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讓桑皮紙在天山南北重放光輝

黨史學習教育活動開展以來,新疆國畫院全體員工認真學習百年黨史,感悟百年初心,不斷從黨史中厚植爲民情懷,汲取前進動力,更好的爲基層羣衆辦實事、辦好事。

桑皮紙古稱漢皮紙,源自中原,特產於西域,被譽爲人類文明的“活化石”,在新疆有着一千多年的歷史,是絲綢之路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古代中原與西域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載體和見證。

讓桑皮紙在天山南北重放光輝

桑皮紙是由新疆特有的桑樹皮、胡楊鹼經過十三道工序製成,具有防蟲蛀、不怕潮、寫字作畫歷經千年不褪色等特性,彌足珍貴。2006年,“新疆維吾爾族桑皮紙製作技藝”被首批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起,新疆國畫院一直堅持不懈的傳承保護、推廣利用桑皮紙,助力墨玉縣、鄯善縣的農民,通過身邊的“非遺”,居家就業、增收、脫貧、致富。

在新疆國畫院多年的積極推動下,今年3月,墨玉縣政府經過一年多的規劃建設,位於“桑皮紙之鄉”布達村的桑皮紙文化園基本建成。園內包含桑皮紙製作工坊、桑皮紙博物館、民宿美食文化園等,陸續裝修完畢,開始對外營業。

3月11日,新疆國畫院常務副院長兼祕書長、新疆桑皮紙傳承推廣人魏寶山,國畫院辦公室主任魁翠翠一行,再次深入布達村,爲新建成的桑皮紙文化園建言獻策:從園內店鋪門牌大小、字體選擇,到顏色搭配、懸掛位置;從文創旅遊產品引進、銷售模式,到活動策劃、全民動員,大家與鎮上、村裏的幹部一一溝通交流,逐一幫助落實。

文化園裏有一口老水井,村鎮幹部們不知怎麼挖掘利用、變廢爲寶。魏寶山闡述了自己的意見:“桑皮造紙有千年歷史,在墨玉源遠流長;布達村各族羣衆互幫互助,民族團結源遠流長;井水長流不息,寓意布達村民幸福生活源遠流長。”魏寶山幫助書寫《源遠流長》四個字,讓木工雕刻製作成木匾掛在水井上面。這樣一來,當地村民和外地遊客入園時,在此拍照留念,成爲桑皮紙文化園一大打卡亮點。

布再乃普·斯瑪依一家是當地有名的“桑皮紙世家”,長期從事桑皮紙製作銷售,除了打理自家的桑皮紙工坊外,她又在桑皮紙文化園開了一家“桑皮紙家鄉烤包子店”。得知國畫院的老師們來到村裏,她將剛剛出爐的一盤熱騰騰的烤包子端了過來,堅持讓魏寶山一行品嚐。她說:“我家的桑皮紙工坊設備更新了,參觀、購買紙的人越來越多了,村裏的環境越來越好了,你們幫助我很多,你們給村裏辦了許多好事,我把你們當兄弟了!”

一旁的普恰克其鎮鎮長麥麥提·阿卜杜拉說:“新疆國畫院一直把布達村桑皮紙產業發展的事當成自己的事,做了大量的好事、實事!人民羣衆是最樸實的,你爲羣衆辦實事、辦好事,羣衆會看在眼裏、記在心上。”

桑皮紙文化園裏的“桑皮紙博物館”,是在魏寶山的建議、協助下規劃建設的。小小的博物館基建完成後,裏面陳列什麼東西、如何發揮它的價值和意義,村鎮幹部們費勁心思、想辦法。早在一年前,國畫院就開始謀劃:如何讓畫家創作一幅《非遺新疆桑皮紙製作技藝》長卷出來,作爲博物館鎮館之寶,永久陳列,既可以讓和田本地的幹部羣衆瞭解中華文明一脈相傳的歷史,又可以讓外地來的遊客一睹古老桑皮造紙的獨特魅力。

在國畫院的精心策劃和準備下,在中國美協副主席何家英、知名畫家黃理國的關心和努力下,經過一年的創意、創作、裝裱,長15米、高0.5米、集中反映桑皮紙13道製作工藝和文化傳承的《非遺桑皮紙製作技藝》長卷,於3月10日製作完成。3月12日,魏寶山將複製的桑皮紙長卷和《紙傳文明》等五幅自己精心創作的桑皮紙書畫作品,無償捐贈給桑皮紙博物館。

當天,國畫院攜手新疆紙傳文明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將籌集到的380件、價值近6萬元的春季服裝,捐贈給布達村村民。捐贈現場,村民們高興的排隊領取服裝。一些放學回來的中小學生,也領到了服裝,她們一個個高興的向國畫院工作人員致意:“謝謝您們!”、“謝謝叔叔阿姨!”、“謝謝您們的衣服!”

墨玉縣委常委陳鑫在接受捐贈時說:“桑皮紙之鄉”布達村桑皮紙產業有今天的發展,得益於新疆國畫院多年來的大力推廣和支持,離不開魏寶山老師堅持不懈的努力和始終如一的付出!

沙塔爾•司馬義是鄯善縣魯克沁鎮三個橋村農民,是2017年國畫院在吐魯番首批培訓出的10位桑皮紙工匠之一,現在已是吐魯番市級桑皮紙傳承人。這幾年,他和同村幾位學會桑皮紙製作技藝的農民,在農閒時間製做銷售桑皮紙,人均年增加收入1萬多元,成爲當地通過非遺居家就業、增收致富的典型。

吐魯番市的領導,一直想讓國畫院再幫助複製一批桑皮紙工坊、培訓一批桑皮紙製作人,助力當地的鄉村振興。

今年五一假期,魏寶山放棄休息和陪伴家人,趕到火焰山下的吐峪溝,攜手愛心企業,爲吐魯番捐建了四個“非遺桑皮紙手工作坊”,又組織工坊所在地的10位農民兄弟,集中培訓桑皮紙製作技藝。在40多度高溫的吐峪溝小鎮,魏寶山和大家同吃同住同學習,三天時間基本教會大家掌握桑皮紙製作的十三道工序。

來自221團桑樹文化公司的農民工昌利民,做出了一張的桑皮紙。他捧着紙高興的說,經常聽人提起歷史悠久的新疆桑皮紙,今天我也能做出來了、看到了!今後,我要把學到的桑皮造紙技藝應用到我們桑文化產業園,遊客來參觀遊玩時,能親手體驗古老的桑皮造紙。

回想十年來走過的路,桑皮紙已經深深融入到國畫院員工學習、工作、生活的每一部分。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新疆非遺桑皮紙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桑皮紙上的中國畫”、“桑皮紙上的農民畫”、桑皮紙衍生系列文創產品、桑皮紙手工作坊……相繼創意實施,落地生根,;桑皮紙不但在疆內享有盛名,成爲造福當地百姓、助力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還走向國內外,成爲新疆對外文化交流的一張靚麗名片。

魏寶山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和使命,桑皮紙的傳承保護、推廣利用任重道遠,需要我們更加深深植根於人民羣衆之中,團結社會各界的朋友們,以堅定的信念和深厚的情懷,堅守初心,勇擔使命,貢獻力量。

“擇一事,終一生,以匠心致初心。”國畫院全體員工表示,將堅守初心,永葆匠心,努力讓古老文明、桑皮造紙在天山南北重放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