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留守兒童暑期實踐報告多篇

留守兒童暑期實踐報告多篇

【第1篇】2022年農村留守兒童暑期社會實踐報告範文

社會實踐能萌生責任意識, 只有到實踐中去, 才能迸發出熾熱的社會責任感來, 才能爲社會做貢獻。下面是本站整理的二姑爺農村留守兒童的社會實踐報告範文,閱讀!

農村留守兒童的寒假社會實踐報告範文

調查時間:2022年1月25-2022年2月6日

調查地點:xx鄉村

參與人員:謝建業

隨着社會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經濟快速發展,農民大多數人選擇外出打工,將自己的孩子留給老人或親戚照看。農民的收入雖然提高了,但是孩子卻失去父母的愛,學習無人監督和指導,孩子的教育成了問題。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的未來,是祖國的希望,我們應該關注農村留守兒童,幫助農村留守兒童。

近年來,農村的農民爲了增加收入,丟下自己的孩子外出打工,雖然農民的收入有所增加,農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這還是有一些負面影響,如留守兒童問題。

我走訪了xx市政府,調查顯示:xx市有2000萬農民常年在城市務工經商,產生了近20萬留守兒童,其中14歲以下佔86.5%.他們失去父母庇護,身心、學習、成長都面臨着失管、失教和失衡,由此引發了諸多社會問題,同時,也引起了社會各界對這個羣體的關注。

我到xx市正陽縣永興鄉進行了實地調查,總結一下幾點:

(一):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育問題

由於父母長期在外,監護人的文化水平較低,對孩子教育幫助不夠。孩子的監護人大多數是年紀比較大的老人,他們的文化水平低,孩子在家裏無人輔導。由於老人在家有家務,他們很少或沒有參加家長會,也就無法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所以孩子的文化成績很低。這種趨勢不利於社會的發展。

2.缺乏父母愛,性格心理存在缺陷

由於正常的家庭心理環境的缺失,缺乏父母的愛,使得留守兒童形成了典型的個性特徵和行爲缺陷。表現爲:任性、鬱悶、敏感、不安、膽怯等。在學校常常表現的不合羣、易嫉妒、叛逆心理嚴重,不能與老師和同學和平共處。很多兒童由於無人管理或管理不當而與社會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養成了不良的行爲習慣,甚至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這樣後果是非常嚴重的,不利於孩子成長,不利於社會的安定。

3.安全方面得不到保障。面臨拐騙、打架、鬥毆、交通等方面的安全隱患。由於學校與家庭之間安全紐帶銜接不上,學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留守兒童年幼無知,監護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護意識和防範防護能力,導致留守兒童傷人或被傷害等安全隱患無處不在,安全事件時有發生。

4.留守兒童在成長期需要家庭、社會的關愛和引導。目前他們尚處於心智未完全成熟的階段,缺乏對社會生活事物的準確判斷,沒有父母在身邊交流、教育和疏導,讓他們面臨了更多的疑惑和不安。如:學校尚未建立留守兒童檔案,村委會也沒設立外出務工人員花名冊,相關部門對留守兒童引發的一系列問題也尚未進行政策性的思考等。

(二):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原因

1.社會經濟發展,交通改善

隨着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經濟發展,特別是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工廠增多,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交通便利促進農村勞動力在城鄉之間流動。

2.地區教育差異和教育制度的限制

城鄉隔離的戶籍制度以及與這種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費或低收費入學,必需在原籍所在地會考、大學聯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壘。農民工無法承擔子女入學的高昂費用問題、在簡陋的農民工子弟學校入學無法解決升學考試問題、各地教材的選用不同使得這些羣體的子女在轉學後面臨兩地教育內容不能銜接的困境等問題,直接推動了留守兒童這一羣體的產生。

3. 在經濟收入與子女教育之間取捨失衡,爲了改善家庭生活,越來越多的農民離開了土地,到城市裏務工謀生。他們希望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好,也希望給下一代成長提供更充裕的經濟支持。但在外出務工與子女就學、教育之間產生衝突時,他們往往選擇前者。

(三)對問題的建議

1.各級政府和有關職能部門應結合當地實際,從入學教育、學校建設、戶籍管理等方面健全政策和制度,逐步解決進城務工農民子女進城就學問題,並從根本上杜絕城市學校對流動兒童的歧視性待遇,確保流動兒童教育“以流入地政府管理爲主,以全日制公辦學校爲主”政策的落實,解決一些有條件攜帶子女到城市讀書的農村流動父母的後顧之憂。

【第2篇】2022關愛留守兒童暑期社會實踐報告:農村教育空巢化

在放暑假之前,我們這個實踐活動小組爲暑期實踐項目做了一系列準備。由開始的毫無頭緒到摸着石頭過河,我們經歷了組織隊員,諮詢,查閱相關文獻,答辯,工作分配等過程。

我們的課題是探究農村教育的空巢化現象,是一個偏人文方面的課題,卻在答辯時,在一片科創項目中脫穎而出。在答辯之前,我們曾在參與“三下鄉”還是“知行杯”的問題上糾結許久,知道老師建議我們選擇“知行杯”,我們卻覺得在一片“高大上”的項目面前,我們被刷下來的可能太大了。如果被刷下來,我們之前的一系列準備就沒了意義。學長告訴我們,如果要做就不要考慮失敗,勇敢大膽的做,享受的是過程。於是我們選擇了“知行杯”,之後便投入到答辯中。

前一階段的準備工作的工作量不是太大,大家都未感到緊張,便盼着答辯結果下來。在積極等待的日子中,我們通過了答辯,接下來便是更詳細的工作了。組長開始對我們暑期到實地訪問調查活動做了較爲詳細的安排,我和另外一個小夥伴兒做訪問的工作。

在去實地調查前,我們糾結了許多問題,比如,住哪兒,在哪吃飯,交通是否方便,訪問的對象找誰……因爲另一個小夥伴的行程緊張,與課程有所衝突,又差點中途放棄,讓人高興的是到最後這些問題都逐一化解。

在前期的準備活動中,我們有太多的問題去討論,磨合,解決,本以爲不會順利的活動卻順順利利的開始了。

社會實踐心得

【第3篇】留守兒童暑期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留守兒童暑期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爲進一步瞭解留守兒童在各方面的具體表現,從宏觀上正確、全面地把握留守兒童現狀,從而制定出應對留守兒童問題的有效方案和措施,7月15日,我們社體部志願者赴聊城市東昌府區賈莊村開爲期一天的暑期社會實踐問卷調查。

當天上午調查組成員分別展開對留守兒童及其監護人的問卷調查。對於留守兒童,調查小組依據其年齡段對其進行深度不同的講解,並根據問卷內容深入瞭解留守兒童在生活、學習、心理等方面普遍存在和尚未引起人們重視的問題;對於留守兒童監護人,調查小組則從留守兒童平時的受照顧、受教育方面展開調查。調查過程中,我們努力讓大人們理解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重要性,並希望他們能夠在生活中多照顧和理解這些留守在家的孩子們。調查的展開得到了很多人的大力支持與配合,

在活動當天,這場調查看起來更像是一場談話,我們和他們面對面的聊天,在這期間我們會問到問卷上的許多問題,希望能讓整場調查看起來不是那麼生硬。在賈莊,外出打工的人不在少數,一部分家庭甚至是父母都出去打工,把孩子留給爺爺奶奶來照看,對年邁的爺爺奶奶來講照顧孩子很吃力,在生活照顧、學習教育等方面力不從心,從而導致留守兒童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活無助、學業失控、監護不周、心理失衡、生病時得不到及時照顧等問題。而我們通過和一部分小孩的單獨聊天瞭解到,他們非常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夠陪在他們身邊,有時候他們也覺得自己應該好好學習和孝敬爺爺奶奶,但是孩子天生好動,喜歡玩和希望調皮這種類似的活動能夠引起更多人重視的心理,讓他們的生活變得沒有他們想的那樣美好。在和一位留守兒童小張的交談裏,我還了解到:他非常希望趕緊過年,因爲只有到了過年的時候,他才能夠見到他的爸爸媽媽。他也非常想念他們。小張學習並不太好,我就問他爲什麼不愛學習,他說有時候學習碰到困難,爺爺奶奶又幫不了他,慢慢的功課都落下了。他還說道,有一些年紀比他大點的孩子經常會喊他出去玩。雖然他說的很輕巧,但我仍然覺得他似乎還沒有成熟到能夠分清是非對錯的地步,這不免讓我和我的同伴感到擔憂。

經過這一天的問卷調查,我和其他的調查成員都非常希望能夠真正的幫助他們,因爲少年兒童是我們國家的未來,很長時間我們把收來的調查問卷整理、分析、思考,認爲現在留守兒童面臨的問題很多,主要有:一是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父母在外打工,一些留守兒童農活、家務活增多,學習成績下降,有些還由於厭學等原因逃學輟學。二是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由於親情缺失,兒童缺少情感和心理關懷,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對象,與外界不願意接觸或接觸太少,一些留守兒童表現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行爲孤僻等個性特徵。三是留守兒童道德行爲問題。由於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約束,一些留守兒童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道德品行,出現行爲偏差。四是部分留守兒童感到學習壓力大,30%的留守兒童明顯表示學習成績不好;部分表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不識字,不能輔導學習,想學好沒有條件。

五是很多留守兒童表示心理壓力太大。近半數留守兒童表示爲不會做飯,不會洗衣,遇事不能拿主見,思念父母,絕大多數留守兒童感到孤獨,失望、羨慕別人;有時也會遭別人歧視等。

在解決如此複雜的問題上,社體部的志願者們經過多次討論後認爲:第一,降低城市學校門檻讓農民工子女享受到和城裏孩子平等的上學機會。第二,加大對農民工學校的投資力度,完善軟硬件建設,提高教學質量。第三,鼓勵社會投資興建這樣的農民工子弟學校,使更多的農民工子女有機會在父母的關懷下學習生活。第四,發展農村寄宿學校,讓那些學習和生活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兒童到寄宿學校讀書,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以彌補他們家庭教育的缺失。

留守兒童問題涉及面廣,影響深遠與解決同等重要,也是解決農民工後顧之憂,保證他們安心在外務工的愛民措施,因此不能只停留在呼籲層面上,應從教育管理體制,政策法規方面解決。社會、學校、家庭三方面共同努力促進其心理健康發展。

根據報道全國現在有5800萬的留守兒童,留守兒童問題從小的方面說,影響到孩子個人的發展,從大的方面說,會影響到我們國家未來建設者的發展。多給他們一些關懷,給他們一個美好的未來。