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 離異家庭國小生心理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 課題實施方案

《離異家庭小學生心理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課題實施方案

《 離異家庭國小生心理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 課題實施方案

一、本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一)研究背景

據中國婦聯統計,中國離婚家庭中,有67%的家庭有孩子,這即意味着,大量的孩子因爲父母婚姻關係破裂而成爲離異家庭子女。

離異家庭子女是父母婚姻關係破裂,從而導致家庭解體後出現的一種與在正常家庭環境中生活的完整家庭子女不一樣的特殊社會現象。這種現象,隨着離婚率的提高成爲一個帶有普遍性的社會問題。

離異家庭的孩子出現問題的越來越多,主要表現出抑鬱、孤僻、自閉等心理特徵和不專注學業、打架鬥毆、談情說愛甚至有暴力傾向等行爲特點。離異再婚家庭的孩子可能問題更嚴重。

(二)研究目的和意義

在我國,離婚成爲一個社會不容忽視的特殊問題,夫妻離婚,不僅會造成彼此心理創傷,而且對孩子身心造成的消極影響也極其嚴重且十會廣泛,不僅會遏制孩子智力、性格、情緒和社會性的良好發展,而且會導致孩子精神異常甚至心理變態。

事實上,學生的心理問題是表面上的,實質上反映的是家庭父母的關係問題。研究離異家庭學生的心理問題,就是研究父母離異對子女造成的嚴重的心理傷害以及給孩子帶來的諸多心理問題。並運用多種手段,通過多種渠道瞭解學生,把握他們思想上的熱點和盲點。培養他們健康的心理,引導他們注重心理問題的自我矯正。使他們能夠健康成長。

通過對各個離異再婚家庭學生的心理狀況調查、輔導和研究,從而發現問題。運用多種手段解決存在的問題,積累輔導此類學生的經驗

二、課題的內涵界定

離異家庭學生的界定,所謂“離異家庭”,是指由於喪偶、離異、分居和其他種種原因而造成的只有父親或母親和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的家庭。離異家庭是指一父或一母與子女共同組成的家庭。其子女就是離異單親家庭子女。父母離異後,使孩子失去了完整的家庭生活,在最需要父母之愛的成長關鍵時期,不能得到完整的父愛或母愛。孩子處於父母婚姻危機中,沒有人關心孩子的感受,給他們安全感,是他們幼小的心靈蒙上了陰影。

離異再婚家庭學生的界定,離異再婚家庭是指一父或一母離異後又與他人結婚且與子女共同生活組成的家庭,其子女在校學習的就是離異再婚家庭學生。

離異家庭子女由於生活在特殊的家庭環境中以及他們的自身的生活經歷,都使他們具有不同於普通孩子的特點。主要表現爲:孤僻自卑,合作意識差,不樂於也不善於與他人交往;衝動易怒,闖禍打架;行爲散漫,我行我素,不原受人管束;個性內向,不合羣。

離異再婚家庭子女由於父親或母親再婚,情況更爲複雜,子女與後父或後母關係處理不好,問題可能會更多。

、研究的主要內容和主要觀點

1、全面瞭解離異家庭的國小生及家庭情況

(1)進行家訪

瞭解離異家庭學生的家庭成員、父母離婚的原因、家庭背景、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家庭的生活方式、生活習慣、父母再婚的情況等等。

(2)和離異家庭學生談心

瞭解離異家庭學生存在的何種心理問題,如果是再婚家庭的孩子往往經歷過父母離異之前的爭吵、打罵,孩子目堵這些情景一般都會產生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而對父或母的再婚,孩子或許會有自己的想法,但孩子的想法很少有人顧及,孩子又不得不置身於新的家庭環境,有的甚至生活在家庭成員之間的夾縫中,這讓很多孩子都無所適從。

多數再婚家庭在子女的供養、教育等問題上意見不一致,互相推委、扯皮造成養而不教、放任不管,或把孩子當成“出氣筒”稍不如意就謾罵斥責,甚至拳腳相加。有的由於父母離異或再婚,孩子由祖輩撫養,對孩子缺乏嚴格要求和督促,溺愛放縱,而造成孩子任性好強等。有的孩子雖跟着父或母生活,但由於父或母的再婚,孩子在新家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性格扭曲,自我保護意識過強,多疑,自以爲是,如果不及時做好家庭工作,孩子就會走上邪路。

因此,通過談心,瞭解離異家庭學生的心理動態、掌握學生的思想、看法、觀點,顯得十分重要。

(3)向班主任老師裏瞭解離異家庭學生的表現

要對離異家庭學生實施有效的教育,首先得走近他們,瞭解他們的個性差異,可以進行正面觀察,也可以從側面瞭解。正面觀察就是老師要經常注意離異家庭學生的表現,“察其言,觀其色。”及時發現問題,還要注意尋找機會和他們談心,從中找到離異學生心理失衡的軌跡。側面瞭解主要是聽取同班同學的反映,老師的介紹和進行家庭訪問。部分學生不願把心理問題暴露給老師,正面觀察收效不大,側面瞭解卻能掌握真實的情況。

2、離異再婚家庭學生問題原因調查與分析

從教育學、心理學、生理學的角度分析離異家庭學生存在問題的原因:父母教育知識的殘缺,教育子女的失誤,不良的生活習慣,缺少父母的關愛等。造成離異家庭學生慣於欺騙撒謊,過分敏感,情緒變化無常,容易自暴自棄,玩世不恭;或性格特別孤僻、怯弱、冷漠,有悲觀厭世的傾向,尤其是這些孩子都封閉自己的內心世界,有較強的保護與防範意識,對老師的教育批評往往有牴觸對立情緒。

3、針對離異家庭學生存在的問題、制定應對措施並付諸實踐

(1)與離異家庭學生建立良好的諮詢關係

第一階段:

目標:建立良好的諮訪關係,利用積極的暗示效應給予學生心理支持;

方法:心理測驗、會談、

過程:1)介紹諮詢中的有關事項與規則;2)做好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問卷

諮詢過程中給予學生心理支持是十分必要的。當學生走進心理諮詢室時,一面傾聽,一面給予同感的反應。鼓勵學生將無助、焦慮和痛苦的心情宣泄出來,以釋放積鬱在內心的不良情緒。同時,適當運用“暗示”效應給予學生心理支持。在諮詢過程中,運用柔和的聲音、關切的眼神,鼓勵性的話語,形成尊重、接納、關懷的良好氛圍,使得學生的身體和情緒放鬆下來,與學生建立起了良好的諮訪關係,爲後來的諮詢打好基礎,當學生問及能否治好時,給予非常肯定的回答,給予學生治療的信心

第二階段:

目標:使用合理情緒療法、繪畫療法和家庭療法等,運用認知重建技術改變學生對社會、他人和戀愛觀的不合理認知,幫助學生建立有利於其正確、合理認知的良好行爲方式。

方法:合理情緒療法、繪畫療法、家庭治療等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

過程:合理情緒療法:合理情緒療法的基本理論主要是ABC理論,在ABC理論模式中,A是指誘發性事件;B是指個體在遇到誘發事件之後相應而生的信念,即他對這一事件的看法、解釋和評價;C是指特定情景下,個體的情緒及行爲結果。通常人們認爲,人的情緒的行爲反應是直接由誘發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ABC理論指出,誘發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緒及行爲反應的間接原因,而人們對誘發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理解B纔是引起人的情緒及行爲反應的更直接的原因。

合理情緒療法是對特定的不合理的認知的矯正,挑戰它們的有效性,通過認知重構技術,重新形成李某的更具適應性的態度。

繪畫療法:繪畫療法是心理藝術治療的方法之一,是讓繪畫者通過繪畫的創作過程,利用非言語工具,將潛意識內壓抑的感情與衝突呈現出來,並且在繪畫的過程中獲得抒解與滿足,從而達到診斷與治療的良好效果。無論是成年和兒童都可在方寸之間呈現完整的表現,又可以在“欣賞自己”的過程中滿足心理需求。任何一個塗鴉、畫幅的大小、用筆的輕重、空間配置、顏色、構圖等都有着特定的代表意義,都在傳遞着他的個體信息。繪畫是潛意識的表達,繪畫應用的是投射技術,繪畫的語言豐富、內涵清晰。

通過繪畫療法,瞭解李某潛意識內壓抑的感情,然後在繪畫的過程中得到滿足和發泄。

家庭療法:家庭療法一般是治療者與當事人及其家庭中主要成員一起進行談話、示範或討論。家庭是社會羣體的基本單位,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如何不僅影響着各成員的心身健康,而且也影響着他們所工作、學習或生活的社會環境的安寧。建議離異學生的父母在每週的週六,父母雙方都放下所有的工作,辭掉所有的應酬,陪孩子一起吃飯,一起聊天,加強心靈溝通。

第三階段:

目標:回顧總結,鞏固諮詢效果和結束諮詢。

方法:會談

過程:

(1)綜合所有資料,結合諮詢目標和實施方案,與離異家庭學生一起做一次全面的總結,制定行爲改變計劃;

(2)指出繼續努力方向,建議繼續保持諮詢關係,2個月後聯繫彙報

(2)做好離異家庭的父母工作

(3)強化班集體的作用,增進人際交往

(4)學會自我調節,喚起對生活的熱愛。,

離異家庭的孩子也需要親情,但教師不能替代父母,所以,當他們面對困境時,教師要“授之以漁”,讓他們學會自我調節。教師要對他們進行人生觀價值觀、愛情觀的教育,提高他們對理想、前途的認識,並且一事一教育一引導,轉變就表揚,達不到要求就再交流,再談心,做到常提醒,多鼓勵,多方面啓迪,改變不合理的認知、增強自信。在關愛和幫助的同時,所有教師都要做有心人,要善於發現確實存在的學生的心理問題,認真研究誘發原因,有針對性進行輔導、矯正。否則,學生的不良行爲習慣一旦養成,再矯正就費時費勁。教育好離異家庭的學生不僅要有愛,而且還要注意恰當的教育方法,正確認識和對待離異家庭學生的狀況以及出現的問題。使這些受過心靈傷害的孩子與其他孩子一樣健康成長,臉上重新綻開燦爛的笑容,使他們與正常家庭學生一樣擁有一片蔚藍的、晴朗的天空!

三、課題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對象: 調兵山市第七國小離異家庭學生

(二)研究的方法:

1、訪談法。

通過對離異家庭學生家訪,與離異家庭學生建立良好的諮詢關係,從而總結一些個案特質。

2、探究法。

探索離異家庭學生代表性的個案,從而尋找到一些規律性的個案特點。

3、調查研究法。

瞭解離異家庭學生家庭、社會背景,分析和發現他們存在問題的原因。

4、文獻研究法。

通過對離異家庭學生個案的研究,從而得出離異家庭學生存在的主要問題及相應的對策。

四、研究實施步驟

1、2016年4月----2016年7月:課題研究的準備階段    

(1)進行調查研究;

(2)制定課題實施方案,建立課題組,明確分工職責;

(3)完成課題申報工作;

(4)建立研究制度

2、2016年8月----2019年7月 :課題研究的實施階段

(1)召開課題開題會,明確課題實施方案。

(2)對實驗教師進行課題研究培訓。

(3)開展系列課題研討活動,組織實驗教師開展課題實驗研究。

(4)階段性課題研究總結,形成中期研究報告。

(5)調整修訂課題實施方案,深化課題研究。

3、2019年9月----2019年12月:課題研究的總結階段

(1)整理分析研究材料,撰寫研究報告,形成文字資料,包括課題工作總結、教師研究論文、學生成長個案等。 

(2)召開總結交流大會,申請課題結題。

(3)總結成功經驗和典型案例,通過多種形式交流。

五、完成課題的保障條件

1、本課題組研究成員具有強烈的工作責任感和崇高的思想品德素養,對科研工作有熱情,能自覺主動地投入於科研研究中。

2、主研人員在學生心理問題方面中已有一定嘗試,並取得一定成果。

3、申報的課題與學生實際緊密結合,並保證充足的時間研究。

4、學校給予本課題以充足的研究經費。

六、成果形式

1、研究制度的建立;

2、學生成長個案;

3、優秀研究個案、分析報告、案例等;

4、教師的論文、專著;

5、課題研究報告等。

七、課題組成員(見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