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王羲之蘭亭序全文及譯文新版多篇

王羲之蘭亭序全文及譯文新版多篇

註釋 篇一

永和:東晉皇帝司馬聃(晉穆帝)的年號,從公元345—356年共12年。永和九年上巳節,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41人。舉行禊禮,飲酒賦詩,事後將作品結爲一集,由王羲之寫了這篇序總述其事。

暮春:陰曆三月。暮,晚。

會:集會。

會稽(kuài jī):郡名,今浙江紹興。

山陰:今紹興越城區。

修禊(xì)事也:(爲了做)禊禮這件事。古代習俗,於陰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後定爲三月三日),人們羣聚於水濱嬉戲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實際上這是古人的一種遊春活動。

羣賢:諸多賢士能人。指謝安等三十二位社會的名流。賢:形容詞做名詞。

畢至:全到。畢,全、都。

少長:如王羲之的兒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謝安、王羲之等是長。

鹹:都。

崇山峻嶺:高峻的山嶺。

修竹:高高的竹子。修,高高的樣子。

激湍:流勢很急的水。

映帶左右:輝映點綴在亭子的周圍。映帶,映襯、圍繞。

流觴(shāng)曲(qū)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彎曲的水道中任其飄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飲酒。這是古人一種勸酒取樂的方式。流,使動用法。曲水,引水環曲爲渠,以流酒杯。

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列坐,排列而坐。次,旁邊,水邊。

絲竹管絃之盛:演奏音樂的盛況。盛,盛大。

一觴一詠:喝着酒作着詩。

幽情:幽深內藏的感情。

是日也:這一天。

惠風:和風。

和暢,緩和。

品類之盛:萬物的繁多。品類,指自然界的萬物。

所以:用來。

騁:使······奔馳。

極:窮盡。

信:實在。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人與人相交往,很快便度過一生。夫,句首發語詞,不譯。相與,相處、相交往。俯仰,表示時間的短暫。

取諸:取之於,從······中取得。

悟言:面對面的交談。悟,通“晤”,指心領神會的妙悟之言。

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愛好的事物,寄託自己的情懷,不受約束,放縱無羈的生活。因,依、隨着。寄,寄託。所託,所愛好的事物。放浪,放縱、無拘束。形骸,身體、形體。

趣(qǔ)舍萬殊:各有各的愛好。趣舍,即取捨,愛好。趣,通“取”。萬殊,千差萬別。

靜躁:安靜與躁動。

暫:短暫,一時。

快然自足:感到高興和滿足。然,······的樣子。

不知老之將至:(竟)不知道衰老將要到來。語出《論語·述而》:“其爲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一本有“曾”在句前。

所之既倦:(對於)所喜愛或得到的事物已經厭倦。之,往、到達。

情隨事遷:感情隨着事物的變化而變化。遷,變化。

感慨系之:感慨隨着產生。系,附着。

向:過去、以前。

陳跡:舊跡。

以之興懷: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觸。以,因。之,指“向之所欣……以爲陳跡”。興,發生、引起。

修短隨化:壽命長短聽憑造化。化,自然。

期:至,及。

死生亦大矣:死生是一件大事啊。語出《莊子·德充符》。

契:符契,古代的一種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爲二,各執一半,作爲憑證。

臨文嗟(jiē)悼:讀古人文章時嘆息哀傷。臨,面對。

喻:明白。

固知一死生爲虛誕,齊彭殤爲妄作:本來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來的說法是不真實的,把長壽和短命等同起來的說法是妄造的。固,本來、當然。一,把……看作一樣;齊,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動詞。虛誕,虛妄荒誕的話。殤,未成年死去的人。妄作,妄造、胡說。一生死,齊彭殤,都是莊子的看法。出自《齊物論》。

列敘時人:一個一個記下當時與會的人。

錄其所述:錄下他們作的詩。

其致一也:人們的思想情趣是一樣的。

後之覽者:後世的讀者。

斯文:這次集會的詩文。

《蘭亭集序》書法的基本風格 篇二

關於王羲之書法的基本風格,歷來都有定評。雖說象《蘭亭序》這樣的劇跡其可靠程度尚有疑問,但對大王書風的繼往開來之功,卻是無人能予以否定的。《蘭亭序,在真僞方面的爭執,並不影響它是一本極優秀的學習範本,學習行書以它作爲門徑頗可收便捷快速之效。

與漢、西晉的其他書法作品相比,《蘭亭序,書風的最明顯特徵即是它的用筆細膩和結構多變,大王以前的裏跡如陸機《平復帖,、吳皇象《急就章》古拙可愛、平和淡怡,頗見內斂之功,但無消雅之巧。存世漢簡中倒不乏筆畫跌宕縱肆、變化豐富的作品,但在結構上又相對以散而乏麗趣。王羲之的。功勞即在於他把自然的書風引向一個較爲精練但又注重技巧華美特徵的格局,從而確立了書法藝術強調對審美的主動把握這一時代的墓調。在他以前,人們對此是不夠重視的。

強調主動迫求,強調風格的個性,強調技巧的豐富性,使。蘭亭序》、《奉橘帖》、《得示帖》、《喪亂帖》等體現了一脈相承的魏晉式審美風度。對於學習行書的同志而言,努力注重在這方面的追索與體察是十分重要的。我們甚至不妨說;行書之學大王成功與否的標誌即看學習者能否淋漓盡致地、深入細緻地把宇帖中最細膩的用筆動作和線條效果表現出來。粗率的臨攀決然得不到真諦,而絲絲入扣的體察與反映,則是熟練掌握大王書風的第一個步驟。因爲(蘭亭序,本身就是對以前書法作品的高層次發展—我稱之爲是從粗到細、從疏到密、從大概到精密、從拙樸到華關的審關發展。在唐人的書論中,大王式的風格被冠以一個純摔爽義的詞:“巧媚”。《蘭亭序》等的成功之處是正在子它在當時達到人所不及的技巧境界(當然還有風格境界),它對筆與紙的駕馭能力:那種運用自如、出神入化的技巧,在東晉以前是爲人仰慕已久,而在當時也是同輩書家們所歎爲觀止的,它標誌着書法從草路藍縷階段走向藝術的成熟。而我們正是要學習這種成熟,因爲我們希望能由此而進入書法(行書)的技巧王國。

《蘭亭序》的“巧媚”與它的細膩特徵,在與被翻刻的《聖教序》相比時呈現得更爲明顯。柔軟的毛筆與堅硬的刀石相比,後者畢竟會更趨向規範化的處理,而這對細膩而言卻是個大to害。由是,學《蘭亭序,者似乎更應該注意和了解這一特定現象,把握正常學習方式。說學《蘭亭》是囚爲它被封爲“天下第一行書’,這自然是毫無意義的空泛話,藝術是沒有“天下第一’的。但學

《蘭亭》是爲了掌握它那種精巧的筆法,掌握儘可能多的技法語彙,這卻是每個學書者應該建立起的'學習觀。

蘭亭集序心得體會 篇三

王羲之《蘭亭序》又名《蘭亭宴集序》、《蘭亭集序》、《臨河序》、《禊序》、《禊貼》。法帖相傳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個字,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浙江紹興山陰縣蘭亭集會,序中記敘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文章是以情感爲線索,敘中有情,以情說理。第一段在清麗的境界中,着重寫一“樂”字,由樂而轉入沉思,引出第二段的“痛”字,在經過一番痛苦的思考後,不覺感到無限的悲哀,最後以一“悲”字作結。其實從他的《蘭亭序》書法作品已有真實流露,前面的書寫是沒有錯誤的,後面就有了塗塗改改,這體現了王羲之當時的心情是一波三折的,抒發作者對好景不長,生死無常,千古同悲的無限感慨!《蘭亭序》是否爲王羲之所書,歷來也有很多爭議,清末和六十年代都曾引發過相當激烈的大公論。我的觀點是:不管《蘭亭序》是何人所書?它的文字和書法之美,都已經深入人心,美侖美奐,堪稱一絕。若有一日,即使說蘭亭集序換作者了,這“天下第一行書”也不會變。

我們都知道,王羲之有“書聖”之稱,後人稱其字體爲“古法一變”。“其雄秀之氣,出於天然,故古今以爲師法”,可惜被歷代書界奉爲極品的《蘭亭序》只剩鉤摹的亂真副本,真跡不現今世,相傳真本的《蘭亭序》已經隨唐太宗李世民陪葬昭陵。我們臨摹《蘭亭序》,首先要知道《蘭亭序》的章法巧妙,縱有行,橫無列,大小長短錯落有致,同字異形,千姿百態,無一雷中。《蘭亭序》的結構遒美,骨格清秀,點畫疏密相間,有的是上緊下鬆,有的是左收右放,有的是中宮收緊,還有的是重心平穩。《蘭亭序》的筆法精妙,有“兩”點寫成一橫,有一橫寫成了“三”點,還有很多字被簡略了筆劃,如《蘭亭集序》中的“流”“哉 ”等,舉不勝舉。行筆瀟灑飄逸,筆勢委婉含蓄,如行雲流水,有利於書寫時,可以達到“快”、“便”、“自然灑脫”以上就是《蘭亭序》獨特的一面,真正做到千變萬化,神出鬼沒,高深莫測的境界。

要臨摹好《蘭亭序》,其一選擇好版本是關鍵,所謂的臨摹要分開說的,“臨”就是書寫者看着原本原作,一筆一劃地練習,“摹”就是把紙放在原本原作上,先用筆鉤成字的外形,輪廓,再用墨水填滿中間的空白。大家認可有五大臨摹本,虞本、褚本、馮本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黃絹本、定武本現藏臺北故宮博物。我學的是《馮本》爲唐代內府栩書官馮承素摹寫,因其卷引首處鈐有“神龍”二字的左半小印,後世又稱其爲“神龍本”,因使用“雙鉤”摹法,爲唐人摹本中,最能展現一代書聖的書法神韻。千萬不可選擇把字放大的,不是原來的尺寸,不可臨摹。其二選擇毛筆,臨寫《蘭亭序》不宜用長鋒筆,不宜用比較軟的筆,這是個人觀點,僅供朋友們參考。其三要多加臨摹,反覆思考。楊再春老師說自己獨愛《蘭亭序》,他都臨摹了三百多遍。對初學者來說,更要多加練習,在此祝大家的書寫水平更上一層樓。接下來我們一起分享一下如何書寫《蘭亭序》。

在《蘭亭序》的全文中,沒有一字的寫法是相同的,下面我來說說點的變化和寫法,在行書中點可以當橫用,有呼應點,有長捺點。“浪”和“朗”是特殊點,是從隸書裏演化過來的,也帶有篆書的筆意。“不”和“外”字雖都是長捺點,但寫法不同,“不”字是露鋒入筆向右下稍頓後向左快速出鋒;“外”字是回鋒收筆不出鋒,要懂得如何運用露鋒和藏鋒。“流”字少了一點,最後一筆是不鉤的,三點水有點像隸書的寫法。特別是“雲”字頭一點爲圓點,最後一點爲方點,這種的書寫技巧爲圓起方收,方圓結合,動靜相宜,行書要以圓筆爲主,方筆爲次。“之”字一點是露鋒起筆,輕落向右下重頓,回鋒收筆向左下出鋒,順勢意連下面的筆畫。“其”字有特殊的寫法,這個“其”字的筆畫是先寫一豎的,下面兩點是呼應點分的很開。“領”一橫寫成小短點,右邊是個帶鉤豎,這是王羲之的書寫特點。我順口說到豎的寫法,下面還會繼續說到的。

再說橫的變化,在蘭亭集序全文中“一”字就有7種寫法,“未”字是下凹橫,“所”和“樂”是俯視橫,要注意區分露鋒和逆鋒起筆。有個“林”字有兩橫分別爲左尖橫和右尖橫,在結構上是左收右放的。有個“形”字是右邊讓左邊的,有個“外”字把點寫成長捺點,在結構上形成了左右各不相讓。有個“視”是上開下合的。有個“不”字是重心平穩的。有個“室”是上重下輕的。還有個“得”字是上合下開的。

豎的寫法,“仰”字左邊單人旁是垂露豎,露鋒起筆輕頓後向下行筆,稍駐後回鋒收筆,右邊是個帶鉤豎。“情”字左邊是帶鉤豎,露鋒入筆稍頓向下行筆,未端重頓右上出鋒,其目的是爲了連接右邊第一筆小點橫的。“古”字這一豎是露鋒起筆後略頓筆,轉鋒直下行筆,至中段向左下呈弧線行筆後順勢出鋒。“懷”字左邊一豎是墜落頓住,像蜻蜓的尾巴,這是中鋒用筆,在全篇<<蘭亭集序>>中以中鋒用筆爲主,側鋒用筆爲輔,這也說明了王羲之用筆是“正鋒取勁,側鋒取妍”,靈動而不鬆散,蒼拙而不滯怠。

再說說撇的寫法:如“和”字是短撇,逆鋒入筆即頓,向左下撇出,取勢較平,也叫平撇。“會”字頭一撇,露鋒入筆,向左下行筆,中部稍粗,兩頭稍尖{也就是說開始不重,快出鋒時,越來越重}。“少”字是蘭葉撇,一波三折的。“感”是曲頭撇,露鋒起筆向右下頓筆轉鋒向左下行筆,出鋒帶鉤收起,是有難度的。

接下來說下捺的寫法:如“故”字帶鉤捺。有個“之”是平捺,逆鋒入筆稍頓後提筆向右稍下逐漸用力,未端提筆,平移偏下收鋒。有個“人”是竹葉捺,露鋒入筆由輕至重,再由重至輕行筆,未端提筆出鋒。有個“大”王羲之的原意是想寫反捺的,由於心情的變化最後用斜捺收筆。有個“遷”“述”“跡”等等走之底,都有不同的寫法,特別是那個“跡”字,最後一筆是逆鋒入筆稍頓向右平行運筆,筆力逐漸加重,未端回鋒收筆。

折的寫法:“醜”字是橫折,露鋒入筆向右行,頓筆轉折向下,未端回鋒收筆。“世”字是豎折,露鋒入筆,再折向右行,未端回鋒啓上或頓收,豎的長短,因字而異。“絲”字是撇折,露鋒入筆稍頓向右下斜行,未端折筆向右上出鋒啓帶下筆,折角大小因字而異。

提出的寫法:“或”字是長提,接上筆或露鋒入筆,稍頓後右上提出,筆啓帶下筆。“攬”字是短提,露鋒或逆鋒入筆,由重漸輕向右上提出,提短有力。“既”字是豎提,露鋒入筆,向下直行,未端稍頓後向右上提出。

鉤的寫法:“列”字直接鉤。“亭”字是圓曲鉤像月牙,露鋒入筆向下逐漸用力,未端提筆向左下撇出。“殊”字推出去的鉤,露鋒入筆,向下均勻用力,未端頓筆向左平推出鋒。“盛”字是有輕到重向上收。“哉”字是少了一撇,鉤的有力。如“也”是一般的向上鉤。“悲”字是臥鉤,從上面“非”字最後一橫帶筆下來向上一鉤點,接着再寫臥鉤,露鋒入筆向左上弧形運筆,未端頓筆向左上用力出鋒,這種寫法是“書聖”的獨特一面。'盡”字的寫法是橫劃重橫交錯,中宮收緊。當然也有平橫的字如“言”字。“朗”兩個方向向內鉤。有些字是在空中運作的:如“茂”“”是“以”“列”等臨摹時要注意“藕斷絲連”“意斷情連的”。真正做到了點畫相互呼應,顧盼有情。

王羲之蘭亭集序有二十個“之”字,七個“一”字,其中有二個相同的字,我說一下,如“暢 ”“今”“所" ”“其 ”“足”“盛”等,每一字都姿態殊異,圓轉自如,出神入化,各有風彩,絕無雷同。學習《亭集序》還要注意字與字之間參差錯落,疏密有致。行與行之間基本等距,偶有寬窄,但避讓合情合理。氣脈連貫,趣味無窮。通篇遒媚飄逸,字勢縱橫,變化無窮,如有神助。由此,更讓後世對《蘭亭序》的崇敬,稱其爲“中國行書第一帖”,是無可爭議。

文章賞析 篇四

《蘭亭集序》,又題爲《臨河序》、《禊帖》、《三月三日蘭亭詩序》等。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三月三日,時任會稽內史的王羲之與友人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會聚蘭亭,賦詩飲酒。王羲之將諸人名爵及所賦詩作編成一集,並作序一篇,記述流觴曲水一事,並抒寫由此而引發的內心感慨。這篇序文就是《蘭亭集序》。此序受石崇《金谷詩序》影響很大,其成就又遠在《金谷詩序》之上。《蘭亭集序》。

文章首先記述了集會的時間、地點及與會人物,言簡意賅。接着描繪蘭亭所處的自然環境和周圍景物,語言簡潔而層次井然。描寫景物,從大處落筆,由遠及近,轉而由近及遠,推向無限。先寫崇山峻嶺,漸寫清流激湍,再順流而下轉寫人物活動及其情態,動靜結合。然後再補寫自然物色,由晴朗的碧空和輕揚的春風,自然地推向寥廓的宇宙及大千世界中的萬物。意境清麗淡雅,情調歡快暢達。蘭亭宴集,真可謂“四美俱,二難並”。

但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有聚合必有別離,所謂“興盡悲來”當是人們常有的心緒,儘管人們取捨不同,性情各異。剛剛對自己所向往且終於獲致的東西感到無比歡欣時,但剎那之間,已爲陳跡。人的生命也無例外,所謂“不知老之將至”(孔子語)、“老冉冉其將至兮”(屈原語)、“人生天地間,奄忽若飆塵”(《古詩十九首》),這不能不引起人的感慨。每當想到人的壽命不論長短,最終歸於寂滅時,更加使人感到無比淒涼和悲哀。如果說前一段是敘事寫景,那麼這一段就是議論和抒情。作者在表現人生苦短、生命不居的感嘆中,流露着一腔對生命的嚮往和執着的熱情。

魏晉時期,玄學清談盛行一時,士族文人多以莊子的“齊物論”爲口實,故作放曠而不屑事功。王羲之也是一個頗具辯才的清談文人,但在政治思想和人生理想上,王羲之與一般談玄文人不同。他曾說過:“虛談廢務,浮文妨要”(《世說新語·言語篇》)在這篇序中,王羲之也明確地指斥“一死生”、“齊彭殤”是一種虛妄的人生觀,這就明確地肯定了生命的價值。

這篇文章具有清新樸實、不事雕飾的風格。語言流暢,清麗動人,與魏晉時期模山範水之作“儷采百字之偶,爭價一句之奇”《文心雕龍·明詩篇》迥然不同。句式整齊而富於變化,以短句爲主,在散句中參以偶句,韻律和諧,樂耳動聽。

總之,這篇文章體現了王羲之積極入世的人生觀,和老莊學說主張的無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給後人以啓迪、思考。

蘭亭序歌詞 篇五

周杰倫 - 蘭亭序

詞:方文山 曲:周杰倫

蘭亭臨帖 行書如行雲流水

月下門推 心細如你腳步碎

忙不迭 千年碑易拓

卻難拓你的美

真跡絕 真心能給誰

牧笛橫吹 黃酒小菜有幾碟

夕陽餘暉 如你的羞怯似醉

摹本易寫 而墨香不退

與你共留餘味

一行硃砂 到底圈了誰

無關風月 我題序等你回

懸筆一絕 那岸邊浪尖疊

情字何解 怎落筆都不對

而我獨缺 你一生的瞭解

無關風月 我題序等你回

懸筆一絕 那岸邊浪尖疊

情字何解 怎落筆都不對

而我獨缺 你一生的瞭解

無關風月 我題序等你回

懸筆一絕 那岸邊浪尖疊

情字何解 怎落筆都不對

而我獨缺 你一生的瞭解

彈指歲月 傾城頃刻間煙滅

青石板街 回眸一笑你婉約

恨了沒 你搖頭輕嘆

誰讓你蹙秀眉

而深閨 徒留胭脂味

人雁南飛 轉身一瞥你噙淚

掬一把月 手攬回憶怎麼睡

又怎麼悔 心事密縫繡花鞋

針針怨懟

若花怨蝶 你會怨着誰

無關風月 我題序等你回

懸筆一絕 那岸邊浪尖疊

情字何解 怎落筆都不對

而我獨缺 你一生的瞭解

無關風月 我題序等你回

手書無愧 無懼人間是非

雨打蕉葉 又瀟瀟了幾夜

我等春雷 來提醒你愛誰

敦煌摹本了結千古一誤 篇六

1908年,精通漢學的法國考古學家伯希和在得知莫高窟發現古代後趕到敦煌,獲取了一萬多件堪稱精華的敦煌文書,這些文書後來大多藏於法國國立圖書館,其中就包括了一份後來編號爲伯2544的《蘭亭集序》抄本,從中可以明顯地看到“怏”字。由此可見,《蘭亭集序》原文中當爲“怏然自足”,只不過後世不能輕易接觸到唐人摹本,而多以官修之書爲本,而官修之書中又以《晉書》爲最早,所以《晉書·王羲之傳》這一誤就成了千古之誤。依此,吳迪、趙麗明說,直到今天,無論在文學史書籍中還是字詞典中,“快然自足”仍是一直被堅持的,而很少有人注意到這個千古一誤。

《蘭亭序》全文翻譯 篇七

永和九年,歲星在癸丑,三月九年級日,我們在會稽郡山陰縣的蘭亭集會,舉行祓禊活動。許多著名人士統統來了,年輕的和年長的都聚集在一起。這專訪有高峻的山嶺主,茂盛的樹林,外長的竹子。還有澄清的急流,在左右映襯環繞,引來作爲流觴的曲水。大家依次坐在水邊,雖然沒有琴、瑟、簫、笛演奏的盛況,但邊喝酒邊賦詩,也足夠暢敘衷情。這一天,天色晴朗,空氣清新,和風溫暖。擡頭看到天空的廣闊,低頭看到萬物的衆多,藉此放眼觀賞,開暢胸懷,可以盡情享受耳目的樂趣,確實是歡樂的。

人與人的相處,時間很短暫。有的把自己的抱負傾吐出來,和朋友在一間房屋裏談論;有的憑藉愛好的事物寄託志趣,過着放縱性情的生活。雖然各人謀求的和拋棄的千差萬別,性格的安靜和浮躁也不一樣,可是當他們對接觸到的事物感到高興,被自己暫取得,就愉快地自滿起來,不知道衰老即將來到。等到他們對謀求或者取得的事物已經厭倦了,盡情就隨着事物的改變而改變,感慨也隨之而來了。從前所喜歡的,在極短的時間內已經變爲陳舊的事物,還不能不因此而產生感慨。何況壽命長短,跟着自然界變化,終究要走向結束。古人說:“死生也是一件大事啊。”難道不令人悲痛嗎!

每次我看到從前人產生感慨的原因,同我們好像契約一樣相合,沒有不對着前人的文章悲傷感嘆,可是心裏又不明白會這樣。本來就知道把死和生看作一樣是虛妄的,把長壽和短命看成等同是荒誕的。後來的人看現在,也象現在的人看從前一樣,這是多麼可悲啊!所以我把與會的人一個一個地記下來,並且把他們所作的詩抄錄下來。雖然時代不同,事情也兩樣,但是人們產生感慨的原因,那情景還是一樣的。後代閱讀的人,也會對這些詩文有所感慨吧。

蘭亭序全文翻譯: 篇八

永和九年,是癸丑之年,陰曆三月初,(我們)會集在會稽山陰的蘭亭,是爲了從事修禊祭禮。衆多賢才都匯聚在這裏,年長的年少的都聚集在一起。蘭亭這地方有高峻的山峯,高大茂密的`竹林。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羅帶一般)環繞在亭子的四周,(我們)引(清流激湍)來作爲流觴的曲水,列坐在曲水旁邊。雖然沒有演奏音樂的盛況,(但)喝點酒,作點,也足以令人抒發內心深處的情意。這一天,晴明爽朗,春風和暖暢快。向上看,天空廣大無邊,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藉以縱展眼力,開暢胸懷,盡情的享受視聽的樂趣,實在是快樂呀!

人們彼此交往,很快便度過一生。有時把自己的志趣抱負,在室內暢談自己的胸懷抱負;有時就着自己所愛好的事物,寄託自己的情懷,不受任何拘束,放縱無羈地生活。雖然各有各的愛好,取捨愛好各不相同,安靜與躁動不同,(可是)當他們對所接觸的事物感到高興時,一時感到自得,感到高興和自足,不覺得老年即將到來;等到(對於)那些所得到的東西已經厭倦,感情隨着事物的變化而改變,感慨隨着而產生。過去感到高興的事,轉眼之間成爲舊跡,仍然不能不因它引起心中的感觸,何況壽命的長短,聽憑造化,最終歸結於消亡!古人說:“死生也是一件大事。”怎麼能不悲痛呢?

每當看到古人(對死生的大事)發生感慨的原因,(和我所感慨的)像符契那樣相合,沒有不面對他們的文章而感嘆悲傷的,(卻)不能明白於心。因此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來的說法是不真實的,把長壽和短命等同起來的說法是妄造的。後代的人看現在,也正如同我們今天看過去一樣,這真是可悲呀!所以我一個一個記下當時參加聚會的人,抄錄下他們作的詩賦,即使時代變了,世事不同了,但是人們興發感慨的緣由,人們的思想情趣是一樣的。後世的讀者,也將有感慨於這次集會的詩文。

蘭亭序繁體全文 篇九

蘭亭集序 / 蘭亭序

魏晉:王羲之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羣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爲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爲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不知老之將至 一作:曾不知老之將至)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爲虛誕,齊彭殤爲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譯文

永和九年,時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們會集在會稽郡山陰城的蘭亭,爲了做禊事。衆多賢才都匯聚到這裏,年齡大的小的都聚集在這裏。蘭亭這個地方有高峻的山峯,茂盛的樹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輝映環繞在亭子的四周,我們引溪水作爲流觴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邊,雖然沒有演奏音樂的盛況,但喝點酒,作點詩,也足夠來暢快敘述幽深內藏的感情了。

這一天,天氣晴朗,空氣清新,和風溫暖,仰首觀覽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觀察大地上衆多的萬物,用來舒展眼力,開闊胸懷,足夠來極盡視聽的歡娛,實在很快樂。

人與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過一生。有的人在室內暢談自己的胸懷抱負;有的人就着自己所愛好的事物,寄託情懷,放縱無羈地生活。雖然各有各的愛好,安靜與躁動各不相同,但當他們對所接觸的事物感到高興時,一時感到自得。感到高興和滿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將要到來。等到對得到或喜愛的東西已經厭倦,感情隨着事物的變化而變化,感慨隨之產生。過去所喜歡的東西,轉瞬間,已經成爲舊跡,尚且不能不因爲它引發心中的。感觸,況且壽命長短,聽憑造化,最後歸結於消滅。古人說:“死生畢竟是件大事啊。”怎麼能不讓人悲痛呢?

每當看到前人所發感慨的原因,其緣由像一張符契那樣相和,總難免要在讀前人文章時嘆息哀傷,不能明白於心。本來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說法是不真實的,把長壽和短命等同起來的說法是妄造的。後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個一個記下當時與會的人,錄下他們所作的詩篇。縱使時代變了,事情不同了,但觸發人們情懷的原因,他們的思想情趣是一樣的。後世的讀者,也將對這次集會的詩文有所感慨。

註釋

永和:東晉皇帝司馬聃(晉穆帝)的年號,從公元345—356年共12年。永和九年上巳節,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41人。舉行禊禮,飲酒賦詩,事後將作品結爲一集,由王羲之寫了這篇序總述其事。

暮春:陰曆三月。暮,晚。

會:集會。

會稽(kuài jī):郡名,今浙江紹興。

山陰:今紹興越城區。

修禊(xì)事也:(爲了做)禊禮這件事。古代習俗,於陰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後定爲三月三日),人們羣聚於水濱嬉戲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實際上這是古人的一種遊春活動。

羣賢:諸多賢士能人。指謝安等三十二位社會的名流。賢:形容詞做名詞。

畢至:全到。畢,全、都。

少長:如王羲之的兒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謝安、王羲之等是長。

鹹:都。

崇山峻嶺:高峻的山嶺。

修竹:高高的竹子。修,高高的樣子。

激湍:流勢很急的水。

映帶左右:輝映點綴在亭子的周圍。映帶,映襯、圍繞。

流觴(shāng)曲(qū)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彎曲的水道中任其飄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飲酒。這是古人一種勸酒取樂的方式。流,使動用法。曲水,引水環曲爲渠,以流酒杯。

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列坐,排列而坐。次,旁邊,水邊。

絲竹管絃之盛:演奏音樂的盛況。盛,盛大。

一觴一詠:喝着酒作着詩。

幽情:幽深內藏的感情。

是日也:這一天。

惠風:和風。

和暢,緩和。

品類之盛:萬物的繁多。品類,指自然界的萬物。

所以:用來。

騁:使······奔馳。

極:窮盡。

信:實在。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人與人相交往,很快便度過一生。夫,句首發語詞,不譯。相與,相處、相交往。俯仰,表示時間的短暫。

取諸:取之於,從······中取得。

悟言:面對面的交談。悟,通“晤”,指心領神會的妙悟之言。

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愛好的事物,寄託自己的情懷,不受約束,放縱無羈的生活。因,依、隨着。寄,寄託。所託,所愛好的事物。放浪,放縱、無拘束。形骸,身體、形體。

趣(qǔ)舍萬殊:各有各的愛好。趣舍,即取捨,愛好。趣,通“取”。萬殊,千差萬別。

靜躁:安靜與躁動。

暫:短暫,一時。

快然自足:感到高興和滿足。然,······的樣子。

不知老之將至:(竟)不知道衰老將要到來。語出《論語·述而》:“其爲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一本有“曾”在句前。

所之既倦:(對於)所喜愛或得到的事物已經厭倦。之,往、到達。

情隨事遷:感情隨着事物的變化而變化。遷,變化。

感慨系之:感慨隨着產生。系,附着。

向:過去、以前。

陳跡:舊跡。

以之興懷: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觸。以,因。之,指“向之所欣……以爲陳跡”。興,發生、引起。

修短隨化:壽命長短聽憑造化。化,自然。

期:至,及。

死生亦大矣:死生是一件大事啊。語出《莊子·德充符》。

契:符契,古代的一種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爲二,各執一半,作爲憑證。

臨文嗟(jiē)悼:讀古人文章時嘆息哀傷。臨,面對。

喻:明白。

固知一死生爲虛誕,齊彭殤爲妄作:本來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來的說法是不真實的,把長壽和短命等同起來的說法是妄造的。固,本來、當然。一,把……看作一樣;齊,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動詞。虛誕,虛妄荒誕的話。殤,未成年死去的人。妄作,妄造、胡說。一生死,齊彭殤,都是莊子的看法。出自《齊物論》。

列敘時人:一個一個記下當時與會的人。

錄其所述:錄下他們作的詩。

其致一也:人們的思想情趣是一樣的

後之覽者:後世的讀者。

斯文:這次集會的詩文。

人物評傳

王羲之(321—379)字逸少。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市)人,居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市)。我國東晉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論者稱其筆勢,以爲飄若浮雲,矯若驚龍。仕途擔蕩,官拜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故世稱王右軍。今存散文二十七篇,多爲書箋雜貼,以《三月三日蘭亭詩序》(一作《蘭亭集序》)最爲著名。公元353年春,王羲之與謝安、孫綽、許詢、支遁等四十一個名士宴集於會稽山陰之蘭亭,衆人臨流賦詩,各抒懷抱,輯之以爲《蘭亭序》。王揮毫作了是文。今存《蘭亭詩》包括二十一人所作三十七首作品。文章雋爽流暢,灑脫自然,充滿詩情畫意,但卻在詩意中創造了一種衝擊老莊哲學的藝境。今存詩三首,形式上未脫離玄言詩的格調。其中《蘭亭詩》(仰望碧天際)一首有較高的價值。“羣籟雖參差,適我無非新”兩句,頗有理趣。沈德潛《古詩源》說:“不獨序佳,詩亦清超越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