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八年級數學教學反思多篇

八年級數學教學反思多篇

八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一

在新課標的形式下,教學大綱更強調的是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這一點我們在實際的教學中有比較深的體會。讓學生在學習中,更好的體驗生活,體驗數學與生活的關係。我們認爲,這個非常的重要。學數學爲了什麼?可能很多老師都曾經考慮過這個問題。可是在平時的教學中,卻沒有很好的解決。總是一味的填鴨式的讓學生掌握我們要他們掌握的知識,而這些知識在生活中卻沒有很好的體現。更加離譜的是,學生掌握的知識,很多在我們教師的指導下,只是成爲記憶的,感性的。並沒有上升到理性的知識。所以,學生學數學是爲了升學,爲了以後有好的工作。這樣就違背了數學的生活性。學生沒有在學習中體會到數學對自己生活的影響。所以,我們這樣的數學教學就是失敗了。經常聽到老師說,這一道題目非常重要,會考的時候肯定是必考的。我們可否思考一下,我們在說這些話的時候,有無想想學生的感覺。是否只有好成績,就意味着我們教學的成功?

另外,我們覺得在教學中,多讓我們的學生探討一些問題會更好。因爲,在平常的教學中,學生有時會覺得數學的學習非常的枯燥無味,對學生的興趣有很大的打擊。如果我們能多思考我們的教學內容。多想一些適合學生探討的數學問題。那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就會增加。並且,我們還可以將一節課的內容轉化爲若干個問題。然後讓學生去研究和解決。這樣學生有了這些課堂的點綴,就會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我們的數學課堂也就不會那麼枯燥了。我們的差生面也不會提高的很快。數學的學習,在某些時候總有一些人會退出學習。而數學教學的現狀表明,退出的人就很可能回不來我們的數學學習中。而興趣的再現讓放棄的學生就會重新回到我們的前進的隊伍中來。我們希望走的學生越來越少,更多的學生加入我們。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反思,希望能帶給大家一些思考。

八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二

《梯形》這節數學課是在八年級下學期的一節課。這個學段學生基礎較好,上課很積極,有很強的表現欲,通過前一學期的培養,具有一定的獨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但這個學段的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方面稍有欠缺,所以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設計了讓學生自己組織語言培養說理能力,讓學生們能逐步提高。由於學生在國小已學過梯形,特別是特殊的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並且生活中抽象成梯形的物品比比皆是,所以學生對梯形並不陌生。但對等腰梯形特徵及相關規律並沒有進行系統探索、歸納和總結,因此本課教學採用“觀察——猜想——操作——證明”爲主線的教學方法,在這個設計中,觀察猜想表現的是學生的洞察力,操作的意義在於實驗,它強化了對猜想的直覺,證明需要探索,可以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

根據以上的分析我確立的教學目標是

1、掌握梯形的相關概念和等腰梯形的性質,能正確運用等腰梯形的性質進行計算、推理

2、經歷觀察、猜想、推理等過程,發展合情推理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主動探究的習慣,逐步掌握說理的基本方法。

3、通過添加輔助線,把梯形的問題轉化成平行四邊形或三角形問題,體會圖形變換的方法和轉化的思想。

4、通過探索等腰梯形的性質,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並能有效地解決問題,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

5、通過動手實踐、相互間的交流,進一步激發學習熱情和求知慾望。同時,體驗猜想得到證實的成就感,在解題中感受生活中數學的存在,體驗數學充滿探索。

本節課根據我對新課程的理解,主要是以課前送給學生的第一份禮物“在數學的天地裏重要的不是我們知道什麼,而是我們是怎麼知道的”爲設計理念。整堂課着重體現探究的主線,轉化的數學思想,以學生爲主體,採用“觀察——猜想——操作——證明”爲主線的教學方法,在這個設計中,觀察猜想表現的是學生的洞察力,操作的意義在於實驗,它強化了對猜想的直覺,證明需要探索,可以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本節課我對我的設計比較滿意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1、導入環節我沒有使用教材中的圖片,而是學習了他人的創設創設情景給學生一份禮物——一個信封,裏面裝着我們研究過的各種特殊四邊形和我們本節課要研究的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讓他們打開分類,有神祕感,更能激發學生的研究興趣,並且省時,能快速切入主題。我覺得課堂效果很好,達到了我的預計效果。

2、本節課的難點是解決梯形問題的基本方法:如何添加輔助線將梯形問題轉化爲平行四邊

形和三角形中去解決。突破的過程中我做了應有的點撥和鋪墊,讓學生回顧證明兩角相等的常用方法,研究平行四邊形時我們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了什麼圖形解決的,使學生有了一個大概的探究方向,不是毫無目的空泛的去憑空想象。

3、對於本節的習題設計我是本着爲本節的重點、難點服務的原則,所以習題的設置充分體現了輔助線的重要作用,強化學生梯形輔助線的引法,並且一題多變,把梯形問題放到了平面直角座標系中,轉換了一個情境,但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沒變,並和已有知識相連,讓學生覺得知識間是有密切聯繫的,要學會學以致用。

4、本節課我通過巧設問題情境,以開放、探究問題爲引線,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堅持實施以學生自主探究爲主的開放式教學,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和充分的展示機會,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課堂上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成功的體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收穫。通過這節課,使我深深體會到學生的創造潛力是金礦,就看教師如何去開採。給學生一個題目,讓他們去探究;給學生一個衝突,讓學生去討論;給學生一個自由的發展空間,他們會回報你一個驚喜。

但是還是有一些遺憾,整節課仍有一少部分學生沒有獲得展示的機會,對他們難免會造成一定的思想惰性;另外在例題講解後,由於時間有限,沒有對這種輔助線加以強調。

八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三

本教材中下學生學習比較吃力,它的知識點的循環上升,本意是好的,但對學生的基礎要求太高,如整式一章中,學生整式的運算出錯率太高,以致課程進展緩慢。

本教材強調突出個性,強調學習活動,與同伴進行合作與交流、能熱情地投入到自主探索之中,是課堂舞臺的主角,但我們教師有這個能力放開?我們的條件很好,教室多媒體,電子備課室,我們有很好的課件,但我還是儘量少用,我們的中下生是不適合完全放開的。

本教材的許多重要的知識點內容和時間不夠,因式分解2個課時,因式分解,好像簡單,實際上是學生學的最差的,4節課才能解決問題的。

我們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把握和認識能力瞭解的不夠,制約了我們的教學。

我們八年級數學組一直盡力於出針對“中下”生的一課一練,但是我們的題目常有點難,不是我們沒有用心,而是我們高估了我們的學生,我們這方面的能力“差”。

對教材的再創新和了解學生是我們的努力方向。

我們必須創造性的使用我們的教材,合理的整合各類資源。不斷的反思和積累失敗,它是一種財富,是將來的基石。

八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四

本學期的課堂教學中努力將新課程改革的精神滲透在其中,使學生在課堂上能學習到喜歡的數學和有用的數學。但經過反思,意識到在操作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沒能更大限度地給學生創造展示自己的空間,學生的思想的閃光點沒有得到充分體現。

二、不能最大面積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參與的程度不夠。

三、問題的引入:如果能利用具有實際意義的背景引入會使學生更有興趣去研究,也可以調整課堂知識比較單調的的不足;

四、例題的研究:以現在學生的能力足可以將例題解決,我想要是講幾個例題一起交給學生去研究,研究解決的方法和各個題的結構特點,由<>學生做一個簡單的總結每種情況應如何做,應注意什麼問題,這樣會給學生更大的思維空間,也有利於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五、練習的方式:練習的方式方法應多種多樣,不僅可以編制題組進行訓練,也可以總結題形之後,由學生自己進行編題,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加熟悉題型的結構,同時也有助於學生的思維能力的提高,從根本上改進計算不準確的不足,也能更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要陣地,也是新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新課程要求的教學改革,應當貫徹“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讓學生成爲學習主人”這一策略思想,把思想觀念的變革同模式與方法的變革結合起來,是教學過程成爲師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改變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于思考,注重培養學習的獨立性和自主性,通過質疑、調查、嘗試、研究、體驗的活動,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的、生動活潑地、富有個性的學習。還要在教學中突出自主學習,弘揚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爲宗旨。激發學生的內在需要,將要我學轉化爲我要學。學生有了學習興趣,特別是直接興趣,學習活動對他來說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學生會越學越想學、越學越愛學,有興趣的學習事半功倍。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立性,積極鼓勵學生獨立學習,從而讓學生髮揮自己的獨立性,培養學生的獨立能力。努力實現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對“爲什麼學習、能否學習、學習什麼、如何學習”的問題有自覺的意識和反應,對學習自我計劃、自我調整、自我指導、自我強化。在學習活動中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學習狀態、學習行爲進行自我觀察、自我審視、自我調節;對結果進行自我檢查、自我總結、自我評價、自我補救。讓學生對學習自我監控,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

八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五

《線段的大小比較》是七年級上學期的內容,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是在上課後的一節反思型設計,力圖突出教學中學生的主動探究和知識的發生、發展、和形成,並注重數學知識和生活的緊密相接,數學來源於生活、用數學知識解釋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從一開始就在創設的學生數熟知的生活情境中提出問題,讓學生有目的地探索問題,自然的就把實際問題轉化爲數學問題—————線段的大小比較;在比較的方法上也有時讓學生得出比較方法,此時設計了一個“兩個同學的身高問題”,學生很容易想到一些辦法,教師適當引導就可以得出比較方法;課中讓學生反覆動手操作,熟悉掌握方法,恰當引出“線段中點”的定義,讓學生在動手中摸索並熟悉工具的運用,和線段和、差作圖的策略和方法;在一組練習題中讓學生加深理解;並在思維上進行昇華拓展,爲以後三角形的邊角關係也打下基礎。在教學中讓學生情調動手操作去主動地獲得性質方法,並學習用語言描述出事實結論;鼓勵學生進行有價值的思維探索;小結交流所學所獲所感。整節課呈現一種層層推進的節奏,環環相扣的銜接,也讓學生經歷了“實際問題—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解釋與解決實際問題”的數學過程。

整節課的設計中既注重了平面幾何的起步,立足於學生的知識經驗水平,強調“知識源於生活”,從“貓狗獲取食物”到“身高比較”問題的設置都體現了這一點;反覆讓學生動手操作試圖強化知識的形成與過程的體驗,讓學生在動手中去摸索方法,並歸納形成理論。在動手中去體會工具的使用和表述,結論方法的得出使學生能夠理解並體驗深刻的。符合了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以及平面幾何剛剛起步的基礎性工作,做好中國小的銜接教育。

整節課的設計中較多注重方法的獲得與解釋運用,特別是比較策略,強調師生協作、生生協作,主動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

反思整節課的設計的亮點,第一注重問題情景的設計,用一些生活中的習以爲常的例子來引發問題,切入主題,又用學生身邊的例子來突進方法的探究。過渡自然,銜接流暢。第二、強調學生的小組合作、合作性學習、探究式學習。比如給足時間讓學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去發現方法,讓學生動手工具的操作方法、摺紙問題等等。大大激發了學生都得主動積極參與,自覺探究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熱情和信心。第三,在設計中關注學生的人文價值和情感態度。強調知識的主動獲得,鼓勵學生的積極參與和探究信心的扶植,照顧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有經驗水平。

本節課適當使用多媒體,並認真規範的做好示範性教學。例如用多媒體創設實際問題情境,恰當利用動畫功能演示兩種方法的比較,練習題的展示,但是老師工具畫圖的示範必須規範嚴格,讓學生動手操作才能體會深刻。動手摺紙、動手畫圖、開口表達等方面訓練讓學生慢慢熟悉並進而掌握圖形符號語言,通過觀察思考、合作交流、動手操作和問題解決去解決一個一個力所能及的問題,在實踐中獲得發展。

八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六

我們經常見到這樣一些數學課:有的教師講得井井有條,知識分析透徹,算理演繹清晰,學生聽得輕輕鬆鬆,似乎明明白白,但稍遇變式和實際問題卻往往束手無策;有的教師設計了許多細碎的問題,師生之間一問一答,頻率很高,表面上看十分流暢,但結果檢測學生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卻並不理想;有的教師注重精講知識,留出大量的時間練習各式各樣的習題,雖然學生解題能力尚可,但卻抑制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潛能;有的教師讓少數優等生在課堂上唱主角,操作、演示、活動、彙報??表面上看熱熱鬧鬧,實際上多數學生作陪客旁觀,個別學困生更如霧裏看花,不知其所以然。這些課在平時的聽課活動和觀摩教學中並不少見,其中有些課甚至還被評爲好課。衆所周知,評價具有很強的導向功能。筆者以爲,如果不對好課的標準進行重新認識,勢必會影響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本文擬從以下四個方面探討一堂國小數學好課的評價標準。

“一個都不少”——面向全體學生。

班級授課制的課堂教學,以統一化的集體教學爲特點,強調教學要求、教學內容、教學進度、教學檢測等方面的一致性。它以假設的全班學生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的一致性爲前提,教學中就容易“一刀切”。一堂好課,首先應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最大可能的發展。面向全體學生,就意味着承認差異,因材施教。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制約着學習的結果,由此而產生的差異將導致不同的學生表現出不同的數學學習傾向。承認學生的差異性,並不意味着搞“填平補齊”,而是在致力於絕大多數中等水平學生髮展的同時,還要使那些在數學方面學有餘力的優生脫穎而出,學有困難的學生學有所得,達到基本要求。

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應依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班級學生的實際,改變以教師爲中心的教師與學生個體或教師與學生羣體的單一課堂交往模式,形成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向交流、多邊互動的立體結構;應有效地採用活動化、探索性的學習方式,通過合作、討論、交流,發揮“學習共同體”的作用;應在練習層次上“上不封頂,下要保底”;應對某些特殊學生(特優或學困)給予特殊政策;應使課堂成爲每一位學生充分發揮自己能力的舞臺。

“在活動中學數學”——關注學習過程。

“數學是人們在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的基礎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並進行應用的過程,這一過程充滿着探索與創造”(引自《國家數學課程標準》徵求意見稿)。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不能只是接受現成的數學知識,而是一個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爲基礎的主動建構的過程。許多東西是教師難以教會的,要靠學生在活動中去領會。只有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纔是有效的學習。一堂好的數學課,教師應十分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向學生展示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引導學生參與概念、法則的形成過程,暴露學生學習知識的思維過程。具體說,教學時應抓住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幫助學生獲得新知學習的必要經驗和預備知識(奧蘇貝爾稱之爲“先行組織者”),從而爲新知學習提供認知固定點,提高學習者認知結構中適當觀念的可利用性;應啓發學生從原有認知結構中找準新知的生長點,不僅要考慮學生學習新知識所需要的基礎,而且充分考慮學生對將要學習的新知識已瞭解多少,從而確定新知學習的起點(維果茨基稱之爲“最近發展區”);應突出新舊知識的不同點,在比較中發現矛盾,引發認知衝突,使學生達到“憤悱”的狀態,爲學習新知創設情景,激發學習興趣,保持學習動機,幫助學生建構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

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應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在這一過程中,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學會的,讓學生去親自體驗,決不去教;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做的,讓學生親自動手,決不替他做;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說的,讓學生自己動口,決不代他講。爲學生多創造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些活動的空間,多一點表現自我的機會,多一點體嘗成功的愉快,真正做到“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而教師則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數學的生命在於應用”——注重學用結合。

數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數學的應用業已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不少專家指出,數學教學不能“掐頭去尾燒中段”,要重視數學模型的建立和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一堂好課,不僅要讓學生建構知識的意義,還應使他們懂得知識的來源和實際應用,“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引自《國小數學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一方面,數學課本中有許多知識的教學都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特別是幾何初步知識、統計知識及一些應用題的學習,都是從實際出發,經過分析整理編成數學問題的;另一方面,由於課本的容量有限,使得許多學生熟悉的喜聞樂見的生活事例未能進入課本。因此,教師應處理好數學的學與用的關係,注重學用結合,進一步認識和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八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七

本學期的教學已經結束了,回顧這一學期的教學工作,我發現學生的成績有所下降,差生人數增加,常有這樣的困惑:有的題型不僅是講了,而且是講了多遍,可是遇到相同的題型還是有不少的學生做錯甚至不會做!對此我做了以下反思。

一、造成原因:

1、缺乏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習意志薄弱。由於這學期數學難度加深,部分學生學生適應性差,一遇到困難和挫折就退縮,甚至喪失信心。

2、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不適應數學學習要求。八年級是數學學習分化最明顯的階段。一個重要原因是國中階段數學課程對學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要求有了明顯提高。沒有很好地根據學生的實際和教學要求去組織教學活動,指導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促進學生抽象邏輯思維的發展,提高學習能力和學習適應性。

3、學生感覺各科作業較多,疲於應付各科作業,在完成作業時沒有認真去思考、甚至是不思考,只是機械的做題。

4、由於本學期開始實行“週週清”,雖然每週上了六天的課,但是除掉週考、評講試卷的時間,每週上課的時間反而比原來少了。雖然發現了學生知識掌握中存在的問題,但由於要趕教學進度,有時只能一拖而過。導致學生掌握知識、技能不繫統,沒有形成較好的數學認知結構,不能爲連續學習提供必要的認知基礎。

二、改進措施:

1、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動力,學生如果能在學習數學中產生興趣,就會形成較強的求知慾,就能積極主動地學習。

2、教會學生學習,有一部分後進生在數學上費工夫不少,但學習成績總不理想,這是學習不適應性的重要表現之一。要加強對他們的學習指導,一方面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正確的數學學習觀念;另一方面是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學法指導和學習心理輔導。

3、對於國中同學,最大的特點是學的快、忘得也快。如果一些知識點是死記硬背的,時間長了就忘了。所以必須在理解上下功夫,在講解中注意知識的發生過程的傳授,對教學中的疑難問分析要透徹,做到講到位,練到位。學生的負擔有時很重。要在多在課堂上下些功夫,要精講精煉。要讓學生要有時間做出來,要有思考的時間。

4、精選例題,讓學生注意例題的解後反思。

(1)善於作解題後的方法的歸類、規律的小結和技巧的揣摩,再進一步作一題多變,一題多問,一題多解,挖掘例題的深度和廣度,擴大例題的輻射面,無疑對能力的提高和思維的發展是大有裨益的。

(2)在學生易錯處反思 ,學生的知識背景、思維方式、情感體驗往往和成人不同,而其表達方式可能又不準確,這就難免有“錯”。例題教學若能從此切入,進行解後反思,則往往能找到“病根”,進而對症下藥。5、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特別要對後進生熱情輔導、真誠幫助,從精神上多鼓勵,學法上多指導,樹立他們的自信心,提高學習能力。實行鼓勵教育。要從低起點、小步伐,因人而異地對不同學生提出期望值。讓他們嘗試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