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軍神》教學反思(多篇)

《軍神》教學反思(多篇)

《軍神》教學反思 篇一

今日教《軍神》,感覺很好。這篇文章讓三年級學生來學,感到這種文章教起來不是那麼容易的。沒想到今天教完後感覺還不錯,下面我談談自己的課堂感受:

一上課,我就從課題入手,出示了幾個問題:1、文中的“軍神”指誰?2、“軍神”指什麼樣的人?3、爲什麼稱劉伯承爲“軍神”?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劉伯承堪稱“軍神”?

第一個問題學生們齊答,很一致,就不用說了。第二個問題就不是那麼簡單了,有的學生答到,就是神仙,好點兒的答到,勇敢的軍人就是“軍神”。好!我就抓住這點做文章,問到,軍人大都是勇敢的啊,難道都能稱爲“軍神”嗎?小小的臉兒愣住了:是啊,顯然不對啊!不過聰明的孩子馬上就反應過來了:是超出一般的勇敢。(好)先到這裏,等弄懂下個問題就好了。然後我讓學生去找有關的細節來體會,開始他們是漫無目的地去找。我先讓他們隨意說,結果他們還是說對了一些,但是不能任其發展啊,個性化不是這樣的哦。我又設計了一個過渡問題:這一課是講劉伯承做手術時發生的事情,那麼手術分幾個過程呢?答:手術前,手術中,手術後(真聰明!)先從手術中入手,找吧。主要有這麼幾處:手術時劉伯承的表現(一聲不吭、緊緊抓住、汗如雨下、抓破了)還有一處沒找到,(不要緊)

再體會手術前的“神”吧。劉伯承的“堅決不要麻醉劑”、“懇切地說”、“平靜地說”都被孩子們找了出來,嘿嘿,今天的小傢伙很聰明啊!我在鼓勵的同時,又點了火:還有一處呢?誰能找到?愛動腦的就開始忙了,終於有一個說到了在第一段沃克醫生說的話“我當過軍醫,這麼重的傷勢,只有軍人才能如此鎮定。”就是這個“鎮定”,因爲屬於側面描寫,所以對於三年級的是不大好理解的。此時我稍稍形象地講解了側面描寫,他們由此才找到了剛纔在手術中沒有找到的一處,那就是“一向鎮定的沃克醫生,這次卻雙手微微顫抖”從而又一次理解了側面描寫。

就這樣我領着孩子們理解了手術前、手術中、手術後,劉伯承的“神”。在整個課堂中,他們的靈感火花不時閃現,使我打消了開始時的顧慮,有了一種成功的感覺。

弄懂了這些問題,“軍神”一詞就無須多講了,因爲他們已經充分感悟了劉伯承這一具有非凡意志、具有超人毅力的神,這個頂天立地的中國軍人的傑出代表。

《軍神》教學反思 篇二

《軍神》一課的教學總的來說是“課前躊躇滿志,課中心急如焚,課後垂頭喪氣”。

課前躊躇滿志。

應該說,我對於本文準備較充分,對課文鑽研較透。不但對於敘述順序如手術前、手術中、手術後較清晰,對以重點寫沃克醫生的神態來側面襯托劉伯承鋼鐵般意志的方法了熟於心,而且設計也較新穎,設計含從談話“神”到“軍神”到“初讀談整體印象”到“從學生質疑中提煉核心問題”,還設計了亮點:讓學生抓住直接寫劉伯承術中動作神態的語句品析,進入情境,披文入境地反覆讀,讀出層次,讀出個性,先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想象手術時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並帶着所感所想再讀文本,再讓學生聯繫實際回憶自己手腳被刺破的例子,讓學生對比劉伯承一刀一刀割掉爛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共割72刀,一共割3個多小時,讓學生帶着此感受讀文本,最後還讓學生閉上眼睛進入角色,老師數刀數,學生感受氛圍,再把感受說出來。

課中心急如焚。

由於課前未及時佈置學生預習,多少影響了學生的發揮,影響了學生對課文的把握。當課堂一進入正軌學生就對“軍神”的猜測,對“劉伯承的瞭解”遠未達到教師的預想時,我便開始有點急。而當給了學生3分鐘初讀文本後,他們對文本的把握和質疑又遠未達我之預設(連個分術前、術中、術後三階段都未說到,更別說對話描寫和沃克神態描寫)時,當學生質疑時,連個劉伯承爲什麼用假名都不會質疑,更別說沃克醫生問真名時要打發護士關上門,爲什麼沃克醫生神態會這麼大的變化,以及爲什麼稱“軍神”。因爲學生的表現之差距令我措手不及,而我“因礙於體現學生主體”不敢結果缺乏“主導、點拔、引導”,結果被學生熱情的舉手發言和不着邊際的質疑把時間給耽誤了耗掉了。其實一句“本文寫作順序能發現什麼特點”便能提醒學生找到“術前、術中、術後之分”,一句“本文哪種句式較多”很容易找到“對話的寫作特色”。

課後垂頭喪氣。

雖然有亮點,能引導學生抓住沃克稱劉伯承爲軍神的話反覆讀,抓住手術中劉伯承動作的句子反覆讀,通過想像畫面、想像聲音、聯繫自己受傷經歷,反覆讀,讀出層次,也有點把學生帶進文本情境。再者讓學生閉眼數刀數再說感受,通過句式“雖然劉伯承一聲不吭,但是他……”課堂上還是閃動生命的活力,擦亮着思維的火花。

最大的問題,課堂不高效,雖然在努力嘗試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感悟、讓學質疑,但因爲教師點拔時機把握不夠好,“該出手不敢出手”,加上老師的評價不到位、語言不精煉,愛重複學生的話,雖然教師滿腔熱情,激情滿懷,並未把學生的激情點燃。

原因是對學情不瞭解,高估了學生的表現,對困難預設不足,如果學生的質疑層次較低時怎麼辦想的不夠。

不過,這也是學生認知水平的真實反映,他們的整體把握能力不足,方向性不強。種豆得豆,種瓜得瓜,因爲平時對學生整體把握和質疑能力的訓練時間和水平不夠,思路不統一。在課前我的思路仍遊離於抓劉伯承身份“病人、軍人、軍神”爲線和沃克醫生神態變化“冷冷、柔和、慈祥、肅然起敬”以及“手術前拒絕麻醉、手術中一聲不吭、手術後笑說刀數”,雖然有三套方案,美名爲“充分的預設”方能有“精彩的生成”,但連我自己都未確定偏向於哪一套,在課堂上出現思路不清晰就顯得很正常了。

《軍神》教學反思 篇三

《軍神》是三年級第二學期的一篇文章,課文寫了年輕軍人劉伯承參加蔡鍔“討袁護國運動”右眼嚴重致殘後,堅持不用麻醉劑,忍受巨大疼痛接受72刀手術治療,被沃克醫生城爲“軍神”,表現了劉伯承堅忍不拔的鋼鐵意志。文章敘事清晰,雖不復雜,但生動感人。通過手術前,不用麻醉的意志非常堅定;手術中,承受了常人無法忍受的疼痛;雖忍受折磨,但清楚地數下72刀!讀着這些文字,我們彷彿和沃克醫生和作者一起強烈地感受着劉伯承的鋼鐵般的意志,併產生了由衷的深深的敬意!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也是學生獨立、充分、深入地與文本進行對話、與作者共同進行學習。爲了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裏入情入境,在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記。我鎖定重點,反覆誦讀,反覆感悟,使其發揮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功效,透視劉伯承的。內心世界,感悟劉伯承的偉大形象,在學生的心中高聳起一座精神的豐碑。本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閱讀課,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但他們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能通過閱讀來理解、欣賞、評價文本,藉助閱讀蒐集、處理文本信息、認識人物、發展思維。結合《語文課程標準》、文本和學生實際,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策略:

一、引導學生學會“疑”

俗話說得好: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備課時我反覆思考,設計如下環節。我首先我在讓學生了解“神”的含義後出示了課題。此環節的教學爲學習課文做了良好的鋪墊。隨後,我讓學生在讀題後遇到不懂的地方敢於提出來,然後我再幫助他們共同梳理問題,在課堂上及時引導教學的核心的問題,作爲探究的主線。而本課確定“爲什麼沃克醫生稱劉伯承爲軍神?”爲中心問題,我讓學生從沃克醫生的思想情感的變化以及劉伯承將軍接受治療過程中的神情、動作、語言等,感受劉伯承將軍的意志堅強,從而也理解“軍神”的深刻含義。

二、重視培養學生有感情地“讀”

軍神一課中劉伯承在手術中的表現描寫細緻,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着重刻畫了劉伯承軍神的形象。當學生知道是通過動作、神態、語言時,我就決定以“讀”爲主線,結合問題,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劉伯承鋼鐵般的意志;在讀中和作者產生共鳴,對劉伯承產生由衷的敬佩;在讀中去感悟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我將組織學生抓住課文重點詞句去深刻理解課文,通過聯繫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詞語等。在“抓住課文重點詞句深刻理解課文”時,我注重感悟、品讀,採用“學生個體出聲讀——說自己的理解、感受——帶着自己的理解試着品讀——教師指導——學生全體練讀”,進而理解文本。

三、指導學生欣賞人物心靈的“美”

閱讀儘管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但是同時又是學生對文本的闡釋和反應,由於國小生的知識水平、理解能力、生活環境相差不異,學生的這種對文本的闡釋和反應,應該獲得更大範圍的認同,而不是一種純主觀、純主體的反映,學生不可能想怎麼樣閱讀就怎麼樣閱讀,想怎麼樣理解就怎麼樣理解。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分析感悟語言文字,體會作者用詞的精妙。

四、形象的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縮影,是重點難點的體現。清晰的板書又是老師教學過程的體現。形象化的設計,更能留給學生深刻的印象。我就以線條構建簡單結構,以重點的詞語爲精髓,通過板書讓學生更好地來體會人物的形象。

五、遺憾之處

教學設計時的主線很明顯,但是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我還是不夠耐心,急於要求學生回答到自己需要的答案。當學生回答問題有錯或不夠完整時,沒能給學生一個糾錯,完善回答的時間,從而也就沒能體現學生從不會到會的一個學習過程。其實在今後的課堂中我要充分給予孩子更多的時間去說,耐心得去引導他們。只有這樣的課堂纔會更加生動和精彩。

標籤:多篇 反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