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思想政治課(新版多篇)

思想政治課(新版多篇)

思想政治課 篇一

加強國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實踐環節

廣東省惠州市龍門縣   譚次添

思想政治的新課程標準要求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加強教學實踐環節的有效性和針對性。據此,本人在教學中摸索出一些方法,在此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七年級思想政治教材爲例介紹如下。

一、    加強實踐環節的理論依據和相關準備工作

1、加強實踐環節的理論依據

唯物主義認爲,物質既具有客觀實在性,即共性,也有其特殊性,即個性;認識事物必須既看到其共性,又看到其個性;在實踐中必須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現代教育學也認爲,教學必須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原則和因材施教原則。

在政治課教學中加強實踐環節,也就必須要以上述的理論爲依據。

2、加強實踐環節的準備工作

要加強七年級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實踐環節,必須先了解學生心理品質,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使教學活動具有針對性,否則就是盲目教學。

本人通過以下方法瞭解學生的心理品質:

(1)、言行觀測。在日常教學和課餘接觸中,通過傾聽學生說話和觀察其行爲,研究其心理品質。本人還在第一學期上課伊始讓學生逐一作自我介紹,一方面認識學生,更重要的是另一方面可以從中瞭解學生的心理。

(2)、談話法。在課間休息時,到教室與學生談話,有意識地詢問學生的心理品質的各方面,然後整理和記錄。

(3)、作業法。例如在第一學期入學時要求學生寫出成爲國中生的感受;讓學生回憶成功和挫折;寫出成長記錄等。

(4)、心理測驗法。尋找和印刷心理測驗題,發放給學生回答並回收。如進行情緒測驗、意志力測驗、開拓進取精神測驗、性格測驗等。

二、加強實踐環節的途徑和方法

(一)、確定教學目標時要聯繫實踐

教學目標在教學活動中發揮目標導向作用,教學效果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受制於教學目標。爲加強實踐環節,在確定教學目標時,一定要聯繫學生的實踐,並指導學生的實踐活動。

本人把教學目標分爲兩類,一是知識目標,屬於理解層次,要求與課程標準相同;另一類是實踐目標,結合學生的心理品質現狀和行爲實踐加以確定。例如,把第六課《發揮性格優勢  養成良好習慣》的第一框《人的性格各不相同》的實踐目標確定爲“能分析並列出三位(或以上)同學的性格優點和缺陷,以及自己的性格優點和缺陷”,一方面是爲了使教師瞭解學生的性格特徵,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剖析自己和同學,樹立學習榜樣,也爲後面的《努力塑造良好性格》教學作鋪墊。

(二)、確定教學重難點要注意根據學生的行爲實踐

確定教學重難點依據是:①知識點相對於教學班學生的理解難易程度;②學生學以致用,在實踐中加強心理品格修養的難易程度。

與教學重難點相適應,在教學課時安排上,要加以恰當處理。

例如在第一課《鍛鍊心理品質  加強品格修養》的第二框《道德良好、心理健康有利於成長》的教學中,本人把實踐目標“能找出自己與教材中的例子相比,在克服困難方面的差距,並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克服各種困難”作爲教學的重點,同時作爲教學的難點;安排兩課時完成該框目的教學。具體安排爲:第一課時,完成教材內容的教學,並佈置學生課後查找差距,寫成書面作業交教師審閱;第二課時作爲活動課,學生作堂上介紹,學生相互間逐一評價,教師小結並點評,以作行爲指導。

(三)、導入新課儘可能與實踐相關

導入新課,力求針對教學內容,用小品、唱歌等形式表現日常生活中學生存在的問題,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探究的積極性。

例如,以組織學生齊唱歌曲《友誼地久天長》導入第七課《待人真誠熱情  建立真摯友誼》;以一男生穿拖鞋、奇裝異服與一衣着得體的女生演小品的形式,襯托高雅和庸俗情趣,讓學生在小品中感受高雅情趣和庸俗情趣的巨大反差,使教育更具有針對性。

(四)、課後作業的設計和課後輔導要針對實踐

1、課後作業的設計

與課程改革相適應,設計課後作業切實地針對學生的行爲實踐和心理品質,着眼於指導學生加強品格修養,而再也不能像過去那樣,設計那些純粹是照抄教材的作業,因爲那樣根本不能發展學生的能力和提高其心理品質。

如把第四課《能夠承受挫折  勇於開拓進取》的第一框《人生難免有挫折》的課後作業設計爲“寫出印象深刻的一次挫折,以及當時的感受和對待挫折的態度”。

有時也可以把教學目標之中的實踐目標作爲作業,如第六課第一框的實踐目標就可以佈置成學生作業。

2、課後輔導

要真正加強實踐環節,指導學生加強品格修養,單靠課堂短短的45分鐘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必須在課後加強有關輔導,把課堂教學與課後輔導有機地結合起來。

例如,在完成第六課的教學後,教師可以動員學生以兩人爲一小組,通過自評和他評,找出各人符合實際的性格優點和缺陷,並列出常見表現,共同制定每人克服性格缺陷的計劃,在實施過程中互相監督;教師掌握各小組的名單,在課後檢查計劃的實施情況,並作方法指導和鼓勵。

(五)、注意要把學生的實踐與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相結合

筆者認爲,課程標準中提到的“實踐環節”,既包括學生個體或集體的實踐,更應包括我國偉大的社會主義建設和中華民族復興的實踐,突出表現爲完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維護祖國主權和領土完整這一偉大而艱鉅的歷史任務。因此,要加強教學的實踐環節,應把學生個體的實踐與該歷史任務結合起來。

如在進行第九課《培養愛國情操  樹立崇高理想》教學前,我先作了一場關於釣魚島問題、中國臺灣問題、西沙和南沙羣島問題、我國與印度的領土爭端、西藏分裂分子與“東突厥伊斯蘭運動”的分裂問題等的講座,結合二零零二年十一月所作的關於黨的xx大的講座,介紹我國現階段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和缺乏的人才類型,然後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把個人的理想與祖國的需要和命運聯繫在一起,做堅貞不渝的愛國者。

二零零三年六月二十九日

思想政治課 篇二

淺談思想政治課中啓發式教學的合理運用作者:宋德如 李敬農  文章來源:轉載           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開創了啓發式教學的先河。他提出“不憤不啓,不悱不發”①的思想,極大地豐富了我國教育思想寶庫。此思想在幾千年後的今天不僅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而且內容日趨豐富,體系日臻完善,對實際的教育教學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導價值。現代教育科學研究表明,所謂啓發式教學是指能指導、引導、啓示、激發學生自覺地、積極地學習和思考及主動實踐的教學。這種教學思想符合辨證唯物主義的認識原理和學生的認識規律,有助於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擺正教與學的關係,變學生“要我學”爲“我要學”,從而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使其生動活潑地學習。因此,在各科教學過程中,我們應充分合理地運用這一教學指導思想。在此,本人擬就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如何合理運用啓發式教學問題,談點管窺之見,以就教於同仁方家。本人從多年的思想政治教學的理論與實踐出發,認爲在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啓發教學。

一、提問啓發

啓發式教學的主旨在於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因此,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除對學生加強學習目的性教育外,還應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加強非智力因素的引導,設置問題的情境,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提問啓發式正是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它是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狀態,精心設計一些富有啓發價值的問題,讓學生積極主動的思索,然後發現“爲什麼”,最終找出問題的結果。例如,在講《助人爲樂》一課時,配合掛圖,講雷鋒冒雨送老大娘的故事,然後提出一系列具有啓發思考價值的問題:“這位老大娘在人生地不熟的情況下,心裏如何想?”“當雷鋒送老大娘到家,與老大娘告別時,老大娘心裏又如何想?”“雷鋒衣服淋溼了,爲何還笑得那麼甜?他心裏想什麼?”這種提問啓發,既豐富了知識,又長了智慧,利於學生思維活動鋪開,讓學生展開想象,揣摩人物情感,探究事態的發展。這對強化學生道德認識,加深道德情感,開發學生智力是極其有益的。“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陶行知語)。爲此,教師要善於設置疑點,多積累學生易出錯的問題,引導學生探究,這樣既避免了課堂教學的平鋪直敘,又使課堂氣氛波瀾起伏。在教《別了,我愛的中國》一課,教師提問:“本課中爲何三次出現‘別了,我愛的中國,我全心全意愛着的中國’?”在引導學生回答時,又可適時補充這樣一個問題:“大家比較一下,若這個句子只出現一次,其效果又有何不同?”使學生在比較中體會到問題的實質。當然,教師的置疑既不能呆板平淡,又不能深淺過度,更不能無針對性,否則遊離教學本旨,就達不到應有的教學目的。     二、反問啓發     在啓發式教學中,“啓”是關鍵,“發”是要害,合理的“啓”可以得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之效。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當學生處於“憤”、“悱”狀態時,適時運用反問啓發,可使學生豁然開朗,柳岸花明。所謂反問啓發,即用旁敲側擊的手法,從問題的側面或反面來多角度發問,以轉彎抹角地進行點撥,促使學生消除思維障礙,從而達到教學本旨。在講“奴隸社會中,奴隸受剝削的根源是奴隸主佔有生產資料並完全佔有勞動力”這一問題時,學生似懂非懂。用反問手法:“如果是奴隸佔有生產資料並完全佔有勞動者,會出現怎樣的結果呢?”則學生茅塞頓開。由此一步步引導學生解決“地主和農民、資本家和工人間的關係是什麼?”等系列問題。這樣層層反問啓發,使學生深刻認識到在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中,奴隸、農民、工人受剝削的根源,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因此,教師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要善於激疑,多從反面提出問題,“製造矛盾”,以此打開學生心靈的門扉,激發其思考,逐步引入教學佳境。     三、舉例啓發     爲實現教學目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抓住教材的重點、難點等關鍵問題,運用一定教具,如實物、實驗、電教等,以啓發學生積極思維,使其理解和掌握知識。其中“舉例”不乏爲思想政治課中啓發教學的一重要手段。因爲學生周圍處處是活生生的思想教育好素材,由此爲切入口進行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爲有效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在傳授新知時,有時可將兩個或兩個以上截然不同的問題進行對比,以啓示學生找出問題間共性、異性及其本質聯繫,這就是採用對比啓發教學方式。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可大量運用此手法,引導學生對人物、事物乃至時空、場景等進行對比,從而領會教學內容,強化自身的道德認識。例如,在《人生觀》一課教學時,通過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和大漢奸汪精衛兩個歷史人物作對比,可啓發學生了解“樹立正確人生觀”的意義。文天祥起兵抗元、誓死不屈,作《過零丁洋》詩,最後兩句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身殉國,流芳百世,受世人景仰。而汪精衛不顧民族存亡,國家安危,與日本侵略者“同舟共濟”,也作《過零丁洋》一詩,其最後兩句爲:“悽然不作零丁嘆,檢點生平未盡心。”甘作奴才,成了一條斷了脊樑的癩皮狗,受歷史的唾棄,而遺臭萬年。通過對比,使學生知曉,人生觀就是人們對生活目的和意義的根本看法,並要求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再如教《遵守公共秩序》一課時,教師在講解公共秩序的重要性,提出問題,課堂討論基礎上,讓學生聯繫實際,對照自己,對照同學,讚揚好人好事,批評不良傾向,從而使學生明辯是非、真僞,懂得善惡、美醜,提高道德評價和自我教育能力。因此,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若教師運用了大量相互對立的觀點和材料,啓發學生對比,同時教師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會使學生從中受到啓迪。     四、聯想啓發     所謂聯想是指由某一事物而想到另一事物,或由甲觀念而想乙觀念的心理過程。它不僅是人們記憶、思維、想象等心理過程不可缺少的心理條件,也是情感、意志過程不可少的心理因素。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可以通過各種聯想來啓發學生理解、記憶概念和原理及有關內容,使學生藉助奇特聯想、類比聯想、接近聯想、對比聯想和因果聯想等聯想手法,來進行歸納,演繹和類比推理,進而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和提高思想認識。如《我國公民應履行的基本義務》一課,內容多,難記憶。對此可用聯想手法,讓學生把國家這個“大家”想象成爲家庭這個“小家”,並提出啓發性問題:“作爲一個家庭成員,你應履行哪些義務?”通過一比一問,使得問題具體形象化,易爲學生接受。又如,對我國古代指南針、造紙、印刷、火藥等四大發明,學生易把發明的次序弄錯。對此可用聯想手法啓發學生記憶:獵人打鳥,首先瞄準方向,然後再扣扳機,火藥最後發射出去。指南針是指示方向,故在第一,火藥在“最後”。只有先發明紙,然後才能印刷,故造紙在前,印刷次之。這種聯想看似滑稽,但對記憶確有好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開拓學生的知識視野,重視學生掌握知識間聯繫,引導學生分析事物的異同點,培養學生的聯想力,這也爲培養創造性人才打下基矗。     五、情境啓發     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形象化語言描繪、探究性問題設置、具體教育活動的組織及電教手段的運用等創設最佳教學情境,營建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以達到啓發、感染目的。在講《團結起來力量大》一課時,拿出一盤散沙和一些水泥,在演示中讓學生知道“一盤散沙並無力,如果加上水和泥,凝固以後硬無比”的道理,並用一手指和五手指舉排球做實驗,創設一種“團結起來力量大”的教學情景,讓學生親眼目睹,耳有所聞,心有所悟。這既豐富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又加深了學生的思想認識。爲配合《人生觀》一課的教學,我設計了一小品讓學生表演。某賓館來了幾位客人,陪同人員向服務員介紹:“這是市長的兒子,那是局長的女兒,……”。服務人員極爲反感,義正嚴辭說:“他們是不是沒有職業和姓名?捧出當官的父母,難道身價就變了?我們可不吃這一套!”學生真情表演,教師現場點化,啓發發問:“這裏體現了哪兩種不同的人生觀?”學生經情境的渲染,通過熱烈討論悟出了:短短的場景卻是一場人生價值觀的劇烈交鋒,即以等級、地位、權勢,還是以勞動貢獻作爲衡量人生價值的尺度。     思想政治課中教學情境的設置旨在激發學生內心的情感體驗,引起共鳴,啓發學生思索,籍以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情境的設置要圍繞教學目的,切合學生的思想實際,合情合理,健康有益,不能只圖“熱鬧”而遊離教學目的。     總之,合理運用啓發式教學有利於加強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果,儘管啓發的方式不只以上幾種,但其教學主旨是一樣的。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深入瞭解學生,加強學習目的性教育,採用多種啓發形式,激活學生學習動機,引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和濃厚的探求興趣,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從而創造課堂教學的最佳時效,以有效地完成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各項任務。 注:     ①南宋理學家朱熹注曰:“憤者,心求通而未達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啓,謂開其意;發,謂達其辭。”參見孟承憲編《中國古代教育文遜,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26頁。

思想政治課 篇三

高中思想政治課學習方法探討

四川省夾江中學校 王興敏

高中的思想政治課包括經濟常識、哲學常識和政治常識三大板塊。有的人沒有看到或不瞭解政治課的教學改革,簡單的認爲政治課就是說教,政治課教學還是傳統的灌輸。正是這些誤解使政治課處在一個不利的氛圍中,從而影響了學生學習政治課的興趣。因此,在許多學生的眼中思想政治課是一門很枯燥的課程,許多學生一看見思想政治課就“望而生畏”,退避三舍。其實世界上沒有絕對枯燥的事情,只要端正自己的認識,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完全可以提高自己是理解能力,從而達到提高成績的目的。把別人認爲枯燥的東西,變成自己的樂趣,讓自己的成績出類拔萃。實際上,高中的政治課有其自身的學科體系和價值,而且在政治課教學實踐中許多教師已經大膽的進行了教學的改革,一些新的教學模式如啓發式教學、討論式教學、情景教學、自主學習、自主發展等都已經進入了課堂,並受到了許多學生的普遍歡迎。

就學習本身而言,一方面是“學”,一是方面是“習”。“學”主要包括課前預習、專心上課和及時複習。“習”主要包括自我檢測和運用(練習、考試、聯繫實際分析問題)。前者重在知識的理解、記憶,後者重在知識的運用和能力的培養,前者是基礎,後者是目的。

下面就學習的過程談談學習高中思想政治的一般方法:

(一)關於預習。預習是無師自通的橋樑,是思維習慣形成的助推器。它能夠增加上課的目的性,提高時效性;還能培養自學能力,形成自主學習自主發展的能力。可分爲課前預習和階段性預習,粗預習和精預習。搞好預習首先“要做好筆記”。預習時應該在書上做出眉批,在筆記本上列出提綱和寫出聽課要注意的問題,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其次要“規定一些常用符號”(如△、☆、* 、等)來提示自己,以達到在學習和複習中提醒自己注意,便於向老師提問或者避免遺漏知識和犯同樣的錯誤;再次,要“勤思善想”,也就是發現問題。預習的關鍵要善於“想”,即發現和提出問題,如“新舊課之間有什麼關係”、“和過去的什麼知識類似”“能闡釋哪些熱點問題”等等,這一過程中有利於培養了同學們的思維品質;最後,要“持之以恆”。搞好預習還必須有決心、恆心、自信心。要把“課前預習”這個起始階段搞得深入、紮實,使之在整個學習過程的良性循環中起到基礎性的作用。當然,學習不是一蹙而就的,還需要堅持一定時期才能見到效果。

(二)關於上課。上好課是學習的重要階段,是提高成績和培養能力的瓶頸。上課的關鍵是“專心”。“心”專在哪裏?一般來說專在看(書,黑板,屏幕),聽(老師講解和同學們發言),積極參與(積極動腦與老師形成零距離互動、將你預習時確定的聽課重點與老師的講解結合起來)

“看、聽、參與”等形式有所不同,但共同的東西就是都必須動腦,這是貫穿整個上課全過程中的一條主線,也是衡量專心不專心的唯一標誌。主動思考要求 ①注意知識的積累②增加感性材料的儲備③學會一些思維方法(如分析、綜合、比較、抽象、具體化等)④將自己置身於教學情景之中。

(三)關於複習。學習具有實踐性、個體性、反覆性的特點,反覆性以及愛賓浩斯遺忘曲線要求學習過程應該及時複習。及時複習可以使知識的漏洞得到及時彌補,使對知識的理解得到昇華,實現對知識的再認識,再提高,特別是使思維的深刻性得以發展。

複習包括:及時複習、階段複習、總複習。進行及時複習,應着重抓好以下個環節:①“憶”:即回憶學習了哪些知識,如本課的重點是什麼、教師是如何分析和解決知識的、教學內容的知識網絡圖等等,要達到在大腦中要象放電影一樣能把它再現出來。②讀:讀書、讀筆記並同回憶進行對照,這樣就不僅加深了記憶而且保證了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性。③思:把新知識進行歸納形成一個小系統,讓知識各就各位。然後納入到所學知識的大系統中,形成一個知識網絡或知識座標。複習的這幾個環節是統一不可分割的,學習中要把它們有機的結合起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靈活運用。不可孤立的強調一個方面,否則就達不到好的效果。

當然要想學好高中思想政治課,除了掌握上述一般方法以外,最重要的一點還要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培根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 如果你渴望獲得較好的學習成績,就應該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英國哲學家艾蒙斯說:“習慣要不是最好的僕人,便是最壞的主人。” 可見習慣有好有壞之分,好習慣會使人獲得成功和幸福,壞習慣會導致人生的失敗與不幸。因爲好的習慣是成功的捷徑,壞的習慣卻將人帶入迷途。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按照學習高中思想政治課的一般方法和培養成良好的學習政治課的習慣並持之以恆,就一定能夠從這種好習慣上獲取源源不斷的動力和精神財富,在好的學習方法的指導下,在學海中揚帆起航到達成功的彼岸!

2005年3月

思想政治課 篇四

思想政治課

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初探    素質教育是以提高國民素質爲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重點,以造就“四有”新人爲目標的教育,實施素質教育從根本上說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指出:“要說素質,思想政治素質是最重要的素質,不斷增強學生和羣衆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是素質教育的靈魂。”中學思想政治課是各年級的必修課,是用來對學生進行馬列主義基本觀點、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法律常識、心理品質和道德品質教育的主要學科,就是要培養學生堅定的政治方向,培養他們具有高尚道德情操、良好心理品質、現代法律意識、崇高理想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思想政治課在培養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等方面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是完成素質教育任務的重要途徑。爲此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總是努力探索着……1、     培養學生的思想素質    培養學生的思想素質,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我們所要堅持的政治方向就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和堅持“三個代表”的思想,開創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局面,我們對學生教育就要始終堅持這個方向。對青少年來說就是要培養他們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有較高的目標信念和社會責任感。在教學中爲了達到這個目標,一方面我充分利用教材的內容,另一方面我注重引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理論聯繫實際,不僅使學生輕鬆地掌握了教材內容,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的思想素質。如:我在講七年級第九課《培養愛國情操   樹立崇高理想》時,組織學生開展“祖國知識知多少”的知識競賽,其中包括這麼幾個項目:①祖國之最(涉及我國經濟、科技、地理、文化……), ②愛國人物(包括民族英雄、革命烈士、科學家……), ③輝煌成就(有古代和現代,主要是新中國成立後,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祖國建設所取得的成就)。同學們爲了在競賽中獲勝,就必須查資料或進行社會調查,這樣無形中增長了學生對祖國的瞭解,提高了學生的覺悟,培養了學生的愛國情操,鍛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增強了同學間團結協作精神,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競爭意識,以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達到了教學目的。2、     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和法律意識。    所謂高尚道德的人,就是把共產主義、社會主義的道德原則和道德規範變爲自己的道德品質,有正確的價值觀,良好的道德觀念和文明禮貌的行爲習慣,有善良、正直、誠實的性格品質,有自尊、自愛和自制能力。只有具備良好道德素質的人,才能真正地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才能夠擔當起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任務。   我們對青少年進行道德教育就是要使他們明白,做人必須符合社會主義的基本道德,要向雷鋒、焦裕祿、孔繁森那樣熱愛人民,熱愛社會主義,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做“心中只有他人,唯獨沒有自己的人”。要讓學生懂得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要求,我國法律的基本常識,自覺地以道德和法律規範約束自己的言行,成爲一個講文明,懂禮貌,有道德,遵紀守法的好公民。如我在講授七年級《融入社會生活、  陶冶高雅情趣》時,結合“非典”帶給人們的災難,留給人們啓示,使學生親身感受到不文明行爲的危害,決心向陋習宣戰,向不文明行爲告別。接着我利用休息日帶領學生走上街頭,向市民宣傳《文明市民公約》,清潔馬路中間的隔離欄以及道路兩旁的綠化帶。通過這一活動不僅使學生親身體會到清潔工人勞動的艱辛,使他們更加熱愛勞動人民,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們感受到勞動後的喜悅,不文明行爲的醜陋,使他們更加熱愛勞動,自覺養成文明習慣,培養健康、向上、文明、科學的生活情趣。   目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有的人不守社會功德,違法亂紀,而且青少年違法犯罪案件在近幾年來呈上升趨勢,尤其是網吧對青少年的危害更爲突出。如某市一中學生因迷戀網吧,被父母批評後,心中不滿,竟殘忍地殺害了其父母。再如北京市兩名中學生縱火焚燒網吧,導致二十多人死亡,走上了違法犯罪之路。我在講授八年級《依法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時,充分利用教材讓學生懂得青少年健康成長,離不開各方面的保護,但更需要自我保護。配合教材我組織學生搞了一次《告別網吧  走近科學》的活動,這次活動分三步,第一步,先請法律工作者講如何預防青少年犯罪。第二步,請曾經迷戀網吧的學生代表談身受其害的體會。第三步,簽名儀式。學生在主題橫幅上聯合簽名,決心告別網吧,使活動達到了高峯。這次活動後,原來各班令人頭疼的網吧迷,現在安下心來學習了。3、     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人的心理素質是人的素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從未來着眼,二十一世紀是高度知識化、信息化的世紀,也是全球競爭日趨激烈、合作日趨緊密的世紀。要在本世紀實現中華民族全面振興的理想,就必須培養同現代化要求相適應的數以億記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數以千萬記的專門人才。這些人才同時也是適應國際競爭與合作發展趨勢的人才。參與國際人才競爭與合作,僅有智力因素是不夠的。國際專家學者指出:從世界科技人才競爭發展的趨勢來看,能否在國際競爭中取得優勢,人才的心理素質起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不少人甚至把擁有心理健康素質看成是現代文明人的重要標誌。   從現實來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當然包括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調查研究表明,我國青少年確實存在着心理素質不高的問題,個別人尤其是在城市還比較嚴重。隨着我國獨生子女的普遍化,心理健康問題成爲一個需要認真加以重視的問題。中國小生的心理素質不高,暴露出來許多與現代社會發展不適應,影響其健康發展的心理問題。如自私、個人主義嚴重、不尊重他人、不會交際與合作,懶惰、不願吃苦(據報道某中學一女學生因軍訓太苦,便回到宿舍服毒自殺),害怕失敗和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差,有的人喜歡好高騖遠,不能實事求是,一旦達不到目標,便一蹶不振,甚至走上絕路;有的人總奢望什麼事都會一帆風順,沒有遇困難的心理準備,一旦遇到挫折,便茫然不知所措;有的因家長對子女的要求過高和社會競爭力的增強,無形對子女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壓力,使其心理負擔太重,走上輕生之路等等。這些問題得不到解決,將直接影響他們的健康成長,進而影響我國在世界的競爭能力。   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政治理論教學和對現實情況的分析,讓學生正確認識和對待個人與社會,紀律與自由,現象和本質的關係;讓學生懂得想問題辦事情要從實際出發,正確的與人交往;看問題,辦事情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堅持一分爲二的觀點,結合七年級開設的鍛鍊心理品質的教育,還可以利用校外的教育基地,開展實踐活動。如帶學生走向農村,幫農民種植農作物,體驗農村生活,鍛鍊他們的獨立自主能力,提高與他人交往的能力和培養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能夠在今後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以正確的態度對待一切,遇到挫折,能及時調整自己的情緒,自覺磨礪堅強的意志,糾正自己心理上的偏差,形成活潑開朗、樂於交往、自制力強,有較強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戰勝困難和積極對待挫折的勇氣和本領等良好性格,做到勝不驕,敗不餒,真正成爲二十一世紀所需要的人,成爲有益於社會的人。

思想政治課

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初探    素質教育是以提高國民素質爲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重點,以造就“四有”新人爲目標的教育,實施素質教育從根本上說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指出:“要說素質,思想政治素質是最重要的素質,不斷增強學生和羣衆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是素質教育的靈魂。”中學思想政治課是各年級的必修課,是用來對學生進行馬列主義基本觀點、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法律常識、心理品質和道德品質教育的主要學科,就是要培養學生堅定的政治方向,培養他們具有高尚道德情操、良好心理品質、現代法律意識、崇高理想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思想政治課在培養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等方面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是完成素質教育任務的重要途徑。爲此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總是努力探索着……1、     培養學生的思想素質    培養學生的思想素質,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我們所要堅持的政治方向就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和堅持“三個代表”的思想,開創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局面,我們對學生教育就要始終堅持這個方向。對青少年來說就是要培養他們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有較高的目標信念和社會責任感。在教學中爲了達到這個目標,一方面我充分利用教材的內容,另一方面我注重引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理論聯繫實際,不僅使學生輕鬆地掌握了教材內容,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的思想素質。如:我在講七年級第九課《培養愛國情操   樹立崇高理想》時,組織學生開展“祖國知識知多少”的知識競賽,其中包括這麼幾個項目:①祖國之最(涉及我國經濟、科技、地理、文化……), ②愛國人物(包括民族英雄、革命烈士、科學家……), ③輝煌成就(有古代和現代,主要是新中國成立後,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祖國建設所取得的成就)。同學們爲了在競賽中獲勝,就必須查資料或進行社會調查,這樣無形中增長了學生對祖國的瞭解,提高了學生的覺悟,培養了學生的愛國情操,鍛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增強了同學間團結協作精神,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競爭意識,以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達到了教學目的。2、     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和法律意識。    所謂高尚道德的人,就是把共產主義、社會主義的道德原則和道德規範變爲自己的道德品質,有正確的價值觀,良好的道德觀念和文明禮貌的行爲習慣,有善良、正直、誠實的性格品質,有自尊、自愛和自制能力。只有具備良好道德素質的人,才能真正地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才能夠擔當起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任務。   我們對青少年進行道德教育就是要使他們明白,做人必須符合社會主義的基本道德,要向雷鋒、焦裕祿、孔繁森那樣熱愛人民,熱愛社會主義,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做“心中只有他人,唯獨沒有自己的人”。要讓學生懂得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要求,我國法律的基本常識,自覺地以道德和法律規範約束自己的言行,成爲一個講文明,懂禮貌,有道德,遵紀守法的好公民。如我在講授七年級《融入社會生活、  陶冶高雅情趣》時,結合“非典”帶給人們的災難,留給人們啓示,使學生親身感受到不文明行爲的危害,決心向陋習宣戰,向不文明行爲告別。接着我利用休息日帶領學生走上街頭,向市民宣傳《文明市民公約》,清潔馬路中間的隔離欄以及道路兩旁的綠化帶。通過這一活動不僅使學生親身體會到清潔工人勞動的艱辛,使他們更加熱愛勞動人民,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們感受到勞動後的喜悅,不文明行爲的醜陋,使他們更加熱愛勞動,自覺養成文明習慣,培養健康、向上、文明、科學的生活情趣。   目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有的人不守社會功德,違法亂紀,而且青少年違法犯罪案件在近幾年來呈上升趨勢,尤其是網吧對青少年的危害更爲突出。如某市一中學生因迷戀網吧,被父母批評後,心中不滿,竟殘忍地殺害了其父母。再如北京市兩名中學生縱火焚燒網吧,導致二十多人死亡,走上了違法犯罪之路。我在講授八年級《依法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時,充分利用教材讓學生懂得青少年健康成長,離不開各方面的保護,但更需要自我保護。配合教材我組織學生搞了一次《告別網吧  走近科學》的活動,這次活動分三步,第一步,先請法律工作者講如何預防青少年犯罪。第二步,請曾經迷戀網吧的學生代表談身受其害的體會。第三步,簽名儀式。學生在主題橫幅上聯合簽名,決心告別網吧,使活動達到了高峯。這次活動後,原來各班令人頭疼的網吧迷,現在安下心來學習了。3、     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人的心理素質是人的素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從未來着眼,二十一世紀是高度知識化、信息化的世紀,也是全球競爭日趨激烈、合作日趨緊密的世紀。要在本世紀實現中華民族全面振興的理想,就必須培養同現代化要求相適應的數以億記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數以千萬記的專門人才。這些人才同時也是適應國際競爭與合作發展趨勢的人才。參與國際人才競爭與合作,僅有智力因素是不夠的。國際專家學者指出:從世界科技人才競爭發展的趨勢來看,能否在國際競爭中取得優勢,人才的心理素質起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不少人甚至把擁有心理健康素質看成是現代文明人的重要標誌。   從現實來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當然包括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調查研究表明,我國青少年確實存在着心理素質不高的問題,個別人尤其是在城市還比較嚴重。隨着我國獨生子女的普遍化,心理健康問題成爲一個需要認真加以重視的問題。中國小生的心理素質不高,暴露出來許多與現代社會發展不適應,影響其健康發展的心理問題。如自私、個人主義嚴重、不尊重他人、不會交際與合作,懶惰、不願吃苦(據報道某中學一女學生因軍訓太苦,便回到宿舍服毒自殺),害怕失敗和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差,有的人喜歡好高騖遠,不能實事求是,一旦達不到目標,便一蹶不振,甚至走上絕路;有的人總奢望什麼事都會一帆風順,沒有遇困難的心理準備,一旦遇到挫折,便茫然不知所措;有的因家長對子女的要求過高和社會競爭力的增強,無形對子女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壓力,使其心理負擔太重,走上輕生之路等等。這些問題得不到解決,將直接影響他們的健康成長,進而影響我國在世界的競爭能力。   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政治理論教學和對現實情況的分析,讓學生正確認識和對待個人與社會,紀律與自由,現象和本質的關係-本站§ ;讓學生懂得想問題辦事情要從實際出發,正確的與人交往;看問題,辦事情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堅持一分爲二的觀點,結合七年級開設的鍛鍊心理品質的教育,還可以利用校外的教育基地,開展實踐活動。如帶學生走向農村,幫農民種植農作物,體驗農村生活,鍛鍊他們的獨立自主能力,提高與他人交往的能力和培養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能夠在今後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以正確的態度對待一切,遇到挫折,能及時調整自己的情緒,自覺磨礪堅強的意志,糾正自己心理上的偏差,形成活潑開朗、樂於交往、自制力強,有較強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戰勝困難和積極對待挫折的勇氣和本領等良好性格,做到勝不驕,敗不餒,真正成爲二十一世紀所需要的人,成爲有益於社會的人。

大思政課主題班會教案 篇五

一、活動目標:

1、通過一組新舊照片的對比,學生從衣食住行幾個方面,討論祖國七十年的飛速發展變化。通過競賽,讓學生更加了解祖國,併爲祖國獻上祝福。聆聽感人的小故事,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樹立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倡議學生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與祖國共成長。

2、聽過幻燈片、朗誦、歌唱,知識競賽等多種活動,感悟愛國的深刻內涵,從而明確自己作爲炎黃子孫的光榮與作爲一名中學生的責任和義務。

二、活動準備:

朗誦、歌曲、資料收集

三、活動過程:

1、宣佈《我愛你,我的祖國》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2、看新舊照片,從衣食住行等方面感受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暢談自己的感受。

3、配樂詩朗誦:《祖國頌》

4、《祖國知多少》知識競賽

5、(少年周恩來的故事: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6、交流討論:我們能爲祖國做什麼(結合日常生活)

7、小組朗誦:《我愛我的紅領巾》

8、對祖國的祝福(貼成一個慶字)

9、全班歌唱《愛我中華》

10、宣佈結束

大思政課主題班會教案 篇六

一、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使學生懂得如何珍惜自己所擁有的愛和親情。懂得去體諒父母、感謝師恩、熱愛學校,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回報社會。

2、通過《愛家愛校》這個主題班會,讓學生了解家的含義,以及它對國家、對社會、對家庭、對個人的重要性。增強學生的愛家、愛校、愛國的觀念,要關愛自己,關愛家長,關愛別人,更要熱愛我們的校園。

3、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並且讓他們認識到家的重要性,以此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心。

二、活動的形式:

發言、討論、生生交流、師生交流。

三、活動過程:

(一)、愛國

同學們,我們都是和祖國一起成長起來的00後,我們親眼見證了中國的發展,更是親身體會到了祖國強大給我們帶來的富足安康的生活。21世紀所有中國人心中唱響的歌就是《國家》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視頻國家。

小討論:

同學們,看完了視頻的精彩鏡頭,現在,你們對《國家》歌詞的描寫有何感想? 學生自由發言(限時2分鐘)

老師:新中國建國__週年獻禮歌曲《國家》動人的旋律、平實的歌詞道出國與家的深厚情感,展現了國的強大與家的祥和的意境,《國家》情感表達充分,撥動了我們的心絃,使我們對‘家’、‘國’都有一種渴望,渴望去怎樣付出,如何更深刻地去愛。” 請談談:

在21世紀的中國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民族英雄和愛國故事?

國小生如何愛國

測測你愛國的程度

從對以下句子的認同程度能否測出一個人是否愛國

1、我愛我自己的國家。

2、我爲自己是一箇中國人自豪。

3、我認爲中國人挺了不起的。

4、在某種程度上,我的情感與國家緊密相連,受國家大事影響。

5、我會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

6、我認爲升旗是一件很神聖的事情

(圖片展示一些愛國的小細節)

小討論: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中學生該如何愛國呢?

學生自由發言(限時5分鐘)

老師總結: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二)、愛校

父母辛辛苦苦養育了我們,有把我們送到了學校裏,我們在那裏學習和生活,因此,學校也是我們的家。學校是我家,人人都愛她。“我們不僅要愛自己的小家庭,也要愛學校這個大家庭,因爲校園是我們成長的搖籃,我們是校園中快樂的一員,是啊!這充滿友愛的校園裏,我們像一隻只快樂的小鳥!這麼美的學校,我們該如何去愛她呢,請小組在一起交流:要愛校我們應該怎樣做?如下幾方面:

(1)尊敬老師團結同學

(2)愛護公共財物

(3)講究衛生

(4)遵守紀律

(三)、愛班

上課、自習文明,不(遲到、早退、曠課、睡覺),不(吵鬧、影響他人);

考試文明,不(作弊);

就餐文明,不(插隊、浪費);

交友文明,不(拉幫結派、惹事打架),不(早戀);

語言文明,不(說髒話、壞話、謊話)。

尊敬老師,不頂撞老師;

團結同學,不刻意傷害同學;

自尊自愛,不做與中學生身份不相符的事;

自覺維護班級榮譽,不做有損班級榮譽的事;

熱愛學校,自覺維護陽中榮譽,不做有損陽中榮譽的事。

倡議: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

四、總結

同學們,愛國,就應該心懷熱愛祖國、熱愛中華民族的感情,堅定爲振興中華而努力奮鬥的信念,最重要的是現在努力用功讀書,充實自己,是爲以後更好的報效祖國!愛校,是從一點一滴中體現的:揀起地上的一片廢紙,向老師打一次招呼,遵守校規,熱愛自己的班級!愛家,爲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關心父母。讓我們努力奮鬥讓我們的祖國更美好!

思想政治課 篇七

摘要:國中思政課加強人文精神教育要更新觀念、確立“以人爲本”思想;要體現人文精神教育的基本要求;要加強自主、合作精神。

關鍵詞:國中;思想政治課;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的形成是個長期的過程,而國中階段是學生思想不斷成熟、日趨穩定的關鍵時期。現行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顯露出種種問題:教育觀念滯後,教學內容存在着“繁、難、偏、舊”的狀況,教學方法單一,忽視學生主動參與、合作、探究等多種形式的學習;教學評價過分關注對結果的評價,忽視對過程的評價,過於注重學業成績,忽視綜合素質的評價和全面發展的評價。加上應試教育的負面影響,使教師難以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學生難以整合思政學科中加強自身人文素質的科學知識等。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推行無疑是對這一矛盾的有效化解,新《課程標準》在教學目標 、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上爲國中思想政治課加強人文精神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論依據和現實途徑。

一、確立“以人爲本”的教學思想

新的課程目標確立了以學生爲本的思想,將學生的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學生基本素質的提高置於課程目標的核心位置。這就要求教師轉變陳舊的教育觀念,切實貫徹人本主義思想,一切從學生自身實際出發,立足於青少年的思維特徵、認知能力,讓青少年成爲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在教學過程 中,不僅要尊重他們的主體地位,激發他們的主體意識,促進他們自我教育、自我發展能力的形成;更要關注他們的情緒生活、情感體驗、道德修養和人格養成。通過教育使他們不僅能掌握紮實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也能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爲他們進入、服務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 

二、尋找結合點,體現人文精神教育的基本要求

作爲人文精神教育主陣地的思想政治課,每一課的教學內容都包括豐富的人文精神內涵。新課程更是增加了許多充滿人文精神的內容和材料:如 “鍥而不捨,金石可鏤”的堅強意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仁愛精神;“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的律己觀念等。

結合七年級政治教材,對學生進行良好心理品質和健康人格、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確思想方法的教育,使他們懂得磨練意志、優化性格、自尊自信、陶冶情操、嚴格自律對個人成長的意義;引導他們具有面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對待成功的正確態度,以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需要。例:在講授《善於調節情緒,保持樂觀心態》這一課時,老師可介紹一些調節不良情緒的方法,如理智消解法,注意轉移法、心理放鬆法,要求學生看一些健康有益的書刊、影視作品,避免盲目衝動;和學生一起學做課本材料中的心理放鬆操。在培養學生良好的情緒的同時,努力培養學生健全的理智感、道德感、美感、集體的榮譽感和愛國主義的情感。

結合八年級政治教材,採用以例說法、模擬法庭等形式,對學生進行法律常識的教育,逐步培養學生運用法律武器維護國家安全、利益和公民合法權益,依法同違法犯罪作鬥爭的能力;幫助學生初步形成適應現代社會生活所必需的法律意識,自覺遵守憲法和法律,依法規範自己的行爲。要求學生知法、守法、護法,培養學生增強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的情感。

結合九年級政治教材,使學生能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制度和資本主義制度,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作用和消極影響,正確認識當今世界的人口問題、資源問題、環境問題,正確對待升學和就業,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社會責任感、危機感,努力使學生的情感得到昇華,自覺把祖國的前途命運、人類的幸福與個人的前途、命運聯繫起來,並落實在自己的行動中。

三、改革教學方式,加強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

新《課程標準》強調教學方法的針對性、有效性和時代感,強調採用啓發式、討論式和研究性學習等方式進行教學,強調有條件的學校,應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努力實現教學手段的現代化。這就要求思政課教師應主動順應時代的需要,積極投身於教育教學改革之中,尋找新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

1、啓發式教學。啓發式原則是新《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教學原則。它要求教學過程 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着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獨立思考能力、道德辨析能力和道德選擇能力。例:在講“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時,教師可以先播放一首《春天的故事》的歌曲錄音,隨後給出問題:1979年在中國發生了什麼事?爲什麼說她是一個春天?這位老人是誰?1992年中國又發生了什麼事?爲什麼說1992又是一個春天呢?受歌曲的啓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會被激發,他們會紛紛舉手發言,並進行熱烈的討論,這時教師可適當地進行一些穿針引線。這樣,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我國改革開放這一基本國策的理解,而且昇華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2、研究性學習。隨着形勢的發展,傳統的以灌輸、塑造爲主,過分強調教師的權威性,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的思想教育方法越來越難以得到學生的認同。這就需要教師引入能真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研究性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確定問題,自主探索,主動分析,解決問題。如針對去年夏天嚴重的“電荒”現狀,教師可組織學生對當地“電荒”狀況展開調查,瞭解用電現狀,分析“電荒”產生的原因,提出緩解“電荒”的有效建議。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不但可以提高自身的創造力和實踐能力,而且還能促使他們更多地去關心家鄉的發展、祖國的命運、社會的進步。

3、體驗性教學。新的基礎教育課程強調,教學要從學生的經驗和體驗出發,密切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繫,引導學生不斷深入地觀察和體驗真實的社會生活。爲此,教師不僅要增加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開展演講、辯論、表演以及觀看影視、錄像等活動成分,而且應打開校門,突破校園四角天空的束縛,引導學生走向廣闊的社會生活,進行社會調查,參與社會實踐,並及時引導學生收集資料、舉辦展覽、壁報等活動,安排學生撰寫小論文、調查報告等。憑藉這個過程,學生可以瞭解社會的發展、時代的要求、人們的人生態度和理想信念,進而以此爲參照來設計自己、調整自己、充實自己,逐步形成明確的價值觀念和人生態度。

四、完善評價方式,保障人文精神教育的有效實施

新課程評價要求教師不斷完善對學生的評價方式,但無論採取何鍾方式,都應充分體現以下特點: 

1、發揮主體性。對學生的學習評價不只是老師的惟一權力,我們也可通過學生自評、小組互評的形式,使學生從被動接受評價逐步轉向主動參與評價。如通過學生自評,提倡學生不斷反思並記錄自己的學習歷程:最好的作業 、最滿意的作品、最感興趣的課外書、最難忘的事等,及時發掘並展現學生的閃光點,激發學生的自信心,發展學生的自我意識。又如通過小組互評,對學生的學習態度、行爲習慣等作出較爲客觀的評判,能使學生看到他人的長處,發現自己的不足,最終實現自我改正、自我完善。這樣的評價方式提高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將評價變成了學生主動參與、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過程。

2、體現全面性。學習成績曾經是考查學生髮展的重要指標。但隨着社會的發展,知識爆炸、競爭加劇、網絡與信息時代的到來,僅僅掌握知識與技能已遠遠不能適應社會對人發展的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在評價過程中應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其他方面,如積極的學習態度、創新精神,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等,從考查學生學到了什麼到學生是否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合作、學會做人等進行全面考查和綜合評價。

3、尊重差異性。無論從哪個角度說,人總是有差異的,人的思維也不一樣。根據差異性原則,教師應以最大的寬容鼓勵學生去學習,允許有不同的速度,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學習。對一些認識事物較慢的同學,要注意鼓勵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或別人的幫助,爭取達到基本要求,稍有進步就應及時給予表揚,激發他們的自信性。平時多留心和培養學生的閃光點,讓其發揚光大,逐漸成爲合格的各具所長的社會有用人才。

4、重視實踐性。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而且更要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和體驗。比如,設計一份社會調查的作業 ,然後評價學生能否積極主動地完成這一調查任務,能否實事求是地分析調查活動的數據,是否在調查報告中表現出對存在問題的憂患意識,能否獨立思考,提出與他人不同的見解。只有在參與過程中,纔能有效地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科學的探究精神、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培養學生具有初步的人文精神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這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然,但這又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如何使人文精神在國中思想政治課中得到貫徹、落實,是值得所有政治教師積極研究探索的問題。只有在開放的觀念、開放的內容、開放的方式、開放的評價中反覆感知、理解、實踐之後,才能很好地去把握新形勢下國中生人文精神教育的規律性。

大思政課主題班會教案 篇八

教學目標:

1、能夠用雄壯有力的聲音自豪地演唱歌曲。

2、瞭解《國歌》的詞曲作者、國歌的全稱《義勇軍進行曲》、創作背景,體會《國歌》表達的愛國情感。(三年級接觸練習指揮)

3、複習鞏固五線譜、簡譜。

教學過程:

1、導入:考一考

我們的國旗是什麼?我們的國歌是什麼?誰 能告訴老師在什麼樣的場合中會升國旗、奏響《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呢?

國家的意義:對於我們來說,國旗和國歌代表了整個國家的人民,國旗和國歌是我們身份的象徵。每天清晨,天安門廣場都會集結很多市民,他們都在等待升旗儀式。當宣佈升旗儀式開始的時候,,廣場上的人們頓時安靜下來,當洪亮的國歌奏起來的時候,人們一面把目光注視着冉冉升起的國旗,一面高唱國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油然而生。

2、國歌探祕

下面我們一起來探究《國歌》的祕密,那麼你對國歌瞭解多少呢?你知道國歌的詞作者,曲作者是誰嗎?是什麼力量是這首歌曲成爲抗戰時期全國人民戰鬥的號角,是什麼原因是這首歌曲成爲一種抗爭不息,獨立自強的精神?聶耳先生在《義勇軍進行曲》中使用了什麼祕密武器呢?讓我們一起來進行一次探祕行動吧?

(1)重音記號“>”“中華民族”聶耳在這裏想表達什麼樣的情感?用帶和不帶記號來進行演唱對比,體會歌詞及重音作用。

(2)對比演唱

有這樣一句歌詞:“起來,起來,起來”。這是一種上行的用法,從較低音極進行至較高音極叫上行。爲什麼聶耳在這裏運用上行手法?用其他旋律走向唱唱“起來,起來,起來”談談感受。

(3) 唱一唱

在瞭解了歌曲的意境後,現在我們用平穩的進行曲速度,飽滿激昂的熱情,以及強弱分明的節奏,完整地演唱歌曲。

(4)一起來打

3、小結

同學們,國歌是祖國的象徵,是民族的心聲,是國家的靈魂。抗戰時期,國歌是民族的號角,和平年代,國歌又賦予更深刻的意義。無論你走到哪裏,只要你聽到這振奮人心的旋律,你就會感到一種自豪!一種力量!因爲在這音符中,你已不再是一個普通的人,而是一個偉大民族中的一員!

4、五線譜、簡譜、豎笛

在我們音樂課上隆重介紹這樣一個家族,沒有他們我們就沒有音樂,他們就是五線譜家族,有的同學也許對他們很陌生,但是如果你聽到了他們另外一個名字就不會感到陌生了,(教師出示簡譜)以後我們要與他們一起上課,希望大家儘快記住他們啊!

從這個學期開始我們要組建一支樂隊,我是大家的指揮,而我們的樂器就是豎笛,看誰在學習時最認真,最聽指揮。

思想政治課 篇九

思想政治課是中學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其思想性、時代性強。因此我們要結合課程體系,把握時代脈搏,充分發揮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生命力。首先我們應指導學生閱讀各類書刊如《半月談》、《中學生時事報》、《時事》雜誌等;其次堅持讓學生每天收看《新聞》和《焦點訪談》,並作好摘記,在課堂上花一部分時間進行新聞發佈會;另外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撰寫政治小論文,並在政治學科組內設獎進行評比。這樣,通過課堂與社會有機結合,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學生學習政治課的積極性就會大大提高。例如:八年級思想政治課中講到《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主題》這一課時,可利用學生平時提起布什、伊拉克戰爭等津津樂道這一興趣,讓學生談平時所掌握的時事知識,可以相互補充,給他們充分的自由,從而提高他們上課的高漲情緒,進而讓學生討論這些強國爲什麼熱衷於干涉別國內政,在這種充分討論的基礎上老師再總結出最大限度地攫取利潤、追逐利益是某些大國推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根本原因。這樣的課堂教學既緊密聯繫了學生的思想實際,又加強了學科與國際形勢聯繫,既讓學生關注了社會生活焦點,又掌握了書本知識,爲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注入了活力。更爲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這樣的教學才能激發學生興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思想政治課 篇十

在情景教學中,運用各種情景的主要目的就是爲了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知識的積極性和興趣,讓他們在愉快的心理狀態下主動學習,這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獲得成功的關鍵。誠然,在思想政治課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運用諸如音樂、電視、廣播、多媒體教室等許多現代化教學手段,以便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新奇感。不過,我認爲這只是解決了形式上的問題;要真正培養起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還得從課堂教學內容本身去下深工夫。

① 始終堅持啓發式教學。

堅持啓發式教學,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重要的歷史經驗教訓之一。特別是在實施思想政治新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更要堅持貫徹啓發式的教學方法。啓發式教學作爲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總方法,是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要達到的目標中的一部分,也是思想政治新課程的教學改革取得成功的必然要求,我們必須堅持。近幾年,一些有責任感的教師在這方面已經進行了不少有益的嘗試。在教學實踐中,我堅持深入鑽研教材,發掘教學內容中的啓發因素,設計富有啓發性的問題。值得注意的是,一個較好的啓發性問題,應該具備下列的條件:

<1>問題本身是學生未知的新問題,且能體現教學的重點內容;

<2>與學生的認識能力、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水平相適應,不過難也不過易,是他們跳一跳後方能摘到的“桃子”;

<3>問題的表述清楚明確,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

比如,在學習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時,我設計出的問題是

(1)同學們,你對現實的物質生活有何感受?

(2)在物質生活條件已經有了很大改善的今天,我們是不是就可以大手大腳、沒有任何節制地消費人們所創造的財富呢?爲什麼?

(3)這要求我們做到什麼?其含義是什麼?

(4)你能舉出身邊這方面的例子嗎?

(5)人們這樣做有什麼現實意義?

(6)作爲中學生,我們該怎樣去達到這一要求?這6個問題都很貼近學生的生活,結合自身實際和教材本身,想想也都能答。

②理論聯繫實際,國內外重大時事政治穿插運用。

理論聯繫實際,是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居於主導地位的基本原則,這對於調動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也很重要。因爲思想政治理論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學生就會覺得,思想政治課的內容就在我們身邊,很實際,並不只是純理論要求,它要解決的是我們身邊的一些實際問題,學了之後有用,如此,自然就能產生要學好思想政治課的動機與興趣。不過,要貫徹這一原則,重要的是我們要正確把握它在不同教學階段上的不同要求。

(1)在闡明教材理論知識階段,也就是新教材的教學,我們可以通過實際材料使學生感知與理解教材。這時我們要在深入鑽研教材的前提下,聯繫學生比較熟悉的、易於理解的、生動具體形象的、又能準確反映教材理論知識的實質的實際事例進行教學。比如,在進行愛護公共財物的品德教育時,我聯繫學生自己的財物(書、文具、自行車等)和他所使用的課桌椅、實驗器材、教室等,闡明公共財物的概念,並進一步明確爲什麼損壞公物要賠償等問題。

(2)在運用理論分析說明實際問題階段,即課本知識的應用。這時,我們要着重聯繫與教材內容有關的、學生關心和感興趣的重大社會實際,以及學生中帶有傾向性的思想行爲問題應用知識,鞏固深化所學理論知識。比如,在進行科教興國這一基本國策教育時,我聯繫到2003年10月我國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的重大時事政治,說明我們黨和政府對科學技術工作的重視,以及這一事件將對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產生的深遠影響,和科學技術的強大力量,讓學生進一步明確我國爲什麼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再比如,在講到堅持真理、反對謬誤、破除迷信這一知識點時,我聯繫到危害我國當前社會的邪教天安門廣場自焚事件的社會實際進行教學,既讓學生清晰地看到了迷信思想的重大破壞作用,也加深了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