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神奇的書》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神奇的書》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神奇的'書》教學反思 篇一

神奇的書是第七單元的課題,其中包含了兩篇文章《神奇的書》和《愛書如命的一家子》。兩篇文章都圍繞着書來寫,從而讓學生喜歡書愛上讀書。課文較容易,通過課題效果及自我反思總結如下。

1、重點突出,能夠抓住文章主線。

在設計教學過程的時候,就是圍繞着書有什麼神奇之處,我們應該怎麼做。在課堂上,無論是讀課文還是分析課文或是提問題都會圍繞這兩點,思路明確之後,學生就會回答這兩個問題,最後知道要熱愛書。第一篇文章是詩歌的形式,自應該讓學生們多讀多體會,讓同學們根據文章的形式,自己試着寫兩句。第二篇結構很清晰,都是獨立成爲一個自然段,寫家庭的一位成員是怎麼愛書的故事,每個故事都有吸引人的地方,讓學生們挑選出自己最喜歡的小節來讀一讀,能結合文章聯繫實際說說自己的體會。

2、拓展內容豐富。

兩篇文章的作者都是著名人物,一是美國的狄金森,一是德國的米切爾·恩德,這兩位家喻戶曉的作者當然要好好介紹一番了,除了介紹作者外,米切爾·恩德有好多篇名著值得大家讀一讀,看一看其中《永遠將不完的故事》在德國相當於中國的《西遊記》這樣的文章一定要推薦給大家看一看。還有一篇是《毛毛》,它的出版爲作者迎來了一個事業上的高峯。兩篇都是幻想故事的系列,正好符合學生的接受水平。狄金森的《神奇的書》寫的非常美,不愧是浪漫主義詩人,她還有一個小詩和這篇文章的風格很像,也是描寫書的,都引入課堂讓學生一起來讀一讀了。

3、充分的讀。

兩篇文章形式不同,但是處理方式都是以讀促講,讓學生充分的讀和朗讀,自由讀、指名讀、小組合作讀、自由設計讀、挑選喜歡的部分讀、全班同學齊讀等等。在讀的基礎上理解書爲什麼神奇,這一家人是如何愛書的,他們都愛到了什麼程度。

存在問題之處:

對於《神奇的書》這首詩歌挖掘的不夠深入,沒能充分讓孩子體會作者想表達的是什麼?對於書的神奇之處,學生也只是能根據課文內容回答,幾乎都是詩句的內容,練習實際說的不是那麼好,不能深刻體會書的神奇,第二篇文章《愛書如命的一家子》學生有反應讀的不明白,因爲課文本身用了一種誇張的方式,有的同學不瞭解,也不能想象到哪些家庭成員爲了書達到了一定癡迷的程度。學生沒有自身的經驗。主題和重點雖然設計的清晰明瞭,但是通過一節課的學習,學生們能否真正做到愛書,還有待發現,課堂長遠目標能否實現還不太確定,只是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讓學生們看到了書的價值。

《神奇的書》教學反思 篇二

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本課時中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一,複習舊知,包括複習生字詞和讀通順課文。二,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教學中力求圖文結合,情景相融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並做到讀出感情。三,指導背誦。四,書寫生字。五,佈置實踐性作業。具體的實施教學中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構建開放有生趣的語文課堂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課堂上學生被精心準備的課件吸引,激發了他們學習的慾望,而且幫助他們進一步感受“神奇”的含義之所在。激活了學生的想象,發表了他們的獨立見解。如:在指導讀第一至四句時播放完課件時問:書像什麼?學生說:①像火箭災我們遨遊太空。②像鑽石閃爍智慧之光。③像鈴鐺敲醒沉睡的生靈。

二、充分體現朗讀的層次性和指導性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課堂上學生能在老師的指導下層層深入,自己感受、理解、欣賞,如:這課我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討論:書的神奇之處在哪裏?學生進行創造性朗讀的閱讀能力即把想象的神奇的書讀進去。最後學生背誦起來就輕鬆許多。這樣的培養過程有利於學生朗讀能力的提高,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神奇的書》教學反思 篇三

《神奇的書》是北師大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主體課文,作者狄金森通過一首短小精悍的小詩,藉助形象的比喻,詩意的語言,熱情讚美了書的神奇和無以倫比的美麗。

在導入新課時,我以高爾基和歌德的讀書名言引出課題,學生們也充分交流了課前蒐集的讀書名言,一下子把興趣點帶到了書的世界。接着,我引導學生們質疑課題,得出“書爲什麼神奇?書的神奇體現在哪些方面”這兩個貫穿全詩的主要問題。我讓學生們帶着問題初讀課文,掃清字音障礙,並初步瞭解詩的大意,並帶着自己的理解,再度課文,思考“書的神奇體現在哪裏”。

學生通過小組學習、交流,發現第一小節中書能把我們帶到浩瀚的天地;第二小節中一頁詩扉帶我們領略人生的真諦;第三小節中書讓我們變成精神上的富翁,可以在書的王國裏遨遊;第四小節中書裝載了人類靈魂中全部的美麗。鑑於詩歌的特點,我也注重引導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但是把理解詩意和朗讀割裂開了,一方面,朗讀沒有及時跟上,影響了對詩句的理解,令一方面,學生對詩句的理解表層化,又不能以真實的體驗來朗讀,這是本課比較遺憾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