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楓橋夜泊》教學過程

《楓橋夜泊》教學過程

《楓橋夜泊》教學過程

一、背景導入:

在一千二百多年前,有一個叫張繼的人,滿懷信心,進京趕考,最終卻名落孫山,而此時恰逢安史之亂,看着國家日益凋敝,百姓們悲苦流離,他無能爲力只好乘船南下,在一個悲涼的秋夜,他與楓橋有了一次美麗的邂逅,留下了一首千古名篇,《楓橋夜泊》

寫題,讀題。楓橋,在江蘇。“泊”的意思?停靠,停泊。

同學們,仔細看看是什麼時間?是夜晚的時候,那該怎麼讀呢?一起讀一下。

二、理解題目

詩題是詩的眼睛,理解了詩題我們能更好地學習古詩,現在誰來說一說詩題的意思?(張繼)在夜晚的時候把船停靠在楓橋。

三、初讀古詩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季節,在怎樣的夜晚?我們帶着這樣的疑問走進古詩,在詩中找答案。

誰願意讀給大家聽。讀得字字落實,真好。楓、霜‘愁讀準了。

誰還想讀?不僅讀出了節奏,還讀出了味道。聽了你們的朗讀,老師也想讀了。聽聽老師的語速語調。孩子們,能不能像老師這樣讀一讀。

齊讀。讀得真好,老師聽得意猶未盡。

四、讀懂古詩

詩我們讀了這麼多遍,老師提的問題能找到答案了嗎?這是什麼樣的季節,怎樣的夜晚?你來說。秋天,寒冷的夜晚。你從哪裏知道的?

從楓這個字感受到這是秋天,你很聰明,知道被秋霜打過的楓葉呈現火紅的顏色,別具一格。霜,很好,你發現了一個關鍵字。都下霜了,這是深秋了,這是一個寒冷的夜晚在這樣的一個深秋的寒冷的夜晚,張繼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又感受到了什麼呢?讓我們走進古詩再找一找。打開書,默讀古詩,勾勾畫畫。想好了,就舉手示意。

1、看到了漁火,你知道這漁火是什麼樣的嗎?

遠遠望去,這漁船上的燈火,忽明忽暗,若隱若現。

2、看了江邊的楓葉。江楓漁火,這江楓是靜態的,漁火便是?動態的,這一動一靜,一暗一明,令人遐想呀。

3、看到了月亮落下。當月亮落下的時候,天地之間是一片黑暗朦朧的景象。

4、聽到了鐘聲,是哪裏的鐘聲,寒山寺在哪裏?這個鐘聲傳到了哪裏呢?傳到了張繼的船上。

5、聽到了烏啼聲。你覺得烏啼聲給人什麼感覺?淒涼。張繼以動寫靜,用這烏啼聲襯托夜晚的寧靜。

板書看聽感

你覺得這畫面美嗎?誰把這種感覺讀出來。老師聽了你的朗讀就是一種享受,從你的朗讀中老師感受到這是一幅悽美的畫面。

那張繼除了看到的,聽到的,還有什麼景物是他感受到的呢?找到了?咱們讀一讀詩。讀第一句。“霜滿天”感覺到當時非常冷,霜是在地上的,但詩人卻說“霜滿天”。這滿地的秋霜給張繼一種什麼感覺,一起說。“寒冷”.是涼意刺骨呀。這“霜滿天”僅僅寫出這秋季夜晚的寒冷嗎?你從“霜滿天”中讀出了什麼?讀出了作者內心的孤獨憂愁。詩中也有一個字寫出了作者的憂愁。

總結:張繼面對着月落江楓漁火這樣的畫面,他再也無法入眠了,對愁眠,此時此刻,你就是張繼,讀一讀詩。

五、領悟詩情。

古人云,“一切景語皆情語”,正是這悽美的畫面勾起了張繼內心的憂愁,那張繼到底因何而愁呢?我們讀一讀最後一句,詩中有一個字道出了他的身份。“客”。從這個“客”字你讀出了什麼?漂泊他鄉,因何而愁?思念親人,思念家鄉這何嘗不是一種憂愁呢

思鄉。張繼爲什麼會客居他鄉?趕考,落榜之愁,人生求所不成,怎能不愁呢?你能讀出這種失落嗎?

還爲什麼而愁?國家戰亂不斷,百姓流離失所,愛國的他能不憂愁嗎? 指名讀詩。板書思鄉 落榜家國愁

六.總結

張繼用他的一夜無眠給了我們一個千年不卷的吟誦,他用動靜結合的手法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悽美的畫面,讓我們感到他內心濃濃的愁絲。最後讓我們滿懷深情地走進這千古絕唱。

標籤:夜泊 楓橋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