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鑿壁偷光的啓示【多篇】

鑿壁偷光的啓示【多篇】

有關文言文徐渭明史及譯文 篇一

餘億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文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擬作羣鶴舞於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爲之強。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衝煙而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爲之怡然稱快。

1、解釋下列劃線的字。

①明察秋毫( )

②項爲之強( )

③徐噴以煙( )

④作青雲白鶴觀( )

2、請翻譯下列語句

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衝煙而飛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你談談對“物外之趣”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請你寫出本文中的成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比喻最細微的事物 ②通“僵”,僵硬 ③慢慢地 ④景觀

2、這麼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現了千百隻鶴。

我又留幾隻蚊子在白帳子裏,慢慢地用煙噴它們,使它們衝着煙邊飛邊鳴叫。

3、所謂物外之趣,即超出事物本身的樂趣,也指超脫於塵世的情趣。他雖然不是事物本身所有,卻又與事物有關,它是觀物者的主觀體驗,也就是因物生成的意趣。如文中所寫:夏蚊及草間之蟲這些細小之物,可以誘發兒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意趣由此形成。(意對即可)

4、物外之趣 明察秋毫 龐然大物 怡然自得

有關文言文徐渭明史及譯文 篇二

魏文侯出遊,道見路人反裘而負芻,文侯曰:“胡爲反裘而負芻?”對曰:“臣愛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裏盡而毛無所恃耶?”明年,東陽上計,錢布十倍,大夫畢賀。文侯曰:“此非所以賀我也。譬無異夫路人反裘而負芻也,將愛其毛,不知其裏盡,毛無所恃也。今吾田地不加廣,士民不加衆,而錢十倍,必取之士夫也。吾聞之,下不安者,上不可居也,此非所以賀我也。”

——(選自西漢。劉向《新序。雜事二》)

魏文侯外出遊玩,看見路上有個人反穿着皮衣背柴草,魏文侯說:“(你)爲什麼反穿着皮衣背柴草呢?”那人回答說:“我喜歡皮衣上的毛。”魏文侯說:“你不知道如果皮被磨光毛也就沒地方依附了嗎?”第二年,東陽官府送來上貢的禮單,上交的錢增加了十倍。大夫全來祝賀。魏文侯說:“這不是你們應該祝賀我的。打個比方這同那個在路上反穿皮衣背柴禾的人沒有什麼不同,既要愛惜皮衣上的毛,而又不知道那個皮沒有了,毛就無處附着這個道理。我的田地沒有擴大,官民沒有增加,而錢增加了十倍,這一定是從官員和百姓那徵收到的。我聽說過這樣的話:百姓生活不安定,帝王也就不能安坐享樂了。這不是你們應該祝賀我的。”

魏文侯:戰國時魏國的國君。

反裘:反穿皮衣。裘:皮襖。

道:路上。

負:背。

芻:喂牲口用的草。

胡爲:爲什麼。胡,通“曷”

東陽:魏國邑名,在太行山以東,廣平縣以北。

上計:戰國時,每年年終,地方官員將本地全年的賦稅收入的帳薄呈交朝庭。

布:古代錢幣。

譬:打比方。

夫:表示實指,這個或那個。

加:更

士:官員

若:你,你們。

耶:句末語氣詞,相當於“嗎”。

恃:依靠,憑藉,文中意爲“附着”。

盡:完。

說“臣”“臣 ”上文“臣愛其毛”中的“臣”,相當於“我”,是“負芻”者的自稱,句意爲我愛惜它的毛。

反穿皮衣背柴:形容貧窮勞苦。也比喻爲人愚昧,不知本末。

愛:喜歡。

居:坐(安坐享樂)。

魏文侯出遊,看到路人背柴草,他們爲了保護皮襖的毛而反穿皮襖,魏文侯從中認識到“下不安者,上不可居”的治國之道。本文向我們闡述的一個道理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的規律,應遵循自然規律,不能捨本逐末,否則最終只能起到相反的結果。

最新文言文戰國策·魏四·周肖謂宮他譯文 篇三

1、去 (一狼徑去)

古義:離開

今義 : 到某—地方

2、幾何(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古義:多少

今義 :幾何學的簡稱

3、耳(止增笑耳)

古義:古文言文出現在句尾時,通常解釋爲“罷了”。

今義:耳朵。

4、股(屠自後斷其股)

古義:大腿

今義:大腿,自胯至膝蓋的部分;屁股

5、蓋(蓋以誘敵)

古義:原來是

今義:遮蔽、覆蓋

6、弛(弛擔持刀)

古義:卸下

今義:放鬆、鬆弛

7、薪(場主積薪其中)

古義:柴草

今義:工資

8、暴(屠暴起)

古義:突然

今義:強大

一詞多義

止:

1、通“只”。例句:止有剩骨。

2、停止。例句:一狼得骨止。

意:

1、神情、態度。例句:意暇甚。

2、意圖。例句: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

3、情趣。例句: 醉翁之意不在酒

敵:

1、攻擊。例句:恐前後受其敵。

2、敵人。例句: 蓋以誘敵。

前:

1、前面。恐前後受其敵。

2、向前。狼不敢前。

積薪:

1、堆積柴草。例句:場主積薪其中

2、堆積在那裏的柴草。例句:轉視積薪後

1、復投之 ( 代狼 )

2、又數刀斃之 ( 代狼 )

3、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 主謂之間,不譯 )

4、久之,目似瞑 ( 助詞,不譯 )

5、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 助詞,的)

以:

投以骨(介詞,把)

以刀劈狼首(介詞,用)

意將遂入以攻其後也(介詞,來)

蓋以誘敵(介詞,用來)

詞類活用

1、狼不敢(前)(名詞作動詞,上前)。

2、恐前後受其(敵)(名詞作動詞,攻擊)。

3、一狼(洞)其中(名詞作動詞,打洞)。

4、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名詞作狀語,“從通道”的意思)。

5、其一(犬)坐於前(名詞作狀語,像狗一樣地)。

6、(苫)蔽成丘(名詞作狀語,蓋上)。

7、一(屠)晚歸(動詞作名詞,屠夫,宰殺牲畜賣肉的人)。

8、一屠(晚)歸(名詞作狀語,傍晚)。

9、(弛)擔持刀(形容詞作動詞,卸下)。

最新文言文戰國策·魏四·周肖謂宮他譯文 篇四

文言文,完成16-20題。(19分)

①公子聞趙有處士毛公藏於博徒,薛公藏於賣漿家,公子欲見兩人,兩人自匿不肯見公子。公 子 聞 所 在 乃 間 步 往 從 此 兩 人 遊 甚 歡平原 君 聞 之 謂 其 夫 人 曰 始 吾 聞 夫 人 弟 公 子 天 下 無 雙 今 吾 聞 之 乃 妄 從 博 徒 賣 漿 者 遊,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謝夫人去,曰:“始吾聞平原君賢,故負魏王而救趙,以稱平原君。平原君之遊,徒豪舉耳,不求士也。無忌自在大梁時,常聞此兩人賢,至趙,恐不得見。以無忌從之遊,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爲羞,其不足從遊。”乃裝爲去。夫人具以語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謝,固留公子。平原君門下聞之,半去平原君歸公子,天下士復往歸公子,公子傾平原君客。

②公子留趙十年不歸。秦聞公子在趙,日夜出兵東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請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誡門下:“有敢爲魏王使通者,死。”賓客皆背魏之趙,莫敢勸公子歸。毛公、薛公兩人往見公子曰:“公子所以重於趙,名聞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廟,公子當何面目立天下乎?”語未及卒,公子立變色,告車趣駕歸救魏。

③魏王見公子,相與泣,而以上將軍印授公子,公子遂將。

④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子使使遍告諸侯。諸侯聞公子將,各遣將將兵救魏。公子率五國之兵破秦軍於河外,走蒙驁。遂乘勝逐秦軍至函谷關,抑秦兵,秦兵不敢出。當是時,公子威振天下。諸侯之客進兵法,公子皆名之,故世俗稱《魏公子兵法》。

⑤信陵君是戰國時魏安釐王同父異母弟,平原君是趙國國相,信陵君姐姐是平原君夫人。秦兵圍邯鄲,趙向魏求救,但魏安釐王畏秦,信陵君盜取了魏王兵符,矯詔進軍打敗秦軍,解了邯鄲之圍。事後信陵君遣將帶魏兵返魏,而自己帶着門客留在趙國。

1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公子乃謝夫人去 謝:道歉

b.徒豪舉耳,不求士也 求:尋求

c.乃裝爲去 裝:收拾行裝

d.天下士復往歸公子 歸:歸附

1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公子乃謝夫人去 今平原君乃以爲羞

b.平原君之遊,徒豪舉耳 賓客皆背魏之趙

c.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 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廟

d.夫人以告公子 而以上將軍印授公子

1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信陵君聽說毛公藏身於的人中間,薛公藏身於酒館裏,就想見這兩個人,可這兩人不願見他,他就親自去找他倆。

b.平原君看到信陵君竟然跟身份低微的人交遊,就認爲信陵君不是賢良之人,他夫人把這看法告訴了信陵君,信陵君就整理行裝準備離開趙國。

c.魏王派使者請信陵君回國抗秦,信陵君怕魏王還惱恨自己,就告誡門客們說:“有敢與魏王使者私下交往的,就處死。”門客們都不敢勸信陵君。

d.信陵君率領五個諸侯國的軍隊大破秦軍,將秦軍趕進函谷關裏不敢出來應戰。這時,信陵君聲威震動天下。

19.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

公 子 聞 所 在 乃 間 步 往 從 此 兩 人 遊 甚 歡平原 君 聞 之 謂 其 夫 人 曰 始 吾 聞 夫 人 弟 公 子 天 下 無 雙 今 吾 聞 之 乃 妄 從 博 徒 賣 漿 者 遊

20.把文中劃線句子譯成現代漢語。(7分)

(1)始吾聞平原君賢,故負魏王而救趙,以稱平原君。(3分)

(2)公子所以重於趙,名聞諸侯者,徒以有魏也。(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