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經典殘疾人勵志故事精品多篇

經典殘疾人勵志故事精品多篇

殘疾人的優秀事蹟 篇一

馬克明,肢體二級殘疾人,環山辦事處馬家庵居委會診所醫生。40多年來,他堅持不輟爲周圍村居的羣衆看病、爲200多名老人義務服務、研究中藥配方,用殘疾的軀體、用自己的執着和堅持譜寫了一首強者之歌。

3歲時馬克明突患腦膜炎,當時家裏貧困,沒有錢,錯過最佳的治療時間,從此,他的雙腿嚴重殘疾,到了無法走路甚至無法動彈的地步,但是他沒有放棄,在艱難的求學過程中,立下了自己的志向:立志學醫幫助天下貧窮人看病,絕不讓太多的窮孩子因爲沒錢看病而遺恨終生。

在學醫過程中,馬克明拜老中醫爲師,學習藥理、研究藥性、練習鍼灸,望、聞、問、切把握得恰到好處,同時又研究西醫理論,探索中西醫結合的新路子。爲了練習鍼灸,他在自己稍爲靈活的右腿上扎穴道,整個腿佈滿了針眼,好幾次差點出危險。汗水、勤奮加上天生的聰慧,馬克明的輸液證、中醫證、鍼灸證、鄉村醫生證、行醫資格證等都一次性過關。

在最基層的崗位上,馬克明守護着鄉親們的健康,把對鄉親、對病人的關懷體現在點點滴滴的言行中:他的藥價極爲低廉,一般的小病塊兒八毛都不要;他常常拄着柺杖騎一輛破摩托車,揹着藥箱到鄉親家中送醫送藥;他爲全村老人免費體檢,並給80歲以上老人建立健康檔案……哪裏有災難,他總是積極捐錢捐物,從來不計較得與失……他的真心付出贏得了患者好評,他本人也多次被上級主管部門授予:“優秀醫務工作者”、“白衣天使”、“患者貼心人”“威海市最美鄉村醫生”等稱號。

馬克明熱心殘疾人事業,關心殘疾人生活。有的殘疾人沒有生活技能,他就向他們傳授按摩技術,讓他們掌握一技之長。多年來,他培訓了3名殘疾人按摩師,讓他們自立自強;爲無數殘疾人免費看病,擔任免費心理醫生,幫助殘疾人解決力所能及的困難,給他們生活的勇氣和信心。他讓女兒也上了醫學院,學習中醫,以便爲殘疾人提供更好的服務和更大的幫助。

“人活着是要有一種精神一個目標的,我困難的時候父老鄉親給了我很大的鼓勵與支持,我現在挺過來了,就要盡心盡力地報答,這也是我作爲一名醫生的職業道德所要求的。”馬克明是這樣說的,40多年來也是這樣身體力行的……

殘疾人勵志小故事 篇二

1962年12月28日,他出生在法國南部一個小鎮。他到來不僅沒給家裏帶來歡樂,反而給父母心裏蒙上一層陰影,家裏人對他未來充滿憂慮。因爲他患上罕見成骨發育不全症,這種病人體內鈣質無法固定在骨骼上,因此骨頭有如玻璃般易碎,也就是俗稱玻璃娃娃。

他父親擅長吉他和電子風琴,受家庭影響,他還在很小時候,就對音樂表現出濃厚興趣。7歲那年,他在電視上看一場鋼琴音樂會,着迷到神魂顛倒地步,向父親提出自己也想要一臺鋼琴,父親滿足他要求。

但是,一個手腳無力,行動不便人,要想學習鋼琴談何容易。每次他都要依靠別人抱着才能上下鋼琴座。有一次,父親剛把他抱上座位,有事臨時出去,他一不小心,從座位上摔下來,腳被摔成骨折。

心疼他父親建議他學點別,可是他死活不同意,就認定鋼琴。無奈之下,父親想出辦法,在琴上安裝一個特殊輔助器,使他腳較容易牽動鋼琴踏板。雖然如此,他還是在練琴過程中經常出現意外情況,以致於經常往返於醫院和家之間。但他卻不管不顧,憑着頑強毅力,近乎瘋狂地練琴,這一練就是五年。

他13歲那年,一個偶然機會,他父親獲悉一個劇團急需招聘一個丑角兼配角,覺得他很適合,於是送他去。劇團內有一個名叫布魯內小號演奏家,在跟他合作幾次之後,發現他在鋼琴方面有着特殊悟性,就推薦給打擊樂演奏家洛馬諾重點培養。在兩位音樂家悉心培養下,15歲時,他推出個人第一張專輯《閃光》。優美曲子震撼人心,轟動法國音樂界,使他一夜之間成爲巨星。

他第一次公開演出時,先是在臺前離觀衆最近地方,站足足3分鐘。最後,他笑着問:都看夠吧?在全場發出會意地笑過之後,纔開始表演。聽完他演奏,觀衆被他音樂震憾,先是短暫沉默,繼而爆發出雷鳴般掌聲。

事後,有人問他爲什麼要先站三分鐘,他說:很多人是因爲好奇我身材纔來,先讓他們看個夠,纔會仔細聽我演奏,才能看到我靈魂高度。

置身於神奇音樂世界中,他忘卻殘缺肢體帶來痛苦,變得精神抖擻,意氣風發。對於取得成績,他仍然不滿足,堅持每天練琴時間增加到11小時,每年獨奏音樂會超過180場。有時,超負荷訓練量甚至令他指骨折斷,他也在所不惜。他鋼琴越彈越好,名氣越來越大。1987年,他推出另一張專輯《樂曲》,成爲他音樂行程中決定性轉折,讓成爲世界級鋼琴大師,他足跡遍及紐約、米蘭、東京、巴黎等著名音樂城市。所到之處,都是一片讚譽之聲。這時,所有人都已經不再對他奇特身材好奇,而是帶看欽佩心在仰望他靈魂高度。

然而,再偉大人物也有沉浮之時。自《樂曲》出版後,他事業開始落入低潮,因爲焦急,有一次甚至暈倒在酒吧階梯上。甦醒過來後,他說:我骨頭那麼脆弱,這次卻竟然一點傷都沒有。我告訴自己:時間還沒到,上帝還不想讓我去死。

樂觀心態讓他對未來仍充滿信心,堅持每天練琴11小時以上。果然,過不久,他事業又迎來輝煌時刻,不僅簽約新唱片公司,而且出唱片一張比一張好,廣受歡迎。尤其是與另一名法國爵士樂手格拉貝蒂合作唱片銷售量突破10萬張。

有人曾經問他成功祕訣,他引用一位哲人話說:世上每個人都是被上帝咬過一口蘋果,優秀和缺陷並存。有人缺陷比較大,那是上帝特別偏愛它芳香,而我就是那個格外芳香蘋果。

1999年1月,他因肺炎病逝於紐約,年僅36歲,他留給人間最後一句話是:如果我真高大,那是矮小成全!

他就是法國貝楚齊亞尼,世界鋼琴史上最著名侏儒,一個樂觀向上,勇於接受命運挑戰,克服身體巨大障礙,奏出人間最美妙樂章殘疾人。他身材雖然矮小,但他靈魂高度,足以讓世人仰視。

殘疾人勵志小故事 篇三

陳燕,女,漢族,1973年生,視力殘疾,一級鋼琴調律師,XX市人。現北京新樂鋼琴調律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系中國音樂家協會鋼琴調律分會會員。幼年患先天性白內障雙目失明。22歲畢業於北京盲校鋼琴調律班。2002年10月創建北京鋼琴調律網,2004年出版《陳燕:耳邊的世界——中國第一位女盲人調律師的自傳》,同年12月被XX衛視和新浪網評爲《感動2004》十大真情人物。

盲人鋼琴調律師陳燕的故事有點傳奇,但都是真的。3個月大的時候,因爲先天性殘疾,陳燕被父母遺棄,是姥姥收養她並撫養成人。

陳燕自小對音樂比較感興趣,學過很多樂器。自打學調琴開始,她每天總是十三四個小時泡在鋼琴邊,仔細摸,用心記。學調律還必須會修琴,一個盲人手拿錘子釘釘子、刨子刨木頭,受傷總是難免的,學習調律那段時間,她手上就沒有一塊好肉。

殘疾人勵志小故事 篇四

張海迪,1955年9月16日在濟南出生。小時候因患血管瘤導致高位截癱。從那時起,張海迪開始了她獨特的人生。15歲時,張海迪跟隨父母,下放(山東)莘縣,給孩子當起了老師。她還自學鍼灸醫術,爲鄉親們無償治療。後來,張海迪還當過無線電修理工。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園,卻發奮學強,學完了國小、中學的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以及世界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後翻譯了數十萬字的英語小說,編著了《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書籍。2002年,一部長達30萬字的長篇小說《絕頂》問世。

《絕頂》被中宣部和國家新聞出版署列爲向“十六大”獻禮重點圖書並連獲“全國第三屆奮發文明進步圖書獎”、“首屆中國出版集團圖書獎”“第八屆中國青年優秀讀物獎”、“第二屆中國女性文學獎”和五個一工程”圖書獎。從1983年開始,張海迪創作和翻譯的作品超過100萬字。1983年,《中國青年報》發表《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張海迪名噪中華,獲得兩個美譽,其一是“八十年代新雷鋒”,其二是"“當代保爾”。親筆題詞:“學張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共產主義新人!”隨後,使張海迪成爲道德力量。張海迪現爲全國政協委員,供職在山東作家協會,從事文學創作和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