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尊重的哲理故事(精品多篇)

尊重的哲理故事(精品多篇)

尊重哲理故事 篇一

1985年,英國電影明星伊麗莎白·泰勒主持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艾滋病慈善基金會。她在關注艾滋病人的同時,還致力於幫助他們重新獲得人格和尊嚴。

一次,泰勒帶領志願者去一個艾滋病患者居住的山村慰問,這些病人長期受到人們的歧視,變得格外敏感和自卑。

出發前,泰勒就對志願者說:“我們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讓這些病人感受到平等和尊重。”

到達山村後,志願者開始給村民發放帶來的慰問品。志願者說話和藹,態度自然,讓村民們很感動。忙活了一上午,他們終於把帶來的物品分發完畢,泰勒累得氣喘吁吁,坐在路邊的草地上休息,順手擰開了自帶的熱水瓶,倒了一杯水放在身邊。

這時,一個叫吉姆的小男孩跑過來。這是一個可憐的小男孩,出生時便攜帶了艾滋病毒。吉姆雙手端起泰勒身邊的水杯,遞給她說:“阿姨,您累了,喝點水吧。”

志願者吃驚地盯着吉姆,眼神裏充滿了緊張和不安。吉姆的母親也隨後趕過來,她漲紅了臉呵斥道:“吉姆,把你的水拿回去。”吉姆不知所措地舉着水杯,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

“謝謝你,吉姆,我渴急了。”這時,泰勒站起來,接過吉姆手裏的水,一口氣喝下去,臉上露出了微笑。

“不用謝,能幫助你我很高興。”吉姆擺着手,也甜甜地笑了。

吉姆的母親朝泰勒深深地鞠了一躬,流出了眼淚,在場的志願者也對她敬佩不已。

尊重就在於一個個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裏,正如泰勒喝下的那杯水,這比任何東西更能讓艾滋病人感到平等和尊重。

尊重哲理故事 篇二

有位教育家曾經說過:“兒童一旦懂得尊重與羞辱的意義之後,尊重與羞辱對於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一種刺激。”李大釗在家庭教育中,十分注意運用“尊重”這種“最有力量” 的方法。他注意研究兒童心理,根據孩子們心理、生理特點,採取循循善誘的方法,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

有一年夏天,李大釗從北京回河北老家歇暑假,給孩子們每人買回一包禮物——筆、墨、方 格字帖。孩子們很是高興,立即研墨展帖,端端正正坐在八仙桌前寫了起來。

這次是李星華生平第一次臨帖寫大字,所以她左臨一張,看看不像,右臨一張,看看還是不像,氣得小臉發紅,直想哭出來。她放下筆,躲到後院裏偷偷地抹眼淚。這時李大釗和妻子發現星華在哭,但摸不清她爲什麼哭。妻子正好張口問星華,卻被李大釗攔住了。他說。“ 女孩子的心理是很難揣摸的,你要是問她爲什麼哭,她不會告訴你的,你不要硬逼着問她。哭的原因不是很明顯地擺在那裏了嗎 ? ”妻子莫名其妙。李大釗接着說:“我記得在一本什麼書上看過:一個很可愛的小女孩,一不留神,用小刀劃破了自己的手指,這個小女孩立即把傷口包了起來,生怕別人包括自己的爸爸媽媽發現,直到傷口長好了纔給人看。你說這是一種什麼心理呢 ? 這就是女孩的一種好勝心,你明白了嗎 ? ”妻子這才恍然大悟。過了一會兒 ,李大釗把小星華叫來,一同走到八仙桌前,指着星華寫的字帖微笑着說:“你的字寫得很好,有點像魏碑帖上的。因爲這是你第一次臨帖,寫得還不大整齊,筆畫有的地方粗,有的地方細。字有的個兒大,有的個兒小,要是天天耐心練習,就一定會寫好的。你看,你哥哥寫得也不整齊呀,可是他不着急,沉得住氣,只有這樣,將來纔會把它慢慢地寫好。”

李大釗的話使星華受到很大鼓勵,同時也使她瞭解到自己遇事不冷靜,容易急躁的缺點。從此,星華不僅天天練習寫大字,而且性情也變得比以前沉穩多了。

尊重哲理故事 篇三

著名電影演員奧黛麗·赫本出生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的一個貴族後裔家庭。10歲那年,赫本進入荷蘭安恆音樂學院學習芭蕾舞。爲了加強練習,赫本的父母專門給她建了一個舞蹈室,還請了一名舞蹈老師瑪莉,專門指導她練習芭蕾舞。

一次,赫本和家人在舞蹈室裏跳舞,休息的時候,赫本指着一面牆說:“如果把這面牆換成一塊大玻璃就好了,這樣陽光可以照進來,既明亮又溫暖。”赫本的提議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同意。可是,就在母親吩咐人準備拆牆裝玻璃時,赫本卻攔住了母親:“先不要拆牆,我還沒有徵求瑪莉老師的意見呢!”“何必徵求一個下人的建議呢?何況這個舞蹈室是我們的,我們想怎樣改造就怎樣改造。”母親理所當然地說。確實,在當時的貴族制度下,貴族和下人之間的界限很分明。赫本的姐妹也說,這根本是多此一舉,因爲瑪莉老師肯定會同意的。

赫本卻執意要等到瑪莉老師從老家回來。半個月後,赫本恭敬地徵求瑪莉老師的意見,瑪莉老師先是一愣,繼而激動地連連點頭:“同意同意,我很贊同!”這時,赫本才告訴母親可以開工了。赫本的表姐對此很不解:“我就知道她會同意的,爲什麼要浪費這十幾天的時間呢?要不然這面大玻璃牆早就裝好了,我們現在就可以一邊跳舞一邊沐浴陽光了。”“這怎麼能算浪費時間呢?”赫本認真地說,“舞蹈教室雖然是我們建造的,但瑪莉老師也是使用者呀,既然是使用者,就應該徵求她的意見。而且我也知道她會同意,但很多事情,結果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實現結果的形式。而這種形式最能讓人感覺到平等和尊重。”後來,瑪莉老師聽說了赫本說的這番話,感動得熱淚盈眶。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常會聽到這樣的話:“不用問了,他肯定會同意的!”但同意與否是一回事,我們有沒有徵詢是另一回事,因爲徵詢本身不僅是一種禮貌,更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尊重。

尊重是什麼?是不自以爲是地替別人做決定,是不理所當然地認爲別人一定會怎麼樣,是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到別人身上。或許,詢問後你會發現他的意見和你果然是一致的,但是,他的意見應該由他自己說出來,他的意志應該由他自己來表達。這就是尊重。

尊重哲理故事 篇四

樓下不遠,有個廢品收購站。這是一個來自安徽的三口之家,租住在一個狹窄逼仄的車庫裏。這裏,既是他們生活起居的地方,也是堆積廢品的倉庫。每天經過,我都會看到他們俯下身子忙着整理收來的廢品。偶爾,他們會擡起頭來,一個友善的微笑,從沾滿灰塵的臉上綻放開來。不知爲什麼,每次看到他們,我總會想到“艱難”這兩個字。我感嘆着,這就是他們的生活!

每當家裏有空飲料瓶或廢報紙,我總是用一個手袋裝好,趁早晨上班的時候,順手悄悄放到收購站的門口,然後離開。

某個早晨,我仍像往常一樣,把一袋舊報紙放到那個門口,準備離開。沒想到,那女人竟然出來了。她笑着看着我,然後指了指放在門口的舊報紙。我愣住了,急忙擺手說:“不要的,送給你們了。”沒想到,她竟跑過來攔住我,硬塞給我兩枚一元的硬幣。我推搡着。那女人說話了:“大哥,我們是收廢品的,雖然掙錢不多,但也算是做生意的,沒道理不給你錢的,快拿着吧。”聽了這個安徽女人的話,我隱隱感覺臉在發燙。

我鄭重地收下那兩元錢。看着她高興地轉身離開,我知道,這一刻,她收到了一份尊重。

單位新來一個實習的女孩兒,每天有飯局我們都要帶着她。

單位很清閒。大家一邊上着班,一邊還做着別的營生,都不差錢。所以,幾乎每天都有人張羅,去哪裏哪裏吃飯。大家同去,一個也不能少。開始還好,時間長了,那個實習女孩兒便說自己有事兒,推託着不去,大家就趕鴨子上架一樣,硬拉上她。

時間過得很快,一轉眼,實習女孩兒已經來單位一個月了。月底發工資時,她也得到了一份勞務費。這天,她也開始張羅,晚上要請大家吃頓飯。

聽了她的話,大家不由相顧莞爾。大家的意思,我是心領神會的。飯要去吃,但是,這個初出校門的女孩子想請客,是不可以的。

晚飯吃得很成功。看着女孩去買單時,我在偷偷地笑。一會兒,女孩回來了。她奇怪地問我們,誰提前押500塊錢在吧檯了。她懇請大家,一定要把買單的機會留給她。誰也不說話,結果,女孩站在那裏急得快哭了。

最後,年紀最大的主任出來圓場,他說:“誰?快把錢拿回來吧。我覺得今天這個單必須由她來買。我們付賬不但不能讓她高興,反而是在傷害她。”

我從吧檯拿回了那500元錢,心裏卻是亮亮堂堂,因爲,我看到實習女孩付錢的時候,無比的開心。我知道,這一頓晚飯,會讓她不再覺得內心裏有虧欠,會讓她坦然自信地面對周圍的人。

許多人都習慣對別人只有付出,不求回報,認爲自己這樣就是高尚無私。事實上,這只是一種一廂情願的“恩賜”。人與人的和諧共處之道,不是一味去施捨和憐憫,而恰恰在於給予和索取的平衡。只有達到這種平衡,我們纔會有感情上的尊重,人格上的平等,心靈上的濡沫。

標籤:多篇 哲理 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