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孔子名人名言句子【經典多篇】

孔子名人名言句子【經典多篇】

孔子的人生格言 篇一

學而時習之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學而》:“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悅)乎?’”王肅注:“誦習以時,學無廢業,所以爲悅。”王釋“學”與“習”爲一義,似專指誦讀。但孔子教人學“六藝”,包括禮、樂、射、御、書、數,“誦習”僅是“一端”(見劉寶楠《論語正義》)。皇侃疏“時習”說:“凡學有三時。”一指年歲,二指季節,三指晨夕。近人蔣伯潛認爲“學是知新,習是溫故”(《十三經概論》)。

敏於事而慎於言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學而》:“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又《論語·里仁》:“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義相同。意爲做事勤奮敏捷,說話卻謹慎。朱熹注:“敏於事者,勉其所不足。慎於言者,不敢盡其所有餘也。”(《論語集註》)又釋:“事難行,故要敏;言易出,故要謹。”(《朱子語類》卷第二十二)另外在《荀子·子道》、《韓詩外傳》、《說苑·雜言》等篇都有孔子語子路“慎言不譁”的記載。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爲政》:“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罔”,迷惘。鄭玄注:罔,猶罔罔無知貌。“殆”有兩義:一爲危殆,疑不能定。一爲疲殆,精神疲怠無所得。當從前解。此句可與“溫故而知新”章合參。近人楊樹達注:“溫故而不能知新者,學而不思也,不溫故而欲知新者,思而不學也。”(《論語疏證》)孔子首倡學思並重,對孔門弟子有很深影響。如子夏言博學近思,《中庸》言博學慎思,都認爲學思不可偏廢。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爲政》“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鄭玄注:“不知可者,言不可行也”。孔安國注:“言人而不信,其餘終無可”。朱熹說:“人面無真實誠心,則所言皆妄。”(《朱子語類》卷二四)近人蔣伯潛區分信有二義:“說話必須真實;說了話必須能踐言。”(《語譯廣解》)孔子及後儒極重信,“言忠信,行篤敬”(《論語·衛靈公》)是孔門的處世原則。

訥於言而敏於行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里仁》:“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包鹹注:“訥,遲鈍也。言欲遲而行欲疾。”朱熹引謝良佐注曰:“放言易,故欲訥;力行難,故欲敏。”《論語》中尚有許多同義之句:“慎言其餘,則寡悔”(《爲政》)、“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里仁》)、“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憲問》)等,均可反映孔子一以貫之之重行慎言思想。參見“敏於事而慎於言”。

德不孤,必有鄰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聽其言而觀其行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公冶長》:“宰予晝夜。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子曰:‘始吾予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說苑·尊賢》記孔子言曰:“夫取人之術也,觀其言而察其行也……是故先觀其言而揆其行。”《大戴禮記·五帝德》:“子曰:‘吾欲以語言取人,於予邪改之。’”也即此章義。朱熹引胡氏注曰:孔子語聽言觀行,“特因此立教以警羣弟子,使謹於言而敏於行耳。”(《論語集註》)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公冶長》:“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孔文子,衛大夫。“文”是他的諡。朱熹注:“凡人性敏多學不好學,位高者多恥下問。故諡法有以‘勤學好問’爲文者,蓋亦人所難也。”(《論語集註》)又說:“古人諡法甚寬”,“孔文子固是不好,只此節此一惠,則敏學下問,亦是它好處”足見孔子“寬腸大度,所以責人也寬”(《朱子語類》卷二九)。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雍也》:“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按字義,文,文采;質,質樸;彬彬,雜半之貌。南宋朱熹《論語集註》:“言學者當損有餘,補不足,至於成德,則不期然而然矣”。清劉寶楠《論語正義》:“禮,有質有文。質者,本也。禮無本不立,無文不行,能立能行,斯謂之中。”孔子此言“文”,指合乎禮的外在表現;“質”,指內在的仁德,只有具備“仁”的內在品格,同時又能合乎“禮”地表現出來,方能成爲“君子”。文與質的關係,亦即禮與仁的關係。於此一則體現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則反映了其一以貫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張偏勝於文,亦不主張偏勝於質;當不偏不倚,執兩用中,而做到過點且屬不易。“子曰:‘虞夏之質,殷周之文,至矣。虞夏之文,不勝其質;殷周之質,不勝其文;文質得中,豈易言哉?”(《禮記·表記》)

有關孔子的名言 篇二

【1】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 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3】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4】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5】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7】 道不同,不相爲謀。

【8】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9】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10】 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11】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12】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3】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14】 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15】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16】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17】 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18】 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爲貴。

【19】 (“撰”去提手)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爲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20】 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21】 君子尊賢而容衆,嘉善而矜不能。

【22】 士而懷居,不足爲士矣!

【23】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24】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25】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26】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27】 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28】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29】 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爲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30】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31】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32】 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33】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34】 君於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35】 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36】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37】 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38】 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39】 子謂於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40】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1】 君子矜而不爭,羣而不黨。

【42】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3】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

【44】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有關孔子的名言 篇三

1、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2、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3、不學禮,無以立。

4、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6、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7、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幹盟,兵不逼好。

8、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9、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0、小不忍則亂大謀。

11、匹夫不可奪志也。

12、道不同,不相爲謀。

13、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14、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15、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7、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1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19、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20、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1、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22、子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23、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24、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25、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26、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

27、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28、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29、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3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譯文孔子說:“知道學習不如喜歡學習,喜歡學習不如以學習爲快樂。”

31、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譯文孔子說:“明智的人喜歡水,仁慈的'人喜歡山;明智的人好動,仁慈的人好靜;明智的人快樂,仁慈的人長壽。”

32、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汝奚不曰:其爲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3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4、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35、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譯文孔子說:“君子胸懷寬廣,小人憂愁悲傷。”

36、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37、子曰:“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38、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39、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40、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41、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42、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爲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爲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孔子經典名言 篇四

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聖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不憤不啓,不悱不發。

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衆惡之,必察焉;衆好之,必察焉。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矣。不學詩,無以言。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羣,可以怨。

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嘗無誨焉。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幹盟,兵不逼好。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爲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共之。

苟正其身,於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羣,可以怨。

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孔子的名言 篇五

1、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2、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爲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3、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4、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5、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6、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7、君於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8、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9、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10、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11、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12、子謂於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1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4、君子矜而不爭,羣而不黨。

15、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6、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

17、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18、放於利而行,多怨。

19、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20、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21、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22、匹夫不可奪志也。

23、道不同,不相爲謀。

24、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25、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26、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27、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8、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29、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30、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3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2、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33、子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34、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35、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36、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37、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

38、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39、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40、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4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42、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孔子

4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44、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45、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46、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4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48、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49、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50、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51、不憤不啓,不悱不發。

52、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53、聖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54、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55、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

56、有教無類。

57、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58、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矣。

59、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60、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61、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羣,可以怨。

62、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爲政》

63、訥於言而敏於行。《論語·里仁》

64、聽其言而觀其行。《論語·公冶長》

65、敬鬼神而遠之。《論語·雍也》

66、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語出。《論語·雍也》

67、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論語·述而》

68、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論語·述而》

69、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論語·述而》

70、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子罕》

71、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

72、君子成人之美。《論語·顏淵》

73、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論語·泰伯》

74、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75、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76、小不忍則亂大謀。《論語·衛靈公》

77、道不同,不相爲謀。《論語·衛靈公》

78、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79、巧言令色,鮮矣仁!《學而》

80、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81、里仁爲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82、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83、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84、子曰:“不遷怒,不二過。”

85、子曰:“不學禮,無以立。”

86、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87、知恥近乎勇。

88、惠。恭則不侮,寬則得衆,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89、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90、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

91、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92、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93、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94、子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95、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於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96、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97、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羣而不黨。”

98、子曰:“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99、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

100、子曰:“君子義以爲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有關孔子的名言 篇六

孔子有關道德的名言名句

1、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2、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3、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4、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5、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6、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爲有,焉能爲亡。

7、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8、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9、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10、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11、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12、己所不欲,匆施於人。

13、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14、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15、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16、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17、君子義以爲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8、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爲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衆,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19、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20、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1、過,則匆憚改。

22、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己,不亦遠乎?

23、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24、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25、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26、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27、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孔子經典名言 篇七

1、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孔子

2、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

3、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孔子

4、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孔子

5、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孔子

6、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於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孔子

7、子曰: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孔子

8、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孔子

9、子曰: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孔子

10、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

11、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孔子

12、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孔子

13、孔子曰: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

14、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孔子

15、孔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孔子

16、子曰: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孔子

17、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

18、朝聞道,夕死可矣。 孔子

19、孔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孔子

20、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孔子

21、子曰: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孔子

22、未知生,焉知死? 孔子

23、移風易俗,莫善於樂。 孔子

24、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孔子

25、博學於文,約之以禮。 孔子

26、子曰:君子義以爲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孔子

27、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孔子

28、孔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孔子

29、子曰:剛、毅、木、訥近仁。 孔子

30、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 孔子

孔子名言帶智慧二

31、孔子曰:不學禮,無以立。 孔子

32、孔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孔子

33、孔子曰:不憤不啓,不悱不發。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孔子

34、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孔子

35、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孔子

36、子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孔子

37、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爲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孔子

38、內不欺己,外不欺人。 孔子

39、夫子莞爾而笑。 孔子

40、子曰:禮之用,和爲貴。 孔子

41、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

42、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孔子

43、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孔子

4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

45、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 孔子

46、學而不思則惘。 孔子

47、不學禮,無以立。 孔子

48、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孔子

49、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孔子

50、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孔子

51、孔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孔子

52、子曰:克己復禮爲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爲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孔子

53、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孔子

54、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孔子

55、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摘孔子《論語》、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孔子

56、孔子曰:習相近也,性相遠也。 孔子

57、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爲下矣! 孔子

孔子的.人生格言 篇八

1.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孔子

2.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3.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孔子

4.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孔子

5.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於禮,亦可以弗畔矣夫!——孔子

6.子曰: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孔子

7.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8.子曰: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孔子

9.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10.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孔子

11.孔子曰: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12.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孔子

13.孔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孔子

14.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孔子

15.子曰: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孔子

16.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

17.孔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孔子

18.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孔子

19.子曰: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孔子

2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摘孔子《論語》、朽木不可雕也。——孔子

21.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孔子

22.子曰:君子義以爲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孔子

23.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孔子

24.孔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孔子

25.子曰:剛、毅、木、訥近仁。——孔子

26.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孔子

27.孔子曰:不學禮,無以立。——孔子

28.孔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孔子

29.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

30.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