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供給側改革政治知識點新版梳理(新版多篇)

供給側改革政治知識點新版梳理(新版多篇)

供給側改革政治知識點最新梳理 篇一

意義: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是適應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綜合國力競爭新形勢的主動選擇。供給和需求是市場經濟內在關係的兩個基本方面,是既對立又統一的辯證關係。沒有需求,供給就無從實現,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給嗎;沒有供給,需求就無法滿足,新的供給可以創造新的需求。

供給側管理和需求管理是調控宏觀經濟的兩個基本手段。需求側管理,重在解決總量性問題,注重短期調控,主要通過調節稅收、財政支出,貨幣信貸來刺激或抑制需求,進而推動經濟增長。供給側管理,重在解決結構性問題,注重激發經濟增長動力,主要通過優化要素配置和調整生產結構來提高攻擊體系質量和效率,進而推動經濟增長。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供給和需求兩側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必須把改善供給側結構改革作爲主攻方向,實現由低水平供給平衡向高水平供給平衡躍升。從政治經濟學角度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國供給能力能更好滿足廣大人民日益增長、不斷升級和個性化的物質文化和生態環境需要,從而實現社會主義生產目的。

對於這個變化的知識點,新東方在線全國研究生入學考試研究中心建議,同學們不用過多擔心,只要把供給側改革放置到經濟總佈局中去複習,以不變應萬變,按部就班複習就好。

供給側改革政治知識點最新梳理 篇二

【熱點背景】

近年來,對於金融供給側改革提及的頻率越來越高,中央政治局也組織了集體學習,學習的主題是“完善金融服務、防範金融風險”。會上,對於不同形態的金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6點要求,市場各方高度關注。這是在不到兩年時間內,中央政治局第二次就金融話題進行集體學習。上一次是在2017年4月,當時的主題是“維護國家金融安全”。

對於金融的重要性,中央的各種表述俯拾皆是:十九大上,“防範化解重大風險”位列三大攻堅戰之首;2018年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的“六穩”中,“穩金融”的排序僅次於“穩就業”;2019年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中,“防範化解重大風險”也是主要內容。甚至不久前結束的中央紀委第三次會議,通報中也出現了“金融反腐”。

理解中央對金融工作的思路:會議通稿中的一個關鍵詞:“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模擬示例】

近年來,對金融供給側改革提及的頻率越來越高,對於如何做好金融供給側改革,你有什麼想法?

【參考解析】

一、金融供給側改革的緣由

由金融和實體經濟的關係看“金融供給側改革”:我們知道,在“三期疊加”因素(增長速度換檔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作用下,過去一段時間,經濟增速出現了下滑,這是內部因素。而當外部環境同時出現變化、面臨複雜衝擊時,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更顯必要——目標:“要注重在穩增長的基礎上防風險”。即防風險仍然是金融的“根本性任務”,但經濟不能失速。防風險的基礎,是實體經濟健康,政策要使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如果經濟增長脫離了“合理區間”、失速了,深入存量做靜態調整的難度和壓力就更大(防風險和穩增長的關係)。經濟不失速需要金融支持。二者是“肌體”和“血脈”的關係。血脈不暢,肌體不會健康;肌體如果長期不健康,血脈運行也不會暢快。二者共榮共生。

其實,對於過去金融存在的問題,其實可以用幾個方面來概括:一是系統內部有問題,無論是監管不完善還是腐敗;二是“脫實向虛”,有效供給不足,向實體經濟輸血不足。一邊有錢,一邊需要錢,但血液沒有輸向真正需要錢的地方,最終表現在其他資產價格上。但這種問題是不是僅僅因爲金融導致的?也不全是。企業效益不好,出於金融機構的風險偏好,就更加不敢也不想放貸,這是很顯而易見的邏輯。所以,要解決金融問題、或者說解決當下經濟中的金融問題,不能光看金融本身。必須跳出部門利益,從更高的層面通盤考慮。

所謂通盤考慮,就是要放在整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盤子中去看金融。“金融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簡單概括就是一句話:金融機構要守土有責。金融有很多形態、很多類別,覆蓋的服務羣體不同,風險偏好不同,各自有特點和規律,不能混爲一談,防範應對風險和管理手段也不盡相同。比如銀行機構,應該秉持穩健經營的理念,和股票、保險的特點就不一樣。這次集體學習,習近平提出的“6個要”,就是針對不同的金融業態說的:

1、金融體系結構要進行結構調整優化,包括融資結構和金融機構體系、市場體系、產品體系。

2、銀行體系要“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並且要“端正發展理念”,增加中小金融機構數量和業務比重。

3、資本市場要“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完善基礎性制度,把好市場入口和出口兩道關。

4、對於“高質量發展”涵蓋的內容,要有“全方位、多層次金融支持服務體系”,包括風投、銀行、債券、股票等。

5、金融發展要更多“依靠創新、創造、創意”。

6、明確點到要按照市場規律精準支持的:“選擇那些符合國家產業發展方向、主業相對集中於實體經濟、技術先進、產品有市場、暫時遇到困難的民營企業重點支持”。哪些民營企業屬於這一行列?需要金融機構準確識別出來。

二、如何做好金融供給側改革

首先,我們需要居安而念危,則終不危。處於經濟高質量發展和金融高水平開放的關鍵時期,認清金融的本質,正本清源,金融行業方可健康發展。

最近首登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的關鍵詞是“金融供給側制度性改革”,給不同金融業態提出了不同要求。其中,對資本市場的要求和定位就是,要打造一個“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

其次,建立“科創版”,它稱得上是資本市場改革的“牛鼻子”。科創板,而且是試點註冊制的科創板。鼓勵那些帶有高科技含量、符合國家戰略方向、但是目前財務標準可能還不夠高的企業進入資本市場,在此融資,並由市場定價。它有門檻,但是相對傳統存量市場,門檻要放寬一些。

最後,進一步推行“退出制”。與註冊制相對的“退出制”,政治局給資本市場監管提的要求是“把好市場入口和市場出口兩道關”,註冊制是“入”,退市制度就是“出”。優勝劣汰,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資本市場生態系統健康的應有之義。

供給側改革政治知識點最新梳理 篇三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考研政治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部分新增的知識點,可以說也是今年的考察熱點,出題的可能性很大

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什麼?

今年1月18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習近平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了詳細解釋:

1、供給與需求

——供給和需求是市場經濟內在關係的兩個基本方面。

——沒有需求,供給就無從實現,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給;沒有供給,需求就無法滿足,新的供給可以創造新的需求。

2、供給側與需求側

——供給側和需求側是管理和調控宏觀經濟的兩個基本手段。

——需求側管理,重在解決總量性問題,注重短期調控,主要是通過調節稅收、財政支出、貨幣信貸等來刺激或抑制需求,進而推動經濟增長。

——供給側管理,重在解決結構性問題,注重激發經濟增長動力,主要通過優化要素配置和調整生產結構來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進而推動經濟增長。

3、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本要求

(1)基礎:“結構性”十分重要

——我們提的供給側改革,完整地說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就是這樣說的。“結構性”3個字十分重要,簡稱“供給側改革”也可以,但不能忘了“結構性”3個字。

(2)重點: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3)根本:更好滿足廣大人民的需求

——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國供給能力更好滿足廣大人民日益增長、不斷升級和個性化的物質文化和生態環境需要,從而實現社會主義生產目的。

(4)主攻: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是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結構的適應性,當前重點是推進“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

(5)本質:深化改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本質屬性是深化改革,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深化價格、財稅、金融、社保等領域基礎性改革。

二、爲什麼要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改革供給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總的來說有兩個:

1、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啓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30多年來,儘管遇到各種困難,但我們創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一個國家經濟高速增長持續時間最長的奇蹟。

然而,隨着經濟總量不斷增大,我們在發展中遇到了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

(1)經濟發展面臨速度換擋節點;

(2)經濟發展面臨結構調整節點;

(3)經濟發展面臨動力轉換節點;

2、供給側成主要矛盾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供給和需求兩側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比如:

(1)我國一些行業和產業產能嚴重過剩,同時大量關鍵裝備、核心技術、高端產品還依賴進口,國內龐大的市場沒有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

(2)我國農業發展形勢很好,但一些供給沒有很好適應需求變化,牛奶就難以滿足消費者對質量、信譽保障的要求,大豆生產缺口很大而玉米增產則超過了需求增長,農產品庫存也過大了。

(3)我國一些有大量購買力支撐的消費需求在國內得不到有效供給,消費者將大把鈔票花費在出境購物、“海淘”購物上,購買的商品已從珠寶首飾、名包名錶、服飾、化妝品等奢侈品向電飯煲、馬桶蓋、奶粉、奶瓶等普通日用品延伸。

我國不是需求不足,或沒有需求,而是需求變了,供給的產品卻沒有變,質量、服務跟不上。有效供給能力不足帶來大量“需求外溢”,消費能力嚴重外流。

解決這些結構性問題,必須推進供給側改革。

三、如何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1、簡言之:“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簡言之,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 特別是推動科技創新、發展實體經濟、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措施,來解決我國經濟供給側存在的問題,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

簡言之:去產能、去槓桿、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

去產能——各地要明確具體任務和具體目標,加大環保、能耗、質量、標準、安全等各種門檻准入、制度建設和執法力度;處置“殭屍企業”,該“斷奶”的就“斷奶”,該斷貸的就斷貸,堅決拔掉“輸液管”和“呼吸機”。

去槓桿——要在宏觀上不放水漫灌,在微觀上有序打破剛性兌付,依法處置非法集資等亂象,切實規範市場秩序。

去庫存——要加大戶籍制度改革力度,建立健全農民工進城的財稅、土地等配套制度。

降成本——就要把整體稅負降下來,把不合理的收費取消掉,把行政審批減下來。

補短板——就要注重脫貧攻堅的精準度,紮實推進科技創新和生態文明建設,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錢從哪裏來、投到哪裏去”的體制機制。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是適應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綜合國力競爭新形勢的主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