式對培養中國小生閱讀力和寫作能力的效果。

(三)研究步驟

本項研究初定時間爲三年以內(2017年3月―2017年12月),將分爲以下四個階段,有步驟有計劃地進行研究工作:

第一階段:課題申報(2017年3月)

(1)課題申報(2017年3月):組建研究隊伍、課題申報、課題論證、研究規劃、組織落實與前期研究;

(2)課題開題(2017年3月―2017年10月):通過對現有相關文獻的分析,瞭解中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現狀,比較當前主要的課堂教學模式,總結經驗,尋求啓發。

階段成果:《課題論證報告》、《課題開題報告》、《課題實施方案》、《課題研究指導手冊》、《中國小生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現狀》等。

第二階段:模式建構(2017年6月―2017年12月)

建設“羣文閱讀”理論架構,並針對當前語文閱讀教學實際建構“羣文閱讀”語文課堂教學的新型模式。

階段成果:《“羣文閱讀”理論架構探索》、《“閱讀力”理論探析》、《“羣文閱讀”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建構》等。

第三階段:實踐驗證(2017年9月―2017年12月)

在學校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實施“羣文閱讀”教學模式,考察“羣文閱讀”教學模式對培養中國小生閱讀力的效果。

本階段研究與前兩個階段研究並行。

階段成果:《利用“羣文閱讀”培養中國小生閱讀力的實驗研究報告》。

第四階段:總結反思(2017年9月―2017年12月)

採用座談會、問卷調查、電話訪談等形式對所有實驗學校的學生進行追蹤調查,調查樣本不小於總體的20%,主要調查內容爲三項:實驗效果, 羣文閱讀”教學模式的推廣情況,學生閱讀力的水平。

幼兒園個人小課題研究方案 篇三

體育活動是影響幼兒生長髮育不可缺少的積極因素,它不僅促進幼兒身體正常的生長髮育,而且能促進幼兒的身體素質和基本的活動能力,提高幼兒機體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也是培養幼兒優良品德和促進幼兒社會化的重要途徑。

一、選題意義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是幼兒園體育的重要目標,要根據幼兒的特點組織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吸引幼兒主動參與。在實際工作中,常常偏重於專項體能活動,很少使用廢舊材料製作的器械活動,形式上是熱熱鬧鬧,而運動質量卻不高。在幼兒園的體育活動中,由於器材不豐富,使用率低、目的性不強、器材投放不合理等,造成體育活動內容單一,對孩子肢體和動作的訓練也缺乏針對性、系統性。在難以確保幼兒每天有兩個小時體育活動時間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因人而異,並依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通過對這一課題的研究、探索,不斷優化我們上林苑幼兒園的戶外體育活動,增強體育活動的趣味性、多樣性,提高幼兒的創新意識、合作意識,讓幼兒具有強健的身體。

二、研究目的

(一)研究活動的總目標

1、製作多種多樣的體育器材,創設活動環境,引導幼兒體驗活的樂趣。

2、充分發揮戶外體育活動的整體功能,使孩子德、智、體各方面能得到全面發展。

3、教師通過探索,實踐,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

(二)各年級研究活動目標

小班: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讓幼兒在走、爬、鑽、跳、滾接等方面

中班:通過走、跑、跳、拍皮球等方面鍛鍊幼兒的體能,靈活性的運用器材,體現器材的趣味性……

大班:通過走、跑、跨跳、匍匐爬、跳繩、拍球等方面鍛鍊幼兒的體能,豐富幼兒戶外體育活動。

三、操作實踐

(一)優化戶外體育活動的素材

爲了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陶冶他們的情操。從觀察、研究幼兒入手,瞭解每個幼兒的發展需要,根據每個幼兒發展的不同特點,因材施教,促進幼兒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充分的發展。

1、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

我園在體育器材在配置上只有購買的和一些簡單的器材,所以我們可以因地制宜,變廢爲寶,利用豐富的自然資源,如用油桶、報紙球、繩子等製作自己使用的活動器具。如我們可以將小竹棍當成接力棍、跳竹竿舞、走迷宮等等,同時我們還可以充分利用一些廢棄的飲料罐和塑料瓶,如:將粒粒橙、酸奶瓶等用鬆緊帶連接起來做成拉力器;還可以用各種易拉罐做成高蹺,做成梅花樁練習的平衡能力等等的一些活動。

2、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

教師可以引導幼兒一物多玩。例如我們前面用竹子製作出來的金箍棒,我們也有很多種玩法:“鑽洞、跳格子、跳竹竿舞、扮演孫悟空玩金箍棒、走迷宮”等等。還可以用一些廢紙做成紙球,可以進行拋、扔、投等多種玩法儘量拓展幼兒的發散思維。

(二)優化戶外體育活動的指導

爲了將活動從“形式”引向“過程”,從“內容”引向“發展”,從而增強教師的目標意識,我們課題組制定了相應的開展戶外體育活動的目標。我們遵循層次性、操作性的原則,既有長期目標,又有近期目標。我們參照各年齡段幼兒的發展水平目標,針對各班不同水平的幼兒,遵循層次性、操作性的原則,設置了不同層次的目標。

1、晨間鍛鍊活動

爲提高幼兒晨間鍛鍊的質量,我們在組織形式及內容編排上儘量採用分散式,以自制的材料爲主,內容豐富,使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三五成羣地湊在一起,選擇自己的同伴、自己喜歡的內容,全面鍛鍊身體,提高體能。

2、戶外體育活動

戶外活動我們也將以器材爲主,多給幼兒一些自由的活動空間,儘可能多安排活動,讓孩子想盡辦法擴大戶外活動空間。提供簡單的材料供遊戲進行,讓幼兒在想象情境中愉快地遊戲,使戶外體育活動更富特色。讓幼兒擁有活動的選擇權,成爲戶外活動的真正主人,使戶外體育活動達到活而不亂、有條不紊、生動活潑,從而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發展幼兒的活動能力,培養幼兒良好個性和養成自覺參加戶外體育活動的習慣。

3、體育教學活動

我們將體育教學的內容延伸到戶外活動之中,《開展體育活動觀摩》和《開展戶外體育器械評比活動》,幫助幼兒練習鞏固,並不斷創新提高,使戶外體育活動與體育教學有機結合,相互滲透,相互補充。充分體現器材的使用的科學合理,豐富體育活動的趣味性,我們把體育教學寓於有情節、有角色、有競賽的'遊戲之中,使之新穎生動,而且有目的、有計劃發展幼兒的基本動作,增強體質。並針對大、中班不同的年齡特點,採用競賽性的遊戲,開展《戶外體育活動評比活動》以激發幼兒的積極性,提高練習的效果,培養幼兒積極進取精神的和集體責任感、榮譽感。

四、成員組成與分工

組長:肖國苗上林苑幼兒園園長,主持課題的全面工作。

成員:衛燕上林苑幼兒園保教主任,協助做好課題研究

成員:陸續上林苑幼兒園保教主任,協助做好課題研究

成員:杜進上林苑幼兒園教師,協助做好課題研究

成員:武曉上林苑幼兒園教師,協助做好課題研究

五、研究內容

月份

研究主題內容

主持人

xx年

7—8月

1、召開教研會議,傳達教研計劃,明確學期任務及要求

肖國苗

2、組織教師學習幼兒園戶外活動的有關文章

肖國苗

xx年

9—12月

1、如何開展戶外活動中體育器械的投放研究

衛燕

2、小班“自制體育器械在戶外活動中的使用”觀摩活動

陸續

3、中大班“自制體育器械在戶外活動中的使用”觀摩活動

衛燕

4、如何使體育器械在戶外活動中有效使用的研究。

肖國苗

xx

小課題研究方案 篇四

一、課題研究背景: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園應爲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身心發展的經驗。尊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以遊戲爲基本活動,保教並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而區域活動正符合這一要求。但是,在人才競爭激烈的今天,家長對幼兒的培養存在“重知識、輕情感技能”的現象,這也直接影響到我們農村幼兒園教學活動的組織,幼兒園教育國小化現象不容忽視。爲還給幼兒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我們將以此課題研究爲契機、以區域活動爲載體、以幼兒園爲研究基地,努力探索適合農村幼兒園區域活動有效開展的途徑與策略,探索區域活動目標的有效性、材料投放的有效性、教師介入指導的有效性以及評價的有效性等方面的內容。

通過區域活動有效性開展的研究,引導幼兒在區域中自主與材料、環境互動,嘗試獲得知識的新方法和新途徑,體驗成功的快樂,培養幼兒探究、交往、動手等能力,培養幼兒自主、獨立、自信,創新等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有效的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有效提高教師設計、組織、評價、推進區域活動的能力;在研究與實踐的過程中,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從而奠定幼兒園的共同發展。

二、課題的界定:

區域活動(areaactivities):也叫“活動區活動”,是上世紀70年代從美國引進中國教育界的新名詞。當時美國正流行“開放教育”,對國內的影響比較大。“區域活動”在英文中有多種名稱,例如,遊戲區(Phayingarea)、學習區(leamingarea)或興趣小組等。活動區意味着選擇的可能性,意味着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來決定自己做什麼和怎麼做,而興趣、自由選擇與自主決定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基本條件。”從劉焱的這一觀點,可以看出區域活動是一個整體概念,既強調幼兒的自主性、興趣性,又提出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基本條件。也就是說,區域活動是具有幼兒特點的,通過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提供合適的活動場地,多元化的活動材料、情境化的遊戲形式,讓幼兒在寬鬆和諧的環境中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願,自主地選擇學習內容、方法及合作伙伴,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索與交往的活動。

有效性:是指能夠實現預期的目的、有良好的效果。這裏是指區域活動目標的有效性、區域活動環境創設的有效性、組織方式的有效性、實施的有效性以及評價的有效性等等。

區域活動有效性:是指教師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和興趣有目的地創設良好的有效區域活動環境,投放具有層次性、漸進性、差異性的有效區域活動材料,並給予幼兒有效的啓發式指導,讓幼兒依據自己的興趣、能力去感知、思考、探索材料,與材料進行有效的互動,從而獲得新知識,新方法,有效地促進幼兒探究、交往、動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等能力的發展。

三、課題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由於班額過大、空間範圍小,開展活動區活動存在擁擠、凌亂的情況。

(2)活動區設置缺乏科學性。

(3)活動區材料的投放缺乏適宜性、動態性和層次性。

(4)教師的指導能力欠缺,不能有效挖掘區域活動的教育價值。

四、理論依據:

(一)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園應爲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身心發展的經驗。尊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以遊戲爲基本活動,保教並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而活動區活動正符合這一要求。

(二)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遊戲理論。

皮亞傑開拓了從兒童認知發展的角度考察兒童遊戲的新途徑,他強調活動的重要性,強調兒童遊戲是一種積極、主動的結構,強調遊戲的情感發展價值。這些理論對我研究幼兒園區域活動有效性開展有很大啓發。

(三)以加德納爲代表的多元智能理論。

該理論強調人有多種智能,對每個人而言,這些智能表現各不相同,有些呈強勢智能,有些呈弱勢智能。這就表現爲不同的個體在某些領域的發展上可能擁有優勢,相反,在另一些領域的發展上可能顯現相對的弱勢,因此教育應該給予兒童充分的機會展現自己的強勢智能。活動區活動的宗旨就是爲每個幼兒提供表現自己的機會,既能讓幼兒充分滿足自己興趣、展示強項,又能發展自己的個性和其它能力。

五、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以新《綱要》爲指導,繼續學習新課程改革精神。廣泛吸納新的教育理論和實踐成果,結合本幼兒園的實際開展課題研究,在確定課題、分析研究成果時使用此方法。

2、觀察法:在課題研究的起始階段、實施的過程中,有目的的、有計劃的對幼兒的區域活動進行系統的、連續的考察、記錄、分析,獲得事實材料,以取得對幼兒發展的瞭解和認識。

3、行動研究法:在課題實施過程中圍繞課題研究目標,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多方位的研究,邊實踐、邊總結,不斷摸索出經驗和規律的東西。

4、經驗總結法: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認真做好各類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實施情況的記錄,及時總結各階段的成果。

六、研究目標、內容:

(一)研究目標:

1、通過區域活動有效性開展的研究,引導幼兒在區域中自主與材料、環境互動,嘗試獲得知識的新方法和新途徑,體驗成功的快樂,培養幼兒探究、交往、動手等能力,培養幼兒自主、獨立、自信,創新等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有效的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2、通過區域活動有效性開展的研究,有效提高教師設計、組織、評價、推進區域活動的能力。

3、在研究與實踐的過程中,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從而奠定幼兒園的共同發展。

(二)研究內容與重點:

(1)區域牆飾創設及區域活動材料投放的有效性;

(2)區域活動中教師有效性指導策略;

(3)區域活動的有效性評價策略

(三)研究的思路:

對當前幼兒園開展區域活動的現狀進行調查、分析研究,運用《綱要》精神及遊戲理論指導課題研究。根據課題研究方案,豐富區域活動的內容,提供適宜的材料,挖掘區域活動的教育價值,探索區域活動的有效指導策略。在實施研究的過程中,根據幼兒的發展情況不斷調整區域活動的目標、內容、材料、指導策略,並邀請有關的專家、同行進行指導論證。

七、課題研究對象:

開發區中心幼兒園小、中、大班。

八、課題研究過程: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xx年4月--xx年5月)

(1)設計課題研究方案,申報課題。

(2)成立課題組,並明確個人分工。

(3)進行相關文獻的閱讀研究。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xx年6月--xx年6月)

(1)對區域活動的現狀進行剖析找出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設性意見。

(2)召開教師會議讓全體教師瞭解本課題研究的目標和內容。

(3)專題講座,以理論引領實踐。

(4)骨幹教師區域活動觀摩研討,及時反思、調整課題研究方案。

(5)撰寫階段性總結及論文,完成各課題研究任務。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xx年7月--xx年9月)

(1)區域現場展示活動。

(2)論文的撰寫及彙編。

(3)完成課題研究報告、工作報告、組織專家鑑定。

九、完成本課題研究任務的保證措施:

1、課題組科研人員能力保障:

(1)課題組主持人歐燕欽和蔡榕芳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與教育理論水平,歐燕欽是市骨幹教師,蔡榕芳是縣級優秀青年教師、並在20xx年參加“福建省第六期農村幼兒園骨幹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培訓”,她們撰寫論文在各級刊物發表。

(2)課題組的核心成員是本中心幼兒園教學一線的骨幹教師、優秀青年教師,具有紮實的專業理論基礎,其中本科以上學歷3人,縣級優秀青年教師1人,她們責任心強,有一定的教育教學經驗,撰寫的論文曾有多人次獲得縣級一、二等獎,具有較強的課題研究能力。

2、組織保障:成立課題領導小組,做到統一認識,分工明確,目標一致,準備充分。

組長:歐燕欽蔡榕芳

組員:陳惠欽吳晉梅林麗香陳靜靜陳美燕鄭貞

3、時間保障:每月開展一次課題組教研活動,及時總結階段經驗;開一次課題組成員會議,討論交流實驗成果,部署課題研究,鞏固和www本站uawen.本站cn推廣研究成果;幼兒每週區域活動時間充足,教學與科研同步進行。

4、經費保障:

學校覈撥專用款項用於該課題的研究、實施。

十、預期研究成果

1、關於幼兒園區域活動有效開展的調查與分析。

2、區域活動教師有效指導策略的論文彙編。

3、各區域活動的材料投放及玩法案例收集。

4、區域活動現場展示。

小課題研究方案 篇五

一、目的意義

1、開展數學小課題研究是學生素質發展的需要。“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是課程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通過數學小課題研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使部分學有餘力的學生能在整體素質上有明顯的提高。

2、通過數學小課題研究,在中高年級逐步形成一批優秀學生羣體,這些學生應該能在數學學習、能力發展中爲全體學生樹立榜樣,從而爲數學學科建設提供重要支持。

3、開展數學數學小課題研究是數學教學改革的需要。開展數學數學小課題研究是教師拓寬教學視野、豐富教學內容、改革教學形式的重要方面,是數學學習由課內向課外延伸的重要途徑。

二、總體要求

中年級以撰寫數學小發現、小體會爲主,把握好“具體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思維”的過渡期,訓練應體現思維的發散性和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高年級撰寫數學小試驗、小調查爲主,引導學以致用,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感受數學思想方法的作用和魅力。

三、主要工作

1、在數學學習引導講發現、重創造。在數學課堂教學和數學興趣小組或者中,引導學生能夠積極敢於思考,善於發現,特別是鼓勵學生敢於獨立思考,發表不同意見。

2、在數學教學中,要體現方法重於知識、過程重於結論、思維重於記憶、長遠重於眼前的評價思想,特別要重視數學思想方法概括與提煉,逐步形成數學能力。

3、引導部分興趣小組的學生進行一些調查活動,如節儉、環境、交通、運動、經濟、實踐等方面開展系列研究,然後用數學的方法去分析,寫出小調查、小報告。

4、引導學生讀好《國小生數學報》、《時代學習報》、《數學大世界》等數學報刊雜誌,指導學生寫好數學小發現或小試驗或小調查,積極向學生報刊。

5、在適當時候,出一些數學小課題研究專輯,在《國小生數學報》上出一些專刊,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感受成功。

小課題研究方案 篇六

《國中生成績分化成因及對策研究》是由邳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伏榮超同志主持的徐州市教育科研攻關項目。爲保障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和課題成果的質量,特別制定本計劃。

一、本課題研究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本研究試圖從複雜性思維方式的視角對教育理論研究進行一番整體反思,包括本體論層面、認識論層面以及方法論層面等。以新課程改革和實施爲主要切入點,以形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式爲重點,提出有效解決國中階段學生動盪分化的對策,探索操作性較強的有助於預防學習困難生出現的干預模式。同時,努力使研究性學習與國中階段學習困難生研究有效結合起來,進一步拓寬學習困難生研究領域。通過本研究,促使我國的教育理論研究更加關注教育生活世界,將研究基點更加傾向於教育生活世界的複雜性、本土性、實踐性;通過本研究,增強我國教育理論研究的自主性、開放性等適應複雜性研究的一些特徵;通過本研究,加強教育理論研究者在方法論上的綜合性,改變傳統的單一方法論的局面。

實踐意義:

1.對邳州市國中分化現狀及成因等進行抽樣調查,爲開展國中階段學習困難生問題研究奠定基礎;

2.研究國中階段學業分化的特點和規律,並以此爲主要切入點,探索在新的形勢下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高教育質量的新途徑、新方法。同時,通過開展課題研究,培養和造就一些熱心於學習困難生研究的科研教師,使國中生分化現象減少到最低程度,使學習困難生得到及時幫助,獲得健康的發展。

3.通過此項研究爲徐州市及其他地區提供實踐操作層面的借鑑與參考。

二、本研究的子課題設計

根據本課題的特點和課題組成員的研究實力,我們準備將總課題分解爲如下子課題:

1.城市農村國中生分化和輟學成因的調查

2.國中生分化和輟學原因的資料分析研究

3.國小國中教與學的銜接問題研究

4.國中生成績分化和輟學的對策研究

國中成績分化和輟學的對策研究是總課題的重點和核心內容,因此,我們又將將其作如下分解:

(1)國中生分層教學,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研究

(2)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協調發展的研究

(3)學校家庭社會教育一體化研究

(4)國中生控流止輟策略研究

(5)國中生學業評價改革研究

三、研究的過程設計

1.前期準備階段(20xx.6—20xx.9)

(1)通過調查研究,初步瞭解國中生學業、學業分化及輟學現狀;通過文獻研究,學習中外關於國中生學業分化的相關理論,確立課題並加以論證,完成總課題研究方案,上報實驗研究方案。

(2)成立總課題、子課題攻關領導小組、指導小組、實驗小組,以指定和公開招標相結合的。辦法,建立核心型、緊密型、鬆散型課題研究組織;公開課題主持人和實驗骨幹成員培訓會,提出組織、管理、實驗的具體任務;完成各子課題研究方案。

2.具體實驗研究階段(20xx.9—20xx.2)

第一階段(20xx.9—20xx.11)健全實驗組織、學生摸底分類階段

(1)公開招標子課題,確定子課題的組成人員

(2)各校成立課題領導小組和課題小組

(3)語、數、外等科制定課題實施計劃

(4)實驗學校對學生的語、數、外等科的月考和期會考試成績進行摸底。

(5)各校對摸底情況進行分析、劃分學生層次羣類(學有餘力的學生、學習困難的學生和中等程度的學生各佔百分之幾)

(6)各實驗學校制定課題實施計劃

第二階段(20xx.9—20xx.2)國中生成績分化現狀調查階段

(1)設計調查問卷和訪談表

(2)進行問卷調查,作量的分析

(3)進行個案訪談,作質的分析

(4)對調查內容進行整合並作統計分析

(5)撰寫“國中生成績分化的現狀及成因”的調查報告

第三階段(20xx.9—20xx.2)國中生學業分化的對策研究

(1)(20xx.9—20xx.2)對策的初期研究

a.各子課題制定實驗研究計劃

b.各子課題進入初期的實驗研究

c.各子課題進行調查研究

d.總課題組召集會議,聽取各子課題組反饋研究中遇到的困難,明確下一步的研究任務。

(2)(20xx.2—20xx.8)對策的中期研究

a.子課題在總結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深入實踐研究

b.蒐集並甄別研究過程中的資料

(3)(20xx.8—20xx.2)對策的後期研究

a.各子課題對在實驗研究中獲取的材料進行分析

b.形成子課題的初步研究成果

c.各子課題進行調查研究

d.總課題組召集會議,聽取各子課題組反饋研究中遇到的困難,明確下一步的研究任務。

第四階段(20xx.2—20xx.7)實驗研究的總結階段

(1)各學科對實驗對象進行實驗的終端測試評價

(2)各子課題組寫出實驗研究報告

(3)總課題組寫出總體實驗研究報告

(4)總結推廣典型經驗

(5)表彰先進學校和個人

(6)鑑定、結題、準備面上推廣

四、預期研究成果

1.調查報告、實驗報告、研究論文

2.《新課改中國中生成績分化成因及對策研究》專著一本

3.建立城區、農村降低國中生分化的兩所示範學校

4.建立完善的網絡資源,通過網絡的專家系統,爲其他學校提供借鑑和指導。

附:20xx-20xx年度第一學期課題研究具體工作安排

1、20xx年9月:

①召開第一次課題組核心成員會議,確定子課研究主持人、課題研究實驗學校,對子課題研究人員進行招標。

②撰制子課題研究方案,設計調查問卷。

③做好課題開題的準備工作。

2、20xx年10月

①寫出總課題及子課題研究工作計劃

②各子課題研究小組對課題研究要點進行分解,確定本學期每個月的研究要點。

③召開課題開題會,屆時邀請有關專家作課題研究工作指導。

④課題組例會,進行具體分工,明確工作任務,強調研究要點,並要求定期拿出研究成果。

3、20xx年11月

①各子課題研究小組建立課題研究專題檔案。

②各子課題研究小組全面開始課題研究,具體研究方式可採用案例研究法、觀察法、行動研究法等。注意積累原始資料。

③實施問卷調查,撰寫調查報告。

④對實驗校學生基礎狀況調查摸底。

4、20xx年12月

①對全體課題研究人員進行教育理論培訓。

②各子課題小組研究札記、教學案例,圖像及文本資料進行彙總,分類整理、歸檔。

③子課題組撰寫階段研究總結。

5、20xx年1月

①各子課題研究小組向主課題組上報有關材料,包括典型案例、教學實錄、音像資料、學生作品、階段研究報告等。

②召開課題人員會議,彙報課題研究進展情況,總結本學期課題研究工作。

③主課題研究人員,根據上報來的資料及相關文獻寫出階段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