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經濟論文

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共享經濟與新型商業模式研究

摘要:在我國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爲重要宏觀政策,成爲刺激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思路,而共享經濟是對閒置資源稀缺性的價值再造,成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爲我國經濟增長和結構升級提供了高效的產業、商業和交易模式。本文通過對共享經濟的基本原理分析,結合共享經濟在我國特點和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新機遇,總結出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共享經濟的新型商業模式。

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共享經濟與新型商業模式研究

關鍵詞: 供給側; 結構性改革; 共享經濟; 商業模式

一、引言

近幾年中國經濟進入增長速度換擋期,經濟增速持續下行,經濟發展面臨增長方式效率低下、高槓杆經濟面臨泡沫化風險、不平衡的經濟結構、人口紅利優勢下降、各類生產要素的低成本優勢消退、多行業內產能過剩以及生態環境亟需改善等新常態等各種複雜的挑戰。面對當前的形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經濟增長開闢了新的思路,成爲引領經濟新常態,順利實現經濟轉型的必然方向。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發展“分享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發展共享經濟是一場深刻的變革,是解決我國行業產能過剩、經濟結構失衡、生態資源環境危機等一系列問題的有效形式。從另一方面說,上述共享經濟所解決問題都是從供給側的角度出發,因而,我們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角度下來分析共享經濟,是適應當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要思路。共享經濟的發展呈現出巨大的潛在市場發展空間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了發展思路,同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爲共享經濟的迅速發展保駕護航,使共享經濟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成爲刺激我國經濟增長的新途徑,揭開我國經濟發展的新篇章。本文首先分析了共享經濟作爲新業態的基本特徵和我國現狀,進一步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視角分析了供給側改革與共享經濟的良性互動關係,並探究了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共享經濟新型商業模式的特點和創新之處。

二、共享經濟的基本特徵與發展現狀

(一)共享經濟的內涵

共享經濟(亦稱分享經濟、合作消費)是通過信息技術平臺將服務、商品、數據或技能等在不同主體間進行共享的經濟模式。共享經濟的實質是去中介化和再中介化過程。去中介化指的是供需雙方可以擺脫統的商業組織和商業模式,例如P2P平臺,使得資金的供需可在銀行等金融機構外進行資金的直接匹配;打車軟件使得出行的供需雙方可在公共交通、出租公司等商業組織之外進行直接匹配,去中介化使得金融、出租車等行業大大提高運行效率。同時共享經濟又是再中介化過程,共享經濟平臺成爲供需雙方依賴的新平臺,如P2P借貸,是資金供需雙方借調所需資金使用的共享平臺,打車軟件成爲出行者和服務提供者直接實現直接匹配的共享平臺,供需雙方“新中介”——共享經濟平臺成爲了供給側和需求側直接的新中介。

(二)共享經濟的主要特徵

首先,共享經濟以互聯網信息技術爲基礎和橋樑。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日趨成熟和高效爲共享經濟的便捷化提供了技術支撐。LBS技術的出現使共享服務呈現多樣化,SNS技術建立了供需雙方的信任機制,使交易公平公正。其次,共享經濟定義了資源的雙產權結構——所有權和使用權,其本質是交易資源的使用權,倡導“租用”使用權而非“買賣”所有權,互聯網平臺以相對於購置而言的低成本提供給需求方資源暫時性的使用權,是一種高效而低成本的方式。第三,共享經濟以高效利用資源爲目標。共享經濟是一種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發展方式,強調產品的使用價值,倡導將個體所擁有的閒置資源的沉沒成本利用起來,實現社會資源的高效利用。

(三)共享經濟發展的現狀

1.產業發展迅速,初具規模。目前,共享經濟的發展規模不斷擴大,根據《中國分享經濟發展報告2016》:"2015年中國共享經濟市場規模約爲19560億元,參與提供服務者約佔勞動人口總數的5.5%,預計未來五年年均增長速度在40%左右。”由此可見,共享經濟的發展十分迅速。

2.涉及各行各業,行業間發展存在差異,交通出行和房地產行業發展較爲迅速。以共享經濟在交通出行領域的發展爲例,主要經歷了以下三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2010年開始,以LBS技術爲技術支撐,出現私車租用平臺。第二階段:2013年以來,市場競爭不斷加劇,在競爭中滴滴和快滴兩個公司,佔據了主要市場份額。第三階段:2015年後,競爭分化,多家公司成爲共同佔據市場份額。交通出行領域共享經濟的蓬勃發展,不僅爲人們的出行提供了方便,還以高效的方式配置資源,改善了供給側經濟結構。

3.客觀條件有利,市場潛力巨大。中國人口衆多,在網絡經濟時代,我國擁有網民大國紅利,數量巨大的網絡用戶,爲發展共享經濟提供了有利的客觀條件和利潤空間。

三、供給側改革與共享經濟的良性互動

2015年11月,習近平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11次會議上首次提到了“供給側改革”,即“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着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供給側改革”是相對於需求側管理而言提出的概念。以往認爲,經濟增速下行的原因是由於總需求的不足,所以政府一直大力從需求側發力,採用擴張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刺激消費,擴大總需求,導致我國行業產能過剩、產業結構失調等問題出現。供給側改革就是針對需求側管理存在的問題而提出。因爲我國當前供需關係中的問題並不是簡單的需求不足,而是供給的結構無法滿足需求結構的變化。這就要求我們從供給側進行結構性改革,進行有效供給的宏觀調控,聚集經濟增長的動能。

在我國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產業結構更加優化與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是改革的核心與目標,而共享經濟是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共享有兩層內涵: 一是經濟發展方式共享,二是經濟發展成果共享。經濟發展方式共享,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大量閒置資源使得供給側的資源利用率低下,身爲資源擁有者的個人或者組織,出讓閒置資源的暫時使用權,同時獲取相應的收益。比如共享金融的出現,一方面可以實現資金供給者的多元投資需求,提高資金配置效率,改變社會融資結構,提高股權融資比重,降低企業債務成本;另一方面解決了各類資金需求者的融資問題,克服了傳統金融長尾客戶的融資難的問題,進而實現普惠金融。二是由於消費的非連續性、個性化定製化服務、性價比高等原因,共享經濟存在巨大的消費需求。比如在共享交通領域,對於出行需求者來說,傳統的選擇爲公車、地鐵、出租車等選擇,而共享經濟一方面提高了服務提供者的交通工具使用效率,私家車的利用也有助於解決堵車問題;另一方面傳統的公車、出租車存在服務單一、出行難等問題,共享經濟通過個性化服務、低成本的解決了不同出行需求者服務需求。三是共享經濟爲供給側和需求側提供了直接匹配的平臺,大大提高了資源的配置效率,同時降低了資源配置成本。比如,在金融領域資,金供給者和需求者可擺脫商業銀行進行資金調配,通過股權融資、P2P 等共享金融平臺實現資金供求的直接匹配;在汽車租賃領域,出行者可以不再僅僅依靠公共交通和出租車,共享叫車平臺可以直接爲出行者提供定製化服務。共享經濟就是經濟發展方式的共享,而共享社會就是共享經濟發展的成果,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共享經濟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是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思路,面對我國消費增長逐漸平緩的收入分配方式和不斷完善的社會保障體制,“共享性”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與時俱進的重要抓手和發力點。

四、供給側視角下共享經濟商業模式探究

當前我國經濟改革和發展的主要趨勢是高效利用和配置社會資源尤其是閒置資源,然而,隨着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傳統的經濟發展方式和結構與當前社會的發展節奏和需求產生了一些錯位。首先,低成本勞動力紅利和環境資源來拉動經濟快速增長的方式不再具有優勢,經濟發展方式需要將重點放在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上來實現轉型。其次,需求側拉動經濟增長的傳統方式已無法滿足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供需協同發展成爲未來的主要發展方向。共享經濟正是從供給側入手,優化經濟發展的供需結構,提高閒置資源的利用效率,高度契合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目標。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共享經濟商業模式是以互聯網平臺爲技術支撐,共享經濟平臺將閒置的資源、過剩的產能和庫存在供需雙方之間進行匹配。在這種商業模式下,依靠技術支撐起來的共享經濟平臺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相較於傳統的商業模式,共享經濟商業模式的特點可歸納如下。

1.建立創新模式——供需協同。共享經濟商業發展模式既考慮了供給側所擁有的資源又考慮了需求側的訴求,同時依託利用移動聯網技術極大的降低成本,使閒置資源在供需雙方之間實現直接的匹配。

2.信息技術作爲關鍵資源能力創新點,具有極大的競爭優勢。企業中關鍵資源能力往往決定企業的整體水平,共享經濟將互聯網平臺和信息技術作爲關鍵資源能力創新點,將零散化的資源整合到互聯網平臺中並使之流通。

3.建立低成本的新型資產運營模式。共享經濟屬於輕資產運營,其不生產產品,而是對供給側的閒置資源和庫存進行整合,“以租代買”,使之重新利用起來,高效且低成本。

4.共享經濟具有極強的持續發展能力。共享經濟可以實現閒置資源和庫存的社會共享,不僅可以提高社會資源的使用效率,減少資源浪費,更能促進全社會向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健康社會轉型。

參考文獻

[1] 劉霞輝. 供給側的宏觀經濟管理[J]. 經濟學動態, 2013(10):9-19.

[2] 賈康, 姚餘棟, 黃劍輝,等. “十三五”時期的供給側改革[J]. 國家行政學院學報, 2015(6):12-21.

[3] 湯天波, 吳曉雋. 共享經濟:"互聯網+"下的顛覆性經濟模式[J]. 科學發展, 2015(12):78-84.

[4] 鄭志來. 供給側視角下共享經濟與新型商業模式研究[J]. 經濟問題探索, 2016(6):15-20.

[5] 阮曉東. 共享經濟時代來臨[J]. 中國總會計師, 2015(7):54-59.

[6] 陳元志. 面向共享經濟的創新友好型監管研究[J]. 管理世界, 2016(8):176-177.

[7] 鄭志來. 供給側視角下共享經濟與新型商業模式研究[J]. 經濟問題探索, 2016(6):15-20.

[8] 劉根榮. 共享經濟:傳統經濟模式的顛覆者[J]. 經濟學家, 2017, 5(5):97-104.

[9] 和軍, 任曉聰. 共享經濟下互聯網金融發展研究——以P2P網絡借貸爲例[J].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 2016(6):35-41.

[10]楊學成, 塗科. 共享經濟背景下的動態價值共創研究——以出行平臺爲例[J]. 管理評論, 2016, 28(12):258-268.

[11]劉蕾, 鄢章華. 共享經濟——從“去中介化”到“再中介化”的被動創新[J]. 科技進步與對策, 2017, 34(7):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