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王羲之的代表作【精品多篇】

王羲之的代表作【精品多篇】

王羲之的代表作 篇一

王羲之的代表作有《蘭亭序》、《孔侍中帖》、《樂毅論》、《黃庭經》、《十七帖》等。《蘭亭序》這文字,是王羲之於東晉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和一些文人舉行“修契”宴會上,爲他們的詩寫的序文手稿。共28行,324字,章法、結構、筆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歲時的得意之作。後人評道:“右軍字體,古法一變。其雄秀之氣,出於天然,故古今以爲師法。”因此,歷代書家都推《蘭亭》爲“行書第一”。

《孔侍中帖》和《頻有哀禍》,王羲之行書,二帖連爲一紙。紙本現藏日本前田育德會,與《喪亂範環得示帖》同爲唐代流入日本的王羲之名跡摹本。

《樂毅論》王羲之書,小揩字體。筆勢流麗,神采煥發,肥瘦相稱,極合楷書的法則。隋智永稱它爲“正書第一”,唐代褚遂良也極爲稱讚。

《黃庭經》小楷,關於黃庭經,有一段傳說:山陰有一道士,欲得王羲之書法,因知其愛鵝成癖,所以特地準備了一籠又肥又大的白鵝,作爲寫經的報酬。王羲之見鵝欣然爲道士寫了半天的經文,高興地“籠鵝而歸”。原文載於南朝《論書表》,文中敘說王羲之所書爲《道》、《德》之經,後因傳之再三,就變成了《黃庭經》了。因此,《黃庭經》又俗稱《換鵝帖》,無款,末署“永和十二年(356年)五月”,現在留傳的只是後世的摹刻本了。

《十七帖》是王羲之草書代表作,內容是他所寫的尺牘。因卷有“十七”字故名。《十七帖》墨跡已佚,僅有摹刻本傳世。《十七帖》草書,前人評爲“筆法古質渾然,有篆籀遺意”,也有人認爲帖中字帶有波挑的筆勢,字字獨立不相連屬。這正表明他善於“兼撮衆法,備成一家”,所以才能形成他獨具風範的草書體勢。

王羲之的代表作 篇二

草書類:

《十七帖》、《初月帖》、《行穰帖》、《龍保帖》《上虞帖》、《長風帖》《賢士帖》、《飛白帖》、《平安帖》

行書類:

《姨母帖》、《快雪時晴帖》、《喪亂帖》、《蘭亭集序》、《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孔侍中帖》、《寒切帖》、《遠宦帖》、《二謝帖》、《雨後帖》、《秋月帖》、《都下帖》

楷書類:

《黃庭經》、《樂毅論》、《曹娥碑》、《佛遺教經》

王羲之簡介:

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字逸少,號澹齋,漢族,祖籍琅琊臨沂(今屬山東),後遷會稽(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歷任祕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爲會稽內史,領右將軍,人稱“王右軍”、“王會稽”。是東晉偉大的書法家。其子王獻之書法亦佳,世人合稱爲“二王”。此後歷代王氏家族書法人才輩出。東晉升平五年(361年)卒,葬於金庭瀑布山(又稱紫藤山),其五世孫衡舍宅爲金庭觀,遺址猶存。

王羲之歷任祕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爲會稽內史,領右將軍。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採衆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王羲之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爲“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爲“二王”。

主要成就:

王羲之自幼愛習書法,由父王曠、叔父王廙啓蒙。七歲善書,十二歲從父親枕中竊讀前代《筆論》。王曠善行、隸書;王廙擅長書畫,王僧虔《論書》曾評:“自過江東,右軍之前,惟廙爲最,畫爲晉明帝師,書爲右軍法。”王羲之從小就受到王氏世家深厚的書學薰陶。當代留美書法新秀劉鐸曾讚歎:“好字唯之(之,王羲之)”。

王羲之早年又從衛夫人學書。衛爍,師承鍾繇,妙傳其法。她給王羲之傳授鍾繇之法、衛氏數世習書之法以及她自己釀育的書風與法門。《唐人書評》曰:“衛夫人書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臺,仙娥弄影,紅蓮映水,碧沼浮霞。”今人沈尹默分析說:“羲之從衛夫人學書,自然受到她的薰染,一遵鍾法,姿媚之習尚,亦由之而成,後來博覽秦漢以來篆隸淳古之跡,與衛夫人所傳鍾法新體有異,因而對於師傳有所不滿,這和後代書從帖學入手的,一旦看見碑版,發生了興趣,便欲改學,這是同樣可以理解的事。可以體會到羲之的姿媚風格和變古不盡的地方,是有深厚根源的。”(《二王法書管窺》)。

王羲之善於轉益多師,當他從衛夫人的'書學藩籬中脫出時,他己置身於新的歷史層而上。他曾自述這一歷史轉折:“羲之少學衛夫人書,將謂大能;及渡江北遊名山,比見李斯、曹喜等書;又之許下,見鍾爵、樑鵠書; 又之洛下,見蔡邕《石經》三體書;又於從兄洽處,見張昶《華嶽碑》,始知學衛夫人書,徒費年月耳。……遂改本師,仍於衆碑學習焉。”從這段話可以看到王羲之不斷開拓視野、廣聞博取、探源明理的經歷和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