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著名殘疾人尼克·胡哲的勵志人生故事【精品多篇】

著名殘疾人尼克·胡哲的勵志人生故事【精品多篇】

殘疾的勵志故事 篇一

他是天生的侏儒,身高只要100釐米。

1962年12月28日,他出生在法國南部的一個小鎮。他的到來不只沒給家裏帶來歡樂,反而給父母的心裏蒙上了一層暗影,家裏人對他的將來充溢了憂慮。由於他患上了稀有的“成骨發育不全症”,這種病人體內鈣質無法固定在骨骼上,因而骨頭有如玻璃般易碎,也就是俗稱的“玻璃娃娃”。

他的父親擅長吉他和電子風琴,受家庭的影響,他還在很小的時分,就對音樂表現出濃重的興味。7歲那年,他在電視上看了一場鋼琴音樂會,着迷到顛三倒四的境地,向父親提出本人也想要一臺鋼琴,父親滿足了他的要求。

但是,一個手腳有力,舉動方便的人,要想學習鋼琴談何容易。每次他都要依託他人抱着才幹上下鋼琴座。有一次,父親剛把他抱上座位,有事暫時出去了,他一不小心,從座位上摔了上去,腳被摔成了骨折。

疼愛他的父親建議他學點別的,可是他死活不贊同,就認定了鋼琴。無法之下,父親想出方法,在琴上裝置了一個特殊的輔佐器,使他的腳較容易牽動鋼琴踏板。雖然如此,他還是在練琴的進程中常常呈現不測的狀況,致使於常常往復於醫院和家之間。但他卻不論不顧,憑着頑強的毅力,近乎瘋狂地練琴,這一練就是五年。

他13歲那年,一個偶爾的時機,他的父親得悉一個劇團急需招聘一個丑角兼主角,覺得他很合適,於是送他去了。劇團內有一個名叫布魯內的小號演奏家,在跟他協作幾次之後,發現他在鋼琴方面有着特殊的悟性,就引薦給打擊樂演奏家洛馬諾重點培育。在兩位音樂家的悉心培育下,15歲時,他推出了團體的第一張專輯《閃光》。優美的曲子震撼人心,驚動法國音樂界,使他一夜之間成爲“巨星”。

他第一次地下上演時,先是在臺前離觀衆最近的中央,站了足足3分鐘。最初,他笑着問:“都看夠了吧?”在全場收回會意地笑過之後,纔開端扮演。聽完他的演奏,觀衆被他的音樂震憾了,先是長久的緘默,繼而迸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預先,有人問他爲什麼要先站三分鐘,他說:“很多人是由於獵奇我的身體纔來的,先讓他們看個夠,纔會細心聽我的演奏,才幹看到我靈魂的高度。”

置身於神奇的音樂世界中,他忘卻了完整肢體帶來的苦楚,變得容光煥發,意氣風發。關於獲得的成果,他依然不滿足,堅持每天練琴的工夫添加到11小時,每年的合奏音樂會超越180場。有時,超負荷的訓練量甚至令他的指骨折斷,他也在所不惜。他的鋼琴越彈越好,名望越來越大。1987年,他推出的另一張專輯《樂曲》,成爲他音樂行程中決議性的轉機,讓成爲世界級鋼琴巨匠,他的腳印普及紐約、米蘭、東京、巴黎等著名音樂城市。所到之處,都是一片讚譽之聲。這時,一切人都曾經不再對他的奇特身體獵奇了,而是帶看敬佩的心在仰視他靈魂的“高度”。

但是,再偉大的人物也有沉浮之時。自《樂曲》出版後,他的事業開端落入高潮,由於着急,有一次甚至暈倒在酒吧的階梯上。清醒過去後,他說:“我的骨頭那麼軟弱,這次卻居然一點傷都沒有。我通知本人:工夫還沒到,上帝還不想讓我去死。”

悲觀的心態讓他對將來仍充溢決心,堅持每天練琴11小時以上。果真,過了不久,他的事業又迎來了輝煌的時辰,不只簽約了新的唱片公司,而且出的唱片一張比一張好,廣受歡送。尤其是與另一名法國爵士樂手格拉貝蒂協作的唱片銷售量打破10萬張。

有人已經問他成功祕訣,他援用一位愚人的話說:“世上每團體都是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優秀和缺陷並存。有的人缺陷比擬大,那是上帝特別偏愛它的芬芳,而我就是那個格外芬芳的蘋果。”

1999年1月,他因肺炎病逝於紐約,年僅36歲,他留給人世最初的一句話是:“假如我真的矮小,那是矮小成全的!”

他就是法國的貝楚齊亞尼,世界鋼琴史上最著名的侏儒,一個悲觀向上,勇於承受命運的應戰,剋制身體的宏大妨礙,奏出人世最美好樂章的殘疾人。他的身體雖然矮小,但他靈魂的高度,足以讓世人俯視。

殘疾的勵志故事 篇二

夏夜,在上海寶山區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裏,兒子正在狹小的客廳裏埋頭練習書法。他左手握筆,一遍又一遍地臨摹碑帖,落地電風扇支支呀呀地搖着頭,幾個小時過去了,小傢伙頭上冒出了汗水。夜深了,他關燈睡在了客廳的地板上。父母是普通的工人,家裏兩居室的房子,客廳也就是他的書房兼臥室。

媽媽從裏間看到客廳的燈滅了。郊區的夜晚有些涼,她拿了條毛巾毯給兒子蓋上。半睡半醒的兒子翻了個身,右手伸出了毛巾毯。那是一隻觸目驚心的右手,由於先天殘疾,右手手掌完全萎縮,手指只有正常人的三分之一。媽媽嘆了口氣,轉回房去的時候,不經意間看到了桌上兒子墨跡未乾的四個字“苦盡甘來”,忽然間,一種複雜的情感涌上心頭,淚水控制不住地撲哧撲哧掉下來。

小傢伙叫陳磊,今年剛剛20歲。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在常人眼中的殘疾人,卻能用左手寫出一手漂亮的書法。不久前,陳磊收到了來自上海工藝美術專科學校的入取通知書,他以高出本科線20多分的成績考上了大學。

的確是苦盡甘來,陳磊用書寫水墨的左手,把憂鬱的童年、殘疾的痛苦、學習書法的磨難都付與紙筆,寫出一手質樸動人的書法。但是那些書法在陳磊媽媽看來,實在是一種刻骨難忘的記憶。兒子的坎坷經歷一下子從記憶深處被重新揀拾,那些刻骨銘心的細節,非但沒有模糊,反而清晰一如昨日。

失望中遇到盧春龍

陳磊出生的時候,在病房裏屬他最漂亮,別的寶寶眼睛都是一條縫,陳磊的眼睛卻是大大的,而且看得出是雙眼皮。所有見過他的人都忍不住說,“從來沒有見過月子寶寶長得這麼端正的。”不過當所有人看到陳磊小小的右手時,都無奈地搖頭嘆息:“真是作孽啊。”小陳磊的右手有着先天殘疾。

陳磊的媽媽直到現在還是不願意匾淶筆鋇那榫埃醫生抱着小陳磊給家裏人看的時候,自己是多麼快樂。但接下來從醫生口中拋出的一句話?ldquo;你的孩子右手先天殘疾”,讓這份快樂僅僅持續了那麼短短的幾秒鐘,之後,痛苦便降臨到這個普通的家庭,而且是那麼突然,讓人手足無措。

有病當然要想辦法治,雖然是工薪階層,但爲了孩子,家裏花多少錢也要醫好孩子的手,於是還在襁褓中的小陳磊就被送去做各種檢查。爲了不讓小陳磊亂動,每次檢查,醫生都要把他捆得牢牢的。因爲要醫病,孩子不在身邊,陳磊媽媽等於做了個空月子,而且是個眼淚不斷的月子。

檢查中,醫生的一句話又讓整個家庭徹底陷入了絕望。“先天的殘疾很有可能是不可逆轉的,你們要做好心理準備。”小陳磊住了一個多月的醫院,家裏堅決地簽字把孩子接了出來。如果不可能康復了,他們不想再讓小陳磊遭罪了。

爸爸媽媽借了很多關於小兒肌肉萎縮的醫學書翻看,像什麼抓握能力、肌肉張力之類的名詞漸漸地爛熟於胸。他們根據書裏講的讓小陳磊做些抓握動作,不過到後來陳磊的右手手掌連一些基本的抓握反應也消失了。

看着正在慢慢長大的小陳磊,媽媽有時候會對爸爸說:“早知道是這個樣子,當初這個小孩我們就不要了。”雖然是句隨口說說的抱怨,但這個時候,這對普通的夫婦還是明白了一個道理,健康人真的很難接受一個殘疾的孩子,即使是自己的孩子。有時候,媽媽會胡思亂想,如果抱着小陳磊從樓上跳下去,也就一了百了,不用再受苦了。就在這個時候,小陳磊的舅公舅婆來了,他們能理解小陳磊父母那種矛盾的心境。“這麼好的孩子,你不要就給我吧。”這句半開玩笑的寬慰,打消了陳磊媽媽放棄孩子的念頭。

陳磊在一天一天地長大,失去了右手功能的孩子,習慣着用左手對付生活中遭遇的一切,從繫鞋帶、刷牙、洗臉開始。陳磊逐漸發現他和其他小朋友的不同。這是兩個相反的世界,自己是那麼格格不入。他時常會把自己想象成一個獨臂大俠,一個人用左手對付着一羣右手拿着兵器的妖怪。可現實生活中,他就像是一個妖怪,小朋友都不和他玩,不和他說話。

要上學了,不管春夏秋冬,陳磊總是喜歡穿件長袖衣服。坐在教室一角的陳磊,習慣用寬大的袖口遮住自己那隻殘缺的右手。陳磊最不願意上的是寫字課,教室裏同學們齊刷刷地用右手寫字,而自己偏偏要用左手。班級裏的同學好奇地看着他,這時陳磊就會惡狠狠地瞪着對方,像是用眼神在保護自己那已經脆弱得禁不起任何打擊的自尊心。那個時候,學校對陳磊來說充滿了恐懼。

舅公舅婆知道了這個情況,提出了要麼讓小陳磊去學學書法,借學書法的機會讓陳磊多和同齡人交流交流。其實,舅公舅婆也是抱着試一試的心態出的這個主意,因爲他們認識一個非常好的書法老師盧春龍。

盧春龍是上海頗爲知名的書法家,陳磊的舅公舅婆也曾經跟隨過盧老師學習過書法,所以兩家關係比較近。關於陳磊的情況,盧老師也經常從陳磊舅公舅婆那裏聽說了不少。有一次,盧老師對陳磊舅公舅婆說,讓孩子跟着他學書法吧。盧老師星期六有個書法班,讓陳磊去參加,至少能讓他多接觸同齡孩子。

就這樣,上七年級的陳磊第一次來到盧春龍家。那是一個大熱天,陳磊穿着一件長袖襯衫,寬大的袖口遮住他殘缺的右手。舅公舅婆把陳磊帶到盧老師面前,陳磊一言不發,低着頭不停地用左手扯着自己的袖管。盧老師看着陳磊,笑着摸了摸他的頭,“熱嗎?”說話間,盧老師利索地幫陳磊捲起了袖管。其他學書法的小朋友驚訝地看着陳磊。就在這個時候,盧老師對大家說:“陳磊是你們的新同學,他右手受了傷,只能用左手寫字,你們要多照顧他。”其實,從那一刻起,盧春龍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幫助陳磊樹立自信心。他輕輕地摸着陳磊那隻始終不願露出來的右手,像爺爺般慈祥地說了一句:“孩子,你很棒,你一定能行。”自從那天起,這句話便無數次地出現在了盧春龍和陳磊的交談中。

左手寫字考驗的不僅僅是陳磊

在盧春龍看來,要讓陳磊找回自信,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讓他證明自己的能力。但是,陳磊右手無法握筆的事實擺在眼前,因此,要想讓他寫書法,只能用左手。

左手寫字談何容易。盧春龍想到了一個人——著名的左筆書法家費新我。其實,在書法功底大同小異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的時候,求新求變就是一個非常明智的出路。自古以來,中國書法界就可以說得上無奇不有,有倒立着寫書法的、有在顯微鏡下寫書法的、有用嘴咬住毛筆寫書法的、有用手指沾墨寫書法的。費新我60歲前和平常人一樣,用右手寫字,60歲後因爲右手受傷,只能改練左筆書法,不料反而創出一條與衆不同的書法路子來。陳磊天生只能用左手寫書,或許這是上天給他關上一扇門後,又爲他打開的另一扇窗。

盧春龍知道在教陳磊左筆書法時,自己先要解決左筆書法裏的一些疑問。連續一個月,盧春龍茶飯不思。每天晚上,他就把自己關在書房裏,用左手握起毛筆,一撇一捺,親身體驗着書寫左筆書法時遇到的每一個難處。一個習慣用右手寫書法的人,突然間寫起了左筆書法,這種彆扭可想而知。剛開始的時候,盧春龍寫字時連重心都擺不穩,他只好將整個身體靠在書桌上。大熱天,爲了安靜地練習書法,盧春龍門窗緊閉,幾個小時左筆書法寫下來,全身浸滿汗水。

盧春龍的女兒心疼了,推開門,勸老爺子不要這樣拼命了。盧春龍是知名的書法家,平時上門求字的人絡繹不絕,女兒勸爸爸不要再教小朋友書法了,“何必如此辛苦呢,甚至還要去教這樣一個用左手寫字的學生。”盧春龍瞪了女兒一眼說:“人家有困難,求上門來,我們一定要幫助他。我既然收了陳磊做學生,就一定要教好他。”說完又關上門,開始研究左筆書法。盧老師把自己在練習左筆書法中的一系列問題都一一記錄下來,整整三大本的筆記,反覆研究。就這樣,爲了能有針對性地教陳磊寫字,盧春龍當起了左撇子。

花了一個月的時間,盧老師覺得自己對左筆書法有了許多感性的認識,可以開始教陳磊寫了。那天,平時滴酒不沾的盧春龍,小酌了幾杯,乘着酒意,他寫下了一幅字“曲徑尋幽路無涯”送給陳磊。這是對他的勉勵,也希望他能知道,在書法道路上,一定要有艱難跋涉的勇氣和毅力。

陳磊開始練習左筆書法了。每個禮拜,他都要在盧老師的家裏上書法課,按照盧老師的要求,學習如何用左筆運筆,如何控制毛筆的力度。盧老師用左手給陳磊寫下了許多字帖,供他臨摹。不過,當時年僅13歲的陳磊身高不到1米6,根本沒有辦法掌握力度,寫出來的字歪歪扭扭。盧老師從來不批評他,總是鼓勵他要繼續努力,陳磊也能明白老師的苦心,天天回家刻苦練習書法。

媽媽從來沒有看到過陳磊那麼認真地做一件事情。自從陳磊上學以後,他總是悶悶不樂,放學回家就一個人關在房間裏看電視,父母問他什麼事情都不理不睬。自從跟盧老師學了書法,每天回家完成作業,就開始練字,一個小時雷打不動。在自己家的客廳裏,陳磊第一次鋪開了宣紙,拿起了毛筆,就連平時最喜歡的動畫片也吸引不了他。

盧春龍給陳磊佈置的第一個作業是寫一個“書”字。繁體字“書”筆畫衆多,對練習書法基本功很有幫助。陳磊拿着老師寫的書字回家反覆觀看,老師的“一橫”在哪裏發力,在哪裏收筆,看懂後,慢慢臨帖。一個“書”字,陳磊臨摹了上千遍。先在報紙上練,等到寫得純熟了,再在宣紙上寫。左手寫得有些麻了,用力甩甩,繼續練。寫滿了“書”的報紙和宣紙慢慢地壘高,媽媽拿起最上面一張,覺得已經寫得很好了,“陳磊,可以歇歇了,寫得像樣子了。”“不行,離盧老師的要求差的遠呢。”陳磊搖搖頭,繼續埋頭練字。

週末,陳磊到盧老師家上書法課,陳磊用左手緊握的毛筆,有力地在宣紙上寫下了一個有棱有角的“書”字。陳磊笑了,他知道他沒有辜負老師的希望。這個時候,盧老師卻背過臉去。當盧老師再一次轉過身時,陳磊發現,老師哭了。在看見學生取得成就時,每個老師都會從心底感到喜悅。盧春龍也不例外。但在陳磊看來,盧老師喜悅的淚水讓他終身難忘。

第一次穿上短袖T恤,露出可愛的右手

從書寫“書”字開始,陳磊寫了七年的書法,而盧春龍也免費教了他七年。對於陳磊而言,書法已經成爲了他學習生活的一部分,從盧老師這裏,他學會了用左手寫字,更找回了自信。

陳磊還記得他第一次因爲書法獲得的獎勵。那是陳磊學習書法一年以後,還是一個大熱天,學校第一次舉辦文化藝術節。班主任動員大家報名參加,同學們面面相覷,正在這個時候,陳磊舉起了右手,“我參加”。這個時候,大家忽然發覺去年還天天穿着長袖襯衣的陳磊,不知什麼時候已經穿上了短袖的運動T恤。他並不避諱在同學面前舉起那隻殘缺的右手,因爲他已經擺脫了心理上的殘缺。陳磊用他的書法替班級拿到了學校文化藝術節的二等獎。同學們驚訝了,大家沒有想到右手殘疾的陳磊能夠用左手寫出這樣漂亮的書法。

不少家長開始用陳磊做例子教育自己的孩子。“你看看人家陳磊,你只要有人家一半刻苦,我們就念阿彌陀佛了。”很多同學也以陳磊做榜樣,甚至有同學在作文中寫道:“我最崇拜的人就是陳磊,雖然身有殘疾,但他那種刻苦的學習精神,讓我們這些正常人都汗顏。學習上,我一定要向他看齊。”

通過幾年的書法學習,僅僅17歲的陳磊獲得了全國書法少年組6段證書。大大小小的獎項更是數不勝數。很多評委在看了陳磊的書法作品後,打電話給盧春龍問陳磊是不是真的用左手寫書法?他是怎麼刻苦練習的?聽完了陳磊的故事,評委無不被這個右手殘疾的孩子感動,有評委對盧春龍說,從陳磊的書法裏面,他讀出了一顆飽經磨難又滿含深情的心靈。

陳磊要考高中了,盧春龍告訴陳磊,“我看你藝術上面有特長,去考工藝美術專科學校吧。”盧老師希望陳磊把藝術當作自己的終身職業來從事。其實盧老師爲陳磊考慮了很多,如果像一般孩子那樣讀高中,上大學,陳磊右手的殘疾會給他帶來很多不方便,如果走他擅長的藝術道路,獨闢蹊徑,說不定就能成才。但是陳磊的父母覺得本身家庭的條件並不好,自己也一點不懂藝術,況且孩子還是個殘疾人,和那些從小受到良好藝術教育的小孩子一起競爭,行不行。他們的顧慮也是有道理的,所以對於陳磊高中的選擇一直舉棋不定。

盧春龍知道了這個事情,他約了陳磊父母長談一次。那天,盧老師什麼也沒有多說,只是找出了陳磊第一次完成的書法作品,和最近得獎的作品。看着兒子的作品,從稚嫩的一筆一劃,到如今灑脫的潑墨揮毫,陳磊父母下定了決心,就是砸鍋賣鐵也要送兒子去念藝術類學校。

進入工藝美術專科學校後,陳磊繼續在盧春龍那裏上課,風雨無阻。盧春龍照樣免費教授着這個早已當作自己“孫子”看待的陳磊。三年後,陳磊告訴“爺爺”自己決定要考大學,考藝術類大學。盧春龍笑着點了點頭。盧老師給陳磊拿來了很多考藝術類大學需要的專業考試資料。71歲的老人還親自寫字帖給陳磊臨摹。陳磊的藝術專業考試輕而易舉地進入了全市1000名,這對於一個右手殘疾的孩子來說是多麼不容易啊,沒有加分,沒有照顧,和正常人一樣考試,一樣接受專業老師苛刻的打分。最終,陳磊以超過錄取分數線近20分的成績考入了大學。

那天下午,陳磊準時來到了老師盧春龍家中進行書法練習。“爺爺”,一進門,陳磊一邊揮動着手中那張粉紅色的大學聯考成績單一邊親熱地喊着。望着眼前這名自信滿滿的少年,盧春龍欣慰地笑了,“孩子,你很棒”。

殘疾人的勵志故事 篇三

披肩的'長髮、寬大的墨鏡、如影隨形的吉他、天籟般純淨的歌聲……這是中國盲人民謠歌手周雲蓬留給觀衆的最初印象。

周雲蓬是標準的“70後”,但心理上卻有着遠大於實際年齡的滄桑。小時候,病魔就纏上了這個不幸的孩子。身患眼疾的他,跟隨着母親的腳步,四處求醫問藥,別的小朋友童年都是彩色的,而他的童年經歷單調又令人絕望,充滿了火車、醫院、手術室和酒精棉球的味道。九歲那一年,他什麼都看不到了,眼前一片黑暗。視覺的最後印象是動物園裏的大象用鼻子吹口琴,以後,這個鏡頭,反覆在他腦海中出現。夢中,他是笑着的,醒來後,他哭了!

黑暗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要用它尋求光明!顧城的這句膾炙人口的詩句,用在周雲蓬身上再合適不過。在盲童學校讀書的他,以後不僅上了高中,還讀了大學。在大學期間,他最喜愛的書目是米蘭·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和加繆的《局外人》。在大學裏,周雲蓬非凡的藝術才華得以充分展現,他創辦了民刊,並開始寫詩和歌曲,並在大學裏開演唱會。大學畢業後,周雲蓬開始遊歷全國,並以彈唱爲生。四處漂泊的經歷,賦予了他無窮無盡的靈感:靈敏的耳朵,讓他的音樂更加純淨、細膩。他錄製的音樂,開始廣爲人知。在他的博客裏,他這樣介紹自己:新世紀的候鳥歌手,冬天去南方演,夏天在北方唱,春秋去海邊。媒體開始第一次用“音樂公民”來評價這位歌者。周雲蓬不僅在音樂上擁有卓越的才華,在詩歌創作上,也有着過人的天賦。他認爲音樂和詩歌是不可分離的孿生兄弟,他一直致力於“彌合詩歌與音樂的分離”,並在2009年,獲得珠江國際詩歌節“詩歌探索獎”。

面對自身的不幸,周雲蓬好像總是視而不見。他用詩一樣的語言這樣描述道:蛇只能看見運動着的東西,狗的世界是黑白的,蜻蜓的眼睛裏有一千個太陽。很多深海里的魚,眼睛蛻化成了兩個白點。能看見什麼,不能看見什麼,那是我們的宿命。我熱愛自己的命運……

有記者問:你九歲就失明,這是否從精神上摧毀了你。他淡定地回答:不會的,那時我還沒有精神,災難來得太早,它撲了個空!

每個人的一生都不會一帆風順。遭遇挫折和不幸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把災難看得過重,它就是一座山,壓得人喘不過氣來:笑對不幸和磨礪,災難會認爲它找錯了人,只能在堅強者面前甘拜下風!

殘疾人的勵志故事 篇四

高志鵬,男,漢族,1974年生,視力殘疾,山西省呂梁人,現爲太原市盲童學校音樂教師。6歲時因手術失敗導致雙眼失明,13歲隨民間學藝,18歲成爲太原市盲童學校插班生,28歲考入中國戲曲學院。他集寫詞、作曲、演唱、演奏於一身,至今已創作數百首歌曲,多次在全國大賽中獲獎,近百家媒體對他的事蹟進行過報道。

高志鵬出生在呂梁山區興縣,6歲時因手術失敗雙目失明。8歲那年,他讓妹妹拉着他的手到學校門外聽課,被老師發現,讓爸爸把他領回了家。爸爸摸着他的頭說:”孩子,你跟人家不一樣,爸爸教你拉二胡吧!“從那天開始,他踏上了音樂旅途,在自己心靈的舞臺上演繹起不滅的火焰和無盡的執着。高志鵬11歲時,二胡水平就已超過了父親,當他得知了”阿炳“的故事後,便下定決心要做一個盲人音樂家。他”摸“懂了《二泉映月》,也在音樂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世界。他跟着鼓樂班的師傅們沿九曲黃河一路苦學,學會了各種民間小調、晉劇曲牌,學會了嗩吶、笙、簫、笛子等鼓樂班的全套樂器。15歲那年,父親爲他買了8件樂器,讓他組建了自己的鼓樂班。從此,這位少年盲班主帶着一夥明眼人,開始在陝西、內蒙古一帶的農村闖蕩。幾年下來,他掙下的錢,不但貼補家用,建了新窯洞,而且還爲兩個哥哥娶了媳婦,供妹妹讀完了國中。在外闖蕩的高志鵬第一次聽說在太原有一所盲校,他心中又開啓了一扇窗戶,獨自一人去太原市盲校求學。在省殘聯領導的幫助下,他成爲太原市盲童學校的一名大齡插班生。

在盲校學習的兩年間,每到星期天,志鵬便抱着吉他、二胡到街頭賣唱,掙學費和生活費;上課時間又以飽滿的激情,投入於學習和創作中。1994年,他創作的歌曲《心聲》,在山西人民廣播電臺”昇華獎“新歌徵集中,榮獲詞曲創作一等獎;歌曲《滿天繁星屬於你》,在全國第二屆盲聾學校學生藝術匯演中,獲得一等獎及創作獎。當中殘聯主席鄧樸方把獎盃送到他的手中時,他感到茫茫黑夜中有了繁星般的點點希望。

如今,高志鵬的心中有了一個”神州萬里行“的計劃。他準備用兩年時間,走訪全國百所高校,爲高校師生免費演奏自己的音樂作品,分享他捕捉到的照亮人生的音符。

殘疾人勵志故事及感悟 篇五

我有一位朋友,因爲幼年時患了一場大病,命雖保住了,但下肢卻癱瘓了。他的父親是郵局幹部,他父親在他中學畢業後設法在郵局給他安排了一份可以坐着不動的工作,工資及各種福利待遇都與常人無別。在這個崗位上,他幹了三年。按說,一個重殘的人,能有一份這樣安穩有保障的工作,應該是可以十分滿足了。他的許多身體健康的同學,都還在爲謀一份職業而四處奔波求人呢。但他卻辭職了,因爲他在人們的眼光中,不但看到了同情,更看到了憐憫還有不屑。他的自尊心在這種目光中一次次被刺傷,所以縱是父親的耳光和母親的哭求都沒能阻止他。

辭職後他先是開了一間小書店,但不到半年便因城市改造房屋拆遷而不得不關門。之後,他又與人合辦了一家小印刷廠,也僅僅維持了一年多,便因合夥人背信棄義而倒閉。兩次經商,都沒成功,而且還債臺高築,這時他的父母和朋友們又來勸他, 說你一個殘疾人,就別胡折騰了,多少好手好腳的人還碰得頭破血流呢,何況你!父親並且勸他趁自己還在領導崗位上,讓他還是老老實實回郵局上班算了。但他沒有回頭,而是又選擇了開飯店。這次他吸取前兩次的教訓,一年下來,小飯店竟贏利兩萬多元,於是他又開了兩家連鎖店。10年之後,他的連鎖飯店不但在他居住的城市生根開花,而且還不斷在周邊的大小城市一間間開張。他自然也就成了事業成功的老闆,且娶了漂亮能幹的姑娘。當有人問他成功的經驗時,他說了很多,但他說最重要的,就是千萬不要同情自己。別人同情你不要緊,若自己同情自己,就會成爲懦夫,失去奮鬥的動力,成功也就決不可能。

在現實生活中,不單是身有殘疾和病患的人,就是健康的人,在遭遇挫折和失敗的打擊時,也會生出悲觀失望、自憐自卑的心情來。在這種情緒的籠罩下,人往往不是寄希 望於他人的援手,就是一蹶不振,失去重新嘗試的勇氣。不同情你自己,對自己進行鞭策和批判,反省和檢討失敗的原因,纔會走出懦弱心理的陷阱。

事業的成功,往往取決於能否戰勝自己的軟弱,不給自己倒在地上爬行的理由!

失敗了不要給自己找藉口!

殘疾人勵志故事及感悟 篇六

湯展中——美術學院研究生

湯展中,男,漢族,1981年生,肢體殘疾,廣西壯族自治區蒙山縣人,現廣西藝術學院美術系研究生在讀,系廣西書法家協會會員。先天性無雙臂,以足代手,生活、書法、作畫,1993年榮獲首屆“中國十佳殘疾少年成才獎”,1996年獲聯合國教科文頒發書畫作品優秀獎,1997年着有《雙腳與人生》一書,引起全國的關注。1999年,他如願考上了廣西藝術學院美術系,4年後,又順利考上了該校國畫專業的研究生。

一出生就被認爲是“怪物”,因爲他的雙臂只有十多釐米長,並且軟弱無力,上方連着兩隻各長了3根手指的小手掌。然而他在成長中憑藉毅力用口和腳作畫,竟考上了廣西藝術學院國畫專業,併成爲該省第一位殘疾研究生。其口書、足書作品獲省、國家級大小獎項20餘次、國際獎2次;他還是中國百名好兒童好少年獎與全國殘疾少年兒童成才獎獲得者。1997年着的《雙腳與人生》一書轟動全國。他,就是無臂書畫家湯展中。

湯展中與書法結緣,緣於一次偶然。一天,哥哥放學回家後,用毛筆寫描紅作業。他覺得很好奇,跑到廚房,用腳夾了塊小木炭,在地上學哥哥寫字。這一幕,讓剛乾完農活回來的父親看到了,父親想:鄉下人逢年過節和紅白喜事都喜歡寫對聯,何不訓練兒子練好書法,以後靠賣這換口飯吃。

轉眼間,湯展中到了上學年齡,父親帶着他去國小報名,學校卻委婉地拒絕了。父親並沒有放下,第二天又去找校長說情,一個星期後,他最後進了學校。二年級暑假時,湯展中被推薦進縣城的暑假書畫學習班。報名時,他當場用腳夾着毛筆寫了一首詩,把接待的老師看得目瞪口呆。此後,老師開始教他用右腳練習書法。湯展中先是用腳趾夾筆,從夾不住到夾得腳趾都紅腫;上課的時候,不管天多冷,一雙腳都露在外面;寫字時一向彎着腰,背部的痠痛是家常便飯……半年後,他硬是用腳寫出一筆工整漂亮的字。

之後,他聽說用嘴含筆也能寫字畫畫,便自我練起來。剛開始,口水流得到處都是,牙齒也麻麻的。但他沒有放下,時光一長,嘴巴成了第二書畫手段。爲了掙學費,他每個寒暑假都到桂林市一些旅遊區爲遊客寫書法,一個假期下來,學費、生活費都解決了。

上高中後,湯展中更是把賣作品的區域擴大到上海、廣州、深圳,乃至全國。他自豪地說:“從上高中開始,我就沒向家裏要過一分錢,我和哥哥的學費,都是賣作品賺的,爲了賺錢,已經好幾個年頭沒在家裏過年了。”湯展中在潛心研習書畫的同時,並沒有落下學習。1999年,他如願考上了廣西藝術學院美術系。4年後,又順利考上了該校國畫專業的研究生。2005年8月,湯展中在參加第四屆全國殘疾人文藝匯演時,被中國殘疾人藝術團相中,成爲該團的一名演員和行政工作人員。現已成爲中國殘疾人美術家協會會員、廣西書法家協會會員和南寧一所特教學校兼職老師。

成功後的湯展中沒有忘記家鄉的父老鄉親,沒有忘記廣西的殘疾人朋友,總想爲殘疾人羣體做點什麼。他成了南寧市捨得殘疾人職業學校的一名兼職老師,一有空,就去教學生繪畫。他收了4名盲人學生和4名健全人學生,教他們畫國畫。他說:“教盲人繪畫很需要耐心,我自身又是個殘疾人,困難重重,但我會克服困難,儘量把他們教好。”湯展中追求的不只是飽暖的生活,也不只是幸福的感受,他要追求一種境界。他正在努力的願望是漂洋過海去英格蘭,把殘疾人書畫事業發展到國外,挑戰人生的一座新的高峯。

殘疾人的勵志故事 篇七

楊佩,女,漢族,1990年生,肢體殘疾,陝西省平利縣人。9歲時遭高壓電擊,雖然失去雙臂,但始終樂觀向上,不向命運屈服。如今小楊佩跟隨母親遠赴北京打工,心中一向有個願望,待有了一筆錢後,要繼續學習深造,然後做自我喜歡做的事,她個性喜愛唱歌、跳舞,期望將來能擁有一個自我的殘疾人藝術團。

家住在陝西省安康市平利縣興隆鎮蒙溪街村的楊佩,身上有很多不安分因子。村裏的變壓器放在村中央,孩子們來來往往總喜歡拉着高壓線線杆的斜拉線玩,9歲那年,一天吃過午飯上學去的她走到變壓器前時,習慣地用手拉了拉斜拉線,但她沒有想到這次斜拉線已經鬆開並碰上了高壓線。

命運在一瞬間改變了她的生活軌跡。截肢對於還沒開啓自我絢麗人生的她來說,意味着學業的廢棄和生活的無着。

從那以後,家裏更困難了,父母只好另作安排:父親帶着弟弟留在家裏,而母親帶着她選取了外出打工掙錢。沒了手,連自我的生活都很難自理,更不用說打工賺錢了。小楊佩自我慢慢練以腳代手,練就了一雙靈活的雙腳。但現實又實在是太殘酷,沒有一家單位肯接納無手的楊佩,無奈之下,她選取了乞討的生活。

楊佩很清楚殘疾人要自立,務必先要自強、自信。自強就得有自我的一技之長,如果沒有專長,就不能找到工作,即使有了工作,遲早也會被淘汰。她想根據自身的條件,去尋找適合自我的專業,然後努力學習、鑽研,使自我在社會上有所作爲。她此刻的乞討是在聚資,她的夢想是攢夠了錢,去完成自我的學業,使自我有文化有知識,做一個殘而不廢的人。她最喜歡做的事是跳舞,她的夢想是做一個藝術家,一個無臂的舞蹈家。

楊佩從未失去對生活的夢想並堅信能從逆境中熬過來。她是平凡的,平凡得就如路邊的一棵小草,默默無聞;她又是不凡的,能夠在逆境中追求精神上的昇華,哪怕乞討,也是爲了飛翔。

殘疾的勵志故事 篇八

史蒂芬·霍金,出生於1942年1月8日,這個時候他的家鄉倫敦正籠罩在希特勒的狂轟濫炸中。這迫使霍金一家搬離海格特的家園,遷到牛津避難。他們在霍金誕生後又回到了倫敦。童年時的霍金,學業成績並不突出,但喜歡設計極爲複雜的玩具,據說他曾做出一臺簡單的電腦。

霍金和他的妹妹在倫敦附近的幾個小鎮度過了自己的童年。多年以後,他們的鄰居回憶說,當霍金躺在搖籃車中時非常引人注目,他的頭顯得很大,異於常人———這多半是因爲霍金現在的名聲與成就遠遠異於常人,鄰居不由自主地要在記憶裏重新刻畫一下天才兒童的形象。

霍金熱衷於搞清楚一切事情的來龍去脈,因此當他看到一件新奇的東西時總喜歡把它拆開,把每個零件的結構都弄個明白——不過他往往很難再把它裝回原樣,因爲他的手腳遠不如頭腦那樣靈活,甚至寫出來的字在班上也是有名的潦草。

霍金在17歲時進入牛津大學攻讀物理。他仍舊不是一個用功的學生,而這種態度與當時其他同學是一致的,這是戰後出現的青年人迷惘時期——他們對一切厭倦,覺得沒有任何值得努力追求的東西。霍金在學校裏與同學們一同遊蕩、喝酒、參加賽船俱樂部,如果事情這樣發展下去,那麼他很可能成爲一個庸庸碌碌的職員或教師。然而,病魔出現了。

病魔出現了

從童年時代起,運動從來就不是霍金的長項,幾乎所有的球類活動他都不行。

到牛津的第三年,霍金注意到自己變得更笨拙了,有一兩回沒有任何原因地跌倒。一次,他不知何故從樓梯上突然跌下來,當即昏迷,差一點死去。

直到1962年霍金在劍橋讀研究生後,他的母親才注意到兒子的異常狀況。剛過完21歲生日的霍金在醫院裏住了兩個星期,經過各種各樣的檢查,他被確診患上了“盧伽雷氏症”,即運動神經細胞萎縮症。

大夫對他說,他的身體會越來越不聽使喚,只有心臟、肺和大腦還能運轉,到最後,心和肺也會失效。霍金被“宣判”只剩兩年的生命。那是在1963年。

起初,這種病惡化得相當迅速。這對霍金的打擊是可想而知的,他幾乎放棄了一切攻讀和研究,因爲他認爲自己不可能活到完成碩士論文的那一天。然而,一個女子出現了。

輪椅出現了

霍金的病情漸漸加重。1970年,在學術上聲譽日隆的霍金已無法自己走動,他開始使用輪椅。直到今天,他再也沒離開它。

永遠坐進輪椅的霍金,極其頑強地工作和生活着。

1991年3月,霍金在一次坐輪椅回柏林公寓,過馬路時被小汽車撞倒,左臂骨折,頭被劃破,縫了13針,但48小時後,他又回到辦公室投入工作。

又有一次,他和友人去鄉間別墅,上坡時拐彎過急,輪椅向後傾倒,不料這位引力大師卻被地球引力翻倒在灌木叢中。

雖然身體的殘疾日益嚴重,霍金卻力圖像普通人一樣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他甚至是活潑好動的——這聽來有點好笑,在他已經完全無法移動之後,他仍然堅持用惟一可以活動的手指驅動着輪椅在前往辦公室的路上“橫衝直撞”;在莫斯科的飯店中,他建議大家來跳舞,他在大廳裏轉動輪椅的身影真是一大奇景;當他與查爾斯王子會晤時,旋轉自己的輪椅來炫耀,結果軋到了查爾斯王子的腳趾頭。

當然,霍金也嚐到過“自由”行動的惡果,這位量子引力的大師級人物,多次在微弱的地球引力左右下,跌下輪椅,幸運的是,每一次他都頑強地重新“站”起來。

來自直覺的啓示:黑洞不黑

霍金的研究對象是宇宙,但他對觀測天文從不感興趣,只有幾次用望遠鏡觀測過。與傳統的實驗、觀測等科學方法相比,霍金的方法是靠直覺。

“黑洞不黑”這一偉大成就就來源於一個閃念。在1970年11月的一個夜晚,霍金在慢慢爬上牀時開始思考黑洞的問題。他突然意識到,黑洞應該是有溫度的,這樣它就會釋放輻射。也就是說,黑洞其實並不那麼黑。

這一閃念在經過3年的思考後形成了完整的理論。1973年11月,霍金正式向世界宣佈,黑洞不斷地輻射出X光、伽馬射線等,這就是有名的“霍金輻射”。而在此之前,人們認爲黑洞只吞不吐。

從宇宙大爆炸的奇點到黑洞輻射機制,霍金對量子宇宙論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霍金獲得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

我的手指還能活動,我的大腦還能思維;我有終身追求的理想,我有愛和愛我的親人朋友;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在一次新聞發佈會上,一位女記者提出一個刁鑽的問題,但霍金還是以恬靜的微笑這樣回答)霍金不僅以他的成就征服了科學界,也以他頑強搏鬥的精神征服了世界。勵志照亮人生,成功改變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