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楓橋夜泊古詩詞【精品多篇】

楓橋夜泊古詩詞【精品多篇】

譯文 篇一

明月西落秋霜滿天,幾聲烏啼山前;

江上漁火映紅楓樹,愁緒攪我難眠。

呵,蘇州城外那聞名海內的寒山寺;

夜半鐘聲,漫悠悠地飄到我的船邊。

楓橋夜泊古詩詞 篇二

楓橋夜泊

[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泊,停船靠岸。

漁火,打魚的人點的燈火。對,這裏有“伴”的意思。

姑蘇,蘇州的古稱。寒山寺:在蘇州西郊楓矯之側,相傳唐僧寒山,拾得曾居此。故名。

張繼,南陽(今屬河南)人,生卒年不詳,約住開元至大曆末年之間以鹽鐵判官、檢校祠郎員外郎,卒於洪州(今江西南昌)。

在這首詩中,詩人張繼精確而細膩地寫出了一個客船夜泊者對江南深秋夜景的觀察和感受,有景有情有聲有色,使人從有限的畫面中獲得悠長的韻味和無窮的美感。這首詩句句形象鮮明,可感可畫,句與句之間邏輯關係又非常清晰合理,內容曉暢易解,所以任何人讀這首詩都不難成誦,並且愈是反覆吟詠,便會愈益感到它蘊含豐厚,詩意濃郁。

“月落烏啼霜滿天→←”,這是詩人夜泊時所見,點明瞭時間是深夜,季節是晚秋。在江南秋夜的漫漫寂靜之中,偶有烏鴉啼叫劃破夜空,反而使周圍的氣氛顯得更加寧謐深沉。整個一句,月落寫所見,烏啼寫所聞,霜滿天寫所感,層次分明地體現出一個先後承接的時間過程和感覺過程。而這一切,又都和諧地統一於水鄉秋夜的'幽寂清冷氛圍和羈旅者的孤孑清寥感受中。從這裏可以看出詩人運思的細密。

第二句點出詩人夜宿於客舟,是切題之句。原來,在停泊於岸邊的客舟中過夜的詩人,其實一直不曾入寐。月落、烏啼、秋霜滿天,這是他對遠處景物的感受,而江楓和漁火,則是他對近處景物的觀察。讀這兩句,重要的是體會其中包含着的時間過程。從欣賞遠景到留心近景,從倚窗不寐到帶愁而眠,無疑過去了一段相當長的時間。這兩句詩所寫的,實際上就是詩人勉強睡下去以後依然輾轉反側難以入寐時,對於方纔觀察所得的記憶與想象。詩人運用由遠而近、由虛及實的手法,把讀者的注意力集中到他寄居的這條客船上,集中到他這個帶着愁緒夜不能寐的羈旅者身上。所謂“江楓漁火對愁眠”,也就是使懷着憂愁的客船夜泊者對着船外的江楓漁火而眠。

也許有人會問:詩人到底有什麼憂愁呢?這首詩並沒有回答。這正是中國詩的一個特點,它無論是寫愁還是寫樂,着力的是寫出一種情緒,一種氛圍,一種色彩和調子,而不是寫出它的事實,或探討它的原因。事實上短小到僅有四句二十八字的絕句,本來也不可能講清事實和原因,詩的揚長避短,便形成了中國詩重抒情的特質。

詩的後兩句,是用作者在客艙中的所聞所想,進一步襯托自己的孤寂。在萬籟俱寂之中,詩人忽然聽到遠遠地傳來了鐘聲,那悠揚、舒緩、飄渺的鐘聲在夜空中迴盪着,於是他猛地想起,著名的寒山寺就在近旁,這鐘聲一定是從那裏傳出來的。彷彿撞鐘,清音激越,難免會使詩人想到人生逆旅中的種種境遇和遭際。這一點,詩中沒有明寫,給讀者留下了豐富想象的餘地。

譯文 篇三

月已落下,烏鴉仍然在啼叫着,幕色朦朧漫天霜色。江邊楓樹與船上漁火,難抵我獨自一人傍愁而眠。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的寒山古寺,半夜裏敲響的鐘聲傳到了我乘坐的客船裏。

詩人運思細密,短短四句詩中包蘊了六景一事,用最具詩意的語言構造出一個清幽寂遠的意境:江畔秋夜漁火點點,羈旅客子臥聞靜夜鐘聲。所有景物的挑選都獨具慧眼:一靜一動、一明一暗、江邊岸上,景物的搭配與人物的心情達到了高度的默契與交融,共同形成了這個成爲後世典範的藝術境界。

註釋 篇四

根據《唐才子傳》卷三記載,張繼於“天寶十二年(753)禮部侍郎楊浚下及第”,也就是說考取了進士。而就在天寶十四年一月爆發了安史之亂,天寶十五年六月,玄宗倉皇奔蜀。因爲當時江南政局比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紛紛逃到今江蘇、浙江一帶避亂,其中也包括張繼。一個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舟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這位懷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領略到一種情味雋永的詩意美,寫下了這首意境清遠的小詩。

註釋 篇五

1、漁火:漁船上的燈火。

2、姑蘇:今江蘇省蘇州市。

3、寒山寺:蘇州楓橋附近的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