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數學評課稿(精品多篇)

數學評課稿(精品多篇)

數學評課稿 篇一

《周長》一課是人教版標準實驗教程第五冊第三單元的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一些簡單的平面圖形,如四邊形和平行四邊形,對空間和圖形有了一定的瞭解之後學習的。學習這一課的目標:

①是讓學生理解周長的含義;

②讓學生探索測量不同形狀的圖形的周長方法;

③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於這位老師執教的這節課,注重讓學生經歷現實的活動情景,在具體情境中,聯繫身邊的事物,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豐富的活動,感受數學知識的含義,認識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具體的說來,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1、重視創設情景。

數學知識的學習有時是枯燥的,特別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課的開始就吸引每一位學生的眼球,抓住每一個學生的心往往對整節課的成功與否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本節課中,老師從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各種圖形入手,接着創設了一個問題情境“給小像框鑲上絲帶要準備多少材料,用什麼辦法可以知道”這樣的問題,驅動了學生饒有興趣地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來,對製作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了思考,從而自然的引出周長。這樣的引入,爲學生學習周長提供了一個親切熟悉的環境,激活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也爲周長概念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重視開展數學實踐活動。

活動是兒童感知世界、認識世界的主要方式,也是兒童社會交往的最初方式。切實有效地數學活動能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爲了確實達到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老師組織學生經歷了一個理解圖形周長的含義;探索一般圖形周長測量方法的過程。設計了許多活動,比如“直觀感知”層面上的說一說、摸一摸;比如小組合作的測量周長活動,而且每種活動都有明確的目的,同時給學生提供了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體會了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多樣性,也爲下節課求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做好準備。

3、尊重學生,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

《標準》指出,對數學學習的評價,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對學生學習過程評價,可以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本節課中,這位老師做的比較好。比如課的開始,教師讓學生說說怎樣可以知道準備多少材料,有個學生說到了“周長”一詞,其實在實際生活中,學生對物體的周長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這時,教師沒有迴避,繼續讓學生指一指、摸一摸、比劃一下;對周長的實際含義有了一定的瞭解之後,問學生你認識周長嗎,用自己的話說說什麼是周長?這些都充分尊重了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比如在探究不同圖形周長的測量方法時,尊重每一位學生的想法,對於每一位學生的不同回答都給予充分的肯定,增強了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當學生找到測量的方法時,教師特別重視學生思考的過程,讓學生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將學生的思維過程充分地暴露出來,有利於教師及時地瞭解學生的情況適時的進行評價!

4、特別重視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標準》指出,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主要表現在讓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含着大量的數學信息、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着廣泛的應用。在本節課中,教師組織了許多與生活有着密切聯繫的教學活動,如課開始創設的問題情境,是生活中遇到的實際例子,又如,教師讓學生開展在生活中找周長的活動,開展測量活動之前,讓學生說說你想測量生活中的什麼?這些問題或活動的設計,充分地讓學生體會到了數學與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繫,瞭解了數學的價值,增強了應用數學的意識。

在本節課中,我個人認爲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是,教師組織自主探究時,如何更好的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

《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課中放手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測量圖形周長的方法很有必要。在這個過程中,不能只關注測量幾個圖形,測量的結果如何,而忽略了每一位學生在測量過程中是否對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進行了科學學有益的探索,如何更好的發揮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指導作用,引導學生開展更深層次的探究,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我想這是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數學評課稿 篇二

《秒的認識》是一節生活知識課,朱老師依據“以學生的發展爲本”的教學理念,設計的教學流程清晰,教學目標明確,設計的教學信息豐富多彩。如:錄像、遊戲、體驗活動等等,課堂中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教學效果不錯。主要體現了以下幾點特色:

1、注重了學生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繫。

這節課的設計,遵循了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創設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如利用課件展示嫦娥奔月的場景,運動場上的時間等等,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給學生提供充分發揮的空間。

開展小組合作交流,讓每個學生有機會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體現了“面向全體學生”的精神,也實踐了“自主探索與合作學習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的數學理念。其中,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也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比如,讓學生體驗一分鐘可以做些什麼事,孩子們可以寫字,可以做[內容來於Y-Y_課-件_園 教師站。com]口算題,可以讀文章,還可以自己選擇喜歡的事情進行體驗,效果挺好。

3.重視知識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教師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在生活中學習、運用數學知識的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等教育理念滲透到各個教學環節中,將學數學與用數學有機聯繫起來。如在遊戲環節中,讓學生估測每個活動所需要的時間,比如:穿好一件衣服大約多少時間……這些活動的設計既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又培養了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4、重視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

教學中,教師十分注意學生的情感與態度、知識與技能的形成和發展。有意識地爲學生創設了良好的教學交流情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使每個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了學生從多角度欣賞他人的良好心態和自我調節的能力。

數學評課稿 篇三

今日聽了高教師的《射線、直線和線段》這一課,真是受益非淺。我從中得到啓發,對這個資料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射線、直線和線段》這一課是學生已經認識了線段的基礎上,重點認識射線和直線,並掌握它們的特徵。射線僅有一個端點,能夠向一端無限延伸;直線沒有端點,能夠向兩端無限延伸;複習線段有兩個端點,不能夠延伸。看似很簡單的知識,可讓學生能掌握,並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進取性,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而教師卻做到了。

一、思路清晰,過度自然。這一概念。之後讓學生觀察一些圖形,找出不一樣。然後依次出示直線、線段、射線。再比較。比較法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這樣學生很快的掌握這個知識,經過比較學生很容易看出它們之間的相同點與不一樣點,從而突破本節的重難點。

二、語言豐富,課堂調控自如。

學生的學習進取性。“我真羨慕射線,你們都把它記住了!”“直線它好悲痛呀,你們都把他忘了!”“同學真會學習”,“她懂得用小手告訴教師”高教師總能把話說到點上,學生的進取性就被調動起來了。不難看出教師的基本功比較紮實的,對教材也做了深入的研究。三人行,必有我師。

數學評課稿 篇四

聽了李老師《平均數》一課,現結合本次教研活動主題“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增強學生應用意識”談自己幾點體會:

1、選材豐富多樣

平均數並不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數,而是一個虛擬的數,學生不易理解,教師爲了使學生真正理解生活中平均數的廣泛應用,掌握平均數的含義。教師課前蒐集了很多資料:本班學生考試成績、平均身高、平均氣溫、平均年齡等等,選取了這些學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例子,豐富了學生的活動體驗,更能體會生活與數學緊密聯繫。

2、方法引導準確

出示了表格後,讓學生觀察,說說你能從中知道哪些信息?通過學生髮言,知道了可以比出誰收集的水瓶最多、誰最少。教師還鼓勵學生說:用比較的方法獲得了新信息。學生的表達得到了讚許,思考更加積極了。在此基礎上,又讓學生提一個關於平均數的問題,將學生引導了本節課的知識上,學生通過自學,獨立解決。在交流彙報中,從而引出什麼叫平均數,以及求平均數的方法,總數除以份數或移多補少,並且以動畫的形式,讓學生從感官上真正接受,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好奇心,讓學生由被動學習成爲真正學習的。主人。

3、練習完善知識

練習中又將生活與平均數聯繫了起來,又一次將知識與生活緊密相連。第一題明確了平均數的範圍,第二題小結出了平均數的意義,代表一組數據的整體水平。第三題平均數還可以用來進行不同組數量的比較,等等,練習內容豐富,對教學重點內容是一步步昇華,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平均數。

4、注重習慣養成

教師注重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以及學習方法的引導。

建議:教師提的問題可以精煉些,更好的體現提問的有效性。

數學評課稿怎麼寫 篇五

1.讓學生學喜歡的數學。

貼近學生生活的數學纔是學生最愛學的數學,爲此張老師創設了爲本班體操表演列隊形和解決本班籃球賽比賽場次的情境,引導學生利用數學知識來解決體育比賽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似乎已經忘記了自己是在數學課上,而是在爲本班能夠取得更好的成績出謀劃策。在這樣的情感支配下,學生自然在整個過程中欣然而爲之,不知不覺地進入數學問題的探討與思考之中。

2.讓學生學能學的數學。

在教學中,張老師改變教材中原有的教學情境,將兩項體育比賽融入到自己班級的體育比賽活動中來,使學習的內容更加貼近學生,學生也更加樂於探究。將列表格解決搭配問題的學習改爲給出表格,讓學生來探究表格的意義,從而認識表格,進而學習利用表格解決問題,這實際是將較難的知識易化,改變學習方式,從不同渠道接受新知識。

3.爲學生提供探索問題的空間。

在研究搭配結果的過程中,教師爲學生提供寬鬆的探索空間。學生對找到結果進行不同方法的探索,並進行深入地交流與思考,對不同的辦法的研究與探討,突出思考問題的有序性,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數學評課稿 篇六

11月5日上午第二節,我們裴主任上了一堂《圓的認識》,讓聽課教師和六年級同學一齊認識了圓,認識了什麼是有效教學。在國小數學大綱裏,關於圓的教學相關要求有以下一些:

1、使學生理解、掌握數量關係和幾何圖形的最基礎的知識。

2、使學生具有進行整數、小數、分數四則計算的本事,培養初步的邏輯思維本事和空間觀念,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使學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教學要求:

1、使學生獲得有關整數、小數、分數、百分數和比例的基礎知識;常見的一些數量關係和解答應用題的方法;用字母表示數和簡易方程、量與計量、簡單幾何圖形、珠算、統計的一些初步知識。

2、使學生逐步構成簡單幾何形體的形狀、大小和相互位置關係的表象,能夠識別所學的幾何形體,並能根據幾何形體的名稱再現它們的表象,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

3、培養學生觀察和認識周圍事物間的數量關係和形體特徵的興趣和意識;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根據數學的學科特點,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科學的教育,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啓蒙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

教學資料的確定和安排:

根據九年義務教育的性質和任務,適應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趨勢和社會需要,爲了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國小數學要選擇日常生活和進一步學習所必需的、學生能夠理解的、最基礎的數學知識作爲教學資料。經過直觀學習一些幾何初步知識,認識常見的簡單幾何形體的特徵,學會計算它們的周長、面積和體積,對於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和進一步學習幾何都是有益的。在安排資料時,要注意加強測量、拼擺、畫圖等實際操作方面的訓練,求積計算的數據不應過繁。組合圖形作爲選學資料,只限於兩個圖形的。組合。幾何形體要從低年級起逐步認識,合理安排。

本堂課的教學任務歸納起來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

1、讓學生對幾何圖形——“圓”建立最基礎的認識(當然是在一年級的圓的認識的基礎上);

2、認識事物間——圓的特徵、直徑和半徑的數量關係和基本特徵;

3、學會用字母表示圓的有關知識,主要是指:2r=d;

4、會畫圓;

5、培養學生觀察和認識周圍事物間的數量關係和形體特徵的興趣和意識;

6、增強民族自豪感:祖沖之和圓周率。

關於教學任務,教師們一般都很容易把握,更重要的是,大綱提出的教學方式爲我們的“有效教學”的供給了思考:

1、學數學要選擇日常生活和進一步學習所必需的、學生能夠理解的、最基礎的數學知識作爲教學資料。

2、在安排資料時,要注意加強測量、拼擺、畫圖等實際操作方面的訓練。

3、經過直觀學習一些幾何初步知識,認識常見的簡單幾何形體的特徵。

日常生活、實際操作、直觀學習雖然簡簡單單的12個字,卻值得我們數學教師時時爲之警惕,因爲在我聽過的數學課中,很多教師如能做到其中一點都已經是很不錯的了!

今日的課堂中,教師的三大理念使《圓的認識》更加有效:

1、數學生活化使教學更加有效

課堂教學中,時時注意啓用生活中的素材開展數學教學,如導入:早幾天的秋遊中,大家都把座位讓給了小弟弟小妹妹,今日教師讓大家座一次車!又如:生活中你看到過哪些圓形的物體呢?再比如:假如要在草坪中間建立一個圓形大水池,你該怎樣畫圓呢?

2、利用學生動覺智能來促進數理——邏輯智能的發展,使教學更加有效

這個理念在教師的本堂課中體現得更是淋漓盡致,如:圓的對摺;測量直徑的長度和半徑的長度;畫圓等等,學生經過自我動手來學習和了解圓的相關知識,學習興趣濃厚,感性認識增強,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進取主動的建構。

3、直觀教學相得益彰

這主要是藉助於課件,如:教師在教學“同一圓內每一條直徑的長度都相等”時,結合學生動手測量,屏幕上的多條直徑依次旋轉至同一條直徑完全重合,十分直觀地凸現出這一知識點。類似之處還有很多。由此看來,這堂數學課在教法上是很具有代表性的,如何實施有效教學,看來真是值得我們多加揣摩!

當然,課堂中存在的諸如:教師的語言還要更加嚴謹、有些局部處理是否能夠更加有效等等,那都是難免的事情,這就無傷大雅了!

數學評課稿怎麼寫 篇七

今天,我在名師實錄裏聽了《平均數》這節課,使我受益匪淺。“平均數”是統計中的一個重要的概念。是在學生初步學會了看簡單的統計表、統計圖、掌握了簡單的數據整理的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下面,我就對這節課談一些自己的看法:

1、創設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繫緊密的情境。新課導入時,讓學生根據踢毽子比賽中兩個組的成績,比一比哪組同學的成績好,再討論找出最合適的方法,引出平均數;在鞏固練習中,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平均數的應用,瞭解男童、女童的平均身高、、、這些內容都是來自學生身邊,與學生生活有緊密聯繫,學生很感興趣,同時也結合理解平均數的概念,滲透了抽樣調查的`方法。

2、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自主探究新知。

教學中教師以“移多補少”的思想,幫助學生理解平均數的概念。對求平均數的方法時,讓學生自主探究,討論交流,並通過教師一步一步引導發現計算的方法。如,你們還有其他方法來求出第五組的平均數嗎?激發了學生的思促使學生探討出多種方法。

總之,本課教學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教學內容豐富,數學的生活味濃,教學效果較好。

數學評課稿怎麼寫 篇八

周老師今天的課《4.4整式》,這是一節概念課,概念繁多,比如單項式的概念,次數,係數,多項式的次數,項數,次數最高的項,整式。這樣一節課要在一節課內完成目標,難度是相當的大,但周老師穩重持成,層層分解,逐個擊破,交難點個個碾碎,分解在無形中。

從教學內容看,引入從學生學生已有知識入手列代數式,從無形中體現了單項式,多項式,整式與代數式的包容關係。讓知識之間形成脈絡,初步形成代數知識導圖。

從目標達成來看,每一個環節的展開都圍繞着這幾個概念,不管是學生的回答還是老師分析學生練習討論,圍繞中心展開課堂,學生在明確的目標下學習,學習效果更加理想。

從教材處理上看,由單項式到多項式再到整式,由淺入深,步步逼進。每個練習後都會有小結,讓知識點概括提升到一個理論層面。

在重點難點的處理上,特別是單項式的處理上分4個基本情況:一個數,一個字母,數與字母,字母與字母。細節到位,詳略得當。

周老師教學基本功紮實,板書有條不紊,清晰工整漂亮。雙邊活動頻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