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聽課反思【精品多篇】

聽課反思【精品多篇】

教師聽課心得體會 篇一

首先,我要感謝小教及學校領導給我這次學習的機會。我有幸去青島參加了由北京師範大學培訓中心組織爲期兩天的“20xx全國著名特級教師——國小語文高效課堂大型教學觀摩活動”。兩天來,我看到了名師多角度詮釋課堂教育教學的真諦和煥發生命力的名師課堂,學習了名師開闊的教學視野及超前的教學理念。

江蘇省海安縣實驗國小教導主任,南通市國小語科帶頭人,江蘇省國小語文特級教師許習白老師帶來的示範課蘇教版《尋隱者不遇》。這篇課文對於六年級的學生是一篇學過的文章,整堂課由淺入深,以詩人思想感情變化爲主線,通過抓關鍵字、直接描寫和神態、動作描寫再現了賈島尋隱者的整個過程。這節課,徐老師讓孩子明白了看似簡單的飽含了古人的思想,不能像讀淺顯的本站。同時許老師還向聽課的老師傳遞了另一信息:我們孩子學習古的另一目的是一扇窗,透過這扇窗瞭解中國古詩詞,我們應爲他們把這扇窗打開更大些,讓他們瞭解更深些。讓孩子看到更多更美的風景。

童漫作文教育專家,著名特級教師宋運來老師帶來的示範課《悅讀漫畫寫作》。宋老師是一位非常幽默風趣,充滿活力和激情的人。不愧是一位高手,宋老師的課被安排在下午,而且是一節90分鐘的課,他卻能以激情點燃激情,使整堂課笑聲此起彼伏,而且還到處閃爍智慧的光芒。不僅孩子如此,聽課的老師如此。與此同時,我恍然大悟,剛拿到課程安排的質疑這時似乎也得到了很好的詮釋。課程安排是這樣寫的《悅讀漫畫寫作》,當時我以爲是工作人員的疏忽,把“閱讀”寫成了“悅讀”,可是,聽完宋老師的示範課後,我知道是我錯了,毋庸置疑就應是“悅讀漫畫寫作”。

上課開始,宋老師設計了一個現場招物啓事的環節,隨後學生交流拾金的經歷。板書“拾金要昧”“拾金不昧”。接下來是一活動,播放歌曲〈一分錢〉,這時學生的熱情充分調動起來了。進入本節課的主題:出示圖片灰太郎和100元大鈔,今天,灰太郎也遇到了“拾金”的好事?看圖片想“拾金”發生在什麼?什麼地方?灰太郎會發現鈔票嗎?……宋老師循循善誘,在老師的引導下,一篇有聲有色的作文誕生了。

最令人稱奇的是雖然宋老師逐個環節都做了指導,可交流時,孩子們所呈現的文章卻沒有兩篇雷同的。不得不感慨這就是名師風範,是值得我學習和追求的境界。

張敬義老師在教學《我和祖父的園子》一文時,採用了攻關的模式進行設計,符合孩子們的年齡特點,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對課標的講解也有獨到的地方。

我們聽了名師們的課,他們的課堂沒有華麗,只有樸實;沒有太多精美的課件,只有書本與粉筆,而我們每一個聽課的老師卻往往不知不覺地陶醉其中,隨着教者在課堂上的引導,提考或喜或悲或樂或怒,彷彿置身的不是課堂,而是走進了文本,自己就是文本中的角色。

教師聽課心得體會 篇二

xxxx年9月24日於xxxxxxxx學校聽了兩位老師三節課,收穫頗多。有三方面值得我學習借鑑:

一、善於引導學生由課內向課外遷移

學生學了《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一文後,體會到“我們有並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老師便藉機讓學生舉xxxx年中國人充滿自信的例子,這一延伸不僅讓學生深入理解“自信”的內涵,而且也對學生進行一次愛國教育。再有,老師疏理了駁論文的基本思路後,就舉生活中具體實例讓學生學習如何“駁”。實例1、我們學校要求學生不準染髮、燙髮、帶手勢、穿奇裝異服,這時就有學生提出這樣的論調:“學校的規定壓制學生個性發展。”。實例2、針對學校、社會的捐款,有學生提出“捐100元沒愛心,捐500元有愛心。”的看法。實例3、2008年奧運會,我國獲得51枚金牌,這時有人說:“中國現在就是體育強國了。”。這一環節的設計,能讓學生充分運用本課所學的知識來學着駁倒對方錯誤的論調,而且老師所舉的例子都是貼近學生學習生活的,很有現實意義。

二、強調誦讀

餘老師教《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及《記承天寺夜遊》時,都非常注重誦讀。教《記承天寺夜遊》時,老師要求學生齊讀多遍,每遍的要求都不盡相同。學生在不斷的誦讀中,加深對課文內容、思想感情等方面的理解。記得在《關於語文課程目標的對話》中提到:誦讀是我國語文教育優秀傳統中一種有益於積累、有效提高語文能力的好方法。它比朗讀更有助於從作品的聲律氣韻入手,體會其豐富的內涵和感情,又不像朗誦具有表演性,有助於積累素材、培養語感、品味意蘊、情感投入,達到潛移默化的目的。餘老師的課正充分體現課標的要求,值得我學習。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

餘老師教完《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一文後,就讓學生談談文章有何妙處,老師先提示可以從標題、結構、語言等方面來思考,學生討論交流後,老師以一組短語作歸納:深刻地揭露、熱情地謳歌、完美的結構、明晰的層次、敵論的荒謬、立論的高揚、生動的手法、激情的語言、精短的內容、思想的光芒、民族的自尊、中國的脊樑。老師的歸納可以教會學生從各方面來欣賞課文,而且通過不斷地訓練,也能提高學生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

聽課反思 篇三

今天的課沒有昨天的精彩,但是個別學生的愛動天性都能在課中看到它的影子。

第一節《立定跳遠》:教師的教態大方自然,課的設置運動量有些大,一直在跳跳跳,特別是遊戲“齊心協力”中。還有個是放鬆活動,運動量太小,起不到放鬆的作用。

第二節《單跳雙落 遊戲》:教師的教態自然大方,課堂氣氛很活躍;但是課的設置有點不符三年級學生生理特點,重難點不明確,在練習中教師沒有及時的糾正動作,隊伍的調動也太隨意,場地器材的佈置太費時,整體來說,教師細節上處理的很不到位。

第三節《輕物投擲 快速跑練習》:教師投入很積極,課的流程也很清晰,目標也完成的比較好。內容的選材上也很合理投與跑結合。在課開始的情景導入有些強搶,在練習中教師的語言偏多,隊伍的調動次數偏多,還有一個就是對突發事件的處理不及時,也就是教師的觀察面不廣。

第四節《百變手帕》:教師語言富有好奇的成分,能很好的吊起學生的積極性。器材手帕選的很好,既安全又攜帶方便,場地的隊伍的利用都很合理;感覺不好的就是在練習中,教師沒有及時糾正“輕輕落地”的動作。評價也很及時。

第五節《武術組合動作 合作跑》:教師的語言比較易懂,幽默,教材選得也符合學生的口味,看似枯燥的武術課,但是學生們學的還是很認真。值得我關注的是“兩人三足、三人六足、多人多足”的原地踏步練習,對學生的興趣很高,學生投入也很積極。本課的練習密度偏少,隊伍的調整也有點隨意,對於動作深入的糾正沒有及時。還有個時間上的分配很不合理,在副教材合作跑,感覺就是在趕 ,就練了三次就草草結束。

第六節《各種姿勢的起跑》:教師的教態是這麼多老師中可以說是最好的一個,評價也是最多的一個。但是對於細節上的處理還是欠缺點。五花八門的跑姿很好的練習了學生的反應能力,但是動作的落實還是沒有很到的到位,還有副教材的名稱取得有些廣,只練習了螞蟻爬,既然叫模仿動物爬行,太強搶了。

聽課反思 篇四

國慶假期剛剛結束,幼兒園裏的老師們就爲大家帶來了一場視覺上的盛宴。她們別出心裁的教學設計、精彩紛呈的教學風格,都值得我好好學習,現在說說個人的一些想法。

導入環節“吸引眼球”

以最短的時間揭題,簡單有效。《獅子的新發型》這節活動以獅子要參加森林聯歡會想請小朋友幫忙做一個新發型入手,激發孩子們參加活動的興趣。《創意手形畫》活動開始,老師爲幼兒精心準備了色彩鮮豔、形象生動的圖片,鼓勵孩子去發現隱藏在圖片中的祕密,原來它們都是由手印衍伸而來的,孩子的眼球一下子被吸引住了。

難點解決“別出心裁”

中班《快樂的魚兒》活動中,老師從一根會跳舞的線着手,讓孩子自己將圈圈幻化成一條條千姿百態的小魚,詩意唯美的課堂處處顯示出精心的梳妝。秦老師用她極富有感染力的線條去描繪黑白畫帶來的意境,配合優美的背景音樂把孩子們連同我們聽課老師一起帶入藝術的世界,真是應景。每個環節都緊緊相扣,每個環節都是爲下一環節更好地服務。

作業設計“別有用心”

《美麗的花園》這節活動主要是讓幼兒練習印畫,孩子們用老師準備的“綠寶寶”去蘸一蘸顏料,親一親畫紙,一朵朵彩色的小花開放了,蝴蝶穿上了漂亮的新裙子,孩子們在遊戲的情境中不知不覺完成了作業,學到了新的本領。孩子一直處在寬鬆、和諧的氛圍中,學中有玩、玩中有學,想象力與動手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展示環節“畫龍點睛”

中班的《下雪啦》活動最後,老師帶領孩子們到走廊上,小朋友閉上眼睛,五顏六色的雪花從天而降,中間還有他們自己塗色後用小手撕下來的大雪花,孩子們歡呼雀躍着,一下子將活動推向了高潮。

一堂課,可以從環節設計中看出教師的教學理念及對教材的解讀能力,只有不斷更新理念,深入研究解讀教材,才能抓準目標重難點,才能遊刃有餘地處理教材,讓課堂的有效性成爲現實。可喜的是在觀摩課上我看到了衆多的老師對幼兒主動學習十分關注,不再流於一種熱熱鬧鬧、華而不實的形式外表,而是採取了種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注重培養了幼兒的想像力與觀察力。美術本身不是複製,而是創造,把孩子們創新力激發出來,會有很多想不到的收穫的。我們要通過學習研究將美術課的魅力挖掘出來,找到更合適的教學方法,創造優良的教學氛圍,更用心地設計每一堂課,更認真地上好每一堂課!

聽課反思 篇五

今年11月份,園領導安排我們去陸慕中心園聽了青年教師的會課比賽活動東橋幼兒園的李××老師執教的大班歌唱活動《我是貓》,讓我記憶深刻。

這個音樂旋律有點特別、又有點詼諧。特別是在李老師誇張的表現下更讓人覺得幽默、搞笑。其實,本次活動的內容很簡單,主角就是《貓》,老師設計了四種不同形態的貓:可愛貓、調皮貓、威風貓、帥氣貓。活動開始由不同表情的貓咪圖片導入,讓幼兒觀察它們的表情並學一學,使幼兒更快的進入貓的情境中,然後,教師使用不同的聲音、動作來介紹這幾隻貓,如此一來加深了幼兒對這幾隻貓的認識。再接着以情境式的形式邊做動作邊學習歌曲,最後以遊戲形式分角色演唱來鞏固歌曲內容。

首先,我覺得這個活動的內容非常的貼近幼兒的生活,貓是孩子生活中最常見到的小動物。所以孩子們對貓應該是很熟悉的。其次,教師教學的形式非常的新穎,一首歌使用了四種不同的演唱風格,在增加幼兒的挑戰性的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幼兒對該歌曲的興趣,使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提高了,製作的教具也非常有意思。幼兒們能在活動中隨意的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表演,給了孩子充分自我表現的機會。通過情境式的設計,環環緊扣,孩子們都沉浸在了自己喜歡的角色中,激發了幼兒學習的興趣。活動設計新穎、教學模式適合幼兒的發展,教師對歌曲的詮釋非常到位,讓在座的每一位老師都記憶猶新。

通過活動,我深刻的認識到了作爲一名幼兒教師紮實的基本功對於教學活動的開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語文聽課教學反思 篇六

這一週聽了幾節課,是九年級語文的。

我講的是說明文專題,本週的反思是說一說自己的思路。

設計這一節課,我是這樣想的,先找找考點,然後一起找找體型,指導指導做題的方法,然後做做題,討論討論答案。然後總結總結作題的方法。

我這一節課,講了兩個方面的問題,1是說明的特徵,2是說明的方法及作用。

語文聽課教學反思 篇七

這幾天聽了四節九年級語文課,幾節課給我的感觸很深。

這幾節課都容量特別大,實效性特別強,特別注重學法的指導和學生語言表達的訓練,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

我覺得我在教學的過程中就粗枝大葉,不注重細節,也不注重方法的歸納和指導,這是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要學習的,要學習的當然不止這些。

聽課反思 篇八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的經驗,並通過上一學年的學習,已經會用上、下、左、右、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本課在此基礎上,使學生學習辨認東、南、西、北、東四個方向,並認識簡單的路線圖。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東、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還是比較抽象的,學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支柱和豐富的表象積累。因此,在教學時要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爲基礎,創設大量的活動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鼓勵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並能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學生在觀察、操作、想象、描述、表示和交流等數學活動中,豐富對方位知識的體驗。

《簡單的路線圖》聽課建議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基礎上是學生再次辨認東南西北,並認識簡單的路線圖。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方向的認識和感知還是相對抽象的,學生需要大量的實際的感想支持來感受這一內容。老師在教學的時候創造了大量的活動情境,也注意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學生學習的興趣還是很高漲的。在課堂中,學生也十分踊躍的發言,大膽的說出自己的看法,並和同伴交流學習體會。老師也在教學中很好的發揮了引導者的作用。一堂課下來覺得一下幾點是老師需要注意的:

1、老師的提問語句還需要精確。

2、在情同學設計一條最合適的旅遊路線的時候,小組內交流了,但是全班組織交流的還不夠,不知道是不是擔心時間的原因,老師沒有很好的落實。

3、在看公交車路線的時候,沒有說明“幾站”的頭尾是如何確定的。有一小部分學生總是沒有把終點站算進來。

認識簡單的路線教學反思

創設情境,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通過投影出主題圖,把學生帶入具體動物園參觀情境中,學生目光都投向主題圖,認真觀察並積極舉手發言,表達自己想去的地方,搶當遊客向他人介紹人家想去的地方。其間其他同學聽得很認真,及時做出評價。可以說課堂氣氛很濃,爭先恐後當導遊、遊客。真正體現課堂氣氛活而不亂的局面。同時通過同桌換角色。多次練習,老師在此指導學困生。這樣使全體學生都參與教學活動中。符合新課標要求與理念:“面向全體,全員參與,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也符合當前倡導的參與式教學。整堂課設計都是以學生爲中心,教師只是組織與點撥。學生身臨其境進入公園進行參觀,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在看行走路線和描述行走路線的過程中,使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得以發展,也有利於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另外,通過拓展練習,質疑問難,反饋矯正,師生互動中鞏固了位置與方向,學會看簡單的路線圖,讓生活數學化,使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聽認識路線反思

“數學的知識,思維和方法必須經由學生在現實的數學實踐活動中理解和發展,而不是單純的依賴教師講解去獲取”。 《數學課程標準》提倡的。

這節課,要求學生認識簡單的路線,真的是認識這麼簡單嗎?意義不在此,活學活用的數學纔有意義,回想我們生活中很多事例,路線圖的作用是逃生時,乘搭公交車時,參觀時候會用到這些路線圖。

這些都是應用於實際的生活中才會用到的,因此學完了這節課後是否就完事嗯?不是的,應該讓學生把這些知識運用在實際的生活中。

這些課的知識點不多,學生掌握得也不錯,如果能將這些知識延伸到實際生活中,讓學生從親身經歷中體驗這些有用的數學知識。

聽《認識簡單的路線圖》反思

《認識簡單的路線圖》這一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基礎上,知道地圖上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在這節課中,引導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並能進行描述行走的路線。課的開始,通過已經學習的兒歌,複習舊知,爲新課的學習打下紮實的基礎。接着以談話的形式引入線路圖,讓學生每次看平面圖的時候,要養成好習慣,先看方向標,找到四個方向,通過確定四個方向,確定去某個地點的路線。

學生在新知的學習後,教師以趣味性的練習環節,讓學生在貼近生活的生活環節中,學會看簡單的線路圖,描述行走的路線。

在這節課中,教師先扶着學生進行探索,在學習中耐心地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解決身邊問題,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整節課是由各種活動貫穿其中,充分體現了課程標準中數學的生活性,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數學教學必須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爲基礎等新理念,使學生願學、樂學、突出教學重難點,課堂氣氛輕鬆、愉悅,是一個立體化的開放式教學,學生也從中獲得大量的知識信息,提高了各種能力,並貫穿了尊老愛幼的品德教育。

聽《認識簡單的路線圖》的感想

在教學“路線圖”時,教師讓學生在充分掌握“上北、下南、左西、右東”這四個方向的基礎上,讓學生做一做”走迷宮,認方向"的遊戲,在玩中學,學生學得都不錯。當然,方向感弱、學習基礎差的學生在學習之後,不能清楚準確地辨別出建築物的方向。在以後開展同樣形式學習的時候,對此類學生需要更加細緻深入地加以引導與個別指導,才能達到基本的學習目標。數學與日常生活聯繫密切,方位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課後還要讓學生畫出自己上學的路線圖,標出重要的建築物,然後在全班展示交流。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這會更好。在學生進一步熟悉方向之後,在教室裏創設一個實際的情景,讓學生實際的來想一想、走一走,從實際的情境中逐漸抽象出走法,再回到平面圖,小朋友們應該怎樣走。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學會找地圖上的路線,幫助學生鞏固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餘三個方向及描述行走的路線的知識。教師鼓勵學生用多種方式敘述,並體會東南西北這四個方位概念的相對性。此時運用課件將小朋友設爲動態的點,隨着學生的敘述移動,充分利用了多媒體課件的優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率。通過這節課教學,讓教師進一步理解了“學習生活中的數學”這一課改理念,數學知識一旦讓學生體會到它在生活中是有用的,便會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2、經歷學習過程比只要結果要精彩的多。

聽《認識路線》一課

《數學課程標準》提倡“數學的知識,思維和方法必須經由學生在現實的數學實踐活動中理解和發展,而不是單純的依賴教師講解去獲取”。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爲教學成功的關鍵是讓學生在自主的學習中獲得發展,主要體現在爲學生創設激趣的情境,爲學生提供觀察、思考、發現、表達的機會。爲了充分體現新教學思想,老師給學生創設了小明想爲住院的媽媽去商店買東西的情境,急需大家幫助的情境,學生學習興趣很高,也表現出他們樂於助人的好品質。又通過同伴表演問路活動,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意識,主動去認識行走路線圖,並充分自由的去表達自己的見解。數學教學與其他學習一樣都是一種個體化行爲,由於學生經驗不同,認識水平的差異,即使面對同一個圖形也會有不同的表達。而教育的目的不是統一思想、統一要求,而是讓學生獲得不同的發展。這節課也體現了這一特點。如:幫淘氣制定去動物園的路線,讓學生設計合理的行走路線,只要自己認爲合理,有他的理由,就要給予肯定,但是,老師還請同學比較哪種方案好?好在哪?這樣使學生知道在數學學習中,什麼是最優化的方案。在教學中,學生質疑和創新的慾望不高,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多加引導。學生在平面圖上認識路線很準確,但在完成開放性作業時,卻出現了不少問題,以後要加強鍛鍊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很好的把數學和實際生活聯繫起來,體會數學源於生活,也爲生活服務。

認識《認識路線》

本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八個方位之後,結合這些方位再認識簡單的路線圖,並會用方位詞描述行走路線。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材料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相聯繫時,學生對學習纔會有興趣。《數學課程標準》也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這就要求我們的數學教學不僅要從兒童的生活中提出數學問題,使學生產生興趣,更好地理解數學,還必須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用數學知識和數學的思維方法去看待、分析及解決實際問題。逐步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數學問題,認識數學與社會、生活的聯繫。

因此,本節課,李老師就是以學生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現的現象作爲導入,將數學與生活自然地聯繫起來。

但是在教學中,學生質疑和創新的慾望不高,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多加引導。學生在平面圖上認識路線很準確,但在完成開放性作業時,卻出現了不少問題,以後要加強鍛鍊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很好的把數學和實際生活聯繫起來,體會數學源於生活,也爲生活服務。

聽第二課時教學反思

本課主要是:讓學生能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知道地圖上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並能進行描述行走的路線。

但“認識路線”這節課,總也感覺有很多令人不滿意的地方。如,由於怕教學時間不夠,所以,如“自己設計一條合理的參觀路線”的路線圖。儘管學生都有去完成,但只讓學生在小組內展示,在班級展示,卻沒有讓學生交流“參觀”的路線如何走。這是本節課上的一個遺憾。

總之,要上好一節課,除了要認真按課標要求,要轉變教學觀念外,還要根據課上學生的學習情況、課堂反應等,適時調整教學方法、手段,才能真正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真正讓學生學會、學懂。

聽課教學反思 篇九

崔老師曾經說過“紮紮實實打基礎,簡簡單單教語文”。語文課的性質是就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向45分鐘要效率,這是每個語文教師在新課程下必須思考的問題。

一、紮實制定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如果教學目標不紮實,那麼教學的手段再新穎,也僅僅是皇帝的新裝──沒有任何的價值。李老師在課堂上很明確地將目標定格在對詩歌內在的把握,特別是注意其意象和手法的剖析。而有些課堂只注重悟和品,對於我們學校的學生來說,一遍兩遍三遍是沒有任何效果的,結果整個課堂雖覺得滿耳是聲美、畫美,卻沒有任何實在的收穫。

二、紮實課堂過程。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教就是爲了達到不需教”,紮實的課堂沒有演變成老師牽着學生走,而應該是師生共同走。語文課堂如果僅僅是xxx爲標準,大量地進行訓練、輔導。這勢必會導致學生對語文課越來越感到厭惡,從而不想學。所以課堂不是一味地灌輸過程,應該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有興趣地學的過程。將必要的知識訓練和專題輔導滲透在教學課堂中,這樣才能達到體與練的結合。李老師在課堂上用讓學生朗讀和聽錄音等等方法來促進學生對詞的興趣,從而引發出詞本身的婉約、淒涼的美。但是她沒有忘記對學生的訓練,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很清晰的可以看見大學聯考考點的滲透,知識點的講解和鞏固。又在佈置作業上巧下工夫,足見其備課的認真、仔細,和對一堂高一語文課集鑑賞和訓練於一體的把握。

總之,新課程核心理念是以學生髮展爲本,讓學生參與是新課程實施的核心。如何實施,應尊重學生,還學生學習的自由,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教學環境,加強交流與合作;給每位學生以期望和激勵,讓學生有成功感,但也需要注意知識等的滲透。

聽課教學反思 篇十

今天目睹了江老師的教學風采,與孩子們一起走進課堂,感受了詩人王安石濃烈的思鄉情懷。動人的音樂聲中,陶醉於美麗的江南春景,怎能體會不出詩人那強烈的思鄉感情呢?

古詩的教學,要孩子們跨越時空的阻隔,掃除文字的障礙,與詩人進行感情的交流,重在情景的創設。今天,江老師的課堂上,情景的創設是很美的。首先,課件展示了“京口——瓜洲——鐘山”的位置,讓孩子們清楚地瞭解了“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詩人的家鄉其實離的不遠,但是詩人不能回。但又是什麼勾起了詩人的思鄉情懷呢?是“春風”,是“明月”,是那動人的江南春景,課件展示的那優美的畫面,把孩子們和我一起帶進了那美麗的江南美景之中,讓孩子們很好的體會到了詩人對家鄉思念的情感。

詩詞在語言上是非常凝練的,詩中“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作者是經過反覆的推敲,江老師帶着孩子們體會了,作者的妙用。從一個“綠”字感受到了,江南早春綠的萌發,綠的蔓延,綠在作者記憶中的滋長。

如果課堂上能把對詩的理解,與作者的生活背景,仕途的曲折,以及現實的無奈,前途的渺茫結合起來,我想會讓孩子對詩人更瞭解,對詩的體會更貼切,對歷史知識的拓展收益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